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8096U - 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8096U
CN219478096U CN202223208242.9U CN202223208242U CN219478096U CN 219478096 U CN219478096 U CN 219478096U CN 202223208242 U CN202223208242 U CN 202223208242U CN 219478096 U CN219478096 U CN 219478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accommodating cavity
wearable device
side plate
smart wear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082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程程
王子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082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8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8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8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手表本体,所述手表本体的顶部具有显示部,所述手表本体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口位于所述手表本体的侧部;耳机,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手表本体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盖体能够开放或封闭所述容纳腔的腔口;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耳机至少有部分结构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中,耳机收纳于手表本体的内部,符合一加一等于一的整体设计,在耳机取下及收纳时智能穿戴设备依然是个整体,手表整体性好,能够给用户带来不突兀的交互性惊喜感受。

Description

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进一步地涉及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随着蓝牙耳机、智能手机及智能手表的普及,使得人群对便携式运动音乐/通话,沉浸式音乐/通话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智能手机在运动这些方面存在不便携性,因此将蓝牙耳机与智能手表进行结合成为了一种趋势,但是,真正可以做到两者合理共同具备的设备且有特点的几乎很少。其中,有些耳机与手表结合的很生硬,其结构件外漏,并且破坏了一二级外观面;有些因为耳机体积过大且,在与手表结合后手表损失了很多功能,存在着很多限制。真正可以做到既结合收纳形式又合理且保持智能手表功能的几乎很少。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耳机收纳于手表本体的内部,符合一加一等于一的整体设计,在耳机取下及收纳时智能穿戴设备依然是个整体,手表整体性好,能够给用户带来不突兀的交互性惊喜感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
手表本体,所述手表本体的顶部具有显示部,所述手表本体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口位于所述手表本体的侧部;
耳机,设置于所述容纳腔;
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手表本体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盖体能够开放或封闭所述容纳腔的腔口;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耳机至少有部分结构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外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耳机适配安放于所述放置槽内,使得所述耳机能够随所述盖体相对所述手表本体进行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的一端设置有转动件,所述盖体通过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手表本体进行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包括底板以及依次首尾相连盖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底板围设形成所述放置槽,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连接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表本体为方形结构,所述容纳腔设置于所述手表本体的任意一侧或两侧,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为弧形结构;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底板均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并将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密封;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底板及所述盖板均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能够从所述放置槽内取出所述耳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的中部设置有转动件,所述盖体通过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手表本体进行旋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包括底板、盖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中板,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中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底板围设形成所述放置槽,所述中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将所述放置槽分隔成两个分槽,每个所述分槽均能够容纳一个所述耳机,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中板的连接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表本体为方形结构,所述容纳腔设置于所述手表本体的任意一侧,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分别为弧形结构;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中板及所述底板均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并将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密封;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所述底板的一端及所述盖板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所述底板的另一端及所述盖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使得一个所述分槽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另一个所述分槽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部,能够从外部的所述分槽内取出所述耳