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7804U - 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7804U
CN219467804U CN202320598011.9U CN202320598011U CN219467804U CN 219467804 U CN219467804 U CN 219467804U CN 202320598011 U CN202320598011 U CN 202320598011U CN 219467804 U CN219467804 U CN 219467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haped
backup pad
sprocket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980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健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Volkswagen Spinning Head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Volkswagen Spinning Head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Volkswagen Spinning Head Factor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Volkswagen Spinning Head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23205980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7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7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7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头转运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垫块,所述垫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所述第一空心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空心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撑板、垫块、第一空心块、第一轴承、第一圆柱、第一链轮、第二圆柱、第二空心块、第二轴承、螺纹筒、第二链轮、链条、螺纹柱、第三空心块和第二支撑板的配合,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距离能自由调节,进而使用者在转运不同大小的封头主体时,可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距离,使该转运装置在转运不同大小的封头主体时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头转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封头是指用以封闭容器端部使其内外介质隔离的元件,又称端盖。圆筒形容器的封头一般都是迥转壳体。按封头的表面形状可分为凸形、锥形、平板形和组合形。凸形封头是指外表面形状为凸面的封头,如半球形、椭圆形、碟形和无折边球形封头等。
目前,工人在转运椭圆形封头时,通常先将椭圆形封头放置在转运台车上,然后,通过推动转运台车,将椭圆形封头转运至指定位置处,但现有的转运台车,通常是由一块固定大小的台面、支撑架和万向轮组成,进而导致转运台车仅能转运指定大小的椭圆形封头,从而导致转运台车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工人在转运椭圆形封头时,通常先将椭圆形封头放置在转运台车上,然后,通过推动转运台车,将椭圆形封头转运至指定位置处,但现有的转运台车,通常是由一块固定大小的台面、支撑架和万向轮组成,进而导致转运台车仅能转运指定大小的椭圆形封头,从而导致转运台车使用起来较为不便,而提出的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垫块,所述垫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所述垫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空心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柱,所述第一圆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柱,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块,所述第二空心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的表面和第二链轮的表面均套接有链条,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均与链条相互啮合,所述螺纹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空心块,所述第三空心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均贴合设置有封头主体,所述封头主体的表面贴合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均与定位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心块的底部和第三空心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定位柱以封头主体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柱,所述第一U形柱位于封头主体的右侧,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柱,所述第二U形柱位于封头主体的左侧,所述封头主体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按压块,所述按压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U形柱,所述按压块的上表面、第三U形柱的内壁、第一U形柱的表面和第二U形柱的表面均贴合设置有固定带。
优选的,所述固定带包括弹力带,所述按压块的上表面和第三U形柱的内壁均与弹力带的表面接触,所述弹力带的内部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壁粘接有铁环,所述铁环的内壁、第一U形柱的表面和第二U形柱的表面均贴合设置挂钩。
