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7421U - 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57421U CN219457421U CN202320529786.0U CN202320529786U CN219457421U CN 219457421 U CN219457421 U CN 219457421U CN 202320529786 U CN202320529786 U CN 202320529786U CN 219457421 U CN219457421 U CN 2194574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nob
- rotating
- user
- piece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和旋拧反馈组件,旋钮设置于壳体的外侧表面,用于接收用户的旋拧操作;旋拧反馈组件设置于壳体内,用于在用户对旋钮进行旋拧操作时为用户提供触感反馈。用户在旋转旋钮时,旋拧反馈组件能够为用户提供触感反馈,以使用户明显得知旋钮正在被转动,即使电子设备不在用户的视野内,用户也可盲拧到位。而且,用户通过旋拧反馈组件提供的触感反馈能够得知是否进行了旋拧操作,能够避免误拧旋钮,使用体验感更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带有旋钮组件的电子设备中,通常通过转动旋钮组件实现某些功能,例如实现屏幕显示内容的切换、音量调节、亮度调节等等。同时,一些旋钮组件还具备按键功能,即,旋钮组件既可以旋转,又可以按压,在切换屏幕显示内容后进行确认。
示例性地,用于自行车上的骑行码表通常采用“旋钮+光电传感器”的方式实现屏幕切换,当骑行者旋拧旋钮时,旋钮表面的反射光线发生变化,光电传感器根据反射光线的变化感应电路的变化,从而输出相应的电信号以切换屏幕显示内容,同时,旋钮具备按键功能,按压旋钮可输出电信号,以确认屏幕的显示内容。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骑行码表的旋钮组件在旋拧时不存在旋转阻力和手指触感,骑行者在骑行时通常目视前方关注路况,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期间在旋拧旋钮组件以切换码表屏幕内容时,难以判断是否进行了旋拧操作,而且容易引发误操作,使用体验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及电子设备,用户在不注视屏幕的情况下转动旋钮组件能够实现屏幕内容的准确切换,避免误操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旋钮组件包括:
旋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表面,用于接收用户的旋拧操作;
旋拧反馈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在所述用户对所述旋钮进行所述旋拧操作时为所述用户提供触感反馈。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壳体,所述转轴与所述旋钮机械耦合;
所述旋拧反馈组件包括转动件和固定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转轴机械耦合,所述固定件固设于所述壳体,且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固定件相对设置;
当所述用户对所述旋钮进行所述旋拧操作时,所述转轴能够带动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和/或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以所述转轴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周分布;
在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转动时,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转动件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弹性变形,以使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可分离地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中的一者包括凸起,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中的另一者包括卡槽,在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转动时,所述凸起能够卡入和脱离所述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转动件为转盘,所述转盘同轴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转盘上沿周向成圈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槽;
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部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固定部固设于所述壳体内壁,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固定部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容许所述第一弹性件形变的间隙,所述第一弹性件上凸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件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分设于所述转盘的轴线两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压紧于所述转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转轴包括连接部,所述转动件上沿轴向贯通设置有穿孔,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穿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旋钮连接的转轴;
所述旋拧反馈组件包括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所述转轴连接;
