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7879U - 模组端板、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模组端板、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57879U CN219457879U CN202320803582.1U CN202320803582U CN219457879U CN 219457879 U CN219457879 U CN 219457879U CN 202320803582 U CN202320803582 U CN 202320803582U CN 219457879 U CN219457879 U CN 2194578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d plate
- module
- plate body
- cavity
- reinforcing ri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组端板、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该模组端板包括端板本体,端板本体内部镂空,端板本体内部且靠近用于抵接电芯组的接触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空腔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内侧壁面,第一加强筋包括偏离第一加强筋两端连线的减弱部,接触面受到沿着第一方向的压力时能够挤压第一加强筋,以使减弱部沿着垂直第一方向的方向形变;第一方向为端板本体的厚度方向。该模组端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并且整体重量轻便,还能够吸收电芯组的膨胀力,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组端板、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包是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之一,电池包重量约占整车总重20-30%,也是整车生产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部件之一,在等速行驶工况下,电动汽车自重降低10%,可使整车增加10%左右的续驶里程。从电池包的角度来看,由于电芯材料组分和尺寸上的限制较大,所以想要减重就只能从电池包的结构上下手,箱体轻量化和模组紧凑化成为了当下新能源车企研究的重点方向。
模组端板是用于组成承载电池模组框架的部件之一,现有的模组端板多为压铸端板,采用钢带或者焊接方式与电芯组组装成电池模组。这种模组端板在使用时,由于其重量较重,不利于电池模组的减重;并且,模组端板的整体刚度较高,在内部电芯组的电芯发生膨胀时,无法吸收电芯的膨胀力,造成电芯内部压力持续升高,对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造成危险。
因此,继续提供一种新型的模组端板,从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端板,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并且整体重量轻便,还能够吸收电芯组的膨胀力。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模组端板包括端板本体,上述端板本体内部且靠近用于抵接电芯组的接触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空腔,上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强筋,上述第一加强筋两端分别连接上述第一空腔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内侧壁面,上述第一加强筋包括偏离上述第一加强筋两端连线的减弱部;上述第一方向为上述端板本体的厚度方向。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减弱部包括互相连接且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减弱部设置有多个,多个上述减弱部首尾依次相连,上述第一部和上述第二部依次交替设置。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端板本体内还开设有沿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第一空腔分隔的第二空腔,上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加强筋,上述第二加强筋刚度大于上述第一加强筋。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二加强筋垂直于上述接触面。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端板本体沿上述第一方向且远离上述电芯组的一端的安装面开设有若干个吊装孔。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电芯组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上述端板本体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用于抵接电芯组的上述接触面,多个上述第一空腔设于上述端板本体内靠近上述接触面的一侧,上述第二方向为上述端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述第一方向垂直于上述第二方向。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一加强筋设置有偶数个,偶数个上述第一加强筋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如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模组端板。该电池模组在使用上述模组端板时,整体重量得到减轻,并且能够吸收内部电芯组的膨胀力,保证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方案所述的电池模组。该电子设备重量更轻,续航能力得到提升,并且使用安全性更高。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模组端板通过在靠近与电芯组的接触面设置有第一空腔,并且第一空腔内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通过第一加强筋与第一空腔的设置,能够减轻模组端板重量,并且第一加强筋能够起到提高端板本体整体强度的作用,使得该模组端板用于电池模组时,起到减重作用和支承电池模组的框架作用;并且第一加强筋还具有偏离第一加强筋两端连线的减弱部,能够降低第一加强筋的刚度,当接触面受力,也即受到电芯组的膨胀力时,能够挤压内部的第一加强筋,使得第一加强筋沿着垂直第一方向的方向发生形变,从而吸收电芯组的膨胀力,保证电芯组的安全运行,提高了使用该模组端板的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模组端板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模组端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加强筋的示例图。
图中:
