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45885U -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45885U
CN219445885U CN202223516972.5U CN202223516972U CN219445885U CN 219445885 U CN219445885 U CN 219445885U CN 202223516972 U CN202223516972 U CN 202223516972U CN 219445885 U CN219445885 U CN 219445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unit
vertical
positioning
sliding block
foa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169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光彦
靳贵涛
马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aolu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aolu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aolu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aolu Composit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169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45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45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45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涉及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其中固定加持单元可用于对浇筑对象异型构件中的复材异型结构件进行固定夹持,而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分别设置在固定夹持单元的相对两侧,可分别连接内衬连接件的两端,而第一定位单元中包括了第一垂直移动组件和第一纵向移动组件,第二定位单元种包括第二垂直移动组件和第二纵向移动组件,可实现对内衬连接件在两个相垂直的自由度方向进行角度和位置的调整定位,本实用新型中的底部定位单元还可带动内衬连接件实现沿第三调节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定位,本实用新型可对异型构件的芯模发泡配合过程中实现多自由度的位置角度调整,满足了芯模发泡的装夹定位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是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一种。与层合复合材料相比,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最大优点在于通过增加厚度方向上的纤维束或纱线,使得该方向的承载能力等性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提升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由于增强纤维在三维空间多向分布,阻止或减缓了冲击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层间裂纹的扩展,使得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间性能大大提升。制造的异形结构件的内衬连接件与复材异型结构件配合时,因为内衬连接件在复材异型结构件的内部处于悬空状态在进行发泡连接处理,这样的配合方式难以实现对内衬连接件与复材异型结构件的位置相对调整,对成型的结构件存在一定的尺寸和装配误差。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包括:
底座、固定夹持单元、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和底部定位单元;
所述固定夹持单元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中间位置;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一定
位单元和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分别设置在固定夹持单元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垂直移动组件、第一纵向移动组件和第一固定连接件,所述第一垂直移动组件和所述第一纵向移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固定连接件沿第一调节方向和第二调节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第二垂直移动组件、第二纵向移动组件和第二固定连接件,所述第二垂直移动组件和所述第二纵向移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连接件沿第一调节方向和第二调节方向移动;
所述底部定位单元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部定位单元分别和所述第一定位单元、所述第二定位单元连接,所述底部定位单元带动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所述第二定位单元沿第第三调节方向同步移动,所述第一调节方向、所述第二调节方向和所述第三调节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的,所述固定夹持单元包括固定夹持件,所述固定夹持件用于固定复材异型结构件。
可选的,所述固定夹持单元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和所述固定夹持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垂直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垂直导轨和第一垂直滑块,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垂直滑块在所述第一垂直导轨沿第一调节方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纵向移动板和第一气缸,
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纵向移动板上,所述第一纵向移动版和所述第一垂直滑块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轴和所述第一固定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轴的伸缩方向为所述第二调节方向。
可选的,所述第二垂直移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垂直导轨和第二垂直滑块,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垂直滑块在所述第二垂直导轨沿第一调节方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二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二纵向移动板和第二气缸,
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纵向移动板上,所述第二纵向移动版和所述第二垂直滑块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轴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轴的伸缩方向为所述第二调节方向。
可选的,所述底部定位单元包括底部驱动电机、底部驱动螺杆、第一底部滑块、第二底部滑块和底部导轨,
所述底部驱动电机和所述底部驱动螺杆连接,所述第一底部滑块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和所述底部驱动螺杆配合,所述第一底部滑块的顶部和所述第一垂直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部滑块的底部和所述底部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底部滑块上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和所述底部驱动螺杆配合,所述第二底部滑块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垂直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部滑块的底部和所述底部导轨滑动配合。
