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4902U - 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 - Google Patents

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4902U
CN219494902U CN202222870547.XU CN202222870547U CN219494902U CN 219494902 U CN219494902 U CN 219494902U CN 202222870547 U CN202222870547 U CN 202222870547U CN 219494902 U CN219494902 U CN 219494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vaporative cooling
air inlet
distribution device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05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8705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4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4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4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由进风预冷段、直接蒸发冷却段和排风段组成,直接蒸发冷却段的结构为在机箱内设置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直接蒸发冷却填料的上部设置着第一、第二布水装置,直接蒸发冷却填料的下部设置着与第一、第二布水装置相对应的第一、第二水箱,直接蒸发冷却填料进口设置着进风预冷段,进风预冷段结构为在机箱壁设置第一进风预冷装置,第一进风口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相通,第一进风预冷装置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相通,机箱的上部设置着排风段,在机箱的上部设置着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连通的排风室。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解决横流塔机组全年运行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利用室外免费能源,有效的降低机组的运行能耗。

Description

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空调领域的空气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
背景技术
对于横流式冷却塔出水温度高,对于相同的空调系统要求,横流式冷却塔的设备机组需要更大的尺寸去满足要求,造成设备机组能耗高、投入大等问题。
为了使设备机组能有效运行,降低横流塔出水温度高等问题,增加水箱分区,水箱分为高低温水箱,低温水箱主要供给系统;系统回水返回高温水箱区域直接蒸发填料,降温后,高温水箱出水供给低温水箱区域直接蒸发填料,最大程度使横流塔出水温度逼近湿球温度,满足空调系统使用要求,合理有效的利用空气能源。增加进风预冷装置,进一步降低设备机组进风工况,制取低温冷水,以及达到设备机组全年使用和冬季防冻问题,并且降低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结构合理,可以解决横流塔机组全年运行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利用室外免费能源,有效的降低机组的运行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由进风预冷段、直接蒸发冷却段和排风段组成,直接蒸发冷却段的结构为在机箱内设置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在直接蒸发冷却填料的上部设置着第一、第二布水装置,在直接蒸发冷却填料的下部设置着与第一、第二布水装置相对应的第一、第二水箱,在直接蒸发冷却填料进口设置着进风预冷段,进风预冷段结构为在机箱壁设置第一进风预冷装置,第一进风口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相通,第一进风预冷装置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相通,在机箱的上部设置着排风段,其结构为在机箱的上部设置着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出风口连通的排风室,在排风室内设置着排风机。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解决了横流塔机组全年运行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利用了室外免费能源,有效的降低了机组的运行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7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8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9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0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1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2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3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4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5结构示意图,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6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7结构示意图,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8结构示意图,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9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如图1所示,由进风预冷段、直接蒸发冷却段和排风段组成,直接蒸发冷却段的结构为在机箱内设置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在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的上部设置着第一、第二布水装置2、3,在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的下部设置着与第一、第二布水装置2、3相对应的第一、第二水箱6、7,在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进口设置着进风预冷段,进风预冷段结构为在机箱壁设置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相通,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相通,在机箱的上部设置着排风段,其结构为在机箱的上部设置着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出风口连通的排风室,在排风室内设置着排风机4。
设备机组由三部分组成:进风预冷段(由进风端箱体与进风预冷装置组成);直接蒸发段(由布水装置、直接蒸发填料、水箱等组成);排风段(由中间空腔与第一排风机4组成)。布水装置与水箱为两个,设备机组产生高温水与低温水,满足要求。
如图2所示,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由第一、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24组成,其中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的高度低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的高度,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一布水装置2以及第一水箱6相对应配合,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与第二布水装置3以及第二水箱7相对应配合,在第一进风口29上部的机箱内设置着第二进风口8。
设备机组由三部分组成:进风预冷段(由进风端箱体与进风预冷装置组成);直接蒸发段(由布水装置、直接蒸发填料、水箱等组成);排风段(由中间空腔与第一排风机4组成)。直接蒸发填料分为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与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高度低于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的高度,这样在设备机组运行中,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上部阻力,同时减少机组尺寸。
如图3所示,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的结构为在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的下方设置着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的宽度小于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的宽度,在第一、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24的上方分别设置着相对应的第一、第二布水装置2、3,在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的下部设置着第一、第二水箱6、7。
设备机组由三部分组成:进风预冷段(由进风端箱体与进风预冷装置组成);直接蒸发段(由布水装置、直接蒸发填料、水箱等组成);排风段(由中间空腔与第一排风机4组成)。直接蒸发填料分为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与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宽度小于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的宽度,这样在设备机组运行中,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阻力小,同时减少机组尺寸。
如图4所示,在排风室排风机4的两侧分别设置着第二排风机27,在第二布水装置3与机箱顶面之间设分别置着倾斜隔板28。
设备机组由三部分组成:进风预冷段(由进风端箱体与进风预冷装置组成);直接蒸发段(由布水装置、直接蒸发填料、水箱等组成);排风段(由中间空腔与第一排风机4组成)。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出风方向由倾斜隔板28分为两部分,上部分由第二排风机4排风,此处阻力小,运行相关模式时,减少能耗。
如图5所示,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为上部向外倾斜的料体,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水箱6的第一出水管连接着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在第一进风口29上安装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在第一进风口29上部的机箱内设置着第二进风口8。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进风预冷装置为外冷型或外冷型间接蒸发供冷装置,在室外气候环境极端时,辅助制冷。
如图6所示,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为表冷器。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为外冷型表冷器,利用第二水箱7出水,降低设备机组进风温度,提高设备机组制冷能力。
如图7所示,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由第一、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24组成,其中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一布水装置2以及第一水箱6相对应配合,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与第二布水装置3以及第二水箱7相对应配合,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在第一循环泵9的出水管上设置着旁路,旁路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一部分水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水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和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和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和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与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经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与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设置两个直接蒸发填料,与布水装置、水箱相对应。
