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6623U - 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6623U
CN219456623U CN202223575579.3U CN202223575579U CN219456623U CN 219456623 U CN219456623 U CN 219456623U CN 202223575579 U CN202223575579 U CN 202223575579U CN 219456623 U CN219456623 U CN 219456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light
unit
mounting seat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755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林浩
曹小红
何江生
张亚平
吴南斌
郑江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Phoenix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Phoenix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Phoenix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Phoenix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755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6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6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6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包括观察部件、载物台、机架主体、明暗视场切换机构、转换器、聚光镜部件、集光器和下光源,其中:明暗视场切换机构,包括壳体、上光源、以及均内置于壳体的第一滤光单元、第二滤光单元、第一光阑调节单元、第二光阑调节单元、聚光单元、起偏单元、检偏单元和视场切换单元;观察部件安装于壳体的上方,转换器安装于壳体的下方,壳体、载物台、聚光镜部件、集光器和下光源均与机架主体连接,且转换器、载物台、聚光镜部件和集光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通过调节视场切换单元转换工作状态为明场或暗场。该装置能够快速切换明暗场,提高光路的利用率,消除杂散光,且便于观察收集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微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金相显微镜在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主要应用于半导体硅晶片、LCD基板、零件、集成电路、固体粉末及其它各种透明或不透明工业领域的检验。金相学作为研究各种金属、合金及各种材料在不同状态下组织结构,以及各种缺陷的特征的微观世界,必须借助于金相显微镜来实现对材料的相的尺寸、形貌、分布及取向关系,晶料、晶料间界的尺寸、形貌、取向关系、位错、空洞、裂纹、断口等进行观察和测量,以至于进一步研究。
目前行业内使用的金相显微镜照明通常是两种形式:卤素灯、LED照明,两种方式的照明在一定的情况下使用需要进行切换。而现有金相显微镜的明暗场切换机构,明场利用半透半反把光线引入物镜的同轴光照明;暗场光是在明场光路中心加一个挡板,并在45°位置加一个中心掏空的反光镜,形成环形照明光带,引入暗场物镜的通光环中进行的照明方式,在切换过程中经常出现稳定性不够,定位不明确,导致在暗场45°的反射镜光路的利用率比较低,杂散光不容易消除等现象。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实验的参数需要进行量化,而现有金相显微镜不便于参数(如光源的亮度等)收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能够快速切换明暗场,提高光路的利用率,消除杂散光,且便于观察收集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包括观察部件、载物台和机架主体,还包括明暗视场切换机构、转换器、聚光镜部件、集光器和下光源,其中:
明暗视场切换机构,包括壳体、上光源、以及均内置于壳体的第一滤光单元、第二滤光单元、第一光阑调节单元、光阑调节单元第二光阑调节单元、聚光单元、起偏单元、检偏单元和视场切换单元,上光源安装于壳体的后侧壁,第一滤光单元、第二滤光单元、光阑调节单元第一光阑调节单元、光阑调节单元第二光阑调节单元、聚光单元和起偏单元沿上光源的光线传输方向依次设置且光心同轴,其中:
