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9812U - 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9812U
CN219469812U CN202320114081.2U CN202320114081U CN219469812U CN 219469812 U CN219469812 U CN 219469812U CN 202320114081 U CN202320114081 U CN 202320114081U CN 219469812 U CN219469812 U CN 219469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concentration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sludge
biological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40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建武
秦玉芳
秦建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isij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isij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isij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isiji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40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9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9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9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生物处理池,曝气系统,高浓度二沉池,排泥设备,旋压板,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排出系统,所述生物处理池设置有曝气系统,所述高浓度二沉池内设置有排泥设备和至少1块旋压板。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二沉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排出污泥浓度大于17克/升的活性污泥浆,从而可以经济、简单、易行地在市政污水处理厂实现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市政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并进行脱氮除磷。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其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生物处理池、曝气系统、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排出系统,其中二沉池是进行固液分离,体现生物处理最后效果的重要环节。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应用和不断发展完善,二沉池的技术现已十分成熟、完善。二沉池的型式主要有辐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等。市政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池排入二沉池的泥浆水含有微生物、尘埃等多种微小固体物,经过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获得清水和活性污泥浆。在污水进行生物处理过程中,二沉池分离出来的活性污泥浆大部分经污泥回流系统排入生物处理池,和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混合,保持生物处理池内有足够的微生物量,确保污水处理效果。二沉池是重力沉降式沉淀池,正常情况下,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是2.5~3.5小时,排出的活性污泥浆的污泥浓度为8克/升~11克/升。
活性污泥法分为常规活性污泥法和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利用常规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的系统,生物处理池的活性污泥浓度(MLSS)一般为2克/升~5克/升。利用高浓度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的系统,生物处理池的活性污泥浓度(MLSS)一般为6克/升~10克/升。同常规活性污泥法相比,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具有非常显著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2)承受冲击负荷能力大,处理效果稳定;(3)可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4)对于新建市政污水处理厂,可缩小生化工程规模,节省投资,减少占地;(5)将现有的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的市政污水处理厂改造为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可大幅度提高现有市政污水处理厂的产能,并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
