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4938U - 一种换热器集水盒及换热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集水盒及换热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4938U
CN219494938U CN202320213796.3U CN202320213796U CN219494938U CN 219494938 U CN219494938 U CN 219494938U CN 202320213796 U CN202320213796 U CN 202320213796U CN 219494938 U CN219494938 U CN 219494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box body
heat exchanger
main body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137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潇
杨阳
江永高
刘春苓
侯志富
秦辉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Feng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Feng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Feng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lin Feng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137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4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4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4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集水盒及换热器装置,包括模块化的盒体,所述盒体中具有蓄水槽,所述盒体的顶部具有与所述蓄水槽连通的盒体开口;所述盒体包括两个盒体端部模块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盒体端部模块之间的盒体本体模块,所述盒体本体模块与所述盒体端部模块可拆卸连接;所述盒体本体模块中具有所述蓄水槽;至少一个所述盒体端部模块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蓄水槽连通。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换热器集水盒及换热器装置,其集水盒采用模块化设计,运输时将盒体端部模块和盒体本体模块分开包装运输,便于包装和运输;组装时,将盒体端部模块和盒体本体模块现场拼装,然后与板式换热器连接即可,提高了安装效率,也利于保持施工场所的卫生。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集水盒及换热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集水盒及换热器装置。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面积大,方便安装的优点。板式换热器与空调的室外机连接配合,可作为空调的室内机使用,用于室内温度调节,可实现向室内供冷和供热。在使用时,板式换热器一般安装在墙体的内侧或通过支架靠近墙面布置。在供冷时,板式换热器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会顺着板式换热器的表面流向地面。因此,通常会在板式换热器的底部配置集水盒。
现有技术中的集水盒,要么采用一体式设计,要么采用板材现场组装。在单独的板式换热器的尺寸较大时,或采用两块以上的板式换热器并联使用时,一体设计的集水盒较长,包装、运输不便。采用板材现场组装集水盒,需要现场制作集水盒的底板、侧板、顶板、铺设管道等,组装步骤冗杂,组装效率低,也不利于保持施工场所的卫生。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换热器集水盒及换热器装置成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换热器集水盒及换热器装置,其集水盒采用模块化设计,运输时将盒体端部模块和盒体本体模块分开包装运输,便于包装和运输;组装时,将盒体端部模块和盒体本体模块现场拼装,然后与板式换热器连接即可,提高了安装效率,也利于保持施工场所的卫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换热器集水盒,包括模块化的盒体,所述盒体中具有蓄水槽,所述盒体的顶部具有与所述蓄水槽连通的盒体开口;
所述盒体包括两个盒体端部模块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盒体端部模块之间的盒体本体模块,所述盒体本体模块与所述盒体端部模块可拆卸连接;
所述盒体本体模块中具有所述蓄水槽;
至少一个所述盒体端部模块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蓄水槽连通。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盒体本体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主体模块和至少一个连接模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模块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与所述主体模块可拆卸连接;
两端的所述主体模块分别与两个所述盒体端部模块可拆卸连接;
所述蓄水槽设置在所述主体模块中,所述连接模块中具有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蓄水槽的第一连通水路。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体模块的两端分别具有主体模块插接头;
所述连接模块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与所述主体模块插接头配合的连接模块插接头;
所述盒体端部模块面向所述主体模块的一侧具有用于与所述主体模块插接头配合的端部模块插接头;
相邻的所述连接模块插接头与所述主体模块插接头插接,相邻的所述端部模块插接头与所述主体模块插接头插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集水盒还包括有控制单元、水泵和水位传感器;
所述水泵串联在所述排水管上,所述水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蓄水槽中;
所述水泵、所述水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连接有所述排水管的所述盒体端部模块具有一个所述蓄水槽和第二连通水路;
所述盒体端部模块中的所述蓄水槽与所述盒体本体模块中的所述蓄水槽通过所述第二连通水路连通;
所述水泵和所述水位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盒体端部模块的所述蓄水槽中。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盒体端部模块和所述盒体本体模块中分别具有介质供给管路和介质回流管路;
