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2162U - 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2162U
CN219452162U CN202320217167.8U CN202320217167U CN219452162U CN 219452162 U CN219452162 U CN 219452162U CN 202320217167 U CN202320217167 U CN 202320217167U CN 219452162 U CN219452162 U CN 219452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ellow mud
stirring
conveying
bin
pul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171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子能
陈一虎
张文聪
余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xiong Lvhe Co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xiong Lvhe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xiong Lvhe Co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xiong Lvhe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171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2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2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21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右侧矩阵分布有四根支撑杆;右侧径向分布的两根支撑杆之间靠顶部设有黄泥进料仓,四根支撑杆之间左高右低倾斜设有黄泥传送机构,黄泥传送机构较高一端正下方设有制浆仓,出浆底板通过底部开口连通有输料管,输料管远离制浆仓的一端连通有储浆池。该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将黄泥灌浆所需要的装置固定在同一块可移动的底板上,通过可移动、半开放、一体化的设计,使得黄泥灌浆的工作效率会大大增加,不需要重复购买多样机器,底座上的液压缸可以使该结构在复杂地形也能保证机身水平,提高该结构的实用性,在使用时也无需调整各个机器的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自然发火分为两类,一类为采空区氧化带浮煤自燃,另一类火灾为局部火灾,即巷道高冒区、巷帮、煤柱、支架上部、支架后部、密闭四周裂隙等处的煤层自燃。这时候就可以通过黄泥制作泥浆将泥浆输送到煤层的缝隙中去,预防火灾的发生。
授权公告号为CN21789795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煤矿用一体化结构的注浆装置,包括注浆装置本体,所述注浆装置本体包括有承载腔,所述承载腔内设置有注浆泵,所述注浆泵上设置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搅拌腔连接,所述搅拌腔底部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注浆装置本体顶部设置有气泵。
虽然该技术通过将搅拌腔与储料腔结合,可以大大节约了装置的体积,方便在煤矿井下进行使用,在同样体积下本装置可以承载更多搅拌腔,但是该技术方案底部缺少固定机构,在不同的地形其不能固定的因素会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且该技术虽然一体化的设计节省了空间,但是分层制浆能够过滤黄泥杂质,一体化的设计黄泥内的杂质会影响机器使用寿命。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右侧矩阵分布有四根支撑杆;
右侧径向分布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靠顶部设有倒梯台状的黄泥进料仓,所述黄泥进料仓内部设有用于破碎成块黄泥的第一搅拌装置;
四根所述支撑杆之间左高右低倾斜设有黄泥传送机构,所述黄泥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左右两端均设有转动连接于径向分布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转轴;
两侧轴向分布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黄泥掉落的防土挡板;
所述黄泥传送机构较高一端正下方设有制浆仓,所述制浆仓包括底部中心开孔的出浆底板,所述制浆仓内设有若干规则分布的第二搅拌装置;
所述出浆底板通过底部开口连通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远离所述制浆仓的一端连通有储浆池;
所述储浆池内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三搅拌机构,所述储浆池左侧底部连通有出料管。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移动滑轮,所述底座于其顶部四角处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穿过所述底座后胶接有支撑脚垫,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底座焊接固定,所述底座右端焊接固定有若干用于外接机器的吊耳。
