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2443U - 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2443U
CN219462443U CN202222569988.6U CN202222569988U CN219462443U CN 219462443 U CN219462443 U CN 219462443U CN 202222569988 U CN202222569988 U CN 202222569988U CN 219462443 U CN219462443 U CN 219462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pulling
shaped body
training device
force meas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699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磊
姚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699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2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2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2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大致呈C形的片状本体、测力组件和牵拉组件,片状本体前牙区中部设有通孔,牵拉组件包括限位件以及与限位件连接的牵拉件,牵拉件包括牵拉端和与牵拉端相对设置的限位端,限位件设置在限位端,测力组件包括测力元件,佩戴时,片状本体整体位于唇肌和牙颌之间或唇颊肌和牙颌之间;牵拉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片状本体,牵拉组件连接于片状本体后,限位件位于片状本体舌侧一侧,牵拉端穿过通孔后位于片状本体的唇侧一侧;测力元件设置于片状本体舌侧面上或限位件朝向片状本体舌侧的一侧;片状本体被牵拉时,限位件与片状本体舌侧面在牵拉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以使测力元件受到压力从而获得牵拉力值。

Description

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口腔正畸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口腔正畸治疗领域,有研究表明肌肉对口腔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有关键性的影响,并且在一些情况下肌肉问题是造成口腔问题的病因,忽略肌肉问题可能会导致矫治难以奏效或者治疗后复发。
口面肌功能治疗(orofacial myofunctional therapy,简称OMT)是针对口面部肌肉及其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进行评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其机制是通过对口颌面部的神经-肌肉进行再教育,促进颅面部结构正常发育与口颌系统功能协调稳定,是一种着眼于病因的治疗方法。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常伴随有口呼吸、吐舌、异常吞咽、吮手指等口腔不良习惯,再加上脸颊肌肉和嘴唇肌肉的联合力量,严重地影响了牙齿位置和颌骨面形的发育。其中,唇肌松弛往往容易导致青少年开口呼吸,嘴在自然状态下闭合不严。因此,需要进行唇肌、唇颊肌训练,对其进行刺激,以解决唇肌、唇颊肌等口面肌松弛的问题。目前在临床应用中,通常采用口腔前庭盾等装置来进行口面肌功能训练,通过牵拉口腔前庭盾来对口面肌进行训练和再教育,以达到改善口面肌张力的目标。但是,目前的口面肌训练装置,无法获取牵拉训练时所用的力值以及训练前后口面肌的张力值,一方面,患者不清楚自己该使用多大的力来进行训练才是有效的,容易造成无效训练,以及患者无法识别训练前后口面肌张力值的变化,看不到训练的成效,容易造成对训练的耐心不足,另一方面,不利于临床医生给患者提出精准的操作指导,导致患者执行的程度和医嘱不一致,导致目标达成的周期延长,影响训练目标的按时达成,甚至,过长的训练周期会导致患者对训练方案失去信心,依从性大大递减,导致训练方案执行力低。
因此,如何在牵拉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进行口面肌训练的同时,获取相应的牵拉力值,方便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训练,及时对比训练效果,增加患者对训练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训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以获取牵拉力值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大致呈C形的片状本体、测力组件和牵拉组件,所述片状本体前牙区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牵拉组件包括限位件以及与所述限位件连接的牵拉件,所述牵拉件包括牵拉端和与牵拉端相对设置的限位端,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限位端处,所述测力组件包括测力元件,佩戴时,所述片状本体整体位于唇肌和牙颌之间或唇颊肌和牙颌之间;所述牵拉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片状本体,所述牵拉组件连接于所述片状本体后,所述限位件位于片状本体舌侧一侧,所述牵拉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位于所述片状本体的唇侧一侧;所述测力元件设置于所述片状本体舌侧面上或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片状本体舌侧的一侧;所述片状本体被牵拉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片状本体舌侧面在牵拉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以使所述测力元件受到压力从而获得牵拉力值。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的形状及尺寸使得所述牵拉件牵拉时,所述限位件不能穿过所述片状本体上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牵拉件整体呈杆状。。
作为优选,所述牵拉件位于所述片状本体的唇侧的部分还设有约束所述牵拉件在牵拉方向运动距离的约束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约束件配合使得所述牵拉件能够在牵拉方向上在预定的范围内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约束件与所述牵拉件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为一个,所述牵拉件为一拉绳。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为两个,所述牵拉件分别与所述限位件的两端连接,所述牵拉件穿过所述两个通孔后部分伸出所述片状本体,牵拉时,所述牵拉件带动所述限位件运动并与所述片状本体上位于所述两个通孔之间的部分接触,以对所述测力元件施加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测力元件为压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测力组件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测力元件测得力值数据并显示。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无线通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牵拉件伸出口腔外面的部分上。
