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29925U - 一种热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29925U
CN217929925U CN202220631854.XU CN202220631854U CN217929925U CN 217929925 U CN217929925 U CN 217929925U CN 202220631854 U CN202220631854 U CN 202220631854U CN 217929925 U CN217929925 U CN 217929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outlet
inlet
water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18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云彪
张鸿昌
冯国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Yalesi Rileosip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Yalesi Rileosip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Yalesi Rileosip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Yalesi Rileosip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318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29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29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29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相互循环连通的热交换器主体和加热器,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包括安装箱和待冷却装置,所述待冷却装置可拆卸安装于安装箱的冷却腔体内,所述安装箱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安装箱还设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第一入口均与加热器连通。本实用新型热水通过第一入口输入待冷却装置,第二入口输入的冷水进入冷却腔体体内对待冷却装置进行吸热冷却,然后待冷却装置内的热水冷却降温后的温水从第一出口输出,可以直接饮用或者接入饮水机;冷却腔体内的冷水吸热也升温了,从第二出口流出进入加热器加热形成热水,循环流入第一入口进行水循环。

Description

一种热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的源泉,医学上也建议人们多喝水有益健康,绝大多数的人们都喜欢喝温水,尤其是温度较低的时候。以前人们都喜欢将水烧开,然后倒入杯子里让其自然降温至可饮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现在喜欢买直饮机,可以随时接入杯子饮用,这样方便又实用。
但是这种方便又实用的直饮机离不开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不仅可以应用于饮水机里还可以用于热水器等需要热交换装置的设备。对于热交换装置现在已经有比较多的公司进行了研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一种具有高效加热功能的净水器,它里面就也设置了热交换装置,这种净水器的加热单元包括电加热装置和管式热交换器;净水装置的前端设有净化水出水口;管式热交换器包括热水管和热交换板;热交换板分别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和中隔板;中隔板设有连通孔;中隔板的四周边缘与热交换板的四周内壁连接将热交换板分隔为第一热交换腔和第二热交换腔;连通孔贯穿中隔板并连通第一热交换腔和第二热交换腔;第一热交换腔和第二热交换腔均安装有热水管;电加热装置和管式热交换器连续运作形成输入电加热装置的热交换循环水流,可提高电加热装置的输入水温,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电加热装置输出的恒温水的加热时间,可提高所述具有高效加热功能的净水器的加热功效和热能利用率。这种净水器采用了热交换装置,但是这种管式热交换器里面设置了较多结构以便形成两个热交换腔,虽然也能够实现换热,但是结构过于复杂,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不便于拆卸清洗和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热交换器的缺点,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通过循环实现换热,且结构简单,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且便于拆卸清洗和维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相互循环连通的热交换器主体和加热器,所述热交换器主体包括安装箱和用于输送热水的待冷却装置,所述待冷却装置可拆卸安装于安装箱的冷却腔体内,所述安装箱设有用于待冷却装置的热水输入和输出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安装箱还设有用于冷却待冷却装置内热水的冷水输入和输出