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件,所述盖体通过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手表本体进行翻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包括盖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盖板为弧形结构,所述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围设形成所述放置槽,两个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中部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中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表本体为方形结构,所述容纳腔设置于所述手表本体的任意一侧或两侧;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盖板均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并将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密封;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盖板均至少有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并能够从所述放置槽内取出所述耳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耳机通过所述固定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放置槽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包括:
磁吸件,所述磁吸件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耳机通过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盖板磁吸连接;
或,卡扣,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耳机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盖板适配卡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耳机适配安放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与所述充电组件适配连接,所述充电组件能够对所述耳机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触点,所述手表本体内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触点连接,所述耳机适配安放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的充电端与所述充电触点适配连接,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充电触点能够对所述耳机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手表本体内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连接,所述耳机适配安放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的充电端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适配连接,所述电池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所述耳机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设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容纳腔的接触处,使得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容纳腔为密封腔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腔具有与所述耳机对应的形状,所述耳机适配安放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为环形结构,所述盖体包覆于所述手表本体的外侧,所述手表本体通过转动件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为圆环结构,所述手表本体为圆柱结构,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手表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手表本体通过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盖体进行翻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为方框结构,所述手表本体为方形结构,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手表本体的端部,所述手表本体通过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盖体进行翻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盖体将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密封,并将所述耳机压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口错位,所述耳机的部分结构伸至所述容纳腔的外侧,能够从所述容纳腔内取出所述耳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件,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盖体克服所述驱动件的驱动力将所述耳机压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耳机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移动预设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为磁铁,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所述耳机上设置有磁吸件,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磁铁的磁极相同,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磁铁能够驱动所述耳机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移动预设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耳机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移动预设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耳机安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与所述充电组件适配连接,所述充电组件能够对所述耳机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触点,所述手表本体内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触点连接,所述耳机安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的充电端与所述充电触点适配连接,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充电触点能够对所述耳机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手表本体内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连接,所述耳机安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的充电端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