作为优选,所述测力组件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牵拉组件凸伸出口腔外面的部分上的用于指示牵拉力是否符合预定力值的指示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指示装置是光信息指示装置、声音信息指示装置或文字信息指示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片状本体包括覆盖前牙区的唇屏。
作为优选,所述片状本体还包括覆盖后牙区的颊屏,所述颊屏邻接所述唇屏的两端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片状本体由上颌前庭沟延伸至下颌前庭沟。
作为优选,所述片状本体上、下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形成有避开唇系带的凹槽,所述片状本体的上端具有上凹槽,下端具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与所述上凹槽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牵拉组件以及测力组件,实现了在进行口面肌功能牵拉训练的同时获取相应的牵拉力值,方便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训练,及时对比训练效果,增加患者对训练的信心,更好地配合训练,从而提升了训练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的所述牵拉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片状本体,这使得所述片状本体可以单独使用,此时使用过程中片状本体完全位于牙颌和唇颊肌之间,不会伸出口腔外面,这更适合长时间佩戴,比如晚间休息时佩戴,佩戴期间上下唇可以自然闭合,从而避免牵引结构伸出口腔导致的唇形异常,当需要牵引训练时,所述牵拉组件安装在所述片状本体上,以实现对所述片状本体的牵拉,完成对唇肌和/或颊肌的力量训练,训练完成后,可拆除所述牵拉组件,以方便片状本体的单独使用。
3、本实用新型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通过设置显示装置或指示装置,以方便进行牵引力的数据查看或对进行牵拉训练时的牵拉力是否符合预定力值(如医嘱)进行指示,这样的设计,使得患者可以在每次训练时清楚地知道本次训练的力值是否合格,也可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提升了患者训练的依从性,从而可以保证良好的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具有相同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另一种实施例中片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
本文中描述时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方向性术语均为附图中的方向,并不指代特殊限定。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中的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例中提及到的“后牙区”是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8的牙齿,前牙区FDI标记法显示为1-3的牙齿。前牙区的牙齿包括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
请参看图1a所示,本实施例中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未标号),包括大致呈C形的片状本体1、测力组件(未标号)和牵拉组件3。所述片状本体1前牙区中部设有通孔11,所述牵拉组件3包括限位件31以及与所述限位件31连接的牵拉件32,所述牵拉件32包括牵拉端321和与牵拉端321相对设置的限位端322,所述限位件31设置在所述限位端322处,所述测力组件包括测力元件2,佩戴时,所述片状本体1整体位于唇肌和牙颌之间;所述牵拉组件3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片状本体1,所述牵拉组件3连接于所述片状本体1后,所述限位件31位于片状本体1的舌侧一侧,所述牵拉端322穿过所述通孔11后位于所述片状本体1的唇侧一侧;所述测力元件2设置于所述限位件31朝向所述片状本体1舌侧的一侧;所述片状本体1被牵拉时,所述限位件31与所述片状本体舌侧面12在牵拉方向(图1a中X所示的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以使所述测力元件2受到压力从而获得牵拉力值。其中,所述限位件31与所述牵拉件3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粘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力元件2为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件31朝向所述片状本体1舌侧的一侧,通过所述牵拉端321沿牵拉方向(图1b中X所示的方向)牵拉所述牵拉件32时,所述压力传感器随所述限位件31一起朝所述片状本体舌侧面12运动,并与所述片状本体舌侧面12接触;继续牵拉所述牵拉件32,使所述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力,从而获得牵拉力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片状本体1为仅覆盖前牙区的唇屏,所述片状本体1佩戴到位后,其整体位于唇肌和牙颌之间,以阻隔唇部肌肉与牙颌的接触,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对口颌面部的神经-肌肉进行再教育,建立新的正确的肌力平衡并作用于牙弓,促进牙槽骨的改建与颌面结构的正常生长发育。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根据矫治需求,所述片状本体1还可以包括覆盖后牙区的颊屏14,所述颊屏14邻接所述唇屏13的两端设置,所述颊屏14可以延伸至后牙区的最后一颗牙齿,此时,所述片状本体1佩戴到位后,其整体位于唇颊肌和牙颌之间,以阻隔唇颊部肌肉与牙颌的接触,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对口颌面部的神经-肌肉进行再教育,建立新的正确的肌力平衡并作用于牙弓,促进牙槽骨的改建与颌面结构的正常生长发育;当然也可以根据矫治需求,将所述颊屏14在近远中方向上延伸至后牙区的任何需要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31的设置是用于在牵拉过程中将所述牵拉件32限位在所述片状本体1的舌侧一侧,因此,限位件31的形状和尺寸应当满足:牵拉所述牵拉件32时,所述限位件31不能穿过所述片状本体1上的通孔11;比如,本实施例中,图1a和图1b所示的限位件31为长方体时,所述长方体的长或宽中至少一个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11的最大孔径(当所述通孔为圆孔时,即为直径),再比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31为圆柱形,所述圆柱形的直径大于所述所述通孔11的最大孔径(当所述通孔为圆孔时,即为直径);显然,所述的限位件31的形状以及所述通孔11的形状可以任意选择,但是,都应当满足限位的功能需要,至于限位件31和通孔11的具体形状和尺寸,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牵拉件32整体呈杆状,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和图5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牵拉件32设置为拉绳也是可行的。