当所述用户对所述旋钮进行所述旋拧操作时,所述转轴能够带动所述编码器运转。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旋钮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及包含该旋钮组件的电子设备,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和旋拧反馈组件,用户在旋转旋钮时,旋拧反馈组件能够为用户提供触感反馈,以使用户明显得知旋钮正在被转动,即使电子设备不在用户的视野内,用户也可盲拧到位。而且,用户通过旋拧反馈组件提供的触感反馈能够得知是否进行了旋拧操作,能够避免误拧旋钮,使用体验感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骑行码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骑行码表的内部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安装后的截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骑行码表的内部视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旋钮组件安装后的截面视图。
图中:
100、旋钮组件;200、壳体;201、定位柱;202、安装孔;300、屏幕;400、触点;500、光电传感器;600、电路板;700、电池;
1、旋钮;2、旋拧反馈组件;3、转轴;4、支撑架;5、固定板;6、避让空间;7、弹性复位件;8、密封圈;
11、安装腔;
21、转盘;22、固定件;23、编码器;
211、卡槽;212、穿孔;213、第一凹槽;
221、固定部;222、第一弹性件;2221、凸起;223、第二弹性件;
31、连接部;32、止挡环;
41、安装柱;42、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包括旋钮1和旋拧反馈组件2。其中,电子设备包括壳体200,旋钮1设置于壳体200的外侧表面,用于接收用户的旋拧操作,用户实施旋拧操作以实现某些功能,例如切换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内容、调节电子设备的音量、屏幕亮度等等。旋拧反馈组件2设置于壳体200内,用于在用户对旋钮1进行旋拧操作时为用户提供触感反馈,以使用户明显得知旋钮1正在被转动,即使电子设备不在用户的视野内,用户也可盲拧到位。而且,用户通过旋拧反馈组件2提供的触感反馈能够得知是否进行了旋拧操作,能够避免误拧旋钮1,使用体验感更佳。
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除壳体200外,其还包括设置于壳体200上的屏幕300,上述的旋钮组件100安装于壳体200上,壳体200内还设置有感应电路,在用户进行旋拧操作时,感应电路能够感应旋钮1的旋转,以切换屏幕300上的显示内容(或者调节屏幕300亮度等)。
图2和图3示出了旋钮组件100在壳体200上的安装示意图,旋钮1位于壳体200外部以供用户旋拧,且旋钮1外周优选设置防滑结构。
图4所示的是旋钮组件100的剖视图。旋钮组件100还包括与旋钮1连接的转轴3,壳体200上设置有安装孔202,转轴3贯穿安装孔202并伸入壳体200内,以与旋拧反馈组件2连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旋拧反馈组件2包括转动件和固定件22,转动件与转轴3机械耦合,可与转轴3同步旋转,固定件22固设于壳体200内壁,且转动件与固定件22相对设置。当用户对旋钮1进行旋拧操作时,转轴3能够带动转动件相对于固定件22转动,从而为用户提供触感反馈。即,通过转动件与固定件22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提供触感反馈这一功能。
具体地,固定件22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转动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和/或第一卡接结构以转轴3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周分布。在转动件相对于固定件22转动时,固定件22和转动件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弹性变形,以使第二卡接结构可分离地与第一卡接结构卡接。当用户旋拧旋钮1时,转动件上的第二卡接结构和固定件22上的第一卡接结构重复卡接与分离这一动作过程,期间第二卡接结构和/或第一卡接结构重复弹性变形以及恢复原状这一状态变化,从而提供为用户提供振动形式的触感反馈。由于第二卡接结构和第一卡接结构中的至少一者呈圆周分布,因此在旋拧整周过程中,均能够为用户提供触感反馈。
示例性地,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中的一者包括凸起2221,另一者包括卡槽211,凸起2221具有卡入和脱离卡槽211的状态。用户需施加一定的旋拧力以使凸起2221脱离卡槽211,即,该旋钮组件100能够提供旋拧阻力,使得旋钮1不会被轻易旋转,避免外物误碰旋钮1而致其旋转,带来不便。凸起2221卡入卡槽211时能够提供振动形式的触感反馈,使用户明显得知旋钮1被旋转。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5以及图6,转动件为转盘21,转盘21同轴连接于转轴3,转盘21上沿周向成圈设置有多个上述的卡槽211。固定件22包括固定部221和第一弹性件222,固定部221固设于电子设备的壳体200内壁,第一弹性件222与固定部221连接,第一弹性件222与壳体200的内壁之间存在容许第一弹性件222形变的间隙,第一弹性件222上凸设有一个或多个凸起2221。在用户旋转旋钮1时,转轴3带动转盘21同步旋转,转盘21成圈设置的卡槽211依次与固定件22上的凸起2221卡接,以提供触感反馈给用户。
优选地,转盘21在卡槽211上均匀分布,以使旋钮1每转动过预设角度时均提供依次振动形式的触感反馈。旋钮1的旋转具备明显的节拍,使用者通过触感反馈可得知旋钮1是否转动到位,或者根据所需显示的屏幕内容,可得知旋钮1需要转动的节拍数,无需时刻关注屏幕内容也可实现屏幕内容的准确切换,体验感较佳。
进一步地,固定件22还包括与固定部221相互连接的第二弹性件223,第二弹性件223与第一弹性件222分设于转盘21的轴线两侧,且第二弹性件223能够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压紧于转盘21,以使转盘21的转动更加稳定,不会由于卡接产生的振动而偏位。另外,第二弹性件223的设置,也可增加整个固定件22的强度。如图5和图6所示,可选地,第一弹性件222和第二弹性件223均呈片状,二者组成环状结构。