适配连接,所述电池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所述耳机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设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容纳腔的接触处,使得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容纳腔为密封腔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为无线耳机,所述耳机设置有充电端,所述充电端为弹性触点或无线充电线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耳机收纳于手表本体的内部,符合一加一等于一的整体设计,在耳机取下及收纳时智能穿戴设备依然是个整体,手表整体性好,能够给用户带来不突兀的交互性惊喜感受;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盖板与手表本体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盖板能够实现容纳腔腔口的开放或封闭,容纳腔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可以取出耳机,容纳腔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智能穿戴设备为一整体结构,具有美化效果,并且具备防水、防尘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智能穿戴设备开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智能穿戴设备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智能穿戴设备部分开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盖体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智能穿戴设备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智能穿戴设备开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智能穿戴设备另一开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智能穿戴设备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智能穿戴设备部分开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智能穿戴设备开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智能穿戴设备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智能穿戴设备开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智能穿戴设备另一开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智能穿戴设备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智能穿戴设备开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智能穿戴设备另一开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手表本体1,显示部11,容纳腔12,耳机2,充电端21,盖体3,放置槽31,分槽311,固定件312,底板32,盖板33,第一侧板34,第二侧板35,第三侧板36,中板37,防水结构38,转动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实施例一中,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手表本体1、耳机2和盖体3。手表本体1的顶部具有显示部11,手表本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12,容纳腔12的腔口位于手表本体1的侧部。耳机2设置于容纳腔12,盖体3与手表本体1转动连接,使得盖体3能够开放或封闭容纳腔12的腔口。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耳机2置于容纳腔12的内部;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耳机2至少有部分结构置于容纳腔12的外部。
本实施例中,耳机2收纳于手表本体1的内部,符合一加一等于一的整体设计,在耳机2取下及收纳时智能穿戴设备依然是个整体,手表整体性好,能够给用户带来不突兀的交互性惊喜感受。
具体地,盖体3上设置有放置槽31,耳机2适配安放于放置槽31内,使得耳机2能够随盖体3相对手表本体1进行转动。盖体3的一端设置有转动件4,盖体3通过转动件4能够相对手表本体1进行旋转。
盖体3包括底板32以及依次首尾相连盖板33、第一侧板34和第二侧板35,盖板33、第一侧板34和第二侧板35分别固定于底板32的同一侧,盖板33、第一侧板34、第二侧板35及底板32围设形成放置槽31,转动件4设置于盖板33与第一侧板34的连接处。
手表本体1为方形结构,容纳腔12设置于手表本体1的任意一侧或两侧,盖板33与第一侧板34垂直连接,第二侧板35为弧形结构。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第一侧板34、第二侧板35及底板32均位于容纳腔12的内部,盖板33位于容纳腔12的外侧,并将容纳腔12的腔口密封。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第一侧板34、第二侧板35、底板32及盖板33均位于容纳腔12的外侧,能够从放置槽31内取出耳机2。
手表本体1能够向智能穿戴设备提供各种功能,例如显示、生理参数监测、通话、音乐以及控制功能,该手表本体1包括有用于实现以上各种功能的如电路板等各个电子器件。耳机2能够对从智能终端接收的声音信息进行输出,其配备于佩戴者的耳朵上;耳机2可以以扬声器的方式进行声音输出,也可以以非扬声器的基于振动的骨传导方式配备,但并非限定于此。
进一步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固定件312,固定件312设置于放置槽31内,耳机2通过固定件312可拆卸安装于放置槽31内。其中,固定件312可以为磁吸件,磁吸件设置于放置槽31内,耳机2通过磁吸件与盖板33磁吸连接。固定件312也可以为卡扣,卡扣设置于放置槽31内,耳机2通过卡扣与盖板3适配卡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耳机2不会随意移动,在放置槽31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耳机2的固定件312,固定件312与耳机2的连接方式可为多种多样的,如类似魔术贴的粘贴方式、卡扣和卡槽配合的卡接方式、通过内嵌磁铁的磁性连接方式等等,能够将耳机2和盖体3进行可拆的固定连接,从而能够限制耳机2的移动,避免耳机2在受力下的自由摆动而造成掉落,进一步提升整体手表的防丢性。
进一步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充电组件,充电组件设置于容纳腔12内,耳机2适配安放于放置槽31内,且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耳机2与充电组件适配连接,充电组件能够对耳机2进行充电。其中,充电组件可以包括充电触点,手表本体1内置有电池,电池与充电触点连接,耳机2适配安放于放置槽31内,且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耳机2的充电端21与充电触点适配连接,电池通过充电触点能够对耳机2进行充电。充电组件也可以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手表本体1内置有电池,电池与无线充电线圈连接,耳机2适配安放于放置槽31内,且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耳机2的充电端21与无线充电线圈适配连接,电池通过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耳机2进行充电。耳机2为无线耳机,例如蓝牙耳机,耳机2的充电端21与充电组件适配,可以为弹性触点或无线充电线圈。