优选的,所述按压块的中心与封头主体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U形柱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二U形柱呈等距阵列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板、垫块、第一空心块、第一轴承、第一圆柱、第一链轮、第二圆柱、第二空心块、第二轴承、螺纹筒、第二链轮、链条、螺纹柱、第三空心块和第二支撑板,其中,当第一链轮转动时,通过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链条的配合,使螺纹筒转动,然后,通过螺纹筒和螺纹柱的配合,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距离发生改变,进而使用者在转运不同大小的封头主体时,可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距离,使该转运装置在转运不同大小的封头主体时较为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U形柱、第二U形柱、按压块、第三U形柱和固定带,其中,当固定带上的挂钩分别挂在第一U形柱和第二U形柱上时,通过第一U形柱、第二U形柱、挂钩、弹力带和第三U形柱的配合,将按压块固定在封头主体上,并通过弹力带的弹力,使按压块对封头主体施加向下的压力,此时,通过按压块对封头主体施加的作用力,使封头主体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紧密接触,进而使封头主体在转运时,不会因道路颠簸而上下跳动,同时,通过设置有四个第二U形柱,使按压块能对不同大小的封头主体进行按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空心块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链轮的左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按压块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支撑板;2、垫块;3、第一空心块;4、把手;5、第一轴承;6、第一圆柱;7、第一链轮;8、第二圆柱;9、第二空心块;10、第二轴承;11、螺纹筒;12、第二链轮;13、链条;14、螺纹柱;15、第三空心块;16、第二支撑板;17、封头主体;18、定位柱;19、万向轮;20、第一U形柱;21、第二U形柱;22、按压块;23、第三U形柱;24、固定带;241、弹力带;242、圆孔;243、铁环;244、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照图1-8,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垫块2,垫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3,垫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4,通过把手4使使用者在推动该转运装置时较为方便,第一空心块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5,第一轴承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柱6,第一圆柱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7,第一链轮7位于第一支撑板1的左侧,第一链轮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柱8,通过第二圆柱8使使用者在转动第一链轮7时较为方便,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块9,第二空心块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0,第二轴承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筒11,通过第二轴承10使螺纹筒11仅能在第二空心块9内转动,螺纹筒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12,第二链轮12位于第一支撑板1的左侧,第一链轮7的表面和第二链轮12的表面均套接有链条13,第一链轮7和第二链轮12均与链条13相互啮合,当第一链轮7转动时,通过第一链轮7、链条13和第二链轮12的配合,使螺纹筒11转动,螺纹筒11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柱14,螺纹柱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空心块15,螺纹柱14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当螺纹筒11转动时,螺纹筒11和螺纹柱14的配合,使第三空心块15与螺纹筒11之间距离发生改变,第三空心块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6,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板16的上表面均贴合设置有封头主体17,封头主体17的表面贴合设置有定位柱18,定位柱18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定位柱18以封头主体17为中心呈对称分布,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板16的上表面均与定位柱18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定位柱18使封头主体17无法在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6上水平移动,第二空心块9的底部和第三空心块15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9。
实施例二:
参照图1-9,第二支撑板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柱20,第一U形柱20位于封头主体17的右侧,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柱21,第二U形柱21位于封头主体17的左侧,第二U形柱21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二U形柱21呈等距阵列分布,封头主体17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按压块22,按压块22的中心与封头主体17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按压块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U形柱23,按压块22的上表面、第三U形柱23的内壁、第一U形柱20的表面和第二U形柱21的表面均贴合设置有固定带24,通过第三U形柱23使固定带24与按压块22之间无法分离。
固定带24包括弹力带241,按压块22的上表面和第三U形柱23的内壁均与弹力带241的表面接触,弹力带241的内部有圆孔242,圆孔242的内壁粘接有铁环243,通过铁环243使圆孔242不容易发生开裂,铁环243的内壁、第一U形柱20的表面和第二U形柱21的表面均贴合设置挂钩244,当固定带24上的挂钩244分别挂在第一U形柱20和第二U形柱21上时,通过第一U形柱20、第二U形柱21、挂钩244、弹力带241和第三U形柱23的配合,将按压块22固定在封头主体17上,并通过弹力带241的弹力,使按压块22对封头主体17施加向下的压力,此时,通过按压块22对封头主体17施加的作用力,使封头主体17与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6之间紧密接触,进而使封头主体17在转运时,不会因道路颠簸而上下跳动,同时,通过设置有四个第二U形柱21,使按压块22能对不同大小的封头主体17进行按压。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该转运装置时,先根据封头主体17的大小调节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16之间距离,在调节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16之间距离时,先通过转动第二圆柱8使第一链轮7转动,然后,通过第一链轮7、链条13和第二链轮12的配合,使螺纹筒11转动,并通过螺纹筒11和螺纹柱14的配合,使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16之间距离改变,当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16之间距离调节至合适大小后,停止转动第二圆柱8,然后,将封头主体17放置在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6上,并使定位柱18与封头主体17的表面接触,此时,通过定位柱18使封头主体17无法在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6上移动,然后,将按压块22放置在封头主体17上,并将两个挂钩244分别挂在第一U形柱20和第二U形柱21上,此时,通过第一U形柱20、第二U形柱21、挂钩244、弹力带241和第三U形柱23的配合,将按压块22固定在封头主体17上,并通过弹力带241的弹力,使按压块22对封头主体17施加向下的压力,然后,通过按压块22对封头主体17施加的作用力,使封头主体17与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16之间紧密接触,当封头主体17固定好后,通过推动把手4,使该转运装置在万向轮19的作用下自由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Claims (6)

