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4139U - 差压流量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差压流量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4139U
CN219434139U CN202320434090.XU CN202320434090U CN219434139U CN 219434139 U CN219434139 U CN 219434139U CN 202320434090 U CN202320434090 U CN 202320434090U CN 219434139 U CN219434139 U CN 219434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flow measurement
measurement device
guiding pipe
dif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340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志龙
顾仁勇
曹宁宁
高文平
徐晓华
邹付军
莫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di Changzhou Automation Co Ltd
C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iandi Changzhou Automation Co Ltd
C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di Changzhou Automation Co Ltd, Cha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Tiandi Changzhou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340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4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4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4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包括:取压探头,取压探头包括取压组件,取压组件包括左侧板、取压挡板以及右侧板,左侧板与取压挡板的左侧连接以形成高压引压管,右侧板与取压挡板的右侧相连以形成低压引压管,高压引压管的第一下端面与取压挡板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压引压管的第一下端面与取压挡板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的设计,使得水汽不会直接进入高压引压管,而是顺着取压挡板流入管道的底部,高压引压管内壁无大量水汽附着,管道内的污染介质不易堵塞高压引压管,能够增强高压引压管与低压引压管的压力差,同时确保高压引压口不会发生堵塞,提高了差压流量测量装置气体流量测量的精度。

Description

差压流量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量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压流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管路气体流量的测量方面,基于差压原理的流量计应用最为广泛,该原理的流量计技术成熟、制造工艺简单,而且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但是在含有高粉尘、水汽大的煤矿瓦斯抽采管路中,传统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取压探头部分极易发生取压孔被堵塞的情况,取压孔被堵塞会影响到差压流量测量装置流量测量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取压探头部分发生堵塞后,影响到差压流量测量装置气体流量测量精度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压流量测量装置,降低了取压探头部分被堵塞的机率,提高了差压流量测量装置气体流量测量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本体;取压探头,所述取压探头的上端与所述测量本体的下端相连,所述取压探头包括取压组件,所述取压组件包括左侧板、取压挡板以及右侧板,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取压挡板的左侧连接以形成高压引压管,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取压挡板的右侧相连以形成低压引压管,所述高压引压管的第一下端面与所述取压挡板的竖向中心线A相互垂直,所述低压引压管的第二下端面与所述取压挡板的竖向中心线A之间具有夹角α,所述第一下端面与所述取压挡板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且H>0。
由此,使得水汽不会直接进入高压引压管,而是顺着取压挡板流入管道的底部,高压引压管内壁无大量水汽附着,管道内的污染介质不易堵塞高压引压管,能够增强高压引压管与低压引压管的压力差,同时确保高压引压口不会发生堵塞,提高了差压流量测量装置气体流量测量的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差H的取值范围为10mm-30mm。由此,整个差压流量测量装置的测量误差范围在±0.3m3/s之间(现有差压流量测量装置的测量误差范围在±0.5m3/s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取压组件的横截面呈菱形。由此,气流在高压区以及低压区的流动方向为直线、并始终保持不变,不会出现紊流现象,气流波动较小,增强压力信号采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本体包括:表头,所述表头上设置有显示屏以及六个信号灯,六个所述信号灯均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表头的右侧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通信接口、第二通信接口以及第三通信接口;变送器,所述变送器的上端与所述表头的下端相连。由此,表头能够显示所测量气体的数值,变送器能够采集取压探头的差压信号,并将差压信号传送至表头的处理器。
