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2022U - 抽油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抽油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2022U
CN219432022U CN202320111642.3U CN202320111642U CN219432022U CN 219432022 U CN219432022 U CN 219432022U CN 202320111642 U CN202320111642 U CN 202320111642U CN 219432022 U CN219432022 U CN 219432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nger
oil
inlet
inner cylinder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16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国
赵海洋
任向海
彭振华
高定祥
丁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Northwest Oil Field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1116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2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2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20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油泵装置,包括内筒;活塞机构,其包括将所述内筒分隔成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第一柱塞、与泵体连接的第二柱塞,以及限位组件,其中,第一柱塞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进口;阀体,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进口,其中,内筒包括至少一个与上部空间连通的用于接收油液的第一进口,第二柱塞构造成能够在泵体的作用下向上游运动而促使阀体打开所述第二进口,以使上部空间的油液通过第三进口和第二进口流入下部空间,阀体构造成能够在泵体的作用下向下游运动而关闭所述第二进口,以使处于下部空间内的油液通过排油机构排出。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式连接的方式以实现对第二进口开闭的合理控制,进而显著地提高了抽油泵装置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抽油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抽油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埋藏深度超过8000m的深层、超深层油藏逐渐增多,因而导致实际生产中存在泵挂深度超过3000m、排量100m3/d的现实需求。但是,抽油泵若要实现上述的排量,泵径应≥70mm,并且在此条件下,若泵挂深度≥3000m,那么就会大致常规抽油泵的悬点载荷很大,液柱载荷将超过10t、悬点载荷预计超过25t,这是现有技术中的抽油杆无法实现的。
悬点载荷主要由杆柱载荷(重量)、液柱载荷和惯性载荷组成。其中,杆柱载荷可通过采用玻璃钢抽油杆等降低;惯性载荷可通过优选抽汲参数与抽油机型号(如皮带式抽油机、直线电动机抽油机)来降低。
目前,针对悬点载荷中的液柱载荷主要是通过对抽油泵的结构改进,从而将上冲程作用在悬点上的液柱载荷部分或全部转移到油管上或下冲程上以达到解决液柱载荷过大的问题。
CN204704095U公开了一种双重减载防气抽油泵,适用于采油工程领域。提升短节另一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上游动凡尔罩和一阀座,一抽油杆贯穿所述提升短节及两活塞,且抽油杆的端部连接有能抵接并封闭大活塞的下游动阀,抽油杆上还活动套接有能与所述阀座配合启闭的上游动阀。但是在该装置中的下柱塞以下的部分为封闭腔室,因而进入到该腔室内的气体无法排出,从而极易导致气锁的风险。
CN112832993B公开了一种位置交换式减载抽油泵,包括泵筒、位于泵筒内的上柱塞、下柱塞,所述上柱塞与下柱塞通过柱塞连接头连接;还包括连接在下柱塞内的进油阀总成、设置在泵筒底部的排出阀总成;所述泵筒底部封闭,泵筒侧壁开设第一进油口,所述柱塞连接头上开设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与第二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口与进油阀总成上方的泵腔连通;所述排出阀总成的一端与进油阀总成下方泵腔相连、另一端用于与油管连通。
该装置能够解决悬点载荷中的液柱载荷过大问题,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其一,阀门的关闭需要完全依靠弹簧的弹力来实现,因此在井下频繁工作的情况下弹簧无法确保能够始终保持一致的伸缩量,从而降低抽油泵的工作效率。其二,弹簧在井下高温油液中存在被腐蚀的情况,从而极易产生因弹簧故障而造成的危险事故,因此无法确保抽油泵在井下工作的安全性。其三,阀球的启闭需要完全依靠泵内压差实现,因此该装置缺乏对阀球的直接控制能力。
因此,在本领域希望提供一种抽油泵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抽油泵装置,其能够采用机械式连接的方式以使第一柱塞在上冲程或下冲程时均能够实现滞后运动,从而在第二阀体部分的环形锥面的作用下实现对第二进口开闭的合理控制,进而显著地提高了抽油泵装置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油泵装置,包括内筒;
