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9477U - 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9477U
CN219499477U CN202320646954.4U CN202320646954U CN219499477U CN 219499477 U CN219499477 U CN 219499477U CN 202320646954 U CN202320646954 U CN 202320646954U CN 219499477 U CN219499477 U CN 219499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ke structure
jaw assembly
cantilever
structure accord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469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杨林斌
张晓良
陈伟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m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m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m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m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469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9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9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9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防抖结构包括:透镜支撑体组件;OIS簧片,透镜支撑体组件的底面与OIS簧片连接,且OIS簧片具有多个支撑悬臂;上卡爪组件,上卡爪组件设置在OIS簧片上;下卡爪组件,下卡爪组件设置在OIS簧片远离透镜支撑体组件的一端,且OIS簧片与下卡爪组件连接;SMA丝线,SMA丝线为多个,每个SMA丝线的一端与上卡爪组件连接,另一端与下卡爪组件连接;底座,下卡爪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滚珠,滚珠为多个,滚珠设置在底座上,且每个支撑悬臂的悬臂端与至少一个滚珠抵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的防抖结构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由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memory alloys,SMA)具备体积随温度变化而伸缩的性质,可以配合陀螺仪感知镜头的抖动方向和运动量,通过使用电流控制SMA线伸缩来驱动镜头进行运动以实现光学防抖功能。并且由于与传统的光学防抖机构需要线圈驱动镜头完成防抖运动的结构相比,SMA线占用的体积更小,因而能够有效降低摄像模组的体积。
现有摄像模组中,通过SMA线的伸缩控制OIS簧片在XY方向运动,带动镜头和马达在XY方向运动实现防抖,但存在的问题有:由于OIS簧片厚度较薄,在长期承受载荷或遭受冲击后,容易发生形变。由于承载来源主要是镜头马达的重量,承载在OIS簧片主体上,并且摄像模组可动部分为马达载体及其内的镜头,其可动方向为Z方向,遭受冲击主要冲击力方向也为Z方向,所以较容易产生Z方向的形变,从而对OIS簧片和撞击面均造成较大的冲击应力,如滚珠支撑式防抖结构,滚珠与OIS簧片之间长时间的硬性撞击容易出现撞击凹坑,影响结构寿命。在OIS簧片因撞击形变后,OIS簧片的防抖驱动精度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进而影响防抖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摄像装置的防抖结构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的防抖结构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抖结构,包括:透镜支撑体组件;OIS簧片,透镜支撑体组件的底面与OIS簧片连接,且OIS簧片具有多个支撑悬臂;上卡爪组件,上卡爪组件设置在OIS簧片上;下卡爪组件,下卡爪组件设置在OIS簧片远离透镜支撑体组件的一端,且OIS簧片与下卡爪组件连接;SMA丝线,SMA丝线为多个,每个SMA丝线的一端与上卡爪组件连接,另一端与下卡爪组件连接;底座,下卡爪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滚珠,滚珠为多个,滚珠设置在底座上,且每个支撑悬臂的悬臂端与至少一个滚珠抵接。
进一步地,底座朝向OIS簧片的一侧具有多个限位柱,OIS簧片与透镜支撑体组件连接的部分与限位柱之间具有碰撞间隙。
进一步地,OIS簧片包括:本体部,本体部与透镜支撑体组件连接,限位柱对应本体部设置并与本体部之间具有碰撞间隙,且本体部具有支撑悬臂;至少两个运动悬臂,运动悬臂的一端与本体部的侧边连接,且运动悬臂的另一端与下卡爪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悬臂为四个,四个支撑悬臂分别设置在本体部不同的角部处。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支撑悬臂中的其中一个支撑悬臂与本体部连接的一端靠近另一个支撑悬臂的悬臂端。
进一步地,上卡爪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卡爪,两个第一卡爪设置在本体部一组相对的角部处,第一卡爪所在的角部处对应的支撑悬臂位于本体部的内部,另外的两个运动悬臂位于本体部的外周缘。
进一步地,下卡爪组件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置在底座上;第二卡爪,第二卡爪为两个,两个第二卡爪对应本体部的另一组相对的角部处设置在安装板上并与安装板电连接,SMA丝线为四个,每个第一卡爪和每个第二卡爪分别与两个不同的SMA丝线连接。
进一步地,运动悬臂为两个,两个运动悬臂关于本体部中心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运动悬臂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段和固定段,连接段远离固定段的一端与本体部连接,固定段远离连接段的一端与下卡爪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段和固定段分别沿本体部相邻的两个侧边延伸。
