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1812U - 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1812U
CN219491812U CN202320460742.7U CN202320460742U CN219491812U CN 219491812 U CN219491812 U CN 219491812U CN 202320460742 U CN202320460742 U CN 202320460742U CN 219491812 U CN219491812 U CN 219491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pring
protection device
cultural relic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607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虞杨春
陈妙苗
陈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607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1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1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1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Household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文物建筑保护领域的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包括底板、调节机构和墙壁支撑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顶部右侧中间位置处,所述墙壁支撑机构固定连接于底板顶部左侧中间位置处,该文物建筑保护装置,通过转动转动套,而转动套与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利用限位槽与限位条的配合,从而使螺纹杆稳定移动,使支撑管顶端于古建筑的屋檐接触,使支撑管下降,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通过第一弹簧产生的反作用力,使支撑管对屋檐紧密贴合,从而对古建筑进行支撑防护,无需通过搭建支撑架进行支撑,方便搭建与拆除的同时也便于对其进行运输,同时也便于防护装置根据古建筑的高低进行调节防护支撑,提升防护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物建筑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部分古建筑由于存世时间久远,保护不到位,使得其墙体发生变形,如果不进行保护修复会导致古建筑倒塌损毁。
目前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修复时,大都通过搭建支撑架进行支撑,但这种方式需要存有大量用于搭建支撑架的杆件以及板件,占用存储空间且不好运输,此外还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搭建拆除,十分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目前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修复时,大都通过搭建支撑架进行支撑,但这种方式需要存有大量用于搭建支撑架的杆件以及板件,占用存储空间且不好运输,此外还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搭建拆除,十分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包括底板、调节机构和墙壁支撑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顶部右侧中间位置处,所述墙壁支撑机构固定连接于底板顶部左侧中间位置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收纳筒、限位条、轴承、转动套、螺纹杆、限位板、限位槽、支撑管和第一弹簧,所述底板顶部右侧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收纳筒,所述收纳筒内腔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收纳筒外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套,所述收纳筒内腔滑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顶部左右侧中间位置处贯穿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螺纹杆顶部滑动卡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内腔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动套通过螺纹与所述螺纹杆外侧螺接,所述限位板滑动卡接于所述收纳筒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位条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内部,所述第一弹簧底端与所述螺纹杆顶端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墙壁支撑机构包括转动块、转轴、转动盘、限位孔、插销、套管、延伸杆、固定孔、支撑板、固定杆、连接板和第二弹簧,所述底板顶部右侧前后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内侧中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前部与前侧所述转动块前部均贯穿开始有限位孔,一个所述限位孔内部滑动连接有插销,所述转轴外侧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滑动卡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外侧均匀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延伸杆右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套管外侧右部贯穿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延伸杆左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支撑板右侧粘接有橡胶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所述固定杆外侧,且所述第二弹簧底端与所述套管外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文物建筑保护装置,通过转动转动套,而转动套与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利用限位槽与限位条的配合,从而使螺纹杆稳定移动,使支撑管顶端于古建筑的屋檐接触,使支撑管下降,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通过第一弹簧产生的反作用力,使支撑管对屋檐紧密贴合,从而对古建筑进行支撑防护,无需通过搭建支撑架进行支撑,方便搭建与拆除的同时也便于对其进行运输,同时也便于防护装置根据古建筑的高低进行调节防护支撑,提升防护装置的实用性。
