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1157U - 一种冷循环消融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循环消融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1157U
CN219501157U CN202223546068.9U CN202223546068U CN219501157U CN 219501157 U CN219501157 U CN 219501157U CN 202223546068 U CN202223546068 U CN 202223546068U CN 219501157 U CN219501157 U CN 219501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able
ablation needle
connector
liquid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60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明
盛国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gel Medica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gel Medica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gel Medica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gel Medica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60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1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1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1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循环消融针,包括消融针和微波连接电缆,消融针通过连接器与微波连接电缆连接;分隔套管设置在外套管内部,外套管的另一端与外壳体连接,外壳体的另一端与连接器连接,外壳体侧边设有进液管口和出液管口;消融针通过进液管口和出液管口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通,进液管和出液管通过接口与进液软管和出液软管连通,进液软管和出液软管远离消融针的一端与冷却液袋体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外壳体侧面设有进液管口和出液管口,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接,便于接管,有效避免接错水管方向,在各个连接部位设有固化区域,并通过灌注胶水进行密封连接,使得连接更牢靠,避免了异物进入消融针与软管的风险,在受力过程中也不易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冷循环消融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融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循环消融针。
背景技术
消融针并不是针,他是一根很细的射频能量输出电极,在B超或CT引导下,把消融针直接穿刺到肿瘤部位,组织内部的积极分子在射频电流的作用下高速运动,互相摩擦产生热量,在肿瘤内迅速升温,当温度达到60度左右时,癌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导致不可逆的坏死。同时对其他组织的影响非常小,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扩散。
消融针具有升温快、组织穿透性强、多点消融可同时进行、消融范围大、可实时监控温度、疗效确切等优点,而广泛用于肝癌、肺癌、子宫肌瘤、骨癌、肾癌、胰腺癌、甲状腺肿瘤、脾亢等的治疗。
现有的消融针在治疗肿瘤时,局部温度可高于105℃,组织发生气化和炭化,进而影响能量传导而抑制热凝固范围,而内置冷循环装置解决了这一问题,降低微波治疗时天线温度,可以使天线与发射源更好的匹配,有利于微波的输出;其次可以改善消融范围,增大消融范围。现有的微波消融的冷却装置通过冷却水管与微波消融针和设备进行连接,形成冷却系统。需要一根进水管,一根出水管,与消融针手柄相连接,通过将进水管放置在设备控制的蠕动泵上挤压,生理盐水在消融针内部和水管之间形成水冷循环通路。实际的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水管长度一般在2-4米左右,临床使用不仅凌乱,而且因长度较长较难分清进出水管,水的流速快慢也较难直观的看出来。与蠕动泵接触的水管,由于需要承载蠕动泵在连续的蠕动过程中的摩擦,为增加水管的耐摩性,在进水管上接入一段耐磨的硅胶管,这在摩擦牵扯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脱落,破坏水冷循环系统,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会接错水管方向,容易带来临床的操作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循环消融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容易接错水管方向、带来临床操作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循环消融针,包括消融针1和微波连接电缆10,所述消融针1包括针尖11、外套管12、分隔套管13、外壳体14、进液管口17、出液管口18和连接器19,所述消融针1通过所述连接器19与所述微波连接电缆10连接;所述针尖11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2的一端,所述分隔套管13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2内部,所述外套管12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体14的一端连接,所述外壳体1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19连接,所述外壳体14侧边设有所述进液管口17和所述出液管口18;所述消融针1通过所述进液管口17和所述出液管口18分别与进液管2和出液管3连通,所述进液管2和所述出液管3通过接口4分别与进液软管6和出液软管7连通,所述进液软管6和所述出液软管7远离所述消融针1的一端与冷却液袋体8连接。
