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8090U - 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8090U
CN219478090U CN202223542772.7U CN202223542772U CN219478090U CN 219478090 U CN219478090 U CN 219478090U CN 202223542772 U CN202223542772 U CN 202223542772U CN 219478090 U CN219478090 U CN 219478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interaction
interaction module
circuit board
sound
pick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27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孔龙
王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Intelligent Voic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Intelligent Voic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Intelligent Voic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Intelligent Voic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27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8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8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8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组件。语音交互模组包括壳体、扬声器、电路板和连接器;扬声器和连接器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连接器用于与电子设备电性连接;电路板和壳体连接,电路板和壳体之间形成有声腔;壳体具有与声腔连通的出音孔;扬声器设于声腔,扬声器和出音孔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可基于壳体实现对扬声器、连接器以及电路板的集成化设计,不仅便于通过连接器建立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讯连接,而且有利于减小语音交互模组的开发成本,缩短语音交互模组的开发周期。

Description

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语音交互模组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正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设备,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语音交互。但是,随着“智能语音交互”的刚需普及,各大智能家居、家电厂商对家居设备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成本更低、集成开发周期更短、物料标准化的语音交互模组已为各大厂商的刚性诉求。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现有语音交互模组所对应的拾音器、扬声器、电路板等关键部件通常呈离散分布,集成度低,客户在进行产品集成时,通常需要考虑声学选型,并需要进行声学结构设计、声学算法调试等复杂工作,存在开发成本高和开发周期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组件,用以解决现有的语音交互模组存在集成度低、开发成本高和开发周期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语音交互模组,包括:壳体、扬声器、电路板和连接器;
所述扬声器和所述连接器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用于与电子设备电性连接;
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声腔;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声腔连通的出音孔;所述扬声器设于所述声腔,所述扬声器和所述出音孔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语音交互模组,所述语音交互模组还包括拾音器;
所述拾音器和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壳体具有拾音孔;所述拾音器和所述壳体连接,并与所述拾音孔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语音交互模组,所述拾音器设于所述声腔中,所述拾音孔和所述声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语音交互模组,所述拾音器通过密封件和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连接,所述密封件沿所述拾音孔的周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语音交互模组,所述拾音器和所述拾音孔一一相对地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拾音器围绕所述扬声器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语音交互模组,所述壳体具有敞口端,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敞口端,以使得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壳体之间围成所述声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语音交互模组,所述连接器设于所述声腔外,并位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语音交互模组,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电路板相对设置,所述出音孔和所述拾音孔设于所述第一壁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语音交互模组,所述壳体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构造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语音交互模组,所述语音交互模组的连接器和所述电子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组件,通过将扬声器和连接器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并在电路板和壳体之间设置声腔,可基于壳体实现对扬声器、连接器以及电路板的集成化设计,不仅便于通过连接器建立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讯连接,以满足语音交互模组的应用需求,而且客户无需进行语音交互模组的组装操作,从而节省了器件组装时所需考虑的声学选型、声学结构设计和声学算法调试等问题,进而有利于减小语音交互模组的开发成本,缩短语音交互模组的开发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语音交互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语音交互模组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语音交互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语音交互模组;2、数据转接线;3、电子设备;
