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6084U - 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06084U CN219506084U CN202320716469.XU CN202320716469U CN219506084U CN 219506084 U CN219506084 U CN 219506084U CN 202320716469 U CN202320716469 U CN 202320716469U CN 219506084 U CN219506084 U CN 2195060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gear shaft
- gear
- steering
- hydraulic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81 tooth socke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包括方向盘,方向盘与传动轴A相连,传动轴A通过万向节A与传动轴B连接,传动轴B通过万向节B与齿轮轴A连接,齿轮轴A通过齿轮B与前转向齿条连接,前转向齿条通过转向拉杆和转向节与前车轮连接;齿轮轴A通过齿轮A与齿轮轴B连接,齿轮轴B通过齿轮轴C与连接齿轮轴连接,连接齿轮轴通过齿轮C与后转向齿条连接,后转向齿条通过后转向拉杆和后转向节与后车轮连接;齿轮轴C设有可控制齿轮轴C伸缩的结构B。本实用新型通过方向盘提供转动动能,经万向传动系统将转动动能传递给齿轮轴A,控制前车轮;通过齿轮轴C、连接齿轮轴和后转向齿条,控制后车轮;通过结构B,切换对后车轮的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切换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车转向大都采用前轮转向,而前轮转向需要的转弯半径较大,使得汽车在转向时不够灵活。并且,当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容易产生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的情况,对于车辆的操纵性能与安全性都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需求,纯电车的动力电池包基本都布置在车身地板下,使得纯电汽车的轴距会比传统车型的更长;这使得纯电车的转弯半径进一步增大,从而使纯电车在相对狭窄的空间内转向困难。
因此,亟需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来解决现有汽车在转向时,无法按需调节,来改变转弯半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以解决现有汽车在转向时,无法按需调节,来改变转弯半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向盘、万向传动系统、前轮转向系统、中部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和后轮转向系统;所述万向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轴A、万向节A、齿轮轴A、传动轴B、万向节B,所述方向盘与传动轴A的一端相连接,传动轴A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A与传动轴B的一端传动连接,传动轴B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B与齿轮轴A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齿轮轴A的另一端固定有齿轮B,齿轮轴A的轴身上固定有齿轮A;
所述前轮转向系统包括两个前车轮、两个前转向节、两个前转向拉杆和前转向齿条,所述前转向齿条与齿轮B啮合连接,前转向齿条的两端分别通过转向拉杆与两个转向节的同一端连接,两个所述转向节分别固定在两个前车轮中;
所述中部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包括齿轮轴B、齿轮轴C和连接齿轮轴,所述齿轮轴B通过轴身的齿轮与齿轮A啮合连接,齿轮轴B的前端设有锥齿轮D,所述齿轮轴C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锥齿轮E和锥齿轮F,齿轮轴C通过锥齿轮E与锥齿轮D啮合连接,通过锥齿轮F与连接齿轮轴前端的锥齿轮G啮合连接,所述连接齿轮轴的后端固定有齿轮C,所述齿轮轴C设有可控制齿轮轴C进行伸缩的结构B;