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均与冷却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第一入口均与加热器连通;所述第二出口输出的水经过加热器加热然后循环流入第一入口进行水循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热水通过第一入口输入待冷却装置,第二入口输入的冷水进入冷却腔体体内对安装在冷却腔体内的待冷却装置进行吸热冷却,然后待冷却装置内的热水冷却降温后的温水从第一出口输出,可以直接饮用或者接入饮水机;冷却腔体内的冷水吸热也升温了,从第二出口流出进入加热器加热形成热水,然后循环流入第一入口作为热水进行水循环,这样既可以换热将热水进行降温形成可以饮用的温水,同时冷水换热后也形成温水然后通过加热器短时间加热就可以也可以加热形成水循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也较低;同时所述待冷却装置可拆卸安装于安装箱的冷却腔体内,从而使得冷却装置可以进行拆卸,便于出现问题了及时的维修更换,提高使用寿命,同时也便于清洗,提高卫生安全。
优选地,所述待冷却装置包括用于输送热水的冷却组件和用于固定冷却组件的固定件,所述冷却组件可拆卸安装于固定件上,所述固定件可拆卸安装于冷却腔体内。用于输送热水的冷却组件和用于固定冷却组件的固定件的设置,使得可通过固定件可靠地固定冷却组件,以便冷却组件可靠地进行热水的输送。另外,所述冷却组件可拆卸安装于固定件上,所述固定件可拆卸安装于冷却腔体内的设置,通过可拆卸安装方式的设置,从而便于冷却组件从固定件上拆装,固定件从冷却腔体内拆装,便于冷却组件、固定件的拆装,提高维修或更换的便利性,从而提高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便于清洁,提高卫生安全性。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可拆卸安装方式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
优选地,所述冷却组件由若干冷却管组成,所述冷却管呈波浪形的弯折结构,所述冷却管设有用于热水流入和流出的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所述第一入口和第三入口连通,第一出口与第三出口连通;所述固定件上设有用于若干冷却管插接的插接架。所述冷却组件由若干冷却管组成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出水量,可根据需要选择冷却管的数量,这里不做限定。所述冷却管呈波浪形的弯管结构,是为了延长输入冷却管中的热水的输送行程和输送时间,从而便于冷水更好地对冷却管中的热水进行冷却。当然,冷却管的呈波浪形的弯管结构设置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只要能够有效地对热水进行冷却的结构设置均是可行的。所述冷却管设有用于热水流入和流出的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所述第一入口和第三入口连通,第一出口与第三出口连通的设置,便于热水从安装箱的第一入口流入,然后通过第三入口流入冷却管,冷却管中冷却后的热水从第三出口经过第一出口流出,供使用者直接饮用或者接入饮水机存储随用随取,保证了热水可靠地流入流出。所述固定件上设有用于若干冷却管插接的插接架的设置,是为了便于若干冷却管快速安装固定或者拆卸,从而提高拆装的效率,也便于更换或维修冷却管以及清洁冷却管。当然插接方式不是唯一的方式,其他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也是可行的。
优选地,每个插接架上均设有若干纵向排列且相互平行的插接槽且若干相邻的插接槽之间均设有间隙;若干冷却管对应插接于若干插接槽上且安装后的若干冷却管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冷水流动的第一通道。每个插接架上均设有若干纵向排列且相互平行的插接槽且若干相邻的插接槽之间均设有间隙;若干冷却管对应插接于若干插接槽上且安装后的若干冷却管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冷水流动的第一通道的设置,使得若干冷却管插接于插接架的插接槽中,可靠固定;通过插接槽之间的间隙设置,使得插接后的若干冷却管相互平行且之间存在间隙也就是便于用于对冷却管进行冷却的冷水流动的第一通道,从而便于冷水的流动,由于均设有间隙,从而保证了冷水能够全面地对若干冷却管进行有效冷却,避免存在有的冷却管冷却不到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冷却的效果。优选地,若干相邻的插接槽之间均的间隙大小尺寸一样,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每个冷却管上面的冷却水量是均匀的,当然这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其他的设置也是可行的。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还设有用于固定冷却管的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端部的管口定位柱。这样设置是为了可靠地固定冷却管的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端部,避免其出现晃动,影响热水的输送效率和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管口定位柱包括两个且分别对应安装于冷却管的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端部位置处;所述管口定位柱上设有用于第三入口或第三出口端部插接的若干插接孔。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冷却管的第三入口和第三出口端部的快速插接,实现快速安装。当然这种插接方式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定性的规定,其他的安装方式也是可行的。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还设有支撑板,所述插接架和管口定位柱均设于支撑板上且管口定位柱位于插接架的后方。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固定冷却管以及端部。