要在工程上实现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其关键难点在于能否经济、简便、易行地进行固液分离,获得较高浓度(如15克/升以上)的活性污泥浆,同时不能对处理设备设施运行造成不良影响,不能对污水处理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因为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众多优越性,科技人员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对其展开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固液分离方法和实现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途径。能在工程上实现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途径主要有:铁盐高泥、泥沙高泥、磁粉高泥、气浮高泥、MBR高泥、SBR高泥、低表面负荷高污泥回流比二沉池,这些途径的缺点是运行不稳定或运行成本高。目前,在工程上有较多应用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系统只有MBR,虽然MBR的投资成本高和运营成本高,但其处理效果极佳,故在一些对排水标准要求极高的地域有应用。由于种种原因,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在市政污水处理领域没有成为主流。迄今为止,市政污水处理厂仍然以常规活性污泥法为主。
应用专利名称为一种高效浓密机(专利号为2022218592174)所述的技术,设计制造了高浓度二沉池,用于沉淀生物处理池排出的泥浆水,实际运行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高浓度二沉池满容后,再运行1小时,排出活性污泥浆的污泥浓度稳定大于17克/升。普通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大于5小时以上时,排出活性污泥浆的污泥浓度才有可能大于17克/升。
研发一种经济、简便、易行的,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新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是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生物处理池,曝气系统,高浓度二沉池,排泥设备,旋压板,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排出系统,所述生物处理池与高浓度二沉池相连通,所述高浓度二沉池与污泥回流系统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系统的另一端与生物处理池相连通,所述高浓度二沉池与剩余污泥排出系统相连通,所述生物处理池设置有曝气系统,所述高浓度二沉池内设置有排泥设备和至少1块旋压板,所述旋压板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75°,所述高浓度二沉池内设置的所有旋压板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之和大于高浓度二沉池满容时的水体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0.82% ,所述旋压板可绕与水平面夹角为70°~90°的轴心线旋转,所述旋压板旋转时的外缘线速度小于5.6米/分钟。
优选地,所述旋压板上分布有孔洞,所述旋压板分层设置。
优选地,所述高浓度二沉池是平流式沉淀池,所述排泥设备是链条式刮泥机,所述链条式刮泥机设置有链条和刮板,靠近所述高浓度二沉池顶部的刮板和位于高浓度二沉池底部的刮板之间设置有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固定连接高浓度二沉池池体,所述设备平台上安装有至少1台防水型电机动力装置,所述防水型电机动力装置传动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旋压板,所述旋压板可随着转动轴的旋转而旋转。
优选地,所述高浓度二沉池是平流式沉淀池,所述排泥设备是链条式刮泥机,所述链条式刮泥机设置有链条和刮板,所述高浓度二沉池上部设置有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上安装有至少1台电机动力装置,所述电机动力装置传动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旋压板,所述旋压板可随着转动轴的旋转而旋转。
优选地,所述高浓度二沉池是辐流式沉淀池,所述排泥设备是回转式排泥设备,所述旋压板固定连接回转式排泥设备,所述旋压板随着回转式排泥设备的旋转而旋转。
优选地,所述高浓度二沉池是辐流式沉淀池,所述排泥设备是回转式排泥设备,所述旋压板固定连接栅条支架,所述栅条支架固定连接回转式排泥设备,所述栅条支架和旋压板随着回转式排泥设备的旋转而旋转。
优选地,所述高浓度二沉池是辐流式沉淀池,所述辐流式沉淀池设置有中心支座,所述排泥设备是回转式排泥设备,所述高浓度二沉池的池体上部设置有圆形走道平台,所述高浓度二沉池设置有若干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中心支座,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滚轮,所述滚轮接触圆形走道平台,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栅条支架,所述栅条支架固定连接旋压板,所述旋压板可绕高浓度二沉池的中心支座旋转。
优选地,所述高浓度二沉池是辐流式沉淀池,所述辐流式沉淀池设置有中心支座,所述排泥设备是回转式排泥设备,所述高浓度二沉池的池体上部设置有圆形走道平台,所述高浓度二沉池设置有若干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的一端活动连接中心支座,所述设备平台的另一端连接滚轮,所述滚轮接触圆形走道平台,所述设备平台上安装有至少1台电机动力装置,所述电机动力装置传动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旋压板,所述设备平台可绕高浓度二沉池的中心支座旋转,所述旋压板可随着转动轴的旋转而旋转。
