CN219529974U - 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9974U
CN219529974U CN202320142140.7U CN202320142140U CN219529974U CN 219529974 U CN219529974 U CN 219529974U CN 202320142140 U CN202320142140 U CN 202320142140U CN 219529974 U CN219529974 U CN 219529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body
cavity
diaphragm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21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文清
兰建强
卢智文
彭小树
段燕清
卢新友
代贤超
董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shan Chuantian Ga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shan Chuantian Ga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shan Chuantian Ga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shan Chuantian Ga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21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9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9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9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涉及阀门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左阀体和右阀体,左阀体内设置有进气口腔Ⅰ、阀座Ⅰ、阀杆Ⅰ、膜片组件Ⅰ、膜片腔Ⅰ和压缩弹簧Ⅰ;所述右阀体内设置有气室、膜片腔Ⅱ、膜片组件Ⅱ、阀杆Ⅱ和阀座Ⅱ,在右阀体的气室与左阀体的下膜腔Ⅰ之间设置有连接腔;在右阀体的进气口Ⅱ和左阀体的出气口之间设置有气体通道,在该气体通道上设置有控制该气体通道通断的电磁阀。加装本实用新型的导阀后,切断阀执行器只需配一个固定的较小的弹簧,由导阀自动控制进入切断执行器的气流的通和断来控制切断阀的切断。

Description

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及其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燃气输配管网的切断控制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
背景技术
现燃气设备的安全保护通常采用安全阀和切断阀来实现,当调压后压力因故出现超压时,安全阀会起跳,若此后压力继续超高至切断阀设定阀值时,切断阀会迅速切断来气气源,保护下游设备及用气安全。而燃气调压设备通常设置为双路或多路,当采用双路或多路运行时,每支路运行压力设置不一致,各支路设置压力逐级降低,但切断压力会按逐级升高来设置,尤其是在多路运行时,这就会导致各支路压力设置差异较大,且在运行中,若某一支路压力出现波动,极易导致各支路切断阀同时切断,安装方式见附图1和附图2。