作为优选,所述黄泥进料仓底部开设有黄泥出料槽,所述黄泥出料槽右侧铰接有倾斜设置的出料口挡板,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两端分别贯穿所述黄泥进料仓侧壁后并通过轴承与所述支撑杆连接的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上固定安装有多组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轴其中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支撑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带上热熔焊接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传送挡板,所述转轴的两端均滑动套有滑轮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其中一根支撑杆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用于驱动其中一根所述转轴的第二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出浆底板中心开口处通过螺丝固定有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网,所述制浆仓其中一侧仓壁上连通有用于制浆用水的进水管,所述制浆仓底部四个边角处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柱。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若干通过轴承与所述出浆底板转动连接的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多组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第二搅拌叶,所述出浆底板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搅拌装置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皮带与若干所述第二搅拌轴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输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均通过软接头连接有与其管体尺寸相适配的气泵,所述输料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浆底板、所述储浆池扩环式连接,所述输料管上的所述气泵用于辅助将所述制浆仓中制好的泥浆抽出,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浆池扩环式连接,所述出料管上的所述气泵用于将所述储浆池内制好的浆泥送入矿下。
作为优选,所述储浆池与所述底座焊接固定,所述储浆池顶面敞口居中处一体成型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中心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四电机,所述第三搅拌机构包括与所述第四电机同轴连接的第三搅拌轴,所述第三搅拌轴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多组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第三搅拌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将黄泥灌浆所需要的装置固定在同一块可移动的底板上,通过可移动、半开放、一体化的设计,使得黄泥灌浆的工作效率会大大增加,不需要重复购买多样机器,底座上的液压缸可以使该结构在复杂地形也能保证机身水平,提高该结构的实用性,在使用时也无需调整各个机器的位置;
2.该黄泥灌浆输送结构,通过黄泥进料仓和黄泥传送机构的配合,实现黄泥在输送前预加工且分批进入制浆仓,通过储浆池上的第三搅拌机构让泥浆不会干结,可以一次性储存大量泥浆进入矿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中黄泥进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中黄泥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中制浆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中储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用新型中出浆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10、移动滑轮;11、液压缸;111、支撑脚垫;12、支撑杆;14、吊耳;
2、黄泥进料仓;20、黄泥出料槽;201、出料口挡板;21、第一搅拌装置;210、第一搅拌轴;211、第一搅拌叶;22、第一电机;
3、黄泥传送机构;30、传送带;301、传送挡板;31、转轴;32、滑轮;33、防土挡板;34、第二电机;
4、制浆仓;40、出浆底板;401、过滤网;41、第二搅拌装置;410、第二搅拌轴;411、第二搅拌叶;42、第三电机;43、进水管;44、支撑柱;
5、输料管;
6、储浆池;60、固定板;61、第三搅拌机构;610、第三搅拌轴;611、第三搅拌叶;62、第四电机;
7、出料管;
8、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用新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用新型,而不是全部的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用新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用新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右侧矩阵分布有四根支撑杆12;
本实施案例中,底座1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移动滑轮10,底座1于其顶部四角处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液压缸11,液压缸11的伸缩杆穿过底座1后胶接有支撑脚垫111,支撑杆12与底座1焊接固定,底座1右端焊接固定有若干用于外接机器的吊耳14。
进一步地,移动滑轮10可以用来改变底座1的位置,使得该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可以实现快速搬运,液压缸11用来在不平整路面时,调节伸缩杆长度,使得底座1上表面保持水平,确保整体机构工作时的稳定;支撑杆12用来支撑上部结构的稳定。吊耳14可以用来连接拖车、吊车等外部机器使得整体结构搬运更加方便。
本实施案例中,右侧径向分布的两根支撑杆12之间靠顶部设有倒梯台状的黄泥进料仓2,黄泥进料仓2内部设有用于破碎成块黄泥的第一搅拌装置21;
进一步地,黄泥进料仓2底部开设有黄泥出料槽20,黄泥出料槽20右侧铰接有倾斜设置的出料口挡板201,第一搅拌装置21包括两端分别贯穿黄泥进料仓2侧壁后并通过轴承与支撑杆12连接的第一搅拌轴210,第一搅拌轴210上固定安装有多组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第一搅拌叶211;第一搅拌轴210其中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一电机22,第一电机22与支撑杆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搅拌装置21用来将原料黄泥进行先一步预加工,破碎黄泥中的硬土块;出料口挡板201用于确保黄泥可以平稳落入下方的黄泥传送机构3中。