如图8所示,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出水管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和第二布水装置3。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一部分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水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出水一部分与系统回水一起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降低系统回水温度,提高设备机组制冷能力。
如图9所示,在第一循环泵9连接第一布水装置2的管路上设置着旁路,旁路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一部分水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水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第二水箱7出水一部分与系统回水一起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一部分直接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降低系统回水温度,提高设备机组制冷能力。
如图10所示,在第一、第二布水装置2、3的下面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顶面之间设置着与第一、第二布水装置2、3相对应的第一、第二匀水装置16、17,第二水箱7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的三通管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进水口和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一部分水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水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经第一匀水装置16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循环泵设置在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水箱6中间区域,有效利用设备机组空间,减少设备机组尺寸。
如图11所示,在第一、第二布水装置2、3的下面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顶面之间设置着与第一、第二布水装置2、3相对应的第一、第二匀水装置16、17,第一循环泵9出水管通过第一阀门15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在第一循环泵9与第一阀门15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着旁路,旁路连接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侧机箱的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一部分水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水经第一阀门15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经第一匀水装置16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第二水箱7出水返回第一布水装置2的管路上,设置着第一阀门15,当第一阀门15关闭时,第二水箱7出水全部经过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流速增加,达到冲洗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效果。
如图12所示,第一水箱6的第二出水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2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为表冷器。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一部分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一水箱6出水一部分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增加第二循环泵12,增加设备机组的运行模式,以应对不同的天气气候。
如图13所示,第一水箱6的第二出水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2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为表冷器。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一部分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一部分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一水箱6出水一部分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一部分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第二水箱7出水与第一水箱6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水共同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提高设备机组的制冷效果。
如图14、15所示,在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进风侧并列设置着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二进风冷却装置13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一部分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一部分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先后与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和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换热后,经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一水箱6出水一部分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一部分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和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增加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增加设备机组制冷能力,保证在极端气候下的制冷需求。
图15: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一部分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先后与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和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换热后,经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一水箱6出水一部分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和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后,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第一水箱6经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出水返回第二布水装置3,提高设备机组制冷效果。
如图16所示,在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进风侧并列设置着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下部分别设置着第一、第二水箱6、7,其第二水箱7出水管设置着单独的第一循环泵9,第一循环泵9的出水管连接着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的进水口,其出水口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水箱6的第二出水管设置着第二循环泵12,第二循环泵12的出水管连接着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一部分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先后与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和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换热后,经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一水箱6出水一部分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和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后,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设备机组两侧设立独立的循环泵,避免造成水力不平衡现象发生。
如图17所示,在机箱第一进风口29的上面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外侧面之间设置横隔挡板19,将第一进风口29和第二进风口8的进风隔开,在第二进风口8上设置着风阀18,在第一循环泵9出水口连接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侧机箱的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进水口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着第四阀门22和旁路,旁路通过第三阀门21连接着系统回水管11,位于旁路接口管后面的系统回水管11上安装着第二阀门20,在位于第三阀门21后面的旁路接管上设置着支路,支路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一部分水经第四阀门2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水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经第一匀水装置16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经第二阀门20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与风阀1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经第二阀门20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与风阀1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三: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经第三阀门21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增加风阀18,在冬季时,室外新风只经过第一进风口29进入设备机组,起到封闭保温效果。增加阀门,使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在冬季时通过系统回水,提高室外进风的温度,达到冬季防冻要求。
如图18所示,在第一循环泵9出水口连接第一布水装置2的管路上设置着旁路,旁路通过第四阀门22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位于第二阀门20后面的系统回水管上设置着旁路,旁路通过第三阀门21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一部分水经第四阀门2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水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经第一匀水装置16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经第二阀门20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与风阀1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经第二阀门20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与风阀1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三: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经第三阀门21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
