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3346U - 贯通管、风管组件和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贯通管、风管组件和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3346U
CN219493346U CN202320443919.2U CN202320443919U CN219493346U CN 219493346 U CN219493346 U CN 219493346U CN 202320443919 U CN202320443919 U CN 202320443919U CN 219493346 U CN219493346 U CN 2194933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ipe
wall
slot
tub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39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俊鸿
单联瑜
余杰彬
彭光前
蔡广
张华中
李树云
黄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Xiaomi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Xiaomi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Xiaomi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39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33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33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33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贯通管、风管组件和空调系统,贯通管用于穿过墙体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沿着所述第一管的轴向延伸并用于供管线材横向装入所述第一管内,所述第二管沿着所述第一管的轴向与所述第一管滑移装配,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管用于在所述管线材装入所述第一管内后将所述第一开槽封堵。本实用新型的贯通管方便了管材、线束等管线材的装配,避免了由于穿装行程较长时容易造成管线材的损坏的情况,提升了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贯通管、风管组件和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贯通管、一种应用该贯通管的风管组件和一种应用该风管组件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其主要用于将室内环境调至人体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目前的空调配备有新风管道,新风管道穿过墙体并用于将室外的新风送入室内的内机。
相关技术中,新风管除了具有通风的功能,内机和外机之间的配管、线束等也会穿设在新风管内,从而可以借助新风管实现防护并简化布置。但是实际安装过程中,配管、线束等需要从新风管的一端穿入,然后从另一端穿出,当穿设的行程较长时,这种安装方式很容易造成配管、线束等的损坏,也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贯通管,该贯通管方便了管材、线束等管线材的装配,避免了由于穿装行程较长时容易造成管线材的损坏的情况,提升了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贯通管的风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风管组件的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通管用于穿过墙体并包括:
第一管,所述第一管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沿着所述第一管的轴向延伸并用于供管线材横向装入所述第一管内;
第二管,所述第二管沿着所述第一管的轴向与所述第一管滑移装配,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管用于在所述管线材装入所述第一管内后将所述第一开槽封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通管方便了管材、线束等管线材的装配,避免了由于穿装行程较长时容易造成管线材的损坏的情况,提升了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沿着所述第一管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管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沿着所述第二管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通过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的配合实现滑移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包括:
第一管壁,所述第一管壁的横截面为直线型;
第二管壁,所述第二管壁的横截面为弧线型,所述第一管壁的一侧轴向边与所述第二管壁的一侧轴向边相连,所述第一管壁的另一侧轴向边和所述第二管壁的另一侧轴向边间隔布置以构造出所述第一开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两个滑槽,其中一个所述滑槽设于所述第一管壁的一侧轴向边,其中另一个所述滑槽设于所述第一管壁的另一侧轴向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滑槽均向所述第一管的内侧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包括第三管壁,所述第三管壁的横截面为直线型,所述第三管壁用于配合在所述第一管壁和所述第二管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开槽封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包括第四管壁,所述第四管壁的横截面为弧线型,所述第三管壁的一侧轴向边与所述第四管壁的一侧轴向边相连,所述第三管壁的另一侧轴向边和所述第四管壁的另一侧轴向边间隔布置以构造出第二开槽,所述第一管壁用于配合在所述第二开槽内以将所述第二开槽封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的其中一者设于所述第四管壁的一侧轴向边,其中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三管壁的一侧轴向边,所述第二开槽形成在两个所述滑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壁和所述第三管壁共面布置并形成隔板,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二管壁之间限制出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用于供所述管线材穿过,所述隔板和所述第四管壁之间限制出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