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6555U - 一种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6555U
CN219526555U CN202320080029.XU CN202320080029U CN219526555U CN 219526555 U CN219526555 U CN 219526555U CN 202320080029 U CN202320080029 U CN 202320080029U CN 219526555 U CN219526555 U CN 219526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downcomer
pipe
chamber
desc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00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炜
潘怀民
闫晓洋
岳刚
詹媛媛
王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Ningbo Engineering Co Ltd
Sinopec Ningbo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Ningbo Engineering Co Ltd
Sinopec Ningbo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Ningbo Engineering Co Ltd, Sinopec Ningbo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00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6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6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6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包括燃烧室及连接于燃烧室之下的激冷室,所述燃烧室底部的下渣口连接有位于激冷室中且沿激冷室中央部位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还包括冷却管,该冷却管呈螺旋状且围绕所述下降管的外周布置,所述冷却管的上端位于下降管与下渣口的衔接处之下、下端位于激冷室的液位之上且靠近液位布置,所述冷却管上开有多个沿周向布置且用于向下降管外周喷射冷却水的喷淋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螺旋状冷却管可在下降管外周形成的完整的水膜,更有效的覆盖下降管上部高温段外壁,冷却效果更好;且螺旋状冷却管的喷淋孔独立分布且较为密集均匀,不易堵塞、结垢,有效降低了装置的水耗、能耗、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高温管、气化炉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煤气化装置运行过程中,激冷室是整个工艺的关键设备,起到了合成气降温、增湿的作用。激冷室设置在气化炉燃烧室的下方,两者之间通过下降管相连接。下降管是激冷室的重要部件,是合成气由气化炉燃烧室进入激冷室的通道,其与高温合成气有着极为紧密的接触。
授权公告号为CN21128426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水煤浆气化激冷室喷射装置》(申请号:CN201922077358.5)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在下降管上部设置了圆形的喷射管,喷射管上连通有喷射进水管,喷射管通过喷射进水管支撑固定在水煤浆气化炉激冷室的气相空间内,喷射管高度靠近水煤浆气化炉的合成气出口,喷射进水管通过水煤浆气化炉的炉壁与外界供水管道连通,喷射管上还开设有若干个喷射孔,喷射孔沿着喷射管弯曲的方向均匀分布。上述结构通过喷射激冷水在下降管的内壁形成一层水膜,避免合成气与下降管内壁的直接接触。
但是,在工业运行中,气化炉燃烧室的下渣口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堵渣现象,堵渣严重时,造成合成气进入下降管时出现偏流,且可能夹带炉渣,夹带的炉渣附着于下降管表面并凝固后,会导致下降管水膜分布不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部分下降管失去水膜保护而烧穿下降管,给整个工艺流程带来极大影响。
因此,对于目前高温管、激冷室下降管的保护装置,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覆盖下降管上部高温段外壁从而强化冷却效果且能避免堵塞、结垢的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包括燃烧室及连接于燃烧室之下的激冷室,所述燃烧室底部的下渣口连接有位于激冷室中且沿激冷室中央部位向下延伸的下降管,还包括冷却管,该冷却管呈螺旋状且围绕所述下降管的外周布置,所述冷却管的上端位于下降管与下渣口的衔接处之下、下端位于激冷室的液位之上且靠近液位布置,所述冷却管上开有多个沿周向布置且用于向下降管外周喷射冷却水的喷淋孔。
优选地,所述的冷却管为1~4组且在下降管的外周上下间隔排布,所述冷却管的上端口构成其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下降管与下渣口衔接处的外周套置有激冷环,所述冷却管位于激冷环之下,所述激冷环的外侧开有供激冷水源输入的进口、内侧开有供激冷水朝向下降管外壁喷射的出口。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的直径小于激冷环的直径,所述激冷环用于对下降管上端外表面进行迅速降温,所述冷却管用于在激冷环之下的下降管外表面形成完整的水膜。
优选地,所述喷淋孔的开孔方向倾斜向下布置,所述喷淋孔的开孔方向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为10°~45°。
优选地,螺旋状的所述冷却管向下的倾斜角度为5°~25°,所述冷却管的相邻两盘管之间的间距为1~5DN,其中,DN为公称直径。
优选地,相邻两喷淋孔在所述冷却管周向上的间距为1~5DN,DN为公称直径。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通过支架支撑在激冷室的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螺旋状冷却管可在下降管外周形成的完整的水膜,更有效的覆盖下降管上部高温段外壁(通常在渣口以下下降管3米段),及时移走未受到水膜保护的局部高温,对下降管实施强化冷却,冷却效果更好,避免了下降管的损伤乃至被烧穿的恶性事故,有效延长了下降管的使用寿命;且螺旋状冷却管的喷淋孔独立分布且较为密集均匀,不易堵塞、结垢,喷淋冷却水既可使用系统外的锅炉水或变换凝液,也可使用系统内的激冷水,特别是当使用系统内的激冷水喷淋冷却水时,此保护结构可避免结垢,有效降低了装置的水耗、能耗,同时也减少了设备开孔数量,降低了投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配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部分冷却管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冷却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包括燃烧室1及连接于燃烧室1之下的激冷室6,燃烧室1底部的下渣口2连接有位于激冷室6中且沿激冷室6中央部位向下延伸的下降管4。
