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6804U - 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6804U
CN219476804U CN202320634110.8U CN202320634110U CN219476804U CN 219476804 U CN219476804 U CN 219476804U CN 202320634110 U CN202320634110 U CN 202320634110U CN 219476804 U CN219476804 U CN 219476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material
heat insulation
material plate
protective layer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41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宏浩
何勇军
江舟
付振
杨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unchengxi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unchengxi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unchengxi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unchengxin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41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6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6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6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硬质材料片,所述硬质材料片中部设置有弯折的槽体,且所述硬质材料片上槽体突出的一端设置有防护层,且所述防护层由气凝胶隔热棉制成,所述硬质材料片另一端面设置双面胶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该隔热垫片的双面胶带揭下,然后将硬质材料片通过一端的双面胶带粘在多个电池侧壁,然后将多个电池进行组装构成汽车电池总成,且硬质材料片一端的由气凝胶隔热棉制成的防护层起到隔热作用,因此在可定型隔热垫片的作用下保证该汽车电池总成具备较好的隔热定型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动力电池PACK系统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单体电芯容量越来越高,电芯在进行大电流充电时,电芯温升高、容易发生BMS高温报警。现有的电池模组结构为方形铝壳,电芯间用胶固定,然后在电池模组外侧通过外侧约束来约束电池模组尺寸,如可通过钢带约束电池模组的尺寸。若电池模组内单个电芯出现过充、热失控等极端情况,容易将热量传递至相邻电芯导致电池模组出现热失控风险。目前在被动防护电池模组架构中,防火隔热隔片用于将电池模组内的电芯两两隔开,但现今的隔热隔片无法实现较好的隔热效果,热导效率相对较高,使得相邻电芯出现过热,长期以往容易造成汽车电池总成的寿命降低,严重时可能发生汽车电池总成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现今的隔热隔片无法实现较好的隔热效果,热导效率相对较高,使得相邻电芯出现过热,长期以往容易造成汽车电池总成的寿命降低,严重时可能发生汽车电池总成的损坏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包括硬质材料片,所述硬质材料片中部设置有弯折的槽体,且所述硬质材料片上槽体突出的一端设置有防护层,且所述防护层由气凝胶隔热棉制成,所述硬质材料片另一端面设置双面胶带。
可选地,所述硬质材料片由聚丙烯或聚碳酸酯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双面胶带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双面胶带分别在硬质材料片的槽体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硬质材料片的厚度为0.2-1.2mm,所述防护层的厚度为0.1-0.4mm。
可选地,所述防护层从硬质材料片的一端包裹至硬质材料片另一端的边缘位置。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将该隔热垫片的双面胶带揭下,然后将硬质材料片通过一端的双面胶带粘在多个电池侧壁,然后将多个电池进行组装构成汽车电池总成,且硬质材料片一端的由气凝胶隔热棉制成的防护层起到隔热作用,因此在可定型隔热垫片的作用下保证该汽车电池总成具备较好的隔热定型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硬质材料片;2、防护层;3、双面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包括硬质材料片1,硬质材料片1中部设置有弯折的槽体,且硬质材料片1上槽体突出的一端设置有防护层2,且防护层2由气凝胶隔热棉制成,硬质材料片1另一端面设置双面胶带3,硬质材料片1由聚丙烯或聚碳酸酯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聚丙烯或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的硬质材料片1保证该隔热片具备一定的隔热性能,且该硬质材料片1可以根据使用的要求选定为聚丙烯或聚碳酸酯材料,利用气凝胶隔热棉制成的防护层2可以进一步实现隔热的作用,且气凝胶隔热棉表面用PET膜封装,进而防止漏粉,利用设置的双面胶带3可以将该隔热垫片进行贴在汽车电池总成的电池与电池之间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双面胶带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双面胶带3分别在硬质材料片1的槽体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设置两个双面胶带3便于将该隔热垫片粘接的强度更高,更好的实现对汽车电池总成的电池与电池之间的隔热定型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硬质材料片1的厚度为0.2-1.2mm,防护层2的厚度为0.1-0.4mm。
需要说明的是,保证硬质材料片1与防护层2的材料厚度选用多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防护层2从硬质材料片1的一端包裹至硬质材料片1另一端的边缘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是的防护层2可以完全将硬质材料片1的一端面包裹严实,同时也保证了防护层2与硬质材料片1的连接强度。
工作原理:在对汽车电池总成生产过程时,将该隔热垫片的双面胶带3揭下,然后将硬质材料片1通过一端的双面胶带3粘在多个电池侧壁,然后将多个电池进行组装构成汽车电池总成,且硬质材料片1一端的由气凝胶隔热棉制成的防护层2起到隔热作用,因此在可定型隔热垫片的作用下保证该汽车电池总成具备较好的隔热定型的作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质材料片(1),所述硬质材料片(1)中部设置有弯折的槽体,且所述硬质材料片(1)上槽体突出的一端设置有防护层(2),且所述防护层(2)由气凝胶隔热棉制成,所述硬质材料片(1)另一端面设置双面胶带(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材料片(1)由聚丙烯或聚碳酸酯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带(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双面胶带(3)分别在硬质材料片(1)的槽体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材料片(1)的厚度为0.2-1.2mm,所述防护层(2)的厚度为0.1-0.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2)从硬质材料片(1)的一端包裹至硬质材料片(1)另一端的边缘位置。
CN202320634110.8U 2023-03-18 2023-03-18 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 Active CN219476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4110.8U CN219476804U (zh) 2023-03-18 2023-03-18 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4110.8U CN219476804U (zh) 2023-03-18 2023-03-18 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6804U true CN219476804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59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4110.8U Active CN219476804U (zh) 2023-03-18 2023-03-18 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68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68269U (zh) 电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JP5684927B2 (ja) 安全性が向上した円筒形二次電池
CN111668419A (zh)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EP3852166A1 (en) Current collecting member, secondary batter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CN113889690A (zh) 一种有效阻止电池包内热扩散的软包锂电池模组结构
CN216145692U (zh) 一种有效阻止电池包内热扩散的软包锂电池模组结构
CN212587583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15771237U (zh) 一种电芯及电池包
CN219476804U (zh) 一种可定型隔热垫片
WO2024088391A1 (zh)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9778914U (zh) 电芯结构、锂电池和电子设备
CN209461494U (zh) 一种具有多重缓冲带结构的软包电池
CN202034444U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EP4231402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210926204U (zh) 一种卷绕电芯
CN102610850B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05177958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N211858754U (zh) 一种电芯叠跺结构
CN219716934U (zh) 一种防短路的锂离子电芯结构
CN216648403U (zh) 卷芯及锂电池
CN220155620U (zh) 一种电池隔热片
CN212848687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CN205177972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组
KR102006899B1 (ko) 과열을 방지하는 보호 소자를 포함하는 어셈블리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을 제조하는 방법
CN219497924U (zh) 缓冲隔热组件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