壳体,上壁开设有第一通孔,下壁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视场切换单元,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一导杆、第二导杆和移动单元,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相互平行且均与第二安装座连接,第一导杆上还开设有沿轴线并排设置的两个V型环槽,第二安装座与壳体连接,移动单元包括第二调节手柄、第三安装座、第一透镜、第四安装座、第五安装座、挡板、第一遮光筒和环形反光镜,第三安装座的上壁垂直开设有并排设置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且下壁倾斜设置,第一遮光筒与第三安装座的下壁连接并正对第四通孔,环形反光镜套设于第一遮光筒外并贴附第三安装座的下壁设置,第四安装座与第三安装座连接并靠近起偏单元设置,第五安装座分别与第三安装座和第四安装座连接并靠近壳体的下壁水平设置,且第四安装座上还开设有依次对正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设置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挡板覆盖于第六通孔上并环向均布有多个与第六通孔同轴的第一透光孔,第五安装座上还开设有依次对正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设置的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第八通孔的边缘还环向均布有多个第二透光孔,第一透镜贴附于第三安装座的下壁并遮盖第三通孔,第二调节手柄与第三安装座连接,并与其一V型环槽配合限位;
检偏单元,包括第五固定座和检偏器,第五固定座与壳体连接并位于第三安装座的上方,且第五固定座上开设有第九通孔,第九通孔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检偏器水平设置并与第五固定座可拆卸连接;
观察部件安装于壳体的上方,转换器安装于壳体的下方,壳体、载物台、聚光镜部件、集光器和下光源均与机架主体连接,且转换器、载物台、聚光镜部件和集光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通过调节视场切换单元转换工作状态为明场或暗场,在明场时,上光源的光线穿过第三通孔后经第一通孔进入观察部件,下光源的光线通过集光器向上传输穿过第三通孔后经第一通孔进入观察部件,在暗场时,上光源的光线由挡板阻隔,下光源的光线通过集光器向上传输穿过第四通孔后经第一通孔进入观察部件。
优选地,机架主体内置有主板,且外壁还穿设有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上光源、下光源、转换器均与主板电连接。
优选地,第三安装座的下壁的倾斜角度为45°。
优选地,第一滤光单元包括第一滤光片安装座和第一滤光片,第二滤光单元包括第二滤光片安装座和第二滤光片,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第一滤光片通过第一槽口与第一滤光片安装座插接配合,第二滤光片通过第二槽口与第二滤光片安装座插接配合,第一滤光片安装座和第二滤光片安装座均与壳体连接。
优选地,各光阑调节单元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三固定座、第一光阑、第一弹片、第一调节手柄、第一调节座、第一盖板和多个第一螺钉,第一固定座通过第一螺钉与壳体连接,第二固定座与第一固定座连接并与第一盖板形成第一腔室,第三固定座、第一光阑、第一弹片和第一调节座均内置于第一腔室,第一光阑上设有第一凸台并与第三固定座转动连接,第三固定座上开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限位槽并与第二固定座连接,第一弹片为弧形,且两端分别抵靠限位槽,中部抵靠第一调节座的上壁,第一调节座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调节手柄与第一调节座连接并穿设于壳体外,当推拉第一调节手柄时,第一调节座通过第一凸台与第一凹槽配合带动第一光阑转动调节。
优选地,起偏单元包括第四固定座、第二盖板、起偏器和多个第一卡接单元,第四固定座与壳体连接,并与第二盖板形成第二腔室,各第一卡接单元并排设置于第四固定座上且位于第二腔室内,起偏器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凹槽,且局部穿设于第二腔室内,第一卡接单元与第三凹槽卡接配合限位,实现上光源的光线分别对正起偏器的通光孔和起偏镜。
优选地,视场切换单元还包括调节单元和第三卡接单元,调节单元包括隔板、第三调节手柄、第二螺钉和连接座,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避让孔,并通过第二螺钉与连接座连接,第一避让孔与第四安装座的第五通孔同轴设置,连接座还与第四安装座连接,隔板的上壁还开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第四凹槽,第三卡接单元安装于第五固定座上,第三调节手柄与隔板连接,当推拉第三调节手柄时,带动视场切换单元移动并通过第三卡接单元与其一第四凹槽进行卡接配合限位,实现上光源的光线分别对正第四安装座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
优选地,各卡接单元包括圆柱体、第二弹片和两个第一夹块,第一夹块与对应的固定座连接并形成第二凹槽,且两个第一夹块相对设置共同夹持圆柱体并与圆柱体间隙配合,第二弹片位于第二凹槽内,用于向圆柱体施加弹力与对应凹槽紧密配合。
