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9058U - 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9058U
CN219529058U CN202320569830.0U CN202320569830U CN219529058U CN 219529058 U CN219529058 U CN 219529058U CN 202320569830 U CN202320569830 U CN 202320569830U CN 219529058 U CN219529058 U CN 219529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roof
movable rod
geological exploration
preven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698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争锋
郝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Nuclear Industry Group 214 Brig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Nuclear Industry Group 214 Brig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Nuclear Industry Group 214 Brig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Nuclear Industry Group 214 Brig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698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9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9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9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的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支撑杆的底部均设置有底座,底座的底部四周均设置有地插,顶板的顶部四周均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接杆,顶板的顶部四周均设置有与插接杆相匹配的插接孔,连接板的顶部均设置有缓冲杆,缓冲杆的顶部共同连接设置有弧形顶板,顶板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蓄电池;其整体是可拆卸分解的,活动杆与支撑杆之间是通过外螺纹连接块与螺纹孔的配合连接在一起的,可方便进行拆卸组装,而活动杆与顶板之间也是通过外螺纹连接块与螺纹孔的配合组装在一起的,顶板与弧形顶板之间也是可拆卸的,这样即可将整个防塌装置拆分成多个部分,从而缩小体积方便搬运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地质勘探时通常都会开挖一些隧道,从而方便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从而找到合适的持力层,而为了确保在隧道内进行勘查、探测时的安全性,都会在隧道进行安装防塌装置,从而来避免隧道出现坍塌,从而出现安全隐患,但是现有的防塌装置多数均是一体或者焊接的,这样虽然可增加稳定性,但是在运输时和拆装时就十分不方便,一体的防塌装置在运输时十分的占地方和不方便往隧道内搬运,而焊接的防塌装置在完成地质勘探后拆卸起来十分困难,而且现有的防塌装置也不具备辅助照明的功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包括顶板,顶板的底部四周均设置有活动杆,活动杆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均设置有底座,底座的底部四周均设置有地插,顶板的顶部四周均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接杆,顶板的顶部四周均设置有与插接杆相匹配的插接孔,连接板的顶部均设置有缓冲杆,缓冲杆的顶部共同连接设置有弧形顶板,顶板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蓄电池,顶板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照明灯,且照明灯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支撑杆的顶部与活动杆的顶部均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块,活动杆的底部与顶板的底部四周均设置有与外螺纹连接块相匹配的螺纹孔,同侧活动杆与支撑杆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侧面保护网。
进一步的:侧面保护网的前后端面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挂钩,同侧活动杆的相对面中部与同侧支撑杆的相对面底部均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分别远离活动杆与支撑杆的一端均设置有与挂钩相配合的固定圆环。
进一步的:缓冲杆包括外套杆,外套杆的内腔顶部套接设置有内套杆,外套杆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顶部均与内套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外套杆设置在连接板的顶部,内套杆设置在弧形顶板的底部。
进一步的:顶板的顶部设置有与蓄电池相匹配的蓄电池外保护壳,且蓄电池外保护壳包裹设置在蓄电池的外部。
进一步的:弧形顶板的顶部粘接设置有柔性橡胶接触层,柔性橡胶接触层的厚度设置为三厘米。
进一步的:侧面保护网均设置为尼龙绳保护网,且侧面保护网由上到下的长度大于支撑杆由上到下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地质勘探防塌装置,其整体是可拆卸分解的,活动杆与支撑杆之间是通过外螺纹连接块与螺纹孔的配合连接在一起的,可方便进行拆卸组装,而活动杆与顶板之间也是通过外螺纹连接块与螺纹孔的配合组装在一起的,顶板与弧形顶板之间也是可拆卸的,这样即可将整个防塌装置拆分成多个部分,从而缩小体积方便搬运运输;在顶板的顶部设置了蓄电池,在顶板的底部设置了照明灯,通过蓄电池可为照明灯提供电力,从而可起到应急照明的功能,同时在防塌装置的左右两侧设置可侧面防护网,可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保护网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板;2、活动杆;3、支撑杆;4、底座;5、地插;6、连接板;7、插接杆;8、插接孔;9、缓冲杆;10、弧形顶板;11、蓄电池;12、蓄电池外保护壳;13、连接杆;14、安装板;15、照明灯;16、外螺纹连接块;17、螺纹孔;18、连接块;19、固定圆环;20、侧面保护网;21、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包括顶板1,顶板1的底部四周均设置有活动杆2,活动杆2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底部均设置有底座4,底座4的底部四周均设置有地插5,设置的地插5可增加底座4与地面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顶板1的顶部四周均设置有连接板6,连接板6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接杆7,顶板1的顶部四周均设置有与插接杆7相匹配的插接孔8,连接板6的顶部均设置有缓冲杆9,缓冲杆9的顶部共同连接设置有弧形顶板10,通过设置的插接杆7与插接孔8的配合可方便拆装连接板6,而在拆装连接板6时即可通过缓冲杆9通过拆装弧形顶板10,顶板1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蓄电池11,顶板1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14,安装板14的底部设置有照明灯15,且照明灯15与蓄电池11电性连接,蓄电池11可为照明灯15提供电力,从而可起到应急照明的效果,支撑杆3的顶部与活动杆2的顶部均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块16,活动杆2的底部与顶板1的底部四周均设置有与外螺纹连接块16相匹配的螺纹孔17,这样设置可防活动杆2与支撑杆3之间的组装,同时也能方便活动杆2与顶板1之间的组装,从而达到在拆卸后方便运输的效果,同侧活动杆2与支撑杆3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侧面保护网20,设置的侧面保护网20可侧隧道的两侧起到保护的效果。
