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0777U - 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0777U
CN219430777U CN202320081557.7U CN202320081557U CN219430777U CN 219430777 U CN219430777 U CN 219430777U CN 202320081557 U CN202320081557 U CN 202320081557U CN 219430777 U CN219430777 U CN 219430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c pressure
pile
suppor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pi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15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华国
黄俊光
张立丽
吕文龙
郭典塔
周厚贵
文建鹏
王伟
周玉石
张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anzhou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otechnical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otechnical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otechnical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15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0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0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0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包括支护墙和斜撑结构,斜撑结构包括连续梁、斜桩和压顶盖,连续梁横向固定设置在支护墙上;连续梁的内侧设有静压作业部,静压作业部上设有紧固连接部,静压作业部用于支撑安装静压反力设备和压顶盖,紧固连接部用于安装固定静压反力设备和用于安装固定压顶盖,静压反力设备用于将所述斜桩斜向压入到预定地层;斜桩被压入到预定地层后,压顶盖通过紧固连接部安装固定在静压作业部上,压顶盖顶紧在斜桩的顶部,斜桩与支护墙之间夹角呈15°‑60°之间。本实用新型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具有造价低、承载力大、适用范围广且精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斜桩基坑支护技术可以敞开式挖土,减少挖土时间,节约支撑施工时间,加快地下结构施工,降低工程造价。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斜桩支护技术,现有的斜桩支护技术主要包括:
预制桩静压成桩技术。一般采用自带配重的静压机械将预制桩压入预定地层中。该技术存在施工占地空间较大、工效较低、单桩承载力受限、硬土层难以穿透、成本较高等缺点。
插型钢配合水泥土加固技术。对土体采用搅拌桩或高压旋喷桩等水泥土桩加固后,再插入型钢或水泥土桩施工时同时插入型钢,形成斜桩,考虑水泥对斜桩周围土体的加固作用。该工艺施工简单,施工成本较低,主要适用于开挖深度小的软土基坑。但由于施工工艺特点,该技术存在单桩承载力较小、斜桩间距小、倾角精度低、施工作业条件差、工效低、承载力不易控制等缺点。
且现有的斜桩支护技术适用于平面面积大、且基坑开挖深度小于10米的基坑工程,对于基坑开挖深度大于10米的基坑工程则一般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价低、承载力大、适用范围广且精度高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
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其包括支护墙和斜撑结构,所述斜撑结构包括连续梁、斜桩和压顶盖,所述连续梁横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护墙上;所述连续梁的内侧设有静压作业部,所述静压作业部上设有紧固连接部,所述静压作业部用于支撑安装静压反力设备和所述压顶盖,所述紧固连接部用于安装固定静压反力设备和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压顶盖,静压反力设备用于将所述斜桩斜向压入到预定地层;所述斜桩被压入到预定地层后,所述压顶盖通过所述紧固连接部安装固定在所述静压作业部上,所述压顶盖顶紧在所