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7655U - 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67655U CN219467655U CN202223467890.6U CN202223467890U CN219467655U CN 219467655 U CN219467655 U CN 219467655U CN 202223467890 U CN202223467890 U CN 202223467890U CN 219467655 U CN219467655 U CN 2194676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ece
- shell
- locking
- camera
- clamping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行车监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所述固定卡壳插接在限位卡壳的内腔中,所述限位卡壳的内腔左侧设置有相机固定壳,所述相机固定壳的右侧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右侧设置有扭转件,所述扭转件的外侧连接有复位盘簧,所述复位盘簧的外端与固定卡壳的内腔连接,所述扭转件的右侧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限位卡壳的本体内侧开设有锁止槽,所述锁止件贯穿固定卡壳并与锁止槽相对应;本装置将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放置在相机固定壳的内侧,将相机固定壳放置在固定卡壳的内侧,随后利用锁止槽卡住锁止件来对固定卡壳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固定卡壳掉落,进而避免了摄像头的掉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监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行车记录仪是通过数字视频记录并循环更新车前、车内、周围的路面情况,信息数据包括记录车内录音、汽车的加速度、转向和刹车等,以备调查交通事故责任时所用。另外也有部分车主,为了方便看清车辆后方的情况,也会在车辆上安装后视行车记录仪,然后通过后视行车记录仪来反馈车辆后方的路面情况,从而便于倒车。
现有的后视行车记录仪主要是安装在车辆的后视镜上,其安装方法主要有粘连式和螺接式;粘连式是使用胶水或吸盘将后视行车记录仪固定在后视镜上,而使用胶水粘连会导致行车记录仪的更换较为困难,另外在粘连的不够牢固时,行车记录仪也存在掉落的可能,而通过吸盘固定,行车记录仪会存在掉落的风险;螺接式使使用螺纹进行固定的,即在行车记录仪的外侧设置螺纹,然后螺纹直接将行车记录仪螺接到后视镜上,该方法在螺纹松动时,也容易导致行车记录仪掉落;因此需要一种方便更换且不容易掉落的固定机构,来辅助行车记录仪的固定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安装在后视镜上的行车记录仪容易掉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包括限位卡壳和固定卡壳,所述固定卡壳插接在限位卡壳的内腔中,所述限位卡壳的内腔左侧设置有相机固定壳,所述相机固定壳的右侧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右侧设置有扭转件,所述扭转件的外侧连接有复位盘簧,所述复位盘簧的外端与固定卡壳的内腔连接,所述扭转件的右侧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限位卡壳的本体内侧开设有锁止槽,所述锁止件贯穿固定卡壳并与锁止槽相对应;
所述支撑件的外端右侧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扭转件的内腔中开设有与弧形凸起相适配的弧形凹槽,所述扭转件的右侧设置有螺旋凸起,所述锁止件在靠近扭转件的一侧开设有与螺旋凸起相适配的弧形转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卡壳的本体外侧开设有限位导向槽,所述限位卡壳的内侧设置有与限位导向槽向适配的限位导向条。
优选的,所述固定卡壳包括装夹卡壳和锁止卡壳,所述装夹卡壳和锁止卡壳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装夹卡壳上的限位导向槽和锁止卡壳上的限位导向槽相互对齐。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左压板和右压板,所述左压板和右压板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右压板设置呈T型,所述右压板的右端与扭转件的内腔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扭转件的本体外侧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复位盘簧位于环形槽的内侧,所述固定卡壳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卡环,所述限位卡环的内侧伸入到环形槽的内侧并与复位盘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将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放置在相机固定壳的内侧,将相机固定壳放置在固定卡壳的内侧,随后利用锁止槽卡住锁止件来对固定卡壳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固定卡壳掉落,进而避免了摄像头的掉落;
