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8047U - 软包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软包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8047U
CN219498047U CN202320648388.0U CN202320648388U CN219498047U CN 219498047 U CN219498047 U CN 219498047U CN 202320648388 U CN202320648388 U CN 202320648388U CN 219498047 U CN219498047 U CN 219498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exhaust pipe
battery module
main body
modul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483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江平
李思昊
郭挺
檀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H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H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H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vast Power Systems H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483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8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8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8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排气监测设备,每个所述排气监测设备连接至少一个软包电池,所述排气监测设备用于监测对应连接的所述软包电池的排气;每个所述软包电池包括外壳和裸电芯,所述外壳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裸电芯的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连通的排气管部,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排气管部与对应的所述排气监测设备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时监测软包电池内部的产气状况,以在软包电池异常排气时及时检修,使得电池保持优良的性能和较高的安全性;且当软包电池的外壳在连接排气监测设备处破损时,外壳的该连接排气监测设备处可以修剪以重新连接监测设备。

Description

软包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自其发明以来,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自放电率、无记忆效应等一系列优点而被广泛用于手机、电脑、新能源汽车等消费电子领域。而随着近年来的应用开发,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也同样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但是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自然老化或诸如在高温、低压、大功率充放等较为极限的使用条件下,其内部可能会产生气体,导致其性能衰减甚至引发安全风险。
锂离子电池按照外壳封装形式分为方壳电池、圆柱电池和软包电池。方壳电池和圆柱电池都是硬质外壳,便于在其外壳上设置排气监测设备,软包电池的外壳多采用铝塑膜或其它软质材料。
现有技术通常在软包电池的外壳上,直接在容纳裸电芯的主体部的封边处热封排气管,以直接向大气中进行排气。该方案会污染环境且难以实时监测软包电池的排气状况以在软包电池异常排气时及时检修,而且,该方案在安装期间容易因拉扯等因素而导致外壳上的连接排气管处破损,一旦破损将难以修复进而导致整个软包电池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实时监测软包电池内部的产气状况,以在软包电池异常排气时及时检修,使得电池保持优良的性能和较高的安全性;且当软包电池的外壳在连接排气监测设备处破损时,外壳的该连接排气监测设备处可以修剪以重新连接监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排气监测设备,每个所述排气监测设备连接至少一个软包电池,所述排气监测设备用于监测对应连接的所述软包电池的排气;每个所述软包电池包括外壳和裸电芯,所述外壳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裸电芯的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连通的排气管部,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排气管部与对应的所述排气监测设备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监测设备包括监测室和至少一个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一端与所述监测室连通,另一端与对应连接的所述排气管部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监测设备包括多个所述导气管,所述软包电池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气管与多个所述软包电池一一对应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后的所述导气管和所述排气管部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监测室与所述主体部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部套设于所述导气管的外侧,所述排气管部全周密封连接于所述导气管的外壁;