进一步地,滚珠的数量与支撑悬臂的数量一一对应,且不同的滚珠与不同的支撑悬臂对应。
进一步地,底座对应多个滚珠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滚珠,且下卡爪组件对应多个滚珠分别设置有多个避让孔。
进一步地,安装槽与滚珠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个安装槽内设置有一个滚珠,滚珠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槽的内部,滚珠的至少另一部分突出于安装槽,且滚珠位于安装槽内的部分的体积大于滚珠的体积的一半。
进一步地,在Z轴方向上,滚珠的顶部高于限位柱的顶端。
进一步地,透镜支撑体组件对应多个支撑悬臂的悬臂端分别设置有多个缓冲槽,多个缓冲槽与多个支撑悬臂的悬臂端一一对应,支撑悬臂的悬臂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缓冲槽的内部。
进一步地,下卡爪组件具有多个接线端脚,接线端脚具有弯折段,底座对应弯折段设置有避让开口。
进一步地,防抖结构还包括基板,基板设置在下卡爪组件和底座之间。
进一步地,底座对应多个滚珠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通孔,每个安装通孔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滚珠,防抖结构还包括多个挡板,挡板设置在底座远离透镜支撑体组件的一侧,多个挡板与多个安装通孔一一对应,且挡板盖设在安装通孔远离透镜支撑体组件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上述的防抖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摄像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防抖结构包括透镜支撑体组件、OIS簧片、上卡爪组件、下卡爪组件、SMA丝线以及滚珠。透镜支撑体组件的底面与OIS簧片连接,且OIS簧片具有多个支撑悬臂;上卡爪组件设置在OIS簧片上;下卡爪组件设置在OIS簧片远离透镜支撑体组件的一端,且OIS簧片与下卡爪组件连接;SMA丝线为多个,每个SMA丝线的一端与上卡爪组件连接,另一端与下卡爪组件连接;底座,下卡爪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滚珠为多个,滚珠设置在底座上,且每个支撑悬臂的悬臂端与至少一个滚珠抵接。
使用本申请中的防抖结构时,当SMA丝线通电后,通过SMA丝线随温度变化而伸缩的性质,可以使SMA丝线带动上卡爪组件运动,从而通过上卡爪组件带动OIS簧片运动,进而带动透镜支撑体组件运动,以实现镜头的防抖运动。同时,由于OIS簧片具有支撑悬臂,并且支撑悬臂在滚珠的抵接作用下其悬臂端能够对透镜支撑体组件抵接并能够在Z轴方向为透镜支撑体组件提供一定的支撑。同时,当透镜支撑体组件受到Z轴方向的作用力时,能够通过支撑悬臂与滚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透镜支撑体组件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能够对透镜支撑体组件进行保护。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支撑悬臂的悬臂端能够相对OIS簧片的其他部分运动,所以通过使支撑悬臂的悬臂端与滚珠进行抵接,能够有效地避免滚珠与OIS簧片之间因长时间的硬性装置而出现撞击凹坑。因此,本申请中的防抖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的防抖结构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防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中防抖结构去掉透镜支撑体组件后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中防抖结构的上卡爪组件、下卡爪组件、SMA丝线以及底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中防抖结构的限位柱、滚珠以及下卡爪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中防抖结构的OIS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中防抖结构的底座和挡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中防抖结构的透镜支撑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透镜支撑体组件;11、缓冲槽;20、OIS簧片;21、支撑悬臂;22、本体部;23、运动悬臂;30、上卡爪组件;31、第一卡爪;40、下卡爪组件;41、安装板;42、第二卡爪;43、接线端脚;50、SMA丝线;60、底座;61、限位柱;62、避让开口;63、安装通孔;70、滚珠;80、基板;9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的防抖结构使用性能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并且,本申请中的摄像装置具有下述的防抖结构,而本申请中的移动终端可以是具有本申请的摄像装置的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等。
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中的防抖结构包括透镜支撑体组件10、OIS簧片20、上卡爪组件30、下卡爪组件40、SMA丝线50以及滚珠70,其中透镜支撑体组件10是AF对焦马达。透镜支撑体组件10的底面与OIS簧片20连接,且OIS簧片20具有多个支撑悬臂21;上卡爪组件30设置在OIS簧片20上;下卡爪组件40设置在OIS簧片20远离透镜支撑体组件10的一端,且OIS簧片20与下卡爪组件40连接;SMA丝线50为多个,每个SMA丝线50的一端与上卡爪组件30连接,另一端与下卡爪组件40连接;底座60,下卡爪组件40设置在底座60上;滚珠70为多个,滚珠70设置在底座60上,且每个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与至少一个滚珠70抵接。
