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2010U - 把手安装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把手安装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2010U
CN219492010U CN202320124209.3U CN202320124209U CN219492010U CN 219492010 U CN219492010 U CN 219492010U CN 202320124209 U CN202320124209 U CN 202320124209U CN 219492010 U CN219492010 U CN 219492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ection
handle mounting
mounting structure
conc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242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晨晨
龚玉禄
陈春瑜
李立军
孟华
王才
马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242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2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2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2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把手安装结构和车辆。把手安装结构包括圆角围边以及设置在圆角围边内部的:第一把手安装段;第二把手安装段;手窝段,第一把手安装段和第二把手安装段分别设置在手窝段的两端,第一把手安装段和第二把手安装段靠近手窝段的一端分别通过与圆角围边通过内凹圆角连接,手窝段的一组对边上分别设置有内凹刻印圆角,内凹刻印圆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把手安装段的内凹圆角和第二把手安装段的内凹圆角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梭形汽车门把手冲压成型时容易出现钣金凹坑变形及光影波浪的问题。

Description

把手安装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把手安装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把手设计梭形结构,梭形把手在四个拐角成型后的硬化应力受把手窝深度与把手安装面深度断差成型前后差异,影响整体钣金面品效果。梭形把手成型受到以下限制:1)把手成型时截断面深度不一,拉延时产生的形变不均匀;2)把手安装面与把手窝直角衔接,直角衔接尖点突出;3)外观圆角在把手窝处消失,圆角硬化能力降低。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梭形汽车门把手冲压成型时容易出现钣金凹坑变形及光影波浪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安装结构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梭形汽车门把手冲压成型时容易出现钣金凹坑变形及光影波浪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把手安装结构,包括圆角围边以及设置在圆角围边内部的:第一把手安装段;第二把手安装段;手窝段,第一把手安装段和第二把手安装段分别设置在手窝段的两端,第一把手安装段和第二把手安装段靠近手窝段的一端分别通过与圆角围边通过内凹圆角连接,手窝段的一组对边上分别设置有内凹刻印圆角,内凹刻印圆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把手安装段的内凹圆角和第二把手安装段的内凹圆角连接。
进一步地,手窝段与第一把手安装段和第二把手安装段的角部处设置有拐角,且内凹刻印圆角相对拐角靠近圆角围边。
进一步地,拐角为弧形角。
进一步地,弧形角沿远离手窝段的方向向外凸出。
进一步地,第一把手安装段和第二把手安装段相对圆角围边均具有下沉深度H,且H≤1.5mm。
进一步地,内凹刻印圆角的半径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mm。
进一步地,内凹圆角的半径小于等于1mm。
进一步地,圆角围边的圆角为外凸圆角。
进一步地,第一把手安装段的面积小于第二把手安装段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把手安装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把手安装结构包括圆角围边以及设置在圆角围边内部的第一把手安装段、第二把手安装段和手窝段。第一把手安装段和第二把手安装段分别设置在手窝段的两端,第一把手安装段和第二把手安装段靠近手窝段的一端分别通过与圆角围边通过内凹圆角连接,手窝段的一组对边上分别设置有内凹刻印圆角,内凹刻印圆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把手安装段的内凹圆角和第二把手安装段的内凹圆角连接。
使用本申请中的把手安装结构时,在车辆的车门表面设置本申请中的把手安装结构。同时,由于本申请中的把手安装结构具有圆角围边,所以能够通过圆角围边围成汽车门把手的安装区域,并且可以使汽车门把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把手安装段和第二把手安装段连接。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中,由于手窝段的一组对边上分别设置有内凹刻印圆角,且内凹刻印圆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把手安装段的内凹圆角和第二把手安装段的内凹圆角连接,所以能够解决现有是技术中把手安装面与把手窝直角衔接且直角衔接点突出的问题。因此,本申请中的把手安装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梭形汽车门把手冲压成型时容易出现钣金凹坑变形及光影波浪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把手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把手安装结构的圆角围边与第一把手安装段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圆角围边;20、第一把手安装段;30、第二把手安装段;40、手窝段;50、内凹圆角;60、内凹刻印圆角;70、拐角。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梭形汽车门把手冲压成型时容易出现钣金凹坑变形及光影波浪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把手安装结构和车辆。
并且,本申请中的车辆具有下述的把手安装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把手安装结构包括圆角围边10以及设置在圆角围边10内部的第一把手安装段20、第二把手安装段30和手窝段40。第一把手安装段20和第二把手安装段30分别设置在手窝段40的两端,第一把手安装段20和第二把手安装段30靠近手窝段40的一端分别通过与圆角围边10通过内凹圆角50连接,手窝段40的一组对边上分别设置有内凹刻印圆角60,内凹刻印圆角6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把手安装段20的内凹圆角50和第二把手安装段30的内凹圆角50连接。
使用本申请中的把手安装结构时,在车辆的车门表面设置本申请中的把手安装结构。同时,由于本申请中的把手安装结构具有圆角围边10,所以能够通过圆角围边10围成汽车门把手的安装区域,并且可以使汽车门把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把手安装段20和第二把手安装段30连接。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中,由于手窝段40的一组对边上分别设置有内凹刻印圆角60,且内凹刻印圆角6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把手安装段20的内凹圆角50和第二把手安装段30的内凹圆角50连接,所以能够解决现有是技术中把手安装面与把手窝直角衔接且直角衔接点突出的问题。因此,本申请中的把手安装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梭形汽车门把手冲压成型时容易出现钣金凹坑变形及光影波浪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把手安装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是设置在汽车车门上的。当然,也可以认为把手安装结构是车门外板的一部分。
