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4595U - 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4595U
CN219454595U CN202320692760.8U CN202320692760U CN219454595U CN 219454595 U CN219454595 U CN 219454595U CN 202320692760 U CN202320692760 U CN 202320692760U CN 219454595 U CN219454595 U CN 219454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rying chamber
heat pump
communicated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27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
董彦霞
刘自强
王建辉
彭国辉
王伟玉
穆永超
罗景辉
鲁宇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bei Academy of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bei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bei Academy of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3206927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4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4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4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涉及干燥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干燥室、换热器、蒸发器、冷凝器和风机;换热器含有两个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换热器的第一通道一端与干燥室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蒸发器的进风口连通;换热器的第二通道一端与蒸发器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器的进风口连通;冷凝器的出风口与干燥室的进风口连通,形成闭环风路;风机安装在闭环风路上,用于带动风路内气体流动。本申请具有减少热泵干燥系统能耗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干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热泵干燥系统在近年来得到广泛使用,一般分为空气源和液体热泵两种方式。
常见的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中,一般从外界空气中引入新风,经过干燥室进行干燥后将水分带出到外界。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吸入外界空气,一方面环境中的粉尘会对设备造成使用寿命上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季节的变化,所吸入的温度和湿度都会产生变化,进而使得热泵所消耗的功率会产生变化,甚至在低温环境下还需要增加消耗的功率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进一步的加热。
由此可见,现有的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存在受环境影响而导致功率消耗增加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用新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空气源热泵干燥系统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而导致消耗功率增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包括干燥室、换热器、蒸发器、冷凝器和风机;
换热器含有两个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换热器的第一通道一端与干燥室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蒸发器的进风口连通;
换热器的第二通道一端与蒸发器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器的进风口连通;
冷凝器的出风口与干燥室的进风口连通,形成闭环风路;
风机安装在闭环风路上,用于带动风路内气体流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热泵干燥系统设计为内循环风路,风机带动干燥室内的空气从干燥室的出风口流动到换热器中,将所残留的热量传递给换热器,随后空气向蒸发器流动,空气在蒸发器内经过冷却后温度降低,湿度提高,再经过换热器第二通道向冷凝器流动,空气经过换热器吸热温度提高,并在冷凝器内进行加热,湿度降低,再回到干燥室内对干燥室进行加热并将干燥室内的物体湿气带走,实现热泵干燥系统的风路内循环,减少外部空气源的引入,进而减少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对风路中的气体温度的影响,减少因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热泵干燥系统能耗提升的概率,进而减少了能源消耗。
可选的,干燥室还包括主风管、分流管和分支管;
干燥室的进风口位于底部,出风口位于顶部;
主风管位于干燥室内部的底部,与干燥室的进风口连接,主风管的出风口竖直向上设置;
分流管的进风口与主风管的出风口连接;
分流管中部设置有空腔,分流管的中部插入有底管,底管位置于主风管的出风口相对,底管顶部与干燥室内部的底部连通;
分支管固设在干燥室内侧壁上且为多个;
分支管底部与分流管的空腔连通,顶部与干燥室内相邻两个置物架之间的位置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后的空气从主风管进入到分流管的空腔内,部分通过底管直接由干燥室底部向上吹,剩余部分空气从分支管吹入到干燥室的置物架之间的位置,有效的减少了干燥室内顶部放置的物体干燥效率较低的问题,使得干燥室内各个高度的物体干燥效率均衡,提高干燥效率,减少能耗。
可选的,分支管顶端向上倾斜设置且向干燥室中部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支管顶部倾斜设置有效的使得分支管所吹出的风能够更好的向上流动对上方置物架上的物体进行烘干处理。