优选地,所述安装箱包括设有冷却腔体的底座和用于可拆卸盖设于底座上形成封闭腔体结构的上盖,所述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均设于上盖上,所述底座在冷却腔体的周围设有与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位置分别对应且连通的第一储蓄槽、第二储蓄槽、第三储蓄槽、第四储蓄槽,所述第三储蓄槽、第四储蓄槽均与冷却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储蓄槽与第三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储蓄槽与第三出口连通。安装箱包括设有冷却腔体的底座和用于可拆卸盖设于底座上形成封闭腔体结构的上盖的设置是为了便于上盖盖设于底座上形成密闭腔体结构,从而便于冷水在里面流动进行冷却管的冷却。
优选地,所述第三储蓄槽一侧设有用于冷水流入冷却腔体内的开孔,所述热交换器主体邻近开孔位置处设有用于冷水呈阶梯状高低递进输入冷却腔体内的第一水道,所述第一水道与第一通道连通。这样设置是为了形成呈阶梯状高低递进输入冷却腔体内的第一水道,从而保证若干处于不同层的冷却管都可以有效的冷却,避免若干不同层的冷却管存在高度差影响冷却效果,从而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上还设有若干呈阶梯状高低排列的第一竖管,所述上盖上设有若干呈阶梯状高低排列的第二竖管,若干第一竖管或第二竖管端部设有用于冷水流出的出水孔,所述第一水道通过第一竖管与第二竖管上下抵接后的若干出水孔形成。这样设置是为了形成呈阶梯状高低递进输入冷却腔体内的第一水道,通过呈阶梯状高低分布的出水孔设置,可有效地保证处于不同层若干冷却管都可以有效地被冷却,避免设置单一高度的出水孔导致若干不同层的冷却管存在高度差不能有效全面同时冷却,从而提高冷却效果。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主体还设有用于上盖与底座密封盖合的密封条和冷却管的端部可靠固定于管口定位柱上的密封定位件。密封条的设置是为了保证上盖与底座密封配合,避免出现漏水,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密封定位件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从第一入口或第一出口输入输出冷却管中的热水出现泄露,影响使用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使得,热水通过第一入口输入待冷却装置,第二入口输入的冷水进入冷却腔体体内对待冷却装置进行吸热冷却,然后待冷却装置内的热水冷却降温后的温水从第一出口输出,可以直接饮用或者接入饮水机;冷却腔体内的冷水吸热也升温了,从第二出口流出进入加热器加热形成热水,循环流入第一入口进行水循环,这样既可以循环实现换热,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也较低;同时所述待冷却装置可拆卸安装于安装箱的冷却腔体内,从而使得冷却装置可以进行拆卸,便于出现问题了及时的维修更换,提高使用寿命,同时也便于清洗,提高卫生安全。所述热交换器主体邻近开孔位置处设有用于冷水呈阶梯状高低递进输入冷却腔体内的第一水道,所述第一水道与第一通道连通。这样设置是为了形成呈阶梯状高低递进输入冷却腔体内的第一水道,从而保证若干冷却管处于不同层都可以有效的冷却,避免若干不同层的冷却管存在高度差影响冷却效果,从而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指水流方向;
图2为热交换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冷却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冷却装置的热水流向示意图;
图6为安装箱内水流交换示意图;
图7为安装箱的上盖盖合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上盖与底座形成第一水道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上盖与底座形成第一水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交换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括相互循环连通的热交换器主体1和加热器2,热交换器主体1包括安装箱11和用于输送热水的待冷却装置12,待冷却装置12可拆卸安装于安装箱11的冷却腔体 111内,安装箱11设有用于待冷却装置12的热水输入和输出的第一入口112和第一出口113,安装箱11还设有用于冷却待冷却装置12内热水的冷水输入和输出的第二入口114和第二出口115,第二入口114和第二出口115均与冷却腔体 111连通;第二出口115、第一入口112均与加热器2连通;第二出口115输出的水经过加热器2加热然后循环流入第一入口112进行水循环。