在燃气输配中,因燃气使用设备多种多样,这就导致多种使用工况的出现,为满足各工况需求就注定了多型号执行器的配置,包括配套的调节弹簧。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各燃气公司智能化设备的建设已步入了快车道,这就对设备的安全性、智能化程度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如:调压器的智能化,切断阀的远程切断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本实用新型带远程切断的导阀,其结构设计新颖,不仅可实现系统超压后切断,还可在控制中心实现远程紧急切断;通过该导阀的应用,在调压设备两路或多路工作时,切断阀值可按要求设定一个阀值,不再按出口压力的不同来设定,也不会因某一路出口压力的波动而引起切断;同时切断阀执行器和调节弹簧仅需一个配置就可满足不同使用工况的要求。本实用新型与常规切断控制方式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常规切断控制执行器为直接采集调压后的压力与匹配弹簧来控制切断;加装本实用新型的导阀后,切断阀执行器只需配一个固定的较小的弹簧,由导阀自动控制进入切断执行器的气流的通和断来控制切断阀的切断。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该导阀包括左阀体和右阀体,左阀体内设置有进气口腔Ⅰ、阀座Ⅰ、阀杆Ⅰ、膜片组件Ⅰ、膜片腔Ⅰ和压缩弹簧Ⅰ,其中,所述阀座Ⅰ位于进气口腔Ⅰ内,在进气口腔Ⅰ一侧的左阀体上开设有进气口Ⅰ;膜片组件Ⅰ位于膜片腔Ⅰ内,将膜片腔Ⅰ分为上膜腔Ⅰ和下膜腔Ⅰ;所述压缩弹簧Ⅰ位于上膜腔Ⅰ内,下端作用于膜片组件Ⅰ上;所述阀杆Ⅰ为中空阀杆,阀杆Ⅰ与膜片组件Ⅰ固定连接在一起,且阀杆Ⅰ的上端向上延伸与出气口相连,阀杆Ⅰ的下端延伸至进气口腔Ⅰ内与阀座Ⅰ密封配合;
所述右阀体内设置有气室、膜片腔Ⅱ、膜片组件Ⅱ、阀杆Ⅱ和阀座Ⅱ,膜片组件Ⅱ位于膜片腔Ⅱ内,将膜片腔Ⅱ分隔为上膜腔Ⅱ和下膜腔Ⅱ,在右阀体上设置有与上膜腔Ⅱ连通的进气口Ⅱ和与下膜腔Ⅱ连通的进气口Ⅲ,所述气室上端固定设置有阀口,阀杆Ⅱ设置在阀口内,且阀杆Ⅱ的上端延伸至下膜腔Ⅱ中与膜片组件Ⅱ密封配合,阀杆Ⅱ的下端向下延伸出阀口与阀座Ⅱ固定连接,阀口的底部与阀座Ⅱ上端面密封配合,气室底部设置有贯穿右阀体的排气口;在阀杆Ⅱ受到向下的压力作用下,阀座Ⅱ随阀杆Ⅱ向下移动,阀座Ⅱ上端面与阀口底部解除密封,阀座Ⅱ底部封堵排气口;在阀口上端还设置有压缩弹簧Ⅱ,所述压缩弹簧Ⅱ的下端作用于阀口内的限位台上,压缩弹簧Ⅱ的上端作用于阀杆Ⅱ的限位台阶上;
所述阀杆Ⅱ的上端为开口向上的半封闭中空腔体,在该中空腔体的侧壁设置有与阀口连通的通孔,阀口侧壁上开设有与气室连通的连通孔,在右阀体的气室与左阀体的下膜腔Ⅰ之间设置有连接腔;在右阀体的进气口Ⅱ和左阀体的出气口之间设置有气体通道,在该气体通道上设置有控制该气体通道通断的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当输气管线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右阀体上的进气口Ⅱ(来自指挥器压力P0)与进气口Ⅲ(来自于调压后管道压力P2)相比,P0大于P2且它们的差值为一个定值,控制压缩弹簧Ⅱ的弹力等于该定值,则P2与压缩弹簧Ⅱ的合力与P0相等,膜片组件Ⅱ处于平衡状态;阀杆Ⅱ在压缩弹簧Ⅱ的作用下与膜片组件Ⅱ的下端配合密封,进气口Ⅲ(来自于调压后管道压力P2)的气体无法进入阀杆Ⅱ的中空腔体内,连接腔无气体存在。左阀体中的阀杆Ⅰ在压缩弹簧Ⅰ的作用下与阀座Ⅰ配合密封,进气口Ⅰ(来自于调压后管道压力P2)无法进入阀杆Ⅰ的中空气流通道和左阀体的出气口;设置在气体通道内的电磁阀处于常闭状态,右阀体进气口Ⅱ的气体无法通过气体通道进入到左阀体的出气口,切断阀的执行部件处于无气体状态,切断阀不切断。
当输气管线调压器后端压力P2升高到一定值时,进气口Ⅲ进入下膜腔Ⅱ内的气体压力P2大于P0,使得膜片组件Ⅱ向上膜腔Ⅱ移动,使得膜片组件Ⅱ与阀杆Ⅱ上端之间出现间隙,进气口Ⅲ内的气体进入到阀杆Ⅱ的半封闭中空腔体内,气体作用在阀杆Ⅱ中空腔体内产生向下的力,克服了压缩弹簧Ⅱ的弹力,使得阀杆Ⅱ向下移动,与阀杆Ⅱ固定连接的阀座Ⅱ也随之向下移动,将气室底部的排气口关闭,阀杆Ⅱ内半封闭中空腔体内的气体通过中空腔体侧壁的通孔和阀口的连通孔进入到连接腔,再由连接腔进入左阀体的下膜腔Ⅰ中,破坏了膜片组件Ⅰ的平衡,产生的向上的作用力克服了压缩弹簧Ⅰ的弹力,使得膜片组件Ⅰ向上膜腔Ⅰ移动,带动阀杆Ⅰ向上移动,阀杆Ⅰ底部与阀座Ⅰ的密封打开,进气口Ⅰ(来自于调压后管道压力P2)的气体进入阀杆Ⅰ的中空气流通道内,气流经出气口流向切断阀的执行部件,切断阀动作,输气管线前端气源被切断。