并且,对于本申请中的圆角围边10来说,可以理解成圆角围边10的截面为圆角结构,或者可以理解成圆角围边10的外表面为弧形面。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手窝段40与第一把手安装段20和第二把手安装段30的角部处设置有拐角70,且内凹刻印圆角60相对拐角70靠近圆角围边10。优选地,拐角70为弧形角。并且,弧形角沿远离手窝段40的方向向外凸出。通过设置拐角70能够有效地保证第一把手安装段20和手窝段40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把手安装段30和手窝段40的连接处不会出现尖点,同时还保证了第一把手安装段20和手窝段40以及第二把手安装段30与手窝段40之间的平滑过渡。
具体地,第一把手安装段20和第二把手安装段30相对圆角围边10均具有下沉深度H,且H≤1.5mm。或者说,汽车车门的车门外板表面与第一把手安装段20和第二把手安装段30的深度差值H≤1.5mm。
在本申请中对下沉深度H限制的前期下,通过将第一把手安装段20和手窝段40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把手安装段30和手窝段40的连接处由直角衔接尖点改为均匀拐角70,并增加内凹刻印圆角60,同时通过内凹刻印圆角60将第一把手安装段20的内凹圆角50和第二把手安装段30的内凹圆角50连接,在对把手安装形式和整车外观造型不造成破坏性改造的前提下,解决了冲压成型后钣金面品问题,同时还能确保整车光影平顺,提高顾客精致感知。
可选地,内凹刻印圆角60的半径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mm。
可选地,内凹圆角50的半径小于等于1mm。
可选地,第一把手安装段20的面积小于第二把手安装段30的面积。
可选地,圆角围边10的圆角为外凸圆角。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圆角围边10和内凹圆角50中,圆角围边10的外凸圆角和内凹圆角50的凸起方向是相反的。或者说,外凸圆角的圆心和内凹圆角50的圆心是分别位于圆角围边10和内凹圆角50的连接处的两侧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内凹刻印圆角60的半径、内凹圆角50的半径以及圆角围边10的外凸圆角半径均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要进行适应性调节。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内凹刻印圆角保持了产品造型的整体性及光顺性;
2、通过设置内凹刻印圆角改善了直角尖点的突出导致的应力集中;
3、通过设置内凹刻印圆角加强了圆角围边的二次硬化能力,抑制回弹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把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角围边(10)以及设置在所述圆角围边(10)内部的:
第一把手安装段(20);
第二把手安装段(30);
手窝段(40),所述第一把手安装段(20)和所述第二把手安装段(30)分别设置在所述手窝段(40)的两端,所述第一把手安装段(20)和所述第二把手安装段(30)靠近所述手窝段(40)的一端分别通过与所述圆角围边(10)通过内凹圆角(50)连接,所述手窝段(40)的一组对边上分别设置有内凹刻印圆角(60),所述内凹刻印圆角(6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把手安装段(20)的所述内凹圆角(50)和所述第二把手安装段(30)的内凹圆角(5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窝段(40)与所述第一把手安装段(20)和所述第二把手安装段(30)的角部处设置有拐角(70),且所述内凹刻印圆角(60)相对所述拐角(70)靠近所述圆角围边(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70)为弧形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角沿远离所述手窝段(40)的方向向外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安装段(20)和所述第二把手安装段(30)相对所述圆角围边(10)均具有下沉深度H,且H≤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刻印圆角(60)的半径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2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圆角(50)的半径小于等于1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围边(10)的圆角为外凸圆角。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安装段(20)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把手安装段(30)的面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安装结构。
CN202320124209.3U 2023-01-11 2023-01-11 把手安装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219492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4209.3U CN219492010U (zh) 2023-01-11 2023-01-11 把手安装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4209.3U CN219492010U (zh) 2023-01-11 2023-01-11 把手安装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2010U true CN219492010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3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24209.3U Active CN219492010U (zh) 2023-01-11 2023-01-11 把手安装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20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92010U (zh) 把手安装结构和车辆
EP1341243A4 (en) SQUARE BATTERY
JPS5947515U (ja) 乗物用のサンバイザ
JP2011110983A (ja) 車両パネル
JP2000072123A (ja) 押潰し可能な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H057042Y2 (zh)
CN201254318Y (zh) 多角形金属包装盒
CN2583258Y (zh) 装饰用阴角线
CN216128114U (zh) 一种内板吸皱筋结构
CN201471956U (zh) 无框写字板
CN213775913U (zh) 一种防水效果好的连接器冲压件
JPH0213429Y2 (zh)
JP2011110954A (ja) 車両パネル
JPS6213092B2 (zh)
CN217519654U (zh) 一种节省材料的型材
CN215098852U (zh) 一种新型包装防护箱
CN103541542A (zh) 用于套式钢管脚手架水平杆的后封式端接头及其应用和生产工艺
CN216520877U (zh) 一种钣金件总成
CN211166670U (zh) 一种视觉提醒机构及具有该视觉提醒机构的车辆
CN214580400U (zh) 一种三角稳定结构的冷弯型钢
CN210317042U (zh) 一种插接式车库门板
CN210597926U (zh) 一种护栏用铝型材结构
TW202019776A (zh) 複合板材結構及其箱盒結構
JPS6337392Y2 (zh)
CN205737099U (zh) 一种扶手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