用于供气流流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其中一者包括滑槽,其中另一者包括滑轨,所述滑轨导向配合在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槽的槽口为缩口以使部分所述滑轨可卡合在所述滑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设有第一延伸管壁和第二延伸管壁,所述第一延伸管壁和所述第二延伸管壁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开槽位于所述第一延伸管壁的一侧轴向边和所述第二延伸管壁的一轴向边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管配合在所述第一延伸管壁和所述第二延伸管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管壁的另一侧轴向边和所述第二延伸管壁的另一侧轴向边之间限制出第三开槽,所述第二管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配合在所述第三开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用于朝向所述墙体外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一管用于朝向所述墙体外侧的端部间隔设定距离以使部分所述第三开槽形成开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组件包括连接管、转接管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贯通管,所述转接管连接在所述贯通管和所述连接管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通流截面小于所述第二管段的通流截面,且所述第一管段插接配合于所述贯通管内,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管段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风管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通管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贯通管的第一管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管的前端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贯通管的第二管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第二管的前端示意图。
图6是贯通管的第一管和第二管装配的前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中风管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图8中转接管的示意图。
图10是图7中风管组件的前端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风管组件100;
贯通管1;第一管11;第一开槽111;第一管壁112;第二管壁113;第一延伸管壁114;第二延伸管壁115;第一导向部116;第三开槽117;第二管12;第二开槽121;第三管壁122;第四管壁123;凸出部1231;第二导向部124;第一孔13;第二孔14;
管线材2;
转接管3;
连接管4;第一管段41;第二管段42;
墙体200;
内机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通管主要用于穿过墙体以实现墙体的内外两侧的贯通。贯通管1为分体式结构,贯通管1可以通过两个独立部分组装成型,两个独立部分分别为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
第一管11设有第一开槽111,第一开槽111沿着第一管11的轴向延伸并用于供管线材2横向装入第一管11内。例如,第一管11可以为方形管、拱形管、半圆管等,且第一管11可以为直管并可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开槽111可以设在第一管11的管壁上,第一开槽111为通槽并将外界与第一管11的内腔连通。第一开槽111沿着第一管11的轴向延伸并将第一管11的前后两个端面贯通。本实施例中的管线材2可以为配管等管材,也可以为电线、电缆等线材。
当需要装配管线材2时,可以将管线材2放置与第一管11平行的位置,然后可以从第一开槽111将管线材2装入第一管11内,具体如图3所示。
第二管12沿着第一管11的轴向与第一管11滑移装配,且至少部分第二管12用于在管线材2装入第一管11内后将第一开槽111封堵。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管12也可以为直管,第二管12可以通过插接的方式装配在第一管11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12可以滑移装配在第一管11的一侧,即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并行布置。
使用时,可以首先将管线材2从第一管11的第一开槽111装入第一管11内,然后可以将第二管12滑移装配至第一管11内或侧向,由此,第二管12的部分表面可以将第一管11的第一开槽111封堵,起到将管线材2挡止在第一管11内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通管1方便了管材、线束等管线材2的装配,避免了由于穿装行程较长时容易造成管线材2的损坏的情况,提升了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11设有第一导向部116,第一导向部116沿着第一管11的轴向延伸,第二管12设有第二导向部124,第二导向部124沿着第二管12的轴向延伸,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通过第一导向部116和第二导向部124的配合实现滑移装配。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导向部116可以为设在第一管11上的滑道或滑槽,且滑道或滑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管11的轴向方向一致。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导向部124可以为设在第二管12上的滑轨或滑块,且滑轨或滑块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管12的轴向方向一致。
组装贯通管1时,可以首先将第一导向部116和第二导向部124对齐,然后通过推移第一管11或第二管12即可,其中第一导向部116会沿着第二导向部124相对滑移,从而实现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的滑移装配。