述斜桩的顶部,所述斜桩与所述支护墙之间夹角呈15°-60°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压作业部为倾斜的斜面,所述静压作业部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斜桩的倾斜角度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包括至少两道所述斜撑结构,至少两道所述斜撑结构沿着所述支护墙至上而下排列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道所述斜撑结构的连续梁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护墙的顶部,构成一道冠梁斜撑结构;其余所述斜撑结构的连续梁沿着所述支护墙的内侧至上而下排列设置,构成至少一道腰梁斜撑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腰梁斜撑结构中的连续梁通过在所述支护墙的内侧植筋浇筑施工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顶盖与所述斜桩的顶部之间设有传力垫,所述传力垫对所述斜桩施加预应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桩为多段单元桩拼装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元桩的一端设有公头,所述单元桩的另一端设有母头,所述公头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母头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单元桩的公头插设在另一所述单元桩的母头中,两段所述单元桩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拼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连接部包括板座和多根紧固连接件,所述板座固定设置在所述静压作业部上,所述板座上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连接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紧固孔而垂直连接在所述板座上,所述紧固连接件的第二端为螺纹结构,所述压顶盖通过所述紧固连接件的第二端安装固定在所述板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顶盖包括顶板部、两个侧连部和两个安装部;两个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顶板部的两侧,两个所述安装部平行于所述静压作业部设置,所述顶板部垂直于所述安装部设置,两个所述侧连部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板部和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两个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压顶盖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紧固连接部的配合安装在所述静压作业部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承载力大:连续梁横向固定设置在支护墙上,连续梁的内侧设置静压作业部,静压作业部上设置紧固连接部,这样,在进行斜桩压入时,将静压反力设备通过静压作业部上的紧固连接部安装固定在静压作业部上,压桩时静压反力设备所需要的反力,是利用支护墙和连续梁的抗拔力以及紧固连接部的抗剪作用作为反力源来实现的,而无需依赖静压反力设备的自身配重,这样施工本实用新型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则仅需使用体型非常小的静压反力设备就可以将斜桩斜向压入到预定地层,并能使斜桩达到很大的承载力,大大减少整个工程的斜桩数量,既解决了传统斜桩施工工艺承载力小的问题,又大幅降低整体工程造价,且安全性能高。斜桩被压入到预定地层后,拆除静压反力设备,通过紧固连接部将压顶盖安装固定在静压作业部上,压顶盖顶紧在斜桩的顶部,斜桩通过压顶盖的压力和紧固连接部的抗剪力作用,对连续梁和支护墙起到斜向支撑,确保基坑或边坡的安全。
应用范围广:如此静压斜桩支护结构设计,所需静压反力设备体型可以非常小,可以在狭小的空间作业,对场地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基本不受周边环境及红线的影响,显著扩大了斜桩支护技术的应用范围。
支护深度大: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可以方便地实施一道或多道支撑,连续梁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在支护墙的顶部和/或腰部位置施工,从而对支护墙的顶部和/或腰部加以支撑,能适用开挖深度范围更大的基坑或边坡支护工程,不仅仅限于10m以内,还能适用深度超过10m的基坑或边坡支护工程。另外,实施多道支撑,可以减少支护墙的嵌固段深度、减小支护墙的截面,大幅节约工程造价。
