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1558U - 一种分叉支架及血管治疗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叉支架及血管治疗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61558U CN219461558U CN202320765253.2U CN202320765253U CN219461558U CN 219461558 U CN219461558 U CN 219461558U CN 202320765253 U CN202320765253 U CN 202320765253U CN 219461558 U CN219461558 U CN 2194615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
- stent
- main body
- bifurcated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792 vascular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256 stainless stee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902 le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367 arter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560 therapeu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2329 Aneury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3648 Vascular occlu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7469 Vascular sten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51 coronary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94 fluo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9553 vascula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1331 vascular occlusion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叉支架及血管治疗组件,分叉支架具有收拢状态和分叉状态,其包括主体、第一分支架及第二分支架,主体、第一分支架及第二分支架独立地具有收缩状态及扩张状态,第一分支架和第二分支架的近端端部分别连接至主体的远端端部;当第一分支架、第二分支架独立地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分支架和第二分支架相对的一侧独立地向各自内部方向折叠;当主体、第一分支架及第二分支架均处于扩张状态时,第一分支架、第二分支架的最大外径独立的为主体外径的0.5~1倍。该分叉支架通过折叠工艺使其能够顺利的运输至指定位置,该分叉支架可以对边支血管内径为大于主血管内径一半且小于主血管内径的这一类型的分叉血管进行支撑和疏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叉支架及血管治疗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些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管堵塞、动脉瘤等疾病,将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
采用支架或球囊介入治疗相关疾病,是目前发展迅速的治疗方式之一,在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的血管狭窄、闭塞病变发生在分叉血管的分叉处,针对该类型的病变堵塞,通常需要将支架安装在血管的分叉位置,而现有技术中的分叉支架的分支架的外径是小于主支架外径的一半的,该类型分叉支架只适用于边支血管内径小于主血管内径一半的分叉血管发生病变的情况,但是,人体血管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结构又较为复杂,尤其是存在较多结构复杂的分叉血管,在冠状动脉分叉血管中会存在一些边支血管与主血管内径相差较小甚至与主血管内径相当的分叉血管,如果该类型分叉血管分叉处发生病变,现有的分叉支架则不能对其起到治疗作用。
因此,提供一种适用于上述类型分叉血管的分叉支架,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边支血管内径与主血管内径相差较小的这一类型分叉血管的分叉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叉支架,所述分叉支架具有收拢状态和分叉状态,其包括主体、第一分支架及第二分支架,所述主体、所述第一分支架及所述第二分支架独立地具有收缩状态及扩张状态;
所述第一分支架和所述第二分支架的近端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主体的远端端部;
当所述第一分支架、所述第二分支架独立地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一分支架和所述第二分支架的相对的一侧独立地向各自内部方向折叠;
当所述主体、所述第一分支架及所述第二分支架均处于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一分支架、所述第二分支架的最大外径独立的为所述主体外径的0.5~1倍。
优选地,所述分叉支架为非自扩张分叉支架。