当输气管线前端气源被切断后,调压器后端压力P2随之下降,位于右阀体的下膜腔Ⅱ内压力下降,膜片组件Ⅱ向下移动,同时下膜腔Ⅱ内压力作用在阀杆Ⅱ上产生向下的力减小,小于压缩弹簧Ⅱ作用在阀杆Ⅱ上产生的向上的力,阀杆Ⅱ在压缩弹簧Ⅱ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膜片组件Ⅱ下端与阀杆Ⅱ上端接触密封,阻断了进气口Ⅲ向导阀内部的气流通道,阀杆Ⅱ向上移动时,带动与之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阀座Ⅱ向上同时移动,排气口打开,原进入左阀体下膜腔Ⅰ的气体通过连接腔回流到气室中,通过气室底部的排气口排出,左阀体下膜腔Ⅰ内的气压恢复为大气压力,阀杆Ⅰ在压缩弹簧Ⅰ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阀杆Ⅰ与阀座Ⅰ形成配合密封,切断了进气口Ⅰ进入导阀内部的气流通道,出气口无气体流出。导阀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
如前端切断阀在设定的压力下没有切断,原因可能是切断阀内积尘卡滞,需切断阀执行部件在更高的压力下才能动作,当后端压力继续升高至远程控制的设定压力时,位于气体通道内的电磁阀自动开启,来自进气口Ⅱ更高压力的气体(来自指挥器压力的气体P0)经电磁阀处的气体通道直接流向出气口,由出气口流向切断阀执行部件,切断阀动作,输气管线前端气源被切断。又或者输气管线在紧急情况下需远程手动切断时,可在控制室远程开启导阀电磁阀按钮,来自进气口Ⅱ的气体(来自指挥器压力的气体P0)经电磁阀处的气体通道直接流向出气口,由出气口流向切断阀执行部件,保证切断阀动作,杜绝发生安全事故。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它还包括以下技术内容:
进一步优选的,该导阀还包括阀体Ⅲ,所述阀体Ⅲ位于左阀体和右阀体的上方,阀体Ⅲ上设置有与左阀体上出气口相通的贯穿口,所述气体通道位于阀体Ⅲ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阀体包括上阀体Ⅰ和下阀体Ⅰ,所述阀座Ⅰ、进气口腔Ⅰ和进气口Ⅰ均位于下阀体Ⅰ上,膜片腔Ⅰ形成于上阀体Ⅰ和下阀体Ⅰ之间,膜片组件Ⅰ固定在上阀体Ⅰ和下阀体Ⅰ之间,在上阀体Ⅰ和下阀体Ⅰ上均开设有供阀杆Ⅰ移动的开口;压缩弹簧Ⅰ上端作用于上阀体Ⅰ内,下端作用于膜片组件Ⅰ上端。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膜片组件Ⅰ包括膜片Ⅰ、上压盘Ⅰ和下压盘Ⅰ,膜片Ⅰ位于上压盘Ⅰ和下压盘Ⅰ之间;压缩弹簧Ⅰ下端作用在上压盘Ⅰ上。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阀杆Ⅰ与上压盘Ⅰ固定为一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右阀体包括上阀体Ⅱ和下阀体Ⅱ,所述气室、阀口、阀杆Ⅱ、进气口Ⅲ、连接腔和阀座Ⅱ均位于下阀体Ⅱ内,所述进气口Ⅱ位于上阀体Ⅱ上;所述膜片组件Ⅱ位于上阀体Ⅱ和下阀体Ⅱ之间。
所述上阀体Ⅱ内还设置有导套,膜片组件Ⅱ上端连接有阀杆Ⅲ,阀杆Ⅲ向上延伸至导套内,导套上设置有与阀杆Ⅲ配合的导向腔。
所述膜片组件Ⅱ包括膜片Ⅱ、上压盖Ⅱ和下压盖Ⅱ,所述膜片Ⅱ位于上压盖Ⅱ和下压盖Ⅱ之间。
所述阀杆Ⅲ的下端固定在上压盖Ⅱ上,所述阀杆Ⅱ的顶端与下压盖Ⅱ的底部密封配合。
所述阀口装配在气室的上端,阀口的上端向下膜腔Ⅱ内延伸,阀口的底部呈锥形,与阀座Ⅱ的上端面密封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的技术效果表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带远程切断的导阀,通过输气管线内气体压力差实现自身导阀的开启和关闭,也可通过远程控制电磁阀的开关控制导阀的开启和关闭。导阀结构高度集成,体积小,且两种控制方式都简便可靠。
2、输气管线切断阀加装本实用新型的带远程切断的导阀后,最直接的技术效果就是简化了原切断执行部件结构,原执行部件根据出口压力的不同,结构也不同,比如在高压力出口时,因膜片受压限制会采用活塞结构,而且不同的出口压力还需匹配不同的弹簧,结构复杂,配置繁杂,后期产品追踪维护困难。加装该导阀后,切断阀执行器统一为一种结构,配一个固定的较小的弹簧即可,对生产和后期维护都及其方便。
3、常规的切断阀一般都不带远程切断控制,如需带远程控制,需在切断阀上增加信号传感及执行气缸等机构,结构复杂,操作不易。安装该导阀后,由于导阀上增加了远程控制电磁阀,远程直接控制电磁阀开启和关闭来实现切断阀的远程切断,使切断阀的远程切断更快捷、简便,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