优选地,所述滚轮由电机驱动装置驱动。
优选地,所述旋压板设置为4~100层,每层旋压板的数量为1~100块,从所述高浓度二沉池底部往上,有2~50层旋压板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65°,其余各层旋压板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35°。
优选地,生物处理池包括曝气生化池,或包括AO生化池,或包括AOA生化池,或包括AAO生化池,或包括改良型AAO生化池,或包括倒置AAO生化池,或包括AOAO生化池,或包括改良型多级AO生化池,或包括UCT生化池,或包括MUCT生化池,或包括氧化沟,或包括卡鲁塞尔氧化沟,或包括奥贝尔氧化沟,或包括DE型氧化沟 ,或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池,或包括曝气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AO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AOA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AAO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改良型AAO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倒置AAO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AOAO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改良型多级AO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UCT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MUCT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氧化沟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卡鲁塞尔氧化沟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奥贝尔氧化沟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DE型氧化沟和生物选择器 ,或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选择器。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简便、易行 现有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只需要在现有的二沉池中安装旋压板及其配套设备,改造成高浓度二沉池,在不改变二沉池原有运行参数的情况下,排出的活性污泥浆的污泥浓度大于17克/升,就能稳定实现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在生产上的应用。
(2)经济性好 在高浓度二沉池中,电机动力装置带动旋压板缓慢旋转1~2小时,高浓度二沉池排出的活性污泥浆的污泥浓度就可以稳定大于17克/升,整个固液分离过程只消耗少量电能,没有添加其它药剂和助剂。
(3)节约投资和项目用地 新建市政污水处理厂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投资和项目用地。现有市政污水处理厂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产能,从而节约大量投资和建设用地。
(4)节能 将现有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改造为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工艺,可降低能耗30%以上。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二沉池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二沉池俯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二沉池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二沉池结构示意图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二沉池结构示意图四。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二沉池结构示意图五。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二沉池结构示意图六。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二沉池俯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高浓度二沉池10,泥水进口端101,泥浆排出端102,清水出口端103,链条式刮泥机11,链条111,刮板112,回转式排泥设备12,旋转轴121,旋压板13,孔洞131,栅条支架14,设备平台15,电机动力装置151,转动轴152,中心支座16,圆形走道平台17,横杆18,滚轮19,电机驱动装置191,工作桥20,刮泥板21,加强结构件2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生物处理池,曝气系统,高浓度二沉池10,排泥设备,旋压板13,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排出系统,所述生物处理池与高浓度二沉池10相连通,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与污泥回流系统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系统的另一端与生物处理池相连通,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与剩余污泥排出系统相连通,所述生物处理池设置有曝气系统,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内设置有排泥设备和至少1块旋压板13,所述旋压板13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75°,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内设置的所有旋压板13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之和大于高浓度二沉池10满容时的水体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0.82% ,所述旋压板13可绕与水平面夹角为70°~90°的轴心线旋转,所述旋压板13旋转时的外缘线速度小于5.6米/分钟。 