优选地,当所述主体、所述第一分支架及所述第二分支架均处于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一分支架、所述第二分支架的最大外径独立的为所述主体外径的0.6~1倍。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分支架及所述第二分支架均处于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一分支架及所述第二分支架的外径独立的自各自的近端向远端逐渐减小。
优选地,当所述分叉支架处于收拢状态且所述主体、所述第一分支架、所述第二分支架均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一分支架的外侧至所述第二分支架外侧的最远距离等于或小于所述主体的外径。
优选地,当所述分叉支架处于分叉状态时,所述第一分支架与所述第二分支架的轴线之间的最大角度范围为30~40°。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分支架、所述第二分支架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一分支架与所述第二分支架的横截面独立的呈“月牙”状。
优选地,当所述主体、所述第一分支架、所述第二分支架处于扩张状态时,所述主体、所述第一分支架、所述第二分支架独立的呈管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主体、所述第一分支架以及所述第二分支架分别包括多个独立的环状支撑件,构成所述主体、所述第一分支架、所述第二分支架的环状支撑件独立地沿所述主体、所述第一分支架以及所述第二分支架的轴向依次排列;
所述分叉支架还包括用以固定所述环状支撑件且与之固定连接的连接杆,其包括连接在构成所述第一分支架的多个环状支撑件外侧的第一连接杆、连接在构成所述第二分支架的多个环状支撑件外侧的第二连接杆以及连接在构成所述主体的多个环状支撑件周向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长度方向独立地平行于所述第一分支架、所述第二分支架、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
其中,与所述第一分支架同一侧的第三连接杆的远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近端相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与所述第二分支架同一侧的第三连接杆的远端与第二连接杆的近端相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相交汇处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相交汇处独立地随着所述第一分支架与所述第二分支架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变化而发生形变。
优选地,当所述分叉支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主体远端端部的环状支撑件至所述第一分支架的近端端部的环状支撑件的距离与所述主体远端端部的环状支撑件至所述第二分支架的近端端部的环状支撑件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为其他相邻两个环状支撑件之间距离的1.5~2倍。
优选地,单个所述环状支撑件由多个沿着圆周方向周期排列的峰、谷组成,单个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通过“峰-峰”或“谷-谷”的方式连接多个所述环状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数量独立的为多个。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杆的数量为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数量之和。
根据一种具体且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三连接杆有6~10个,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分别有3~5个。
优选地,所述环状支撑件的材质选自316L或304L医用不锈钢合金。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材质为医用高分子材料。
优选地,所述主体、所述第一分支架、所述第二分支架上设置显影标记。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血管治疗组件,所述血管治疗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分叉支架以及分叉导丝,所述分叉导丝包括位于近端的导丝主体、位于所述导丝主体远端端部且分别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边支导丝和第二边支导丝,所述分叉导丝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支导丝、所述第二边支导丝固定连接的连接件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中部的推杆,当拉动所述推杆时,所述第一边支导丝和所述第二边支导丝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所述分叉支架的第一分支架和第二分支架相互靠近或远离。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分支架采用折叠工艺,使得分叉支架在收缩状态时,第一分支架和第二分支架独立的向各自内部折叠,进而当分叉支架处于收拢状态下时,其外形与非分叉支架近似,使得该支架在体内能够顺利的运输至指定位置,当分叉支架在扩张状态时,其分支架的最大外径与主体的外径相当,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叉支架可以对边支血管内径为大于主血管内径一半且小于主血管内径的这一类型的分叉血管进行支撑和疏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叉支架收拢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叉支架分叉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分叉导丝与本实用新型分叉支架相互配合以调节其角度结构示意图(分叉支架处于分叉状态);