所述后轮转向系统包括两个后车轮、两个后转向节、两个后转向拉杆和后转向齿条;所述后转向齿条与齿轮C啮合连接,后转向齿条的两端分别通过后转向拉杆与两个后转向节的同一端连接,两个所述后转向节分别固定在两个后车轮中。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轴C包括左端的齿轮轴F与右端的齿轮轴G,所述结构B包括液压杆B、液压泵B、油箱和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B;所述齿轮轴F的右端和齿轮轴G的左端均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杆B的两端均设有活塞,液压杆B的两端分别通过活塞设置在液压缸中,所述活塞的侧壁设有凸起结构,所述液压缸中对应所述凸起结构设有凹槽;两个所述液压缸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B与液压泵B及油箱之间形成供油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B的中部通过轴承固定在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轴A上设有结构A,齿轮轴A被结构A分为前半轴和后半轴;所述结构A包括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A、液压泵A、油箱、弹簧A、液压杆A、插销、卡槽和弹簧B;所述前半轴的后端设有呈阶梯状收窄的凸块,且前半轴内部设有液压缸,液压杆A通过前端的活塞设置在前半轴的液压缸中,所述液压杆A的后端呈锥形,液压杆A的外围设有一圈弹簧A,弹簧A的一端固定在液压杆A的活塞后端面,另一端抵触在前半轴的液压缸的后端面;所述凸块的内腔中设置有一圈插销,且在侧壁开设有可供插销伸出的开口,所述插销与凸块的内腔之间设有弹簧B;所述后半轴的前端开设有可供凸块插入的连接凹槽,且所述连接凹槽的槽壁上设有可与插销头部尖端啮合连接的齿槽;所述前半轴的位于活塞前端的液压缸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A与液压泵A及油箱之间形成供油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A设置在前半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齿轮轴包括齿轮轴D和齿轮轴E,所述齿轮轴D的前端为锥齿轮G,齿轮轴D的后端设有锥齿轮B,所述齿轮轴E的前端设有锥齿轮A,齿轮轴E的后端为齿轮C;所述齿轮轴D和齿轮轴E之间通过结构C进行连接,所述结构C包括固定轴、液压杆C和电机;所述固定轴固定在车身中,固定轴中设有液压缸,液压杆C通过活塞设置在固定轴的液压缸中,液压杆C一端通过轴承固定有用于同时啮合锥齿轮B和锥齿轮A进行传动的锥齿轮C,液压杆C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液压杆C在固定轴的液压缸中前后运动的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C还包括液压杆D,所述齿轮轴D后端的中心设有带花键的凹槽,所述齿轮轴E的前端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杆D通过活塞固定在齿轮轴E的液压缸中,所述液压杆D的前端可伸出齿轮轴E并与带花键的凹槽契合连接;所述液压杆C所在液压缸的左腔通过油管与液压杆D所在液压缸的前腔连接,液压杆C所在液压缸的右腔通过油管与液压杆D所在液压缸的后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D的前端的花键的头部设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方向盘提供转动动能,经传动轴A、万向节A、传动轴B、万向节B将转动动能传递给齿轮轴A,从而将转动动能分别传递为齿轮轴的转动动能和前转向齿条的左右方向的直线位移动能,以此实现对前车轮的转向驱动和控制;并通过齿轮轴C和连接齿轮轴的设置将转动动能传递至后转向齿条,以实现后转向齿条的左右方向的直线位移动能,从而实现对后车轮的转向驱动和控制;同时,通过齿轮轴C的可伸缩的结构B,实现对后车轮驱动与否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的A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的B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的C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方向盘,2-传动轴A,3-万向节A,4-齿轮轴A,5-传动轴B,6-万向节B,7-齿轮轴B,8-齿轮轴C,9-齿轮轴D,10-前转向齿条,11-转向拉杆,12-转向节,13-前车轮,14-后转向齿条,15-齿轮轴E,16-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A,17-液压泵A,18-油箱,19-弹簧A,20-液压杆A,21-插销,22-卡槽,23-弹簧B,24-齿轮轴F,25-液压杆B,26-齿轮轴G,27-液压泵B,28-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B,29-后车轮,30-液压杆C,31-电机,32-液压杆D,34-锥齿轮A,35-锥齿轮B,36-锥齿轮C,37-倒角,38-齿轮A,39-齿轮B,40-齿轮C,41-锥齿轮D,42-锥齿轮E,43-锥齿轮F,44-锥齿轮G。