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1915U - 一种封堵头及一种平开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堵头及一种平开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1915U
CN219451915U CN202320407913.XU CN202320407913U CN219451915U CN 219451915 U CN219451915 U CN 219451915U CN 202320407913 U CN202320407913 U CN 202320407913U CN 219451915 U CN219451915 U CN 219451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plate
window
middle column
frame
connec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79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少军
熊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ejie Quality Doors And Window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ejie Quality Doors And Window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ejie Quality Doors And Window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ejie Quality Doors And Window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079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1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1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1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封堵头及一种平开窗,其中,封堵头包括:封板;卡接部,其连接于所述封板的顶侧;避让台,其连接于所述封板的底侧,所述避让台的后侧边所在竖面与所述封板后侧边所在竖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隙,所述避让台的前侧面与所述封板前侧面相互平齐,本实用新型直接将封堵头安装于中柱的端部,在安装中柱前不需要对中柱进行加工,有效提高了整窗生产安装效率,并且减少了由于加工误差所带来的安装、使用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封堵头及一种平开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窗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封堵头及一种平开窗。
背景技术
在一些平开窗中,两个相互对开的窗扇中的任一个窗扇上会连接有中柱,如此当两个对开的窗扇在打开时,中柱可随着窗扇移动,而不会在窗框内竖立遮挡。现时中柱安装于窗扇时,需要将中柱上下两端根据窗框上下两侧凸出的筋条进行铣削加工,从而使得中柱安装于窗扇后不会与窗框上下两侧干涉,整个加工组装过程较为麻烦,难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使用时容易由于加工误差而影响外观以及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堵头及一种平开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封堵头,包括:封板;卡接部,其连接于所述封板的顶侧;避让台,其连接于所述封板的底侧,所述避让台的后侧边所在竖面与所述封板后侧边所在竖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隙,所述避让台的前侧面与所述封板前侧面相互平齐。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使用时,将卡接部插入于外设的中柱上,以配合于中柱的底端为例,利用封板遮盖中柱的底端面,减少中柱分切面的露出,提高外观,而封板底侧的避让台可抬升封板的高度,封板直接位于下边框的顶侧,此时避让台后侧边所在竖面与封板后侧边所在竖面之间形成的避让间隙可对下边框上凸起的筋条进行避让,当窗扇关闭于窗框内时,封堵头不会与窗框发生干涉,而避让台的前侧向前延伸至与封板的前侧相互平齐,可对两个对开窗扇在关闭时产生的缝隙起到遮挡封闭作用,有利于保证整窗气密性,因此,直接将封堵头安装于中柱的端部,在安装中柱前不需要对中柱进行加工,有效提高了整窗生产安装效率,并且减少了由于加工误差所带来的安装、使用问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封板顶侧的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内围设形成有空腔。连接框卡入至中柱内部的孔位内,利用两者的紧密配合,可将整个封堵头相对固定于中柱的端部,而连接框内部的空腔可减少整个封堵头的重量,并且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框的外侧壁包括竖直面与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连接于所述竖直面的顶侧,所述导向面沿靠近所述空腔的方向倾斜上延伸。将连接框卡入至中柱内部的孔位时,连接框顶部的导向面先进入孔位内,由于导向面的倾斜设计,缩小了连接框的顶部体积,可使得连接框的顶部更容易进入至孔位内,然后沿着导向面的导向可使得竖直面进入至孔位内,竖直面紧贴于孔位内壁,从而实现与孔位的卡紧固定,如此可方便将连接框与中柱的孔位相互对位,提高对封堵头的安装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框在所述封板的顶侧连接有一个或多个。根据中柱内的孔位数量,连接框可为一个或多个,当连接框有多个时,多个连接框分别与中柱内的多个孔位一对一地配对,提高封堵头安装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避让台内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向上贯穿所述封板。避让台内的腔体可减少避让台的重量,并且进一步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避让台的后侧面向下前方倾斜延伸。避让台上倾斜延伸的后侧面作为拔模面,在生产时可方便拔模,有利于保证封堵头的成型质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板的顶侧连接有插块。中柱上会带有用于安装密封胶条的孔位,在安装封堵头时,对应的将插块插入至中柱的密封胶条孔位内,可使得封板与中柱之间具有多处连接,进一步提高封堵头的安装稳定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板的前侧设置有避让角。当两个相互对开的窗扇在关闭时,另一个没有安装中柱的窗扇向中柱靠近,在使用时,此窗扇上会安装有密封胶条,并相抵于中柱上,此时密封胶条则可进入避让角内,可减少封堵头对密封胶条的挤压,使得窗扇在关闭时更加顺畅。