所述外套管12靠近所述针尖11的一端设有堵水环15,所述外套管12与所述外壳体14的连接处为针杆固化区111,在所述针杆固化区111内灌注UV胶水,在所述堵水环15的外周涂满耐353A、B耐高温胶水。
所述分隔套管13与所述外壳体14的连接处为分隔套管固化区131,在所述分隔套管固化区131内灌注UV胶水;所述分隔套管13内部设有内导体9,所述内导体9包括内导体芯线91和内导体尾端92;所述内导体芯线91插入所述针尖11的内孔,所述内导体芯线91远离所述针尖11的一端设有端部焊接区95,所述内导体芯线91在所述端部焊接区95与所述分隔套管1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分隔套管13靠近所述针尖11的一端的内壁设有衬套94,所述衬套94包裹在所述针尖11靠近所述分隔套管13的一端的外周,在所述衬套94的外周涂满耐353A、B耐高温胶水。
所述外套管12与所述分隔套管13之间设有进水间隙171和出水间隙174,所述进水间隙171与所述针尖11之间形成进水腔172,所述出水间隙174与所述连接器19之间形成出水腔175,所述进水间隙171与所述进液管2连通,所述进水腔172与所述进水间隙171、所述出水间隙174相通,所述出水间隙174与所述出水腔175、所述出液管3连通。
所述内导体芯线91的外层设有屏蔽层铜管93,所述屏蔽层铜管93外周涂有耐高温胶;所述内导体芯线91外层设有一段保护套层96,所述保护套层96外层设有一段无缝铜管97,所述内导体尾端92与所述连接器19连接;所述内导体芯线91靠近堵水环15的一端设有内芯绝缘套管173。
所述针尖11靠近所述外套管12的一端的外圆周涂有耐高温胶水,所述针尖11靠近所述外套管12的一端与所述堵水环15为插入式连接。
所述外壳体14内部设有腔体16,所述分隔套管13在所述外壳体14内部与所述连接器19靠近所述外壳体14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19与所述外壳体14的连接处为连接器固化区191,在所述连接器固化区191内灌注UV胶水;所述连接器19远离所述外壳体14的一端的内部设有电极插头192。
所述进液软管6上设有蠕动泵5,所述蠕动泵5通过蠕动泵管51与所述进液软管6连通。
所述微波连接电缆10包括电缆插头总成101、电缆1019、编织管102、固线套103、同轴电缆104、测温线插头106和旋转手柄107;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与所述连接器19适配连接,所述测温线插头106和所述旋转手柄107与主机连接;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与所述电缆1019连接,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与所述固线套103之间通过所述编织管102连接,所述编织管102包裹在所述电缆1019外层;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靠近所述编织管102的一端设有第二热缩管109;所述固线套103内部的所述编织管102的外层设有第一热缩管108,所述固线套103与所述旋转手柄107通过所述同轴电缆104连接,所述固线套103与所述测温线插头106通过测温线缆105连接。
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包括绝缘套1011、母插头1012、屏蔽座1013、测温电缆1014和电缆插头1015;所述绝缘套1011设置在所述母插头1012的一端,所述母插头1012的外层设有屏蔽座1013,所述测温电缆1014设置在所述电缆插头1015的内壁上;所述电缆1019与所述母插头1012连接,所述母插头1012上设有母接插孔1017和定位柱1018,所述电缆1019上设有公接插头1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外壳体侧面设有进液管口和出液管口,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接,便于接管,有效避免接错水管方向,冷却液通过进水间隙和出水间隙完成流通;在各个连接部位设有固化区域,并通过灌注胶水进行密封连接,使得连接更牢靠,避免了异物进入消融针与软管的风险,在受力过程中也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消融针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消融针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消融针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尖整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尖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尖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消融针内部进水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消融针内部进水