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介质供给管路接通,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介质回流管路接通;
所述介质供给管路和所述介质回流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换热器连接的管路转接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安装在所述框架中的板式换热器和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换热器集水盒;
所述盒体安装在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下端插入所述盒体开口中。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框架中安装有两个以上的所述板式换热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式换热器之间布置有一根纵梁,所述纵梁的上端与所述框架的顶框连接;
所述盒体本体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主体模块和至少一个连接模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模块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接模块;
每根所述纵梁的下端具有一个所述连接模块,所述纵梁的下端与一个所述连接模块连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盒体端部模块和所述盒体本体模块中分别具有介质供给管路和介质回流管路;
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介质供给管路接通,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介质回流管路接通;
所述介质供给管路和所述介质回流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管路转接头;
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口端与所述介质供给管路上的所述管路转接头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回流端与所述介质回流管路上的所述管路转接头连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上端和/或下端开设有多个换热器通风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集水盒及换热器装置,其集水盒采用模块化设计,盒体包括两个盒体端部模块和一个盒体本体模块,盒体本体模块与两个盒体端部模块可拆卸连接。运输时将盒体端部模块和盒体本体模块分开包装运输,便于包装和运输;组装时,将盒体端部模块和盒体本体模块现场拼装,然后与板式换热器连接即可,提高了安装效率,也利于保持施工场所的卫生。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集水盒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换热器集水盒的水路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集水盒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换热器集水盒的水路布置示意图;
图5为一个盒体端部模块的水路布置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盒体端部模块的水路布置示意图;
图7为主体模块的水路布置示意图;
图8为连接模块的水路布置示意图;
图9为水位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水泵的电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装置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装置的主视图;
图12为换热器装置从背侧看的示意图;
图13为组装在一起的框架与换热器集水盒的立体图;
图14为框架的立体图;
图15为换热器集水盒与板式换热器的水路连接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集水盒,包括模块化的盒体1,盒体1中具有蓄水槽10,盒体1的顶部具有与蓄水槽10连通的盒体开口11。
盒体1包括两个盒体端部模块12和连接在两个盒体端部模块12之间的盒体本体模块13,盒体本体模块13与盒体端部模块12可拆卸连接。
盒体本体模块13中具有蓄水槽10。
至少一个盒体端部模块12连接有排水管14,排水管14与蓄水槽10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集水盒,主要用于安装在板式换热器的下方,用于收集冷凝水。
换热器集水盒的盒体1中具有蓄水槽10,盒体1的顶部具有盒体开口11,用于在板式换热器的下端插入,以使得从板式换热器流下的冷凝水汇集到蓄水槽10中。
其中,盒体1采用模块化设计,其包括两个盒体端部模块12和一个盒体本体模块13。
盒体端部模块12为盒体1的两端部分,每个盒体端部模块12的内侧与盒体本体模块13可拆卸连接。盒体端部模块12与盒体本体模块13可通过插接、卡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和组装。
盒体本体模块13为盒体1的主体部分,其可由一个模块构成,盒体本体模块13中具有蓄水槽10,用于收集板式换热器流下的冷凝水。
一个盒体端部模块12连接有排水管14,或两端的盒体端部模块12均连接有排水管14,每根排水管14都与蓄水槽10连通,可将蓄水槽10收集的冷凝水排出至指定位置,例如,排出至地漏、水池等。根据需要,可在排水管14中安装阀门,以控制排水管14的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集水盒,其集水盒采用模块化设计,运输时,各模块一起叠放或收纳在包装箱中,便于运输。组装时,将盒体端部模块和盒体本体模块现场拼装,然后与板式换热器连接即可,提高了安装效率,也利于保持施工场所的卫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盒体本体模块13包括至少两个主体模块131和至少一个连接模块132,任意相邻的两个主体模块131之间连接有一个连接模块132,连接模块132与主体模块131可拆卸连接。
两端的主体模块131分别与两个盒体端部模块12可拆卸连接。
蓄水槽10设置在主体模块131中,连接模块132中具有连通相邻的两个蓄水槽10的第一连通水路1321。
本实施例中,盒体本体模块13可根据需要进行加长,其包括n块主体模块131和(n-1)块连接模块132,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相邻的两个主体模块131通过一个连接模块132连接。连接模块132可与主体模块131通过插接、卡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两端的主体模块131分别与两端的盒体端部模块12通过插接、卡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蓄水槽10设置在主体模块131中,连接模块132中预设有第一连通水路1321,两个主体模块131的蓄水槽10通过第一连通水路1321连通。第一连通水路1321可为安装在连接模块132中的水管,也可为开设在连接模块132中的水道。如图7所示,根据需要,可在主体模块131的蓄水槽10中预设有连通管1311,连通管1311与第一连通水路1321对接。
