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9630U - 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9630U
CN219459630U CN202320404351.3U CN202320404351U CN219459630U CN 219459630 U CN219459630 U CN 219459630U CN 202320404351 U CN202320404351 U CN 202320404351U CN 219459630 U CN219459630 U CN 219459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unit
data center
unit area
machine room
main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43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楠
宝音毕力格
李增高
宋海峰
夏岩
郝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k of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k of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k of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Bank of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043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9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9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9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包括:建筑本体,建筑本体包括冷却机组区、空调区和主机房;主机房设置在空调区和冷却机组区之间;冷却机组区与主机房连通,用于为主机房换热;空调区与主机房连通,用于为主机房提供备用冷源;建筑本体的屋顶层设置有排风井,排风井与冷却机组区连通,用于将流入冷却机组区换热后的热气流排出至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将主机房与冷却机组区连通,用于主机房的换热,同时在屋顶层设置有排风井,用于将流入冷却机组区的热气流排出室外,实现了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多层数据中心的运用,提高了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数据中心对土地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间接蒸发冷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广,数据中心节能技术从传统应用水冷冷冻水空调的数据中心逐步发展到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数据中心。目前,北方的大部分数据中心的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一般都是应用于单层主机房的数据中心,建筑层数以1~2层为主,土地利用率底,资源浪费严重,无法满足城市规划对土地容积率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数据中心是将间接蒸发冷却机组放在室外钢构架中,立面进风,顶部排风,且设备只能放置在一层,无法多层叠加布置,进而无法应用于多层数据中心,导致数据中心对土地的利用率较低。
因此,如何提高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数据中心对土地的利用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以提高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数据中心对土地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包括:
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包括冷却机组区、空调区和主机房;
所述主机房设置在所述空调区和所述冷却机组区之间;所述冷却机组区与所述主机房连通,用于为所述主机房换热;所述空调区与所述主机房连通,用于为所述主机房提供备用冷源;
所述建筑本体的屋顶层设置有排风井,所述排风井与所述冷却机组区连通,用于将流入所述冷却机组区换热后的热气流排出至室外。
可选地,在上述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中,所述冷却机组区通过送风通道与所述主机房连通。
可选地,在上述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中,所述主机房设置有回风吊顶,所述回风吊顶内形成有回风通道,用于将所述主机房换热后的气流排出至所述冷却机组区。
可选地,在上述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中,各层的所述冷却机组区通过排风立管与所述排风井连通,用于将各层的热气流通过所述排风井排出至室外。
可选地,在上述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中,所述主机房包括多组机柜;相邻所述机柜之间形成有封闭热通道,所述封闭热通道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用于将与所述机柜换热后的气流排出至回风通道。
可选地,在上述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中,所述冷却机组区的外墙上设置有进风口,作为所述冷却机组区的新风入口。
可选地,在上述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中,所述空调区与所述主机房之间设置有轻质隔墙,所述轻质隔墙上开设有送风口,作为所述主机房的冷气入口。
可选地,在上述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中,所述送风口设置有送风百叶。
可选地,在上述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中,所述建筑本体还包括水泵房;所述水泵房用于为所述空调区提供水源。
可选地,在上述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中,所述主机房至少为两个,且在相邻所述主机房之间设置有电力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在建筑本体内分布有冷却机组区、空调区和主机房。其中,主机房设置在空调区和冷却机组区之间,冷却机组区与主机房连通,用于主机房的换热,同时在建筑本体的屋顶层设置有排风井,且排风井与冷却机组区连通,用于将流入冷却机组区换热后的热气流排出室外。此外,空调区与主机房连通,用于为主机房提供备用冷源,当冷却机组区的冷却机组发生故障时,可通过空调区为主机房提供冷风,实现了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多层数据中心的运用。