一种平开窗,包括窗框、窗扇、中柱与上述封堵头,所述窗扇的一侧铰接于所述窗框内,所述中柱连接于所述窗扇的另一侧,所述中柱的上端和/或下端设置有所述封堵头,所述卡接部插入所述中柱内。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此平开窗中,将中柱直接安装连接于窗扇上,根据窗框内上下两侧的形状设计,如窗框的上侧与中柱之间存在干涉,则在中柱的上端安装封堵头,如窗框的下侧与中柱之间存在干涉,则在中柱的下端安装封堵头,如窗框的上下两侧亦与中柱之间存在干涉,则对应地在中柱的上下两端亦安装封堵头,如此可省略对中柱加工的步骤,提高生产组装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板正对所述窗扇的一侧设置有定位角,所述窗扇的一侧边角配合连接于所述定位角内。安装封堵头时,可将封板上的定位角配合至窗扇的侧边角上,利用两者的配合可对封堵头快速定位,从而提高对封堵头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开窗俯视图。
附图中:100-封板、110-避让角、200-连接框、210-竖直面、220-导向面、300-避让台、310-腔体、400-插块、510-窗扇、511-定位角、520-中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与图2,一种封堵头,包括封板100、卡接部与避让台300,其中,卡接部连接于所述封板100的顶侧,避让台300连接于所述封板100的底侧,所述避让台300的后侧边所在竖面与所述封板100后侧边所在竖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隙,所述避让台300的前侧面与所述封板100前侧面相互平齐。
由上述可知,使用时,将卡接部插入于外设的中柱520上,以配合于中柱520的底端为例,利用封板100遮盖中柱520的底端面,减少中柱520分切面的露出,提高外观,而封板100底侧的避让台300可抬升封板100的高度,封板100直接位于下边框的顶侧,此时避让台300后侧边所在竖面与封板100后侧边所在竖面之间形成的避让间隙可对下边框上凸起的筋条进行避让,当窗扇510关闭于窗框内时,封堵头不会与窗框发生干涉,而避让台300的前侧向前延伸至与封板100的前侧相互平齐,可对两个对开窗扇510在关闭时产生的缝隙起到遮挡封闭作用,有利于保证整窗气密性,因此,直接将封堵头安装于中柱520的端部,在安装中柱520前不需要对中柱520进行加工,有效提高了整窗生产安装效率,并且减少了由于加工误差所带来的安装、使用问题。
卡接部主要用于卡接于中柱520的孔位内,而不同的中柱520其设计的孔位结构形状不同,对应的,卡接部的形状的结构形状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封板100顶侧的连接框200,所述连接框200内围设形成有空腔。连接框200卡入至中柱520内部的孔位内,利用两者的紧密配合,可将整个封堵头相对固定于中柱520的端部,而连接框200内部的空腔可减少整个封堵头的重量,并且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连接框200的形状适配于中柱520的孔位形状,两者相互配合时,会相互紧挨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为了方便将连接框200装入至中柱52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框200的外侧壁包括竖直面210与导向面220,所述导向面220连接于所述竖直面210的顶侧,所述导向面220沿靠近所述空腔的方向倾斜上延伸。将连接框200卡入至中柱520内部的孔位时,连接框200顶部的导向面220先进入孔位内,由于导向面220的倾斜设计,缩小了连接框200的顶部体积,可使得连接框200的顶部更容易进入至孔位内,然后沿着导向面220的导向可使得竖直面210进入至孔位内,竖直面210紧贴于孔位内壁,从而实现与孔位的卡紧固定,如此可方便将连接框200与中柱520的孔位相互对位,提高对封堵头的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框200在所述封板100的顶侧连接有一个或多个。根据中柱520内的孔位数量,连接框200可为一个或多个,当连接框200有多个时,多个连接框200分别与中柱520内的多个孔位一对一地配对,提高封堵头安装的稳定性。
在实际生产中,封板100、连接框200与避让台300为一体式结构,避让台300可为实心结构,亦可为空心结构,具体的,所述避让台300内设置有腔体310,所述腔体310向上贯穿所述封板100。避让台300内的腔体310可减少避让台300的重量,并且进一步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整个封堵头可在开合的模腔内成型得出,而为了方便在打开的模腔中取出成型后的封堵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避让台300的后侧面向下前方倾斜延伸。避让台300上倾斜延伸的后侧面作为拔模面,在生产时可方便拔模,有利于保证封堵头的成型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板100的顶侧连接有插块400。中柱520上会带有用于安装密封胶条的孔位,在安装封堵头时,对应的将插块400插入至中柱520的密封胶条孔位内,可使得封板100与中柱520之间具有多处连接,进一步提高封堵头的安装稳定性。同样的,为了方便插块400插入至中柱520的密封胶条孔位内,亦可将插块400顶部的侧面设置为倾斜面,如此使得插块400顶部的体积向上逐渐缩小,从而更容易进入中柱520的密封胶条孔位内。
中柱520的作用是用于遮挡两个对开的窗扇510在关闭时的缝隙,由于中柱520的端部缩短并装入封堵头,为了减少中柱520缩短后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封板100的前侧设置有避让角110。当两个相互对开的窗扇510在关闭时,另一个没有安装中柱520的窗扇510向中柱520靠近,在使用时,此窗扇510上会安装有密封胶条,并相抵于中柱520上,此时密封胶条则可进入避让角110内,可减少封堵头对密封胶条的挤压,使得窗扇510在关闭时更加顺畅。
一种平开窗,包括窗框、窗扇510、中柱520与上述封堵头,所述窗扇510的一侧铰接于所述窗框内,所述中柱520连接于所述窗扇510的另一侧,所述中柱520的上端和/或下端设置有所述封堵头,所述卡接部插入所述中柱520内。