图4为分叉导丝与本实用新型分叉支架相互配合以调节其角度结构示意图(分叉支架处于收拢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叉支架的第一分支架和第二分支架均处于收缩状态下的横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分叉支架的主体处于收缩状态下的横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分叉支架处于分叉状态下结构示意图(主体、第一分支架及第二分支架均处于扩张状态);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叉支架在输送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利用锥形球囊预扩张本实用新型分叉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利用球囊扩张第二分支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主体;
2、第一分支架;
3、第二分支架;
4、环状支撑件;
5、连接杆;51、第一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3、第三连接杆;
6、分叉导丝;61、导丝主体;62、第一边支导丝;63、第二边支导丝;64、连接件;65、推杆;
7、鞘管;
8、输送杆;
9、锥形球囊。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远端是指器械或部件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近端是指器械或部件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轴向是指平行于器械或部件的远端与近端中心连线的方向,径向是指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周向或圆周方向是指环绕轴向的方向;内和外是相对器械或部件的中心的距离来定义的位置,其中,内是靠近器械或部件中心的位置,外是远离器械或部件中心的位置。上述方位词的描述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叉支架,其包括主体1、第一分支架2及第二分支架3,第一分支架2和第二分支架3的近端端部分别连接至主体1的远端端部。
如图1所示,主体1、第一分支架2以及第二分支架3分别包括多个独立的环状支撑件4,构成主体1、第一分支架2以及第二分支架3的环状支撑件4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上述三者的环状支撑件4数量相同,优选地为3~5个。构成主体1、第一分支架2、第二分支架3的环状支撑件4独立地沿主体1、第一分支架2以及第二分支架3的轴向依次排列,本实用新型中的独立的环状支撑件4是指相邻的两个环状支撑件4彼此之间独立,二者本身之间不存在直接连接关系,仅通过下文描述的连接杆5进行连接。
具体地,单个环状支撑件4由多个沿着圆周方向周期排列的峰、谷组成,构成第一分支架2的单个环状支撑件4的轴心线、构成第二分支架3的单个环状支撑件4的轴心线、构成主体1的单个环状支撑件4轴心线独立地与第一分支架2、第二分支架3、主体1的轴心线重合,其中,环状支撑件4的材质选自316L或304L医用不锈钢合金,优选为316L医用不锈钢合金。
如图2或图7至图9所示,分叉支架还包括用以固定环状支撑件4且与之固定连接的连接杆5,两者之间优选为通过焊接或粘结进行连接。连接杆5包括连接在构成第一分支架2的多个环状支撑件4外侧的第一连接杆51、连接在构成第二分支架3的多个环状支撑件4外侧的第二连接杆52以及连接在构成主体1的多个环状支撑件4周向的第三连接杆53;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第三连接杆53的长度方向独立地平行于第一分支架2、第二分支架3、主体1的轴线方向。具体地,单个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第三连接杆53通过“峰-峰”或“谷-谷”的方式连接多个环状支撑件4。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杆5是指受力能够发生形变的细丝,连接杆5的材质为医用高分子材料,优选为尼龙或金属,更优选为医用不锈钢材质。
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第三连接杆53的数量独立的为多个,优选地,第三连接杆53的数量为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数量之和,优选为第三连接杆53的数量为6~10个,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的数量分别为3~5个,进一步优选地,第三连接杆53有8~10个,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分别有4~5个。
其中,与第一分支架2同一侧的第三连接杆53的远端与第一连接杆51的近端相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与第二分支架3同一侧的第三连接杆53的远端与第二连接杆52的近端相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具体地,多根第一连接杆51的近端分别与对应的位于第一分支架2同一侧的多根第三连接杆53的远端一一对应连接或一体成型,多根第二连接杆52的近端分别与相应的位于第二分支架3同一侧的多根第三连接杆53的远端一一对应连接或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杆51与第三连接杆53相交汇处以及第二连接杆52与第三连接杆53相交汇处独立地随着第一分支架2与第二分支架3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变化而发生形变。