可选的,干燥室内壁位于置物架之间的位置固设有风路框;
风路框底部与分支管顶端开口连通;
风路框周向内壁为开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分支管内吹出的空气能够更加均匀的对上方的置物架进行吹动,进而提高干燥室内的置物架上的物体烘干的效率,减少能耗。
可选的,风路框上表面由外围到内圈向上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路框的倾斜结构设计能够使得从风路框所吹出的空气能够更好的向上流动,进而提高空气的有效流速,提高烘干效率。
可选的,风路框非环状框体结构,仅与干燥室的三个侧壁对应,在正对干燥室室门一侧空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路框的缺口位置设计能够有效的减少对置物架取出的阻碍,也能够减少对干燥室进行清理和维修的阻碍。
可选的,干燥室内顶壁由出风口处向边缘的位置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干燥室内顶壁的倾斜设置能够有效的对干燥室顶部所凝结的水珠向下流动,减少凝结的水珠滴落的概率,同时增大水珠向下流动过程中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水珠蒸发效率。
可选的,干燥室内顶壁倾斜面底部固设有承接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壳的设置能够对干燥室内顶壁流下的水珠进行承接,进而减少滴落到置物架上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将热泵烘干系统设计为内循环风道,减少了外源空气的接入,进而减少了外界环境的温度对热泵烘干系统的影响,使得热泵烘干系统内部循环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更加均衡,进而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由于换热器在热泵烘干系统内循环风道中的设计,进一步减少了热泵烘干系统的能源消耗;
风路框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同一个置物架上的物体干燥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干燥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干燥室的干燥效率,减少能耗;
吹入到干燥室内的热空气经过主风管流入到分支管内,一部分空气通过底管向干燥室内的底部吹动,从下到上对干燥室内的物体进行烘干;另一部分空气通过分支管吹到干燥室的各个置物架之间,增加干燥室顶部区域的温度,进而使得干燥室内的物体干燥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热泵干燥系统风道风路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显示干燥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显示主风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显示承接壳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风机;2、换热器;3、蒸发器;4、冷凝器;5、干燥室;51、主风管;52、分流管;521、底管;53、分支管;54、承接壳;6、风路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
参考图1和图2,内循环热泵系统风道结构包括干燥室5、换热器2、蒸发器3、冷凝器4和风机1。换热器2含有两个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流通方向相互垂直并相互隔开。换热器2的第一通道一端与干燥室5顶部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蒸发器3的进风口连通。换热器2的第二通道一端与蒸发器3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器4的进风口连通。冷凝器4的出风口与干燥室5底部的进风口连通,形成闭环风路,风机1安装在闭环风路上,用于带动风路内气体流动。
将热泵干燥系统的风路设计为闭环,减少了外源空气的接入和内部空气的排出,从干燥室5流出的热空气将热量传递给换热器2后经过蒸发器3进行压缩降,温度降低,再经过换热器2进行吸热,有效的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最后经过冷凝器4进行升温,此时空气湿度降低,然后再回到干燥室5内,实现了热泵风路的内循环,减少了外界环境对干燥系统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进而减少了因为外界温度湿度变化而额外产生的能耗,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参考图3和图4,干燥室5内部的风道结构包括主风管51、分流管52和分支管53。主风管51在干燥室5内与干燥室5进风口的进风口连通,主风管51顶部位于干燥室5内的底部中间位置并与分流管52底部连通,分流管52中间具有空腔,分流管52顶部连通有竖直设置的底管521,底管521顶部开口朝向干燥室5最底部的置物架。底管521底部延伸到分流管52的中部。分支管53为多个,固设在干燥室5内侧壁上,分支管53底部与分流管52顶部边缘位置连通。底管521位于分流管52内的周向外壁到分流管52的内顶壁为凹陷圆弧过度设置,且一直延伸到与分支管53的连接处。
参考图4和图5,干燥室5一侧侧壁为干燥室5的门,干燥室5的门的位置没有分支管53的分布。多个分支管53顶端延伸到不同的高度且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置物架之间,分支管53顶端在靠近干燥室5中心的方向上向上倾斜设置。干燥室5的周向内壁固设有多个风路框6,风路框6位于相邻的两个置物架之间。风路框6非环状框体结构,仅与干燥室5的三个侧壁对应,在正对干燥室5室门一侧空缺。风路框6的周向内壁为开口设置,风路框6底部与分支管53顶端连通,风路框6内顶壁和内底壁均由自身边缘位置到干燥室5装修的方向上向上倾斜设置。
干燥室5内顶壁由中心到边缘向下倾斜设置,形成喇叭状。干燥室5内定壁的倾斜面底部固设有环状的承接壳54。
