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4202U - 一种引航救生衣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航救生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24202U
CN219524202U CN202320573829.5U CN202320573829U CN219524202U CN 219524202 U CN219524202 U CN 219524202U CN 202320573829 U CN202320573829 U CN 202320573829U CN 219524202 U CN219524202 U CN 219524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ot
backpack
life jacket
supporting plate
backpac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38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波
杨东晓
杨光
于仁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5738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24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24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24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航救生衣,包括背包主体和用于供引航员穿戴的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与背包主体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航背包还包括头部托板和腿部托板,所述头部托板和腿部托板分别与背包主体的顶部和底部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拼接,所述头部托板和腿部托板上分别设有把手,所述背包主体包括硬质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对应引航员背部的正面设有软垫。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航救生衣,其能够减轻引航员坠落时的损伤,并且在发生坠落损伤后能够省去搬运到担架上的动作,从而避免了因搬运带来的二次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引航救生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航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供引航员登船时穿戴的引航救生衣。
背景技术
近几年,全球已经发生多起引航员在登船或离船时发生坠落的重大伤亡事故,使得引航员成为一种高危职业。由于引航员在登离船的过程中是正面朝向大船,因此下坠过程中往往是背部和腰部在下落过程中与下方的引航艇发生撞击。从1999年至今,仅浙江省宁波市地区的引航站就有三名引航员在坠落过程中腰部和背部受到伤害,并且其中一名伤员在转移的过程中造成腰椎的二次伤害,最终导致下肢截瘫。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我国引航员的伤亡事故更是高达数十起。
因此,在引航员登离船发生坠落时减少坠落伤害以及在发生坠落损伤的情况下减少因搬运导致的二次损伤成为本领域安全作业所急需解决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引航救生衣,其能够减轻引航员坠落时的损伤,并且在发生坠落损伤后能够省去搬运到担架上的动作,从而避免了因搬运带来的二次损伤。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引航救生衣,包括背包主体和用于供引航员穿戴的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与背包主体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航救生衣还包括头部托板和腿部托板,所述头部托板和腿部托板分别与背包主体的顶部和底部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拼接,所述头部托板和腿部托板上分别设有把手,所述背包主体包括硬质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对应引航员背部的正面设有软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背包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插孔,所述头部托板和腿部托板上分别设有与各自对应的插孔插接的连接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背包主体的顶部设有吊环,所述吊环设置为与救援绳索上的锁扣相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吊环的下端与背包主体相连,吊环的上端呈环形结构,并且所述吊环的上端弯折形成挂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背包主体内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备用带,所述备用带的一端收卷于背包主体内,备用带的另一端从背包主体的侧面露置于背包主体外,所述备用带露置于背包主体外的端部具有锁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安全带为五点式安全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背包主体为可漂浮在水面上的漂浮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引航救生衣还包括前置漂浮件,当背包主体通过安全带穿戴于人员身上时所述前置漂浮件和背包主体分别位于人员的前后两侧,并且所述前置漂浮件与背包主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前置漂浮件为可自动充气的气囊,所述气囊设置于安