造价低,效率高:施工本实用新型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所需静压反力设备体型小,如此单台设备费用低,可以使用多台静压反力设备多点同时作业,大幅提高工效,降低工程造价。
精确信息化施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可通过静压反力设备的静压力初步判定单个斜桩的承载力,做到精确信息化施工,对于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可以提前提出修改方案进行补强,确保基坑安全,解决了传统注浆斜桩技术承载力的不稳定问题。
精度高:施工时,静压反力设备通过紧固连接部安装固定在静压作业部上,也就确定了静压反力设备将斜桩压入的倾斜角度,就能稳定控制斜桩的压入倾斜角度,施工精度高,解决了传统施工方法精确度不高偏桩对工程桩或地下室结构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施工所述静压斜桩支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静压斜桩支护结构的单元桩的结构示意图;
100、支护墙;200、斜撑结构、210、连续梁;211、静压作业部;212、紧固连接件;213、板座;214、紧固连接部;220、斜桩;221、单元桩;222、公头;223、母头;224、第一连接孔;225、第二连接孔;230、压顶盖;231、顶板部;232、侧连部;233、安装部;240、传力垫;2001、第一道斜撑结构;2002、第二道斜撑结构;10、静压反力设备;20、基坑;30、可调支撑设备;40、土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其包括支护墙100和斜撑结构200,斜撑结构200包括连续梁210、斜桩220和压顶盖230,连续梁210横向固定设置在支护墙100上;连续梁210的内侧设有静压作业部211,静压作业部211上设有紧固连接部214,静压作业部211用于支撑安装静压反力设备10和压顶盖230,紧固连接部214用于安装固定静压反力设备10和用于安装固定压顶盖230,静压反力设备10用于将斜桩220斜向压入到预定地层;斜桩220被压入到预定地层后,压顶盖230通过紧固连接部214安装固定在静压作业部211上,压顶盖230顶紧在斜桩220的顶部,斜桩220与支护墙100之间夹角呈15°-60°之间。
上述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承载力大:连续梁210横向固定设置在支护墙100上,连续梁210的内侧设置静压作业部211,静压作业部211上设置紧固连接部214,这样,在进行斜桩220压入时,将静压反力设备10通过静压作业部211上的紧固连接部214安装固定在静压作业部211上,压桩时静压反力设备10所需要的反力,是利用支护墙100和连续梁210的抗拔力以及紧固连接部214的抗剪作用作为反力源来实现的,而无需依赖静压反力设备10的自身配重,这样施工本实施例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则仅需使用体型非常小的静压反力设备10就可以将斜桩220斜向压入到预定地层,并能使斜桩220达到很大的承载力,大大减少整个工程的斜桩220数量,既解决了传统斜桩220施工工艺承载力小的问题,又大幅降低整体工程造价,且安全性能高。斜桩220被压入到预定地层后,拆除静压反力设备10,通过紧固连接部214将压顶盖230安装固定在静压作业部211上,压顶盖230顶紧在斜桩220的顶部,斜桩220通过压顶盖230的压力和紧固连接部214的抗剪力作用,对连续梁210和支护墙100起到斜向支撑,确保基坑20或边坡的安全。
应用范围广:如此静压斜桩支护结构设计,所需静压反力设备10体型可以非常小,可以在狭小的空间作业,对场地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基本不受周边环境及红线的影响,显著扩大了斜桩220支护技术的应用范围。
支护深度大:采用本实施例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可以方便地实施一道或多道支撑,连续梁210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在支护墙100的顶部和/或腰部位置施工,通过在连续梁210内侧的静压作业部211上安装固定静压反力设备10,将斜桩220压入斜向支撑在连续梁210上,从而对支护墙100的顶部和/或腰部加以支撑,能适用开挖深度范围更大的基坑20或边坡支护工程,不仅仅限于10m以内,还能适用深度超过10m的基坑20或边坡支护工程。另外,实施多道支撑,可以减少支护墙100的嵌固段深度、减小支护墙100的截面及配筋,大幅节约工程造价,更详细地说,实施多道支撑,一是各道支撑可以分散对支护墙100的支撑力,每道支撑所承受的支撑力减小,另外以支护墙100的下部为基点,各道支撑距离基点距离逐渐变小,对支护墙100的力矩比单道支撑在支护墙100上部的力矩小,从而可以减少支护墙100嵌固在基坑20坑底以下的深度,同时也无需大的厚的支护墙100。