使用本申请中的防抖结构时,当SMA丝线50通电后,通过SMA丝线50随温度变化而伸缩的性质,可以使SMA丝线50带动上卡爪组件30运动,从而通过上卡爪组件30带动OIS簧片20运动,进而带动透镜支撑体组件10运动,以实现镜头的防抖运动。同时,由于OIS簧片20具有支撑悬臂21,并且支撑悬臂21在滚珠70的抵接作用下其悬臂端能够对透镜支撑体组件10抵接并能够在Z轴方向为透镜支撑体组件10提供一定的支撑。同时,当透镜支撑体组件10受到Z轴方向的作用力时,能够通过支撑悬臂21与滚珠70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透镜支撑体组件10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能够对透镜支撑体组件10进行保护。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能够相对OIS簧片20的其他部分运动,所以通过使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与滚珠70进行抵接,能够有效地避免滚珠70与OIS簧片20之间因长时间的硬性装置而出现撞击凹坑。因此,本申请中的防抖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的防抖结构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底座60朝向OIS簧片20的一侧具有多个限位柱61,OIS簧片20与透镜支撑体组件10连接的部分与限位柱61之间具有碰撞间隙。并且,OIS簧片20包括本体部22和至少两个运动悬臂23,本体部22与透镜支撑体组件10连接,限位柱61对应本体部22设置并与本体部22之间具有碰撞间隙,且本体部22具有支撑悬臂21;运动悬臂23的一端与本体部22的侧边连接,且运动悬臂23的另一端与下卡爪组件40连接。同时,透镜支撑体组件10对应多个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分别设置有多个缓冲槽11,多个缓冲槽11与多个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一一对应,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缓冲槽11的内部处于“悬空”状态,即,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与缓冲槽11的槽底不接触,防止外力冲击时因惯性力作用使悬臂端与缓冲槽11的槽底抵触撞击造成悬梁臂变形丧失弹性力。并且,在Z轴方向上,滚珠70的顶部高于限位柱61的顶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当OIS簧片20的运动悬臂23端部向下弹性形变后与下卡爪组件40焊接固定时,此时支撑悬臂21与本体部22、运动悬臂23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且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被滚珠70“顶”向透镜支撑体组件10的缓冲槽11,进而使支撑悬臂21与滚珠70之间形成滚珠70式弹性支撑,从而在防抖结构做X轴、Y轴防抖驱动时,防止OIS动子组件在Z轴方向上的窜动。而在透镜支撑体组件10以及OIS簧片20受到Z轴方向的外力冲击时,OIS簧片20存在两次撞击。第一次撞击为支撑悬臂21与滚珠70进行撞击,由于支撑悬臂21的弹性作用,对冲击力起缓冲的作用。而第二次撞击为本体部22与限位柱61之间的撞击。因此,通过两次撞击能够对OIS簧片20以及透镜支撑体组件10起到缓冲作用,降低撞击对防抖结构的损耗,提供防抖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并且,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悬臂23的结构稳定性和防抖结构在XY平面内的位移精度。
并且,通过在本申请中设置限位柱61还能够有效地防止本体部22在受到撞击后与下卡爪组件40接触并发生短路。
可选地,支撑悬臂21为四个,四个支撑悬臂21分别设置在本体部22不同的角部处。并且,相邻的两个支撑悬臂21中的其中一个支撑悬臂21与本体部22连接的一端靠近另一个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保证透镜支撑体组件10的受力更加均匀稳定,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防抖结构运行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卡爪组件30包括两个第一卡爪31,两个第一卡爪31设置在本体部22一组相对的角部处,第一卡爪31所在的角部处对应的支撑悬臂21位于本体部22的内部,从而能够对第一卡爪31的安装进行让位,另外的两个运动悬臂23位于本体部22的外周缘。同时,下卡爪组件40包括安装板41和第二卡爪42,安装板41设置在底座60上;第二卡爪42为两个,两个第二卡爪42对应本体部22的另一组相对的角部处设置在安装板41上并与安装板41电连接,SMA丝线50为四个,每个第一卡爪31和每个第二卡爪42分别与两个不同的SMA丝线50连接。
具体地,运动悬臂23为两个,两个运动悬臂23关于本体部22中心对称设置。通过这样设置还保证OIS簧片20与下卡爪组件40之间的稳定连接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运动悬臂23与下卡爪组件40的连接不会妨碍本体部22在XY平面内的运动。
可选地,运动悬臂23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段和固定段,连接段远离固定段的一端与本体部22连接,固定段远离连接段的一端与下卡爪组件40连接。
优选地,连接段和固定段分别沿本体部22相邻的两个侧边延伸。
具体地,滚珠70的数量与支撑悬臂21的数量一一对应,且不同的滚珠70与不同的支撑悬臂21对应。并且,底座60对应多个滚珠70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滚珠70,且下卡爪组件40对应多个滚珠70分别设置有多个避让孔。
可选地,安装槽与滚珠70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个安装槽内设置有一个滚珠70,滚珠7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槽的内部,滚珠70的至少另一部分突出于安装槽,且滚珠70位于安装槽内的部分的体积大于滚珠70的体积的一半。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防止滚珠70从安装槽内脱落,进而有效地保证了防抖结构的使用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底座60对应多个滚珠70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通孔63,每个安装通孔6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滚珠70,防抖结构还包括多个挡板90,挡板90设置在底座60远离透镜支撑体组件10的一侧,多个挡板90与多个安装通孔63一一对应,且挡板90盖设在安装通孔63远离透镜支撑体组件10的一端。与上述实施例中在底座60上设置安装槽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座60上设置安装通孔63能够最大化地将底座60的厚度进行利用,从而能够降低防抖结构的整体厚度,进而能够进一步实现摄像装置的小型化设计。而对于挡板90来说,后端模组厂可通过设置对应的避让槽避开挡板90。