100、端板本体;101、接触面;102、安装面;1021、吊装孔;110、第一空腔;111、第一加强筋;112、减弱部;1121、第一部;1122、第二部;120、第二空腔;121、第二加强筋;130、第三空腔;131、焊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方向为图2中所示的X方向,也即模组端板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为图2中所示的Y方向,也即模组端板的长度方向,X方向和Y方向互相垂直。本实施例中的电芯组由沿着第一方向堆叠的多个电芯组成,模组端板设置于电芯组堆叠方向的两端,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模组端板包括端板本体100,上述端板本体100内部镂空,上述端板本体100内部且靠近用于抵接电芯组(图中未示出)的接触面1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空腔110,上述第一空腔110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强筋111,上述第一加强筋111两端分别连接上述第一空腔11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内侧壁面,上述第一加强筋111包括偏离上述第一加强筋111两端连线的减弱部112,上述接触面101受到沿着第一方向的压力时能够挤压上述第一加强筋111,以使上述减弱部112沿着垂直上述第一方向的方向形变;上述第一方向为上述端板本体100的厚度方向。
本实施例中的模组端板通过在靠近与电芯组的接触面101设置有第一空腔110,并且第一空腔110内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1,通过第一加强筋111与第一空腔110的设置,能够减轻模组端板重量,并且第一加强筋111能够起到提高端板本体100整体强度的作用,使得该模组端板用于电池模组时,起到减重作用和支承电池模组的框架作用,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也得到降低;同时,第一加强筋111还具有偏离第一加强筋111两端连线的减弱部112,能够降低第一加强筋111的刚度,当接触面101受力,也即受到电芯组的膨胀力时,能够挤压内部的第一加强筋111,使得第一加强筋111沿着垂直第一方向的方向发生形变,从而吸收电芯组的膨胀力,保证电芯组的安全运行,提高了使用该模组端板的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端板本体100沿上述第一方向且远离上述电芯组的一端的安装面102开设有若干个吊装孔1021。该吊装孔1021用于组装电池模组时对模组端板进行吊装,或者在电池模组安装完成后对电池模组进行吊装转运,此处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2,,上述第一加强筋111设置有偶数个,偶数个上述第一加强筋111对称设置。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11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加强筋111相对且对称设置。这样设置的模组端板结构对称,整体强度更高,不会因第一加强筋111的减弱部112的设置而影响该模组端板的强度和刚度,保证了模组端板在使用时的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端板本体100内还开设有沿上述第一方向与上述第一空腔110分隔的第二空腔120,上述第二空腔120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加强筋121,上述第二加强筋121刚度大于上述第一加强筋111刚度。该第二空腔120起到减重作用,第二加强筋121能够提高端板本体100的整体强度,并且由于第二加强筋121的刚度大于第一加强筋111的刚度,能够保证第一加强筋111受力变形时,第二加强筋121能够不受影响,保证模组端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始终支承起电池模组,保证模组端板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请参考图2,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上述第二加强筋121垂直于上述接触面101。第二加强筋121垂直于接触面101时,能够提高模组端板承受来自安装面102和接触面101正面的外力的能力,避免安装面102内凹,提高该模组端板的结构稳定性。
端板本体100沿第二方向,也即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三空腔130,能够对该模组端板进行进一步的减重,从而降低使用该模组端板的电池模组的重量。第三空腔130内也可设置有加强筋,此处不再赘述。
并且,端板本体100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外壁还凹设有焊接部131,该焊接部131用于组装电池模组时与侧板或盖板等框架部件进行焊接,从而方便组装电池模组,提高安装效率。
下面结合图3对第一加强筋111的结构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图3中由左向右依次给出了第一示例、第二示例、第三示例和第四示例。
具体而言,如图3中的第一示例和第三示例,上述减弱部112包括互相连接且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一部1121和第二部1122。第一部1121和第二部1122中的一个沿着Y方向、垂直于接触面101设置,另一个倾斜设置,或者第一部1121和第二部1122均与接触面101倾斜设置。这样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11在受力时,能够使得第一加强筋111产生沿Y方向的形变,第一部1121和第二部1122的连接处即为减弱该第一加强筋111刚度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加强筋111采用第一示例中的结构。
示例性地,请参考第二示例,上述减弱部112设置有多个,多个上述减弱部112首尾依次相连,该减弱部112为第一示例中的减弱部112,上述第一部1121和上述第二部1122依次交替设置。当然,多个减弱部112也可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减弱部112设置有两个,两个减弱部112形成3个呈夹角状的连接处,当该第一加强筋111受力时,其受力方向为图中的F方向,3个连接处能够产生图中沿M方向的形变,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弱该第一加强筋111的强度,保证该第一空腔110能够尽可能地吸收电芯组的膨胀力,保证内部电芯的使用安全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上述电芯组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上述第一空腔110与上述电芯组一一对应设置有多个,也即端板本体100沿第二方向设置有多个接触面101,多个第一空腔110一一对应设置于端板本体100内靠近多个上述接触面101的一侧,每个上述第一空腔110内均设置有上述第一加强筋111,上述第二方向为上述端板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上述第一方向垂直于上述第二方向。这样设置的模组端板,在沿第二方向增添电芯组时,能够使得每一组电芯组的膨胀力均被与之对应的第一空腔110吸收,保证该模组端板的吸收膨胀力的能力,保证内部电芯组的安全运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如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模组端板。该电池模组在使用上述模组端板时,整体重量得到减轻,并且能够吸收内部电芯组的膨胀力,保证电池模组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施例又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方案所述的电池模组。