或者,所述导气管套设于所述排气管部的外侧,所述导气管全周密封连接于所述排气管部的外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封口,所述排气管部在远离所述主体部处的管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管部上连接有第二管座,所述第二管座密封围设于所述排气孔的外周,所述导气管的远离所述监测室的一端设有第一管座,所述第二管座和所述第一管座密封连接并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座包括全周密封连接于所述排气管部的内壁上的环部,以及用于密封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管座的管部;所述环部包围所述排气孔,所述管部连接于所述环部的内侧壁并贯穿所述排气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座包括套设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套设部的连接部,所述套设部全周密封连接于所述导气管的外壁,所述连接部用于密封连接并连通所述管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一侧的封边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软包电池竖直设置,所述排气管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顶部的封边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于所述排气管部和所述主体部的连通处设置有防液透气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部内设有用于防止内壁贴合的防压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气管内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气体沿所述排气管部至所述导气管的方向单向排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监测室内设有气压传感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监测室外接抽气设备。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通过将排气监测设备与软包电池连通,软包电池产生的气体排出至排气监测设备而非直接排向大气,有利于避免污染环境;本方案通过排气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软包电池的排气状态,便于及时发现软包电池的异常排气并及时检修;本方案在因安装期间的拉扯等因素而导致外壳的排气管部的连接排气监测设备处破损时,可以将排气管部的破损处修剪以重新连接监测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部与导气管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部与导气管的拆解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管座和第二管座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气监测设备,11-监测室,12-导气管,13-第一管座,131-套设部,132-连接部,2-软包电池,21-外壳,211-主体部,212-排气管部,2121-排气孔,213-防压条,214-防液透气膜,22-裸电芯,23-第二管座,231-环部,232-管部,3-抽气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特定的顺序。
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排气监测设备1,每个排气监测设备1连接至少一个软包电池2,排气监测设备1用于监测对应连接的软包电池2的排气;每个软包电池2包括外壳21和裸电芯22,外壳21包括用于容纳裸电芯22的主体部211,以及与主体部211连通的排气管部212,主体部211通过排气管部212与对应的排气监测设备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软包电池2对应连接一个排气监测设备1,使得软包电池2产生的气体排出至排气监测设备1而非直接排向大气,有利于避免污染环境;且通过排气监测设备1能够实时监测软包电池2的排气状态,便于及时发现软包电池2的异常排气并及时检修,避免因软包电池2排气异常而引发安全风险,使得软包电池2保持优良的性能和较高的安全性。进一步地,外壳21设置了排气区域,即通过排气管部212连通排气监测设备1,排气管部212的靠近主体部211的一端与主体部211连通,排气管部212的远离主体部211的一端与对应连接的排气监测设备1连通,使得主体部211内产生的气体经由排气管部212流动至排气监测设备1进行监测,当因安装期间的拉扯等因素而导致外壳21的排气管部212上的用于连接排气监测设备1处破损时,可以将排气管部212的破损处修剪以重新连接排气监测设备1;或者,检修人员也可以定期修剪排气区域的排气管部212与排气监测设备1的连接处,并重新连接排气监测设备1,避免排气区域的连接处老化破损,避免了主体部211直接连接排气监测设备1的情况下,一旦主体部211在连接排气监测设备1处破损将难以修复而导致整个软包电池2报废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排气监测设备1可以对应连接一个软包电池2,当然也可以一个排气监测设备1对应连接多个软包电池2。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排气监测设备1包括监测室11和至少一个导气管12,导气管12一端与监测室11连通,另一端与对应连接的排气管部212连通。具体地,软包电池2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排气管部212、导气管12,流动至监测室11进行监测。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排气监测设备1包括多个导气管12,软包电池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气管12与多个软包电池2一一对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导气管12一一对应连接多个软包电池2的排气管部212,实现一个排气监测设备1能够同时监测多个软包电池2的排气状况,提高排气监测设备1的使用率,节省安装空间,提升组装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接后的导气管12和排气管部212的长度之和,大于监测室11与主体部211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当排气管部212的用于连接导气管12的连接处破损时,排气管部212能够在该连接处剪断并修剪以重新连接导气管12,使得主体部211重新通过排气管部212连通排气监测设备1。本方案连接后的导气管12和排气管部212的长度之和,大于监测室11与主体部211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避免修剪后导气管12和排气管部212的长度之和过短而需要调整监测室11与主体部211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检修人员也可以定期修剪导气管12和排气管部212的连接处后并重新连接,避免连接处老化破损而影响软包电池模组的正常使用,提高软包电池模组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排气管部212套设于导气管12的外侧,排气管部212全周密封连接于导气管12的外壁;或者,导气管12套设于排气管部212的外侧(未画出),导气管12全周密封连接于排气管部212外壁。