4、安装该导阀后,极大的提高了调压系统出口压力稳定性。特别是双路或多路管线调压系统内,当采用双路或多路运行时,各支路运行压力设置不一致,为预防因切断阀动作,气流踹动影响并联支路气压变化而造成的误切断,各支路设置压力逐级降低,但切断压力会按逐级升高来设置,尤其是在多路运行时,这就会导致各支路压力设置差异较大,且在运行中,若某一支路压力出现波动,极易导致各支路切断阀同时切断。而安装该导阀后,各支路的出口压力可以设置为相同的压力值,由于各支路切断导阀采集的出口压力均为同一压力,即使某一支路出口压力波动而切断也不会影响其余支路的运行。故安装导阀后能使调压系统更稳定运行。
5、本实用新型设置阀体Ⅲ,便于对气体通道的加工,以及电磁阀的装配,将气体通道设置在阀体Ⅲ内,保护起内部的电磁阀受外界干扰少,确保控制精度。
6、本实用新型的左阀体和右阀体均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这种结构形式,一方面便于在阀体上加工气室、膜片腔等腔体结构,同时也便于装配阀座、阀杆、压缩弹簧等结构件,加工和装配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单路安装切断控制流程图;
图2为常规多路安装切断控制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阀结构剖视图;
图4为单路安装本实用新型导阀的切断控制流程图;
图5为多路安装本实用新型导阀的切断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1、切断阀,2、调压器,3、指挥器、4、切断执行部件,5、导阀,6、左阀体,7、右阀体,8、进气口腔Ⅰ,9、阀座Ⅰ,10、阀杆Ⅰ,11、膜片组件Ⅰ,12、膜片腔Ⅰ,13、压缩弹簧Ⅰ,14、进气口Ⅰ,15、上膜腔Ⅰ,16、下膜腔Ⅰ,17、出气口,18、气室,19、膜片腔Ⅱ,20、膜片组件Ⅱ,21、阀杆Ⅱ,22、阀座Ⅱ,23、上膜腔Ⅱ,24、下膜腔Ⅱ,25、进气口Ⅱ,26、进气口Ⅲ,27、阀口,28、排气口,29、压缩弹簧Ⅱ,30、限位台,31、限位台阶,32、中空腔体,33、通孔,34、连通孔,35、连接腔,36、气体通道,37、电磁阀,38、阀体Ⅲ,39、上阀体Ⅰ,40、下阀体Ⅰ,41、膜片Ⅰ,42、上压盘Ⅰ,43、下压盘Ⅰ,44、上阀体Ⅱ,45、下阀体Ⅱ,46、导套,47、阀杆Ⅲ,48、导向腔,49、膜片Ⅱ,50、上压盖Ⅱ,51、下压盖Ⅱ,52、贯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说明书附图1所示,现有燃气输配管线中,通常设置切断阀1和调压器2以控制输配管线的输送压力,其中调压器2用于调节输配管线压力,切断阀1位于调压器2之前,是在输配管线调压后压力较高时切断燃气的输送。如图1和图2所示,调压器2的工作原理是:指挥器3分别连接调压前端压力和调压后端压力,指挥器3内根据调压前端压力和调压后端压力之间的压差,控制调压器2的开度,从而达到调节输送压力的作用;而切断阀1连接切断执行部件4,切断执行部件4是通过调压后端压力进行驱动的,当调压后端压力大于设定压力值时,切断执行部件4动作,切断阀1切断输配管线的输送。
参照说明书附图2所示,燃气调压输配管线通常设置为双路或多路,当采用双路或多路运行时,每支路运行压力设置不一致,各支路设置压力逐级降低,但切断压力会按逐级升高来设置,尤其是在多路运行时,这就会导致各支路压力设置差异较大,且在运行中,若某一支路压力出现波动,极易导致各支路切断阀1同时切断。
当切断阀1内积尘卡滞时,输配管线调压后压力的波动无法触发切断执行部件4动作,会造成切断失败的情况出现,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将本实用新型的导阀5装配到燃气输配管线中,切断阀1执行器只需配一个固定的较小的弹簧,由导阀5自动控制进入切断执行器的气流的通和断来控制切断阀1的切断。不会造成各支路切断阀1同时切断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可以避免切断阀1内积尘卡滞时,无法顺利切断的情况出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参照说明书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该导阀5包括左阀体6和右阀体7,左阀体6内设置有进气口腔Ⅰ8、阀座Ⅰ9、阀杆Ⅰ10、膜片组件Ⅰ11、膜片腔Ⅰ12和压缩弹簧Ⅰ13,其中,所述阀座Ⅰ9位于进气口腔Ⅰ8内,在进气口腔Ⅰ8一侧的左阀体6上开设有进气口Ⅰ14;膜片组件Ⅰ11位于膜片腔Ⅰ12内,将膜片腔Ⅰ12分为上膜腔Ⅰ15和下膜腔Ⅰ16;所述压缩弹簧Ⅰ13位于上膜腔Ⅰ15内,下端作用于膜片组件Ⅰ11上;所述阀杆Ⅰ10为中空阀杆,阀杆Ⅰ10与膜片组件Ⅰ11固定连接在一起,且阀杆Ⅰ10的上端向上延伸与出气口17相连,阀杆Ⅰ10的下端延伸至进气口腔Ⅰ8内与阀座Ⅰ9密封配合;