如此布置,可根据板式换热器的尺寸,选择合适数量的主体模块131和连接模块132,现场拼装,便于组装。在运输时,主体模块131和连接模块132也分开包装,便于运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主体模块131的两端分别具有主体模块插接头1312。
连接模块132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与主体模块插接头1312配合的连接模块插接头1322。
盒体端部模块12面向主体模块131的一侧具有用于与主体模块插接头1312配合的端部模块插接头122。
相邻的连接模块插接头1322与主体模块插接头1312插接,相邻的端部模块插接头122与主体模块插接头1312插接。
本实施例中,主体模块131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主体模块插接头1312,其为凹凸结构。连接模块132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连接模块插接头1322,其也相应地呈凹凸结构。盒体端部模块12面向主体模块131的一面具有端部模块插接头122,其也相应地呈凹凸结构。在组装时,前后相邻的连接模块插接头1322与主体模块插接头1312插接,前后相邻的盒体端部模块插接头122与主体模块插接头1312插接,便于安装和拆卸维修。在安装时,各水路相应插接在一起,实现连通。水路的管口或孔口处安装插接头,以便实现水路接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5和图9所示,换热器集水盒还包括有控制单元2、水泵3和水位传感器4。
水泵3串联在排水管14上,水位传感器安装在蓄水槽10中。
水泵3、水位传感器4分别与控制单元2信号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置控制单元2、水泵3和水位传感器4,可实现自动控制排水。水泵3、水位传感器4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单元2连接,以实现信号传输。水泵3与外部电路连接。
控制单元2为控制器,其可安装在盒体1的外侧。水泵3和水位传感器4安装在蓄水槽10中。水位传感器4处于蓄水槽10的上限水位的下方,当水位传感器4监测到有水浸没时,会向控制单元2发出信号。控制单元2接收到信号后会自动控制水泵3开启,以将蓄水槽10中的水抽出,经排水管14排出。当蓄水槽10中的水位低于水位传感器后,不再向控制单元2发出信号,控制单元2自动控制水泵3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5所示,连接有排水管14的盒体端部模块12具有一个蓄水槽10和第二连通水路121。
盒体端部模块12中的蓄水槽10与盒体本体模块13中的蓄水槽10通过第二连通水路121连通。
水泵3和水位传感器4分别安装在盒体端部模块12的蓄水槽10中。
两个盒体端部模块12中,一个盒体端部模块12为头端模块,另一个盒体端部模块12为尾端模块。
可选择在头端模块和/或尾端模块中也设置蓄水槽10,在头端模块/尾端模块上安装排水管14,可将水泵3和水位传感器4相应地安装在头端模块/尾端模块的蓄水槽10中,水泵3与排水管14串联,水位传感器4处于排水管14的上方。相应地,在头端模块/尾端模块中布置有第二连通水路121,第二连通水路121可为安装在盒体端部模块12中的水管或为开设在盒体端部模块12中的水道。第二连通水路121与盒体本体模块13中的蓄水槽10连通,具体地,第二连通水路121与主体模块131中的连通管1311连接。
将水泵3和水位传感器4集成在一个盒体端部模块12中,可缩短排水管14在盒体1中的长度,无需在中间的盒体本体模块13中安装水泵3和水位传感器4,便于结构布置。在需要维修时,仅需拆下盒体端部模块12即可,无需拆卸中间的盒体本体模块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8所示,盒体端部模块12和盒体本体模块13中分别具有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
任意相邻的两条介质供给管路15接通,任意相邻的两条介质回流管路16接通。
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换热器连接的管路转接头17。
本实施例中,将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集成在盒体1中。
具体地,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也采用模块化,具体地,盒体端部模块12、盒体本体模块13中分别具有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
再具体地,盒体本体模块13的主体模块131和连接模块132中分别具有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
一端的盒体端部模块12的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可与空调的室外机连接,则介质为氟利昂。一端的盒体端部模块12的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也可与冷热水供给设备连接,则介质为水。
根据需要,可在盒体端部模块12、盒体本体模块13中的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上设置管路转接头17,以与板式换热器的进口端、回流端连接,实现介质循环流动。管路转接头17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快速接头,安装时仅需插接即可实现密封连接。板式换热器的进口端、回流端为流道的进入口/管、回流口/管。
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上产生的冷凝水也会流入盒体1的蓄水槽10中,以避免冷凝水滴落在地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8所示,连接模块132的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上分别连接有一个管路转接头17。
其中一个盒体端部模块12的介质供给管路15上连接有一个管路转接头17,另一个盒体端部模块12的介质回流管路16上连接有一个管路转接头17。
本实施例中,主体模块131的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不配置管路转接头17,主要通过盒体端部模块12和连接模块132上的管路转接头17与板式换热器连接。
尤其适用于两个以上并联布置的板式换热器。
以并联布置的两个板式换热器为例:前部的板式换热器的进口端与前端的盒体端部模块12的介质供给管路15上的管路转接头17连接,前部的板式换热器的回流端与连接模块132的介质回流管路16上的管路转接头17连接。后部的板式换热器的进口端与连接模块132的介质供给管路15上的管路转接头17连接,后部的板式换热器的回流端与后端的盒体端部模块12的介质回流管路16上的管路转接头17连接。
以并联布置的三个板式换热器为例,盒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盒体端部模块12、主体模块131、连接模块132、主体模块131、连接模块132、主体模块131和盒体端部模块12。每个板式换热器的下方有一个主体模块131。