本实施例中,充电组件可以是充电PIN针,主要是为了保证手表本体1的防水性,但是为了更好保证充电结合稳定度,耳机2的充电端21需要用弹性连接,可以是pogo-pin,也可以是弹片。耳机2装在放置槽31内时,耳机2的充电端21朝上,在盖体3合上后,容纳腔12顶部的充电组件与耳机2的充电端21实现充电连接。在合拢盖体3的过程中,耳机2的充电端21与容纳腔12顶部的充电组件有一个对位摩擦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会带来磨损,但是因为磨损,也会带来自清洁作用,保证两端上的脏污可以通过磨损被带走,保证充电结合的稳定性,而且磨损的问题,可以很轻易的通过增加接触量来解决。
进一步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防水结构38,防水结构38设置于盖体3与容纳腔12的接触处,使得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容纳腔12为密封腔体。防水结构38可以为防水胶圈,防水胶圈设置于盖体3的最外圈,防水胶圈可以是套啤注塑,也可以是点胶装配等,在合上盖体3时,防水胶圈与手表本体1之间压缩进行防水。盖体3上壳体通过设置按键结构来实现盖体3的锁紧,当然按键结构的钩子勾在手表本体1上,也能更好的保证防水胶圈的压缩,如果防水等级要求较低时,也可以不需求按键结构的压缩力。耳机2可以采用PIN针充电方式,保证即使盖体3处于打开状态时,容纳腔12的内部仍然具备防水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容纳腔12可以设置两个,两个耳机2分别放置于对应的容纳腔12内,两个容纳腔12分别设置于手表本体1的相对两侧或相邻两侧,耳机2可以横着或竖着放置于容纳腔12内,转动件4的转轴轴线方向为手表本体1的高度方向。盖体3的一侧与手表本体1通过转动件4相连,盖体3的另一侧与手表本体1可以通过按键结构相连,使得盖体3的按键结构处能够通过卡勾固定在手表本体1上,此结构能够保证盖体3的可靠性和高等级防水性。如果防水等级不高也可不用按键结构,直接在转动件4的转轴上做凸轮档位设计,让其在盖住的位置有一定的保持力。另外转轴有多种形式,例如普通的转轴,仅仅是固定作用,压合力全靠按键结构实现,此时按键结构是必须的;另外可以采用自由停的保持力合页转轴,齐聚友一定的保持力,可以保证盖体3停在各个位置,同时因为有一定的力度,开合的手感也会更好,不会有松松垮垮的感觉。
本实施例中,盖板3与手表本体1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盖板3能够实现容纳腔12腔口的开放或封闭,容纳腔12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可以取出耳机2,容纳腔12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智能穿戴设备为一整体结构,具有美化效果,并且具备防水、防尘的功能。
在实施例二中,参考说明书附图5至图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手表本体1、耳机2和盖体3。手表本体1的顶部具有显示部11,手表本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12,容纳腔12的腔口位于手表本体1的侧部。耳机2设置于容纳腔12,盖体3与手表本体1转动连接,使得盖体3能够开放或封闭容纳腔12的腔口。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耳机2置于容纳腔12的内部;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耳机2至少有部分结构置于容纳腔12的外部。
具体地,盖体3的中部设置有转动件4,盖体3通过转动件4能够相对手表本体1进行旋转。盖体3包括底板32、盖板33、第一侧板34、第二侧板35、第三侧板36和中板37,盖板33、第一侧板34、第二侧板35、第三侧板36和中板37分别固定于底板32的同一侧。盖板33、第一侧板34、第二侧板35、第三侧板36依次首尾连接,盖板33、第一侧板34、第二侧板35、第三侧板36及底板32围设形成放置槽31。中板37的两端分别与盖板33和第二侧板35连接,将放置槽31分隔成两个分槽311,每个分槽311均能够容纳一个耳机2,转动件4设置于盖板33与中板37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手表本体1为方形结构,容纳腔12设置于手表本体1的任意一侧,盖板33与第二侧板35平行设置,第一侧板34和第三侧板36分别为弧形结构。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第一侧板34、第二侧板35、第三侧板36、中板37及底板32均位于容纳腔12的内部,盖板33位于容纳腔12的外侧,并将容纳腔12的腔口密封。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第一侧板34和第三侧板36中的一个、第二侧板35的一端、底板32的一端及盖板33的一端位于容纳腔12的外侧,第一侧板34和第三侧板36中的另一个、第二侧板35的另一端、底板32的另一端及盖板33的另一端位于容纳腔12的内侧,使得一个分槽311位于容纳腔12的内部,另一个分槽311位于容纳腔12的外部,能够从外部的分槽311内取出耳机2。
手表本体1能够向智能穿戴设备提供各种功能,例如显示、生理参数监测、通话、音乐以及控制功能,该手表本体1包括有用于实现以上各种功能的如电路板等各个电子器件。耳机2能够对从智能终端接收的声音信息进行输出,其配备于佩戴者的耳朵上;耳机2可以以扬声器的方式进行声音输出,也可以以非扬声器的基于振动的骨传导方式配备,但并非限定于此。
本实施例中,两个耳机2同时收纳于手表本体1内的一个容纳腔12中,通过将盖体3转动不同角度可以分别将两个耳机2取出,且只占用手表本体1一侧的空间,在耳机2取下及收纳时智能穿戴设备依然是个整体,符合一加一等于一的整体设计,手表整体性好,能够给用户带来不突兀的交互性惊喜感受。
进一步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固定件312,固定件312设置于分槽311内,耳机2通过固定件312可拆卸安装于分槽311内。为了确保耳机2不会随意移动,在分槽311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耳机2的固定件312,固定件312与耳机2的连接方式可为多种多样的,如类似魔术贴的粘贴方式、卡扣和卡槽配合的卡接方式、通过内嵌磁铁的磁性连接方式等等,能够将耳机2和盖体3进行可拆的固定连接,从而能够限制耳机2的移动,避免耳机2在受力下的自由摆动而造成掉落,进一步提升整体手表的防丢性。
进一步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充电组件,充电组件设置于容纳腔12内,耳机2适配安放于分槽311内,且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耳机2与充电组件适配连接,充电组件能够对耳机2进行充电。充电组件可以设置为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多做赘述。
进一步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防水结构38,防水结构38设置于盖体3与容纳腔12的接触处,使得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容纳腔12为密封腔体。防水结构38可以设置为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多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容纳腔12只需设置一个,两个耳机2分别放置于对应的分槽311内,耳机2可以横着或竖着放置于分槽311内,转动件4的转轴轴线方向为手表本体1的高度方向。盖体3与手表本体1的转动连接及锁紧方式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多做赘述。
在实施例三中,参考说明书附图9至图1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手表本体1、耳机2和盖体3。手表本体1的顶部具有显示部11,手表本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12,容纳腔12的腔口位于手表本体1的侧部。耳机2设置于容纳腔12,盖体3与手表本体1转动连接,使得盖体3能够开放或封闭容纳腔12的腔口。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耳机2置于容纳腔12的内部;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耳机2至少有部分结构置于容纳腔12的外部。