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包括方向盘1、万向传动系统、前轮转向系统、中部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和后轮转向系统;万向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轴A2、万向节A3、齿轮轴A4、传动轴B5、万向节B6,方向盘1与传动轴A2的一端相连接,传动轴A2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A3与传动轴B5的一端传动连接,传动轴B5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B6与齿轮轴A4的一端传动连接,齿轮轴A4的另一端固定有齿轮B39,齿轮轴A4的轴身上固定有齿轮A38;
前轮转向系统包括两个前车轮13、两个前转向节12、两个前转向拉杆11和前转向齿条10,前转向齿条10上设有可与齿轮B39啮合的齿条段,可通过齿条段的设置进行转向的限制,前转向齿条10与齿轮B39啮合连接,前转向齿条10的两端分别通过转向拉杆11与两个转向节12的同一端连接,两个转向节12分别固定在两个前车轮13中;以此,实现方向盘1经万向传动系统对前轮转向系统的控制,以实现对前车轮13的转向控制;
中部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包括齿轮轴B7、齿轮轴C8和连接齿轮轴,齿轮轴B7通过轴身的齿轮与齿轮A38啮合连接,齿轮轴B7的前端设有锥齿轮D41,齿轮轴C8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锥齿轮E42和锥齿轮F43,齿轮轴C8通过锥齿轮E42与锥齿轮D41啮合连接,通过锥齿轮F43与连接齿轮轴前端的锥齿轮G44啮合连接,连接齿轮轴的后端固定有齿轮C40,齿轮轴C8设有可控制齿轮轴C8进行伸缩的结构B;以此,通过结构B的设置可进行后车轮29转向控制的切换;
后轮转向系统包括两个后车轮29、两个后转向节、两个后转向拉杆和后转向齿条14;后转向齿条14与齿轮C40啮合连接,后转向齿条14的两端分别通过后转向拉杆与两个后转向节的同一端连接,两个后转向节分别固定在两个后车轮29中;以此,实现方向盘1经万向传动系统对后轮转向系统的控制,以实现对后车轮29的转向控制;后转向齿条14上也通过齿条段与齿轮C40啮合连接。
以此,通过方向盘1提供转动动能,经传动轴A2、万向节A3、传动轴B5、万向节B6将转动动能传递给齿轮轴A4,从而将转动动能分别传递为齿轮轴B7的转动动能和前转向齿条10的左右方向的直线位移动能,以此实现对前车轮13的转向驱动和控制;并通过齿轮轴C8和连接齿轮轴的设置将转动动能传递至后转向齿条14,以实现后转向齿条14的左右方向的直线位移动能,从而实现对后车轮29的转向驱动和控制;同时,通过齿轮轴C8的可伸缩的结构B,实现对后车轮29驱动与否的切换。
如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齿轮轴C8包括左端的齿轮轴F24与右端的齿轮轴G26,结构B包括液压杆B25、液压泵B27、油箱18和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B28;齿轮轴F24的右端和齿轮轴G26的左端均设有液压缸,液压杆B25的两端均设有活塞,液压杆B25的两端分别通过活塞设置在齿轮轴F24与齿轮轴G26的液压缸中,活塞的侧壁设有凸起结构,齿轮轴F24与齿轮轴G26的液压缸中对应凸起结构设有凹槽,如附图3中活塞的截面图所示,以此,防止齿轮轴F24与齿轮轴G26相对于液压杆B25发生旋转,确保液压杆B25能够实现齿轮轴F24与齿轮轴G26之间的转动连接;齿轮轴F24与齿轮轴G26的液压缸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B28与液压泵B27及油箱18之间形成供油回路。
以此,当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B28处于右位时,液压泵B27向齿轮轴F24与齿轮轴G26的液压缸的有杆腔供油,无杆腔回油,使液压杆B25缩进,从而使得齿轮轴C8与齿轮轴B7、齿轮轴D9分离;当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B28处于左位时,液压泵B27向齿轮轴F24与齿轮轴G26的液压缸的无杆腔供油,有杆腔回油,使液压杆B25伸出,从而使得齿轮轴C8与齿轮轴B7、齿轮轴D9相连;并以此实现对齿轮轴C8的伸缩控制,从而实现对后车轮29驱动与否的切换控制。
其中,液压杆B25的中部通过轴承固定在车架上。
如附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齿轮轴A4上设有结构A,齿轮轴A4被结构A分为前半轴和后半轴;结构A包括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A16、液压泵A17、油箱18、弹簧A19、液压杆A20、插销21、卡槽22和弹簧B23;前半轴的后端设有呈阶梯状收窄的凸块,且前半轴内部设有液压缸,液压杆A20通过前端的活塞设置在前半轴的液压缸中,液压杆A20的后端呈锥形,液压杆A20的外围设有一圈弹簧A19,弹簧A19的一端固定在液压杆A20的活塞后端面,另一端抵触在前半轴的液压缸的后端面;凸块的内腔中设置有一圈插销21,且在侧壁开设有可供插销21伸出的开口,插销21与凸块的内腔之间设有弹簧B23;后半轴的前端开设有可供凸块插入的连接凹槽,且连接凹槽的槽壁上设有可与插销21头部尖端啮合连接的齿槽;前半轴的位于活塞前端的液压缸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A16与液压泵A17及油箱18之间形成供油回路。