优选地,视场切换单元还包括筒体,筒体与壳体连接并位于第五安装座的下方,且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优选地,聚光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第六安装座和第二透镜,第六安装座与壳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金相显微镜可实现明暗场切换功能,通过第二调节手柄与V型环槽配合限位,从而保证准确定位,且移动视场切换单元可以通过调整第二调节手柄和第三调节手柄两种方式实现,适用于不同用户需求,且明场和暗场的光路独立设置,互不影响,稳定性好,能够有效的将上光源的中心光束用在金相显微镜暗场照明系统中,提高了在暗场45°的环形反射镜光路的利用率,同时有助于消除杂散光;
2)通过液晶显示屏清楚显示光源亮度、物镜倍率等信息,便于观察收集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明暗视场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明暗视场切换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明暗视场切换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光阑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光阑调节单元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起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起偏单元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图8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检偏单元和视场切换单元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检偏单元和视场切换单元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检偏单元和视场切换单元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视场切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观察部件;2、明暗视场切换机构;3、转换器;4、载物台;5、聚光镜部件;6、集光器;7、下光源;8、机架主体;81、液晶显示屏;20、壳体;21、上光源;22、第一滤光单元;23、第二滤光单元;24、第一光阑调节单元;25、第二光阑调节单元;26、聚光单元;27、起偏单元;28、检偏单元;29、视场切换单元;201、上盖板;202、下壳体;221、第一滤光片安装座;222、第一滤光片;231、第二滤光片安装座;232、第二滤光片;251、第一固定座;252、第二固定座;253、第三固定座;254、第一光阑;255、第一弹片;256、第一调节手柄;257、第一调节座;258、第一盖板;259、第一螺钉;253a、限位槽;254a、第一凸台;257a、第一凹槽;271、第四固定座;272、第二盖板;273、起偏器;274、第一卡接单元;274a、第一夹块;274b、第二凹槽;274c、圆柱体;274d、第二弹片;274e、第三凹槽;281、第五固定座;282、检偏器;283、第二卡接单元;291、第二安装座;292、第一导杆;293、第二导杆;294、移动单元;295、调节单元;296、第三卡接单元;297、筒体;294a、第二调节手柄;294b、第三安装座;294c、第一透镜;294d、第四安装座;294e、第五安装座;294f、挡板;294g、第一遮光筒;294h、环形反光镜;294i、第二遮光筒;295a、隔板;295b、第三调节手柄;295c、第二螺钉;295d、连接座;295e、第一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
如图1-14所示,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包括观察部件1、载物台4和机架主体8,还包括明暗视场切换机构2、转换器3、聚光镜部件5、集光器6和下光源7,其中:
明暗视场切换机构2,包括壳体20、上光源21、以及均内置于壳体20的第一滤光单元22、第二滤光单元23、第一光阑调节单元24、第二光阑调节单元25、聚光单元26、起偏单元27、检偏单元28和视场切换单元29,上光源21安装于壳体20的后侧壁,第一滤光单元22、第二滤光单元23、第一光阑调节单元24、第二光阑调节单元25、聚光单元26和起偏单元27沿上光源21的光线传输方向依次设置且光心同轴,其中:
壳体20,上壁开设有第一通孔,下壁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视场切换单元29,包括第二安装座291、第一导杆292、第二导杆293和移动单元294,第一导杆292和第二导杆293相互平行且均与第二安装座291连接,第一导杆292上还开设有沿轴线并排设置的两个V型环槽,第二安装座291与壳体20连接,移动单元294包括第二调节手柄294a、第三安装座294b、第一透镜294c、第四安装座294d、第五安装座294e、挡板294f、第一遮光筒294g和环形反光镜294h,第三安装座294b的上壁垂直开设有并排设置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且下壁倾斜设置,第一遮光筒294g与第三安装座294b的下壁连接并正对第四通孔,环形反光镜294h套设于第一遮光筒294g外并贴附第三安装座294b的下壁设置,第四安装座294d与第三安装座294b连接并靠近起偏单元27设置,第五安装座294e分别与第三安装座294b和第四安装座294d连接并靠近壳体20的下壁水平设置,且第四安装座294d上还开设有依次对正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设置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挡板294f覆盖于第六通孔上并环向均布有多个与第六通孔同轴的第一透光孔,第五安装座294e上还开设有依次对正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设置的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第八通孔的边缘还环向均布有多个第二透光孔,第一透镜294c贴附于第三安装座294b的下壁并遮盖第三通孔,第二调节手柄294a与第三安装座294b连接,并与其一V型环槽配合限位;