具体地,盖体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件4,盖体3通过转动件4能够相对手表本体1进行翻转。盖体3包括盖板33、第一侧板34和第二侧板35,盖板33为弧形结构,盖板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34和第二侧板35固定连接,第一侧板34与第二侧板35平行设置,盖板33、第一侧板34及第二侧板35围设形成放置槽31,两个转动件4设置于第一侧板34的中部和第二侧板35的中部。
手表本体1为方形结构,容纳腔12设置于手表本体1的任意一侧或两侧。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第一侧板34、第二侧板35及盖板33均位于容纳腔12的外侧,并将容纳腔12的腔口密封。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第一侧板34、第二侧板35及盖板33均至少有部分结构位于容纳腔12的内部,并能够从放置槽31内取出耳机2。
手表本体1能够向智能穿戴设备提供各种功能,例如显示、生理参数监测、通话、音乐以及控制功能,该手表本体1包括有用于实现以上各种功能的如电路板等各个电子器件。耳机2能够对从智能终端接收的声音信息进行输出,其配备于佩戴者的耳朵上;耳机2可以以扬声器的方式进行声音输出,也可以以非扬声器的基于振动的骨传导方式配备,但并非限定于此。
本实施例中,两个耳机2分别收纳于手表本体1内的不同容纳腔12中,通过将盖体3转动一定角度可以将耳机2取出,盖体3封闭容纳腔12的腔口时,形成一弧形外凸结构,能够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装饰件,使其更加美观;在耳机2取下及收纳时智能穿戴设备依然是个整体,符合一加一等于一的整体设计,手表整体性好,能够给用户带来不突兀的交互性惊喜感受。
进一步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固定件312,固定件312设置于放置槽31内,耳机2通过固定件312可拆卸安装于放置槽31内。为了确保耳机2不会随意移动,在放置槽31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耳机2的固定件312,固定件312与耳机2的连接方式可为多种多样的,如类似魔术贴的粘贴方式、卡扣和卡槽配合的卡接方式、通过内嵌磁铁的磁性连接方式等等,能够将耳机2和盖体3进行可拆的固定连接,从而能够限制耳机2的移动,避免耳机2在受力下的自由摆动而造成掉落,进一步提升整体手表的防丢性。
进一步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充电组件,充电组件设置于容纳腔12内,耳机2适配安放于放置槽31内,且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耳机2与充电组件适配连接,充电组件能够对耳机2进行充电。充电组件可以设置为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多做赘述。
通过在手表本体1上检测机构检测耳机2是否装入以及装入姿态是否正确。可以利用霍尔传感器+充电PIN针检测耳机2装入,耳机2装入后,由于耳机2靠磁铁吸附在手表本体1上,霍尔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磁性变化,检测耳机2是否装入,然后充电PIN针进行微电流检测,可识别耳机2的充电POGO-PIN和手表本体1的充电PIN针是否正确连接,用以检测装入的位置是否正确。也可以利用光学传感器+充电PIN针检测耳机2的装入,耳机2装入后,容纳腔12内部环境光会发生改变,用以判断耳机2是否装入,另外还可以利用此功能检测盖体3是否合上,即使在没有耳机2装入的情况下,盖上盖体3也会导致容纳腔12内部环境光发生变化,然后利用充电PIN针进行微电流检测,可识别耳机2的充电POGO-PIN和手表本体1的充电PIN针是否正确连接,用以检测装入的位置是否正确。
进一步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防水结构38,防水结构38设置于盖体3与容纳腔12的接触处,使得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容纳腔12为密封腔体。防水结构38可以设置为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多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容纳腔12可以设置两个,两个耳机2分别放置于对应的容纳腔12内,两个容纳腔12分别设置于手表本体1的相对两侧或相邻两侧,耳机2可以横着或竖着放置于分槽311内,转动件4的转轴轴线方向为手表本体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盖体3与手表本体1的转动连接及锁紧方式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此不多做赘述。
在实施例四中,参考说明书附图13至图1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手表本体1、耳机2和盖体3。手表本体1的顶部具有显示部11,手表本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12,容纳腔12的腔口位于手表本体1的侧部。耳机2设置于容纳腔12,盖体3与手表本体1转动连接,使得盖体3能够开放或封闭容纳腔12的腔口。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耳机2置于容纳腔12的内部;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耳机2至少有部分结构置于容纳腔12的外部。
具体地,容纳腔12具有与耳机2对应的形状,耳机2适配安放于容纳腔12内。盖体3为环形结构,盖体3包覆于手表本体1的外侧,手表本体1通过转动件4与盖体3转动连接。
盖体3为圆环结构,手表本体1为圆柱结构,转动件4设置于手表本体1的相对两侧,手表本体1通过转动件4能够相对盖体3进行翻转。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盖体3将容纳腔12的腔口密封,并将耳机2压设于容纳腔12的内部。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盖体33与容纳腔12的腔口错位,耳机2的部分结构伸至容纳腔12的外侧,能够从容纳腔12内取出耳机2。
手表本体1能够向智能穿戴设备提供各种功能,例如显示、生理参数监测、通话、音乐以及控制功能,该手表本体1包括有用于实现以上各种功能的如电路板等各个电子器件。耳机2能够对从智能终端接收的声音信息进行输出,其配备于佩戴者的耳朵上;耳机2可以以扬声器的方式进行声音输出,也可以以非扬声器的基于振动的骨传导方式配备,但并非限定于此。
本实施例中,两个耳机2分别收纳于手表本体1内的不同容纳腔12中,通过将盖体3转动一定角度可以将耳机2取出,盖体3封闭容纳腔12的腔口时,形成智能穿戴设备的外圈结构,能够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装饰件或设备支架,使其更加美观又能够连接表带;在耳机2取下及收纳时智能穿戴设备依然是个整体,符合一加一等于一的整体设计,手表整体性好,具有美化效果,并且具备防水、防尘的功能,能够给用户带来不突兀的交互性惊喜感受。
进一步地,容纳腔12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件,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盖体3克服驱动件的驱动力将耳机2压设于容纳腔12的内部,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驱动件驱动耳机2向容纳腔12的外侧移动预设距离,以便于取出耳机2。其中,驱动件可以为磁铁,磁铁设置于容纳腔12的底部,耳机2上设置有磁吸件,磁吸件与磁铁的磁极相同,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磁铁能够驱动耳机2向容纳腔12的外侧移动预设距离。驱动件也可以为弹性件,例如:弹簧、弹性柱、弹片等。弹性件设置于容纳腔12的底部,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弹性件能够驱动耳机12向容纳腔12的外侧移动预设距离。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但并非限定于此。