如图1至图4所示,分叉支架具有收拢状态和分叉状态,具体地,第一分支架2与第二分支架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分叉病变的主支血管和边支血管之间的角度通过分叉导丝6进行调整,当分叉支架处于分叉状态时,第一分支架2与第二分支架3的轴线之间的最大角度范围为30~40°。更为具体地,如图3所示,分叉导丝6包括位于近端的导丝主体61、位于导丝主体61远端端部且分别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边支导丝62和第二边支导丝63,其中,自然状态下,第一边支导丝62和第二边支导丝63的轴线成一定夹角,第一边支导丝62与第二边支导丝63之间可以根据分叉病变的主支血管和边支血管之间的角度进行设置。优选地,自然状态下,第一边支导丝62与第二边支导丝63轴线之间的最大夹角范围为30°~40°。分叉导丝6还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支导丝62、第二边支导丝63固定连接的连接件64以及固定连接在连接件64中部的推杆65,当拉动推杆65时,第一边支导丝62和第二边支导丝63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分叉支架的第一分支架2和第二分支架3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将分叉支架调整成不同的角度以便将其插入分叉血管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自然状态是指未向推杆65施加外力的状态。
构成主体1、第一分支架2以及第二分支架3的多个环状支撑件4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环状支撑件4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设置成相同或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构成三者的多个环状支撑件4的彼此相邻的两个环状支撑件4之间的距离设置成相等的,当分叉支架处于收拢状态时,主体1远端端部的环状支撑件4至第一分支架2的近端端部的环状支撑件4的距离与主体1远端端部的环状支撑件4至第二分支架3的近端端部的环状支撑件4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为其他相邻两个环状支撑件4之间距离的1.5~2倍,优选为1.6~1.8倍。
主体1、第一分支架2及第二分支架3独立地具有收缩状态及扩张状态,且扩张状态时的外径大于其收缩状态时的外径。采用折叠工艺,将第一分支架2、第二分支架3设置成可向其各自内部折叠的构造,如图2所示,当第一分支架2、第二分支架3独立地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分支架2和第二分支架3的相对的一侧独立地向各自内部方向折叠,第一分支架2与第二分支架3的横截面独立的呈“月牙”状,如图5所示。其中,第一分支架2上与第二分支架3相对的一侧的中间部分至第一分支架2外侧中间部分的距离、第二分支架3上与第一分支架2相对的一侧的中间部分至第二分支架3外侧的中间部分的距离独立的为至少1mm,以方便分叉导丝6的进入从而调节其角度。当分叉支架处于收拢状态且主体1、第一分支架2、第二分支架3均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分支架2与第二分支架3合拢在一起,第一分支架2的外侧至第二分支架3外侧的最远距离等于或小于主体1的外径,在该状态下,主体1的横截面如图6所示。优选地,在主体1、第一分支架2及第二分支架3均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分支架2的外侧至第二分支架3外侧的最远距离等于主体1外径,以保证分叉支架在收拢后整体呈圆柱状,与非分叉支架外形接近,如图4所示,使得该分叉支架在输送管中或血管内能顺利输送至指定位置。
如图7所示,当主体1、第一分支架2及第二分支架3均处于扩张状态时,第一分支架2、第二分支架3上向各自内部折叠的部分向外弹出,主体1、第一分支架2、第二分支架3独立的呈管状结构,其分支架的最大外径与主体的外径相当。第一分支架2、第二分支架3的最大外径独立的为主体1外径的0.5~1倍,优选为0.6~1倍,该状态下,第一分支架2以及第二分支架3的外径可以相同或不同,以适用不同内径的分叉血管,尤其对边支血管内径为大于主血管内径一半且小于主血管内径的这一类型的分叉血管进行支撑和疏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分支架2以及第二分支架3的外径设置成相同,主体1、第一分支架2及第二分支架3独立地呈圆柱形管状结构。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适应下肢动脉逐渐呈锥形的结构,在第一分支架2及第二分支架3的外径独立的自各自的近端向远端逐渐减小,从而满足人体下肢动脉内径呈锥形减小的生理特点,有效提高血管支架对于血管的贴敷面积,从而使得分叉血管得到有效的疏通。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第一分支架2以及第二分支架3上设置若干个显影标记,以保证支架在血管中准确的定位,方便医护人员在透视机下对支架进行操作和监控。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分叉支架介入治疗时,将处于收拢状态的分叉支架预装在输送装置中,其中,在该状态下,分叉支架的主体1、第一分支架2以及第二分支架3均处于收缩状态。通过介入方式,如图8所示,分叉支架通过鞘管7和输送杆8输送至指定位置(分叉血管近端)后,并通过输送杆8的管腔向其插入一锥形球囊9以对分叉支架进行预扩张,如图9所示。