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3726U - 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及锅炉炉顶结构 - Google Patents

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及锅炉炉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3726U
CN219473726U CN202223544917.7U CN202223544917U CN219473726U CN 219473726 U CN219473726 U CN 219473726U CN 202223544917 U CN202223544917 U CN 202223544917U CN 219473726 U CN219473726 U CN 219473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film
layer
sealing layer
boiler
proof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49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庆权
张华聪
胡波
李疆
李建
高立发
黄超生
蒋长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ic Chongqing Hechu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ic Chongqing Hechu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ic Chongqing Hechu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ic Chongqing Hechu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49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73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3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3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及锅炉炉顶结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包括塑膜防漏密封层和固定件,塑膜防漏密封层铺设于锅炉炉顶的保温层的上表面,塑膜防漏密封层设有适于供管件插设的第一过孔,塑膜防漏密封层设有第二过孔,固定件穿过第二过孔并与保温层相连,固定件的至少部分压设于塑膜防漏密封层的外表面,固定件的至少部分和保温层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供塑膜防漏密封层上下移动的预留间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具有减少工作人员检修和外补的频次,降低人力支出的优点。

Description

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及锅炉炉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及锅炉炉顶结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火电厂锅炉炉顶的密封通常是在保温层的上表面采用抹面处理,锅炉运行一段时间后,抹面易老化开裂,由此,加剧了散热损失。另外,抹面的裂隙处易漏出大量炉灰和烟气,外漏烟气危及炉顶设备,外漏炉灰不利于文明生产。
为此,常需要检修和外补抹面,然而,该方式只是暂时减少了漏烟漏灰和热量损失。随着锅炉运行时间的延长,抹面仍将大面积开裂。由此,增加了上述检修和外补的频次,增大了人力支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锅炉炉顶密封结构,该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具有减少工作人员检修和外补的频次,降低人力支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锅炉炉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包括塑膜防漏密封层和固定件,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铺设于锅炉炉顶的保温层的上表面,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设有适于供管件插设的第一过孔;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设有第二过孔,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保温层相连,所述固定件的至少部分压设于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的外表面,所述固定件的所述至少部分和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供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上下移动的预留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固定件用于将塑膜防漏密封层固定于保温层的上表面。当管件热胀冷缩时,带动塑膜防漏密封层移动,而塑膜防漏密封层膨胀性能好,具有弹性并可小幅度地变形,由此不易开裂,从而减少了工作人员检修和外补裂隙的频次,降低了人力消耗和支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孔有多个并离散布置在所述保温层的上表面,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第二过孔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通过相应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保温层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压杆,所述压杆的第一端预埋于所述保温层,所述压杆的至少部分穿过相应所述第二过孔并置于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背离所述保温层的一侧,所述压杆的所述至少部分可在任一位置弯折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压杆的所述至少部分弯折并压设在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的外表面,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