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80261U - 一种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80261U
CN219480261U CN202220324836.7U CN202220324836U CN219480261U CN 219480261 U CN219480261 U CN 219480261U CN 202220324836 U CN202220324836 U CN 202220324836U CN 219480261 U CN219480261 U CN 219480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posuction needle
piece
built
needle
rotary c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248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学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80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80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包括抽脂针,抽脂针具有内孔且其侧壁开设有侧开孔,手柄件,抽脂针固定于手柄件上,手柄件内置驱动模块,内杆件,内杆件插入抽脂针的内孔,驱动模块固定内杆件并能够驱动所述内杆件相对抽脂针转动,所述内杆件上固定有切割片,切割片和内孔的内壁共同形成排出通道,所述侧开孔相对抽脂针的轴向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使用便利且避免了抽脂针堵塞,利于提高手术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
背景技术
抽脂手术一般指吸脂术,吸脂术即脂肪抽吸术,又称吸脂减肥术和体型雕塑术,脂肪抽吸手术是应用负压原理,通过皮肤小切口吸取皮下堆积脂肪的一种美容手术,其目的是改善体形和医治肥胖所造成的功能障碍。抽吸的部位为腹部、臀部、大腿部、小腿及下颌堆积的脂肪。针对这技术领域的重要手术器械:抽脂针做出技术改进,申请人于2020年05月13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020794871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皮下组织抽取手术设备,包括抽脂针、内杆以及手柄件,所述抽脂针内具有沿其中心轴线方向设置的内孔,抽脂针的侧壁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内孔的侧开孔;所述内杆包括工作部和柄部,所述工作部和柄部以同一中心轴线为中心,工作部的侧壁开设有螺旋状的沟槽。该实用新型开刃结构与侧开孔边缘对脂肪组织形成剪切力,可以在抽脂针不移动的情况下,开刃结构可以对陷入侧开孔的脂肪组织进行切割。经申请人研究实验发现切割效率依然具有提高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割效率更高的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包括
抽脂针,抽脂针具有内孔且其侧壁开设有侧开孔,
手柄件,抽脂针固定于手柄件上,手柄件内置驱动模块,
内杆件,内杆件插入抽脂针的内孔,驱动模块固定内杆件并能够驱动所述内杆件相对抽脂针转动,
所述内杆件上固定有切割片,切割片和内孔的内壁共同形成排出通道,所述侧开孔相对抽脂针的轴向倾斜设置,使得切割片经过侧开孔时,切割片的刀刃相对侧开孔边缘交叉,使得剪切力集中,剪切阻力减小,提高了切割效率;并且相对现有方案(申请号为2020207948716的实用新型专利),由于内杆件占用的抽脂针的内孔空间相对较小,排出通道截面积因而相对较大,使得抽吸内孔内的组织碎片的阻力变小,从而利于组织碎屑的排出,不易堵塞,排出通道内组织碎屑可以更加高效地被排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驱动模块位于第一壳体内,抽脂针的后端插设并固定至安装头上,安装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实现其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固定,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实现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的前端连通至排出通道,第二壳体上固定有连通至容纳腔的接口件。通过手柄件上各部件之间的螺纹连接,方便组装且利于拆卸维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割片的两侧均具有刀刃结构,使得无论内杆件正转还是反转,均具有切割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杆件包括柄部以及一体式固定在柄部上的切割片,所述柄部固定至所述驱动模块,切割片之间呈一字型排布或呈夹角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开孔的开孔形状采用椭圆孔、圆角矩形孔以及直角矩形孔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开孔的布局方式采用抽脂针的一侧上分布单个侧开孔或并排分布多个侧开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开孔的布局方式采用抽脂针的两侧上对称分布或交错分布多个侧开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抽脂针的前端为斜尖状,使得抽脂针能够直接刺入需要碎吸的软组织内,提高了设备使用的便利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抽脂针的前端为平口状,侧开孔与平口处相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抽脂针的前端呈半球面状,抽脂针的前端上开设有通孔,切割片的前端贴合于抽脂针的前端的内壁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切割片和内孔的内壁共同形成排出通道,所述侧开孔相对抽脂针的轴向倾斜设置,使得
切割片经过侧开孔时,切割片的刀刃相对侧开孔边缘交叉,使得剪切力集中,剪切阻力减小,提高了对切割效率,并且使设备能够碎吸较坚韧组织如乳腺和肌肉组织,扩大了设备的适用范围,使得设备能够应用于脂肪碎吸、乳腺组织碎吸(副乳,男性乳房发育)、颅内血肿碎吸、神经纤维瘤碎吸、肥大的肌肉碎吸等手术,利于扩大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场景。
(2)由于内杆件占用的抽脂针的内孔空间相对较小,排出通道截面积因而相对较大,使得抽
吸内孔内的脂肪等软组织碎片的阻力变小,从而利于脂肪组织的排出,不易堵塞,排出通道内的组织碎屑可以更加高效地被排出。
(3)本设备避免了进行高频率抽拉动作来切割脂肪组织的操作,且利于降低医生控制抽脂针