可选地,下卡爪组件40具有多个接线端脚43,接线端脚43具有弯折段,底座60对应弯折段设置有避让开口62。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地降低防抖结构占用的空间,进而有利于实现摄像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可选地,防抖结构还包括基板80,基板80设置在下卡爪组件40和底座60之间。通过设置基板80能够有效地增加下卡爪组件40的安装板41的使用强度,并放置安装板41出现形变。当然,在本申请中也可以将限位柱设置在基板上。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的防抖结构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2、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支撑体组件(10);
OIS簧片(20),所述透镜支撑体组件(10)的底面与所述OIS簧片(20)连接,且所述OIS簧片(20)具有多个支撑悬臂(21);
上卡爪组件(30),所述上卡爪组件(30)设置在所述OIS簧片(20)上;
下卡爪组件(40),所述下卡爪组件(40)设置在所述OIS簧片(20)远离所述透镜支撑体组件(10)的一端,且所述OIS簧片(20)与所述下卡爪组件(40)连接;
SMA丝线(50),所述SMA丝线(50)为多个,每个所述SMA丝线(50)的一端与所述上卡爪组件(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卡爪组件(40)连接;
底座(60),所述下卡爪组件(40)设置在所述底座(60)上;
滚珠(70),所述滚珠(70)为多个,所述滚珠(70)设置在所述底座(60)上,且每个所述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与至少一个所述滚珠(70)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0)朝向所述OIS簧片(20)的一侧具有多个限位柱(61),所述OIS簧片(20)与所述透镜支撑体组件(10)连接的部分与所述限位柱(61)之间具有碰撞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OIS簧片(20)包括:
本体部(22),所述本体部(22)与所述透镜支撑体组件(10)连接,所述限位柱(61)对应所述本体部(22)设置并与所述本体部(22)之间具有所述碰撞间隙,且所述本体部(22)具有所述支撑悬臂(21);
至少两个运动悬臂(23),所述运动悬臂(23)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22)的侧边连接,且所述运动悬臂(23)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卡爪组件(4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悬臂(21)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悬臂(21)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部(22)不同的角部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悬臂(21)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悬臂(21)与所述本体部(22)连接的一端靠近另一个所述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爪组件(30)包括两个第一卡爪(31),两个所述第一卡爪(31)设置在所述本体部(22)一组相对的角部处,所述第一卡爪(31)所在的角部处对应的所述支撑悬臂(21)位于所述本体部(22)的内部,另外的两个所述运动悬臂(23)位于所述本体部(22)的外周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卡爪组件(40)包括:
安装板(41),所述安装板(41)设置在所述底座(60)上;
第二卡爪(42),所述第二卡爪(42)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卡爪(42)对应所述本体部(22)的另一组相对的角部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41)上并与所述安装板(41)电连接,所述SMA丝线(50)为四个,每个所述第一卡爪(31)和每个所述第二卡爪(42)分别与两个不同的所述SMA丝线(5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悬臂(23)为两个,两个所述运动悬臂(23)关于所述本体部(22)中心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悬臂(23)包括顺次连接的连接段和固定段,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固定段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22)连接,所述固定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下卡爪组件(4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固定段分别沿所述本体部(22)相邻的两个所述侧边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70)的数量与所述支撑悬臂(21)的数量一一对应,且不同的所述滚珠(70)与不同的所述支撑悬臂(21)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0)对应多个所述滚珠(70)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滚珠(70),且所述下卡爪组件(40)对应多个所述滚珠(70)分别设置有多个避让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滚珠(70)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一个所述滚珠(70),所述滚珠(7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所述滚珠(70)的至少另一部分突出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滚珠(70)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部分的体积大于所述滚珠(70)的体积的一半。