2、该文物建筑保护装置,通过将插销拔出限位孔内部,转动套管,调节套管与墙壁之间的角度,便于提升对墙壁的支撑力,之后使插销插入限位孔内部,对套管进行固定,之后拉动固定杆,带动第二弹簧拉伸,使固定杆退出固定孔内部,拉动延伸杆,使支撑板与墙壁接触,松动固定杆,通过第二弹簧的复位,使固定杆内嵌于固定孔内部,对延伸杆进行固定,从而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提升对古建筑的支撑保护效果,进一步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的限位槽开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的墙壁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底板;200、调节机构;210、收纳筒;220、限位条;230、轴承;240、转动套;250、螺纹杆;260、限位板;261、限位槽;270、支撑管;280、第一弹簧;300、墙壁支撑机构;310、转动块;320、转轴;330、转动盘;331、限位孔;332、插销;340、套管;350、延伸杆;351、固定孔;360、支撑板;370、固定杆;380、连接板;390、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从而对古建筑进行支撑防护,无需通过搭建支撑架进行支撑,方便搭建与拆除的同时也便于对其进行运输,同时也便于防护装置根据古建筑的高低进行调节防护支撑,提升防护装置的实用性,请参阅图1-4,包括底板100、调节机构200和墙壁支撑机构300;
请再次参阅图1,底板100用于安装固定调节机构200和墙壁支撑机构300;
请再次参阅图1,调节机构200固定连接于底板100顶部右侧中间位置处,用于对古建筑的屋檐进行支撑,避免利用搭建支架,墙壁支撑机构300固定连接于底板100顶部左侧中间位置处,对古建筑的墙壁进行支撑;
请再次参阅图2-3,调节机构200包括收纳筒210、限位条220、轴承230、转动套240、螺纹杆250、限位板260、限位槽261、支撑管270和第一弹簧280;
请再次参阅图2,底板100顶部右侧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收纳筒210,收纳筒210内腔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条220,收纳筒210外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230,轴承230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套240,收纳筒210内腔滑动连接有螺纹杆250;
请再次参阅图2-3,螺纹杆250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60,限位板260顶部左右侧中间位置处贯穿开设有限位槽261,螺纹杆250顶部滑动卡接有支撑管270,支撑管270内腔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80。
综上所述,通过转动转动套240,而转动套240与螺纹杆250通过螺纹连接,利用限位槽261与限位条220的配合,从而使螺纹杆250稳定移动,使支撑管270顶端于古建筑的屋檐接触,使支撑管270下降,对第一弹簧280进行挤压,通过第一弹簧280产生的反作用力,使支撑管270对屋檐紧密贴合,从而对古建筑进行支撑防护,无需通过搭建支撑架进行支撑,方便搭建与拆除的同时也便于对其进行运输,同时也便于防护装置根据古建筑的高低进行调节防护支撑,提升防护装置的实用性。
请再次参阅图2,转动套240通过螺纹与螺纹杆250外侧螺接,限位板260滑动卡接于收纳筒210内部。
请再次参阅图2,限位条220滑动连接于限位槽261内部,第一弹簧280底端与螺纹杆250顶端固定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4,墙壁支撑机构300包括转动块310、转轴320、转动盘330、限位孔331、插销332、套管340、延伸杆350、固定孔351、支撑板360、固定杆370、连接板380和第二弹簧390,底板100顶部右侧前后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块310,转动块310内侧中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转轴320,转轴320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330,转动盘330前部与前侧转动块310前部均贯穿开始有限位孔331,一个限位孔331内部滑动连接有插销332,转轴320外侧固定连接有套管340,套管340内部滑动卡接有延伸杆350,延伸杆350外侧均匀开设有固定孔351,延伸杆350右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360,套管340外侧右部贯穿滑动连接有固定杆370,固定杆370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80,连接板380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90。
请再次参阅图4,延伸杆350左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支撑板360右侧粘接有橡胶垫。
请再次参阅图4,第二弹簧390套接于固定杆370外侧,且第二弹簧390底端与套管340外侧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通过将插销332拔出限位孔331内部,转动套管340,调节套管340与墙壁之间的角度,便于提升对墙壁的支撑力,之后使插销332插入限位孔331内部,对套管340进行固定,之后拉动固定杆370,带动第二弹簧390拉伸,使固定杆370退出固定孔351内部,拉动延伸杆350,使支撑板360与墙壁接触,松动固定杆370,通过第二弹簧390的复位,使固定杆370内嵌于固定孔351内部,对延伸杆350进行固定,从而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提升对古建筑的支撑保护效果,进一步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