所述右阀体7内设置有气室18、膜片腔Ⅱ19、膜片组件Ⅱ20、阀杆Ⅱ21和阀座Ⅱ22,膜片组件Ⅱ20位于膜片腔Ⅱ19内,将膜片腔Ⅱ19分隔为上膜腔Ⅱ23和下膜腔Ⅱ24,在右阀体7上设置有与上膜腔Ⅱ23连通的进气口Ⅱ25和与下膜腔Ⅱ24连通的进气口Ⅲ26,所述气室18上端固定设置有阀口27,阀杆Ⅱ21设置在阀口27内,且阀杆Ⅱ21的上端延伸至下膜腔Ⅱ24中与膜片组件Ⅱ20密封配合,阀杆Ⅱ21的下端向下延伸出阀口27与阀座Ⅱ22固定连接,阀口27的底部与阀座Ⅱ22上端面密封配合,气室18底部设置有贯穿右阀体7的排气口28;在阀杆Ⅱ21受到向下的压力作用下,阀座Ⅱ22随阀杆Ⅱ21向下移动,阀座Ⅱ22上端面与阀口27底部解除密封,阀座Ⅱ22底部封堵排气口28;在阀口27上端还设置有压缩弹簧Ⅱ29,所述压缩弹簧Ⅱ29的下端作用于阀口27内的限位台30上,压缩弹簧Ⅱ29的上端作用于阀杆Ⅱ21的限位台阶31上;
所述阀杆Ⅱ21的上端为开口向上的半封闭中空腔体32,在该中空腔体32的侧壁设置有与阀口27连通的通孔33,阀口27侧壁上开设有与气室18连通的连通孔34,在右阀体7的气室18与左阀体6的下膜腔Ⅰ16之间设置有连接腔35;在右阀体7的进气口Ⅱ25和左阀体6的出气口17之间设置有气体通道36,在该气体通道36上设置有控制该气体通道36通断的电磁阀37。
参照说明书附图4和附图5所示,将本实用新型的导阀5连接到输配管线上时,将进气口Ⅰ14连接调压后管道压力P2,将进气口Ⅱ25连接指挥器3压力P0,将进气口Ⅲ26连接调压后管道压力P2。本实施例的导阀5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当输气管线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右阀体7上的进气口Ⅱ25(来自指挥器3压力P0)与进气口Ⅲ26(来自于调压后管道压力P2)相比,P0大于P2且它们的差值为一个定值,控制压缩弹簧Ⅱ29的弹力等于该定值,则P2与压缩弹簧Ⅱ29的合力与P0相等,膜片组件Ⅱ20处于平衡状态;阀杆Ⅱ21在压缩弹簧Ⅱ29的作用下与膜片组件Ⅱ20的下端配合密封,进气口Ⅲ26(来自于调压后管道压力P2)的气体无法进入阀杆Ⅱ21的中空腔体32内,连接腔35无气体存在。左阀体6中的阀杆Ⅰ10在压缩弹簧Ⅰ13的作用下与阀座Ⅰ9配合密封,进气口Ⅰ14(来自于调压后管道压力P2)无法进入阀杆Ⅰ10的中空气流通道和左阀体6的出气口17;设置在气体通道36内的电磁阀37处于常闭状态,右阀体7进气口Ⅱ25的气体无法通过气体通道36进入到左阀体6的出气口17,切断阀1的执行部件处于无气体状态,切断阀1不切断。
当输气管线调压器2后端压力P2升高到一定值时,进气口Ⅲ26进入下膜腔Ⅱ24内的气体压力P2大于P0,使得膜片组件Ⅱ20向上膜腔Ⅱ23移动,使得膜片组件Ⅱ20与阀杆Ⅱ21上端之间出现间隙,进气口Ⅲ26内的气体进入到阀杆Ⅱ21的半封闭中空腔体32内,气体作用在阀杆Ⅱ21中空腔体32内产生向下的力,克服了压缩弹簧Ⅱ29的弹力,使得阀杆Ⅱ21向下移动,与阀杆Ⅱ21固定连接的阀座Ⅱ22也随之向下移动,将气室18底部的排气口28关闭,阀杆Ⅱ21内半封闭中空腔体32内的气体通过中空腔体32侧壁的通孔33和阀口27的连通孔34进入到连接腔35,再由连接腔35进入左阀体6的下膜腔Ⅰ16中,破坏了膜片组件Ⅰ11的平衡,产生的向上的作用力克服了压缩弹簧Ⅰ13的弹力,使得膜片组件Ⅰ11向上膜腔Ⅰ15移动,带动阀杆Ⅰ10向上移动,阀杆Ⅰ10底部与阀座Ⅰ9的密封打开,进气口Ⅰ14(来自于调压后管道压力P2)的气体进入阀杆Ⅰ10的中空气流通道内,气流经出气口17流向切断阀1的执行部件,切断阀1动作,输气管线前端气源被切断。
当输气管线前端气源被切断后,调压器2后端压力P2随之下降,位于右阀体7的下膜腔Ⅱ24内压力下降,膜片组件Ⅱ20向下移动,同时下膜腔Ⅱ24内压力作用在阀杆Ⅱ21上产生向下的力减小,小于压缩弹簧Ⅱ29作用在阀杆Ⅱ21上产生的向上的力,阀杆Ⅱ21在压缩弹簧Ⅱ29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膜片组件Ⅱ20下端与阀杆Ⅱ21上端接触密封,阻断了进气口Ⅲ26向导阀5内部的气流通道,阀杆Ⅱ21向上移动时,带动与之固定连接在一起的阀座Ⅱ22向上同时移动,排气口28打开,原进入左阀体6下膜腔Ⅰ16的气体通过连接腔35回流到气室18中,通过气室18底部的排气口28排出,左阀体6下膜腔Ⅰ16内的气压恢复为大气压力,阀杆Ⅰ10在压缩弹簧Ⅰ13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阀杆Ⅰ10与阀座Ⅰ9形成配合密封,切断了进气口Ⅰ14进入导阀5内部的气流通道,出气口17无气体流出。导阀5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