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片状本体1上设置有1个通孔,所述拉绳的一端连接限位件31,限位件31上设置测力元件2,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可以穿过所述通孔11后实现牵拉,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所述拉绳穿过通孔11后进行打结以对拉绳与所述片状本体1的相对位置进行约束,比如可以防止拉绳脱落。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片状本体1上的通孔11为两个,所述牵拉件32为两根拉绳,所述两根拉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件31连接,限位件31上设置所述测力元件2,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两个通孔11后实现牵拉。当然,所述测力元件2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片状本体1两个通孔4之间的舌侧面上,当牵拉所述牵拉件32时,所述牵拉件32带动所述限位件31与所述片状本体1发生相对运动后,所述限位件31和所述片状本体1位于所述两个通孔4之间的部分接触,从而对所述测力元件21施加压力。
容易理解的是,所述测力元件2是受到所述限位件31与所述片状本体1之间的压力而测得牵拉力值。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测力元件2设置在所述片状本体舌侧面12,也同样可以实现牵拉力值的测量,请一并参阅图2所示,此时,所述测力元件2邻近所述通孔11的外缘设置,牵拉牵拉件32,所述限位件31将朝片状本体舌侧面12运动,与所述测力元件2接触,最终测得牵拉力值。
请参阅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牵拉件32的牵拉,可以在牵拉件32的牵拉端321设置拉环34,容易理解的是,为了方便牵拉组件3的安装和拆卸,所述拉环34与所述牵拉件32之间可以设置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当然,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也是可以接受的,此时,拉环34的尺寸应当满足可以穿过所述通孔11。
请参阅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牵拉件32呈杆状,当牵拉完所述片状本体1后,可以主动将所述牵拉件32推回口腔,以使所述测力元件2恢复未受压力的状态,为了约束所述牵拉件32推回到口腔内的距离,防止推回过长的牵拉件32刮伤患者舌头,发明人在所述牵拉件32位于所述片状本体1的唇侧部分还设有一个约束件33,用以约束所述牵拉件32在口腔内的运动距离,通过所述限位件31与所述约束件33的限制与约束,使得所述牵拉件32在牵拉方向上能够在所述限位件31与所述约束件33所限定的范围内往复移动。当然,为了所述牵拉件32能够方便地穿过所述通孔11,发明人将所述约束件33与所述牵拉件32的连接方式设计为可拆卸连接,如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看图7,所述测力组件还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所述测力元件2测得的力值数据并显示的显示装置21,所述显示装置21与所述测力元件21通讯连接,其中,所述显示装置21设置于所述牵拉组件伸出口腔外面的部分上,方便数值的查看和读取。同时,为了方便连接,所述显示装置21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可以为无线通讯连接,例如,所述压力传感器可以是集成了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和电源的集成传感器,电源可以为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无线信号发射装置供电,使用时,无线信号发射装置从压力传感器接收其采集到的压力信息,并通过无线的方式(例如蓝牙或WiFi)向外发送。所述显示装置21包括无线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转换模组,所述无线信号接收装置能够接收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信号,并经所述信号转换模组进行转换后通过所述显示装置21进行显示。当然,所示显示装置21也可以为外显的计算机设备(未示出),无须设置在所述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上,其包括无线信号接收装置,能够接收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信号;其中,计算机设备可以安装用于记录口面肌功能训练时的牵拉力值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后,能够控制计算机设备对无线信号接收装置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得口面肌的张力值,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展示给用户;当然,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任何适用的计算机,例如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看图8,所述测力组件还可以包括一个指示装置22,所述指示装置22可以是光信息指示装置、声音信息指示装置或文字信息指示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用于指示在进行牵拉训练时的牵拉力值是否符合预定力值(如医嘱),所述指示装置22设置在所述牵拉组件3伸出口腔外面的部分上。这样的设计,使得患者可以在每次牵拉训练时都能清楚地知道本次训练的力值是否合格,也可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提升了患者训练的依从性,从而可以保证良好的训练效果。
另外,为了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看图9,所述片状本体1在龈颌方向上,由上颌前庭沟位置处延伸至下颌前庭沟位置处,这样的设计保证整个口轮廓肌都能够得到训练。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看图10,发明人考虑到避让上、下唇系带,在所述片状本体1的上、下两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避开唇系带的上凹槽131和下凹槽132,所述上凹槽131和下凹槽132位置相对应,这样的上、下凹槽设计,避免了患者在佩戴时,由于所述片状本体1的上、下两侧压迫上、下唇系带而造成的患者不适,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形成不同的新的实施方案,这种组合后形成的实施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为了节省申请文本的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同样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C形的片状本体、测力组件和牵拉组件,所述片状本体前牙区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牵拉组件包括限位件以及与所述限位件连接的牵拉件,所述牵拉件包括牵拉端和与牵拉端相对设置的限位端,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限位端处,所述测力组件包括测力元件,佩戴时,所述片状本体整体位于唇肌和牙颌之间或唇颊肌和牙颌之间;所述牵拉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片状本体,所述牵拉组件连接于所述片状本体后,所述限位件位于片状本体舌侧一侧,所述牵拉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位于所述片状本体的唇侧一侧;所述测力元件设置于所述片状本体舌侧面上或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片状本体舌侧的一侧;所述片状本体被牵拉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片状本体舌侧面在牵拉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以使所述测力元件受到压力从而获得牵拉力值。