如图19所示,在第一循环泵9连接第一布水装置2的管道上安装着第一阀门15。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一部分水经第四阀门2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水经第一阀门15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经第一匀水装置16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经第二阀门20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与风阀1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经第二阀门20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与风阀1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三: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经第三阀门21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经第二匀水装置17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设备机组运行时既能实现冬季运行防冻功能,又可实现冲洗进风预冷装置的功能。
如图20所示,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二进风冷却装置13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还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一部分进入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水进入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一部分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一部分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先后与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和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水箱6出水一部分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一部分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和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一部分进入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水进入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换热后,经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第二水箱7出水分别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与第二布水装置3,增加设备机组的制冷效果。
如图21所示,在第一循环泵9出水口连接第一布水装置2的管路上设置着旁路,旁路连接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的进口,在第二进风口8上设置着第三进风预冷装置14,第二进风冷却装置13的出水口连接着第三进风预冷装置14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一部分进入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水进入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一部分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一部分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与第三进风预冷装置14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先后与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和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水箱6出水一部分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一部分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与第三进风预冷装置14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和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一部分进入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水进入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与第三进风换热装置换热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换热后,经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与第三进风预冷装置14,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后,进入直接蒸发填料,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增加第三进风预冷装置14,对进入上部直接蒸发填料的空气进行预冷,增加设备机组的制冷效果。
如图22所示,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由第一、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24组成,其中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一布水装置2以及第一水箱6相对应配合,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与第二布水装置3以及第二水箱7相对应配合,系统回水管11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进入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回水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出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进入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和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和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回水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出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进入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经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系统回水先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有效利用系统回水,节省能源。
如图23所示,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在第一循环泵9的出水管上设置着旁路,旁路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第一水箱6的第一出水管连接着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运行模式一: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一部分水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水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落入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换热后由第二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再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和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内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落入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换热后由第二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和第一直接蒸发填料23,与第二直接蒸发填料24换热后由第一排风机4排出。设置多个排风机,隔离排风通道,针对不同模式下,降低能耗。
如图24所示,在箱体内通过设置的纵向隔板25将箱体分割成第一、第二水箱6、7,在隔板25的下端设置的通道使第一水箱6和第二水箱7连通,在第一、第二水箱6、7箱壁的上部分别设置着出水口26。
第一水箱6与第二水箱7没有全部封闭,例在第一水箱6出水时,可引入第二水箱7内的水,一保证上述图中的所有运行模式得以实现。
如图25所示,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由第一、第二、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24、30组成,其中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一布水装置2以及第一水箱6相对应配合,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与第二布水装置3以及第二水箱7相对应配合,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与第三布水装置31以及第三水箱32相对应配合,第三水箱32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三布水装置31,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2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水箱6的出水管连接着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运行模式一:第三水箱32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出水进入第三布水装置31,出水进入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落入第三水箱32;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进入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进入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以及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再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以及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三水箱32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出水进入第三布水装置31,出水进入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落入第三水箱32;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进入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先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换热后,经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与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进入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换热后,经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与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进入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进入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和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经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由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和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经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后由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回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进入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经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由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经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高温水箱作为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预冷水源,增加设备制取冷水的能力。