参见图6,固定件2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部221,两个固定部221上均设置有插孔,参见图4,壳体200的内壁上间隔凸设有两个定位柱201,两个定位柱201一一对应地与两个固定部221上的插孔插接,以固定固定件22在壳体200上的安装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固定件22上设置成圈的凸起2221,在转盘21上设置至少一个卡槽211;或者,也可在转盘21上设置凸起2221,在固定件22上设置卡槽211,凸起2221和/或卡槽211成圈设置;或者,转轴3上设置有可弹性变形的转动件等,只要能够使凸起2221与卡槽211可分离地卡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6,转轴3穿入壳体200内的一端包括连接部31,转盘21上沿轴向贯通设置有穿孔212,连接部31穿设于穿孔212内,以实现转轴3与转盘21的连接。穿设连接的方式能够保证二者连接的稳固性。进一步地,连接部31和穿孔212的横截面均呈非圆形,以使转盘21能够跟随转轴3转动。或者,转轴3的连接部31可直接粘接于转盘的穿孔212内,无需限制连接部31和穿孔212的截面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转轴3与转盘21的连接不限于上述方式,只要能够使转盘21随转轴31转动即可。
参见图4,壳体200内部设置有固定板5和支撑架4,固定板5固设于壳体200内,支撑架4通过安装柱41插设固定于固定板5上,支撑架4呈圆形,其中部设置有过孔,转轴3贯穿该过孔,并与该过孔转动配合。支撑架4能够为转轴3提供转动支撑点,确保转轴3转动不偏斜。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可在壳体200内与转盘21正对的位置设置光电传感器500,光电传感器500连接于感应电路内,光电传感器500通过感应转盘21外表面反射光线的变化,来切换屏幕300上的显示内容。例如,可在转盘21的表面设置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或者使转盘21的表面具有不同的粗糙度,来实现转动过程中反射光线的变化。当然,光电传感器500也可以感应转轴3表面反射光线的变化,来切换屏幕300上的显示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旋拧反馈组件2还可以包括编码器23,编码器23与转轴3连接。当用户对旋钮1进行旋拧操作时,转轴3能够带动编码器23运转,从而为用户提供触感反馈。编码器23在旋转时自身就可以提供阻尼触感,因此可将其应用于旋钮组件100中为用户提供触感反馈。另外,编码器23在旋转时还可以发出规律的声响,以声音提示用户,再者,将编码器23接入感应电路内,可以实现屏幕300翻页的功能,无需额外设置光电传感器500等。编码器23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成熟技术,这里不再详述其结构。
参见图8,编码器23设置于一电路板600上,该电路板600固定于壳体200的内壁。
一些实施例中,旋钮组件100还具备按压确认功能。参见图4和图9,转轴3可转动并沿自身轴线可移动地贯穿壳体200上的安装孔202,旋钮1与壳体200之间设置有容许旋钮1按压移动的避让空间6,当按压旋钮1时,转轴3通过按压触点400输出电信号,以确认屏幕300的显示内容。触点400可与转轴3间隔并正对设置,按压旋钮1时,转轴3端面接触触点400从而触发确认信号,如图4所示;或者触点400可与转轴3连为一体,按压旋钮1时,触点400与壳体200内其他部位接触,从而触发确认信号,如图9所示。
进一步地,壳体200与旋钮1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7,旋钮1按压确认后,其能够在弹性复位件7的弹力作用下沿转轴3的轴向移动复位。
可选地,参见图4和图6,转盘21面向支撑架4的一侧凹设有第一凹槽213,支撑架4面向转盘21的一侧凹设有第二凹槽42,弹性复位件7套设于转轴3上,且其一端抵接于第一凹槽213内,另一端抵接于第二凹槽42内,以使弹性复位件7的安装更稳固,伸缩时避免较大偏位。
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9,旋钮1内设置有用于安装弹性复位件7的安装腔11,壳体200上凸设有台阶结构,弹性复位件7一端抵接于安装腔11的腔壁,另一端抵接于台阶结构的台阶面上,亦可实现旋钮1的复位。
为便于取材,弹性复位件7可选为弹簧。
参见图4和图9,转轴3上沿周向嵌设有一个或多个密封圈8,密封圈8与安装孔202的孔壁密封且滑动接触,保证旋钮组件100安装位置的防水性能。
参见图4和图6,转轴3上还嵌设有止挡环32,止挡环32能够与壳体200的内壁抵接,防止转轴3在弹性复位件7的弹力作用下脱出安装孔202。
参见图2,壳体200内设置有电池700,用于为壳体200内的电子部件供电。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旋钮组件100。以骑行用的智能码表为例,骑行者在骑行时通常目视前方关注路况,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期间在旋拧旋钮组件100以切换码表屏幕300上显示的内容时,由于旋拧反馈组件2能够提供触感反馈,使得骑行者能够明显得知旋钮1正在被转动,避免引发误操作,提高骑行体验感。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200),所述旋钮组件(100)包括:
旋钮(1),设置于所述壳体(200)的外侧表面,用于接收用户的旋拧操作;
旋拧反馈组件(2),设置于所述壳体(200)内,用于在所述用户对所述旋钮(1)进行所述旋拧操作时为所述用户提供触感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组件(100)还包括转轴(3),所述转轴(3)穿设于所述壳体(200),所述转轴(3)与所述旋钮(1)机械耦合;
所述旋拧反馈组件(2)包括转动件和固定件(22),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转轴(3)机械耦合,所述固定件(22)固设于所述壳体(200),且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固定件(22)相对设置;
当所述用户对所述旋钮(1)进行所述旋拧操作时,所述转轴(3)能够带动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22)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2)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和/或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以所述转轴(3)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周分布;