检偏单元28,包括第五固定座281和检偏器282,第五固定座281与壳体20连接并位于第三安装座294b的上方,且第五固定座281上开设有第九通孔,第九通孔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检偏器282水平设置并与第五固定座281可拆卸连接;
观察部件1安装于壳体20的上方,转换器3安装于壳体20的下方,壳体20、载物台4、聚光镜部件5、集光器6和下光源7均与机架主体8连接,且转换器3、载物台4、聚光镜部件5和集光器6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通过调节视场切换单元29转换工作状态为明场或暗场,在明场时,上光源21的光线穿过第三通孔后经第一通孔进入观察部件1,下光源7的光线通过集光器6向上传输穿过第三通孔后经第一通孔进入观察部件1,在暗场时,上光源21的光线由挡板294f部分阻隔,下光源7的光线通过集光器6向上传输穿过第四通孔后经第一通孔进入观察部件1。
如图1所示,以液晶显示屏81所在侧为前,下光源7所在侧为后,观察部件1所在侧为上,转换器3所在侧为下,第二调节手柄294a偏向侧为左,对侧为右,具体方位仅便于描述,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壳体2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盖板201和下壳体202。通过第一滤光单元22和第二滤光单元23可滤除杂散光。第一光阑调节单元24用于孔径光阑大小和中心的调节,第二光阑调节单元25用于视场光阑大小和中心的调节,聚光单元26用于与第一光阑调节单元24、第二光阑调节单元25共同配合实现聚光。
检偏器282为360°旋转式检偏器,在对零时,起偏单元27和检偏单元28的偏振光呈正交状态,拨动其上的拨盘可以改变偏振光的正交状态。检偏单元28的第五固定座281上安装有第二卡接单元283,检偏器282上开设有第五凹槽,如开设于后侧壁,通过第二卡接单元283与第五凹槽的卡接配合实现检偏器282与第五固定座281的可拆卸连接,第二卡接单元283与其他卡接单元结构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检偏器282的后侧壁和前侧壁还可同时开设有第五凹槽,如壳体20沿左右方向开设有贯穿孔,可根据操作人员的左右手使用习惯完成检偏器282与第五固定座281的插接。
观察部件1为现有技术结构,如采用三挡方式进行观察,包括支持双目观察、支持数码摄影观察以及支持目视和数码摄影同时观察,数码摄影观察需搭配摄影目镜同时使用,或还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现有观察部件结构。载物台4、转换器3、聚光镜部件5、集光器6等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视场切换单元29的定位是通过第二调节手柄294a与第一导杆292上的V型环槽配合实现的,如第二调节手柄294a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第一拨片的末端连接有手持部,第二拨片的末端连接有滚轮,沿左右拨动手持部时,通过滚轮便于沿第一导杆292过渡至对应V型环槽。
金相显微镜的明暗场可切换,当视场切换单元29推到左边时,滚轮进入左侧V型环槽,金相显微镜处于明场观察,当视场切换单元29推到右边时,滚轮进入右侧V型环槽,金相显微镜处于暗场观察。第五安装座294e的上壁还正对第八通孔设有第二遮光筒294i。在暗场时,上光源21的光线由挡板294f部分阻隔,另一部分通过第一透光孔到达环形反光镜294h反射至下方达到转换器3上的物镜,第一遮光筒294g和第二遮光筒294i配合可以避免杂散光进入第四通孔。提高了在暗场45°的环形反射镜光路的利用率,同时有助于消除杂散光。
在一实施例中,机架主体8内置有主板,且外壁还穿设有液晶显示屏81,液晶显示屏81、上光源21、下光源7、转换器3均与主板电连接。通过液晶显示屏81可随时观看显微镜信息,如转换器3上连接物镜的倍数等,以及上光源21和下光源7的显示状态和光源亮度条显示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座294b的下壁的倾斜角度为45°。