压杆的所述至少部分的轴线与所述压杆的其余部分的轴线共线;所述锅炉炉顶密封结构还包括压片,所述压片具有第三过孔,所述压片通过所述第三过孔套设于所述压杆,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压片夹设于所述压杆的所述至少部分和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螺纹件和螺母,所述螺纹件的第一端预埋于所述保温层,所述螺纹件的第二端由相应所述第二过孔置于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背离所述保温层的一侧;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螺纹件的第二端并与所述螺纹件的第二端螺纹配合,所述螺母压设于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的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炉炉顶密封结构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将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中构成所述第一过孔的部分捆扎在所述管件的外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炉顶结构包括管件、保温层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所述保温层具有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凸起部,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凸起部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过孔和相应所述凸起部的顶端在竖向上相对,所述管件和所述凸起部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管件沿竖向插设于相应所述凸起部并通过相应所述第一过孔。
由此,凸起部实现了对于相应管件周面的大范围保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炉顶结构的其它技术优势和上述实施例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管件中的部分成型中隔墙引出管,另一部分成型低温过热器管组,其中,多个所述中隔墙引出管在纵向上间隔分布,每个所述低温过热器管组均包括在横向上间隔排列的三个低温过热器管,多个所述低温过热器管组在纵向上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炉炉顶结构还包括顶棚过热器管和硬性密封层,所述顶棚过热器管在横向上延伸;所述硬性密封层铺设于所述保温层的下表面,所述中隔墙引出管和所述低温过热器管的下部均穿过所述硬性密封层,所述顶棚过热器管位于所述硬性密封层的下方且至少部分和所述硬性密封层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棚过热器管有多个并在纵向上间隔分布,多个所述顶棚过热器管中的每一者和所述硬性密封层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内部掺设有硅酸铝。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的中隔墙引出管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的低温过热器管组部分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炉顶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的固定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锅炉炉顶密封结构;1、塑膜防漏密封层;2、固定件;21、压杆;22、压片;3、保温层;31、凸起部;4、预留间隙;5、管件;51、中隔墙引出管;52、低温过热器管组;521、低温过热器管;6、顶棚过热器管;7、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100及锅炉炉顶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100包括塑膜防漏密封层1和固定件2,塑膜防漏密封层1铺设于锅炉炉顶的保温层3的上表面,塑膜防漏密封层1设有适于供管件5插设的第一过孔;塑膜防漏密封层1设有第二过孔,固定件2穿过第二过孔并与保温层3相连,固定件2的至少部分压设于塑膜防漏密封层1的外表面,固定件2的至少部分和保温层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供塑膜防漏密封层1上下移动的预留间隙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100,固定件2用于将塑膜防漏密封层1固定于保温层3的上表面。当管件5热胀冷缩时,带动塑膜防漏密封层1移动,而塑膜防漏密封层1膨胀性能好,具有弹性并可小幅度地变形,由此不易开裂,从而减少了工作人员检修和外补裂隙的频次,降低了人力消耗和支出。
此外,当塑膜防漏密封层1随管件5的热胀冷缩移动时,塑膜防漏密封层1会在预留间隙4内上下移动,由此实现适量的尺寸补偿,减小了塑膜防漏密封层1的变形量,由此,进一步避免了塑膜防漏密封层1的开裂,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工作人员检修和外补裂隙的频次,降低人力支出。
可以理解地,塑膜防漏密封层1中构成第一过孔的部分和管件5相连。
为了便于理解,图1中的箭头A所示为锅炉炉顶密封结构100的上下方向/竖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过孔有多个并离散布置在保温层3的上表面,固定件2和第二过孔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固定件2的第一端通过相应第二过孔并与保温层3相连。
由此,多个固定件2提升了塑膜防漏密封层1和保温层3的连接强度和连接可靠性。另外,多个固定件2的离散布置保证了塑膜防漏密封层1和保温层3的贴合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固定件2包括压杆21,压杆21的第一端预埋于保温层3,压杆21的至少部分穿过相应第二过孔并置于塑膜防漏密封层1背离保温层3的一侧,压杆21的至少部分可在任一位置弯折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压杆21的至少部分弯折并压设在塑膜防漏密封层1的外表面,在第二状态,压杆21的至少部分的轴线与压杆21的其余部分的轴线共线。
由此,压杆21的至少部分实现了将塑膜防漏密封层1限定在保温层3外表面的效果。另外,压杆21的至少部分和保温层3之间限定了预留间隙4的大小,而压杆21的至少部分的弯折位置可调,使得预留间隙4的大小可调,由此实现了塑膜防漏密封层1的尺寸补偿的大小的调整,从而使得固定件2可以根据邻近管件5的最大膨胀量预设压杆21的至少部分的弯折位置,由此达到塑膜防漏密封层1既稳定贴合于保温层3外表面,又对于管件5的膨胀起到较佳的尺寸补偿作用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减少或避免塑膜防漏密封层1的变形。