其中,待冷却装置12包括用于输送热水的冷却组件121和用于固定冷却组件121的固定件122,冷却组件121可拆卸安装于固定件122上,固定件122可拆卸安装于冷却腔体111内。通过用于输送热水的冷却组件121和用于固定冷却组件121的固定件122的设置,可通过固定件122可靠地固定冷却组件121,以便冷却组件121可靠地进行热水的输送。另外,冷却组件121可拆卸安装于固定件122上,固定件122可拆卸安装于冷却腔体111内的设置,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从而便于冷却组件121从固定件122上拆装,固定件122可从冷却腔体111内拆装,从而便于冷却组件121、固定件122的拆装,提高维修或更换的便利性,从而提高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便于清洁,提高卫生安全性。
另外,冷却组件121由若干冷却管13组成,冷却管13呈波浪形的弯折结构,冷却管13设有用于热水流入和流出的第三入口131和第三出口132,第一入口 112和第三入口131连通,第一出口113与第三出口132连通;固定件122上设有用于若干冷却管13插接的插接架14。冷却管13呈波浪形的弯管结构,是为了延长输入冷却管13中的热水的输送行程和输送时间,从而便于冷水更好地对冷却管13中的热水进行冷却。冷却管13设有用于热水流入和流出的第三入口 131和第三出口132,第一入口112和第三入口131连通,第一出口113与第三出口132连通的设置,是为了便于热水可靠地流入流出。固定件122上设有用于若干冷却管13插接的插接架14的设置,是为了便于若干冷却管13快速安装固定或者拆卸,从而提高拆装的效率,便于更换或维修冷却管以及清洁冷却管13。冷却管13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不锈钢管,铜管,铝管等导热系数大的金属介质。数量可以为1条或若干条。管直径可以但不限于0.5-5mm。
其中,固定件122还设有支撑板123,插接架14设于支撑板123上,每个插接架14上均设有若干层相互平行且纵向排列的插接槽141且若干相邻的插接槽141之间均设有间隙;若干冷却管13对应插接于若干插接槽141上且安装后的若干冷却管13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冷水流动的第一通道133。每个插接架14上均设有若干纵向排列且相互平行的插接槽141且若干相邻的插接槽141之间均设有间隙;若干冷却管对应插接于若干插接槽141上且安装后的若干冷却管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冷水流动的第一通道133的设置,使得若干冷却管13插接于插接架 14的插接槽141中,可靠固定的同时相互之间形成了用于对冷却管13进行冷却的冷水流动的第一通道133,由于均设有间隙,从而保证了冷水能够全面地对若干冷却管13进行有效冷却。优选地,若干相邻的插接槽141之间均的间隙大小尺寸一样,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每个冷却管上面的冷却水量是均匀的,当然这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其他的设置也是可行的。
另外,固定件122还设有用于固定冷却管13的第三入口131和第三出口132 端部的管口定位柱124。这样设置是为了可靠地固定冷却管13的第三入口131 和第三出口132端部,避免其出现晃动,影响热水的输送效率和稳定性。
其中,管口定位柱124包括两个且分别对应安装于冷却管13的第三入口131 和第三出口132端部位置处;管口定位柱124上设有用于第三入口131或第三出口132端部插接的若干插接孔125。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冷却管的第三入口131 和第三出口132端部的快速插接,实现快速安装。当然这种插接方式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定性的规定,其他的安装方式也是可行的。
另外,固定件122还设有支撑板123,插接架14和管口定位柱124均设于支撑板123上且管口定位柱124位于插接架14的后方。这样设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固定冷却管13以及端部。
另外,安装箱11包括设有冷却腔体111的底座116和用于可拆卸盖设于底座116上形成封闭腔体结构的上盖117,第一入口112、第一出口113、第二入口 114和第二出口115均设于上盖117上,底座116在冷却腔体111的周围设有与第一入口112、第一出口113、第二入口114和第二出口115位置分别对应且连通的第一储蓄槽3、第二储蓄槽4、第三储蓄槽5、第四储蓄槽6,第三储蓄槽5、第四储蓄槽6均与冷却腔体111连通,第一储蓄槽3与第三入口131连通,所述第二储蓄槽4与第三出口132连通。安装箱11包括设有冷却腔体111的底座116 和用于可拆卸盖设于底座116上形成封闭腔体结构的上盖117的设置是为了便于上盖盖设于底座上形成密闭腔体结构,从而便于冷水在里面流动进行冷却管的冷却。另外,第一入口112、第一出口113、第二入口114和第二出口115均设于上盖117上,底座116在冷却腔体111的周围设有与第一入口112、第一出口113、第二入口114和第二出口115位置分别对应且连通的第一储蓄槽3、第二储蓄槽 4、第三储蓄槽5、第四储蓄槽6,第三储蓄槽5、第四储蓄槽6均与冷却腔体111 连通,第一储蓄槽3与第三入口131连通,第二储蓄槽4与第三出口132连通的设置,是为了保证用于冷却冷却管13的冷水有单独的通道,冷却管13中输送的热水有单独的输送通道,两个相互独立,提高各自的性能,且冷水冷却完冷却管后还可以形成热水进入冷却管形成循环。
另外,底座116和上盖117之间的具体的水流动的工作原理为:
热水从第一入口112进入第一储蓄槽1,然后通过第三入口131进入冷却管 13中;同时冷水从第二入口114进入第三储蓄槽5中,流入冷却腔体111内,对冷却管13中的热水进行热交换,然后热交换后的冷却管13中的热水变成温水流入第二储蓄槽4中通过第一出口113流出作为直饮水直接饮用或放入饮水机存储从而随取随用;热交换后的流入冷却腔体111中的冷水由于吸热了,变成温水流入第四储蓄槽6中,最后从第二出口115流出,进入加热器2中加热,以便循环流回第一入口112中作为热水,进行水循环;避免了浪费水,节省了资源。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储蓄槽3、第二储蓄槽4其中一面均设有开口31,开口31通过管口定位柱124与插入管口定位柱124的冷水管13堵住,从而保证了第一储蓄槽3、第二储蓄槽4中的水只能通过从冷水管13的第三入口131和第三出口132流入和流出,从而保证了冷水管13中的热水有效可靠地输送。