如图26所示,第三水箱32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系统回水管11连接着第三布水装置31,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2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
运行模式一:第三水箱32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出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进入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进入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回水进入第三布水装置31,出水进入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以及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再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以及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三水箱32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出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进入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回水进入第三布水装置31,出水进入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落入第三水箱32;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经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后,与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和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经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后,与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和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2进入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进入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回水进入第三布水装置31,出水进入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落入第三水箱32;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经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换热后,经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与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换热后,经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与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后由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回水进入第三布水装置31,出水进入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落入第三水箱32;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后,与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以及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后,经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系统回水进入高温区域,经多级降温,有效利用能源。
如图27所示,第三水箱32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2连接的三通管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和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出水管连接第二布水装置3,系统回水管11连接着第三布水装置31。
运行模式一:第三水箱32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进入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2,一部分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出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进入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进入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回水进入第三布水装置31,出水进入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落入第三水箱32;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以及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再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以及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二水箱7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2,一部分进入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出水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进入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一部分进入第一布水装置2,出水进入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换热后落入第一水箱6;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回水进入第三布水装置31,出水进入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落入第三水箱32;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以及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再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以及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三水箱32出水经第一循环泵9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出水进入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换热后落入第二水箱7;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回水进入第三布水装置31,出水进入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落入第三水箱32;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以及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换热后,经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以及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水箱6出水进入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回水进入第三布水装置31,出水进入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落入第三水箱32;室外新风一部分经第二进风口8进入,经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后,与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一部分经第一进风口29、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后,与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换热,后由排风机4排出。第二水箱7出水分两股,一股与高温水箱出水混合进入第二布水装置3,一股进入低温区域,有效利用能源。
如图28所示,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第三进风预冷装置14内从下到上均设置着第一至第n个表冷器,n≥2,其中第一表冷器33的出水管连接着第二表冷器34的进水管,以此类推。
如图29所示,在机箱第一进风口29的上面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外侧面之间设置横隔挡板19。
增加横隔挡板19,起到分隔第一进风口29与第二进风口8的效果,以及当上部落水,起到引流落水的作用。

Claims (28)

1.一种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由进风预冷段、直接蒸发冷却段和排风段组成,直接蒸发冷却段的结构为在机箱内设置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在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的上部设置着第一、第二布水装置(2、3),在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的下部设置着与第一、第二布水装置(2、3)相对应的第一、第二水箱(6、7),在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进口设置着进风预冷段,进风预冷段结构为在机箱壁设置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第一进风口(29)与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相通,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相通,在机箱的上部设置着排风段,其结构为在机箱的上部设置着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出风口连通的排风室,在排风室内设置着排风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由第一、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24)组成,其中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的高度低于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的高度,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一布水装置(2)以及第一水箱(6)相对应配合,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与第二布水装置(3)以及第二水箱(7)相对应配合,在第一进风口(29)上部的机箱内设置着第二进风口(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的结构为在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的下方设置着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的宽度小于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的宽度,在第一、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24)的上方分别设置着相对应的第一、第二布水装置(2、3),在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的下部设置着第一、第二水箱(6、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在排风室排风机(4)的两侧分别设置着第二排风机(27),在第二布水装置(3)与机箱顶面之间设分别置着倾斜隔板(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为上部向外倾斜的料体,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水箱(6)的第一出水管连接着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在第一进风口(29)上安装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在第一进风口(29)上部的机箱内设置着第二进风口(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为表冷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由第一、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24)组成,其中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一布水装置(2)以及第一水箱(6)相对应配合,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