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滤光单元22包括第一滤光片安装座221和第一滤光片222,第二滤光单元23包括第二滤光片安装座231和第二滤光片232,壳体20上开设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第一滤光片222通过第一槽口与第一滤光片安装座221插接配合,第二滤光片232通过第二槽口与第二滤光片安装座231插接配合,第一滤光片安装座221和第二滤光片安装座231均与壳体2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各光阑调节单元包括第一固定座251、第二固定座252、第三固定座253、第一光阑254、第一弹片255、第一调节手柄256、第一调节座257、第一盖板258和多个第一螺钉259,第一固定座251通过第一螺钉259与壳体20连接,第二固定座252与第一固定座251连接并与第一盖板258形成第一腔室,第三固定座253、第一光阑254、第一弹片255和第一调节座257均内置于第一腔室,第一光阑254上设有第一凸台254a并与第三固定座253转动连接,第三固定座253上开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限位槽253a并与第二固定座252连接,第一弹片255为弧形,且两端分别抵靠限位槽253a,中部抵靠第一调节座257的上壁,第一调节座257上设有第一凹槽257a,第一调节手柄256与第一调节座257连接并穿设于壳体20外,当推拉第一调节手柄256时,第一调节座257通过第一凸台254a与第一凹槽257a配合带动第一光阑254转动调节。
如图6所示,在使用前可对第一光阑254调节中心,如在第二固定座252的右侧壁设置两个调中螺钉,第三固定座253上靠近第一调节座257的侧壁倾斜设置,通过调中螺钉调节第三固定座253的倾斜面以达到调节中心的目的。中心的调节需要通过观察部件1进行观察,在调节中心时需要将第二光阑调节单元25调到最小,这样可以将中心位置尽快的调节到符合观看的位置。当推拉第一调节手柄256时,带动第一调节座257左右移动,从而通过第一凸台254a与第一凹槽257a配合带动第一光阑254转动调节,实现调节视场光阑的目的。通过第一弹片255可以消除第三固定座253和第一调节座257上下方向的间隙,便于转动对应光阑。
在一实施例中,起偏单元27包括第四固定座271、第二盖板272、起偏器273和多个第一卡接单元274,第四固定座271与壳体20连接,并与第二盖板272形成第二腔室,各第一卡接单元274并排设置于第四固定座271上且位于第二腔室内,起偏器273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凹槽274e,且局部穿设于第二腔室内,第一卡接单元274与第三凹槽274e卡接配合限位,实现上光源21的光线分别对正起偏器273的通光孔和起偏镜。
起偏器273为现有技术结构,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起偏器273的上壁和下壁还可同时开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三凹槽274e,如壳体20沿左右方向开设有贯穿孔,可根据操作人员的左右手使用习惯完成起偏器273与第四固定座271的插接。
在一实施例中,视场切换单元29还包括调节单元295和第三卡接单元296,调节单元295包括隔板295a、第三调节手柄295b、第二螺钉295c和连接座295d,隔板295a上开设有第一避让孔295e,并通过第二螺钉295c与连接座295d连接,第一避让孔295e与第四安装座294d的第五通孔同轴设置,连接座295d还与第四安装座294d连接,隔板295a的上壁还开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第四凹槽,第三卡接单元296安装于第五固定座281上,第三调节手柄295b与隔板295a连接,当推拉第三调节手柄295b时,带动视场切换单元29移动并通过第三卡接单元296与其一第四凹槽进行卡接配合限位,实现上光源21的光线分别对正第四安装座294d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
当螺丝刀转动第二螺钉295c使隔板295a与连接座295d松开时,可通过第三调节手柄295b将调节单元295拉到第三卡接单元296与右侧第四凹槽卡接配合,分离出视场切换单元29,此时调节单元295不起任何作用,只能通过第二调节手柄294a带动视场切换单元29进行移动实现明暗场切换。当需要采用第二调节手柄294a和第三调节手柄295b两种调节方式时,则通过第二螺钉295c将隔板295a与连接座295d连接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各卡接单元包括圆柱体274c、第二弹片274d和两个第一夹块274a,第一夹块274a与对应的固定座连接并形成第二凹槽274b,且两个第一夹块274a相对设置共同夹持圆柱体274c并与圆柱体274c间隙配合,第二弹片274d位于第二凹槽274b内,用于向圆柱体274c施加弹力与对应凹槽紧密配合。
如图9所示,第一卡接单元274的第二弹片274d位于圆柱体274c和第四固定座271之间,当起偏器273穿设于第二腔室内时,在第二弹片274d的弹力作用下,圆柱体274c先向远离起偏器273的一侧移动,当圆柱体274c划入对应的第三凹槽274e内时,在第二弹片274d的弹力作用下,向圆柱体274c施加弹力使其与对应的第三凹槽274e紧密配合进行起偏器273的限位,实现上光源21的光线分别对正起偏器273的通光孔(图8左侧孔)和起偏镜(图8右侧孔内置),且起偏器273正面朝前。第二凹槽274b可为任意形状,能够提供第二弹片274d的弯曲空间,两个第一夹块274a相对面为弧面用于夹持圆柱体274c。该卡接单元的设计结构简单同时更加方便定位。
在一实施例中,视场切换单元29还包括筒体297,筒体297与壳体20连接并位于第五安装座294e的下方,且与第二通孔同轴设置。采用筒体297有助于聚光。
在一实施例中,聚光单元2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六安装座和第二透镜,第六安装座与壳体20连接。