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微波连接电缆整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导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插头总成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插头总成侧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母接插孔截面A-A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公接插头B-B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母插头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插头总成俯视示意图。
图中:1、消融针;11、针尖;111、针杆固化区;12、外套管;13、分隔套管;131、内套挂固化区;14、外壳体;15、堵水环;16、腔体;17、进液管口;171、进水间隙;172、进水腔;173、内芯绝缘套管;174、出水间隙;175、出水腔;18、出液管口;19、连接器;191、连接器固化区;192、电极插头;2、进液管;3、出液管;4、接口;5、蠕动泵;51、蠕动泵管;6、进液软管;7、出液软管;8、冷却液袋体;9、内导体;91、内导体芯线;92、内导体尾端;93、屏蔽层铜管;94、衬套;95、端部焊接区;96、保护层;97、无缝铜管;10、微波连接电缆;101、电缆插头总成;1011、绝缘套;1012、母插头;1013、屏蔽座;1014、测温电缆;1015、电缆插头;1016、公接插头;1017、母接插孔;1018、定位柱;1019、电缆;102、编织管;103、固线套;104、同轴电缆;105、测温电缆;106、测温线插头;107、旋转手柄;108、第一热缩管;109、第二热缩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17所示,一种冷循环消融针,包括消融针1和微波连接电缆10,所述消融针1包括针尖11、外套管12、分隔套管13、外壳体14、进液管口17、出液管口18和连接器19,所述消融针1通过所述连接器19与所述微波连接电缆10连接;所述针尖11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2的一端,所述分隔套管13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2内部,所述外套管12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体14的一端连接,所述外壳体1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19连接,所述外壳体14侧边设有所述进液管口17和所述出液管口18;所述消融针1通过所述进液管口17和所述出液管口18分别与进液管2和出液管3连通,所述进液管2和所述出液管3通过接口4分别与进液软管6和出液软管7连通,所述进液软管6和所述出液软管7远离所述消融针1的一端与冷却液袋体8连接。
所述外套管12靠近所述针尖11的一端设有堵水环15,所述外套管12与所述外壳体14的连接处为针杆固化区111,在所述针杆固化区111内灌注UV胶水,在所述堵水环15的外周涂满耐353A、B耐高温胶水。
所述分隔套管13与所述外壳体14的连接处为分隔套管固化区131,在所述分隔套管固化区131内灌注UV胶水;所述分隔套管13内部设有内导体9,所述内导体9包括内导体芯线91和内导体尾端92;所述内导体芯线91插入所述针尖11的内孔,所述内导体芯线91远离所述针尖11的一端设有端部焊接区95,所述内导体芯线91在所述端部焊接区95与所述分隔套管1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分隔套管13靠近所述针尖11的一端的内壁设有衬套94,所述衬套94包裹在所述针尖11靠近所述分隔套管13的一端的外周,在所述衬套94的外周涂满耐353A、B耐高温胶水。
所述外套管12与所述分隔套管13之间设有进水间隙171和出水间隙174,所述进水间隙171与所述针尖11之间形成进水腔172,所述出水间隙174与所述连接器19之间形成出水腔175,所述进水间隙171与所述进液管2连通,所述进水腔172与所述进水间隙171、所述出水间隙174相通,所述出水间隙174与所述出水腔175、所述出液管3连通。
所述内导体芯线91的外层设有屏蔽层铜管93,所述屏蔽层铜管93外周涂有耐高温胶;所述内导体芯线91外层设有一段保护套层96,所述保护套层96外层设有一段无缝铜管97,所述内导体尾端92与所述连接器19连接;所述内导体芯线91靠近堵水环15的一端设有内芯绝缘套管173。
所述针尖11靠近所述外套管12的一端的外圆周涂有耐高温胶水,所述针尖11靠近所述外套管12的一端与所述堵水环15为插入式连接。
所述外壳体14内部设有腔体16,所述分隔套管13在所述外壳体14内部与所述连接器19靠近所述外壳体14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19与所述外壳体14的连接处为连接器固化区191,在所述连接器固化区191内灌注UV胶水;所述连接器19远离所述外壳体14的一端的内部设有电极插头192。
所述进液软管6上设有蠕动泵5,所述蠕动泵5通过蠕动泵管51与所述进液软管6连通。
所述微波连接电缆10包括电缆插头总成101、电缆1019、编织管102、固线套103、同轴电缆104、测温线插头106和旋转手柄107;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与所述连接器19适配连接,所述测温线插头106和所述旋转手柄107与主机连接;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与所述电缆1019连接,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与所述固线套103之间通过所述编织管102连接,所述编织管102包裹在所述电缆1019外层;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靠近所述编织管102的一端设有第二热缩管109;所述固线套103内部的所述编织管102的外层设有第一热缩管108,所述固线套103与所述旋转手柄107通过所述同轴电缆104连接,所述固线套103与所述测温线插头106通过测温线缆105连接。