在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22)转动时,所述固定件(22)和所述转动件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弹性变形,以使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可分离地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中的一者包括凸起(2221),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中的另一者包括卡槽(211),在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22)转动时,所述凸起(2221)能够卡入和脱离所述卡槽(2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为转盘(21),所述转盘(21)同轴连接于所述转轴(3),所述转盘(21)上沿周向成圈设置有多个所述卡槽(211);
所述固定件(22)包括固定部(221)和第一弹性件(222),所述固定部(221)固设于所述壳体(200)内壁,所述第一弹性件(222)与所述固定部(221)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22)与所述壳体(200)的内壁之间存在容许所述第一弹性件(222)形变的间隙,所述第一弹性件(222)上凸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凸起(22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2)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部(221)相连接的第二弹性件(223),所述第二弹性件(223)与所述第一弹性件(222)分设于所述转盘(21)的轴线两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223)能够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压紧于所述转盘(21)。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包括连接部(31),所述转动件上沿轴向贯通设置有穿孔(212),所述连接部(31)穿设于所述穿孔(2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组件(100)还包括与所述旋钮(1)连接的转轴(3);
所述旋拧反馈组件(2)包括编码器(23),所述编码器(23)与所述转轴(3)连接;
当所述用户对所述旋钮(1)进行所述旋拧操作时,所述转轴(3)能够带动所述编码器运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旋钮组件(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29786.0U CN219457421U (zh) | 2023-03-17 | 2023-03-17 | 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29786.0U CN219457421U (zh) | 2023-03-17 | 2023-03-17 | 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57421U true CN219457421U (zh) | 2023-08-01 |
Family
ID=87412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29786.0U Active CN219457421U (zh) | 2023-03-17 | 2023-03-17 | 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57421U (zh) |
-
2023
- 2023-03-17 CN CN202320529786.0U patent/CN2194574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54293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KR100356195B1 (ko) | 가압·회전 조작형 전자부품 | |
US6218635B1 (en) | Push and rotary operating type electronic device | |
JPH08203387A (ja)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付回転操作型電子部品 | |
KR20070122364A (ko) | 복합 조작형 입력장치 | |
CN104810184A (zh) | 一种按键开关 | |
CN204596678U (zh) | 一种按键开关 | |
CN219457421U (zh) | 电子设备的旋钮组件及电子设备 | |
JP4591126B2 (ja) | リモコン送信機 | |
JP4457877B2 (ja) | リモコン送信機 | |
JP2005322566A (ja) | 2段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 |
KR20090127584A (ko) | 회전식 입력장치 | |
CN112433459A (zh) | 一种表冠及具有该表冠的腕戴设备 | |
CN210485992U (zh) | 控制器及电控设备 | |
CN209844110U (zh) | 用电隐患感知插座 | |
JP6043953B2 (ja) | 回転操作型電子部品 | |
CN112164613A (zh) | 一种多功能操控器 | |
CN110631167A (zh) | 控制器、电控设备及控制器的控制方法 | |
JP2011100567A (ja) | 入力装置 | |
CN218069682U (zh) | 一种按键、开关组件、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收发系统 | |
KR20100004274U (ko) | 4방향 스위치 노브 | |
CN221263789U (zh) | 一种霍尔感应式键盘的功能模组 | |
CN216353905U (zh) | 一种防水式显示编码开关模组 | |
CN216928370U (zh) | 一种具有五向按键和音量调节功能的开关及投影仪 | |
CN219777961U (zh) | 一种探测器及探测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Room 601 and 701, building 2, No.2, Keji 9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aochi Sports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601 and 701, building 2, No.2, Keji 9 Road, Songshanhu Park,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aochi Sports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