与现有技术中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将主机房分别与冷却机组区和空调区连通,用于主机房的换热,同时在建筑本体的屋顶层设置有排风井,且排风井与冷却机组区连通,用于将流入冷却机组区换热后的热气流排出室外,实现了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多层数据中心的运用,进而提高了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数据中心对土地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层数据中心的首层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层数据中心的标准层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层数据中心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层数据中心的进排风流向图。
其中,1为建筑本体,2为冷却机组区,3为主机房,4为送风通道,5为走廊,6为排风井,7为回风吊顶,8为空调区,9为蓄冷罐,10为水泵房,11为电力区,12为辅助用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以提高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数据中心对土地的利用率。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用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包括建筑本体1。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一般应用于单层数据中心,且将冷却机组放置于室外钢构架中,立面进风,顶部排风,无法进行多层叠加布置,进而无法应用于多层数据中心,导致只有建设单层数据中心,才能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从而导致土地利用率较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解决了间接蒸发冷却技术无法应用于多层数据中心的问题,通过将冷却机组设备放置于建筑本体1内,再通过排风井6将换热后的热气流排出至室外,从而实现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多层数据中心的应用。下面将以建筑层数为三层的多层数据中心为例进行解释和说明,其中第2层和第3层布置完全相同,统称为标准层。
其中,如图2所示,建筑本体1包括冷却机组区2、空调区8和主机房3。主机房3设置在空调区8和冷却机组区2之间,冷却机组区2与主机房3连通,用于为主机房3换热,空调区8与主机房3连通,用于为主机房3提供备用冷源。当冷却机组区2的冷却机组发生故障停止工作时,此时可通过空调区8为主机房3输送冷风,以降低放置于主机房3内的IT机柜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机组区2的冷却机组通过送风管路和回风管路与主机房3连通,当新风由冷却机组的送风管路送至主机房3内,经IT机柜换热后,由回风管路回至冷却机组,最终由排风井6排出,而空调区8的空调设备,在冷却机组区2的冷却机组发生故障时,可直接通过送风口对主机房3输送冷风,以达到降低IT机柜温度的目的,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
如图3所示,建筑本体1的屋顶层设置有排风井6,排风井6与位于建筑三层的冷却机组区2连通,用于将流入冷却机组区2换热后的热气流排出至室外。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机组区2为用于放置冷却机组的区域,如图4所示,当新风送进冷却机组区2后,由冷却机组的进风口进入冷却机组冷却后输送至主机房3,经主机房3换热后的气流排回至冷却机组,再由冷却机组的排风口排至排风井6,最终由排风井6排出室外,从而完成整个间接蒸发冷却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在建筑本体1内分布有冷却机组区2、空调区8和主机房3。其中,主机房3设置在空调区8和冷却机组区2之间,冷却机组区2与主机房3连通,用于主机房3的换热,同时在建筑本体1的屋顶层设置有排风井6,且排风井6与冷却机组区2连通,用于将流入冷却机组区2换热后的热气流排出室外。此外,空调区8与主机房3连通,用于为主机房3提供备用冷源,当冷却机组区2的冷却机组发生故障时,可通过空调区8为主机房3提供冷风,实现了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多层数据中心的运用。
与现有技术中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将主机房3分别与冷却机组区2和空调区8连通,用于主机房3的换热,同时在建筑本体1的屋顶层设置有排风井6,且排风井6与冷却机组区2连通,用于将流入冷却机组区2换热后的热气流排出室外,实现了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多层数据中心的运用,进而提高了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数据中心对土地的利用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主机房3至少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中,在建筑首层设置有两间主机房3,且位于走廊5的同侧,在建筑标准层设置有四间主机房3,并对称分布于走廊5的两侧,即走廊5的两侧各分布两间主机房3,且在相邻两个主机房3之间设置有电力区11,以使得为主机房3供电线路最短,节省电量投资。其中,电力区11包括电池室和配电室,且电池室和配电室沿走廊5两侧布置。需要说明的是,走廊5沿建筑本体1的长边方向布置,以方便对两侧区域的设备进行检修,且排风井6设置于建筑本体1屋面的两侧,如图3和图4所示,并分别与对应的冷却机组区2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冷却机组区2通过送风通道4与主机房3连通,且在主机房3设置有回风吊顶7,回风吊顶7内形成有回风通道,用于将主机房3换热后的气流排出至冷却机组区2,冷却机组区2的外墙上设置有进风口,作为冷却机组区2的新风入口。具体地,主机房3内放置有多组机柜,相邻机柜之间形成有封闭热通道,封闭热通道与回风通道连通,用于将与机柜换热后的气流排出至回风通道,且各层的冷却机组区2通过排风立管与排风井6连通,用于将各层的热气流通过排风井6排出至室外。当室外的新风由设置于冷却机组区2外墙上的进风口进入冷却机组区2后,由冷却机组进风口进入冷却机组冷却后输送至主机房3,经主机房3的IT机柜换热后的气流经封闭热通道排出至回风通道,再由回风通道回至冷却机组,经冷却机组冷却后,将含有多余热量的气流由冷却机组的排风口通过排风立管排至排风井6,最终由排风井6排出室外,从而完成整个间接蒸发冷却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层的冷却机组区2流出的热气流通过排风立管排至排风井6,因此可避免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在应用多层数据中心时,进排风短路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区8与主机房3之间设置有轻质隔墙,轻质隔墙上开设有送风口,作为主机房3的冷气入口,且在送风口设置有送风百叶。