以此,通过液压泵A17将液压油经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A16左位输进活塞前端液压缸内,控制液压杆A20向后位移,当液压杆A20向后时,将插销21顶出凸块,插销21的头部尖端插入后半轴所设置的连接凹槽的齿槽内,从而使前、后半轴连接;当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A16处于右位时,弹簧A19将液压杆A20向前顶,将活塞前端液压缸内油液经液压回路压回油箱18,此时,液压杆A20向前收回,弹簧B23将插销21复位,从而使前、后半轴分离。
其中,齿轮A38设置在前半轴上,以此,避免结构A对齿轮轴B7传动的影响。
如附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齿轮轴包括齿轮轴D9和齿轮轴E15,齿轮轴D9的前端为锥齿轮G44,齿轮轴D9的后端设有锥齿轮B35,齿轮轴E15的前端设有锥齿轮A34,齿轮轴E15的后端为齿轮C40;齿轮轴D9和齿轮轴E15之间通过结构C进行连接,结构C包括固定轴、液压杆C30和电机31;固定轴固定在车身中,固定轴中设有液压缸,液压杆C30通过活塞设置在固定轴的液压缸中,液压杆C30一端通过轴承固定有用于同时啮合锥齿轮B35和锥齿轮A34进行传动的锥齿轮C36,液压杆C30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液压杆C30在固定轴的液压缸中前后运动的电机31。
其中,结构C还包括液压杆D32,齿轮轴D9后端的中心设有带花键的凹槽,齿轮轴E15的前端设有液压缸,液压杆D32通过活塞固定在齿轮轴E15的液压缸中,液压杆D32的前端可伸出齿轮轴E15并与带花键的凹槽契合连接;液压杆C30所在液压缸的左腔通过油管与液压杆D32所在液压缸的前腔连接,液压杆C30所在液压缸的右腔通过油管与液压杆D32所在液压缸的后腔连接。
其中,液压杆D32的前端的花键的头部设有倒角37;以此,使得正常情况下在任意位置,液压杆D32的前端都可以插入带花键的凹槽中,使得齿轮轴D9与齿轮轴E15可以连接。
以此,当电机31驱动液压杆C30向左运动时,液压杆C30左端所连接的锥齿轮C36与锥齿轮A34、锥齿轮B35同时啮合,同时液压杆C30所在液压缸的左腔通过油管将油液压入液压杆D32所在液压缸的前腔,液压杆D32所在液压缸的后腔将油液压入液压杆C30所在液压缸的右腔,使得液压杆D32与齿轮轴D9所设带花键的凹槽分离,从而当齿轮轴D9正向旋转时,齿轮轴E15能在锥齿轮C36的作用下与齿轮轴D9反向旋转。
当电机31驱动液压杆C30向右运动时,液压杆C30左端所连接的锥齿轮C36与锥齿轮A34、锥齿轮B35分离,同时液压杆C30所在液压缸的右腔通过油管将油液压入液压杆D32所在液压缸的后腔,液压杆D32所在液压缸的前腔将油液压入液压杆C30所在液压缸的左腔,液压杆D32插入齿轮轴D9所设带花键的凹槽,从而当齿轮轴D9正向旋转时,齿轮轴E15能在液压杆D32的作用下与齿轮轴D9同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根据车速的不同,手动切换至前后车轮异向转向、前后车轮同向转向、后车轮29单独转向或前车轮13单独转向。当车速较低时,前后车轮异向转向,转弯半径减小,大大增加车辆转向的灵活性;当车速较高时,前后车轮同向转向,高速过弯时更加稳定。在特殊情况下,也可手动切换至后车轮29单独转向或前车轮13单独转向。一般当车速低于20km/h时,可切换至前后车轮异向转向;当车速超过20km/h后,切换至前后车轮同向转向。
具体的,当结构A处于连接状态,结构B处于伸出状态,电机31向左运动时;方向盘1提供转动动能,经传动轴A2、万向节A3、传动轴B5、万向节B6将转动动能传递给齿轮轴A4;此时结构A处于连接状态,转动动能由齿轮轴A4转换为前转向齿条10的直线动能;齿轮轴A4的齿轮A38将转动动能传递给齿轮轴B7,此时结构B处于伸出状态,锥齿轮D41与锥齿轮E42相啮合,锥齿轮F43与锥齿轮G44相啮合,齿轮轴B7的转动动能由齿轮轴C8传递给齿轮轴D9;此时结构C电机31向左运动,锥齿轮C36与锥齿轮A34、锥齿轮B35相啮合,通过结构C,使得齿轮轴D9与齿轮轴E15旋向相反,再将齿轮轴E15将旋转动能转换为后转向齿条14,实现前后车轮异向转向。
当结构A处于连接状态,结构B处于伸出状态,电机31向右运动时;方向盘1提供转动动能,经传动轴A2、万向节A3、传动轴B5、万向节B6将转动动能传递给齿轮轴A4;此时结构A处于连接状态,转动动能由齿轮轴A4转换为前转向齿条10的直线动能;齿轮轴A4的齿轮A38将转动动能传递给齿轮轴B7,此时结构B处于伸出状态,锥齿轮D41与锥齿轮E42相啮合,锥齿轮F43与锥齿轮G44相啮合,齿轮轴B7的转动动能由齿轮轴C8传递给齿轮轴D9;此时结构C电机31向右运动,锥齿轮C36与锥齿轮A34、锥齿轮B35分离,齿轮轴D9与齿轮轴E15通过液压杆D32连接,通过结构C,使得齿轮轴D9与齿轮轴E15旋向相同,再将齿轮轴E15将旋转动能转换为后转向齿条14,实现前后车轮同向转向。