其中,优选的,侧面保护网20的前后端面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挂钩21,同侧活动杆2的相对面中部与同侧支撑杆3的相对面底部均设置有连接块18,且连接块18分别远离活动杆2与支撑杆3的一端均设置有与挂钩21相配合的固定圆环19,通过将相应位置的挂钩21挂接在固定圆环19上,可将侧面保护网20安装到防塌装置上,而这样设置可方便侧面保护网20的安装与拆卸。
优选的,缓冲杆9包括外套杆,外套杆的内腔顶部套接设置有内套杆,外套杆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顶部均与内套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外套杆设置在连接板6的顶部,内套杆设置在弧形顶板10的底部,这样设置可使弧形顶板10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增加防塌装置的使用效果。
优选的,顶板1的顶部设置有与蓄电池11相匹配的蓄电池外保护壳12,且蓄电池外保护壳12包裹设置在蓄电池11的外部,这样设置可起到保护蓄电池11的效果。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2,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弧形顶板10的顶部粘接设置有柔性橡胶接触层,柔性橡胶接触层的厚度设置为三厘米,设置的柔性橡胶接触层可使弧形顶板10的顶部更好的贴合到隧道的顶部;侧面保护网20均设置为尼龙绳保护网,且侧面保护网20由上到下的长度大于支撑杆3由上到下的长度,尼龙绳保护网使用寿命长,且不易断裂。
本文中提及的电器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部四周均设置有活动杆(2),所述活动杆(2)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底部均设置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底部四周均设置有地插(5),所述顶板(1)的顶部四周均设置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接杆(7),所述顶板(1)的顶部四周均设置有与插接杆(7)相匹配的插接孔(8),所述连接板(6)的顶部均设置有缓冲杆(9),所述缓冲杆(9)的顶部共同连接设置有弧形顶板(10),所述顶板(1)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蓄电池(11),所述顶板(1)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的底部设置有照明灯(15),且照明灯(15)与蓄电池(11)电性连接,所述支撑杆(3)的顶部与活动杆(2)的顶部均设置有外螺纹连接块(16),所述活动杆(2)的底部与顶板(1)的底部四周均设置有与外螺纹连接块(16)相匹配的螺纹孔(17),同侧所述活动杆(2)与支撑杆(3)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侧面保护网(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保护网(20)的前后端面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挂钩(21),同侧所述活动杆(2)的相对面中部与同侧所述支撑杆(3)的相对面底部均设置有连接块(18),且连接块(18)分别远离活动杆(2)与支撑杆(3)的一端均设置有与挂钩(21)相配合的固定圆环(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杆(9)包括外套杆,所述外套杆的内腔顶部套接设置有内套杆,所述外套杆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顶部均与内套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套杆设置在连接板(6)的顶部,所述内套杆设置在弧形顶板(10)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顶部设置有与蓄电池(11)相匹配的蓄电池外保护壳(12),且蓄电池外保护壳(12)包裹设置在蓄电池(11)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顶板(10)的顶部粘接设置有柔性橡胶接触层,所述柔性橡胶接触层的厚度设置为三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保护网(20)均设置为尼龙绳保护网,且侧面保护网(20)由上到下的长度大于支撑杆(3)由上到下的长度。
CN202320569830.0U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 Active CN219529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9830.0U CN219529058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9830.0U CN219529058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9058U true CN219529058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81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69830.0U Active CN219529058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9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29058U (zh) 一种地质勘探防塌装置
CN208173146U (zh) 曲面结构led显示装置和曲面led大屏显示器
CN210378403U (zh) 一种电气设备预警用警示牌
CN214190139U (zh) 一种用于市政管网施工的rtk测绘无人机
CN211646088U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防护警示装置
CN210951078U (zh) 一种救援用应急探照灯
CN217183606U (zh) 矿用仪器无线智能管理系统
CN219754092U (zh) 一种建筑用临边施工防护架
CN214248984U (zh) 林业调查仪
CN213479359U (zh) 一种具有安全警示的顶管机后挡板支架
CN213122180U (zh) 一种高压电气设备试验用防护装置
CN214332027U (zh) 一种led显示屏
CN217693980U (zh) 一种智能超声波聚能增强结构系统动物驱赶器
CN218818957U (zh) 一种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装置
CN211780303U (zh) 一种户外用便携式防水帕灯
CN211780760U (zh) 一种太阳能节能路灯
CN221125519U (zh) 一种高速公路etc户外多功能显示屏
CN218413829U (zh) 一种智能标桩及系统
CN212719272U (zh) 一种户外用便携式led太阳能灯
CN209744264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路灯的太阳能电板安装结构
CN217710405U (zh) 一种用于电法勘探的电极安全警示装置
CN219435489U (zh) 一种新型提携式led显示屏
CN210350365U (zh) 一种便携式半导体激光器
CN216789966U (zh) 一种防雷障碍灯
CN211182292U (zh) 一种具有高兼容性的应急照明灯用的磷酸铁锂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