工作原理:
通过左右移动视场切换单元29转换工作状态为明场或暗场,当工作状态为明场时,上光源21的光线依次穿过第一滤光单元22、第二滤光单元23、第一光阑调节单元24、第二光阑调节单元25、聚光单元26和起偏单元27,由第五通孔经第一透镜294c反射进入第三通孔后依次经过第九通孔、第一通孔进入观察部件1,下光源7的光线通过集光器6向上传输,依次经过聚光镜部件5、载物台4、转换器3、第二通孔、第七通孔、第三通孔、第九通孔和第一通孔进入观察部件1。当工作状态为暗场时,上光源21的光线依次穿过第一滤光单元22、第二滤光单元23、第一光阑调节单元24、第二光阑调节单元25、聚光单元26和起偏单元27后由挡板294f部分阻隔,下光源7的光线通过集光器6向上传输,依次经过聚光镜部件5、载物台4、转换器3、第二通孔、第八通孔、第四通孔、第九通孔和第一通孔进入观察部件1。
该金相显微镜可实现明暗场切换功能,通过第二调节手柄与V型环槽配合限位,从而保证准确定位,且移动视场切换单元可以通过调整第二调节手柄和第三调节手柄两种方式实现,适用于不同用户需求,且明场和暗场的光路独立设置,互不影响,稳定性好,能够有效的将上光源的中心光束用在金相显微镜暗场照明系统中,提高了在暗场45°的环形反射镜光路的利用率,同时有助于消除杂散光;此外,还可通过液晶显示屏清楚显示光源亮度、物镜倍率等信息,便于观察收集数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的实施例,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包括观察部件(1)、载物台(4)和机架主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还包括明暗视场切换机构(2)、转换器(3)、聚光镜部件(5)、集光器(6)和下光源(7),其中:
所述明暗视场切换机构(2),包括壳体(20)、上光源(21)、以及均内置于所述壳体(20)的第一滤光单元(22)、第二滤光单元(23)、第一光阑调节单元(24)、光阑调节单元第二光阑调节单元(25)、聚光单元(26)、起偏单元(27)、检偏单元(28)和视场切换单元(29),所述上光源(21)安装于所述壳体(20)的后侧壁,所述第一滤光单元(22)、第二滤光单元(23)、光阑调节单元第一光阑调节单元(24)、光阑调节单元第二光阑调节单元(25)、聚光单元(26)和起偏单元(27)沿所述上光源(21)的光线传输方向依次设置且光心同轴,其中:
所述壳体(20),上壁开设有第一通孔,下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所述视场切换单元(29),包括第二安装座(291)、第一导杆(292)、第二导杆(293)和移动单元(294),所述第一导杆(292)和第二导杆(293)相互平行且均与所述第二安装座(291)连接,所述第一导杆(292)上还开设有沿轴线并排设置的两个V型环槽,所述第二安装座(291)与壳体(20)连接,所述移动单元(294)包括第二调节手柄(294a)、第三安装座(294b)、第一透镜(294c)、第四安装座(294d)、第五安装座(294e)、挡板(294f)、第一遮光筒(294g)和环形反光镜(294h),所述第三安装座(294b)的上壁垂直开设有并排设置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且下壁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遮光筒(294g)与所述第三安装座(294b)的下壁连接并正对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环形反光镜(294h)套设于所述第一遮光筒(294g)外并贴附所述第三安装座(294b)的下壁设置,所述第四安装座(294d)与第三安装座(294b)连接并靠近所述起偏单元(27)设置,所述第五安装座(294e)分别与所述第三安装座(294b)和第四安装座(294d)连接并靠近所述壳体(20)的下壁水平设置,且所述第四安装座(294d)上还开设有依次对正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设置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挡板(294f)覆盖于所述第六通孔上并环向均布有多个与所述第六通孔同轴的第一透光孔,所述第五安装座(294e)上还开设有依次对正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设置的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的边缘还环向均布有多个第二透光孔,所述第一透镜(294c)贴附于所述第三安装座(294b)的下壁并遮盖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调节手柄(294a)与第三安装座(294b)连接,并与其一所述V型环槽配合限位;
所述检偏单元(28),包括第五固定座(281)和检偏器(282),所述第五固定座(281)与壳体(20)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座(294b)的上方,且所述第五固定座(281)上开设有第九通孔,所述第九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所述检偏器(282)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五固定座(281)可拆卸连接;