热空气由干燥室5的进风口进入到主风管51内,并流入到分流管52内。热空气在分流管52内一路通过底管521直接排放到干燥室5底部并向上流动;另一部分在分流管52内顶壁的弧面引流作用下向分支管53流动,并通过分支管53吹向各个风路框6内,由分路框倾斜向上吹出,进而对干燥室5内各个高度的置物架底部进行烘干加热,使得干燥室5各个高度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更加均衡,进而提高干燥室5内各个高度的置物架上的物体烘干效率,减少所需烘干时长,减少能耗。风路框6在干燥室5的室门处的缺口设置有效的减少了对置物架取出的阻碍,也减少了对干燥室5进行维护的阻碍。干燥室5顶部的倾斜面有效的使所凝结的水珠向下流动,减少凝结的水珠滴落到置物架上的物体上的概率,同时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水珠的蒸发效率,承接壳54对干燥室5顶部流下的水珠进行承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干燥室5内的空气由风机1抽出后进入到换热器2内进行散热,再流动到蒸发器3内进行压缩后经过换热器2进行吸热,再流动到冷凝器4进行加热并降低水分,最后送入到干燥室5内形成热泵干燥系统的风路闭环,减少环境温度和湿度对风路的气体的影响,减少蒸发器3和冷凝器4所消耗的能量。进入到干燥室5内的干热空气经过主风管51进入到分流管52内,并在风流管内一路由底管521吹入到干燥室5底部向上流动,另一部分通过分支管53进入到风路框6内送入到置物架之间的位置,有效的提高了干燥室5顶部空间的空气温度和干燥度,继而提高干燥室5的烘干效率,减少烘干所需的能耗。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室(5)、换热器(2)、蒸发器(3)、冷凝器(4)和风机(1);
换热器(2)含有两个通道,分别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换热器(2)的第一通道一端与干燥室(5)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蒸发器(3)的进风口连通;
换热器(2)的第二通道一端与蒸发器(3)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器(4)的进风口连通;
冷凝器(4)的出风口与干燥室(5)的进风口连通,形成闭环风路;
风机(1)安装在闭环风路上,用于带动风路内气体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干燥室(5)内还包括主风管(51)、分流管(52)和分支管(53);
干燥室(5)的进风口位于底部,出风口位于顶部;
主风管(51)位于干燥室(5)内部的底部,与干燥室(5)的进风口连接,主风管(51)的出风口竖直向上设置;
分流管(52)的进风口与主风管(51)的出风口连接;
分流管(52)中部设置有空腔,分流管(52)的中部插入有底管(521),底管(521)位置于主风管(51)的出风口相对,底管(521)顶部与干燥室(5)内部的底部连通;
分支管(53)固设在干燥室(5)内侧壁上且为多个;
分支管(53)底部与分流管(52)的空腔连通,顶部与干燥室(5)内相邻两个置物架之间的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分支管(53)顶端向上倾斜设置且向干燥室(5)中部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干燥室(5)内壁位于置物架之间的位置固设有风路框(6);
风路框(6)底部与分支管(53)顶端开口连通;
风路框(6)周向内壁为开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风路框(6)上表面由外围到内圈向上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风路框(6)非环状框体结构,仅与干燥室(5)的三个侧壁对应,在正对干燥室(5)室门一侧空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干燥室(5)内顶壁由出风口处向边缘的位置向下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干燥室(5)内顶壁倾斜面底部固设有承接壳(54)。
CN202320692760.8U 2023-04-01 2023-04-01 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 Active CN219454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2760.8U CN219454595U (zh) 2023-04-01 2023-04-01 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2760.8U CN219454595U (zh) 2023-04-01 2023-04-01 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4595U true CN219454595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87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2760.8U Active CN219454595U (zh) 2023-04-01 2023-04-01 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4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5353A (zh) 具有除湿型与排湿型切换功能的热泵干燥设备及干燥方法
CN1880894A (zh) 一种顶盖送风的送风方法及采用该送风方法的风冷式冰柜
CN211650466U (zh) 冷凝水再利用的节能新风空调
CN109269245A (zh) 一种光伏能源全环保型常温节能干燥房
CN106247787B (zh) 热泵烘干总系统以及热泵烘干循环总系统
CN109855396B (zh) 一种空气热泵烘干机
CN201095705Y (zh) 新型热泵式干衣柜
CN219454595U (zh) 一种内循环热泵干燥系统风道结构
CN206073756U (zh) 一种阶梯式换热复合型闭式冷却塔
CN109631614A (zh) 一种基于温差换热的自然对流冷却塔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209929802U (zh) 一种具有降温系统的电力设备
CN2842323Y (zh) 一种顶盖送风的风冷式冰柜
CN113251690B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装置
CN106247783B (zh) 热泵烘干机房以及热泵烘干循环机房
CN213590106U (zh) 一种用于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的降温装置
CN211832772U (zh) 一种双热泵烤房
CN104930781A (zh) 多功能冷却箱
CN210220562U (zh) 一种带热管热回收的隧道式复合热泵除湿烘干系统
CN210463814U (zh) 一种乳胶枕烘干装置
CN209689258U (zh) 一种用于封闭保温功能柜体的制冷模块
CN209279529U (zh) 一种光伏能源全环保型常温节能干燥房
CN205999677U (zh) 热泵系统和具有其的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
CN214701484U (zh) 一种冷干机用冷却装置
CN204678575U (zh) 一种热回收型复合式蒸发冷却闭式冷水机组
CN218889622U (zh) 一种冷凝干燥风道结构及其洗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