在具体的使用时,本技术领域人员在对古建筑进行支撑保护时,将装置搬运至指定地点,转动转动套240,通过转动转动套240,而转动套240与螺纹杆250通过螺纹连接,利用限位槽261与限位条220的配合,从而使螺纹杆250稳定移动,使支撑管270顶端于古建筑的屋檐接触,使支撑管270下降,对第一弹簧280进行挤压,通过第一弹簧280产生的反作用力,使支撑管270对屋檐紧密贴合,对古建筑进行支撑防护,之后,将插销332拔出限位孔331内部,转动套管340,调节套管340与墙壁之间的角度,便于提升对墙壁的支撑力,之后使插销332插入限位孔331内部,对套管340进行固定,之后拉动固定杆370,带动第二弹簧390拉伸,使固定杆370退出固定孔351内部,拉动延伸杆350,使支撑板360与墙壁接触,松动固定杆370,通过第二弹簧390的复位,使固定杆370内嵌于固定孔351内部,对延伸杆350进行固定,从而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对古建筑进行支撑保护,避免古建筑倒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0)、调节机构(200)和墙壁支撑机构(300),所述调节机构(200)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00)顶部右侧中间位置处,所述墙壁支撑机构(300)固定连接于底板(100)顶部左侧中间位置处,所述调节机构(200)包括收纳筒(210)、限位条(220)、轴承(230)、转动套(240)、螺纹杆(250)、限位板(260)、限位槽(261)、支撑管(270)和第一弹簧(280),所述底板(100)顶部右侧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收纳筒(210),所述收纳筒(210)内腔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条(220),所述收纳筒(210)外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230),所述轴承(230)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套(240),所述收纳筒(210)内腔滑动连接有螺纹杆(250),所述螺纹杆(250)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60),所述限位板(260)顶部左右侧中间位置处贯穿开设有限位槽(261),所述螺纹杆(250)顶部滑动卡接有支撑管(270),所述支撑管(270)内腔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240)通过螺纹与所述螺纹杆(250)外侧螺接,所述限位板(260)滑动卡接于所述收纳筒(210)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220)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261)内部,所述第一弹簧(280)底端与所述螺纹杆(250)顶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壁支撑机构(300)包括转动块(310)、转轴(320)、转动盘(330)、限位孔(331)、插销(332)、套管(340)、延伸杆(350)、固定孔(351)、支撑板(360)、固定杆(370)、连接板(380)和第二弹簧(390),所述底板(100)顶部右侧前后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块(310),所述转动块(310)内侧中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转轴(320),所述转轴(320)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330),所述转动盘(330)前部与前侧所述转动块(310)前部均贯穿开始有限位孔(331),一个所述限位孔(331)内部滑动连接有插销(332),所述转轴(320)外侧固定连接有套管(340),所述套管(340)内部滑动卡接有延伸杆(350),所述延伸杆(350)外侧均匀开设有固定孔(351),所述延伸杆(350)右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360),所述套管(340)外侧右部贯穿滑动连接有固定杆(370),所述固定杆(370)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80),所述连接板(380)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杆(350)左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支撑板(360)右侧粘接有橡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390)套接于所述固定杆(370)外侧,且所述第二弹簧(390)底端与所述套管(340)外侧固定连接。
CN202320460742.7U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 Active CN219491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0742.7U CN219491812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0742.7U CN219491812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1812U true CN219491812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5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60742.7U Active CN219491812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1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91812U (zh) 一种文物建筑保护装置
CN211396571U (zh) 一种爬架附墙支座
CN214433030U (zh)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演示装置
CN208748718U (zh) 一种基桩静载荷测试仪
CN212224730U (zh) 一种建筑结构用加固装置
CN212984857U (zh) 一种公路桥梁施工基坑防护装置
CN212608713U (zh) 一种便于转运的电缆收卷装置
CN210285125U (zh) 一种闸阀运输用金属支撑
CN211973117U (zh) 一种道路桥梁防护栏
CN216379596U (zh) 一种水利施工围堰用加强结构
CN211148101U (zh) 一种环境监测用土壤采集装置
CN220847642U (zh) 一种铁路护坡支架
CN220117842U (zh) 一种建筑工棚顶防坠落架棚
CN217001037U (zh) 一种建筑结构的辅助加固装置
CN216448873U (zh)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测量装置
CN213686065U (zh) 一种治安管理维护用监控装置
CN213297364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监控立杆
CN21977354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CN217236912U (zh) 智能积水监测水尺
CN220953395U (zh) 一种桩芯封堵装置
CN220767810U (zh) 一种高速路侧立杆快速安装结构
CN220582584U (zh) 一种空调安装架
CN213922387U (zh) 一种建筑设计用图纸携带收纳装置
CN213633790U (zh) 一种避雷针监测器校验仪
CN218092376U (zh)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