本实施案例中,四根支撑杆12之间左高右低倾斜设有黄泥传送机构3,黄泥传送机构3包括传送带30,传送带30左右两端均设有转动连接于径向分布的两根支撑杆12之间的转轴31;两侧轴向分布的两个支撑杆12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黄泥掉落的防土挡板33;
进一步地,传送带30上热熔焊接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传送挡板301,转轴31的两端均滑动套有滑轮32第二电机34通过螺栓与支撑杆12固定连接,其中一根支撑杆12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用于驱动其中一根转轴31的第二电机34。通过传送带30将黄泥运送到制浆仓4中,传送挡板301使得黄泥可以分批次进入制浆仓4;传送带30的倾斜设置可以让黄泥在下落制浆仓4过程中通过自身重力使得黄泥自身更易加工制浆。
本实施案例中,黄泥传送机构3较高一端正下方设有制浆仓4,制浆仓4包括底部中心开孔的出浆底板40,制浆仓4内设有若干规则分布的第二搅拌装置41;出浆底板40中心开口处通过螺丝固定有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网401,制浆仓4其中一侧仓壁上连通有用于制浆用水的进水管43,制浆仓4底部四个边角处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柱44。
进一步地,第二搅拌装置41包括若干通过轴承与出浆底板40转动连接的第二搅拌轴410,第二搅拌轴410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多组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第二搅拌叶411,出浆底板40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用于驱动第二搅拌装置41的第三电机42,第三电机42通过皮带与若干第二搅拌轴410传动连接。过滤网401用来黄泥中的杂质,防止杂质泥浆在输送中卡住管道;第二搅拌装置41用来将黄泥和水加工成矿场所需要的黄泥浆;支撑柱44用来确保制浆仓4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施案例中,出浆底板40通过底部开口连通有输料管5,输料管5远离制浆仓4的一端连通有储浆池6;储浆池6内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三搅拌机构61,储浆池6左侧底部连通有出料管7。
进一步地,输料管5、出料管7上均通过软接头连接有与其管体尺寸相适配的气泵8,输料管5的两端分别与出浆底板40、储浆池6扩环式连接,输料管5上的气泵8用于辅助将制浆仓4中制好的泥浆抽出,出料管7的一端与储浆池6扩环式连接,出料管7上的气泵8用于将储浆池6内制好的浆泥送入矿下。
本实施案例中,储浆池6与底座1焊接固定,储浆池6顶面敞口居中处一体成型有固定板60,固定板60中心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四电机62,第三搅拌机构61包括与第四电机62同轴连接的第三搅拌轴610,第三搅拌轴610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多组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第三搅拌叶611。
进一步地,储浆池6用来储存制浆仓4输送过来的泥浆并进行第二次搅拌,确保泥浆符合矿场的灌浆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外部机器如拖车通过吊耳14将结构运输到指定位置,之后根据场地平整度,调整底座1上的液压缸11,使得底座1整体保持水平,之后启动第一电机22、第二电机34,通过外部机器将黄泥倒入黄泥进料仓2,黄泥经过第一搅拌装置21后通过出料口挡板201平稳进入黄泥传送机构3,黄泥通过不断转动的黄泥传送机构3,分批分量地进入制浆仓4;待制浆仓4内的黄泥到一定程度时,停止向黄泥进料仓2倒入黄泥,之后再启动第三电机42并通过进水管43连通外部水管,进行黄泥制浆,这时通过输料管5上的气泵8的关闭和过滤网401使得泥浆不会通过输料管进入储浆池,当泥浆制作完成后,将泥浆从制浆仓4输送到储浆池6,之后启动第四电机62,待储浆池6内的泥浆达到最大储存量时,停止所有电机,打开储浆池6上的气泵8,通过出料管7使得该机构完成黄泥灌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用新型的限制,上述实用新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右侧矩阵分布有四根支撑杆(12);
右侧径向分布的两根所述支撑杆(12)之间靠顶部设有倒梯台状的黄泥进料仓(2),所述黄泥进料仓(2)内部设有用于破碎成块黄泥的第一搅拌装置(21);
四根所述支撑杆(12)之间左高右低倾斜设有黄泥传送机构(3),所述黄泥传送机构(3)包括传送带(30),所述传送带(30)左右两端均设有转动连接于径向分布的两根所述支撑杆(12)之间的转轴(31);
两侧轴向分布的两个所述支撑杆(12)之间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用于防止黄泥掉落的防土挡板(33);
所述黄泥传送机构(3)较高一端正下方设有制浆仓(4),所述制浆仓(4)包括底部中心开孔的出浆底板(40),所述制浆仓(4)内设有若干规则分布的第二搅拌装置(41);
所述出浆底板(40)通过底部开口连通有输料管(5),所述输料管(5)远离所述制浆仓(4)的一端连通有储浆池(6);
所述储浆池(6)内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三搅拌机构(61),所述储浆池(6)左侧底部连通有出料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移动滑轮(10),所述底座(1)于其顶部四角处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液压缸(11),所述液压缸(11)的伸缩杆穿过所述底座(1)后胶接有支撑脚垫(111),所述支撑杆(12)与所述底座(1)焊接固定,所述底座(1)右端焊接固定有若干用于外接机器的吊耳(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黄泥进料仓(2)底部开设有黄泥出料槽(20),所述黄泥出料槽(20)右侧铰接有倾斜设置的出料口挡板(201),所述第一搅拌装置(21)包括两端分别贯穿所述黄泥进料仓(2)侧壁后并通过轴承与所述支撑杆(12)连接的第一搅拌轴(210),所述第一搅拌轴(210)上固定安装有多组