2)本装置通过相机固定壳带动支撑件移动,通过支撑件带动扭转件旋转,通过扭转件来带动锁止件移动,进而通过按压相机固定实现锁止件的缩回,进而方便本装置的拆卸,同时为了避免固定卡壳的自动掉落,又通过复位盘簧的弹性势能,来使得扭转件存在逆时针转动的趋势,进而使得锁止件可以稳定的插接在锁止槽中,进而保证了固定卡壳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到后视镜上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卡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扭转件俯视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扭转件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锁止件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2限位卡壳、3固定卡壳、31装夹卡壳、32锁止卡壳、4相机固定壳、5支撑件、51左压板、52缓冲弹簧、53右压板、54弧形凸起、6扭转件、61螺旋凸起、62弧形凹槽、7复位盘簧、8锁止件、81弧形转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包括限位卡壳2和固定卡壳3,限位卡壳2设置在后视镜1的内侧,且与后视镜1的外壳相固定,在安装行车记录仪时,将固定卡壳3插入限位卡壳2的内腔中,然后通过限位卡壳2来对固定卡壳3进行固定,限位卡壳2的内腔左侧设置有相机固定壳4,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放入到相机固定壳4的内腔中,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只能从相机固定壳4右侧插入相机固定壳4的内腔中,同样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也只能从相机固定壳4右侧取出。相机固定壳4的右侧设置有支撑件5,支撑件5的右侧设置有扭转件6,支撑件5位于扭转件6与相机固定壳4之间,支撑件5的左端可以插接到相机固定壳4的内腔中,用于对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进行压紧,扭转件6的外侧连接有复位盘簧7,复位盘簧7的外端与固定卡壳3的内腔连接,常态下,复位盘簧7中也存储有弹性势能,复位盘簧7可以使扭转件6存在转动的趋势,从而使得锁止件8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伸出限位卡壳2,扭转件6的右侧设置有锁止件8,限位卡壳2的本体内侧开设有锁止槽,锁止件8贯穿固定卡壳3并与锁止槽相对应,当固定卡壳3安装到限位卡壳2中后,锁止件8插接到锁止槽,从而使得固定卡壳3无法转动以及移动,进而完成固定卡壳3及行车记录仪摄像头的固定;
支撑件5的外端右侧设置有弧形凸起54,扭转件6的内腔中开设有与弧形凸起54相适配的弧形凹槽62,在向右按压相机固定壳4时,相机固定壳4会带动支撑件5及弧形凸起54右移,弧形凸起54右移时会带动弧形凹槽62旋转,进而带动扭转件6旋转,扭转件6的右侧设置有螺旋凸起61,锁止件8在靠近扭转件6的一侧开设有与螺旋凸起61相适配的弧形转槽81,扭转件6旋转时,会带动螺旋凸起61旋转,螺旋凸起61旋转时,会通过弧形转槽81带动锁止件8向内移动或向外移动,在按压机固定壳4时,该压力通过支撑件5带动扭转件6顺时针旋转,扭转件6顺时针旋转会带动锁止件8向扭转件6的内侧移动,当复位盘簧7带动扭转件6逆时针旋转,扭转件6逆时针旋转会带动锁止件8向扭转件6的外侧移动,为了避免该过程中支撑件5出现自转,这里在固定卡壳3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条,在相机固定壳4和支撑件5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条与限位槽适配,从而避免支撑件5出现自转。
固定卡壳3的本体外侧开设有限位导向槽,限位卡壳2的内侧设置有与限位导向槽向适配的限位导向条,当限位导向条插接到限位导向槽中时,锁止件8会与锁止槽向对应,这时随着固定卡壳3的右移,锁止件8的外端会自动插入锁止槽,从而方便锁止件8与锁止槽的配对。
固定卡壳3包括装夹卡壳31和锁止卡壳32,装夹卡壳31的右端设置有外螺纹,锁止卡壳32的左端设置有内螺纹,装夹卡壳31和锁止卡壳32通过螺纹连接,相机固定壳4和支撑件5可以从夹卡壳31的右端插入夹卡壳31的内腔中,扭转件6、复位盘簧7、锁止件8位于锁止卡壳32的本体上,这样将其分离,可以方便行车记录仪摄像头的单独安装,即在行车记录仪摄像头损坏时,只需要将行车记录仪摄像头取出进行更换即可,从而不必要连带固定卡壳3、相机固定壳4、支撑件5、扭转件6、复位盘簧7、锁止件8进行整体更换,在装夹卡壳31和锁止卡壳32之间相互拧紧后,装夹卡壳31上的限位导向槽和锁止卡壳32上的限位导向槽相互对齐,这样可以方便固定卡壳3的安装,同时通过限位导向槽与限位导向条的配合,可以使得固定卡壳3无法旋转,进而使得装夹卡壳31和锁止卡壳32在限位卡壳2的内腔中无法分离。
支撑件5包括左压板51和右压板53,左压板51和右压板53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52,通过缓冲弹簧52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一方面当行车记录仪摄像头受到撞击时,通过缓冲弹簧52的缓冲,可以降低行车记录仪摄像头受到的撞击力,进而避免摄像头被撞坏,另一方面,当支撑件5的尺寸摄像头的长度存在偏差时,通过缓冲弹簧52的弹性对摄像头进行挤压,可以使得摄像头仍能被固定在相机固定壳4的内腔中,右压板53设置呈T型,右压板53的右端与扭转件6的内腔相适配。
扭转件6的本体外侧开设有环形槽,复位盘簧7位于环形槽的内侧,通过环形槽对复位盘簧7进行保护,从而避免复位盘簧7出现散架,固定卡壳3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卡环,限位卡环的内侧伸入到环形槽的内侧并与复位盘簧7连接,通过限位卡环对扭转件6进行限位,进而避免扭转件6掉落。
工作原理:安装行车记录仪时,将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放入相机固定壳4中,然后将相机固定壳4放入装夹卡壳31中,随后再将支撑件5放入装夹卡壳31中,然后将装夹卡壳31与锁止卡壳32螺接,随后将固定卡壳3插入限位卡壳2中即可,当锁止件8与锁止槽对齐后,复位盘簧7带动扭转件6逆时针旋转,扭转件6逆时针旋转会带动锁止件8向扭转件6的外侧移动,当锁止件8的外端插入锁止槽后,固定卡壳3被固定;