设置在所述内筒内的活塞机构,其包括与所述内筒的内周表面密封式连接以将所述内筒分隔成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第一柱塞、设置在所述第一柱塞的上游并与泵体连接的第二柱塞,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柱塞与所述第二柱塞之间的限位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柱塞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进口,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二柱塞固定连接;
设置在所述内筒内并与所述限位组件固定连接的阀体,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进口;以及
设置在所述内筒的下端处的排油机构,
其中,所述内筒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上部空间连通的用于接收油液的第一进口,
所述第二柱塞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泵体的作用下向上游运动而促使所述阀体打开所述第二进口,以使经所述第一进口进入所述内筒的上部空间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三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流入所述内筒的下部空间,
所述阀体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泵体的作用下向下游运动而关闭所述第二进口,以使处于所述内筒的下部空间内的油液能够通过所述排油机构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柱塞包括构造成杆状的第一柱塞部分,以及构造成桶状并与所述内筒的内周表面密封式连接的第二柱塞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柱塞部分通过沿径向向外且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一台阶与所述阀体形成密封式对接,所述第二进口径向地穿过所述第一台阶,从而将所述内筒的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柱塞的下游端固定连接的限位环,以及形成在所述限位环内的限位槽,其中,所述第一柱塞通过限位螺帽安装在所述限位槽内,从而允许所述第一柱塞相对于所述限位环轴向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第一柱塞的接合处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限位螺帽轴向抵接的第二台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构造为环状阀,并且包括套接在所述限位环外的第一阀体部分,以及从所述第一阀体部分上径向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内筒的内周表面密封式连接的第二阀体部分,其中,所述第三进口径向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部分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阀体部分的下游端处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台阶密封式对接的环形锥面,从而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柱塞的第二进口的开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油泵装置还包括套接在所述内筒外的外筒,
所述排油机构设置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并且包括阀座,设置在所述阀座外的阀罩,以及设置在所述阀罩内并在初始状态下与所述阀座轴向抵接的阀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的底部封闭,从而允许所述内筒的下部空间内的油液通过所述阀座后沿着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的环空向上游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式连接的方式以使第一柱塞在上冲程或下冲程时均能够实现滞后运动,从而在第二阀体部分的环形锥面的作用下实现对第二进口开闭的合理控制,进而显著地提高了抽油泵装置的工作效率。此外,第一台阶与环形锥面为面面接触,因此,当环形锥面与第一台阶密封式对接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内筒的下部空间内的油液外溢,以确保抽油泵的油液排出量。另外,由于活塞机构和阀体均为机械式连接机构,因而在井下高温油液中长期工作仍能够保持稳定的连接关系与密封关系,从而确保抽油泵装置在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泵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泵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
方向性用语“上游”或“上方”或类似用语指的是靠近井口的方向,即图1中的顶端方向。方向性用语“下游”或“下方”或类似用语指的是远离井口的方向,即图1中的底端方向。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泵装置100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泵装置100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抽油泵装置100主要包括内筒1、活塞机构2、阀体4和排油机构6。其中,活塞机构2与阀体4均设置在内筒1内,并且阀体4安装在活塞机构2上。排油机构6设置在抽油泵装置100的底部。由此,抽油泵装置100能够在活塞机构2与阀体4的共同作用下将流入到内筒1内的油液通过排油机构6排出。其内容在下文中介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内筒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进口11。第一进口11与上部空间101(下文中介绍)连通,从而能够接收并促使油液流入到内筒1中,以进行后续的抽油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2所示,活塞机构2包括第一柱塞21和第二柱塞22。