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第一搅拌叶(211);所述第一搅拌轴(210)其中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2)与所述支撑杆(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30)上热熔焊接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传送挡板(301),所述转轴(31)的两端均滑动套有滑轮(32),其中一根支撑杆(12)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用于驱动其中一根所述转轴(31)的第二电机(34),所述第二电机(34)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杆(1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浆底板(40)中心开口处通过螺丝固定有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网(401),所述制浆仓(4)其中一侧仓壁上连通有用于制浆用水的进水管(43),所述制浆仓(4)底部四个边角处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柱(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装置(41)包括若干通过轴承与所述出浆底板(40)转动连接的第二搅拌轴(410),所述第二搅拌轴(410)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多组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第二搅拌叶(411),所述出浆底板(40)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搅拌装置(41)的第三电机(42),所述第三电机(42)通过皮带与若干所述第二搅拌轴(410)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管(5)、所述出料管(7)上均通过软接头连接有与其管体尺寸相适配的气泵(8),所述输料管(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浆底板(40)、所述储浆池(6)扩环式连接,所述输料管(5)上的所述气泵(8)用于辅助将所述制浆仓(4)中制好的泥浆抽出,所述出料管(7)的一端与所述储浆池(6)扩环式连接,所述出料管(7)上的所述气泵(8)用于将所述储浆池(6)内制好的浆泥送入矿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泥灌浆输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浆池(6)与所述底座(1)焊接固定,所述储浆池(6)顶面敞口居中处一体成型有固定板(60),所述固定板(60)中心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四电机(62),所述第三搅拌机构(61)包括与所述第四电机(62)同轴连接的第三搅拌轴(610),所述第三搅拌轴(610)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多组若干呈圆周分布的第三搅拌叶(611)。
CN202320217167.8U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 Active CN219452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7167.8U CN219452162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7167.8U CN219452162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2162U true CN219452162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20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17167.8U Active CN219452162U (zh) 2023-02-15 2023-02-15 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21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4953A (zh) 对移动式装备或涉及移动式装备的改进
CN107715954B (zh) 一种具有筛分功能煤炭粉碎干燥一体化装置
CA2520821A1 (en) Relocatable oil sand slurry preparation system
WO2014131323A1 (zh) 井上矸石回填井下采空区的方法及设备
BR112013017114A2 (pt) sistema de trituração móvel
CN110282894A (zh) 一种煤矸石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36233A (zh) 一种复合调高式小滚筒大采高采煤机及其采煤工艺
CN219452162U (zh) 一种黄泥灌浆输送结构
CN207497207U (zh) 一种矿山运输用的装置
CN207033457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掘进设备
CN112610271A (zh) 一种采煤沉陷区治理用钻孔罐浆回填设备及方法
CN206735161U (zh) 一种砂砾输送机
CN115463712A (zh) 一种煤矿生产加工用破碎筛选一体化设备及使用方法
CN215632953U (zh) 一种具有筛选分离功能的复合式煤矿开采装置
CN213801988U (zh) 一种立式砂罐的上砂装置
CN211623490U (zh) 一种煤矿开采用便于运输矿石的装置
CN107892459A (zh) 一种用于禽兽养殖的固液分离清粪装置
CN200992438Y (zh) 刮板式装载机
CN206121827U (zh) 大型破碎机组结构
CN108361029B (zh) 一种复杂难采矿床规模化开采装置
CN107099683A (zh) 一种用于稀土矿的卧式制浆装置
CN203990852U (zh) 一种便于流动作业的石料破碎设备
CN207777311U (zh) 一种煤矿维修用液压装置
CN108266186B (zh) 一种复杂难采矿床规模化开采设备
CN202250102U (zh) 一种喷浆机的供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