如前端切断阀1在设定的压力下没有切断,原因可能是切断阀1内积尘卡滞,需切断阀1执行部件在更高的压力下才能动作,当后端压力继续升高至远程控制的设定压力时,位于气体通道36内的电磁阀37自动开启,来自进气口Ⅱ25更高压力的气体(来自指挥器3压力的气体P0)经电磁阀37处的气体通道36直接流向出气口17,由出气口17流向切断阀1执行部件,切断阀1动作,输气管线前端气源被切断。又或者输气管线在紧急情况下需远程手动切断时,可在控制室远程开启导阀5电磁阀37按钮,来自进气口Ⅱ25的气体(来自指挥器3压力的气体P0)经电磁阀37处的气体通道36直接流向出气口17,由出气口17流向切断阀1执行部件,保证切断阀1动作,杜绝发生安全事故。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进一步详细地阐述,在本实施例中,参照说明书附图3所示,该导阀5还包括阀体Ⅲ38,所述阀体Ⅲ38位于左阀体6和右阀体7的上方,阀体Ⅲ38上设置有与左阀体6上出气口17相通的贯穿口52,所述气体通道36位于阀体Ⅲ38内。在本实施例中,设置阀体Ⅲ38,便于对气体通道36的加工,以及电磁阀37的装配,将气体通道36设置在阀体Ⅲ38内,保护起内部的电磁阀37受外界干扰少,确保控制精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左阀体6包括上阀体Ⅰ39和下阀体Ⅰ40,所述阀座Ⅰ9、进气口腔Ⅰ8和进气口Ⅰ14均位于下阀体Ⅰ40上,膜片腔Ⅰ12形成于上阀体Ⅰ39和下阀体Ⅰ40之间,膜片组件Ⅰ11固定在上阀体Ⅰ39和下阀体Ⅰ40之间,在上阀体Ⅰ39和下阀体Ⅰ40上均开设有供阀杆Ⅰ10移动的开口;压缩弹簧Ⅰ13上端作用于上阀体Ⅰ39内,下端作用于膜片组件Ⅰ11上端。所述右阀体7包括上阀体Ⅱ44和下阀体Ⅱ45,所述气室18、阀口27、阀杆Ⅱ21、进气口Ⅲ26、连接腔35和阀座Ⅱ22均位于下阀体Ⅱ45内,所述进气口Ⅱ25位于上阀体Ⅱ44上;所述膜片组件Ⅱ20位于上阀体Ⅱ44和下阀体Ⅱ45之间。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进一步详细的补充。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阀体6包括上阀体Ⅰ39和下阀体Ⅰ40,所述阀座Ⅰ9、进气口腔Ⅰ8和进气口Ⅰ14均位于下阀体Ⅰ40上,膜片腔Ⅰ12形成于上阀体Ⅰ39和下阀体Ⅰ40之间,膜片组件Ⅰ11固定在上阀体Ⅰ39和下阀体Ⅰ40之间,在上阀体Ⅰ39和下阀体Ⅰ40上均开设有供阀杆Ⅰ10移动的开口;压缩弹簧Ⅰ13上端作用于上阀体Ⅰ39内,下端作用于膜片组件Ⅰ11上端。所述膜片组件Ⅰ11包括膜片Ⅰ41、上压盘Ⅰ42和下压盘Ⅰ43,膜片Ⅰ41位于上压盘Ⅰ42和下压盘Ⅰ43之间;压缩弹簧Ⅰ13下端作用在上压盘Ⅰ42上。所述阀杆Ⅰ10与上压盘Ⅰ42固定为一体。
所述右阀体7包括上阀体Ⅱ44和下阀体Ⅱ45,所述气室18、阀口27、阀杆Ⅱ21、进气口Ⅲ26、连接腔35和阀座Ⅱ22均位于下阀体Ⅱ45内,所述进气口Ⅱ25位于上阀体Ⅱ44上;所述膜片组件Ⅱ20位于上阀体Ⅱ44和下阀体Ⅱ45之间。所述上阀体Ⅱ44内还设置有导套46,膜片组件Ⅱ20上端连接有阀杆Ⅲ47,阀杆Ⅲ47向上延伸至导套46内,导套46上设置有与阀杆Ⅲ47配合的导向腔48。所述膜片组件Ⅱ20包括膜片Ⅱ49、上压盖Ⅱ50和下压盖Ⅱ51,所述膜片Ⅱ49位于上压盖Ⅱ50和下压盖Ⅱ51之间。所述阀杆Ⅲ47的下端固定在上压盖Ⅱ50上,所述阀杆Ⅱ21的顶端与下压盖Ⅱ51的底部密封配合。所述阀口27装配在气室18的上端,阀口27的上端向下膜腔Ⅱ24内延伸,阀口27的底部呈锥形,与阀座Ⅱ22的上端面密封配合。

Claims (10)

