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47850U - 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47850U
CN219447850U CN202320268036.2U CN202320268036U CN219447850U CN 219447850 U CN219447850 U CN 219447850U CN 202320268036 U CN202320268036 U CN 202320268036U CN 219447850 U CN219447850 U CN 219447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ing
fixedly connected
standing groove
box body
seal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680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aopeiyang Bio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aopeiyang Bio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aopeiyang Bio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aopeiyang Bio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680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47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47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47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包括采样主箱体、第一放置槽、检测采样管主体和充气气囊,所述采样主箱体顶端的内部等距离均匀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采样主箱体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箱盖,所述箱盖底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内部连接设置有充气气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采样主箱体的顶端设置有通槽,则当采样主箱体与箱盖闭合时,采样主箱体顶端的通槽可以与箱盖底端的第二放置槽重合,此时通过箱盖顶端的气门芯打开,可以通过导气管对充气气囊的内部充气,此时充气气囊可以快速对第二放置槽与通槽的内部进行填充,从而快速进行检测采样管收纳后的密封。

Description

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毒采样技术领域,具体为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人体进行HPV检测时需要通过采样刷对人体细胞进行采集,然后将采样刷粘有的样本收集到采样管里,在检测采样管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通过密封装置进行检测采样管的密封,从而防止出现病原体泄漏情况。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14789015U中公开的一种平垫式挤压采样管密封结构,将采样管放置在放置板上,转动第二螺母,调节其在第二螺杆上的位置,从而调节了放置板的高度,直至采样管密封帽轴线与气路管轴线相重合,能够针对不同尺寸的采样管位置进行调节,使气路管与采样管轴线对应,便于气路管精确扎入到采样管密封帽内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但是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箱体密封效果不佳,内部结构复杂,无法充分进行检测采样管的快速密封,从而影响检测采样管箱体使用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包括采样主箱体、第一放置槽、检测采样管主体和充气气囊,所述采样主箱体顶端的内部等距离均匀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采样主箱体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箱盖,所述箱盖底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内部连接设置有充气气囊,所述第二放置槽与充气气囊属于固定连接,所述箱盖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气门芯,所述气门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
优选的,所述采样主箱体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垫脚,所述采样主箱体顶端的内部设置有通槽,所述采样主箱体的内部等距离均匀设置有阻尼胶。
优选的,所述第一放置槽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放置槽内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放置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夹,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检测采样管主体。
优选的,所述箱盖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锁扣,所述箱盖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通过在采样主箱体的顶端设置有通槽,则当采样主箱体与箱盖闭合时,采样主箱体顶端的通槽可以与箱盖底端的第二放置槽重合,此时通过箱盖顶端的气门芯打开,可以通过导气管对充气气囊的内部充气,此时充气气囊可以快速对第二放置槽与通槽的内部进行填充,从而快速进行检测采样管收纳后的密封,操作快捷便利,提高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整体实用性;
2.该种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通过在第一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夹,则将检测采样管主体放入第一放置槽的内部时,限位夹可以快速完成不同大小规格检测采样管主体的限位,同时进行检测采样管箱体携带移动时,检测采样管主体晃动产生的力会通过限位夹传递至连接杆上,并使连接杆通过活动块挤压弹簧,同时采样主箱体内的阻尼胶可以将活动块与弹簧晃动产生的力进行缓冲,从而保证检测采样管主体移动携带的安全稳定性,防止出现破损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盖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样主箱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采样主箱体;101、垫脚;102、通槽;103、阻尼胶;2、第一放置槽;201、海绵垫;3、连接杆;301、活动块;302、弹簧;4、限位夹;5、检测采样管主体;6、箱盖;601、锁扣;602、把手;7、第二放置槽;8、充气气囊;9、气门芯;901、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包括采样主箱体1、第一放置槽2、检测采样管主体5和充气气囊8,采样主箱体1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垫脚101,通过垫脚101可以增加采样主箱体1放置时的稳定性;
采样主箱体1顶端的内部设置有通槽102,采样主箱体1的内部等距离均匀设置有阻尼胶103,通槽102与第二放置槽7的内壁均设有橡胶垫,从而进一步提高填充的密封性,同时阻尼胶103可以将采样主箱体1内部活动产生的力转化为热能进行消耗,从而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采样主箱体1顶端的内部等距离均匀设置有第一放置槽2,第一放置槽2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垫201,通过设置有多组第一放置槽2可以完成对检测采样管主体5的放置,并在第一放置槽2的底端设置有海绵垫201可以减少检测采样管主体5整体受力;