1.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垫块(2),所述垫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块(3),所述垫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4),所述第一空心块(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柱(6),所述第一圆柱(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7),所述第一链轮(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柱(8),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空心块(9),所述第二空心块(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10),所述第二轴承(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纹筒(11),所述螺纹筒(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链轮(12),所述第一链轮(7)的表面和第二链轮(12)的表面均套接有链条(13),所述第一链轮(7)和第二链轮(12)均与链条(13)相互啮合,所述螺纹筒(11)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柱(14),所述螺纹柱(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空心块(15),所述第三空心块(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6),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板(16)的上表面均贴合设置有封头主体(17),所述封头主体(17)的表面贴合设置有定位柱(18),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板(16)的上表面均与定位柱(1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心块(9)的底部和第三空心块(15)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18)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定位柱(18)以封头主体(17)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柱(20),所述第一U形柱(20)位于封头主体(17)的右侧,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柱(21),所述第二U形柱(21)位于封头主体(17)的左侧,所述封头主体(17)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有按压块(22),所述按压块(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U形柱(23),所述按压块(22)的上表面、第三U形柱(23)的内壁、第一U形柱(20)的表面和第二U形柱(21)的表面均贴合设置有固定带(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24)包括弹力带(241),所述按压块(22)的上表面和第三U形柱(23)的内壁均与弹力带(241)的表面接触,所述弹力带(241)的内部有圆孔(242),所述圆孔(242)的内壁粘接有铁环(243),所述铁环(243)的内壁、第一U形柱(20)的表面和第二U形柱(21)的表面均贴合设置挂钩(24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块(22)的中心与封头主体(17)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形柱(21)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二U形柱(21)呈等距阵列分布。
CN202320598011.9U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 Active CN219467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8011.9U CN219467804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98011.9U CN219467804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7804U true CN219467804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35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98011.9U Active CN219467804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78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40960U (zh) 一种自动夹紧拉马
CN219467804U (zh) 一种椭圆形封头转运装置
CN212401571U (zh) 一种带有储存功能的无人机
CN207202642U (zh) 一种稳定式陶瓷水杯
CN212638240U (zh) 一种中药片剂包装用贴标装置
CN210493091U (zh) 一种便携式夹杯器
CN203873463U (zh) 一种压缩水杯
CN211095873U (zh) 一种自适应四肢按摩器
CN220843500U (zh) 一种处理剂辅助包装装置
CN210354190U (zh) 一种饮水杯
CN206243692U (zh) 可调节的伸缩便携水瓶
CN204544373U (zh) 一种使用中物料不易散逸的研臼
CN212939267U (zh) 一种防溢水的纸杯
CN213154513U (zh) 一种便于放置杆状物品的拉杆箱
CN2831952Y (zh) 便携式弹簧杯
CN208278122U (zh) 一种涂料运输车
CN212308280U (zh) 一种骨科用便携式护理支架
CN211181322U (zh) 一种高等数学立体图形演示教具
CN206792213U (zh) 一种可伸缩式水杯防倒装置
CN215385952U (zh) 一种便于取放的医用塑料瓶
CN211419540U (zh) 一种全自动粘稠液体灌装机
CN218434830U (zh) 一种饮料杯盖口封合装置
CN220404401U (zh) 一种百会穴按压器
CN213429954U (zh) 一种用于水杯的清洁装置
CN212314274U (zh) 一种冲压件存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