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形状及尺寸使得所述牵拉件牵拉时,所述限位件不能穿过所述片状本体上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整体呈杆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位于所述片状本体的唇侧的部分还设有约束所述牵拉件在牵拉方向运动距离的约束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约束件配合使得所述牵拉件能够在牵拉方向上在预定的范围内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约束件与所述牵拉件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一个,所述牵拉件为一拉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两个,所述牵拉件分别与所述限位件的两端连接,所述牵拉件穿过所述两个通孔后部分伸出所述片状本体,牵拉时,所述牵拉件带动所述限位件运动并与所述片状本体上位于所述两个通孔之间的部分接触,以对所述测力元件施加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元件为压力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组件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测力元件测得力值数据并显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无线通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牵拉件伸出口腔外面的部分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组件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牵拉组件伸出口腔外面的部分上的用于指示牵拉力是否符合预定力值的指示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示装置是光信息指示装置、声音信息指示装置或文字信息指示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本体包括覆盖前牙区的唇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本体还包括覆盖后牙区的颊屏,所述颊屏邻接所述唇屏的两端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本体由上颌前庭沟延伸至下颌前庭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本体上、下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形成有避开唇系带的凹槽,所述片状本体的上端具有上凹槽,下端具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与所述上凹槽相对应。
CN202222569988.6U 2022-09-27 2022-09-27 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Active CN219462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9988.6U CN219462443U (zh) 2022-09-27 2022-09-27 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9988.6U CN219462443U (zh) 2022-09-27 2022-09-27 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2443U true CN219462443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6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69988.6U Active CN219462443U (zh) 2022-09-27 2022-09-27 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24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93436A1 (en) Wearable apparatus attaching on tooth and the sensing device fixing at tooth
ES2786197T3 (es) Sistema y método para determinar un análisis de diagnóstico ortodóntico de un paciente
CN104434323B (zh) 用于矫正下颌前突ш类问题的口腔矫治器、系统及方法
Hayakawa et al. Changes in the masticatory function of complete denture wearers after relining the mandibular denture with a soft denture liner.
CN107468358B (zh) 一种肌功能训练矫治系统
EP3318216B1 (en) Tooth wearable device
CN113571151A (zh) 用于监控口面肌训练的装置及方法
US20220117777A1 (en) Sleep monitoring device
CN104688363A (zh) 一种唇舌习惯矫正器
RU2360604C1 (ru) Способ диагностики аномалий зубочелюстной системы
CN203736331U (zh) 一种唇舌习惯矫正器
CN111685909A (zh) 牙齿附着用可穿戴式设备和牙齿固定用感应设备
Tartaglia et al. Non-invasive 3D facial analysis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during functional pre-orthodontic therapy: a preliminary report
CN219462443U (zh) 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CN218686059U (zh) 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CN106880412A (zh) 一种拉力测控正畸颈带
CN210992818U (zh) 一种反馈练习唇部口轮匝肌力量的装置
CN209629868U (zh) 一种肌功能矫治器
CN219681578U (zh) 口腔肌肉功能训练器
CN220158422U (zh) 一种新型矫治前牙反合的个性化生物反馈性硅胶舌激动器
CN220159163U (zh) 一种舌功能训练器
CN219846873U (zh) 牙科器械
CN219846874U (zh) 牙科器械及牙科器械系统
CN217219198U (zh) 一种新型颞颌关节复位医用手套
CN220898829U (zh) 口腔肌功能矫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