其中,该锥形球囊9的外径自近端向远端逐渐减小,应理解,锥形球囊9对分叉支架近端和远端施加的径向力并不相同,因此,锥形球囊9对分叉支架预扩张后,第一分支架2和第二分支架3仍是处于收缩状态且二者之间稍微远离一些,主体1发生扩张但并未完全扩张。预扩张后,第一分支架2、第二分支架3以及主体1的外侧均不接触血管内壁。分叉支架预扩张后,回撤锥形球囊9,并向分叉支架内通入分叉导丝6。具体地,分叉导丝6贯穿分叉支架的主体1,第一边支导丝62、第二边支导丝63分别穿入第一分支架2、第二分支架3管腔内,根据分叉血管的角度调整推杆65,推杆65带动连接件64以调整第一边支导丝62、第二边支导丝63之间的角度进而带动分叉支架的第一分支架2与第二分支架3远离,进而调整第一分支架2与第二分支架3轴线之间的角度以适应分叉血管的角度,调整合适角度后,推动输送杆8,使第一分支架2、第二分支架3分别进入分叉血管到达病变位置。分叉支架就位后回撤分叉导丝6,并向主体1、第一分支架2以及第二分支架3通入球囊,如图10所示,使其进行完全扩张以对血管进行支撑和疏通,分叉支架完全扩张后,回撤球囊退出人体。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分叉支架,所述分叉支架具有收拢状态和分叉状态,其包括主体(1)、第一分支架(2)及第二分支架(3),所述主体(1)、所述第一分支架(2)及所述第二分支架(3)独立地具有收缩状态及扩张状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支架(2)和所述第二分支架(3)的近端端部分别连接至所述主体(1)的远端端部;
当所述第一分支架(2)、所述第二分支架(3)独立地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一分支架(2)和所述第二分支架(3)的相对的一侧独立地向各自内部方向折叠;
当所述主体(1)、所述第一分支架(2)及所述第二分支架(3)均处于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一分支架(2)、所述第二分支架(3)的最大外径独立的为所述主体(1)外径的0.5~1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叉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体(1)、所述第一分支架(2)及所述第二分支架(3)均处于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一分支架(2)、所述第二分支架(3)的最大外径独立的为所述主体(1)外径的0.6~1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叉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分支架(2)及所述第二分支架(3)均处于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一分支架(2)及所述第二分支架(3)的外径独立的自各自的近端向远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叉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叉支架处于收拢状态且所述主体(1)、所述第一分支架(2)、所述第二分支架(3)均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一分支架(2)的外侧至所述第二分支架(3)外侧的最远距离等于或小于所述主体(1)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叉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叉支架处于分叉状态时,所述第一分支架(2)与所述第二分支架(3)的轴线之间的最大角度范围为30~40°;和/或,当所述第一分支架(2)、所述第二分支架(3)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第一分支架(2)与所述第二分支架(3)的横截面独立的呈“月牙”状;和/或,当所述主体(1)、所述第一分支架(2)、所述第二分支架(3)处于扩张状态时,所述主体(1)、所述第一分支架(2)、所述第二分支架(3)独立的呈管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所述第一分支架(2)以及所述第二分支架(3)分别包括多个独立的环状支撑件(4),构成所述主体(1)、所述第一分支架(2)、所述第二分支架(3)的环状支撑件(4)独立地沿所述主体(1)、所述第一分支架(2)以及所述第二分支架(3)的轴向依次排列;
所述分叉支架还包括用以固定所述环状支撑件(4)且与之固定连接的连接杆(5),其包括连接在构成所述第一分支架(2)的多个环状支撑件(4)外侧的第一连接杆(51)、连接在构成所述第二分支架(3)的多个环状支撑件(4)外侧的第二连接杆(52)以及连接在构成所述主体(1)的多个环状支撑件(4)周向的第三连接杆(53);所述第一连接杆(51)、所述第二连接杆(52)、所述第三连接杆(53)的长度方向独立地平行于所述第一分支架(2)、所述第二分支架(3)、所述主体(1)的轴线方向;
其中,与所述第一分支架(2)同一侧的第三连接杆(53)的远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51)的近端相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与所述第二分支架(3)同一侧的第三连接杆(53)的远端与第二连接杆(52)的近端相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杆(51)与所述第三连接杆(53)相交汇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52)与所述第三连接杆(53)相交汇处独立地随着所述第一分支架(2)与所述第二分支架(3)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变化而发生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叉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