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包括绝缘套1011、母插头1012、屏蔽座1013、测温电缆1014和电缆插头1015;所述绝缘套1011设置在所述母插头1012的一端,所述母插头1012的外层设有屏蔽座1013,所述测温电缆1014设置在所述电缆插头1015的内壁上;所述电缆1019与所述母插头1012连接,所述母插头1012上设有母接插孔1017和定位柱1018,所述电缆1019上设有公接插头1016。
在应用过程中,所述进液软管6和所述出液软管7同时接入所述8冷却液袋体,在所述进液软管6上设置所述蠕动泵5,通过所述蠕动泵5转动挤压,将所述冷却液袋体8内的冷却液吸入所述进液软管6,经过所述进液管2进入所述消融针1内部循环后由所述出液管口18流出,经过所述出液管3进入所述出液软管7,最后流回所述冷却液袋体8,形成冷循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冷循环消融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消融针(1)和微波连接电缆(10),所述消融针(1)包括针尖(11)、外套管(12)、分隔套管(13)、外壳体(14)、进液管口(17)、出液管口(18)和连接器(19),所述消融针(1)通过所述连接器(19)与所述微波连接电缆(10)连接;所述针尖(11)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2)的一端,所述分隔套管(13)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2)内部,所述外套管(12)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体(14)的一端连接,所述外壳体(1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19)连接,所述外壳体(14)侧边设有所述进液管口(17)和所述出液管口(18);所述消融针(1)通过所述进液管口(17)和所述出液管口(18)分别与进液管(2)和出液管(3)连通,所述进液管(2)和所述出液管(3)通过接口(4)分别与进液软管(6)和出液软管(7)连通,所述进液软管(6)和所述出液软管(7)远离所述消融针(1)的一端与冷却液袋体(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循环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2)靠近所述针尖(11)的一端设有堵水环(15),所述外套管(12)与所述外壳体(14)的连接处为针杆固化区(111),在所述针杆固化区(111)内灌注UV胶水,在所述堵水环(15)的外周涂满耐353A、B耐高温胶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循环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套管(13)与所述外壳体(14)的连接处为分隔套管固化区(131),在所述分隔套管固化区(131)内灌注UV胶水;所述分隔套管(13)内部设有内导体(9),所述内导体(9)包括内导体芯线(91)和内导体尾端(92);所述内导体芯线(91)插入所述针尖(11)的内孔,所述内导体芯线(91)远离所述针尖(11)的一端设有端部焊接区(95),所述内导体芯线(91)在所述端部焊接区(95)与所述分隔套管(1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分隔套管(13)靠近所述针尖(11)的一端的内壁设有衬套(94),所述衬套(94)包裹在所述针尖(11)靠近所述分隔套管(13)的一端的外周,在所述衬套(94)的外周涂满耐353A、B耐高温胶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循环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2)与所述分隔套管(13)之间设有进水间隙(171)和出水间隙(174),所述进水间隙(171)与所述针尖(11)之间形成进水腔(172),所述出水间隙(174)与所述连接器(19)之间形成出水腔(175),所述进水间隙(171)与所述进液管(2)连通,所述进水腔(172)与所述进水间隙(171)、所述出水间隙(174)相通,所述出水间隙(174)与所述出水腔(175)、所述出液管(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循环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芯线(91)的外层设有屏蔽层铜管(93),所述屏蔽层铜管(93)外周涂有耐高温胶;所述内导体芯线(91)外层设有一段保护套层(96),所述保护套层(96)外层设有一段无缝铜管(97),所述内导体尾端(92)与所述连接器(19)连接;所述内导体芯线(91)靠近堵水环(15)的一端设有内芯绝缘套管(17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循环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11)靠近所述外套管(12)的一端的外圆周涂有耐高温胶水,所述针尖(11)靠近所述外套管(12)的一端与堵水环(15)为插入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循环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4)内部设有腔体(16),所述分隔套管(13)在所述外壳体(14)内部与所述连接器(19)靠近所述外壳体(14)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