全带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壳体的背面为中间位置朝外拱起的弧形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首先,引航员腰背朝下坠落时该背包主体的硬质壳体可以将局部的冲击力分散到整个后背,使得对于腰背因坠落冲击导致的损伤降至最低,其次,在引航员已经造成坠落损伤后,引航艇上的救援人员只需要将引航艇上常备的头部托板和腿部托板拼接在背包主体的上下两端即可使得三者直接拼接形成担架,由此省去了将伤员转移到担架上过程,最后,通过吊环的设置,使得引航员发生坠海事故时可以通过救援绳索快速的被救回引航艇上,减少引航员待在海里的时间,由此减少引航员失温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引航救生衣的左前上方向可见的轴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引航救生衣的左前下方向可见的轴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引航救生衣的左后上方向可见的轴侧图。
图4为图3中“A”方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引航救生衣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引航救生衣的前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引航救生衣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头部托板和腿部托板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图6中的引航救生衣上带有备用带的示意图。
其中,1、背包主体;2、安全带;3、头部托板;4、腿部托板;5、把手;6、壳体;7、软垫;8、插孔;9、连接杆;10、吊环;10.1、挂钩;11、备用带;12、气囊;13、卡槽;14、收纳凹槽;15、独立浮块;15.1、中心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 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 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航救生衣。
下面实施例中除特别说明以外,各实施例中所指的宽度方向为如图5或图6所示的左右方向,厚度方向为如图5或图6所示的垂直纸面的方向,长度方向为如图5或图6所示的上下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航救生衣,如图所示的,包括背包主体1和用于供引航员穿戴的安全带2,所述安全带2与背包主体1固定,引航员通过安全带2可以将该背包主体1穿戴在身上并贴合在背部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航救生衣还包括头部托板3和腿部托板4,所述头部托板和腿部托板分别与背包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拼接,并且所述头部托板和腿部托板上分别设有把手5,所述背包主体1包括硬质的壳体6,所述壳体6上对应引航员背部的正面设有软垫7。本实施例中上述头部托板3和腿部托板4在引航员日常登船作业是并不穿戴在引航员身上,故此在图1-7中并未体现上述的头部托板3和腿部托板4。该头部托板3和腿部托板4可以被收纳在引航艇上,当引航员发生坠落伤并需要被搬离救治时才由其他工作人员拿取该头部托板3和腿部托板4,将头部托板3和腿部托板4分别固定拼接在背包主体1沿长度方向的顶部位置和底部位置,由此该头部托板3、背包主体1和腿部托板4依序固定构成担架,只需要两个工作人员分别抓握头部托板3和腿部托板4上的把手5就可以将伤员顺利转移,在此过程中伤员无需穿脱该引航救生衣也无需额外的转移到常规担架上,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引航员的坠落伤情况,伤员不用被搬运到担架上,因此减少了搬动伤员带来的二次伤害,尤其是引航员以坐姿坠落而发生压缩性骨折时在船上晃动的情况下极大可能在将伤员转移到常规担架上过程中造成脊椎的二次伤害,从而导致伤员半身瘫痪。另外,硬质的壳体1和软垫7设计使得引航员在坠落过程中若腰背位置撞击引航艇的护栏等坚硬位置时能够将撞击力分散带整个后背,并且在软垫7的缓冲下最大程度的减少对于引航员的伤害。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头部托板3和背包主体1之间以及腿部托板4和背包主体1之间的可拆卸方式,本实施例的优选示例在于:所述背包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插孔8,所述头部托板3和腿部托板4上分别设有与各自对应的插孔8相匹配的连接杆9,将连接杆9沿轴向对准各自对应的插孔8后插入即可使得该连接杆9与插孔8相互插接,实现头部托板与背包主体1的顶部以及腿部托板与背包主体1的底部之间的可拆式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搬运过程中伤员的下身重量较大,伤员的重心容易集中在该腿部托板4和背包主体1之间,为了避免连接杆9和插孔8意外脱开的风险,本实施例的优选在于:所述背包主体1的底部具有卡槽13,所述腿部托板4上设有与该卡槽13相匹配的卡扣,当腿部托板4与背包主体1相互拼接后该卡扣与卡槽13卡扣连接,以使得所述腿部托板4与背包主体1沿轴向的移动受限,起到防脱出的作用。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托板3和背包主体1也可以增设该防脱出的卡扣组件。