与第二布水装置(3)以及第二水箱(7)相对应配合,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在第一循环泵(9)的出水管上设置着旁路,旁路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出水管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和第二布水装置(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在第一循环泵(9)连接第一布水装置(2)的管路上设置着旁路,旁路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在第一、第二布水装置(2、3)的下面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顶面之间设置着与第一、第二布水装置(2、3)相对应的第一、第二匀水装置(16、17),第二水箱(7)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的三通管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进水口和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在第一、第二布水装置(2、3)的下面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顶面之间设置着与第一、第二布水装置(2、3)相对应的第一、第二匀水装置(16、17),第一循环泵(9)出水管通过第一阀门(15)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在第一循环泵(9)与第一阀门(15)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着旁路,旁路连接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侧机箱的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第一水箱(6)的第二出水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2)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为表冷器。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第一水箱(6)的第二出水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2)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为表冷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在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进风侧并列设置着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为表冷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在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进风侧并列设置着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下部分别设置着第一、第二水箱(6、7),其第二水箱(7)出水管设置着单独的第一循环泵(9),第一循环泵(9)的出水管连接着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的进水口,其出水口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水箱(6)的第二出水管设置着第二循环泵(12),第二循环泵(12)的出水管连接着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将第一进风口(29)和第二进风口(8)的进风隔开,在第二进风口(8)上设置着风阀(18),在第一循环泵(9)出水口连接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侧机箱的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进水口的连接管道上设置着第四阀门(22)和旁路,旁路通过第三阀门(21)连接着系统回水管(11),位于旁路接口管后面的系统回水管(11)上安装着第二阀门(20),在位于第三阀门(21)后面的旁路接管上设置着支路,支路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 ,其特征是:在第一循环泵(9)出水口连接第一布水装置(2)的管路上设置着旁路,旁路通过第四阀门(22)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位于第二阀门(20)后面的系统回水管上设置着旁路,旁路通过第三阀门(21)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在第一循环泵(9)连接第一布水装置(2)的管道上安装着第一阀门(15)。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还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在第一循环泵(9)出水口连接第一布水装置(2)的管路上设置着旁路,旁路连接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的进口,在第二进风口(8)上设置着第三进风预冷装置(14),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的出水口连接着第三进风预冷装置(14)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第三进风预冷装置(14)为表冷器。
2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由第一、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24)组成,其中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一布水装置(2)以及第一水箱(6)相对应配合,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与第二布水装置(3)以及第二水箱(7)相对应配合,系统回水管(11)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2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在第一循环泵(9)的出水管上设置着旁路,旁路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第一水箱(6)的第一出水管连接着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在箱体内通过设置的纵向隔板(25)将箱体分割成第一、第二水箱(6、7),在隔板(25)的下端设置的通道使第一水箱(6)和第二水箱(7)连通,在第一、第二水箱(6、7)箱壁的上部分别设置着出水口(26)。
2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由第一、第二、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24、30)组成,其中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3)与第一布水装置(2)以及第一水箱(6)相对应配合,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填料(24)与第二布水装置(3)以及第二水箱(7)相对应配合,第三直接蒸发冷却填料(30)与第三布水装置(31)以及第三水箱(32)相对应配合,第三水箱(32)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三布水装置(31),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2)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水箱(6)的出水管连接着系统供水管(10),系统回水管(11)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第三水箱(32)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其出水管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系统回水管(11)连接着第三布水装置(31),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2)连接着第一布水装置(2)。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第三水箱(32)的出水管通过第一循环泵(9)连接着第二布水装置(3),第二水箱(7)的出水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2)连接的三通管连接着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进水口和第一布水装置(2),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的出水管连接第二布水装置(3),系统回水管(11)连接着第三布水装置(31)。
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或10或11或12或13或15或16或17或18或19或20或21或22或24或25或26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第一进风预冷装置(5)、第二进风预冷装置(13)、第三进风预冷装置(14)内从下到上均设置着第一至第n个表冷器,n≥2,其中第一表冷器(33)的出水管连接着第二表冷器(34)的进水管,以此类推。
2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或10或11或12或13或15或16或17或18或19或20或21或22或24或25或26所述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其特征是:在机箱第一进风口(29)的上面与直接蒸发冷却填料(1)外侧面之间设置横隔挡板(19)。
CN202222870547.XU 2022-10-26 2022-10-26 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 Active CN219494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0547.XU CN219494902U (zh) 2022-10-26 2022-10-26 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0547.XU CN219494902U (zh) 2022-10-26 2022-10-26 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4902U true CN219494902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80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0547.XU Active CN219494902U (zh) 2022-10-26 2022-10-26 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49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1285B (zh) 一种同时产生冷水和冷风的间接蒸发制冷方法及装置
CN105135572B (zh) 数据中心用热管复合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5299807B (zh) 数据中心用间接蒸发冷却塔与机械制冷联合的供冷系统
CN109458685A (zh) 基于热通道封闭的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8224621A (zh) 低温供水大温差冷源及空调系统
CN203757933U (zh) 冷热分区、蒸发冷却与精密空调联动的单元式机房空调
CN202902515U (zh) 一拖多蒸发冷却空调
CN109764434A (zh) 半压入式蒸发冷却多温冷水机组及其空调装置
CN211551913U (zh) 基于氟泵系统与间接蒸发冷却相结合的空调机组
CN219494902U (zh) 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
CN207990846U (zh) 应用于数据中心与建筑结构相结合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2913993A (zh) 蒸发冷却式多联机
CN207599921U (zh) 低温供水大温差冷源及空调系统
CN207350637U (zh) 数据中心用立管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空调系统
CN110260567A (zh) 一种喷淋式冷凝器、蒸发冷制冷机、蒸发冷空调机及其应用方法
CN109915968A (zh) 一种防堵塞的蒸发冷却结合机械制冷的空调机组
CN211745085U (zh) 一种与数据中心建筑耦合的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
CN208886982U (zh) 蒸发冷却多温冷水机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
CN101922772B (zh) 多级逆流换热蒸发制冷装置
CN210568960U (zh) 用户侧高效换热的防冻型机房空调装置
CN207999879U (zh) 全工况运行的空气处理装置
CN109737529A (zh) 蒸发冷却多温冷水机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
CN207247413U (zh) 光伏回热型供冷‑供热复合式空调机组
CN219714081U (zh) 改进的交叉换热逆流间接蒸发冷却塔
CN210568974U (zh) 双通道防冻型蒸发制冷供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