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Z轴方向上,所述滚珠(70)的顶部高于所述限位柱(61)的顶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撑体组件(10)对应多个所述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分别设置有多个缓冲槽(11),多个所述缓冲槽(11)与多个所述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缓冲槽(11)的内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卡爪组件(40)具有多个接线端脚(43),所述接线端脚(43)具有弯折段,所述底座(60)对应所述弯折段设置有避让开口(62)。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结构还包括基板(80),所述基板(80)设置在所述下卡爪组件(40)和所述底座(60)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0)对应多个所述滚珠(70)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通孔(63),每个所述安装通孔(6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滚珠(70),所述防抖结构还包括多个挡板(90),所述挡板(90)设置在所述底座(60)远离所述透镜支撑体组件(10)的一侧,多个所述挡板(90)与多个所述安装通孔(63)一一对应,且所述挡板(90)盖设在所述安装通孔(63)远离所述透镜支撑体组件(10)的一端。
19.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抖结构。
2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像装置。
CN202320646954.4U 2023-03-27 2023-03-27 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9499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6954.4U CN219499477U (zh) 2023-03-27 2023-03-27 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6954.4U CN219499477U (zh) 2023-03-27 2023-03-27 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9477U true CN219499477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77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46954.4U Active CN219499477U (zh) 2023-03-27 2023-03-27 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9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43853A1 (zh) 一种镜头透镜模组
CN214756610U (zh) 一种防抖摄像装置马达结构
CN211348855U (zh) 光学系统
CN217385944U (zh)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467042A (zh) 防抖机构、棱镜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236946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109950A (zh) 光学防抖弹性支撑机构、防抖和透镜驱动装置及摄像装置、电子设备
CN114217491B (zh) 一种防抖摄像驱动装置
CN219499477U (zh) 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885293B (zh) 电子设备、光学采集模组及反射模组
CN114554068A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CN114879338B (zh) 潜望式镜头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4125282B (zh) 一种防抖模组及制造方法
CN209767653U (zh)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14994857A (zh) 摄像装置、相机及电子设备
CN209767652U (zh)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14428436A (zh) 光学防抖摄像模组
CN114449159A (zh) 用于光学防抖摄像模组的驱动结构及相应的摄像模组
CN112965199A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0243852A2 (zh) 一种镜头透镜模组
CN217112849U (zh) 镜头驱动装置的第一载体
CN218350662U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7821037U (zh) 一种镜头驱动机构的底座及镜头驱动机构
CN219181614U (zh) 摄像头模组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15344339U (zh) 一种新型ois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