最前部的板式换热器的进口端与前端的盒体端部模块12的介质供给管路15上的管路转接头17连接,最前部的板式换热器的回流端与前侧的连接模块132的介质回流管路16上的管路转接头17连接。中间的板式换热器的进口端与前侧的连接模块132的介质供给管路15上的管路转接头17连接,中间的板式换热器的回流端与后侧的连接模块132的介质回流管路16上的管路转接头17连接。最后部的板式换热器的进口端与后侧的连接模块132的介质供给管路15上的管路转接头17连接,最后部的板式换热器的回流端与后端的盒体端部模块12的介质回流管路16上的管路转接头17连接。
并联布置的三个以上板式换热器则以此类推,处于前后两端两个板式换热器之间的任一板式换热器分别与前后两个连接模块132连接。
如此布置,便于实现每个板式换热器与集成在盒体1中的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接通,以便实现多个板式换热器并联布置。
如图1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装置,包括框架5、安装在框架5中的板式换热器6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集水盒。
盒体1安装在框架5的底部,板式换热器6的下端插入盒体开口11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装置,包括框架5、板式换热器6和换热器集水盒。
有关换热器集水盒的结构、构造及工作原理,请参考前面对换热器集水盒的描述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框架5可呈矩形或U形,盒体1安装在框架5的底部。框架5与盒体1可通过销钉或卡扣连接。板式换热器6通过销钉、卡扣等安装在框架5中,板式换热器6的下端伸出框架5并插入盒体1的盒体开口11中。
以图14所示的U形的框架5为例,框架5包括两条边框51和一条顶框52。根据需要,可在两条边框51之间连接一条以上的纵梁53,用于分隔和安装两侧的板式换热器6。
两条边框51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盒体端部模块12通过销钉或卡扣连接。板式换热器6的下端从框架5的下部开口伸出,并插入盒体1的盒体开口11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16所示,框架5中安装有两个以上的板式换热器6,任意相邻的两个板式换热器6之间布置有一根纵梁53,纵梁53的上端与框架5的顶框52连接。
盒体本体模块13包括至少两个主体模块131和至少一个连接模块132,任意相邻的两个主体模块131之间连接有一个连接模块132。
每根纵梁53的下端具有一个连接模块132,纵梁53的下端与一个连接模块132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框架5中布置有一条以上的纵梁53,以安装两个以上的板式换热器6。纵梁53可呈T形结构,以便安装板式换热器6的侧边。顶框52和边框51可呈L形,以便安装板式换热器6的顶边和侧边。
相应地,盒体1具有与纵梁53数量相同的连接模块132,每根纵梁53的下端与一个连接模块132连接,即便于实现板式换热器6的并联,也起到支撑纵梁53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8、图11-12和图15所示,盒体端部模块12和盒体本体模块13中分别具有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
任意相邻的两条介质供给管路15接通,任意相邻的两条介质回流管路16接通。
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上分别设置有管路转接头17。
板式换热器6的进口端与介质供给管路15上的管路转接头17连接,板式换热器6的回流端与介质回流管路16上的管路转接头17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集成在盒体1中。
具体地,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也采用模块化,具体地,盒体端部模块12、盒体本体模块13中分别具有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再具体地,盒体本体模块13的主体模块131和连接模块132中也分别具有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
一端的盒体端部模块12的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可与空调的室外机连接,则介质为氟利昂。一端的盒体端部模块12的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也可与冷热水供给设备连接,则介质为水。
根据需要,可在盒体端部模块12、盒体本体模块13的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上设置管路转接头17,以与板式换热器6的进口端、回流端连接,实现介质循环流动。管路转接头17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快速接头,安装时仅需插接即可实现密封连接。板式换热器6的进口端、回流端为流道的进入口/管、回流口/管。
介质供给管路15和介质回流管路16上产生的冷凝水也会流入盒体1的蓄水槽10中,以避免冷凝水滴落在地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12和图15所示,板式换热器6的上端和/或下端开设有多个换热器通风孔61,有助于板式换热器6的两侧通风散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框架5的前侧安装有多块装饰板7,每块装饰板7均开设有装饰板通风孔71,起到装饰作用,避免用户直接看到内部的板式换热器6。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集水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化的盒体,所述盒体中具有蓄水槽,所述盒体的顶部具有与所述蓄水槽连通的盒体开口;
所述盒体包括两个盒体端部模块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盒体端部模块之间的盒体本体模块,所述盒体本体模块与所述盒体端部模块可拆卸连接;
所述盒体本体模块中具有所述蓄水槽;
至少一个所述盒体端部模块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蓄水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集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本体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主体模块和至少一个连接模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模块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与所述主体模块可拆卸连接;
两端的所述主体模块分别与两个所述盒体端部模块可拆卸连接;
所述蓄水槽设置在所述主体模块中,所述连接模块中具有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蓄水槽的第一连通水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集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块的两端分别具有主体模块插接头;
所述连接模块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与所述主体模块插接头配合的连接模块插接头;