目前,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其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生物处理池、曝气系统、二沉池(普通型)、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排出系统,由于二沉池(普通型)排出的活性污泥浆的污泥浓度为8克/升~11克/升,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只能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本实用新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生物处理池,曝气系统,高浓度二沉池10,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排出系统。生物处理池内有大量的微生物,是微生物净化污水的场所。曝气系统的作用是向生物处理池内的污水中灌注氧气,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净化污水提供氧气。曝气系统主要有鼓风曝气系统、表面曝气系统和潜水射流曝气系统。常用的鼓风曝气系统由鼓风机、气体输送管和微孔曝气器或微孔曝气管组成,鼓风机连接气体输送管一端,气体输送管另一端连接微孔曝气器或微孔曝气管。常用的表面曝气系统有倒伞式曝气机和转刷曝气机。高浓度二沉池10的作用是进行泥水分离。高浓度二沉池10内设置有排泥设备和旋压板13。排泥设备的作用是排出高浓度二沉池10底部的活性污泥浓泥浆。应用于高浓度二沉池10的排泥设备主要有回转式排泥设备12和链条式刮泥机11,其中回转式排泥设备12主要有回转式刮吸泥机、回转式刮泥机和回转式吸泥机。回转式排泥设备12分为中心传动回转排泥设备和周边传动回转排泥设备两大类。按照工作桥20形状,回转式排泥设备12可分为全桥式回转排泥设备和半桥式回转排泥设备。旋压板13是高浓度二沉池10获得高浓度活性污泥浆的关键部件。旋压板13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75°,高浓度二沉池10内设置的所有旋压板13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之和大于高浓度二沉池10满容时的水体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0.82% ,旋压板13可绕与水平面夹角为70°~90°的轴心线旋转,旋压板13旋转时的外缘线速度控制小于5.6米/分钟,以免削弱活性污泥沉降压缩效果。旋转的旋压板13能促进高浓度二沉池10内的泥浆水所含微生物、尘埃等多种微小固体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大的絮团物,能促使絮团物以较快的速度下沉,能促进絮团物体积收缩与水分离。高浓度二沉池10区别于普通二沉池的主要特征是高浓度二沉池10内设置了一定数量、一定倾角的旋压板13。高浓度二沉池10将生物处理池处理后的泥浆水进行高效泥水分离,获得清水和活性污泥浆,其中活性污泥浆的污泥浓度大于17克/升,为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条件。生物处理池与高浓度二沉池10相连通的方式之一是管道或沟渠或墙洞,方式之二是污水泵和管道,方式之三是污水泵和沟渠。污泥回流系统的作用是将高浓度二沉池10排出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浆作为回流污泥排入生物处理池。污泥回流系统包括管道,或包括沟渠,或包括污泥回流泵和管道,或包括污泥回流泵和沟渠。剩余污泥排出系统的作用是将高浓度二沉池10排出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包括管道,或包括沟渠,或包括剩余污泥泵和管道,或包括剩余污泥泵和沟渠。本实用新型,生物处理池进口端连接污水输入管,生物处理池出口端通过污水泵和管道与高浓度二沉池10泥水进口端101相连通,高浓度二沉池10泥浆排出端102与污泥回流泵进口端相连通,污泥回流泵出口端与管道或沟渠的一端相连通,管道或沟渠的另一端与生物处理池进口端相连通,高浓度二沉池10泥浆排出端102与剩余污泥泵进口端相连通,剩余污泥泵出口端与管道或沟渠的一端相连通,高浓度二沉池10清水出口端103连通排水管,生物处理池设置有曝气系统,曝气系统的微孔曝气器设置在生物处理池底部,微孔曝气器通过气体输送管连通鼓风机,高浓度二沉池10内设置有排泥设备和至少1块旋压板13。
具体的,如图2、图3、图8所示,所述旋压板13上分布有孔洞131,所述旋压板13分层设置。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旋压板13,旋压板13上分布有孔洞131,移动的旋压板13对旋压板13下方的絮团物进行挤压时,较多的水和较少的絮团物穿过旋压板13的孔洞131,造成旋压板13下方的泥浆浓度高于旋压板13上方的泥浆浓度,故设置有孔洞131的旋压板13比不设置孔洞131的旋压板13有更好的促进絮团物与水分离的效果。孔洞131是圆形孔洞131,或是椭圆形孔洞131,或是长方形孔洞131,或是正方形孔洞131,或是多边形孔洞131。旋压板13可以采用金属孔板制造,或采用塑料孔板制造,或采用木质孔板制造,或采用金属筛网制造,或采用塑料筛网制造。每块旋压板13在竖直方向都有一定的作用高度范围,为了旋压板13能同时作用于整个泥浆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活性污泥快速下沉压缩,故旋压板13分层设置。