当引航员在登船坠落后会存在落入海里的情况,由于海里的风浪较大,引航艇上的救援人员将救援绳索抛至海里后,引航员在随着海浪剧烈起伏晃动的情况下较难完成绳索的固定,尤其是引航员存在伤情时完成绳索的固定是极为困难的。为此本实施例地改进在于:所述背包主体1的顶部设有吊环10,所述吊环10设置为与救援绳索上的锁扣相匹配。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吊环10的下端与背包主体1相连,吊环10的上端呈环形结构,并且所述吊环10的上端弯折形成挂钩10.1。当引航艇上的救援人员将救援绳索扔到坠海的引航员身边时引航员可以将该救援绳索头部的锁扣与自己的背包主体1上的吊环10进行锁紧,该救援绳索可以是现有的各类安全扣,安全扣与吊杆10之间形成环与环之间的牢固连接关系。在图3中,所述的背包主体1上的吊环10为两个,两个吊环10沿背包主体1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所述两个吊环10的位置对应于穿戴人员的两个肩膀位置,由此在引航员穿戴本实施例的背包主体1后两个吊环10分别位于引航员的双肩位置,方便于引航员在落海时将救援绳索上的锁扣与任意一个吊环10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吊环10的下端与背包主体1枢轴连接,所述背包主体1上具有用于收纳吊环10的收纳凹槽14,所述吊环10具有展开位置和收纳位置,当吊环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吊环10的上端露置于背包主体1外,当吊环10处于收纳位置时所述吊环10复位于收纳凹槽14内。该收纳凹槽14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得引航员在正常登船过程中或者在穿戴引航救生衣的情况下进行其他工作时该吊环10不会对引航员的肢体活动造成干扰,例如头部的转动,而在发生落入海里的情况时可以及时的将吊环10拨出至展开位置,从而完成自救。应当是理解地是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得吊环10能够更加容易的从收纳位置切换到展开位置所采用的对吊环10形状的优化,或者增加吊环10的弹出机构,或者基于落海后背包主体1上自带的传感器的控制信号而使得吊环10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自动弹出至展开位置都应当属于本实施的保护范围以内。
如图9所示,所述背包主体1内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备用带11,所述备用带11的一端收卷于背包主体1内,备用带11的另一端从背包主体1的侧面露置于背包主体1外,所述备用带11露置于背包主体1外的端部具有锁扣。通过备用带11的设计,引航员包括但不限于在以下情况下使用:第一、体胖的引航员无法够到吊环10时可以通过备用带11上的锁扣与救援绳索相连;第二、救援人员抛出救生圈后可以将备用带环绕救生圈扣紧;第三、在攀爬登船的过程中若绳梯的一侧断裂导致引航员无法继续攀爬时可以使用备用带与绳梯固定,避免坠落。在本实施例中,在重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背包主体1内设置现有的轻质卷绳器,通过卷绳器收卷备用带11,可以使得备用带11的大部分被收卷于背包主体1内,仅留有带锁扣的端部露置在背包主体1的侧面外。
如图所示,所述安全带2为五点式安全带2。所述五点式安全带2包括五个带子,五个带子的一端分别与背包主体1固定连接,其中一个带子上具有安全带锁头,其余四个带子的另一端分别与锁头上各自对应的锁孔锁紧,所述锁头上具有解锁按钮。该五点式安全带2为现有的常规安全带,本实施例不对该五点式安全带2的结构一一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背包主体1为可漂浮在水面上的漂浮体。所述漂浮体泛指整体密度小于水密度,从而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该漂浮体可以是所述背包主体1由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轻质材料制成,或者可以是在该背包主体1内形成气腔。优选地,所述背包主体1是由硬质塑料制成,例如ABS塑料制成,该硬质塑料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背包主体1内形成空腔,该空腔内填充有用于缓冲的填充物,例如EPE珍珠棉。
优选地,所述引航救生衣还包括前置漂浮件,当所述背包主体1通过安全带2穿戴于引航员身上时所述前置漂浮件沿厚度方向位于背包主体1正面所在的一侧,所述前置漂浮件和背包主体1之间形成穿戴空间,引航员的上身处于该穿戴空间内,即所述前置漂浮件和背包主体1分别位于引航员的前后两侧。
作为该前置漂浮件的优选示例之一:如图9所示,该前置漂浮件可以是独立的一个零部件,所述前置漂浮件为独立浮块15,所述独立浮块15为轻质泡沫制成,当引航员穿戴背包主体1后可以将该前置漂浮件置于引航员前胸位置,并在安全带的约束下固定在引航员的前胸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独立浮块15上可以设有中心凹槽15.1,从而使得按五点式安全带2中的安全带锁头位于该中心凹槽15.1内,此时该安全带锁头上解锁按钮也隐藏在该中心凹槽15.1内,从而避免了意外误触而导致安全带2自行解开的风险。
作为该前置漂浮件的优选示例之二:所述前置漂浮件通过连接带与背包主体1相连,在引航员穿戴背包主体1后将该前置漂浮件置于引航员的前胸位置,在安全带的收紧作用下该前置漂浮件紧贴引航员的前胸。
作为该前置漂浮件的优选示例之三:所述前置漂浮件为可自动充气的气囊12,所述气囊12设置于安全带2上。在引航员落海后,引航员可以通过施加充气动作使得该气囊12自动充气鼓起,或者基于该气囊12自带的传感器在落水后自动充气鼓起。该自动充气的气囊12又称自动充气式气囊、自动充气式救援气囊、安全气囊等,该气囊12是现有的市售产品,故此对该气囊12如何实现自动充气就不一一展开了。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6的背面为中间位置朝外拱起的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壳体6朝向穿戴人员背部的一面具有与人体背部相匹配的曲面,所述软垫7附着于该曲面上。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实用新型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实用新型的意图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引航救生衣,包括背包主体(1)和用于供引航员穿戴的安全带(2),所述安全带(2)与背包主体(1)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航救生衣还包括头部托板(3)和腿部托板(4),所述头部托板(3)和腿部托板(4)分别与背包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以可拆卸的方式相互拼接,所述头部托板和腿部托板上分别设有把手(5),所述背包主体(1)包括硬质的壳体(6),所述壳体(6)上对应引航员背部的正面设有软垫(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航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插孔(8),所述头部托板(3)和腿部托板(4)上分别设有与各自对应的插孔(8)插接的连接杆(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航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主体(1)的顶部设有吊环(10),所述吊环(10)设置为与救援绳索上的锁扣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航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10)的下端与背包主体(1)相连,吊环(10)的上端呈环形结构,并且所述吊环(10)的上端弯折形成挂钩(10.