其中,汽车四轮转向的主要优点在于: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四轮转向可以使车辆更灵活,减小转弯半径,提高操控性和稳定性,在高速行驶时,四轮转向可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纵性能;可减小转向半径,四轮转向可以使车辆在狭小的空间内更容易转弯,特别是在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等狭小空间中,可以大大提高车辆的灵活性;提高行驶安全性,四轮转向可以在急转弯和紧急避让等情况下更快地响应驾驶员的指令,从而提高行驶安全性;减小轮胎磨损,四轮转向可以减少轮胎的横向磨损,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总之,四轮转向技术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使驾驶更加轻松和舒适。
当结构A处于断开状态,结构B处于伸出状态,电机31向右运动时;方向盘1提供转动动能,经传动轴A2、万向节A3、传动轴B5、万向节B6将转动动能传递给齿轮轴A4,此时结构A处于断开状态;齿轮轴A4的齿轮A38将转动动能传递给齿轮轴B7,此时结构B处于伸出状态,锥齿轮D41与锥齿轮E42相啮合,锥齿轮F43与锥齿轮G44相啮合,齿轮轴B7的转动动能由齿轮轴C8传递给齿轮轴D9;此时结构C电机31向左运动,锥齿轮C36与锥齿轮A34、锥齿轮B35相啮合,通过结构C,使得齿轮轴D9与齿轮轴E15旋向相反,再将齿轮轴E15将旋转动能转换为后转向齿条14,实现单独的后轮转向。
其中,汽车后轮转向的主要优点在于:更好的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当汽车行驶高速或是在紧急情况下需要避免障碍物时,后轮转向可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使车辆更容易控制;更小的转弯半径,后轮转向可以使汽车转弯更加灵活,特别是在低速行驶或是在城市里面经常需要频繁转弯时,可以减小车辆的转弯半径,更容易完成复杂的转弯动作;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后轮转向可以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和制动性能,减少车辆的打滑和侧滑现象,同时也可以减小轮胎的磨损;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后轮转向可以减小车辆的震动和噪音,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总之,后轮转向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使汽车更容易控制和驾驶,同时也可以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当结构A处于连接状态,结构B处于缩进状态时;方向盘1提供转动动能,经传动轴A2、万向节A3、传动轴B5、万向节B6将转动动能传递给齿轮轴A4,此时结构A处于连接状态,转动动能由齿轮轴A4转换为前转向齿条10的直线动能;齿轮轴A4的齿轮A38将转动动能传递给齿轮轴B7,此时结构B处于缩进状态,锥齿轮D41与锥齿轮E42相分离,锥齿轮F43与锥齿轮G44相分离,实现单独的前轮转向。
其中,汽车前轮转向的主要优点在于:提高操纵性:前轮转向可以使汽车更容易转向,提高操纵性,特别是在低速行驶时,比如停车、转弯等;增加安全性,前轮转向可以使车辆更稳定,减少失控的风险;此外,前轮转向还可以使车辆更容易避免障碍物,比如避免碰撞;减少磨损,前轮转向可以使轮胎磨损更均匀,延长轮胎使用寿命;提高燃油经济性,前轮转向可以降低车辆的滚动阻力,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总的来说,前轮转向是现代汽车设计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提高汽车的操纵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燃油经济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向盘(1)、万向传动系统、前轮转向系统、中部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和后轮转向系统;所述万向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轴A(2)、万向节A(3)、齿轮轴A(4)、传动轴B(5)、万向节B(6),所述方向盘(1)与传动轴A(2)的一端相连接,传动轴A(2)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A(3)与传动轴B(5)的一端传动连接,传动轴B(5)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B(6)与齿轮轴A(4)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齿轮轴A(4)的另一端固定有齿轮B(39),齿轮轴A(4)的轴身上固定有齿轮A(38);