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是平流式沉淀池,所述排泥设备是链条式刮泥机11,所述链条式刮泥机11设置有链条111和刮板112,靠近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顶部的刮板112和位于高浓度二沉池10底部的刮板112之间设置有设备平台15,所述设备平台15固定连接高浓度二沉池10池体,所述设备平台15上安装有至少1台防水型电机动力装置151,所述防水型电机动力装置151传动连接转动轴152,所述转动轴152固定连接旋压板13,所述旋压板13可随着转动轴152的旋转而旋转。本实用新型,链条式刮泥机11设置有链条111和刮板112,靠近高浓度二沉池10顶部的刮板112和位于高浓度二沉池10底部的刮板112之间设置有设备平台15,设备平台15位于水面下方且固定连接高浓度二沉池10池体,设备平台15上安装有至少1台防水型电机动力装置151,防水型电机动力装置151传动连接转动轴152,转动轴152固定连接旋压板13。设备平台15、防水型电机动力装置151、转动轴152和旋压板13设置在靠近高浓度二沉池10顶部的刮板112和位于高浓度二沉池10底部的刮板112之间,非常方便对现有的平流式沉淀池进行快速优化升级。根据高浓度二沉池10的宽度情况,设备平台15可设置多台防水型电机动力装置151,如高浓度二沉池10宽度为10米,旋压板13旋转半径是1米时,1个设备平台15可设置4台防水型电机动力装置151。当防水型电机动力装置151带动转动轴152旋转时,旋压板13随着转动轴152的旋转而旋转,旋转的旋压板13能促进高浓度二沉池10内的泥浆水所含微生物、尘埃等多种微小固体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大的絮团物,能促使絮团物以较快的速度下沉,能促进絮团物体积收缩与水分离。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是平流式沉淀池,所述排泥设备是链条式刮泥机11,所述链条式刮泥机11设置有链条111和刮板112,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上部设置有设备平台15,所述设备平台15上安装有至少1台电机动力装置151,所述电机动力装置151传动连接转动轴152,所述转动轴152固定连接旋压板13,所述旋压板13可随着转动轴152的旋转而旋转。本实用新型,高浓度二沉池10上部设置有设备平台15,设备平台15上安装有至少1台电机动力装置151,电机动力装置151传动连接转动轴152,转动轴152固定连接旋压板13。设备平台15和电机动力装置151不在水面下,对设备没有防水要求,检修维护方便。链条式刮泥机11的刮板112全部在泥浆区。旋压板13和转动轴152设置在刮板112上方,不会影响到刮板112的移动。根据高浓度二沉池10的宽度情况,设备平台15可设置多台电机动力装置151,如高浓度二沉池10宽度为10米,旋压板13旋转半径是1米时,1个设备平台15可设置4台电机动力装置151。当电机动力装置151带动转动轴152旋转时,旋压板13随着转动轴152的旋转而旋转,旋转的旋压板13能促进高浓度二沉池10内的泥浆水所含微生物、尘埃等多种微小固体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大的絮团物,能促使絮团物以较快的速度下沉,能促进絮团物体积收缩与水分离。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是辐流式沉淀池,所述排泥设备是回转式排泥设备12,所述旋压板13固定连接回转式排泥设备12,所述旋压板13随着回转式排泥设备12的旋转而旋转。本实用新型,旋压板13可以固定连接回转式排泥设备12的旋转轴121,也可以连接回转式排泥设备12的桁架。旋压板13可以通过抱轴器固定连接回转式排泥设备12的旋转轴121,也可以通过抱轴器连接回转式排泥设备12的桁架。旋压板13可随着回转式排泥设备12的旋转而旋转,旋转的旋压板13能促进高浓度二沉池10内的泥浆水所含微生物、尘埃等多种微小固体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大的絮团物,能促使絮团物以较快的速度下沉,能促进絮团物体积收缩与水分离。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是辐流式沉淀池,所述排泥设备是回转式排泥设备12,所述旋压板13固定连接栅条支架14,所述栅条支架14固定连接回转式排泥设备12,所述栅条支架14和旋压板13随着回转式排泥设备12的旋转而旋转。本实用新型,旋压板13可通过焊接或螺丝连接等方式连接栅条支架14,栅条支架14可以通过抱轴器固定连接回转式排泥设备12的旋转轴121,也可以通过抱轴器连接回转式排泥设备12的桁架。栅条支架14和旋压板13可随着回转式排泥设备12的旋转而旋转,旋转的旋压板13能促进高浓度二沉池10内的泥浆水所含微生物、尘埃等多种微小固体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大的絮团物,能促使絮团物以较快的速度下沉,能促进絮团物体积收缩与水分离;同时,旋转的栅条支架14,竖直方向设置的栅条后面形成小涡流,有助于生化污泥稀泥浆颗粒间的凝聚,并造成空穴以破坏污泥网状结构和胶着状态,使其中的水分及气泡容易分离,促进固体沉降。