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航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主体(1)内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备用带(11),所述备用带(11)的一端收卷于背包主体(1)内,备用带(11)的另一端从背包主体(1)的侧面露置于背包主体(1)外,所述备用带(11)露置于背包主体(1)外的端部具有锁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航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2)为五点式安全带(2)。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引航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主体(1)为可漂浮在水面上的漂浮体。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引航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航救生衣还包括前置漂浮件,当所述背包主体(1)通过安全带(2)穿戴于引航员身上时所述前置漂浮件和背包主体(1)分别位于引航员的前后两侧,并且所述前置漂浮件与背包主体(1)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航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漂浮件为可自动充气的气囊(12),所述气囊(12)设置于安全带(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航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的背面为中间位置朝外拱起的弧形结构。
CN202320573829.5U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引航救生衣 Active CN219524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3829.5U CN219524202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引航救生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3829.5U CN219524202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引航救生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24202U true CN219524202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27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3829.5U Active CN219524202U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引航救生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24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75650U (ja) 高さの低い浮きカラー
US3833088A (en) Slide-raft for emergency aircraft evacuation
USRE42149E1 (en) Water safety and survival system
US5516233A (en) Water safety and survival system
EP1595577B1 (en) A safety harness
US20110240692A1 (en) Survival backpack that converts to a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EP0168806A1 (en) Improved life preserver device
US20040157514A1 (en) Variably configured inflatable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also serving as an emergency distress marker
KR101673130B1 (ko) 수상 스포츠 팽창 조끼
US4567961A (en) Safety device for boaters
CN101850838A (zh) 消防员水域救援用救生衣
JP7083137B2 (ja) ライフジャケットになるリュックサックの使用方法
CN207875945U (zh) 单一大小适合众人的个人漂浮装置
US4451016A (en) Auxiliary flotation system
CN219524202U (zh) 一种引航救生衣
US2615182A (en) Life preserver
US7335078B2 (en) Tactical flotation support system
WO1986002613A1 (en) Diver scuba gear
CN210258789U (zh) 一种双气室气胀救生衣
US4701145A (en) Life-saving device
KR101848462B1 (ko) 낚시용 구명조끼
CN114872854A (zh) 一种带有气胀式救生装置的引航包
US7118437B1 (en) Flotation collar
JP2017100695A (ja) 救命具
CN220996679U (zh) 一种具有收纳及救生功能的半刚性救生船用船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