19)与所述外壳体(14)的连接处为连接器固化区(191),在所述连接器固化区(191)内灌注UV胶水;所述连接器(19)远离所述外壳体(14)的一端的内部设有电极插头(19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循环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软管(6)上设有蠕动泵(5),所述蠕动泵(5)通过蠕动泵管(51)与所述进液软管(6)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循环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连接电缆(10)包括电缆插头总成(101)、电缆(1019)、编织管(102)、固线套(103)、同轴电缆(104)、测温线插头(106)和旋转手柄(107);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与所述连接器(19)适配连接,所述测温线插头(106)和所述旋转手柄(107)与主机连接;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与所述电缆(1019)连接,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与所述固线套(103)之间通过所述编织管(102)连接,所述编织管(102)包裹在所述电缆(1019)外层;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靠近所述编织管(102)的一端设有第二热缩管(109);所述固线套(103)内部的所述编织管(102)的外层设有第一热缩管(108),所述固线套(103)与所述旋转手柄(107)通过所述同轴电缆(104)连接,所述固线套(103)与所述测温线插头(106)通过测温线缆(10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循环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插头总成(101)包括绝缘套(1011)、母插头(1012)、屏蔽座(1013)、测温电缆(1014)和电缆插头(1015);所述绝缘套(1011)设置在所述母插头(1012)的一端,所述母插头(1012)的外层设有屏蔽座(1013),所述测温电缆(1014)设置在所述电缆插头(1015)的内壁上;所述电缆(1019)与所述母插头(1012)连接,所述母插头(1012)上设有母接插孔(1017)和定位柱(1018),所述电缆(1019)上设有公接插头(1016)。
CN202223546068.9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冷循环消融针 Active CN219501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6068.9U CN219501157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冷循环消融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6068.9U CN219501157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冷循环消融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1157U true CN219501157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49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6068.9U Active CN219501157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冷循环消融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11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1705B (zh) 微波消融针及其微波消融治疗仪
CN201642316U (zh) 微波消融针及其微波消融治疗仪
CN100405989C (zh) 直接穿刺治疗肿瘤的微波辐射天线
CN110236671A (zh) 一种具有薄膜电阻多点测温功能的肿瘤微波消融针
CN105919668A (zh) 一种多极微波消融针
CN100594008C (zh) 微波消融水刀
CN108938080A (zh) 一种超声内镜下柔性微波消融针
CN219501157U (zh) 一种冷循环消融针
CN106037930A (zh) 一种微波消融软杆针
CN209153957U (zh) 液氮肿瘤消融针
CN207679528U (zh) 微波消融针及微波消融治疗仪
WO2021051542A1 (zh) 一种多缝隙微波消融针
CN209059423U (zh) 一种水冷微波消融针及其注液与吸液结构、金属外导套
CN107007350B (zh) 微波消融针及微波消融治疗仪
CN204814174U (zh) 一种带有内置管道的微波消融天线
CN209332258U (zh) 一种带微波功率控制开关的高性能水冷微波消融针
CN220588346U (zh) 一种冷循环微波针
CN2782039Y (zh) 直接穿刺治疗肿瘤的微波辐射天线
CN206303970U (zh) 一种冷循环消融针的分流循环密封装置
CN209332259U (zh) 一种半圆头半柔型水冷微波热凝电极
CN209236373U (zh) 一种超声内镜下柔性微波消融针
CN221083792U (zh) 一种无菌一次性微波消融针
CN203677247U (zh) 单针单极射频消融电极针和单针双极射频消融电极针
CN206372038U (zh) 超声肿瘤治疗仪配套测温针
CN221045033U (zh) 一种弯手柄充分内冷的微波针水腔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