当冷却机组正常工作状态时,送风百叶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无需空调区8送风;当冷却机组发生故障时,送风百叶处于打开状态,此时通过空调区8为主机房3输送冷风,从而实现IT机柜的降温过程。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建筑本体1还包括水泵房10。其中,水泵房10位于建筑首层,且设置于走廊5的一侧,在走廊5的另一侧设置有蓄冷罐9,水泵房10用于为空调区8提供水源,蓄冷罐9用于储存冷量,当停电后使得空调区的设备无法继续工作时,通过将蓄冷罐9的冷量释放,以保证制冷系统的平缓过渡运行,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建筑本体1还包括多间辅助用房12,且辅助用房12位于建筑本体1的端部,以使得辅助用房12可根据不同项目平面尺寸进行灵活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设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筑本体(1),所述建筑本体(1)包括冷却机组区(2)、空调区(8)和主机房(3);
所述主机房(3)设置在所述空调区(8)和所述冷却机组区(2)之间;所述冷却机组区(2)与所述主机房(3)连通,用于为所述主机房(3)换热;所述空调区(8)与所述主机房(3)连通,用于为所述主机房(3)提供备用冷源;
所述建筑本体(1)的屋顶层设置有排风井(6),所述排风井(6)与所述冷却机组区(2)连通,用于将流入所述冷却机组区(2)换热后的热气流排出至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组区(2)通过送风通道(4)与所述主机房(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房(3)设置有回风吊顶(7),所述回风吊顶(7)内形成有回风通道,用于将所述主机房(3)换热后的气流排出至所述冷却机组区(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各层的所述冷却机组区(2)通过排风立管与所述排风井(6)连通,用于将各层的热气流通过所述排风井(6)排出至室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房(3)包括多组机柜;相邻所述机柜之间形成有封闭热通道,所述封闭热通道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用于将与所述机柜换热后的气流排出至回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组区(2)的外墙上设置有进风口,作为所述冷却机组区(2)的新风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区(8)与所述主机房(3)之间设置有轻质隔墙,所述轻质隔墙上开设有送风口,作为所述主机房(3)的冷气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设置有送风百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还包括水泵房(10);所述水泵房(10)用于为所述空调区(8)提供水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房(3)至少为两个,且在相邻所述主机房(3)之间设置有电力区(11)。
CN202320404351.3U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 Active CN219459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4351.3U CN219459630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4351.3U CN219459630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9630U true CN219459630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21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4351.3U Active CN219459630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9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72618U (zh) 一种通信机房热量回收水冷空调系统
JP4651810B2 (ja) 通信機器室等の空調方法および空調システム
CN104833029A (zh) 一种数据中心水冷热管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7396608B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
CN103369917A (zh) 一种集装箱式数据系统
CN111447787A (zh) 基于数据中心机房的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
CN211823022U (zh) 一种数据中心全新风空调系统的余热回收系统
WO2010135959A1 (zh) 一种通信基站设备蓄能型冷却系统
CN209267925U (zh) 封闭循环的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系统
RU126357U1 (ru) Центр обработки данных
CN110418551A (zh)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和用于数据中心机房的冷却方法
CN219459630U (zh) 一种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层数据中心
CN209806294U (zh) 一种集群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KR101844581B1 (ko) 열원 일체형 시스템 공기조화장치
CN111726964B (zh) 一种双层集装箱制冷系统及其数据中心、控制方法
CN109496112A (zh) 一种集群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CN209806283U (zh) 一种组合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CN211860920U (zh) 一种计算数据中心空间结构
CN113803816A (zh) 一种耦合全年供冷系统的水源vrf空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8047143U (zh)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
CN220274114U (zh) 预制化数据中心模块及数据中心
CN216650341U (zh) 数据中心
CN213872955U (zh) 中央空调管理系统
CN219577659U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处理的节能型建筑
CN211429866U (zh) 一种高效节能集装箱数据中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