其中,第一柱塞21与内筒1的内周表面密封式连接,并且能够将内筒1分割成上部空间101和下部空间102。第二柱塞22设置在第一柱塞21的上游,并且其上游端与泵体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在泵体的驱动作用下沿轴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2所示,活塞机构2还包括限位组件3。限位组件3设置在第一柱塞21与第二柱塞22之间,从而能够将第一柱塞21与第二柱塞22连接在一起。优选地,限位组件3与第二柱塞22固定连接,因此,第一柱塞21能够与第二柱塞22在泵体的驱动作用下共同沿轴向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柱塞2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进口214,从而能够促使处于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内的油液流入到处于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以进行后续的抽油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2所示,活塞机构2还包括阀体4。阀体4设置在内筒1内,并且与限位组件3固定连接。优选地,阀体4能够选择性地打开与关闭第一柱塞21上的第二进口214,从而实现对内筒1内的油液的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阀体4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进口411。因此,经第一进口11进入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三进口411流入到第一柱塞21的第二进口214附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柱塞22构造成能够在泵体的作用下向上游运动,阀体4跟随第二柱塞22一同向上游运动,从而打开第一柱塞21上的第二进口214,进而使经第一进口11进入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三进口411和第二进口214流入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柱塞22构造成能够在泵体的作用下向下游运动,阀体4跟随第二柱塞22一同向下游运动,从而关闭第一柱塞21上的第二进口214,进而使处于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的油液能够通过排油机构6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2所示,第一柱塞21包括第一柱塞部分211和第二柱塞部分212。其中,第一柱塞部分211构造成杆状结构。第二柱塞部分212构造成桶状结构,并且第二柱塞部分212的上游端与第一柱塞部分211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二柱塞部分212的外周表面与内筒1的内周表面密封式连接,而第二进口214均布置在第二柱塞部分212上。因此,处于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的油液只能通过第二通孔214流向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从而确保抽油泵装置100的抽油能力与抽油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柱塞部分212包括沿径向向外且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一台阶213。优选地,当活塞机构2在油泵的作用下向下游运动时,阀体4能够跟随第二柱塞22一同向下游运动,从而使阀体4与第一台阶213形成密封式对接,进一步地将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与下部空间102隔绝。这样,处于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的油液就能够在第一柱塞21的推动作用下通过排油机构6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进口214径向地穿过第一台阶213,从而将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与下部空间102连通。因此,当活塞机构2在油泵的作用下向上游运动时,阀体4能够跟随第二柱塞22一同向上游运动,从而打开第一台阶213上的第二进口214。由此,油液能够依次经过第一进口11、第三进口411和第二进口214而实现从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到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的转移,从而达到降低悬点载荷的液柱载荷的目的。
此外,在上述油液转移的过程中,由于第二进口214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因此,油液中的气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够分离并通过第一进口11排出,从而杜绝了抽油泵气锁的现象,进一步地确保抽油泵装置100的使用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2所示,限位组件3包括限位环31和限位槽32。其中,限位环31与第二柱塞22的下游端固定连接。限位槽32设置在限位环31内,而第一柱塞21的上游端通过限位螺帽23安装在限位槽32内。由此,第一柱塞21、限位组件3与第二柱塞22之间就具有了稳定的连接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柱塞21在限位螺帽23与限位槽32的作用下能够相对于限位环31沿轴向运动一段距离,从而使得第一柱塞21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进而促使阀体4能够实现对第一台阶213上的第二进口214的打开与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限位环31与第一柱塞21的接合处形成有用于与限位螺帽23轴向抵接的第二台阶311。