进一步地,所述取压探头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变送器的下端相连接;套管组件,所述套管组件的上端与所述连接件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套管组件的下端与所述取压组件的上端相连接。由此,连接件能够实现取压探头与变送器的快速连接,套管组件能够保护内部的第一引压管以及第二引压管并能够调节取压探头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套管、第一引压管以及第二引压管,所述第一引压管以及所述第二引压管均位于所述套管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压管与所述高压引压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引压管与所述低压引压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高压孔以及低压孔。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孔与所述第一引压管相连通,所述低压孔与所述第二引压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还开设有多个安装固定孔,多个所述安装固定孔设置成等间距的环状分布,所述高压孔以及所述低压孔均位于所述安装固定孔的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压引压管的第一下端面与取压挡板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的设计,使得水汽不会直接进入高压引压管,而是顺着取压挡板流入管道的底部,高压引压管内壁无大量水汽附着,管道内的污染介质不易堵塞高压引压管,能够增强高压引压管与低压引压管的压力差,同时确保高压引压口不会发生堵塞,提高了差压流量测量装置气体流量测量的精度,同时,由于高压引压口不易发生堵塞,无需人工频繁地对高压引压口中的堵塞物进行清理,减少了人工维护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取压组件横截面菱形的设计,使得气流在高压区以及低压区的流动方向为直线、并始终保持不变,不会出现紊流现象,气流波动较小,增强压力信号采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差压流量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取压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取压探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取压探头的仰视图;
图5为取压探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气流流动方向。
图中:1、表头;11、第一通信接口;12、第二通信接口;13、第三通信接口;14、显示屏;15、信号灯;2、变送器;3、取压探头;31、连接件;311、高压孔;312、低压孔;313、安装固定孔;32、套管组件;321、套管;322、第一引压管;323、第二引压管;33、取压组件;331、高压引压管;332、低压引压管;333、取压挡板;334、左侧板;335、右侧板;336、第一下端面;337、第二下端面;4、测量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本体4;取压探头3,取压探头3的上端与测量本体4的下端相连,取压探头3包括取压组件33,取压组件33包括左侧板334、取压挡板333以及右侧板335,左侧板334与取压挡板333的左侧连接以形成高压引压管331,右侧板335与取压挡板333的右侧相连以形成低压引压管332,高压引压管331的第一下端面336与取压挡板333的竖向中心线A相互垂直,低压引压管332的第二下端面337与取压挡板333的竖向中心线A之间具有夹角α,第一下端面336与取压挡板333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且H>0。由此,使得水汽不会直接进入高压引压管331,而是顺着取压挡板333流入管道的底部,高压引压管331内壁无大量水汽附着,管道内的污染介质不易堵塞高压引压管331,能够增强高压引压管331与低压引压管332的压力差,同时确保高压引压口不会发生堵塞,提高了差压流量测量装置气体流量测量的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高度差H的取值范围为10mm-30mm,取压组件33的横截面呈菱形。由此,由此,整个差压流量测量装置的测量误差范围在±0.3m3/s之间(现有差压流量测量装置的测量误差范围在±0.5m3/s之间),取压组件33横截面菱形的设置使得气流在高压区以及低压区的流动方向为直线、并始终保持不变,不会出现紊流现象,气流波动较小,增强压力信号采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测量本体4包括:表头1,表头1上设置有显示屏14以及六个信号灯15,六个信号灯15均位于显示屏14的下方,表头1的右侧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通信接口11、第二通信接口12以及第三通信接口13;变送器2,变送器2的上端与表头1的下端相连。由此,六个信号等的作用分别是:电池状态显示、遥控信号状态显示、第一通信接口11、第二通信接口12以及第三通信接口13显示、故障状态显示,第一通信接口11、第二通信接口12以及第三通信接口13的作用是:通过矿用通信线缆建立差压流量测量装置与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中的监控分站、触摸屏以及其他传感器之间的通信并进行供电。例如:其他传感器为甲烷传感器或者一氧化碳传感器,连接甲烷传感器与一氧化碳传感器后,差压流量测量装置作为主机能够对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进行采集与显示,并上传至上位机。表头1的内部设置有处理器,显示屏14以及变送器2均与处理器为电性连接,变送器2能够采集取压探头3的差压信号,并将差压信号传送至表头1的处理器,处理器将压差信号转变为流量数值,再通过显示屏14将气体流量的数值显示出来。
在本实施例中,取压探头3还包括:连接件31,连接件31的上端与变送器2的下端相连接;套管组件32,套管组件32的上端与连接件31的下端相连接,套管组件32的下端与取压组件33的上端相连接,。由此,连接件31能够实现取压探头3与变送器2的快速连接,套管组件32能够保护内部的第一引压管322以及第二引压管323并能够调节取压探头3的安装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套管组件32包括套管321、第一引压管322以及第二引压管323,第一引压管322以及第二引压管323均位于套管321的内部,第一引压管322与高压引压管331相连通,第二引压管323与低压引压管332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1上开设有高压孔311以及低压孔312,高压孔311与第一引压管322相连通,低压孔312与第二引压管323相连通,连接件31上还开设有多个安装固定孔313,多个安装固定孔313设置成等间距的环状分布,高压孔311以及低压孔312均位于安装固定孔313的内侧。例如,安装固定孔313上装配有螺栓,通过螺栓实现取压探头3与变送器2之间的固定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套管321、第一引压管322以及第二引压管323的上端面均与连接件31的下端面焊接固定,套管321与左侧板334以及右侧板335焊接固定,第一引压管322与高压引压管331焊接固定,第二引压管323与低压引压管332焊接固定。由此,能够将取压探头3设计成一体式结构,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过程是:在对污染介质的气体管路气体流量进行测量时,将取压组件33沿着管路径向方向竖直插入到待测管路内部,并确保高压引压管331迎着管路中气流方向,低压引压管332背着气流方向,同时确保高压引压管331的下端面位于待测管路内部的中间位置,即高压引压管331的下端面与待测管路的轴向对称面重合,当待测管路中的气体流过取压组件33时,在高压引压管331处产生一个高压分布区,高压分布区的压力高于管路的静压,根据伯努利方程原理,气体流过取压组件33时的速度加快,在低压引压管332处产生一个低压分布区,低压分布区的压力低于管路的静压,变送器2通过第一引压管322采集高压引压管331处的高压压力值,变送器2通过第二引压管323采集低压引压管332处的低压压力值,变送器2将采集到的压差信号传送给表头1的处理器,处理器将压差信号转变为流量数值,再通过显示屏14将气体流量的数值显示出来,即可实现待测管路气体流量的监测。