第一放置槽2内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3,连接杆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块301,活动块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302,第一放置槽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夹4,第一放置槽2的内部设置有检测采样管主体5,通过限位夹4可以完成不同规格检测采样管主体5的夹持限位,同时检测采样管主体5受力会通过限位夹4传递至连接杆3上,并使连接杆3通过活动块301挤压一侧的弹簧302;
采样主箱体1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箱盖6,箱盖6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锁扣601,箱盖6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把手602,通过把手602可以便于进行采样主箱体1的移动运输,同时锁扣601可以便于箱盖6与采样主箱体1进行闭合;
箱盖6底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放置槽7,第二放置槽7的内部连接设置有充气气囊8,第二放置槽7与充气气囊8属于固定连接,箱盖6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气门芯9,气门芯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901,导气管9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8,通过气门芯9打开,可以使外部充气机通过导气管901对充气气囊8的内部进行充气,并使充气气囊8充气膨胀。
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时:将检测采样管主体5放入采样主箱体1顶端的第一放置槽2内,同时第一放置槽2内活动连接的限位夹4会由于弹簧302的作用,从而贴紧检测采样管主体5的表面,完成检测采样管主体5的稳定限位,此时通过箱盖6与采样主箱体1闭合,同时箱盖6一侧设置有锁扣601可以进行采样主箱体1与箱盖6的锁定,并通过箱盖6顶端两侧的气门芯9打开,可以使外部充气机通过导气管901对充气气囊8的内部充气,此时充气气囊8充气膨胀可以对箱盖6上的第二放置槽7与采样主箱体1顶端的通槽102进行填充,从而快速进行检测采样管的密封作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主箱体(1)、第一放置槽(2)、检测采样管主体(5)和充气气囊(8),所述采样主箱体(1)顶端的内部等距离均匀设置有第一放置槽(2),所述采样主箱体(1)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箱盖(6),所述箱盖(6)底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放置槽(7),所述第二放置槽(7)的内部连接设置有充气气囊(8),所述第二放置槽(7)与充气气囊(8)属于固定连接,所述箱盖(6)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气门芯(9),所述气门芯(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901),所述导气管(9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主箱体(1)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垫脚(101),所述采样主箱体(1)顶端的内部设置有通槽(102),所述采样主箱体(1)的内部等距离均匀设置有阻尼胶(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槽(2)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垫(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槽(2)内部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块(301),所述活动块(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3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槽(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夹(4),所述第一放置槽(2)的内部设置有检测采样管主体(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6)一侧的中间位置安装有锁扣(601),所述箱盖(6)顶端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把手(602)。
CN202320268036.2U 2023-02-21 2023-02-21 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 Active CN219447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8036.2U CN219447850U (zh) 2023-02-21 2023-02-21 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8036.2U CN219447850U (zh) 2023-02-21 2023-02-21 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47850U true CN219447850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88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68036.2U Active CN219447850U (zh) 2023-02-21 2023-02-21 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478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1775A (zh) 一种蓄电池气密性检测、充气方法及设备
CN219447850U (zh) 检测采样管密封结构
CN116718326A (zh) 一种锂电池注氦装置
CN212189215U (zh) 一种叠加式医学检验采集架
CN21284424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6177535U (zh) 一种用于阀门的气密性测试设备
CN215370980U (zh) 一种固相萃取用密封装置
CN209009019U (zh) 一种食品塑料包装袋用封口装置
CN216717721U (zh) 一种高压橡胶管气密检测装置
CN220819339U (zh) 一种高气密性机冷器出水软管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7084103U (zh) 一种液舱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1262630U (zh) 一种实验室用气密性检测设备
CN220569875U (zh) 一种新型注液静置腔体
CN114264438A (zh) 一种用于洗洁精生产用空瓶测漏装置
CN219468535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检测试剂盒
CN221044438U (zh) 一种排气式多功能防水袋
CN215312279U (zh) 用于密闭反应的充放气装置及套件
CN221123746U (zh) 集装箱气密性检查装置
CN221149115U (zh) 一种相机密封腔体的充气、抽真空装置
CN222005900U (zh) 一种带球安瓿管收纳盒
CN217049860U (zh) 用于血药浓度检测的标本存储罐
CN214407895U (zh) 一种便携式球胆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8032608U (zh) 一种具有瓶口保护结构的氧气瓶
CN221542494U (zh) 一种食品检验用样品保存装置
CN213274733U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