具体的,如图7所示,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是辐流式沉淀池,所述辐流式沉淀池设置有中心支座16,所述排泥设备是回转式排泥设备12,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的池体上部设置有圆形走道平台17,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设置有若干横杆18,所述横杆18的一端活动连接中心支座16,所述横杆18的另一端连接滚轮19,所述滚轮19接触圆形走道平台17,所述横杆18固定连接栅条支架14,所述栅条支架14固定连接旋压板13,所述旋压板13可绕高浓度二沉池10的中心支座16旋转。本实用新型,高浓度二沉池10设置有中心支座16、圆形走道平台17和若干横杆18,横杆18的一端可直接活动连接中心支座16,也可以间接活动连接中心支座16。横杆18的一端间接活动连接中心支座16的实施方式为横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回转式排泥设备12,回转式排泥设备12活动连接中心支座16。横杆18的另一端连接滚轮19,滚轮19接触圆形走道平台17。横杆18固定连接栅条支架14,栅条支架14固定连接旋压板13。为了加强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可设置加强结构件,加强结构件、回转式排泥设备12的工作桥20和横杆18三者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加强结构件和邻近的两条横杆18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栅条支架14和旋压板13可随着回转式排泥设备12的旋转而旋转,旋转的旋压板13能促进高浓度二沉池10内的泥浆水所含微生物、尘埃等多种微小固体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大的絮团物,能促使絮团物以较快的速度下沉,能促进絮团物体积收缩与水分离;同时,旋转的栅条支架14,竖直方向设置的栅条后面形成小涡流,有助于生化污泥稀泥浆颗粒间的凝聚,并造成空穴以破坏污泥网状结构和胶着状态,使其中的水分及气泡容易分离,促进固体沉降。
具体的,如图8、图9所示,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是辐流式沉淀池,所述辐流式沉淀池设置有中心支座16,所述排泥设备是回转式排泥设备12,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的池体上部设置有圆形走道平台17,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设置有若干设备平台15,所述设备平台15的一端活动连接中心支座16,所述设备平台15的另一端连接滚轮19,所述滚轮19接触圆形走道平台17,所述设备平台15上安装有至少1台电机动力装置151,所述电机动力装置151传动连接转动轴152,所述转动轴152固定连接旋压板13,所述设备平台15可绕高浓度二沉池10的中心支座16旋转,所述旋压板13可随着转动轴152的旋转而旋转。本实用新型,高浓度二沉池10设置有中心支座16、圆形走道平台17和若干设备平台15,设备平台15的一端可直接活动连接中心支座16,也可以间接活动连接中心支座16。设备平台15的一端间接活动连接中心支座16的实施方式为设备平台15的一端固定连接回转式排泥设备12,回转式排泥设备12活动连接中心支座16。设备平台15的另一端连接滚轮19,滚轮19接触圆形走道平台17。设备平台15上安装有至少1台电机动力装置151,电机动力装置151传动连接转动轴152,转动轴152固定连接旋压板13。当高浓度二沉池10直径为25米,旋压板13旋转半径是1米时,1个设备平台15可设置5台电机动力装置151。为了加强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可设置加强结构件22,加强结构件22、回转式排泥设备12的工作桥20和设备平台15三者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加强结构件22和邻近的两个设备平台15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旋压板13可随着转动轴152的旋转而旋转,也可随着回转式排泥设备12的旋转而绕高浓度二沉池10的中心支座16旋转,旋转的旋压板13能促进高浓度二沉池10内的泥浆水所含微生物、尘埃等多种微小固体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大的絮团物,能促使絮团物以较快的速度下沉,能促进絮团物体积收缩与水分离。
具体的,如图7、图8所示,所述滚轮19由电机驱动装置191驱动。在现有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时,原有的回转式排泥设备12电机驱动装置191的功率不一定足够带动新增的旋压板13、电机动力装置151、横杆18或设备平台15等设备和构件,此时,滚轮19就需由电机驱动装置191驱动。
具体的,如图2、图6、图7、图8所示,所述旋压板13设置为4~100层,每层旋压板13的数量为1~100块,从所述高浓度二沉池10底部往上,有2~50层旋压板13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65°,其余各层旋压板13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35°。本实用新型,高度一定时,在不影响活性污泥沉降、压缩增浓的前提下,旋压板13层数不能超过理论最大值。在设置每层旋压板13的数量时,若采用大面积的旋压板13,则所需的旋压板13数量就少,若采用小面积的旋压板13,则所需的旋压板13数量就多。在一定数量范围内,活性污泥浆的污泥浓度随着旋压板13层数增加和每层旋压板13数量增加而提高。由于高浓度二沉池10的停留时间一般为2.5~3.5小时,故活性污泥压缩增浓时间比较短。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浆,应尽可能在理论允许的前提下增加旋压板13层数和每层旋压板13的数量。本实用新型中,转动轴152下部的旋压板13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转动轴152上部的旋压板13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有助于提高活性污泥浆的浓度,故从高浓度二沉池10底部往上,有2~50层旋压板13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65°,其余各层旋压板13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35°。