11、壳体;111、出音孔;112、拾音孔;113、连接耳;1101、声腔;1102、敞口端;1111、第一壁面;1121、安装座;1131、安装孔;12、扬声器;13、拾音器;14、电路板;15、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图4,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组件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第一方面,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语音交互模组1,包括:壳体11、扬声器12、电路板14和连接器15。
扬声器12和连接器15分别与电路板14电性连接,连接器15用于与电子设备3电性连接。
电路板14和壳体11连接,电路板14和壳体11之间形成有声腔1101;壳体11具有与声腔1101连通的出音孔111;扬声器12设于声腔1101,扬声器12和出音孔111相对设置。
可理解的是,电路板14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s,PCB),在电路板14上集成有处理芯片和音频功放电路。
本实施例既可以将扬声器12和连接器15分别通过线束与电路板14连接,也可以将扬声器12和连接器15分别设置于电路板14上,以基于电路板14内置的电路结构,实现扬声器12和连接器15之间的电路连接。
其中,扬声器12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动圈扬声器、动铁扬声器、MEMS扬声器、平面振膜单元等,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连接器15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usb接口及其它类型的串行总线接口。其中,连接器15具体可设置包括5V~12V供电、UART串口通信和多个GPIO和PWM等功能。
与此同时,由于扬声器12通常具有出音端,在进行扬声器12的布置时,在将扬声器12设置于声腔1101中后,可以通过锁紧件将扬声器12和壳体11连接,并确保扬声器12的出音端朝向出音孔111,以实现扬声器12和出音孔111的相对设置。
如此,在实际应用中,来自电子设备3的语音信息可依次通过连接器15和电路板14传输至扬声器12,再由扬声器12进行现场播放,并且现场播放的声音通过出音孔111发出。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的语音交互模组1通过将扬声器12和连接器15分别与电路板14电性连接,并在电路板14和壳体11之间设置声腔1101,可基于壳体11实现对扬声器12、连接器15以及电路板14的集成化设计,不仅便于通过连接器15建立语音交互模组1和电子设备3之间的通讯连接,以满足语音交互模组1的应用需求,而且客户无需进行语音交互模组1的组装操作,从而节省了器件组装时所需考虑的声学选型、声学结构设计和声学算法调试等问题,进而有利于减小语音交互模组1的开发成本,缩短语音交互模组1的开发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语音交互模组1还设置有拾音器13。拾音器13和电路板14电性连接;壳体11具有拾音孔112;拾音器13和壳体11连接,并与拾音孔112相对设置。
具体地,拾音器13用于采集现场环境的声音信息,并将声音信息传输至电路板14,电路板14可对声音信息进行处理后,将处理后的声音信息通过连接器15传输至电子设备3。
如此,本实施例的语音交互模组1基于电路板14实现了拾音器13和扬声器12的集成化设计,便于客户在现场进行语音交互。
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既可以将拾音器13通过线束与电路板14连接,也可以直接将拾音器13设置于电路板14上,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既可以将拾音器13设置于声腔1101内,也可以将拾音器13设置于声腔1101外,对此也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实现对语音交互模组1的集成化和小型化设计,本实施例的拾音器13设置于声腔1101中,拾音孔112和声腔1101连通。
可选地,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实现对拾音器13的可靠安装,本实施例可在壳体11的内壁面设置安装座1121,安装座1121位于声腔1101中,并且安装座1121设置于与拾音孔112相对的位置。其中,拾音器13设置于安装座1121中,拾音器13的拾音端朝向拾音孔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还可将拾音器13通过密封件和壳体11的内壁面连接,密封件沿拾音孔112的周向延伸。其中,密封件在图2中未具体示意出。
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密封件可以实现拾音器13的拾音端和壳体11的内壁面之间的密封,防止拾音器13的拾音端和壳体11的内壁面之间出现间隙,从而确保拾音器13的拾音效果。
其中,密封件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的O型密封圈,拾音器13、O型密封圈和拾音孔112同轴设置,O型密封圈的内径大于拾音孔112孔径,并且O型密封圈夹持于拾音器13的拾音端和壳体11的内壁面之间。
与此同时,拾音端既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确保对现场环境的声音采集效果,本实施例的拾音器13和拾音孔112一一相对地设有多个,多个拾音器13围绕扬声器12设置。
其中,在拾音器13设置多个的情形下,本实施例需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多个拾音器13的排布状态,以及确保相邻的两个拾音器13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拾音器13具体可设置两个,两个拾音器13分设于扬声器12的相对侧。例如,在壳体11呈立方体状的情形下,可以将两个拾音器13沿壳体11的长度方向分设于扬声器12的相对侧。其中,两个拾音器13的间距可以设置为3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11具有敞口端1102,电路板14设于敞口端1102,以使得电路板14和壳体11之间围成声腔1101。
基于上述设置,本实施例的电路板14可实现一定的壳壁功能,使得电路板14起到充当壳体11的后壳或后盖的作用,这种设计在简化壳体11的机械结构的同时,并不影响到对声腔1101的结构设置,有利于降低语音交互模组1的成本。
其中,本实施例的壳体11和电路板14可组成长方体状的盒体,盒体的尺寸可以设置为48*23*9.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5设于声腔1101外,并位于电路板14背离壳体11的一侧。
具体地,基于上述对连接器15的位置设置,既便于将连接器15集成在电路板14上,也便于操作人员在不打开壳体11的情况下,对连接器15进行通讯线路的插接操作,以便基于连接器15建立语音交互模组1和电子设备3之间的通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11具有第一壁面1111,第一壁面1111和电路板14相对设置,出音孔111和拾音孔112设于第一壁面1111。
具体地,在实际使用中,本实施例可以根据拾音器13和扬声器12的规格和布置需求,在壳体11的第一壁面1111进行出音孔111和拾音孔112的标准配置,由于电路板14设于壳体11的敞口端1102,在进行语音交互模组1的技术更新时,只需对电路板14进行更新,对语音交互模组1的外观形态不作变更。
如此,基于上述设置,可使得本实施例的语音交互模组1形成为标准化配件,并且易于对语音交互模组1进行更新迭代和物料管理。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11设有连接耳113,连接耳113构造有安装孔1131。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连接耳113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耳113设置于壳体11的相对侧,这种设置既便于通过两个连接耳113对语音交互模组1进行可靠地紧固,又确保了语音交互模组1整体的美观性。
其中,安装孔1131可以为螺纹孔。
可选地,螺纹孔包括沉孔段和螺孔段,沉孔段的孔径大于螺孔段的孔径,沉孔段的第一端形成于连接耳113的上表面,沉孔段的第二端和螺孔段的第一端连接,螺孔段的第二端形成于连接耳113的下表面。
如此,在采用螺栓对语音交互模组1进行固定时,可使得螺栓的螺头隐藏于沉孔段,并在将螺栓的螺杆和螺孔段螺纹连接的同时,还可将螺栓的螺杆和电子设备的主板上的螺纹孔连接,以实现将语音交互模组1固定于电子设备的主板上。