所述观察部件(1)安装于所述壳体(20)的上方,所述转换器(3)安装于所述壳体(20)的下方,所述壳体(20)、载物台(4)、聚光镜部件(5)、集光器(6)和下光源(7)均与所述机架主体(8)连接,且所述转换器(3)、载物台(4)、聚光镜部件(5)和集光器(6)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通过调节所述视场切换单元(29)转换工作状态为明场或暗场,在明场时,所述上光源(21)的光线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后经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观察部件(1),所述下光源(7)的光线通过所述集光器(6)向上传输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后经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观察部件(1),在暗场时,所述上光源(21)的光线由所述挡板(294f)部分阻隔,所述下光源(7)的光线通过所述集光器(6)向上传输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后经第一通孔进入所述观察部件(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主体(8)内置有主板,且外壁还穿设有液晶显示屏(81),所述液晶显示屏(81)、上光源(21)、下光源(7)、转换器(3)均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座(294b)的下壁的倾斜角度为4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光单元(22)包括第一滤光片安装座(221)和第一滤光片(222),所述第二滤光单元(23)包括第二滤光片安装座(231)和第二滤光片(232),所述壳体(20)上开设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滤光片(222)通过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一滤光片安装座(221)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滤光片(232)通过所述第二槽口与所述第二滤光片安装座(231)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滤光片安装座(221)和第二滤光片安装座(231)均与所述壳体(20)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光阑调节单元包括第一固定座(251)、第二固定座(252)、第三固定座(253)、第一光阑(254)、第一弹片(255)、第一调节手柄(256)、第一调节座(257)、第一盖板(258)和多个第一螺钉(259),所述第一固定座(251)通过所述第一螺钉(259)与所述壳体(20)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252)与所述第一固定座(251)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盖板(258)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三固定座(253)、第一光阑(254)、第一弹片(255)和第一调节座(257)均内置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光阑(254)上设有第一凸台(254a)并与第三固定座(253)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座(253)上开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限位槽(253a)并与第二固定座(252)连接,所述第一弹片(255)为弧形,且两端分别抵靠所述限位槽(253a),中部抵靠所述第一调节座(257)的上壁,所述第一调节座(257)上设有第一凹槽(257a),所述第一调节手柄(256)与第一调节座(257)连接并穿设于所述壳体(20)外,当推拉所述第一调节手柄(256)时,所述第一调节座(257)通过所述第一凸台(254a)与第一凹槽(257a)配合带动所述第一光阑(254)转动调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偏单元(27)包括第四固定座(271)、第二盖板(272)、起偏器(273)和多个第一卡接单元(274),所述第四固定座(271)与壳体(20)连接,并与所述第二盖板(272)形成第二腔室,各所述第一卡接单元(274)并排设置于所述第四固定座(271)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起偏器(273)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凹槽(274e),且局部穿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卡接单元(274)与第三凹槽(274e)卡接配合限位,实现所述上光源(21)的光线分别对正所述起偏器(273)的通光孔和起偏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场切换单元(29)还包括调节单元(295)和第三卡接单元(296),所述调节单元(295)包括隔板(295