因此,当阀体4跟随第二柱塞22一同向上游运动时,第一柱塞21具有两重限位机构,从而提高第一柱塞21的承压能力。优选地,两重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螺帽23与限位槽32之间的限位关系和限位螺帽23与第二台阶311之间的限位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阀体4构造为环状阀,并且套接在第二柱塞22外,从而确保与第二柱塞22之间能够具有稳定的连接关系。此外,环状阀与内筒1之间形成有环空,从而使油液能够在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中顺畅地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2所示,阀体4包括第一阀体部分41和第二阀体部分42。其中,第一阀体部分41套接在限位环31外。第二阀体部分42从第一阀体部分41上径向向外延伸,并且能够与内筒1的内周表面密封式连接,从而确保抽油泵装置100的抽油能力与抽油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进口411径向地设置在第一阀体部分41上。此外,由于第二阀体部分42的外周表面与内筒1的内周表面密封式连接,因此,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内的油液只能通过第三进口411和第二进口214进入到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从而确保抽油泵装置100的抽油能力与抽油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阀体部分42的下游端处形成有环形锥面421。环形锥面421构造成能够在第一柱塞21向下游运动时与第一台阶213密封式对接,从而能够控制第一柱塞21上的第二进口214的开闭。此外,由于环形锥面421与第一台阶213之间为面面接触,因此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能够获取更强的密封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对第二进口214封闭的密封性。
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驱动的方式来克服了弹簧启闭带来的风险,同时带来了更大优势,下面进行具体地介绍。
其一,由于第一柱塞21通过限位螺帽23安装在限位环31的限位槽32内。因此,在第二柱塞22向上游或下游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柱塞21均能够实现滞后运动,从而在第二阀体部分42的环形锥面421的作用下实现对第二进口214开闭的控制。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第二进口214的开闭实现合理且直接地控制,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抽油泵装置100的工作效率。
其二,由于第二柱塞部分212的第一台阶213与第二阀体部分42的环形锥面421为面面接触,因此,当环形锥面421与第一台阶213密封式对接时,环形锥面421能够完全地覆盖在第一台阶213上的第二进口214上,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的油液外溢,以确保抽油泵的油液排出量。
其三,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塞机构2和阀体4均为机械式连接机构,因此,在井下高温油液中长期工作仍能够保持稳定的连接关系与密封关系,从而能够确保抽油泵装置100在井下作业的安全性。此外,抽油泵装置100的使用寿命也得到了显著地提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2所示,抽油泵装置100还包括外筒5。外筒5套接在内筒1外,并且外筒5与内筒1均为底部封闭结构。排油机构6设置在内筒1与外筒5之间,并且处于外筒5的底部,因此,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的油液能够在通过排油机构6后沿着内筒1与外筒5之间的环空向上游运动,以将油井内的油液顺利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2所示,排油机构6包括阀座61、阀罩62和阀球63。其中,阀座61安装在外筒5内。阀罩62罩设在阀座61的外部,并与阀座61固定连接。阀球63设置在阀罩62,并且在初始状态阀球63与阀座61轴向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活塞机构2在油泵的作用下向下游运动时,阀体4能够跟随第二柱塞22一同向下游运动,从而使第二阀体部分42的环形锥面421与第一台阶213形成密封式对接。因此,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的油液能够在第二柱塞22的推动作用下通过排油机构6排出。具体地说,油液推动阀球63,从而依次通过阀座61与阀罩62向内筒1与外筒5之间的环空中流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排油机构6还包括设置在阀座61的下游的阀座支撑64。阀座支撑64与阀座61固定连接,从而能够为阀座61起到有效地支撑作用,以提高阀座61的稳定性。
下面介绍抽油泵装置100处于上冲程时(即活塞机构2和阀体4向上游运动)的工作过程。(此状态下排油机构6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柱塞22在泵体的作用下向上游运动,阀体4跟随着第二柱塞22一同向上游运动。此时的第二阀体部分42上的环形锥面421与第二柱塞部分212上的第一台阶213分开,从而打开第二进口214。由此,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内的油液依次通过第一进口11、第三进口411和第二进口214进入到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此时的油液中的气体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进口11排出。