进一步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充电组件,充电组件设置于容纳腔12内,耳机2适配安放于容纳腔12内,且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耳机2与充电组件适配连接,充电组件能够对耳机2进行充电。其中,充电组件可以包括充电触点,手表本体1内置有电池,电池与充电触点连接,耳机2适配安放于容纳腔12内,且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耳机2的充电端21与充电触点适配连接,电池通过充电触点能够对耳机2进行充电。充电组件也可以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手表本体1内置有电池,电池与无线充电线圈连接,耳机2适配安放于容纳腔12内,且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耳机2的充电端21与无线充电线圈适配连接,电池通过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耳机2进行充电。耳机2为无线耳机,例如蓝牙耳机,耳机2的充电端21与充电组件适配,可以为弹性触点或无线充电线圈。
本实施例中,充电组件可以是充电PIN针,主要是为了保证手表本体1的防水性,但是为了更好保证充电结合稳定度,耳机2的充电端21需要用弹性连接,可以是pogo-pin,也可以是弹片。耳机2装在容纳腔12内,在盖体3合上后,容纳腔12侧壁上的充电组件与耳机2的充电端21实现充电连接。在合拢盖体3的过程中,耳机2的充电端21与容纳腔12侧壁上的充电组件有一个对位摩擦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会带来磨损,但是因为磨损,也会带来自清洁作用,保证两端上的脏污可以通过磨损被带走,保证充电结合的稳定性,而且磨损的问题,可以很轻易的通过增加接触量来解决。
进一步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防水结构38,防水结构38设置于盖体3与容纳腔12的接触处,使得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容纳腔12为密封腔体。防水结构38可以为防水胶圈,防水胶圈设置于盖体3的最外圈,防水胶圈可以是套啤注塑,也可以是点胶装配等,在合上盖体3时,防水胶圈与手表本体1之间压缩进行防水。盖体3上壳体通过设置按键结构来实现盖体3的锁紧,当然按键结构的钩子勾在手表本体1上,也能更好的保证防水胶圈的压缩,如果防水等级要求较低时,也可以不需求按键结构的压缩力。耳机2可以采用PIN针充电方式,保证即使盖体3处于打开状态时,容纳腔12的内部仍然具备防水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容纳腔12可以设置两个,两个耳机2分别放置于对应的容纳腔12内,两个容纳腔12分别设置于手表本体1的四周,耳机2可以横着或竖着放置于容纳腔12内,转动件4的转轴轴线方向为手表本体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盖体3的两侧与手表本体1通过转动件4相连,盖体3与手表本体1可以通过按键结构相连,使得盖体3的按键结构处能够通过卡勾固定在手表本体1上,此结构能够保证盖体3的可靠性和高等级防水性。如果防水等级不高也可不用按键结构,直接在转动件4的转轴上做凸轮档位设计,让其在盖住的位置有一定的保持力。另外转轴有多种形式,例如普通的转轴,仅仅是固定作用,压合力全靠按键结构实现,此时按键结构是必须的;另外可以采用自由停的保持力合页转轴,齐聚友一定的保持力,可以保证盖体3停在各个位置,同时因为有一定的力度,开合的手感也会更好,不会有松松垮垮的感觉。
在实施例五中,参考说明书附图17至图2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手表本体1、耳机2和盖体3。手表本体1的顶部具有显示部11,手表本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12,容纳腔12的腔口位于手表本体1的侧部。耳机2设置于容纳腔12,盖体3与手表本体1转动连接,使得盖体3能够开放或封闭容纳腔12的腔口。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耳机2置于容纳腔12的内部;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耳机2至少有部分结构置于容纳腔12的外部。
具体地,容纳腔12具有与耳机2对应的形状,耳机2适配安放于容纳腔12内。盖体3为环形结构,盖体3包覆于手表本体1的外侧,手表本体1通过转动件4与盖体3转动连接。
盖体3为方框结构,手表本体1为方形结构,转动件4设置于手表本体1的端部,手表本体1通过转动件4能够相对盖体3进行翻转。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盖体3将容纳腔12的腔口密封,并将耳机2压设于容纳腔12的内部。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盖体33与容纳腔12的腔口错位,耳机2的部分结构伸至容纳腔12的外侧,能够从容纳腔12内取出耳机2。
手表本体1能够向智能穿戴设备提供各种功能,例如显示、生理参数监测、通话、音乐以及控制功能,该手表本体1包括有用于实现以上各种功能的如电路板等各个电子器件。耳机2能够对从智能终端接收的声音信息进行输出,其配备于佩戴者的耳朵上;耳机2可以以扬声器的方式进行声音输出,也可以以非扬声器的基于振动的骨传导方式配备,但并非限定于此。
本实施例中,两个耳机2分别收纳于手表本体1内的不同容纳腔12中,通过将盖体3转动一定角度可以将耳机2取出,盖体3封闭容纳腔12的腔口时,形成智能穿戴设备的外圈结构,能够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装饰件或设备支架,使其更加美观又能够连接表带;在耳机2取下及收纳时智能穿戴设备依然是个整体,符合一加一等于一的整体设计,手表整体性好,具有美化效果,并且具备防水、防尘的功能,能够给用户带来不突兀的交互性惊喜感受。
进一步地,容纳腔12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件,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盖体3克服驱动件的驱动力将耳机2压设于容纳腔12的内部,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驱动件驱动耳机2向容纳腔12的外侧移动预设距离,以便于取出耳机2。其中,驱动件可以为磁铁,磁铁设置于容纳腔12的底部,耳机2上设置有磁吸件,磁吸件与磁铁的磁极相同,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磁铁能够驱动耳机2向容纳腔12的外侧移动预设距离。驱动件也可以为弹性件,例如:弹簧、弹性柱、弹片等。弹性件设置于容纳腔12的底部,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弹性件能够驱动耳机12向容纳腔12的外侧移动预设距离。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但并非限定于此。
进一步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充电组件,充电组件设置于容纳腔12内,耳机2适配安放于容纳腔12内,且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耳机2与充电组件适配连接,充电组件能够对耳机2进行充电。充电组件的设计方式与实施例四种类似,在此不多做赘述。
进一步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防水结构38,防水结构38设置于盖体3与容纳腔12的接触处,使得容纳腔12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容纳腔12为密封腔体。防水结构38的设计方式与实施例四种类似,在此不多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容纳腔12可以设置两个,两个耳机2分别放置于对应的容纳腔12内,两个容纳腔12分别设置于手表本体1的四周,耳机2可以横着或竖着放置于容纳腔12内,转动件4的转轴轴线方向为手表本体1的宽度方向。盖体3与手表本体1的转动连接及锁紧方式与实施例四类似,在此不多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0)

1.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表本体,所述手表本体的顶部具有显示部,所述手表本体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口位于所述手表本体的侧部;
耳机,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触点或无线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组件用于与所述手表本体的电池连接为所述耳机进行充电;