叉支架处于收拢状态时,所述主体(1)远端端部的环状支撑件(4)至所述第一分支架(2)的近端端部的环状支撑件(4)的距离与所述主体(1)远端端部的环状支撑件(4)至所述第二分支架(3)的近端端部的环状支撑件(4)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为其他相邻两个环状支撑件(4)之间距离的1.5~2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叉支架,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环状支撑件(4)由多个沿着圆周方向周期排列的峰、谷组成,单个所述第一连接杆(51)、所述第二连接杆(52)、所述第三连接杆(53)通过“峰-峰”或“谷-谷”的方式连接多个所述环状支撑件(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51)、所述第二连接杆(52)、所述第三连接杆(53)的数量独立的为多个;和/或,所述环状支撑件(4)的材质选自316L或304L医用不锈钢合金;和/或,所述连接杆(5)的材质为医用高分子材料。
10.一种血管治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治疗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分叉支架以及分叉导丝(6),所述分叉导丝(6)包括位于近端的导丝主体(61)、位于所述导丝主体(61)远端端部且分别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边支导丝(62)和第二边支导丝(63),所述分叉导丝(6)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支导丝(62)、所述第二边支导丝(63)固定连接的连接件(64)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件(64)中部的推杆(65),当拉动所述推杆(65)时,所述第一边支导丝(62)和所述第二边支导丝(63)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所述分叉支架的第一分支架(2)和第二分支架(3)相互靠近或远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65253.2U CN219461558U (zh) | 2023-04-10 | 2023-04-10 | 一种分叉支架及血管治疗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765253.2U CN219461558U (zh) | 2023-04-10 | 2023-04-10 | 一种分叉支架及血管治疗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61558U true CN219461558U (zh) | 2023-08-04 |
Family
ID=87467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765253.2U Active CN219461558U (zh) | 2023-04-10 | 2023-04-10 | 一种分叉支架及血管治疗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61558U (zh) |
-
2023
- 2023-04-10 CN CN202320765253.2U patent/CN2194615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67991B (zh) | 输送鞘管 | |
CN108577937B (zh) | 一种切割球囊及球囊导管 | |
EP1441669B1 (en) | Baloon catheter with non-deployable stent | |
JP5312042B2 (ja) | 分岐管にステントを留置するための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 |
CN107496009B (zh) | 血管斑块切割装置 | |
JP4426849B2 (ja) | フレア状ステント | |
US8052738B2 (en) | Intraluminal flexible stent device | |
US10251766B2 (en) | Balloon catheter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stents using such catheters | |
EP1327422A1 (en) | Stent delivery system | |
JP2000262633A (ja) | 分岐状の軸方向に柔軟性を有するステント | |
US10709876B2 (en) | Balloon catheter | |
CN207356348U (zh) | 囊体导管 | |
CN213641427U (zh) | 可降解金属镁血管支架 | |
US20070118200A1 (en) | Bifurcation stent delivery system | |
CN219461558U (zh) | 一种分叉支架及血管治疗组件 | |
CN219207537U (zh) | 一种推进结构及具有其的导管 | |
CN217566468U (zh) | 一种用于心外科术中的支架放置装置 | |
CN219208650U (zh) | 抗变形球囊 | |
US20230380999A1 (en) | Stent and treatment system with such a stent | |
US20190275295A1 (en) | Rapid exchange balloon catheter | |
JP2024514212A (ja) | 管腔を形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装置及び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