第一导向部116和第二导向部124的设置一方面保证了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装配的精度和导向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限位约束效果,避免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在组装后相对移动的情况,保证了贯通管1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部116可以包括多个滑道或滑槽,多个滑道或滑槽可以沿着第一管11的周向并行间隔布置,相对应的,第二导向部124可以包括多个滑轨或滑块,多个滑轨或滑块可以沿着第二管12的周向并行间隔布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116也可以包括滑轨或滑块,第二导向部124也可以为滑道或滑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11包括第一管壁112和第二管壁113,第一管壁112的横截面为直线型,第二管壁113的横截面为弧线型,第一管壁112的一侧轴向边与第二管壁113的一侧轴向边相连,第一管壁112的另一侧轴向边和第二管壁113的另一侧轴向边间隔布置以构造出第一开槽111。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管11的主体可以为半圆管,其中第一管壁112即为半圆管的平直管壁,第二管壁113即为半圆管的曲面管壁。第一管壁112大体可以为水平布置,第二管壁113可以设在第一管壁112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轴向边即为第一管壁112或第二管壁113沿着第一管11的轴向(可以为前后方向)延伸的边缘。第一管壁112的左侧轴向边可以与第二管壁113的左侧轴向边相连,第一管壁112的右侧轴向边可以与第二管壁113的右侧轴向边间隔一定距离,第一开槽111可以形成第一管壁112的右侧轴向边和第二管壁113的右侧轴向边之间。
由此,使得第一开槽111和第一管壁112大体处于同一水平,方便了后续第二管12通过平面贴合的方式将第一开槽111封堵,有利于简化了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的结构形式和加工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116包括两个滑槽,其中一个滑槽设于第一管壁112的一侧轴向边,其中另一个滑槽设于第一管壁112的另一侧轴向边。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导向部116可以仅包括两个滑槽,其中一个滑槽可以一体成型在第一管壁112的左侧轴向边,另一个滑槽可以一体成型在第一管壁112的右侧轴向边。组装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时,两个滑槽均可以供第二管12的第二导向部124插入,从而可以保证装配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滑槽均向第一管11的内侧凸出。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管壁112的左右两侧的轴向边均可以一体成型有条状凸起,条状凸起沿着第一管11的轴向延伸,两个滑槽分别一一对应的设于两个条状凸起内,且两个条状凸起可以向第一管11的内侧凸出,即两个条状凸起均大体位于第一管壁112的上方。由此,使得第一管壁112用于与第二管12贴合的一侧较为平整,方便了第二管12的滑移装配和紧密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12包括第三管壁122,第三管壁122的横截面为直线型,第三管壁122用于配合在第一管壁112和第二管壁113之间以将第一开槽111封堵。
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管12大体也可以为半圆管,第三管壁122可视为第二管12的平直管壁,当第二管12与第一管11组装后,如图6所示,第三管壁122可以将第一管11的第一开槽111封堵,从而可以使得管线材2被封堵在第一管11内,起到分隔或支撑管线材2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12包括第四管壁123,第四管壁123的横截面为弧线型,第三管壁122的一侧轴向边与第四管壁123的一侧轴向边相连,第三管壁122的另一侧轴向边和第四管壁123的另一侧轴向边间隔布置以构造出第二开槽121,第一管壁112用于配合在第二开槽121内以将第二开槽121封堵。
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管12的主体为半圆管,第四管壁123可以为半圆管的曲面管壁。第二管12的第三管壁122大体可以为水平布置,第四管壁123可以设在第三管壁122的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轴向边即为第三管壁122或第四管壁123沿着第二管12的轴向(可以为前后方向)延伸的边缘。第三管壁122的右侧轴向边可以与第四管壁123的右侧轴向边相连,第三管壁122的左侧轴向边可以与第四管壁123的左侧轴向边间隔一定距离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开槽121。如图6所示,当第二管12和第一管11组装后,第一管11的第一管壁112可以将第二管12的第二开槽121封堵。
由此,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大体呈中心对称的结构,且使得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可以通过平面贴合的方式实现组装,简化了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的结构形式和加工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向部124包括两个滑轨,两个滑轨的其中一者设于第四管壁123的一侧轴向边,其中另一者设于第三管壁122的一侧轴向边,第二开槽121形成在两个滑轨之间。
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导向部124可以仅包括两个滑轨,其中一个滑轨可以一体成型在第三管壁122的左侧轴向边,另一个滑轨可以一体成型在第三管壁122的右侧轴向边。组装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时,两个滑轨可以分别滑动装配在第一管11的两个滑槽内,从而保证了装配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壁112和第三管壁122共面布置并形成隔板,隔板和第二管壁113之间限制出第一孔13,第一孔13用于供管线材2穿过,隔板和第四管壁123之间限制出第二孔14,第二孔14用于供气流流过。
例如,如图6所示,当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组装完成后,第一管壁112和第三管壁122可以形成隔板,隔板大体沿着贯通管1的直径布置并可以将贯通管1的内部空间分隔两部分,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孔13和第二孔14,其中第一孔13可以位于第二孔14的上方。使用时,第一孔13可以供管线材2穿过,第二孔14则可以供外界的新风通过,从而满足了通风的使用需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116和第二导向部124的其中一者包括滑槽,其中另一者包括滑轨,滑轨导向配合在滑槽内,且滑槽的槽口为缩口以使部分滑轨可卡合在滑槽内。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导向部116可以包括多个滑槽,每个滑槽的横截面均可以为蘑菇状或伞状,如图5所示,第二导向部124可以包括多个滑轨,每个滑轨的横截面均可以对应为蘑菇状或伞状。当滑轨滑移装配在对应的滑槽内后,滑轨的外周面可以与滑槽的内槽壁挡止限位,从而避免了滑轨从滑槽的槽口处脱出的情况,使得滑轨仅能相对滑槽滑移,保证了装配的结构紧凑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11设有第一延伸管壁114和第二延伸管壁115,第一延伸管壁114和第二延伸管壁115相对布置,第一开槽111位于第一延伸管壁114的一侧轴向边和第二延伸管壁115的一轴向边之间,至少部分第二管12配合在第一延伸管壁114和第二延伸管壁115之间。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延伸管壁114和第二延伸管壁115均可以为弧形板状,且第一延伸管壁114和第二延伸管壁115均可以位于第一管11的下方。其中第一延伸管壁114的上侧轴向边可以与第二管壁113的右侧轴向边平滑相连,第二延伸管壁115的上侧轴向向可以与第二管壁113的左侧轴向边平滑相连。