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压引压管331的第一下端面336与取压挡板333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的设计,使得水汽不会直接进入高压引压管331,而是顺着取压挡板333流入管道的底部,高压引压管331内壁无大量水汽附着,管道内的污染介质不易堵塞高压引压管331,能够增强高压引压管331与低压引压管332的压力差,同时确保高压引压口不会发生堵塞,提高了差压流量测量装置气体流量测量的精度,同时,由于高压引压口不易发生堵塞,无需人工频繁地对高压引压口中的堵塞物进行清理,减少了人工维护成本,通过取压组件33横截面菱形的设计,使得气流在高压区以及低压区的流动方向为直线、并始终保持不变,不会出现紊流现象,气流波动较小,增强压力信号采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如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本体(4);
取压探头(3),所述取压探头(3)的上端与所述测量本体(4)的下端相连,所述取压探头(3)包括取压组件(33),所述取压组件(33)包括左侧板(334)、取压挡板(333)以及右侧板(335),所述左侧板(334)与所述取压挡板(333)的左侧连接以形成高压引压管(331),所述右侧板(335)与所述取压挡板(333)的右侧相连以形成低压引压管(332),所述高压引压管(331)的第一下端面(336)与所述取压挡板(333)的竖向中心线A相互垂直,所述低压引压管(332)的第二下端面(337)与所述取压挡板(333)的竖向中心线A之间具有夹角α,所述第一下端面(336)与所述取压挡板(333)的下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且H>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差H的取值范围为10mm-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压组件(33)的横截面呈菱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本体(4)包括:
表头(1),所述表头(1)上设置有显示屏(14)以及六个信号灯(15),六个所述信号灯(15)均位于所述显示屏(14)的下方,所述表头(1)的右侧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通信接口(11)、第二通信接口(12)以及第三通信接口(13);
变送器(2),所述变送器(2)的上端与所述表头(1)的下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压探头(3)还包括:
连接件(31),所述连接件(31)的上端与所述变送器(2)的下端相连接;
套管组件(32),所述套管组件(32)的上端与所述连接件(31)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套管组件(32)的下端与所述取压组件(33)的上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32)包括套管(321)、第一引压管(322)以及第二引压管(323),所述第一引压管(322)以及所述第二引压管(323)均位于所述套管(321)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压管(322)与所述高压引压管(331)相连通,所述第二引压管(323)与所述低压引压管(332)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1)上开设有高压孔(311)以及低压孔(3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孔(311)与所述第一引压管(322)相连通,所述低压孔(312)与所述第二引压管(323)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差压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1)上还开设有多个安装固定孔(313),多个所述安装固定孔(313)设置成等间距的环状分布,所述高压孔(311)以及所述低压孔(312)均位于所述安装固定孔(313)的内侧。
CN202320434090.XU 2023-03-09 2023-03-09 差压流量测量装置 Active CN219434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4090.XU CN219434139U (zh) 2023-03-09 2023-03-09 差压流量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4090.XU CN219434139U (zh) 2023-03-09 2023-03-09 差压流量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4139U true CN219434139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4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34090.XU Active CN219434139U (zh) 2023-03-09 2023-03-09 差压流量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4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31400U (zh) 稳压式小流量风速风量测量装置
CN219434139U (zh) 差压流量测量装置
CN202836639U (zh) 热式v锥差压流量复合测量装置
CN208333627U (zh) 一种液体流量计在线检测自校准装置
CN212363310U (zh) 一种文丘里流量计
CN205049189U (zh) 一种流体流量在线精确测量装置
CN212228134U (zh) 一种高精度平衡流量计
CN211697651U (zh) 一种超声波气体传感器
CN210919206U (zh) 一种汽车排气流量计
CN219996246U (zh) 塔式防堵型流量计
CN205484405U (zh) 截面式温压流一体测量装置
CN208488130U (zh) 一种风量测量装置
CN220104181U (zh) 一种可防接头处松动的质量流量计
CN218822511U (zh) 一种油气水多参数单井式计量仪
CN214426810U (zh) 一种闭环自校验流量变送器
CN219869825U (zh) 一种稳定性高、宽量程范围流量传感器防堵取压头
CN219084971U (zh) 一种管道内气体流速测量装置
CN205785289U (zh) 一种温压流测量装置
CN215596688U (zh) 对接法兰
CN212082475U (zh) 一种流量测量装置
CN212929575U (zh) 一种飞机管线加油压力稳压测压装置
CN215727501U (zh) 一种在线压差式测密度装置
CN219757410U (zh) 一种网格式流速多分区烟气流量精准测量装置
CN216116186U (zh) 一种涡街差压式质量流量计
CN221004645U (zh) 一种压力容器的仪器仪表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