该电子设备重量更轻,续航能力得到提升,并且使用安全性更高。该电子设备为电池包、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使用电池模组进行供电的设备,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本体(100),所述端板本体(100)内部且靠近用于抵接电芯组的接触面(1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空腔(110),所述第一空腔(110)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强筋(111),所述第一加强筋(111)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空腔(11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内侧壁面,所述第一加强筋(111)包括偏离所述第一加强筋(111)两端连线的减弱部(112);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端板本体(100)的厚度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弱部(112)包括互相连接且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一部(1121)和第二部(1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弱部(11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减弱部(112)首尾依次相连,所述第一部(1121)和所述第二部(1122)依次交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100)内还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空腔(110)分隔的第二空腔(120),所述第二空腔(120)内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加强筋(121),所述第二加强筋(121)刚度大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121)垂直于所述接触面(101)。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100)沿所述第一方向且远离所述电芯组的一端的安装面(102)开设有若干个吊装孔(1021)。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本体(100)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用于抵接电芯组的所述接触面(101),多个所述第一空腔(110)设于所述端板本体(100)内靠近所述接触面(101)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端板本体(100)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11)设置有偶数个,偶数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11)对称设置。
9.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模组端板。
10.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03582.1U CN219457879U (zh) | 2023-04-12 | 2023-04-12 | 模组端板、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03582.1U CN219457879U (zh) | 2023-04-12 | 2023-04-12 | 模组端板、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57879U true CN219457879U (zh) | 2023-08-01 |
Family
ID=87386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803582.1U Active CN219457879U (zh) | 2023-04-12 | 2023-04-12 | 模组端板、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57879U (zh) |
-
2023
- 2023-04-12 CN CN202320803582.1U patent/CN2194578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905370B1 (en) | Battery pack and automobile | |
KR101224496B1 (ko) | 보강부재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팩 | |
EP3678208B1 (en) |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 |
CN109742281B (zh) | 一种电池箱 | |
JP7179731B2 (ja) |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装備する車両 | |
CN213366696U (zh) | 电芯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 | |
CN111430611B (zh) | 电池包 | |
JPWO2019130937A1 (ja) | 電源装置及び電源装置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 |
WO2024139964A1 (zh) | 动力电池、快换支架和电动车辆 | |
CN211828880U (zh) | 一种无模组框架式方壳动力电池系统结构 | |
KR101435441B1 (ko) | 지지부재들과 연결부재들로 전지모듈 배열체를 고정하고 있는 전지팩 | |
CN219457879U (zh) | 模组端板、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0403831U (zh) | 电池包和电动车 | |
CN115832588A (zh) | 电池包、电池包安装总成及车辆 | |
CN216698558U (zh) |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 |
CN212136544U (zh) | 一种高成组效率软包电池模组 | |
CN215816196U (zh) | 电池模组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5644789U (zh) | 电池模组端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2571195U (zh) | 电芯组固定结构 | |
CN211980691U (zh) | 电池模组 | |
KR100649211B1 (ko) | 이차 전지 모듈 | |
CN211629179U (zh) | 电池包以及储能装置 | |
CN213472759U (zh) | 动力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 |
CN220172294U (zh) | 电池包壳体以及电池包 | |
CN219203370U (zh) | 一种提高整体机械性能的电池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