在此平开窗中,将中柱520直接安装连接于窗扇510上,根据窗框内上下两侧的形状设计,如窗框的上侧与中柱520之间存在干涉,则在中柱520的上端安装封堵头,如窗框的下侧与中柱520之间存在干涉,则在中柱520的下端安装封堵头,如窗框的上下两侧亦与中柱520之间存在干涉,则对应地在中柱520的上下两端亦安装封堵头,如此可省略对中柱520加工的步骤,提高生产组装效率,另外,传统的中柱520与窗扇510的长度为等长设计,而此处将中柱520的端部缩短以安装封堵头,在实际生产中,封堵头为塑料件,由此亦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封板100正对所述窗扇510的一侧设置有定位角511,所述窗扇510的一侧边角配合连接于所述定位角511内。安装封堵头时,可将封板100上的定位角511配合至窗扇510的侧边角上,利用两者的配合可对封堵头快速定位,从而提高对封堵头的安装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封板100上的定位角511通常是对位于窗扇510室内侧的边角上,而不会外露于窗框的室外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封堵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板(100);
卡接部,其连接于所述封板(100)的顶侧;
避让台(300),其连接于所述封板(100)的底侧,所述避让台(300)的后侧边所在竖面与所述封板(100)后侧边所在竖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隙,所述避让台(300)的前侧面与所述封板(100)前侧面相互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连接于所述封板(100)顶侧的连接框(200),所述连接框(200)内围设形成有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封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200)的外侧壁包括竖直面(210)与导向面(220),所述导向面(220)连接于所述竖直面(210)的顶侧,所述导向面(220)沿靠近所述空腔的方向倾斜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封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200)在所述封板(100)的顶侧连接有一个或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台(300)内设置有腔体(310),所述腔体(310)向上贯穿所述封板(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封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台(300)的后侧面向下前方倾斜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100)的顶侧连接有插块(4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100)的前侧设置有避让角(110)。
9.一种平开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窗扇(510)、中柱(520)与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封堵头,所述窗扇(510)的一侧铰接于所述窗框内,所述中柱(520)连接于所述窗扇(510)的另一侧,所述中柱(520)的上端和/或下端设置有所述封堵头,所述卡接部插入所述中柱(52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平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100)正对所述窗扇(510)的一侧设置有定位角(511),所述窗扇(510)的一侧边角配合连接于所述定位角(511)内。
CN202320407913.XU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封堵头及一种平开窗 Active CN219451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7913.XU CN219451915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封堵头及一种平开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7913.XU CN219451915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封堵头及一种平开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1915U true CN219451915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22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7913.XU Active CN219451915U (zh) 2023-03-06 2023-03-06 一种封堵头及一种平开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1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51915U (zh) 一种封堵头及一种平开窗
CN206267721U (zh) 一种新型铝合金门窗结构
CN208152872U (zh) 一种窗户组角密封装置
CA2462366A1 (en) Improved window sash corner lock
CN212249723U (zh) 用于平开窗的插片结构及具有其的平开窗
KR20190002196U (ko) 탈착식 프레임 연결구
CN218934259U (zh) 一种铝木门窗用的密封条及铝木门窗结构
CN211598247U (zh) 一种使用窗副框的安装结构
CN202645294U (zh) 一种组合门窗
CN219365854U (zh) 一种可导流式角码
CN221957483U (zh) 一种密封式排水框架结构及门窗结构
CN212296071U (zh) 一种型材结构及使用该型材结构的门窗
CN105201352B (zh) 一种铝塑复合重型推拉门
CN112746742A (zh) 门窗转角企口模板
CN220687189U (zh) 一种平开门门底封堵件
CN216197609U (zh) 一种中梃拼接结构
CN217233368U (zh) 一种方便开合的纱窗
CN220687192U (zh) 一种平开门门槛封边侧连续密封结构
CN212927512U (zh) 一种现场组装式门套
CN218644120U (zh) 一种简约式木塑门套结构
CN212002845U (zh) 一种新型的双扇门体
CN220247931U (zh) 一种窄框平开窗中挺连接件
CN220741933U (zh) 注塑机封板结构
CN220247932U (zh) 一种免焊接的防盗门侧框与下档连接的结构
CN221096236U (zh) 一种推拉吊轨连接装置及多联动推拉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