取出行车记录仪时,按压相机固定壳4,相机固定壳4会带动支撑件5右移,支撑件5右移带动扭转件6顺时针旋转,扭转件6顺时针旋转会带动锁止件8向扭转件6的内侧移动,当锁止件8离开锁止槽后,即可将固定卡壳3取出,然后将装夹卡壳31和锁止卡壳32分离,即可将相机固定壳4和支撑件5取出,然后再将相机固定壳4中的摄像头取出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包括限位卡壳(2)和固定卡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壳(3)插接在限位卡壳(2)的内腔中,所述限位卡壳(2)的内腔左侧设置有相机固定壳(4),所述相机固定壳(4)的右侧设置有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的右侧设置有扭转件(6),所述扭转件(6)的外侧连接有复位盘簧(7),所述复位盘簧(7)的外端与固定卡壳(3)的内腔连接,所述扭转件(6)的右侧设置有锁止件(8),所述限位卡壳(2)的本体内侧开设有锁止槽,所述锁止件(8)贯穿固定卡壳(3)并与锁止槽相对应;
所述支撑件(5)的外端右侧设置有弧形凸起(54),所述扭转件(6)的内腔中开设有与弧形凸起(54)相适配的弧形凹槽(62),所述扭转件(6)的右侧设置有螺旋凸起(61),所述锁止件(8)在靠近扭转件(6)的一侧开设有与螺旋凸起(61)相适配的弧形转槽(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壳(3)的本体外侧开设有限位导向槽,所述限位卡壳(2)的内侧设置有与限位导向槽向适配的限位导向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壳(3)包括装夹卡壳(31)和锁止卡壳(32),所述装夹卡壳(31)和锁止卡壳(3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装夹卡壳(31)上的限位导向槽和锁止卡壳(32)上的限位导向槽相互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包括左压板(51)和右压板(53),所述左压板(51)和右压板(53)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52),所述右压板(53)设置呈T型,所述右压板(53)的右端与扭转件(6)的内腔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件(6)的本体外侧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复位盘簧(7)位于环形槽的内侧,所述固定卡壳(3)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卡环,所述限位卡环的内侧伸入到环形槽的内侧并与复位盘簧(7)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67890.6U CN219467655U (zh) | 2022-12-26 | 2022-12-26 | 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67890.6U CN219467655U (zh) | 2022-12-26 | 2022-12-26 | 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67655U true CN219467655U (zh) | 2023-08-04 |
Family
ID=87460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67890.6U Active CN219467655U (zh) | 2022-12-26 | 2022-12-26 | 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67655U (zh) |
-
2022
- 2022-12-26 CN CN202223467890.6U patent/CN2194676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467655U (zh) | 一种内嵌式安装固定机构 | |
CN202358007U (zh) | 行车记录仪 | |
CN210852287U (zh) | 车载usb记录仪 | |
CN213083064U (zh) | 一种行车记录仪用供电支架 | |
CN214754453U (zh) | 一种高数控传输速率usb接口结构 | |
CN211166701U (zh) | 一种支架式行车记录仪 | |
CN218750595U (zh) | 行车记录仪以及行车记录仪组件 | |
CN209776701U (zh) | 一种滑板车 | |
CN213056929U (zh) | 一种便于维护的车载抓拍摄像机 | |
CN212220110U (zh) | 一种利用圆形薄缘进行固定安装的专车专用行车记录仪 | |
CN221213781U (zh) | 一种连接稳固的吸附式行车记录仪 | |
CN221873944U (zh) | 一种计算机图像记录仪的固定装置 | |
CN210852285U (zh) |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行车记录仪 | |
CN215814289U (zh) | 基于5g通信防驾驶疲劳预警的行车记录仪 | |
CN214175169U (zh) | 一种高清数字汽车行驶记录仪 | |
CN213242787U (zh) | 一种车载天线底座转动限位装置 | |
CN215398429U (zh) | 一种客车电子后视镜 | |
CN216994117U (zh) | 一种新型汽车后视镜隐藏式行车记录仪 | |
CN216101908U (zh) | 一种驾驶室用行驶记录仪固定装置 | |
CN217804576U (zh) | 一种行车记录仪连接支架 | |
CN213276759U (zh) | 一种方便安装的高分辨率行车记录仪 | |
CN214523636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车用前方视频辅助装置 | |
CN218489738U (zh) | 一种独立悬挂转向横拉杆总成 | |
CN216388164U (zh) | 行车记录仪前主机 | |
CN219695784U (zh) | 双摄像头行车记录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