在第二方面,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3和如上任一项的语音交互模组1,语音交互模组1的连接器15和电子设备3连接。
具体地,由于电子设备组件包括语音交互模组1,语音交互模组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则本实施例所示的电子设备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3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等,还可以是其它电子设备3,如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机、电子书、导航仪等。
与此同时,电子设备3具有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的主板,语音交互模组1的连接器15可以通过数据转接线2和电子设备3的主板连接。
其中,语音交互模组1既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3的外壳内,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3的外壳的外部,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语音交互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扬声器、电路板和连接器;
所述扬声器和所述连接器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用于与电子设备电性连接;
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声腔;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声腔连通的出音孔;所述扬声器设于所述声腔,所述扬声器和所述出音孔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语音交互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交互模组还包括拾音器;
所述拾音器和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壳体具有拾音孔;所述拾音器和所述壳体连接,并与所述拾音孔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语音交互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器设于所述声腔中,所述拾音孔和所述声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语音交互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器通过密封件和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连接,所述密封件沿所述拾音孔的周向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语音交互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器和所述拾音孔一一相对地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拾音器围绕所述扬声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语音交互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敞口端,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敞口端,以使得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壳体之间围成所述声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语音交互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设于所述声腔外,并位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语音交互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电路板相对设置,所述出音孔和所述拾音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壁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语音交互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构造有安装孔。
10.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语音交互模组,所述语音交互模组的连接器和所述电子设备连接。
CN202223542772.7U 2022-12-29 2022-12-29 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组件 Active CN219478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2772.7U CN219478090U (zh) 2022-12-29 2022-12-29 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2772.7U CN219478090U (zh) 2022-12-29 2022-12-29 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8090U true CN219478090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2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2772.7U Active CN219478090U (zh) 2022-12-29 2022-12-29 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8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4244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removable component
CN204577794U (zh) 具有USB Type-C连接器的扩充装置
CN204836575U (zh) Mems麦克风组件、线控耳机以及移动通信装置
CN204669562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881539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TW201342727A (zh) 電連接器與手持電子裝置
CN203086728U (zh) 声学模组
CN102157816B (zh) 一种socket插座和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02364340U (zh) 一种硅麦克风阵列的固定机构及蓝牙耳机
CN219478090U (zh) 语音交互模组和电子设备组件
CN206294215U (zh) 移动终端
CN205069921U (zh) 一种听筒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0074946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2163404U (zh) 声音采集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0781295U (zh) 一种扬声器箱及终端设备
CN212062939U (zh) 数据线连接头及组合装置
CN210837185U (zh) 一种固态硬盘
CN213846961U (zh) 麦克风模组装配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1531302U (zh) 导电件及扬声器箱
CN207802238U (zh) 一种充电器蓝牙音箱
CN218499166U (zh) 保护壳
CN203444710U (zh) 显示装置
CN217008103U (zh) 一种平板电脑的独立声卡
CN113141745B (zh) 显示装置
CN219612291U (zh) 一种点读笔的笔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