具体的,外壳21为铝塑膜材质,排气管部212通过内侧的PP层热熔连接于导气管12的外壁,或者排气管部212通过PP等材质的胶体热熔连接于导气管12的内壁,连接后的密封性好。当然,排气管部212与导气管12也可以通过卡箍式软接头密封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排气管部212的远离主体部211的一端封口,排气管部212在远离主体部211处的管壁上设有排气孔2121,排气管部212上连接有第二管座23,第二管座23密封围设于排气孔2121的外周,导气管12的远离监测室11的一端设有第一管座13,第二管座23和第一管座13密封连接并连通。在该实施方式下,修剪时,第二管座23可重复利用,剪下连接有第二管座23的部分排气管部212,将被剪下的部分排气管部212与第二管座23分离。然后将还连接于主体部211的另一部分排气管部212的远离主体部211处重新剪出排气孔2121,并安装第二管座23,并对该部分排气管部212的远离主体部211一端封口。进一步地,在修剪排气管部212前,先用密封夹夹紧于排气管部212的靠近主体部211处,避免环境气体进入主体部211。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第二管座23包括全周密封连接于排气管部212的内壁上的环部231,以及用于密封连接并连通第一管座13的管部232;环部231全周与排气管部212内壁粘接,环部231包围排气孔2121,管部232连接于环部231的内侧壁并贯穿排气孔2121。在本实施例中,环部231能够从排气管部212的远离主体部211的一端装入排气管部212内,并密封粘接于排气管部212的内壁上,且包围排气孔2121,管部232贯穿排气孔2121,再将排气管部212的远离主体部211的一端封口。当排气管部212与排气监测设备1的连接处修剪裁切后,将环部231从排气管部212的裁切端安装于排气管部212的内壁上后,再封口。环部231全周密封粘接于排气管部212的内壁,由此,当气流通过排气管部212时,环部231受到气压后压向排气管部212,使环部231不容易与排气管部212的内壁分离。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第一管座13包括套设部131以及连接于套设部131的连接部132,套设部131全周密封连接于导气管12的外壁,连接部132用于密封连接并连通管部232。具体地,如图5所示,连接部132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管部232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连接部132和管部232之间螺接连接。当然,也可以在连接部132的外壁和管部232的内壁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纹。连接部132和管部232之间通过螺纹密封连接。另外,连接部132和管部232之间也可以通过胶粘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排气管部212设置于主体部211一侧的封边处。具体的,排气管部212可以设置在顶封边、侧封边或终封边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软包电池2竖直设置,排气管部212设置于主体部211的顶部的封边处,有利于防止电解液外溢。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外壳21内于排气管部212和主体部211的连通处设置有防液透气膜214,能够进一步防止电解液外溢。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排气管部212内设有用于防止内壁贴合的防压条213,能够防止排气管部212的内壁贴合而阻碍气体排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导气管12内设有单向阀(未画出),单向阀用于气体沿排气管部212至导气管12的方向单向排气,防止气体回流进软包电池2。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监测室11内设有气压传感器(未画出),该气压传感器能够联网以传输数据,使得软包电池2的相关数据能够实时传输至移动终端或相关平台,更快捷、直观地反映软包电池2的排气状况。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监测室11外接抽气设备3,抽气设备3用于抽出监测室11内部的气体,有利于避免监测室11内部气压过高而导致气体回流至软包电池2。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主体部211和排气管部212一一对应连通;或者,外壳21包含至少两个排气管部212,一个主体部211连通有至少两个排气管部212,由此,当软包电池2排气较多时,通过多个排气管部212能够快速将气体排出主体部211,提高排气速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1)将排气监测设备1与软包电池2连通,软包电池2产生的气体排出至排气监测设备1而非直接排向大气,有利于避免污染环境;
(2)通过排气监测设备1能够实时监测软包电池2的排气状态,便于及时发现软包电池2的异常排气并及时检修,使得软包电池2保持优良的性能和较高的安全性;
(3)因安装期间的拉扯等因素而导致外壳21的排气管部212的连接排气监测设备1处破损时,可以将排气管部212的该破损处修剪以重新连接排气监测设备1,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排气监测设备(1),每个所述排气监测设备(1)连接至少一个软包电池(2),所述排气监测设备(1)用于监测对应连接的所述软包电池(2)的排气;每个所述软包电池(2)包括外壳(21)和裸电芯(22),所述外壳(21)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裸电芯(22)的主体部(211),以及与所述主体部(211)连通的排气管部(212),所述主体部(211)通过所述排气管部(212)与对应的所述排气监测设备(1)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监测设备(1)包括监测室(11)和至少一个导气管(12),所述导气管(12)一端与所述监测室(11)连通,另一端与对应连接的所述排气管部(212)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监测设备(1)包括多个所述导气管(12),所述软包电池(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气管(12)与多个所述软包电池(2)一一对应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连接后的所述导气管(12)和所述排气管部(212)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监测室(11)与所述主体部(211)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部(212)套设于所述导气管(12)的外侧,所述排气管部(212)全周密封连接于所述导气管(12)的外壁;