前进方向的难度,使用方便,提高了抽脂手术的效率,与传统设备相比,降低了碎吸局部的钝性损伤。由于进入侧开孔的脂肪组织都会被旋切的切割片切割,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出现抽脂针堵塞的情况,从而使得抽脂针的管外径能够小于1mm,利于减小抽脂针在组织内移动的阻力,且抽脂手术创口较小,便于在皮肤暴露部位切口进针,利于降低抽脂针的长度,从而提高医生对抽脂针前进方向的的控制,且抽脂针上的侧开孔可以设计成狭长的样式,避免了较大的神经或血管陷入排出通道内,利于降低神经血管机械损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一种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抽脂针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抽脂针上侧开孔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手柄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所示切割片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的衍生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b)的衍生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所示抽脂针上侧开孔排布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所示抽脂针上侧开孔排布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所示抽脂针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中抽脂针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抽脂针和切割片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所示侧开孔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三中抽脂针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抽脂针前端内部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其中,抽脂针1,内孔11,侧开孔12,平口处13,锯齿结构14,通孔15,手柄件2,驱动模块21,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23,安装头24,容纳腔25,接口件26,封盖27,内杆件3,切割片31,刀刃结构32,柄部33,夹具4,排出通道5,密封圈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一种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包括
抽脂针1,抽脂针1具有内孔11且其侧壁开设有侧开孔12;
手柄件2,抽脂针1固定于手柄件2上,手柄件2内置驱动模块21;
内杆件3,内杆件3插入抽脂针1的内孔11,驱动模块21固定内杆件3并能够驱动所述内杆件3相对抽脂针1转动;
所述内杆件3上固定有切割片31,切割片31和内孔11的内壁共同形成排出通道5,所述侧开孔12相对抽脂针1的轴向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开孔12的开孔形状采用椭圆孔(如图3中(a)所示)、圆角矩形孔(如图3中(b)所示)以及直角矩形孔(如图3中(c)所示)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中,驱动模块21可以采用现有医疗领域较为常规的气动马达、电动马达等驱动模块21。驱动模块2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夹具4,驱动模块21和内杆件3之间通过夹具4实现固定。
参见图3,所述内杆件3包括柄部33以及一体式固定在柄部33上的切割片31,所述柄部33固定至所述驱动模块21。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割片31的单侧或两侧具有刀刃结构32。
其中,柄部33上可以固定多个切割片31。本实施例中,柄部33上固定有两个切割片31,两个切割片31之间呈一字型排布或呈夹角设置,如图5中(a)、(b)所示。
两个切割片31之间呈一字型排布,切割片31上的刀刃结构32设置方式如图6中(a)、 (b)所示;两个切割片31之间呈夹角设置,切割片31上的刀刃结构32设置方式如图7中(a)、(b)所示。
碎吸设备操作方式如下:
医生在皮肤上切开小切口,然后插入抽脂针1,并握持手柄件2,随后往复抽拉抽脂针 1,皮下的脂肪组织被侧开孔12切割,并使得脂肪组织被挤入侧开孔12,同时切割片31在驱动模块21的驱动下旋转,并通过其上的刀刃结构32切割脂肪组织,切割下的脂肪组织颗粒进入排出通道5并经由负压设备沿排出通道5吸出。
在碎吸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切割片31上的刀刃结构32在持续切割时容易存在磨损的情况,通过驱动模块21的交替正转和反转,使得切割片31能够高频往复转动,从而利于提高切割片31的利用率,同时也避免了出现切割片31被组织纤维缠绕的情况。
参见图4,所述手柄件2包括第一壳体22和第二壳体23,驱动模块21位于第一壳体22内,抽脂针1的后端插设并固定至安装头24上,安装头24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实现其与第二壳体23之间的固定,安装头24和第二壳体2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6,第一壳体22和第二壳体23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实现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容纳腔25,容纳腔25的前端连通至排出通道5,第二壳体23上固定有连通至容纳腔25的接口件26,第一壳体22上用于其内驱动模块21放入的开口处设有封盖27,封盖27和第一壳体22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实现连接。
本实施例中,接口件26连接负压吸管,并由负压吸管连通至负压设备,从而利用负压将容纳腔25内的脂肪组织吸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开孔12的布局方式有两种,
(1)所述抽脂针1的一侧上分布单个侧开孔12(如图8中(a)所示)或并排分布多个侧开孔12(如图8中(b)所示)。
(2)所述抽脂针1的两侧上对称分布或交错分布多个侧开孔12,如图9中(a)、(b)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抽脂针1的前端为斜尖状,如图10中所示。
实施例二。