所述前轮转向系统包括两个前车轮(13)、两个前转向节(12)、两个前转向拉杆(11)和前转向齿条(10),所述前转向齿条(10)与齿轮B(39)啮合连接,前转向齿条(10)的两端分别通过转向拉杆(11)与两个转向节(12)的同一端连接,两个所述转向节(12)分别固定在两个前车轮(13)中;
所述中部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包括齿轮轴B(7)、齿轮轴C(8)和连接齿轮轴,所述齿轮轴B(7)通过轴身的齿轮与齿轮A(38)啮合连接,齿轮轴B(7)的前端设有锥齿轮D(41),所述齿轮轴C(8)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锥齿轮E(42)和锥齿轮F(43),齿轮轴C(8)通过锥齿轮E(42)与锥齿轮D(41)啮合连接,通过锥齿轮F(43)与连接齿轮轴前端的锥齿轮G(44)啮合连接,所述连接齿轮轴的后端固定有齿轮C(40),所述齿轮轴C(8)设有可控制齿轮轴C(8)进行伸缩的结构B;
所述后轮转向系统包括两个后车轮(29)、两个后转向节、两个后转向拉杆和后转向齿条(14);所述后转向齿条(14)与齿轮C(40)啮合连接,后转向齿条(14)的两端分别通过后转向拉杆与两个后转向节的同一端连接,两个所述后转向节分别固定在两个后车轮(29)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C(8)包括左端的齿轮轴F(24)与右端的齿轮轴G(26),所述结构B包括液压杆B(25)、液压泵B(27)、油箱(18)和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B(28);所述齿轮轴F(24)的右端和齿轮轴G(26)的左端均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杆B(25)的两端均设有活塞,液压杆B(25)的两端分别通过活塞设置在液压缸中,所述活塞的侧壁设有凸起结构,所述液压缸中对应所述凸起结构设有凹槽;两个所述液压缸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B(28)与液压泵B(27)及油箱(18)之间形成供油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B(25)的中部通过轴承固定在车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A(4)上设有结构A,齿轮轴A(4)被结构A分为前半轴和后半轴;所述结构A包括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A(16)、液压泵A(17)、油箱(18)、弹簧A(19)、液压杆A(20)、插销(21)、卡槽(22)和弹簧B(23);所述前半轴的后端设有呈阶梯状收窄的凸块,且前半轴内部设有液压缸,液压杆A(20)通过前端的活塞设置在前半轴的液压缸中,所述液压杆A(20)的后端呈锥形,液压杆A(20)的外围设有一圈弹簧A(19),弹簧A(19)的一端固定在液压杆A(20)的活塞后端面,另一端抵触在前半轴的液压缸的后端面;所述凸块的内腔中设置有一圈插销(21),且在侧壁开设有可供插销(21)伸出的开口,所述插销(21)与凸块的内腔之间设有弹簧B(23);所述后半轴的前端开设有可供凸块插入的连接凹槽,且所述连接凹槽的槽壁上设有可与插销(21)头部尖端啮合连接的齿槽;所述前半轴的位于活塞前端的液压缸通过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A(16)与液压泵A(17)及油箱(18)之间形成供油回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A(38)设置在前半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齿轮轴包括齿轮轴D(9)和齿轮轴E(15),所述齿轮轴D(9)的前端为锥齿轮G(44),齿轮轴D(9)的后端设有锥齿轮B(35),所述齿轮轴E(15)的前端设有锥齿轮A(34),齿轮轴E(15)的后端为齿轮C(40);所述齿轮轴D(9)和齿轮轴E(15)之间通过结构C进行连接,所述结构C包括固定轴、液压杆C(30)和电机(31);所述固定轴固定在车身中,固定轴中设有液压缸,液压杆C(30)通过活塞设置在固定轴的液压缸中,液压杆C(30)一端通过轴承固定有用于同时啮合锥齿轮B(35)和锥齿轮A(34)进行传动的锥齿轮C(36),液压杆C(30)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液压杆C(30)在固定轴的液压缸中前后运动的电机(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C还包括液压杆D(32),所述齿轮轴D(9)后端的中心设有带花键的凹槽,所述齿轮轴E(15)的前端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杆D(32)通过活塞固定在齿轮轴E(15)的液压缸中,所述液压杆D(32)的前端可伸出齿轮轴E(15)并与带花键的凹槽契合连接;所述液压杆C(30)所在液压缸的左腔通过油管与液压杆D(32)所在液压缸的前腔连接,液压杆C(30)所在液压缸的右腔通过油管与液压杆D(32)所在液压缸的后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D(32)的前端的花键的头部设有倒角(3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16469.XU