具体的,生物处理池包括曝气生化池,或包括AO生化池,或包括AOA生化池,或包括AAO生化池,或包括改良型AAO生化池,或包括倒置AAO生化池,或包括AOAO生化池,或包括改良型多级AO生化池,或包括UCT生化池,或包括MUCT生化池,或包括氧化沟,或包括卡鲁塞尔氧化沟,或包括奥贝尔氧化沟,或包括DE型氧化沟 ,或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池,或包括曝气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AO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AOA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AAO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改良型AAO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倒置AAO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AOAO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改良型多级AO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UCT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MUCT生化池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氧化沟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卡鲁塞尔氧化沟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奥贝尔氧化沟和生物选择器,或包括DE型氧化沟和生物选择器 ,或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选择器。
实施例
某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参数:进水流量10000立方米/天,生物处理池活性污泥浓度(MLSS)为4克/升,采用普通的二沉池,回流生物处理池活性污泥浓度(MLSS)为10克/升,污泥回流比66.7% 。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将普通的二沉池改造为高浓度二沉池10(高浓度二沉池10设计装机功率为5.5KW,日电耗小于100KWH),回流生物处理池活性污泥浓度(MLSS)为20克/升,污泥回流比66.7% ,则生物处理池活性污泥浓度(MLSS)为8克/升,经济、简便、易行地实现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在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高浓度二沉池10在进池泥浆水MLSS为3.79克/升,表面负荷为0.9立方米/(平方米·小时)时的运行情况:
(1)旋压板13旋转时间0小时,排出活性污泥浆MLSS为9.5克/升;
(2)旋压板13旋转时间1小时,排出活性污泥浆MLSS为18.2克/升;
(3)旋压板13旋转时间2小时,排出活性污泥浆MLSS为21.3克/升。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处理池,曝气系统,高浓度二沉池,排泥设备,旋压板,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排出系统,所述生物处理池与高浓度二沉池相连通,所述高浓度二沉池与污泥回流系统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系统的另一端与生物处理池相连通,所述高浓度二沉池与剩余污泥排出系统相连通,所述生物处理池设置有曝气系统,所述高浓度二沉池内设置有排泥设备和至少1块旋压板,所述旋压板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75°,所述高浓度二沉池内设置的所有旋压板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之和大于高浓度二沉池满容时的水体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积的0.82% ,所述旋压板可绕与水平面夹角为70°~90°的轴心线旋转,所述旋压板旋转时的外缘线速度小于5.6米/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压板上分布有孔洞,所述旋压板分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二沉池是平流式沉淀池,所述排泥设备是链条式刮泥机,所述链条式刮泥机设置有链条和刮板,靠近所述高浓度二沉池顶部的刮板和位于高浓度二沉池底部的刮板之间设置有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固定连接高浓度二沉池池体,所述设备平台上安装有至少1台防水型电机动力装置,所述防水型电机动力装置传动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旋压板,所述旋压板可随着转动轴的旋转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二沉池是平流式沉淀池,所述排泥设备是链条式刮泥机,所述链条式刮泥机设置有链条和刮板,所述高浓度二沉池上部设置有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上安装有至少1台电机动力装置,所述电机动力装置传动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旋压板,所述旋压板可随着转动轴的旋转而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二沉池是辐流式沉淀池,所述排泥设备是回转式排泥设备,所述旋压板固定连接回转式排泥设备,所述旋压板随着回转式排泥设备的旋转而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二沉池是辐流式沉淀池,所述排泥设备是回转式排泥设备,所述旋压板固定连接栅条支架,所述栅条支架固定连接回转式排泥设备,所述栅条支架和旋压板随着回转式排泥设备的旋转而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二沉池是辐流式沉淀池,所述辐流式沉淀池设置有中心支座,所述排泥设备是回转式排泥设备,所述高浓度二