a)、第三调节手柄(295b)、第二螺钉(295c)和连接座(295d),所述隔板(295a)上开设有第一避让孔(295e),并通过所述第二螺钉(295c)与所述连接座(295d)连接,所述第一避让孔(295e)与所述第四安装座(294d)的第五通孔同轴设置,所述连接座(295d)还与所述第四安装座(294d)连接,所述隔板(295a)的上壁还开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卡接单元(296)安装于所述第五固定座(281)上,所述第三调节手柄(295b)与隔板(295a)连接,当推拉所述第三调节手柄(295b)时,带动所述视场切换单元(29)移动并通过所述第三卡接单元(296)与其一所述第四凹槽进行卡接配合限位,实现所述上光源(21)的光线分别对正所述第四安装座(294d)的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卡接单元包括圆柱体(274c)、第二弹片(274d)和两个第一夹块(274a),所述第一夹块(274a)与对应的所述固定座连接并形成第二凹槽(274b),且两个所述第一夹块(274a)相对设置共同夹持所述圆柱体(274c)并与所述圆柱体(274c)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弹片(274d)位于所述第二凹槽(274b)内,用于向所述圆柱体(274c)施加弹力与对应所述凹槽紧密配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场切换单元(29)还包括筒体(297),所述筒体(297)与壳体(20)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五安装座(294e)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单元(2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六安装座和第二透镜,所述第六安装座与壳体(20)连接。
CN202223575579.3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 Active CN219456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75579.3U CN219456623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75579.3U CN219456623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6623U true CN219456623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7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75579.3U Active CN219456623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66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45639A1 (zh) 一种用全孔径角抛物镜收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设备
WO2008048612A2 (en) Miniature microscope camera
EP2202557A1 (en) Lens-barrel base unit, and microscope
US5691840A (en) Video microscope
CN219456623U (zh) 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
US20120062987A1 (en) Adaptor for microscopes
CN2884188Y (zh) 激光烧蚀固体进样装置
CN210347062U (zh) 一种数显平行光管的检测平台
US7136223B2 (en) Erogonomically arranged object adjustment controls
CN116184646A (zh) 一种具有明暗视场切换功能的金相显微镜
CN219349261U (zh) 一种方便装配的显微镜
CN210534427U (zh) 便携式背向照明光学成像显微镜
JP4874698B2 (ja) 電子プローブマイクロアナライザ
CN201732057U (zh) 微分干涉相衬层析显微镜
CN113406785B (zh) 一种可适配多种显微镜的三轴自动载物台
CN210005415U (zh) 一种用于滤光片和光纤自动同步更换的装置
CN220751948U (zh) 一种多功能显微成像仪
JP2002267932A (ja) 微分干渉顕微鏡
CN218630337U (zh) 一种具有显微视觉和图像增强功能的新型显微镜
JPH0530823U (ja) システム顕微鏡
CN212722579U (zh) 一种偏光显微镜中间镜筒组
Salmon et al. Proper alignment and adjustment of the light microscope
CN221765906U (zh) 一种自动切换滤镜皮肤摄影检测装置
CN220894650U (zh) 一种显微镜电动载物台
WO2022111710A1 (zh) 光路转换装置及光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