其中,第三储蓄槽5一侧设有用于冷水流入冷却腔体111内的开孔51,热交换器主体1邻近开孔51位置处设有用于冷水呈阶梯状高低递进输入冷却腔体 111内的第一水道15,第一水道15与第一通道133连通。这样设置是为了形成呈阶梯状高低递进输入冷却腔体111内的第一水道15,从而保证若干处于不同层的冷却管13都可以有效的冷却,避免若干不同层的冷却管存在高度差影响冷却效果,从而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另外,热交换器主体1还设有用于上盖117与底座116密封盖合的密封条 16和冷却管13的端部可靠固定于管口定位柱124上的密封定位件17。密封条 16的设置是为了保证上盖117与底座116密封配合,避免出现漏水,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密封定位件17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从第一入口112或第一出口113输入输出冷却管中的热水出现泄露,影响使用效果。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主体1还设有用于使得冷水从第二入口114向第二出口115方向流动的提供动力的动力源。本实施例中的动力源伟抽水泵或抽水电机。
具体地工作原理:冷水经上盖117与底座116形成的冷水入口水道也就是第一水道15进入冷水腔内,在抽水泵(抽水电机)的作用下,向温水出口也就是第二出口115(冷水吸收掉冷却管内的热水热能后形成温水)流出。第二出口115 流出的温水从热交换器主体1中流出后通过加热器的第四入口21流入加热器2 内,经加热器2加热形成热水(93-98度)。由加热器2的第四出口22流出的热水经热交换器主体1的第一入口112通过第三入口131流入冷却组件121的每条冷却管13的管道内,经管道及冷水腔吸走部分热能后形成温水,从第一出口113 流出,此温水可接饭水机出水口(可直接饮用)。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热交换装置输送水进行热交换可以应用于饮水机,可应用不同饮水机,可用于但不限于直饮式饮水机或家用饮水机。
实施例二
如图10所示为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设有上盖117上设有用于与密封条16卡接的安装槽9,安装槽9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密封条16快速拆装,提高拆装的便利性。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固定,只要密封条能够提高上盖117与底座116盖合的密封性即可,其他的安装结构也是可行的。
实施例三
如图8至图9所示为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固定件122上还设有若干呈阶梯状高低排列的第一竖管126,上盖117上设有若干呈阶梯状高低排列的第二竖管127,若干第一竖管126或第二竖管127端部设有用于冷水流出的出水孔128,第一水道15通过第一竖管126与第二竖管127 上下抵接后的若干出水孔128形成。这样设置是为了形成呈阶梯状高低递进输入冷却腔体内的第一水道,通过呈阶梯状高低分布的出水孔设置,可有效地保证处于不同层若干冷却管都可以有效地被冷却,避免设置单一高度的出水孔导致若干不同层的冷却管存在高度差影响冷却效果,从而提高冷却效果。且第一竖管126 位于固定件122的支撑板123上。当然这种形成阶梯状高低递进输入冷却腔体 111内的第一水道15的方式只是优选,并不是限制性的规定,其他的方式也是可行的。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循环连通的热交换器主体(1)和加热器(2),所述热交换器主体(1)包括安装箱(11)和用于输送热水的待冷却装置(12),所述待冷却装置(12)可拆卸安装于安装箱(11)的冷却腔体(111)内,所述安装箱(11)设有用于待冷却装置(12)的热水输入和输出的第一入口(112)和第一出口(113),所述安装箱(11)还设有用于冷却待冷却装置(12)内热水的冷水进行输入和输出的第二入口(114)和第二出口(115),所述第二入口(114)和第二出口(115)均与冷却腔体(111)连通;所述第二出口(115)、第一入口(112)均与加热器(2)连通;所述第二出口(115)输出的水经过加热器(2)加热然后循环流入第一入口(112)进行水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冷却装置(12)包括用于输送热水的冷却组件(121)和用于固定冷却组件(121)的固定件(122),所述冷却组件(121)可拆卸安装于固定件(122)上,所述固定件(122)可拆卸安装于冷却腔体(1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121)由若干冷却管(13)组成,所述冷却管(13)呈波浪形的弯管结构,所述冷却管(13)设有用于热水流入和流出的第三入口(131)和第三出口(132),所述第一入口(112)和第三入口(131)连通,第一出口(113)与第三出口(132)连通;所述固定件(122)上设有若干用于若干冷却管(13)插接的插接架(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插接架(14)上均设有若干纵向排列且相互平行的插接槽(141)且若干相邻的插接槽(141)之间均设有间隙;若干冷却管(13)对应插接于若干插接槽(141)上且安装后的若干冷却管(13)之间的间隙形成了冷水流动的第一通道(1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22)还设有用于固定冷却管(13)的第三入口(131)和第三出口(132)端部的管口定位柱(1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定位柱(124)包括两个且分别对应安装于冷却管(13)的第三入口(131)和第三出口(132)端部位置处;所述管口定位柱(124)上设有用于第三入口(131)或第三出口(132)端部插接的若干插接孔(125)。