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43785U - 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43785U
CN219443785U CN202223411290.8U CN202223411290U CN219443785U CN 219443785 U CN219443785 U CN 219443785U CN 202223411290 U CN202223411290 U CN 202223411290U CN 219443785 U CN219443785 U CN 219443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g
welding
muck
tooling
block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112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邦虎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angang Group Xichang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Steel and Vanadi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112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43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43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43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工装包括堵渣部、进料部,进料部包括连接段,堵渣部与进料部通过连接段固定连接,堵渣部为弧底圆管,弧形底面上开设有通孔,进料部为圆形铁管,进料部直径大于所述堵渣部直径,连接段由多个焊接片组成,焊接片沿进料部至所述堵渣部方向,焊接片的边长逐渐减小,堵渣部开口侧外壁设置有焊接点,焊接片与焊接点焊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渣口泥套制作时间明显缩短,从而变向地使放渣时间延长,上下渣比提高,由实施后上下渣比0.5提高至0.65-0.68的水平。更主要的效益是安全效益,做渣口泥套时“掏眼”这一步风险最大,容易煤气中毒和渣铁漏出造成烧烫伤,该装置能免去人工“掏眼”这一步骤,从而降低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炉渣铁排放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
背景技术
冶金行业高炉炼铁渣口泥套是高炉出铁时的重要通道,渣口泥套的服役环境极为恶劣,渣口泥套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着受急冷急热的热震侵蚀、化学侵蚀、高温铁水的机械冲刷。特别是随着高炉冶炼强度的不断提高,出铁速度加快,出铁温度提高,渣口承受的压力加大,渣口成了高炉的薄弱环节,铁口工作稳定与否成了高炉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
现有的渣口泥套极易产生裂纹或崩裂,修补频率高,渣口泥套使用寿命短,不仅消耗耐火材料多,耗用时间长,而且严重影响高炉的渣铁处理,进而影响高炉的稳定顺行;此外,由于渣口泥套设计不合理,大大增加炉前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泄漏的煤气还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埋下安全隐患。继续一种能够帮助快速制备渣口泥套的工装,从而减少炉前事故发生率,为高炉顺行提供保障。由于许多设备为单铁口高炉设置两个渣口,利用渣口排放上渣。渣口泥套的作用是牢固渣口,防止退出;另一方面缩小炉渣流动通道,减少喷溅;因此需要定期制作渣口泥套。制作渣口泥套必须渣口闭风,渣口前形成凝结渣壳后,人工将耐火有水炮泥进行填充。随着高炉冶炼强度逐步提高,上渣量增加,放渣时间延长。渣口泥套制作频繁且每次耗时较长,导致高炉憋炉,制约了高炉冶炼强度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工装包括堵渣部、进料部,所述进料部包括连接段,所述堵渣部与所述进料部通过所述连接段固定连接。
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堵渣部为弧底圆管。
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弧底圆管的弧形底面上开设有通孔,所属通孔直径为1cm。
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进料部为圆形铁管,所述进料部直径大于所述堵渣部直径。
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连接段由多个焊接片组成,所述焊接片为圆角梯形,沿所述进料部至所述堵渣部方向,所述焊接片的直径逐渐减小。
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堵渣部开口侧外壁设置有焊接点,所述焊接片所述焊接点焊接。
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焊接片底部间隔为25-30mm,所述焊接片顶部间隔为35-40mm。
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连接段长度为所述进料部的总长度的35-45%。
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进料部与所述连接段为一体成型。