在上述过程中,首先,第一柱塞21因与内筒1之间的摩擦力先保持静止,而限位螺帽23由限位槽32的上游端处运动至限位槽32的下游端处。然后,在限位螺帽23运动至限位槽32的下游端处时第一柱塞21跟随第二柱塞22一同向上游运动。
下面介绍抽油泵装置100处于下冲程时(即活塞机构2和阀体4向下游运动)的工作过程。(此状态下排油机构6处于打开状态)
第二柱塞22在泵体的作用下向下游运动,阀体4跟随着第二柱塞22一同向上游运动。此时的第二阀体部分42上的环形锥面421与第二柱塞部分212上的第一台阶213密封式对接,从而关闭第二进口214。由此,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的油液就通过排油机构6进入到内筒1与外筒5的环空中,并继续沿着环空向上游运动而排出。
在上述过程中,首先,第一柱塞21因与内筒1之间的摩擦力先保持静止,而限位螺帽23由限位槽32的下游端处运动至限位槽32的上游端处。然后,在限位螺帽23运动至限位槽32的上游端处时第一柱塞21跟随第二柱塞22一同向下游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一种利用如上所述的抽油泵装置100来抽取油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抽油泵装置100下放到油井内。
然后,通过泵体控制活塞机构2向上游运动,以促使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内的油液转移到下部空间102。
具体地说,第二柱塞22在泵体的作用下向上游运动,限位环31跟随着第二柱塞22一同向上游运动以打开第二进口214,从而促使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内的油液转移到下部空间102,而油液中的气体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进口11排出。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第一柱塞21的外周表面与内筒1的内周表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因此第一柱塞21的位置先保持不变,而后当限位螺母23运动至限位槽32的下游端时,第一柱塞21在限位环31的驱动作用下向上游运动。
之后,通过泵体控制活塞机构2向下游运动,以促使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的油液通过排油机构6排出。
具体地说,第二柱塞22在泵体的作用下向下游运动,限位环31跟随着第二柱塞22一同向上游运动以关闭第二进口214,从而促使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与下部空间102隔绝,因此,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的油液通过排油机构6排出。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第一柱塞21的外周表面与内筒1的内周表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因此第一柱塞21的位置先保持不变,而后当限位螺母23运动至限位槽32的上游端时,第一柱塞21在限位环31的驱动作用下向下游运动,从而能够促使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的油液运动。
之后,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的油液在通过排油机构6后沿着内筒1与外筒5之间的环空继续向上游运动。
最后,重复上述过程,从而能够确保将油井内的油液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油泵装置,其采用机械式连接的方式以使第一柱塞21在上冲程或下冲程时均能够实现滞后运动,从而在第二阀体部分42的环形锥面421的作用下实现对第二进口214开闭的合理控制,进而显著地提高了抽油泵装置100的工作效率。此外,第一台阶213与环形锥面421为面面接触,因此,当环形锥面421与第一台阶213密封式对接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的油液外溢,以确保抽油泵的油液排出量。另外,由于活塞机构2和阀体4均为机械式连接机构,因而在井下高温油液中长期工作仍能够保持稳定的连接关系与密封关系,从而确保抽油泵装置100在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内,可容易地进行改变或变化,而这种改变或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抽油泵装置,包括:
内筒(1);
设置在所述内筒(1)内的活塞机构(2),其包括与所述内筒(1)的内周表面密封式连接以将所述内筒(1)分隔成上部空间(101)和下部空间(102)的第一柱塞(21)、设置在所述第一柱塞(21)的上游并与泵体连接的第二柱塞(2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柱塞(21)与所述第二柱塞(22)之间的限位组件(3),其中,所述第一柱塞(2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进口(214),所述限位组件(3)与所述第二柱塞(22)固定连接;
设置在所述内筒(1)内并与所述限位组件(3)固定连接的阀体(4),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进口(411);以及
设置在所述内筒(1)的下端处的排油机构(6),
其中,所述内筒(1)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上部空间(101)连通的用于接收油液的第一进口(11),
所述第二柱塞(22)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泵体的作用下向上游运动而促使所述阀体(4)打开所述第二进口(214),以使经所述第一进口(11)进入所述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三进口(411)和所述第二进口(214)流入所述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