沉池的池体上部设置有圆形走道平台,所述高浓度二沉池设置有若干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中心支座,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滚轮,所述滚轮接触圆形走道平台,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栅条支架,所述栅条支架固定连接旋压板,所述旋压板可绕高浓度二沉池的中心支座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二沉池是辐流式沉淀池,所述辐流式沉淀池设置有中心支座,所述排泥设备是回转式排泥设备,所述高浓度二沉池的池体上部设置有圆形走道平台,所述高浓度二沉池设置有若干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的一端活动连接中心支座,所述设备平台的另一端连接滚轮,所述滚轮接触圆形走道平台,所述设备平台上安装有至少1台电机动力装置,所述电机动力装置传动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旋压板,所述设备平台可绕高浓度二沉池的中心支座旋转,所述旋压板可随着转动轴的旋转而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由电机驱动装置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6或7或8所述的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压板设置为4~100层,每层旋压板的数量为1~100块,从所述高浓度二沉池底部往上,有2~50层旋压板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65°,其余各层旋压板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35°。
CN202320114081.2U 2023-02-04 2023-02-04 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Active CN219469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4081.2U CN219469812U (zh) 2023-02-04 2023-02-04 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4081.2U CN219469812U (zh) 2023-02-04 2023-02-04 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9812U true CN219469812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6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4081.2U Active CN219469812U (zh) 2023-02-04 2023-02-04 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9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6093B (zh) 一种高效溶气气浮系统
CN101073715A (zh) 一种高效澄清水处理装置和工艺
CN102001787B (zh) 厌氧微孔曝气氧化沟反应器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2811734A (zh) 一种生物-生态耦合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2838205A (zh) 外置式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
CN107162170A (zh) 一种节能型清水驱动强化硝化二级处理式生物转盘
CN103043870A (zh) 一种新型自动回流式生物法污水处理器
CN205035217U (zh) 一种将城镇污水处理达标地表水四类的处理系统
CN201033264Y (zh) 一种高效澄清水处理装置
CN102020395A (zh)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方法
CN112759078A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0500593C (zh) 复合式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570262Y (zh) 一种分离曝气两用型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
CN102139993A (zh) 模块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3890088U (zh) 一种高效溶气气浮系统
CN107935090A (zh) 一种高效高塔式气浮机
CN219469812U (zh) 一种采用高浓度活性污泥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CN210340465U (zh) 一种新型的sbr反应池
CN208087256U (zh) 一种高效高塔式气浮机
CN115124160A (zh) 一种河道水质旁路净化处理工艺
CN215249865U (zh) 一种用于突发城市景观水污染应急处理装置
CN210528571U (zh) 一种使用纳米曝气技术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设备
CN212504433U (zh) 一种基于超微分离及好氧生化处理的黑臭河道水体处理系统
CN101538085A (zh) 旋流曝气沉淀污水处理池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CN201458902U (zh) 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