可选的,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穿出配合孔,所述穿出配合孔贯通所述穿出配合孔,所述底部驱动螺杆通过所述穿出配合孔穿过所述固定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可具体应用在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中。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固定加持单元可用于对浇筑对象异型构件中的复材异型结构件进行固定夹持,而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分别设置在固定夹持单元的相对两侧,可分别连接内衬连接件的两端,而第一定位单元中包括了第一垂直移动组件和第一纵向移动组件,第二定位单元种包括第二垂直移动组件和第二纵向移动组件,可实现对内衬连接件在两个相垂直的自由度方向进行角度和位置的调整定位,此外,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底部定位单元还可带动内衬连接件实现沿第三调节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定位,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对异型构件的芯模发泡配合过程中实现多自由度的位置角度调整,满足了芯模发泡的装夹定位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下各个实施例仅是为了举例说明。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组合,其不仅仅限于以下单个实施例展现的内容。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包括底座1、固定夹持单元、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和底部定位单元;所述固定夹持单元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均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且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分别设置在固定夹持单元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垂直移动组件、第一纵向移动组件和第一固定连接件10,所述第一垂直移动组件和所述第一纵向移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固定连接件10沿第一调节方向和第二调节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第二垂直移动组件、第二纵向移动组件和第二固定连接件17,所述第二垂直移动组件和所述第二纵向移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连接件17沿第一调节方向和第二调节方向移动;所述底部定位单元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底部定位单元分别和所述第一定位单元、所述第二定位单元连接,所述底部定位单元带动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所述第二定位单元沿第第三调节方向同步移动,所述第一调节方向、所述第二调节方向和所述第三调节方向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中所要定位工装的结构为异型构件,异型构件包括复材异型结构件23和内衬连接件24,复材异型结构件23为扁形兜装结构,两端具有开口,而内衬连接件24为板状结构,在发泡装配之前其内衬连接件24悬空设置在复材异型结构件23的内部,因此需要用到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实现装夹固定以及对应两个结构的位置角度进行调整定位,以实现后续的发泡配合定型。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固定加持单元可用于对浇筑对象异型构件中的复材异型结构件23进行固定夹持,而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分别设置在固定夹持单元的相对两侧,可分别连接内衬连接件24的两端,而第一定位单元中包括了第一垂直移动组件和第一纵向移动组件,第二定位单元种包括第二垂直移动组件和第二纵向移动组件,可实现对内衬连接件24在两个相垂直的自由度方向进行角度和位置的调整定位,此外,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底部定位单元还可带动内衬连接件24实现沿第三调节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定位,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对异型构件的芯模发泡配合过程中实现多自由度的位置角度调整,满足了芯模发泡的装夹定位需求。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固定夹持单元包括固定夹持件2,所述固定夹持件2用于固定复材异型结构件23。所述固定夹持单元还包括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固定座3的顶部和所述固定夹持件2连接。所述固定夹持件2安装在所述固定座3上,所述固定座3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固定夹持单元将复材异型结构件23固定,而内衬连接件24为实现位置角度调节的设置方式。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第一垂直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第一垂直导轨5和第一垂直滑块6,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驱动所述第一垂直滑块6在所述第一垂直导轨5沿第一调节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纵向移动板7和第一气缸8,所述第一气缸8安装在所述第一纵向移动板7上,所述第一纵向移动版和所述第一垂直滑块6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块9连接,所述第一气缸8的驱动轴和所述第一固定连接件10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8的驱动轴的伸缩方向为所述第二调节方向。再具体应用的过程中,第一调节方向为垂直方向,而第二调节方向为纵向方向,两者方向在空间位置上垂直,可实现两个自由度的位置调整,第一定位单元设置在固定夹持单元的其中一侧,可对内衬连接件24的其中一端进行夹持定位和调整。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第二垂直移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1、第二垂直导轨12和第二垂直滑块13,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1驱动所述第二垂直滑块13在所述第二垂直导轨12沿第一调节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二纵向移动板14和第二气缸15,所述第二气缸15安装在所述第二纵向移动板14上,所述第二纵向移动版和所述第二垂直滑块1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块16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5的驱动轴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接件17相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5的驱动轴的伸缩方向为所述第二调节方向。再具体应用的过程中,第一调节方向为垂直方向,而第二调节方向为纵向方向,两者方向在空间位置上垂直,可实现两个自由度的位置调整,第而定位单元设置在固定夹持单元的另外一侧,可对内衬连接件24的另外一端进行夹持定位和调整,因此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相配合即可实现对内衬连接件24两端整体的定位调整。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底部定位单元包括底部驱动电机18、底部驱动螺杆19、第一底部滑块21、第二底部滑块22和底部导轨,所述底部驱动电机18和所述底部驱动螺杆19连接,所述第一底部滑块21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和所述底部驱动螺杆19配合,所述第一底部滑块21的顶部和所述第一垂直导轨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部滑块21的底部和所述底部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底部滑块22上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和所述底部驱动螺杆19配合,所述第二底部滑块22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垂直导轨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部滑块22的底部和所述底部导轨滑动配合。通过底部定位单元的调节,可实现将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单元同步沿第三调整方向移动,即横向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对内衬连接件24进行横向调节,进一步拓展了其定位的调整范围,可选的,所述固定座3上设有穿出配合孔,所述穿出配合孔贯通所述穿出配合孔,所述底部驱动螺杆19通过所述穿出配合孔穿过所述固定座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固定加持单元可用于对浇筑对象异型构件中的复材异型结构件进行固定夹持,而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分别设置在固定夹持单元的相对两侧,可分别连接内衬连接件的两端,而第一定位单元中包括了第一垂直移动组件和第一纵向移动组件,第二定位单元种包括第二垂直移动组件和第二纵向移动组件,可实现对内衬连接件在两个相垂直的自由度方向进行角度和位置的调整定位,此外,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底部定位单元还可带动内衬连接件实现沿第三调节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定位,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对异型构件的芯模发泡配合过程中实现多自由度的位置角度调整,满足了芯模发泡的装夹定位需求。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固定夹持单元、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和底部定位单元;