可以理解地,在第二状态,压杆21整体为顺直状态,便于塑膜防漏密封层1从压杆21上拨/取下。
锅炉炉顶密封结构100还包括压片22,压片22具有第三过孔,压片22通过第三过孔套设于压杆21,在第一状态,压片22夹设于压杆21的至少部分和塑膜防漏密封层1之间。
压片22用于增大压杆21的至少部分对塑膜防漏密封层1的施压面积,从而避免塑膜防漏密封层1从压杆21上脱落。
可以理解地,在第二状态,压杆21为顺直状态时,压片22亦便于从压杆21上剥/取下,之后,塑膜防漏密封层1从压杆21上取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2包括螺纹件和螺母,螺纹件的第一端预埋于保温层3,螺纹件的第二端由相应第二过孔置于塑膜防漏密封层1背离保温层3的一侧。螺母套设于螺纹件的第二端并与螺纹件的第二端螺纹配合,螺母压设于塑膜防漏密封层1的外表面。
螺母和保温层3之间形成了上述预留间隙4,调节螺母在螺纹件上的位置,可以调节预留间隙4的大小,由此使得固定件2可以根据邻近管件5的最大膨胀量设计预留间隙4的大小,以实现塑膜防漏密封层1既稳定贴合于保温层3外表面,又对于管件5的膨胀起到较佳的尺寸补偿作用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减少或避免塑膜防漏密封层1的变形。
具体地,螺纹件可以是螺栓或螺杆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锅炉炉顶密封结构100还包括绑带7,绑带7将塑膜防漏密封层1中构成第一过孔的部分捆扎在管件5的外周面上。
由此,绑带7实现了管件5和塑膜防漏密封层1的连接,保证了塑膜防漏密封层1对于管件5周侧的密封。
具体地,绑带7包括钢丝等。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炉顶结构,包括管件5、保温层3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100,保温层3具有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凸起部31,第一过孔和凸起部31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第一过孔和相应凸起部31的顶端在竖向上相对,管件5和凸起部31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管件5沿竖向插设于相应凸起部31并通过相应第一过孔。
由此,凸起部31实现了对于相应管件5周面的大范围保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炉炉顶结构的其它技术优势和上述实施例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100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凸起部31在竖向上的高度为390-400mm,凸起部31在横向上的宽度为800mm。
为了便于理解,图1中的箭头B所示为锅炉炉顶密封结构100的横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多个管件5中的部分成型中隔墙引出管51,另一部分成型低温过热器管组52,其中,多个中隔墙引出管51在纵向上间隔分布,每个低温过热器管组52均包括在横向上间隔排列的三个低温过热器管521,多个低温过热器管组52在纵向上间隔分布。
由此,实现了中隔墙引出管51和低温过热器管521的规律性分布。
具体地,多个中隔墙引出管51在纵向上等间隔分布
具体地,低温过热器中,三个低温过热器管521在横向上等间隔分布。
具体地,多个低温过热器管组52在纵向上等间隔分布。
为了便于理解,图3中的箭头C所示为锅炉炉顶密封结构100的纵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锅炉炉顶结构还包括顶棚过热器管6和硬性密封层,顶棚过热器管6在横向上延伸。硬性密封层铺设于保温层3的下表面,中隔墙引出管51和低温过热器管521的下部均穿过硬性密封层,顶棚过热器管6位于硬性密封层的下方且至少部分和硬性密封层相连。
顶棚过热器管6用于吸收高温烟气的辐射热。硬性密封层用于一级密封锅炉炉顶。塑膜防漏密封层1用于二级密封锅炉炉顶,由此提升锅炉炉顶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顶棚过热器管6有多个并在纵向上间隔分布,多个顶棚过热器管6中的每一者和硬性密封层相连。
由此,多个顶棚过热器管6提升对于高温烟气的辐射热的吸收效果。
具体地,多个顶棚过热器管6在纵向上等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保温层3内部掺设有硅酸铝。
由此,提升了保温层3的抗裂效果和保温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塑膜防漏密封层,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铺设于锅炉炉顶的保温层的上表面,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设有适于供管件插设的第一过孔;和
固定件,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设有第二过孔,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保温层相连,所述固定件的至少部分压设于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的外表面,所述固定件的所述至少部分和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供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上下移动的预留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孔有多个并离散布置在所述保温层的上表面,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第二过孔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通过相应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保温层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压杆,所述压杆的第一端预埋于所述保温层,所述压杆的至少部分穿过相应所述第二过孔并置于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背离所述保温层的一侧,所述压杆的所述至少部分可在任一位置弯折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压杆的所述至少部分弯折并压设在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的外表面,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压杆的所述至少部分的轴线与所述压杆的其余部分的轴线共线;