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手表本体转动连接,使得所述盖体能够开放或封闭所述容纳腔的腔口;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耳机至少有部分结构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耳机适配安放于所述放置槽内,使得所述耳机能够随所述盖体相对所述手表本体进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的一端设置有转动件,所述盖体通过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手表本体进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包括底板以及依次首尾相连盖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底板围设形成所述放置槽,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表本体为方形结构,所述容纳腔设置于所述手表本体的任意一侧或两侧,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为弧形结构;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底板均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并将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密封;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底板及所述盖板均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能够从所述放置槽内取出所述耳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的中部设置有转动件,所述盖体通过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手表本体进行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包括底板、盖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中板,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中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及所述底板围设形成所述放置槽,所述中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将所述放置槽分隔成两个分槽,每个所述分槽均能够容纳一个所述耳机,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中板的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表本体为方形结构,所述容纳腔设置于所述手表本体的任意一侧,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分别为弧形结构;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中板及所述底板均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并将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密封;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所述底板的一端及所述盖板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所述底板的另一端及所述盖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使得一个所述分槽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另一个所述分槽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部,能够从外部的所述分槽内取出所述耳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件,所述盖体通过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手表本体进行翻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包括盖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盖板为弧形结构,所述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围设形成所述放置槽,两个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中部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中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表本体为方形结构,所述容纳腔设置于所述手表本体的任意一侧或两侧;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盖板均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并将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密封;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盖板均至少有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并能够从所述放置槽内取出所述耳机。
12.根据权利要求2-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耳机通过所述固定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放置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
磁吸件,所述磁吸件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耳机通过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盖体磁吸连接;
或,卡扣,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耳机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盖体适配卡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适配安放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与所述充电组件适配连接,所述充电组件能够对所述耳机进行充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触点,所述手表本体内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触点连接,所述耳机适配安放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的充电端与所述充电触点适配连接,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充电触点能够对所述耳机进行充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手表本体内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连接,所述耳机适配安放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的充电端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适配连接,所述电池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所述耳机进行充电。