所述固定夹持单元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中间位置;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分别设置在固定夹持单元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垂直移动组件、第一纵向移动组件和第一固定连接件,所述第一垂直移动组件和所述第一纵向移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固定连接件沿第一调节方向和第二调节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第二垂直移动组件、第二纵向移动组件和第二固定连接件,所述第二垂直移动组件和所述第二纵向移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连接件沿第一调节方向和第二调节方向移动;
所述底部定位单元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部定位单元分别和所述第一定位单元、所述第二定位单元连接,所述底部定位单元带动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所述第二定位单元沿第第三调节方向同步移动,所述第一调节方向、所述第二调节方向和所述第三调节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夹持单元包括固定夹持件,所述固定夹持件用于固定复材异型结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夹持单元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和所述固定夹持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垂直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垂直导轨和第一垂直滑块,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垂直滑块在所述第一垂直导轨沿第一调节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纵向移动板和第一气缸,
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纵向移动板上,所述第一纵向移动板和所述第一垂直滑块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轴和所述第一固定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轴的伸缩方向为所述第二调节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垂直移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垂直导轨和第二垂直滑块,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垂直滑块在所述第二垂直导轨沿第一调节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二纵向移动板和第二气缸,
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纵向移动板上,所述第二纵向移动板和所述第二垂直滑块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轴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轴的伸缩方向为所述第二调节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定位单元包括底部驱动电机、底部驱动螺杆、第一底部滑块、第二底部滑块和底部导轨,
所述底部驱动电机和所述底部驱动螺杆连接,所述第一底部滑块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和所述底部驱动螺杆配合,所述第一底部滑块的顶部和所述第一垂直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部滑块的底部和所述底部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底部滑块上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和所述底部驱动螺杆配合,所述第二底部滑块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垂直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部滑块的底部和所述底部导轨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穿出配合孔,所述穿出配合孔贯通所述穿出配合孔,所述底部驱动螺杆通过所述穿出配合孔穿过所述固定座。
CN202223516972.5U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 Active CN219445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6972.5U CN219445885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6972.5U CN219445885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45885U true CN219445885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80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16972.5U Active CN219445885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458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3906B (zh) 用于装配车身壁板的系统的侧面定位装置
CN101386204B (zh) 压模台板、合模装置及注射成型机
CN101596563B (zh) 板材拉形机
US10052851B2 (e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member f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WO2014203893A1 (ja) 成形金型及び複合材の成形方法
CN103817195B (zh) 薄板涨拉曲面成形装置
CN219445885U (zh)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芯模发泡的定位工装
CN110696391B (zh) 一种高铁设备舱支撑槽拉挤预成型工艺
CN203695714U (zh) 薄板涨拉曲面成形装置
KR102113354B1 (ko) 3차원 건조 섬유 프리폼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시스템과 방법
CN109483117A (zh) 一种五轴智能数控铁附件抱箍焊接设备
CN206677619U (zh) 一种应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
CN205834729U (zh) 由矿物铸料制成的龙门式机床
CN207240915U (zh) 一种纤维料片铺放装置
CN214872824U (zh) 一种磁浮车辆横梁外框制备模具
JP2012166306A (ja) 直線運動移動体
CN214560684U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模具保养翻转装置
CN110191788A (zh) 纤维增强塑料的制造方法
CN211109812U (zh) 夹持装置及带有该夹持装置的桁架
CN213134620U (zh) 一种基于高频复合振动的辅助拉弯装置
CN211387203U (zh) 一种封闭式机车运输箱生产裁板装置
CN114261091A (zh) 基于增材制造的连续纤维立体连续成型方法、产品及应用
CN113020388A (zh) 一种四自由度横向蒙皮拉伸机
CN106346407A (zh) 一种自动组芯下芯夹具
CN219052671U (zh) 一种汽车部件铆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