所述锅炉炉顶密封结构还包括压片,所述压片具有第三过孔,所述压片通过所述第三过孔套设于所述压杆,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压片夹设于所述压杆的所述至少部分和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
螺纹件,所述螺纹件的第一端预埋于所述保温层,所述螺纹件的第二端由相应所述第二过孔置于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背离所述保温层的一侧;和
螺母,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螺纹件的第二端并与所述螺纹件的第二端螺纹配合,所述螺母压设于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炉顶密封结构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将所述塑膜防漏密封层中构成所述第一过孔的部分捆扎在所述管件的外周面上。
6.一种锅炉炉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件、保温层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锅炉炉顶密封结构,所述保温层具有至少两个间隔开的凸起部,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凸起部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过孔和相应所述凸起部的顶端在竖向上相对,所述管件和所述凸起部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所述管件沿竖向插设于相应所述凸起部并通过相应所述第一过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炉炉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管件中的部分成型中隔墙引出管,另一部分成型低温过热器管组,其中,多个所述中隔墙引出管在纵向上间隔分布,每个所述低温过热器管组均包括在横向上间隔排列的三个低温过热器管,多个所述低温过热器管组在纵向上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炉炉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炉顶结构还包括:
顶棚过热器管,所述顶棚过热器管在横向上延伸;和
硬性密封层,所述硬性密封层铺设于所述保温层的下表面,所述中隔墙引出管和所述低温过热器管的下部均穿过所述硬性密封层,所述顶棚过热器管位于所述硬性密封层的下方且至少部分和所述硬性密封层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炉炉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过热器管有多个并在纵向上间隔分布,多个所述顶棚过热器管中的每一者和所述硬性密封层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炉炉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内部掺设有硅酸铝。
CN202223544917.7U 2022-12-29 2022-12-29 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及锅炉炉顶结构 Active CN219473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4917.7U CN219473726U (zh) 2022-12-29 2022-12-29 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及锅炉炉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4917.7U CN219473726U (zh) 2022-12-29 2022-12-29 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及锅炉炉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3726U true CN219473726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35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4917.7U Active CN219473726U (zh) 2022-12-29 2022-12-29 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及锅炉炉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737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73726U (zh) 锅炉炉顶密封结构及锅炉炉顶结构
RU2010121242A (ru) Выхлопной патрубок паровой турбины
CA2575259C (en) Suspended steam boiler
RU2495214C2 (ru) Модуль дымовой трубы (варианты)
CN204612480U (zh) 一种加热炉炉顶出口密封结构
CN110805921B (zh) 一种用于烟气换热器集箱和散管保温承载的柔性框架结构
CN215892315U (zh) 一种锅炉蒸汽集箱保温层的支撑结构
CN211624595U (zh) 热力管道保温管结构
KR101478006B1 (ko) 연돌 내부구조물
CN219082457U (zh) 一种用于高温蒸汽管道上的绝热支架
CN214789678U (zh) 一种连接等压箱与热风分配装置的连接混风支管
KR100535707B1 (ko) 고온, 고압용 이중배관
CN219160411U (zh) 锅炉炉底密封装置和锅炉炉底结构
CN214466662U (zh) 一种新型蒸汽管道固定支座结构
CN110375154A (zh) 预制成品保温管用固定管托
CN206246841U (zh) 余热锅炉墙管炉外柔性密封装置
CN215807081U (zh) 一种锅炉回料器金属膨胀节
KR200453413Y1 (ko) 연도 조립체
CN215712783U (zh) 一种热回收焦炉集气管管壁结构
CN218031938U (zh) 一种钢衬四氟管
CN216143703U (zh) 一种用于锅炉集箱的保温结构
KR200397091Y1 (ko) 이중관 연도의 간격유지대
CN213712276U (zh) 一种具有高效耐磨损金属膨胀节
CN217634596U (zh) 一种保温效果好的直埋式供热管道
CN217559335U (zh) 高炉煤气和热风系统压力包覆膨胀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