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焊接点与所述堵渣部开口侧顶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焊接片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能够将渣口泥套制作时间明显缩短,从而变向地使放渣时间延长,上下渣比提高,由实施后上下渣比0.5提高至0.65-0.68的水平。更主要的效益是安全效益,做渣口泥套时“掏眼”这一步风险最大,容易煤气中毒和渣铁漏出造成烧烫伤,该装置能免去人工“掏眼”这一步骤,从而降低安全风险,而且制作出来的泥套大小合适,避免了泥套太小造成渣口落不到位而导致渣口堵不上的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通孔;2、焊接片;3、进料部;4、堵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工装包括堵渣部4、进料部3,所述进料部3包括连接段,所述堵渣部4与所述进料部3通过所述连接段固定连接,堵渣部4为弧底圆管,弧底圆管的弧形底面上开设有通孔1,进料部3为圆形铁管,进料部3直径大于所述堵渣部4直径。
开设通孔1能够帮助现场施工人员更好完成执着渣口泥套的流程步骤。
连接段由多个焊接片2组成,所述焊接片2为圆角梯形,沿所述进料部3至所述堵渣部4方向,所述焊接片2的边长逐渐减小,堵渣部4开口侧外壁设置有焊接点,焊接片2所述焊接点焊接。
通过设置焊接点,能够帮助现场人员快速掌握焊接位置,加快本工装的制备时间。
焊接片2底部间隔为30mm,所述焊接片2顶部间隔为40mm,连接段长度为所述进料部3的总长度的35-45%,进料部3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段与进料部3可通过两种方式制备,一是选用一截铁管,使用气割枪在管子80mm处将管子割成四瓣,使每瓣之间间隙30mm,得到焊接片2,后将堵渣部4小头放在里面并将焊接片2收拢将小头包住,再用电焊焊好并将焊疤打磨光滑,即可制备得到本工装。
第二种制备方法即为开模直接降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段与进料部3一体成型制备完成,让本实用新型具备了大规模推广的基础。
连接段长度设置为进料部3长度的35%-45%,是根据施工现场渣口泥套需求限定的。将连接段长度设置为进料部3长度的35%-45%,能够有效提升制备渣口泥套的效率,相对而言,过段的连接部无法实现良好的制备效果,而过长的连接部则会浪费原料。
所述焊接点与所述堵渣部4开口侧顶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焊接片2的长度,从而能够让施工人员从焊接片2间隙中观察渣口泥套的制作效果,能够实时控制工艺进程,提升工艺效率。
实施例2:
材料准备:直径95mm的弧形原底铁管一个,长200mm直径108mm铁管一截;
在弧形圆底铁管外壁,距离开口端35mm的位置加工焊接点;
使用气割枪在管子80mm处将管子割成四瓣,并将其切割为圆角梯形,每个圆角梯形焊接片2底部间隔25mm,顶部间隔35mm,得到焊接片2,进料部3制作完成,后将弧形原底铁管放在里面,并将焊接片2收拢将小头包住,同时在圆底顶端开一个直径为1cm的通孔1,再用电焊将焊接点与焊接片2焊接一体,焊好后将焊疤打磨光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制备完成。
制作渣口泥套时,渣口闭风形成渣壳后,将渣口孔道内积渣和烧损的耐火材料清理干净,将铁口泥套泥在现场切块放入渣口孔道内,用篓耙夯实,人工“掏眼”、烘烤,渣口泥套制作完成。采用此装置后,就少了“掏眼”这一风险最大、历时最长的步骤。
实施后效果或预期效果:经由此装置制作渣口泥套后,渣口泥套制作时间明显缩短,从而变向地使放渣时间延长,上下渣比提高,由实施后上下渣比0.5提高至0.65-0.68的水平。最主要的效益是安全效益,做渣口泥套时“掏眼”这一步风险最大,容易煤气中毒和渣铁漏出造成烧烫伤,该装置能免去人工“掏眼”这一步骤,从而降低安全风险,而且制作出来的泥套大小合适,避免了泥套太小造成渣口落不到位而导致渣口堵不上的事故。
实施例3:
材料准备:直径95mm的弧形原底铁管一个,长200mm直径108mm铁管一截;
在弧形圆底铁管外壁,距离开口端40mm的位置加工焊接点;
使用气割枪在管子75mm处将管子割成四瓣,并将其切割为圆角梯形,每个圆角梯形焊接片2底部间隔30mm,顶部间隔40mm,得到焊接片2,进料部3制作完成,后将弧形原底铁管放在里面,并将焊接片2收拢将小头包住,同时在圆底顶端开一个直径为1cm的通孔1,再用电焊将焊接点与焊接片2焊接一体,焊好后将焊疤打磨光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制备完成。
制作渣口泥套时,渣口闭风形成渣壳后,将渣口孔道内积渣和烧损的耐火材料清理干净,将铁口泥套泥在现场切块放入渣口孔道内,用篓耙夯实,人工“掏眼”、烘烤,渣口泥套制作完成。采用此装置后,就少了“掏眼”这一风险最大、历时最长的步骤。
实施例4:
材料准备:直径95mm的弧形原底铁管一个,长200mm直径108mm铁管一截;
在弧形圆底铁管外壁,距离开口端45mm的位置加工焊接点;
使用气割枪在管子75mm处将管子割成四瓣,并将其切割为圆角梯形,每个圆角梯形焊接片2底部间隔30mm,顶部间隔40mm,得到焊接片2,进料部3制作完成,后将弧形原底铁管放在里面,并将焊接片2四瓣收拢将小头包住,同时在圆底顶端开一个直径为1cm的通孔1,再用电焊将焊接点与焊接片2焊接一体,焊好后将焊疤打磨光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制备完成。
实施例5:
材料准备:直径95mm的弧形原底铁管一个,长200mm直径108mm一体成型的进料部3;
在弧形圆底铁管外壁,距离开口端45mm的位置加工焊接点;
将弧形原底铁管放在进料部3焊接片2内,将弧形原底铁管放在里面,并将焊接片2四瓣收拢将小头包住,同时在圆底顶端开一个直径为1cm的通孔1,再用电焊将焊接点与焊接片2焊接一体,焊好后将焊疤打磨光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制备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包括堵渣部(4)、进料部(3),所述进料部(3)包括连接段,所述堵渣部(4)与所述进料部(3)通过所述连接段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渣部(4)为弧底圆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底圆管的弧形底面上开设有通孔(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3)为圆形铁管,所述进料部(3)直径大于所述堵渣部(4)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由多个焊接片(2)组成,所述焊接片(2)为圆角梯形,沿所述进料部(3)至所述堵渣部(4)方向,所述焊接片(2)的直径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渣部(4)开口侧外壁设置有焊接点,所述焊接片(2)与所述焊接点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片(2)底部间隔为25-30mm,所述焊接片(2)顶部间隔为35-40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长度为所述进料部(3)的总长度的35-4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3)与所述连接段为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点与所述堵渣部(4)开口侧顶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焊接片(2)的长度。