当第二管12和第一管11装配后,第二管12的大部分可以插入第一延伸管壁114和第二延伸管壁115之间的空间内,借由第一延伸管壁114和第二延伸管壁115的夹持作用可以增强对第二管12的固定效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装配的紧凑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管壁114的另一侧轴向边和第二延伸管壁115的另一侧轴向边之间限制出第三开槽117,第二管12上设有凸出部1231,凸出部1231配合在第三开槽117内。
例如,第一延伸管壁114的下侧轴向边和第二延伸管壁115的下侧轴向边可以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三开槽117。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管12的下部可以设有凸出部1231,凸出部1231向下方凸出并可以沿着第二管12的轴向延伸。当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装配后,如图6所示,凸出部1231可以配合在第三开槽117内,从而可以增强第一管11和第二管12的限位约束,进一步提升装配的紧凑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12用于朝向墙体200外侧的端部和第一管11用于朝向墙体200外侧的端部间隔设定距离以使部分第三开槽117形成开口。
如图11所示,当第二管12装配至第一管11内后,第二管12的前端和第一管11的前端之间可以存在设定距离L,在该设定距离L的范围内,第三开槽117不被第二管12封堵并形成贯通管1的开口。而在该设定距离L的后侧,第三开槽117会被第二管12封堵。
由此,第二孔14可以通过前后两个孔段形成,其中前孔段位于第二管12的前侧并通过第一管11的部分内腔构成,后孔段则通过第二管12的内腔形成。由于前孔段和后孔段的孔径不同,而且前孔段设置有开口,所以前孔段和后孔段的临近处会形成压差,即前孔段内的气流流速较慢,从而可以起到防水效果。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组件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组件100包括连接管4、转接管3和贯通管1,贯通管1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贯通管1,转接管3连接在贯通管1和连接管4之间。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管4可以为波纹管,连接管4也大体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且连接管4的前端可以与贯通管1的第二孔14连通,连接管4的后端可以与内机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转接管3可以连接在贯通管1和连接管4之间,由于贯通管1的第二孔14的孔型和连接管4的形状不一致,转接管3可以起到过渡连接作用,方便了不同管型的管路的对接。使用时,外界气流可以经由贯通管1的第二孔14流入,然后可以依次流经转接管3和连接管4,并最终可以流入内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管3包括第一管段41和第二管段42,第一管段41的通流截面小于第二管段42的通流截面,且第一管段41插接配合于贯通管1内,连接管4与第二管段42相连。
例如,如图9所示,转接管3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加工成型,第一管段41可以连接在第二管段42的前侧,其中第一管段41的形状可以与第二孔14的形状适配,例如,第一管段41的截面面大体可以为半圆型。第二管段42的形状可以与连接管4的形状适配,例如,第二管段42的横截面大体可以为圆形。装配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管段41可以插接配合在第二管12的内腔内,连接管4则可以插接配合在第二管段42内。由此,实现了贯通管1和连接管4之间的转接。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风管组件100,风管组件1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风管组件100。空调系统可以为新风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壁挂式空调系统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空调系统包括内机300,外机(未示出),配管和线束。内机300设于墙体200的内侧,内机300与连接管42相连,贯通管1穿过墙体200,外机安装于墙体200的外侧,配管和线束连接在内机300和外机之间,且配管和线束可以装配在贯通管1的第一孔13内。贯通管1的第二孔14则可以用于向内机供应新风,从而实现空调系统的新风功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贯通管,其特征在于,用于穿过墙体并包括:
第一管,所述第一管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沿着所述第一管的轴向延伸;
第二管,所述第二管沿着所述第一管的轴向与所述第一管滑移装配,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管将所述第一开槽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沿着所述第一管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管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沿着所述第二管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通过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的配合实现滑移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包括:
第一管壁,所述第一管壁的横截面为直线型;