或者,所述导气管(12)套设于所述排气管部(212)的外侧,所述导气管(12)全周密封连接于所述排气管部(212)的外壁。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部(212)的远离所述主体部(211)的一端封口,所述排气管部(212)在远离所述主体部(211)处的管壁上设有排气孔(2121),所述排气管部(212)上连接有第二管座(23),所述第二管座(23)密封围设于所述排气孔(2121)的外周,所述导气管(12)的远离所述监测室(11)的一端设有第一管座(13),所述第二管座(23)和所述第一管座(13)密封连接并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座(23)包括全周密封连接于所述排气管部(212)的内壁上的环部(231),以及用于密封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管座(13)的管部(232);所述环部(231)包围所述排气孔(2121),所述管部(232)连接于所述环部(231)的内侧壁并贯穿所述排气孔(212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座(13)包括套设部(131)以及连接于所述套设部(131)的连接部(132),所述套设部(131)全周密封连接于所述导气管(12)的外壁,所述连接部(132)用于密封连接并连通所述管部(23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部(212)设置于所述主体部(211)一侧的封边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电池(2)竖直设置,所述排气管部(212)设置于所述主体部(211)的顶部的封边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内于所述排气管部(212)和所述主体部(211)的连通处设置有防液透气膜(214)。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部(212)内设有用于防止内壁贴合的防压条(213)。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12)内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气体沿所述排气管部(212)至所述导气管(12)的方向单向排气。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室(11)内设有气压传感器。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室(11)外接抽气设备(3)。
CN202320648388.0U 2023-03-24 2023-03-24 软包电池模组 Active CN219498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8388.0U CN219498047U (zh) 2023-03-24 2023-03-24 软包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8388.0U CN219498047U (zh) 2023-03-24 2023-03-24 软包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8047U true CN219498047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2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48388.0U Active CN219498047U (zh) 2023-03-24 2023-03-24 软包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8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82607U (zh) 电池组
US11342611B2 (en) Battery pack,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lleviating thermal runaway spreading of battery pack
US11646465B2 (en) Battery pack,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lleviating spreading of thermal runaway of battery pack
CN108346757B (zh) 一种气封可拆装式锂浆料电池模块组系统及其电池模块
CN109698310B (zh) 一种管道连通型电源系统及其安全管理方法
CN207529980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及新能源汽车
CN216529223U (zh) 一种电池包
CN201436692U (zh) 一种圆柱形锂二次电池盖帽组件及使用该盖帽组件的电池
CN211629253U (zh) 一种防泄爆的新能源电池箱
CN211125780U (zh) 一种锂电池的防爆装置及具有该防爆装置的锂电池
JP5937341B2 (ja) 二次電池、二次電池システム、二次電池および二次電池システムの放電リザーブ低減方法
CN113904036A (zh) 一种大容量单体电池及组装方法
CN219498047U (zh) 软包电池模组
CN21621391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4505595U (zh) 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模组
CN213816358U (zh) 一种防爆阀及单体电池
CN116845444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8957880U (zh) 一种电芯壳体、电芯及大容量电池
CN217788581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08904265U (zh) 电池箱连接器插座及使用该插座的电池箱
CN216213693U (zh) 一种监测并降温的锂电池防爆设备
RU2015128892A (ru) Портативный водородный источник электропитания
CN210607418U (zh) 一种新型可防水锂电池
CN209709064U (zh) 一种不起火防爆炸长寿命的锂电池pack
CN211929578U (zh) 一种带散热耐寒功能的铝合金蓄电池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