所述盒体端部模块面向所述主体模块的一侧具有用于与所述主体模块插接头配合的端部模块插接头;
相邻的所述连接模块插接头与所述主体模块插接头插接,相邻的所述端部模块插接头与所述主体模块插接头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集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集水盒还包括有控制单元、水泵和水位传感器;
所述水泵串联在所述排水管上,所述水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蓄水槽中;
所述水泵、所述水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集水盒,其特征在于,连接有所述排水管的所述盒体端部模块具有一个所述蓄水槽和第二连通水路;
所述盒体端部模块中的所述蓄水槽与所述盒体本体模块中的所述蓄水槽通过所述第二连通水路连通;
所述水泵和所述水位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盒体端部模块的所述蓄水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集水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端部模块和所述盒体本体模块中分别具有介质供给管路和介质回流管路;
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介质供给管路接通,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介质回流管路接通;
所述介质供给管路和所述介质回流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换热器连接的管路转接头。
7.一种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安装在所述框架中的板式换热器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集水盒;
所述盒体安装在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下端插入所述盒体开口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中安装有两个以上的所述板式换热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板式换热器之间布置有一根纵梁,所述纵梁的上端与所述框架的顶框连接;
所述盒体本体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主体模块和至少一个连接模块,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主体模块之间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接模块;
每根所述纵梁的下端具有一个所述连接模块,所述纵梁的下端与一个所述连接模块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端部模块和所述盒体本体模块中分别具有介质供给管路和介质回流管路;
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介质供给管路接通,任意相邻的两条所述介质回流管路接通;
所述介质供给管路和所述介质回流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管路转接头;
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口端与所述介质供给管路上的所述管路转接头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回流端与所述介质回流管路上的所述管路转接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上端和/或下端开设有多个换热器通风孔。
CN202320213796.3U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换热器集水盒及换热器装置 Active CN219494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3796.3U CN219494938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换热器集水盒及换热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3796.3U CN219494938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换热器集水盒及换热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4938U true CN219494938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2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13796.3U Active CN219494938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换热器集水盒及换热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4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27566B2 (en) Multiple airflow pattern water source geothermal heat pump unit
CN103270380B (zh) 冷水箱和具有该冷水箱的水处理设备
CN219494938U (zh) 一种换热器集水盒及换热器装置
CN202485489U (zh) 一种冷却水、油、气三种流体的散热器
CN217985860U (zh) 基带处理单元
CN109661157A (zh) 一种新型液冷机箱
CN117939839A (zh) 解耦式数据中心机柜、数据中心
CN101688690B (zh) 用于加热体的连接适配器及该加热体
CN114601333B (zh) 饮水设备
CN216589333U (zh) 一种液压油集成散热油箱
CN106907779B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935115U (zh) 一种具有数据采集模块传感器用的网关
CN211060701U (zh) 一种具有除尘除杂功能的散热器
KR20240024229A (ko) 비열펌프 열 관리 통합 모듈용 통합 통로 장치 및 전기차
CN210502317U (zh) 充电桩及其散热系统
CN210532740U (zh) 一种土壤源热泵装置
CN209358424U (zh) 变频器
CN113316358A (zh) 一种高集成度大换热量的双温液冷机柜
CN215872487U (zh) 一种液冷系统
CN217013597U (zh) 饮水机
CN218521072U (zh) 一种可选择多场景安装的净水机管道安装结构
CN109318742A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充电桩
CN217929925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20149246U (zh) 一种厨下净水机
CN116182288A (zh) 冷热量供给装置和冷热量供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