1.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其特征在于:该导阀包括左阀体(6)和右阀体(7),左阀体(6)内设置有进气口腔Ⅰ(8)、阀座Ⅰ(9)、阀杆Ⅰ(10)、膜片组件Ⅰ(11)、膜片腔Ⅰ(12)和压缩弹簧Ⅰ(13),其中,所述阀座Ⅰ(9)位于进气口腔Ⅰ(8)内,在进气口腔Ⅰ(8)一侧的左阀体(6)上开设有进气口Ⅰ(14);膜片组件Ⅰ(11)位于膜片腔Ⅰ(12)内,将膜片腔Ⅰ(12)分为上膜腔Ⅰ(15)和下膜腔Ⅰ(16);所述压缩弹簧Ⅰ(13)位于上膜腔Ⅰ(15)内,下端作用于膜片组件Ⅰ(11)上;所述阀杆Ⅰ(10)为中空阀杆,阀杆Ⅰ(10)与膜片组件Ⅰ(11)固定连接在一起,且阀杆Ⅰ(10)的上端向上延伸与出气口(17)相连,阀杆Ⅰ(10)的下端延伸至进气口腔Ⅰ(8)内与阀座Ⅰ(9)密封配合;
所述右阀体(7)内设置有气室(18)、膜片腔Ⅱ(19)、膜片组件Ⅱ(20)、阀杆Ⅱ(21)和阀座Ⅱ(22),膜片组件Ⅱ(20)位于膜片腔Ⅱ(19)内,将膜片腔Ⅱ(19)分隔为上膜腔Ⅱ(23)和下膜腔Ⅱ(24),在右阀体(7)上设置有与上膜腔Ⅱ(23)连通的进气口Ⅱ(25)和与下膜腔Ⅱ(24)连通的进气口Ⅲ(26),所述气室(18)上端固定设置有阀口(27),阀杆Ⅱ(21)设置在阀口(27)内,且阀杆Ⅱ(21)的上端延伸至下膜腔Ⅱ(24)中与膜片组件Ⅱ(20)密封配合,阀杆Ⅱ(21)的下端向下延伸出阀口(27)与阀座Ⅱ(22)固定连接,阀口(27)的底部与阀座Ⅱ(22)上端面密封配合,气室(18)底部设置有贯穿右阀体(7)的排气口(28);在阀杆Ⅱ(21)受到向下的压力作用下,阀座Ⅱ(22)随阀杆Ⅱ(21)向下移动,阀座Ⅱ(22)上端面与阀口(27)底部解除密封,阀座Ⅱ(22)底部封堵排气口(28);在阀口(27)上端还设置有压缩弹簧Ⅱ(29),所述压缩弹簧Ⅱ(29)的下端作用于阀口(27)内的限位台(30)上,压缩弹簧Ⅱ(29)的上端作用于阀杆Ⅱ(21)的限位台阶(31)上;
所述阀杆Ⅱ(21)的上端为开口向上的半封闭中空腔体(32),在该中空腔体(32)的侧壁设置有与阀口(27)连通的通孔(33),阀口(27)侧壁上开设有与气室(18)连通的连通孔(34),在右阀体(7)的气室(18)与左阀体(6)的下膜腔Ⅰ(16)之间设置有连接腔(35);在右阀体(7)的进气口Ⅱ(25)和左阀体(6)的出气口(17)之间设置有气体通道(36),在该气体通道(36)上设置有控制该气体通道(36)通断的电磁阀(3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其特征在于:该导阀还包括阀体Ⅲ(38),所述阀体Ⅲ(38)位于左阀体(6)和右阀体(7)的上方,阀体Ⅲ(38)上设置有与左阀体(6)上出气口(17)相通的贯穿口(52),所述气体通道(36)位于阀体Ⅲ(38)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阀体(6)包括上阀体Ⅰ(39)和下阀体Ⅰ(40),所述阀座Ⅰ(9)、进气口腔Ⅰ(8)和进气口Ⅰ(14)均位于下阀体Ⅰ(40)上,膜片腔Ⅰ(12)形成于上阀体Ⅰ(39)和下阀体Ⅰ(40)之间,膜片组件Ⅰ(11)固定在上阀体Ⅰ(39)和下阀体Ⅰ(40)之间,在上阀体Ⅰ(39)和下阀体Ⅰ(40)上均开设有供阀杆Ⅰ(10)移动的开口;压缩弹簧Ⅰ(13)上端作用于上阀体Ⅰ(39)内,下端作用于膜片组件Ⅰ(11)上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组件Ⅰ(11)包括膜片Ⅰ(41)、上压盘Ⅰ(42)和下压盘Ⅰ(43),膜片Ⅰ(41)位于上压盘Ⅰ(42)和下压盘Ⅰ(43)之间;压缩弹簧Ⅰ(13)下端作用在上压盘Ⅰ(42)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Ⅰ(10)与上压盘Ⅰ(42)固定为一体。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阀体(7)包括上阀体Ⅱ(44)和下阀体Ⅱ(45),所述气室(18)、阀口(27)、阀杆Ⅱ(21)、进气口Ⅲ(26)、连接腔(35)和阀座Ⅱ(22)均位于下阀体Ⅱ(45)内,所述进气口Ⅱ(25)位于上阀体Ⅱ(44)上;所述膜片组件Ⅱ(20)位于上阀体Ⅱ(44)和下阀体Ⅱ(45)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Ⅱ(44)内还设置有导套(46),膜片组件Ⅱ(20)上端连接有阀杆Ⅲ(47),阀杆Ⅲ(47)向上延伸至导套(46)内,导套(46)上设置有与阀杆Ⅲ(47)配合的导向腔(4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组件Ⅱ(20)包括膜片Ⅱ(49)、上压盖Ⅱ(50)和下压盖Ⅱ(51),所述膜片Ⅱ(49)位于上压盖Ⅱ(50)和下压盖Ⅱ(51)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Ⅲ(47)的下端固定在上压盖Ⅱ(50)上,所述阀杆Ⅱ(21)的顶端与下压盖Ⅱ(51)的底部密封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口(27)装配在气室(18)的上端,阀口(27)的上端向下膜腔Ⅱ(24)内延伸,阀口(27)的底部呈锥形,与阀座Ⅱ(22)的上端面密封配合。