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11)包括设有冷却腔体(111)的底座(116)和用于可拆卸盖设于底座(116)上形成封闭腔体结构的上盖(117),所述第一入口(112)、第一出口(113)、第二入口(114)和第二出口(115)均设于上盖(117)上,所述底座(116)在冷却腔体(111)的周围设有与第一入口(112)、第一出口(113)、第二入口(114)和第二出口(115)位置分别对应且连通的第一储蓄槽(3)、第二储蓄槽(4)、第三储蓄槽(5)、第四储蓄槽(6),所述第三储蓄槽(5)、第四储蓄槽(6)均与冷却腔体(111)连通,所述第一储蓄槽(3)与第三入口(131)也连通,所述第二储蓄槽(4)与第三出口(132)也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储蓄槽(5)一侧设有用于冷水流入冷却腔体(111)内的开孔(51),所述热交换器主体(1)邻近开孔(51)位置处设有用于冷水呈阶梯状高低递进输入冷却腔体(111)内的第一水道(15),所述第一水道(15)与第一通道(13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22)上还设有若干呈阶梯状高低排列的第一竖管(126),所述上盖(117)上设有若干呈阶梯状高低排列的第二竖管(127),若干第一竖管(126)或第二竖管(127)端部设有用于冷水流出的出水孔(128),所述第一水道(15)由第一竖管(126)与第二竖管(127)上下抵接后的若干出水孔(128)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主体(1)还设有用于上盖(117)与底座(116)密封盖合的密封条(16)和冷却管(13)的端部可靠固定于管口定位柱(124)上的密封定位件(17)。
CN202220631854.XU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热交换装置 Active CN217929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1854.XU CN217929925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热交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1854.XU CN217929925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热交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29925U true CN217929925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47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1854.XU Active CN217929925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热交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299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98639B1 (ko) 냉수 공급장치의 수통구조
KR20120099638A (ko) 액체에 대한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CN217929925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10408115U (zh) 饮水机的冰胆组件和饮水机
CN210230887U (zh) 养殖水线循环清洗机
CN114607011B (zh) 供水组件及供水设备
US20220025904A1 (en) BLDC Motor with Heat Recovery System
CN213514074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钢制柱形散热器
CN210343653U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
CN210602081U (zh) 蒸发式水冷风机分水系统
CN218821777U (zh) 一种换热装置
KR101400110B1 (ko) 고효율 온수가열기
CN110505790A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模块化水冷结构
CN219629355U (zh) 一种净热一体饮水机
CN217757165U (zh) 一种净热一体机
CN218821776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0663074U (zh) 家用暖气片
CN220570883U (zh) 一种集成冷液分配单元的液冷机柜
CN220852770U (zh) 一种壁挂式管线机
CN220149277U (zh) 一种台式净饮机
CN220149278U (zh) 一种台式净饮机
CN220300436U (zh) 一种净热一体机
CN219674474U (zh) 液体换热系统和饮水机
CN117562419A (zh) 饮水设备及其出水控制方法
CN218500499U (zh) 一种净热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