第二管壁,所述第二管壁的横截面为弧线型,所述第一管壁的一侧轴向边与所述第二管壁的一侧轴向边相连,所述第一管壁的另一侧轴向边和所述第二管壁的另一侧轴向边间隔布置以构造出所述第一开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贯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两个滑槽,其中一个所述滑槽设于所述第一管壁的一侧轴向边,其中另一个所述滑槽设于所述第一管壁的另一侧轴向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贯通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槽均向所述第一管的内侧凸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贯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包括第三管壁,所述第三管壁的横截面为直线型,所述第三管壁用于配合在所述第一管壁和所述第二管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开槽封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贯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包括第四管壁,所述第四管壁的横截面为弧线型,所述第三管壁的一侧轴向边与所述第四管壁的一侧轴向边相连,所述第三管壁的另一侧轴向边和所述第四管壁的另一侧轴向边间隔布置以构造出第二开槽,所述第一管壁用于配合在所述第二开槽内以将所述第二开槽封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贯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的其中一者设于所述第四管壁的一侧轴向边,其中另一者设于所述第三管壁的一侧轴向边,所述第二开槽形成在两个所述滑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贯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壁和所述第三管壁共面布置并形成隔板,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二管壁之间限制出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用于供管线材穿过,所述隔板和所述第四管壁之间限制出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用于供气流流过。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其中一者包括滑槽,其中另一者包括滑轨,所述滑轨导向配合在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槽的槽口为缩口以使部分所述滑轨可卡合在所述滑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贯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设有第一延伸管壁和第二延伸管壁,所述第一延伸管壁和所述第二延伸管壁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开槽位于所述第一延伸管壁的一侧轴向边和所述第二延伸管壁的一轴向边之间,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管配合在所述第一延伸管壁和所述第二延伸管壁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贯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管壁的另一侧轴向边和所述第二延伸管壁的另一侧轴向边之间限制出第三开槽,所述第二管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配合在所述第三开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贯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用于朝向所述墙体外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一管用于朝向所述墙体外侧的端部间隔设定距离以使部分所述第三开槽形成开口。
14.一种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转接管和如上述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贯通管,所述转接管连接在所述贯通管和所述连接管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的通流截面小于所述第二管段的通流截面,且所述第一管段插接配合于所述贯通管内,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管段相连。
16.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风管组件。
CN202320443919.2U 2023-03-09 2023-03-09 贯通管、风管组件和空调系统 Active CN2194933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3919.2U CN219493346U (zh) 2023-03-09 2023-03-09 贯通管、风管组件和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3919.2U CN219493346U (zh) 2023-03-09 2023-03-09 贯通管、风管组件和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3346U true CN219493346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1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3919.2U Active CN219493346U (zh) 2023-03-09 2023-03-09 贯通管、风管组件和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33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612812A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flow direction control structure thereof
CN219493346U (zh) 贯通管、风管组件和空调系统
WO2022021595A1 (zh) 风管组件及移动空调
CN219141036U (zh) 过墙管、风管组件和空调系统
CN207815635U (zh) 一种明装拼接风管
CN116336569A (zh) 便携式空调单元窗口安装系统
WO2020216218A1 (zh) 空调底座及空调器
CN210070193U (zh) 一种底座及空调器
CN214307528U (zh) 一种管接头和风机
CN208296132U (zh) 空调器的连通管及空调器
CN214469238U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壳体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08431913U (zh) 卡式空调机送风结构
CN203810665U (zh) 中央空调风道
CN220169638U (zh) 过墙管组和空调设备
CN111765585A (zh) 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KR101033852B1 (ko) 덕트 연결구
CN212457281U (zh) 一种变位承插式通风踢脚线
CN214009462U (zh) 风道结构及双向流吊顶新风机
CN219473879U (zh) 一种便于穿越网架的风管结构
CN214949588U (zh) 一种空调连接管结构
CN219589020U (zh) 吸油烟机
CN214469237U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壳体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18096422U (zh) 一种新风管组件及空调新风模块
CN219300980U (zh) 具有可拆卸接管板的移动空调
CN215412230U (zh) 导风筒及顶出风外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