CN219506084U (zh) | 2023-04-04 | 2023-04-04 | 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16469.XU CN219506084U (zh) | 2023-04-04 | 2023-04-04 | 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06084U true CN219506084U (zh) | 2023-08-11 |
Family
ID=87550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716469.XU Active CN219506084U (zh) | 2023-04-04 | 2023-04-04 | 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06084U (zh) |
-
2023
- 2023-04-04 CN CN202320716469.XU patent/CN2195060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64702B (zh) | 汽车悬架系统及四轮独立转向的分布式驱动底盘平台 | |
CN205292782U (zh) | 一种原地转向及横向行驶的轮毂电机电动汽车转向装置 | |
CN102069843B (zh) | 线控车轮独立转向执行机构及车轮总成 | |
CN111845931B (zh) | 一种多模式复合转向底盘及工程机械车 | |
CN207173274U (zh) | 双电机四驱电动车及电动车控制系统 | |
CN110949497A (zh) | 一种全轮360度转向的无人平台车 | |
CN2866285Y (zh) | 汽车后轮转向机构的液压对中缸 | |
CN109677221B (zh) | 穿过轮心的虚拟主销悬架系统 | |
CN104925132A (zh) | 具有四轮转向功能的底盘 | |
CN101585500A (zh) | 具有回转系统的前移式叉车及其作业方法 | |
CN201907555U (zh) | 线控车轮独立转向执行机构及车轮总成 | |
CN102372029A (zh) | 多轴汽车电控全轮转向系统 | |
CN109664701B (zh) | 实现四轮独立转向的分布式驱动底盘平台 | |
CN108820041B (zh) | 一种适用于分布式电驱动公交客车的四轮转向系统 | |
CN202225908U (zh) | 汽车起重机双前轴动力转向装置 | |
CN201208984Y (zh) | 多轴车辆全轮双相位转向机构 | |
CN203854716U (zh) | 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机构 | |
CN219506084U (zh) | 一种汽车的机械式前后转向切换系统 | |
CN105984494A (zh) | 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1568084U (zh) | 一种新型电驱动转向轮组 | |
CN202193112U (zh) | 四轮驱动双转向行走装置 | |
CN213383860U (zh) | 电机驱动四轮轮毂转向车辆 | |
EP1905675B1 (en) | Wheel arrangement for a four-wheeled vehicle | |
CN103963834A (zh) | 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机构 | |
CN102414038B (zh) | 外倾控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ssignee: Nanjing Zhishang Xinding Ked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ssignor: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02733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mechanical front and rear steering switching system for automobile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81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