17.根据权利要求2-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设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容纳腔的接触处,使得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容纳腔为密封腔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具有与所述耳机对应的形状,所述耳机适配安放于所述容纳腔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为环形结构,所述盖体包覆于所述手表本体的外侧,所述手表本体通过转动件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为圆环结构,所述手表本体为圆柱结构,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手表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手表本体通过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盖体进行翻转。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为方框结构,所述手表本体为方形结构,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手表本体的端部,所述手表本体通过所述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盖体进行翻转。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盖体将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密封,并将所述耳机压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
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盖体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口错位,所述耳机的部分结构伸至所述容纳腔的外侧,能够从所述容纳腔内取出所述耳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件,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盖体克服所述驱动件的驱动力将所述耳机压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耳机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移动预设距离。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为磁铁,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所述耳机上设置有磁吸件,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磁铁的磁极相同,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磁铁能够驱动所述耳机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移动预设距离。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耳机向所述容纳腔的外侧移动预设距离。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安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与所述充电组件适配连接,所述充电组件能够对所述耳机进行充电。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触点,所述手表本体内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触点连接,所述耳机安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的充电端与所述充电触点适配连接,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充电触点能够对所述耳机进行充电。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手表本体内置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连接,所述耳机安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耳机的充电端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适配连接,所述电池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能够对所述耳机进行充电。
2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设置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容纳腔的接触处,使得所述容纳腔的腔口处于封闭状态时,所述容纳腔为密封腔体。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为无线耳机,所述耳机设置有充电端,所述充电端为弹性触点或无线充电线圈。
CN202223208242.9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19478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8242.9U CN219478096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8242.9U CN219478096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8096U true CN219478096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1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08242.9U Active CN219478096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80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1494B (zh) 具有磁性偏心机构的盒
CN106331930B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和适配该充电盒的无线耳机
CN111031428B (zh) 一种具有蓝牙耳机的可穿戴设备
WO2017008546A1 (zh) 一种腕表充电组件及腕表
KR20100050031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080093178A (ko) 휴대용 전자기기 모듈
CN104378709B (zh) 具有蓝牙耳机收纳和充电功能的可穿戴电子设备
US11330093B2 (en) Magnetically connectable grip and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s
KR20160043199A (ko) 블루투스 이어폰 일체형 휴대용 단말기 케이스
KR20060097686A (ko) 휴대용 무선 헤드셋
CN111685455A (zh) 一种可穿戴智能设备
EP1594293A2 (en) Sliding/swing-type portable apparatus having self-retaining function
CN219478096U (zh) 一种手表结合耳机旋转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8917943U (zh) 一种基于翻转手表结合耳机收纳的智能穿戴设备
WO2023040814A1 (zh) 耳机组件、耳机盒及手表
CN216700262U (zh) 一种无线电子设备充电仓保护壳
CN212850950U (zh) 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盒
CN211860492U (zh) 颈带tws耳机
CN111479187B (zh) 一种手环式tws装置
CN209767790U (zh) 无线耳机组件及其耳机
CN218917942U (zh) 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9395014U (zh) 一种耳机收纳装置、视听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0670511U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
CN219145567U (zh) 一种耳挂式耳机及耳机组件
CN217037284U (zh) 一种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