参见图11,本实施例一种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抽脂针1的前端为平口状,侧开孔12与抽脂针1的前端的平口处13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切割片31的前端能够穿过平口处13,从而外露于抽脂针1外,且切割片 31的前端的端面上能够设置锯齿结构14,使得在抽脂针1在伸入的过程中,切割片31的前端能够切碎较硬的组织,如软骨、骨赘生物、骨质增生部分、椎间盘、骨松质等。其中,切割片31的前端的端面可以呈弧面状(如图12中(a)、(c)所示)或呈平面状(如图 12中(b)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抽脂针1的侧壁上可以设置多个侧开孔12,侧开孔12绕抽脂针1等角度排布,如图13中所示。
实施例三。
参见图14,本实施例一种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抽脂针1的前端呈半球面状,抽脂针1的前端上开设有通孔15,切割片31的前端贴合于抽脂针1的前端的内壁面上,如图15中所示。
在抽脂针1伸入的过程中,位于抽脂针1移动轨迹上的脂肪组织能够从通孔15进入抽脂针1内,同时由于切割片31的前端与抽脂针1的前端的内壁面贴合,使得切割片31的前端的边缘相对通孔15边缘交叉,从而使得进入通孔15的脂肪组织被切割,且切割下的脂肪组织颗粒能够直接经由负压设备沿排出通道5吸出,利于降低伸入阻力,提高手术操作效率。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包括
抽脂针,抽脂针具有内孔且其侧壁开设有侧开孔,
手柄件,抽脂针固定于手柄件上,手柄件内置驱动模块,
内杆件,内杆件插入抽脂针的内孔,驱动模块固定内杆件并能够驱动所述内杆件相对抽脂针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件上固定有切割片,切割片和内孔的内壁共同形成排出通道,所述侧开孔相对抽脂针的轴向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驱动模块位于第一壳体内,抽脂针的后端插设并固定至安装头上,安装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实现其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固定,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实现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的前端连通至排出通道,第二壳体上固定有连通至容纳腔的接口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片的两侧均具有刀刃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件包括柄部以及一体式固定在柄部上的切割片,所述柄部固定至所述驱动模块,切割片之间呈一字型排布或呈夹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开孔的开孔形状采用椭圆孔、圆角矩形孔以及直角矩形孔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开孔的布局方式采用抽脂针的一侧上分布单个侧开孔或并排分布多个侧开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开孔的布局方式采用抽脂针的两侧上对称分布或交错分布多个侧开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脂针的前端为斜尖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脂针的前端为平口状,侧开孔与平口处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脂针的前端呈半球面状,抽脂针的前端上开设有通孔,切割片的前端贴合于抽脂针的前端的内壁面上。
CN202220324836.7U 2022-01-26 2022-02-17 一种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 Active CN21948026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5529 2022-01-26
CN202220245529X 2022-0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80261U true CN219480261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76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24836.7U Active CN219480261U (zh) 2022-01-26 2022-02-17 一种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80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7338B2 (en) Arthroscopic resection methods
US6875207B2 (en) Liposuction cannula device and method
AU2011272778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utting and evacuating tissue
EP3449846B1 (en) Bit of piezosurgery
CN216394195U (zh) 一种可弯曲医用刨削刀
CN1665450A (zh) 采用具有贯穿切削平面形成的不堵塞孔的空心锉的面骨整形装置
EP1119298B1 (en) Ultrasonic probe for improved fragmentation
CN219480261U (zh) 一种内置电动旋切刀的碎吸设备
CN212880372U (zh) 一种皮下组织抽取手术设备
CN111956876B (zh) 一种手术防堵吸引管及防堵方法
CN109044493B (zh) 一种多功能肿瘤剥离剪刀
CN105852937A (zh) 一种胸外科手术刀
CN213697098U (zh) 一种电动的水循环吸脂针
CN219835652U (zh) 一种便捷吸引切割器
WO2002094346A1 (en) A liposuction cannula device
CN117084749B (zh) 一种安全快速的取骨器
RU30271U1 (ru) Полостной аспиратор
CN217723618U (zh) 一种集成式刨削骨锉
CN111939348B (zh) 一种快速破碎堵塞物的吸引管
CN216876528U (zh) 可切割用双通道工作套管
CN213465306U (zh) 一种刮吸型消融电极的调节装置
CN210044084U (zh) 一种乳腺外科用刮吸器
RU17135U1 (ru) Электромеханический факоэскаватор роторного типа
CN211022969U (zh) 一种耳鼻喉用手术剪刀
RU79040U1 (ru)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кост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