本实施例对下降管4的冷却通过激冷环与冷却管8共同完成。下降管4与下渣口2衔接处的外周套置有激冷环3,激冷环3的外侧开有供激冷水源输入的进口7、内侧开有供激冷水朝向下降管4外壁喷射的出口。冷却管8位于激冷环3之下,冷却管8呈螺旋状且围绕下降管4的外周布置,冷却管8的上端靠近下降管4与下渣口2的衔接处、下端位于激冷室6的液位之上且靠近液位布置。冷却管8上开有多个沿周向布置且用于向下降管8外周喷射冷却水的喷淋孔81。
具体的,冷却管8为2组且在下降管4的外周上下间隔排布,冷却管8的上端口构成其进水口82。螺旋状的冷却管8向下的倾斜角度为5°~25°,冷却管8的相邻两盘管之间的间距为1~5DN,DN为公称直径。喷淋孔81的开孔方向倾斜向下布置,喷淋孔81的开孔方向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为10°~45°。相邻两喷淋孔81在冷却管8周向上的间距为1~5DN。
本实施例冷却管8的直径小于激冷环3的直径,激冷环3用于对下降管4上端外表面进行迅速降温,冷却管8用于在激冷环3之下的下降管4外表面形成完整的水膜,进行均匀而充分的进一步降温冷却。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保护结构时,激冷环3与冷却管8同时通入冷却水,激冷环3在下降管4上端喷射大流量激冷水对此处进行温度急降,该部分激冷水沿着下降管4表面向下流但覆盖不够完全、均匀,与此同时,冷却管8在激冷环3之下形成能小流量但能覆盖下降管4外周的完整水膜,以进一步对其进行均匀而充分的降温,从而对下降管4起到保护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Claims (8)

1.一种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包括燃烧室及连接于燃烧室之下的激冷室,所述燃烧室底部的下渣口连接有位于激冷室中且沿激冷室中央部位向下延伸的下降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管,该冷却管呈螺旋状且围绕所述下降管的外周布置,所述冷却管的上端位于下降管与下渣口的衔接处之下、下端位于激冷室的液位之上且靠近液位布置,所述冷却管上开有多个沿周向布置且用于向下降管外周喷射冷却水的喷淋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管为1~4组且在下降管的外周上下间隔排布,所述冷却管的上端口构成其进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管与下渣口衔接处的外周套置有激冷环,所述冷却管位于激冷环之下,所述激冷环的外侧开有供激冷水源输入的进口、内侧开有供激冷水朝向下降管外壁喷射的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的直径小于激冷环的直径,所述激冷环用于对下降管上端外表面进行迅速降温,所述冷却管用于在激冷环之下的下降管外表面形成完整的水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孔的开孔方向倾斜向下布置,所述喷淋孔的开孔方向与水平之间的夹角为10°~45°。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状的所述冷却管向下的倾斜角度为5°~25°,所述冷却管的相邻两盘管之间的间距为1~5DN,其中,DN为公称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喷淋孔在所述冷却管周向上的间距为1~5DN,其中,DN为公称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通过支架支撑在激冷室的内壁上。
CN202320080029.XU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 Active CN219526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0029.XU CN219526555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0029.XU CN219526555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6555U true CN219526555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31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0029.XU Active CN219526555U (zh) 2023-01-10 2023-01-10 一种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6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94255B2 (ja) ガス化反応器
JPH10316976A (ja) 燃焼室及び急冷室を持つ合成ガス発生炉
AU2008225747A1 (en) Gasification reactor vessel with inner multi-pipe wall and several burners
CN101821365A (zh) 气化器系统内用于冷却合成气的方法和装置
PL215255B1 (pl) Generator gazowy
CN106433790A (zh) 可防堵渣的带热回收装置的气化设备
CN101885990A (zh) 一种多烧嘴顶置干煤粉气化装置
CN107090311A (zh) 高效热能回收携带流气化炉
CN219526555U (zh) 一种激冷室下降管保护装置
CN102051235A (zh) 一种多级旋转式激冷强化装置及其应用
CN105132037A (zh) 一种煤粉气化炉烧嘴
CN209065849U (zh) 一种气化炉激冷环
CN110564456A (zh) 一种带辐射废锅的气化炉
CN206219522U (zh) 可防堵渣的带热回收装置的气化设备
CN113278449A (zh) 干煤粉气化炉激冷组件和干煤粉气化炉
CN101389920B (zh) 用于冷却热气体的设备
CN210656823U (zh) 一种带辐射废锅的气化炉
CN204325276U (zh) 气化炉及其激冷装置
US20120131852A1 (en) Moisture removal for gasification quench chamber assembly
CN209024470U (zh) 煤气化炉下降管的激冷装置
CN202744504U (zh) 一种多喷嘴气化及冷却装置
CN206843382U (zh) 高效热能回收携带流气化炉
CN114686274B (zh) 对气化炉合成气进行降温、除灰的方法及气化炉
CN202558828U (zh) 一种用于化工制气的出气冷却系统
CN205501214U (zh) 一种带部分余热回收装置的气化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