所述阀体(4)构造成能够在所述泵体的作用下向下游运动而关闭所述第二进口(214),以使处于所述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的油液能够通过所述排油机构(6)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塞(21)包括构造成杆状的第一柱塞部分(211),以及构造成桶状并与所述内筒(1)的内周表面密封式连接的第二柱塞部分(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塞部分(212)通过沿径向向外且向下倾斜延伸的第一台阶(213)与所述阀体(4)形成密封式对接,所述第二进口(214)径向地穿过所述第一台阶(213),从而将所述内筒(1)的上部空间(101)和下部空间(10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与所述第二柱塞(22)的下游端固定连接的限位环(31),以及形成在所述限位环(31)内的限位槽(32),其中,所述第一柱塞(21)通过限位螺帽(23)安装在所述限位槽(32)内,从而允许所述第一柱塞(21)相对于所述限位环(31)轴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环(31)与所述第一柱塞(21)的接合处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限位螺帽(23)轴向抵接的第二台阶(3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4)构造为环状阀,并且包括套接在所述限位环(31)外的第一阀体部分(41),以及从所述第一阀体部分(41)上径向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内筒(1)的内周表面密封式连接的第二阀体部分(42),其中,所述第三进口(411)径向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部分(4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阀体部分(42)的下游端处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台阶(213)密封式对接的环形锥面(421),从而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柱塞(21)的第二进口(214)的开闭。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泵装置还包括套接在所述内筒(1)外的外筒(5),
所述排油机构(6)设置在所述内筒(1)与所述外筒(5)之间,并且包括阀座(61),设置在所述阀座(61)外的阀罩(62),以及设置在所述阀罩(62)内并在初始状态下与所述阀座(61)轴向抵接的阀球(6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抽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与所述外筒(5)的底部封闭,从而允许所述内筒(1)的下部空间(102)内的油液通过所述阀座(61)后沿着所述内筒(1)与所述外筒(5)之间的环空向上游运动。
CN202320111642.3U 2023-01-13 2023-01-13 抽油泵装置 Active CN219432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1642.3U CN219432022U (zh) 2023-01-13 2023-01-13 抽油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1642.3U CN219432022U (zh) 2023-01-13 2023-01-13 抽油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2022U true CN219432022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44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1642.3U Active CN219432022U (zh) 2023-01-13 2023-01-13 抽油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20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8457B2 (en) Downhole tool for opening a travelling valve assembly of a reciprocating downhole pump
CN104314527A (zh) 采用助力油缸的液压抽油机及其采油方法
CN219432022U (zh) 抽油泵装置
CN105697344B (zh) 大直径进油阀式液力反馈抽稠泵
US2876708A (en) Combination well packer and pumping assembly
CN111101893B (zh) 一种井下抽油泵安全阀
CN204492743U (zh) 耐压耐高温双胶筒丢手封隔器
CN201074589Y (zh) 一种多用途抽油泵固定阀
RU2405998C1 (ru) Клапан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CN203847359U (zh) 抽油泵及潜油直线电机井的采油系统
CN210623061U (zh) 一种防止销钉类工具中途动作用的抽油泵进油装置
CN203347754U (zh) 抽油杆井口液力补偿装置
CN202731772U (zh) 一种卡抓、托环控制悬挂型防喷脱接器
CN114482949A (zh) 增压注水装置
CN217950639U (zh) 无固定阀式防砂抽油泵
CN210948572U (zh) 一种抽油管柱防喷装置
CN114562447B (zh) 稠油防砂泵
CN204200184U (zh) 采用助力油缸的两井同采液压抽油机组
CN210948574U (zh) 一种暂堵抽油泵进油装置
CN204200185U (zh) 采用助力油缸的液压抽油机
CN2048906U (zh) 一种管式抽油泵
CN202194813U (zh) 机械耐高温限位锁定杆式泵
CN210623062U (zh) 一种阻流抽油泵进油装置
CN2611585Y (zh) 一种用于海上油田中的防污染单向阀
CN217106894U (zh) 一种冲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