CN202320142140.7U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 Active CN219529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2140.7U CN219529974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2140.7U CN219529974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9974U true CN219529974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32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2140.7U Active CN219529974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9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62246U (zh) 控制系统
CA2894902C (en) Backpressure regulator with easy pump start-up
EP2279366B1 (en) Valve body with dual sense mechanism
US5740833A (en) Gas pressure regulator
RU261223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потока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варианты) и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м процессом с текучей средой
US10302209B2 (en) Stabilizer cartridge for a fluid regulator
RU2634989C2 (ru) Клапан в сборе
US4501293A (en) Gas flow responsive signal output means
CN219529974U (zh) 一种带远程切断的导阀
US3413997A (en) Pneumatic relay
CN115789523B (zh) 一种带远程切断的燃气输配管网
US6805328B2 (en) Shut-off valve apparatus
US3118494A (en) Combination pressure regulator and control devices
US3749127A (en) Fast acting,low pressure,two positioned valve
US3456674A (en) In-line flow,pilot-operated high-pressure gas regulator
US3115147A (en) Pneumatic hesitation relay
CN111075957B (zh) 一种双向通断控制高压先导电磁阀
EP2370700B1 (en) Apparatus to control fluid flow
CN219012750U (zh) 一种燃气燃油自动切换的供给系统
CN220600604U (zh) 一种新型燃气调压器
CN114084352B (zh) 一种引气压力调节器
CN218883101U (zh) 楼栋调压器
CN217653236U (zh) 一种低压卸荷电磁阀
CN212986156U (zh) 一种城市燃气专用先导式安全阀
CN219866458U (zh) 一种气控式真空调压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