CN202223411290.8U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 Active CN219443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1290.8U CN219443785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1290.8U CN219443785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43785U true CN219443785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7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11290.8U Active CN219443785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43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81331Y (zh) 一种储铁式主沟用可更换式复合撇渣器
CN102912051B (zh) 一种在线更换高炉铁口冷却壁的方法
CN103114177B (zh) 辅助铁水扒渣的吹气聚渣喷枪及其使用方法
CN106282480B (zh) 大型转炉炉衬及砌筑方法
CN106435073A (zh) 一种替代喷涂料和耐火砖的高炉内衬整体浇注施工方法
CN104141021B (zh) 一种高炉开铁口的方法及高炉开铁口设备系统
CN219443785U (zh) 一种快速制作渣口泥套的工装
CN108386622B (zh) 球墨铸铁管及城镇高压燃气管线用球墨铸铁管的制备工艺及城镇高压燃气管线用球墨铸铁管
CN102019417A (zh) 一种钢包浇注工作衬的修砌方法
CN210458242U (zh) 用于铁沟的排残铁装置
CN107805679B (zh) 一种高炉风口烧穿后的快速封堵方法
CN109825658A (zh) 处理热风炉底板漏风的方法
CN110653450B (zh) 一种转炉炉体穿孔的在线修补方法
CN107779556A (zh) 一种rh精炼炉真空室底部槽修复方法
CN206308387U (zh) 一种rh真空室底部砌筑结构
KR101129245B1 (ko) 크랙방지 집진 수냉덕트
CN105605924A (zh) 固定式阳极铜冶金炉炉底砖的修补方法
CN212404150U (zh) 一种转炉出钢口侵蚀部位修补工具
CN208748133U (zh) 一种特大型高炉放残铁装置
CN218666122U (zh) 高炉用新型渣铁分离结构
CN208886822U (zh) 一种防磨装置
CN104388617A (zh) 一种熔炉的主沟结构
CN214299854U (zh) 一种燃枪引流砖和tft玻璃窑炉胸墙结构
CN217433043U (zh) 一种渣铁分离装置
CN220062603U (zh) 一种用于炉渣排放的梯形溜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08

Address after: 617000 Xiangyang Village, East District, Sichuan, Panzhihua

Patentee after: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STEEL & VANADIUM Co.,Ltd.

Patentee after: XICHANG STEEL VANADIUM CO.,LTD., PANGANG Group

Address before: 617000 Xiangyang Village, East District, Sichuan, Panzhihua

Patentee before: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STEEL & VANADIUM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2

Address after: 617000 Xiangyang Village, East District, Sichuan, Panzhihua

Patentee after: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STEEL & VANADIUM Co.,Ltd.

Patentee after: XICHANG STEEL VANADIUM CO.,LTD., PANGANG Group

Patentee after: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IRON &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617000 Xiangyang Village, East District, Sichuan, Panzhihua

Patentee before: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STEEL & VANADIUM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CHANG STEEL VANADIUM CO.,LTD., PANGANG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