造价低,效率高:施工本实施例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所需静压反力设备10体型小,如此单台设备费用低,可以使用多台静压反力设备10多点同时作业,大幅提高工效,降低工程造价。
精确信息化施工:实施本实施例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可通过静压反力设备10的静压力初步判定单个斜桩220的承载力,做到精确信息化施工,对于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可以提前提出修改方案进行补强,确保基坑20安全,解决了传统注浆斜桩220技术承载力的不稳定问题。
精度高:施工时,静压反力设备10通过紧固连接部214安装固定在静压作业部211上,也就确定了静压反力设备10将斜桩220压入的倾斜角度,就能稳定控制斜桩220的压入倾斜角度,施工精度高,解决了传统施工方法精确度不高偏桩对工程桩或地下室结构的影响。
另外还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静压技术将斜桩220压入直至预定地层,施工期间噪音很小,对周边几乎没有影响,没有泥浆,不会对周边造成污染,且耗能很小。
可回收: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在基坑20完成后将斜桩220回收利用,减少地下建筑垃圾,节省工程造价。
本实施例优选抱桩式锚杆静压桩机作为静压反力设备10,通过抱紧斜桩220的方式将斜桩220压入直至预定地层。
需要说明的是,预定地层根据设计而定,可以是达到预定的静压反力设备10的静压压力,也可以是设计应该达到的土体40的地层深度。连续梁210的内侧指连续梁210上靠近基坑20开挖的一侧或靠近边坡外侧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的支护墙100可以是排桩或地下连续墙等结构。
值得说明的是,每道斜撑结构200中不限于一个斜桩220以及压顶盖230结构,根据基坑或边坡大小,沿着连续梁210,施工多个斜桩220及配套的压顶盖230结构,斜桩220间隔支撑设置在连续梁210上,从而保证基坑或边坡安全。
更佳地,参照图1和图2,静压作业部211为倾斜的斜面,静压作业部211的倾斜角度与斜桩220的倾斜角度一致。这样,静压作业部211的倾斜角度根据斜桩220的设计需要而定,平行于斜桩220,在施工时,将静压反力设备10安装在静压作业部211上时,静压反力设备10的压桩方向就能直接与静压作业部211平行,安装更为方便快捷,静压反力设备10的静压力全部直接用于将斜桩220斜向压入地层,能更准确判断单个斜桩220的承载力,更利于精确信息化施工。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包括两道斜撑结构200,两道斜撑结构200沿着支护墙100至上而下排列设置。第一道斜撑结构2001的连续梁210固定设置在支护墙100的顶部,构成一道冠梁斜撑结构200;第二道斜撑结构2002的连续梁210设置在支护墙100的内侧,位于第一道斜撑结构2001的连续梁210的下方,构成一道腰梁斜撑结构200。第一道斜撑结构2001为支护墙100的顶部提供支撑力,第二道斜撑结构2002为支护墙100的腰部提供支撑力,双重支护支撑,为整个静压斜桩支护结构提供更大的承载力,安全性更高,适用开挖深度超过10m的基坑或边坡支护工程。可以减少支护墙100的嵌固段深度、减小支护墙100的截面及配筋,大幅节约工程造价。
其中,参照图1,支护墙100的内侧指靠近基坑20开挖的一侧或边坡外侧。
具体地,腰梁斜撑结构200中的连续梁210通过在支护墙100的内侧植筋浇筑施工而成。具体施工可以如:开挖土体至预定设计的连续梁210深度以下位置,在支护墙100的腰部进行植筋,如钢筋、锚杆或螺栓等,捆扎钢筋和搭建连续梁210模板,向模板浇筑混凝土凝固成型连续梁210。植筋浇筑施工灵活而方便,可以根据设计或实际现场状况灵活在支护墙100的腰部增加腰梁斜撑结构200,以满足基坑或边坡开挖需要。
优选地,参照图1和图2,压顶盖230与斜桩220的顶部之间设有传力垫240,传力垫240对斜桩220施加预应力。传力垫240可以直接是可调支撑设备30,也可以是块状结构。如果是块状结构,则可以实现借助于可调支撑设备30调整预应力大小,具体实施可以是:将斜桩220压入到预定地层后,在斜桩220的顶部安装可调支撑设备30,如千斤顶等,将压顶盖230安装在静压作业部211上,可调支撑设备30支撑在压顶盖230和斜桩220顶部之间,调节可调支撑设备30,通过可调支撑设备30对斜桩220施加预应力;然后在压顶盖230和斜桩220的顶部之间置入传力垫240,传力垫240支撑在压顶盖230和斜桩220的顶部之间,松开并取下可调支撑设备30,这时传力垫240对斜桩220起着施加预应力的作用,使斜桩220提前进入受力状态,从而快速发挥斜桩220承载力,大大提升抵抗基坑20或边坡变形的能力,提高基坑20施工或边坡的安全性。采用块状结构的传力垫,可调支撑设备30起到辅助加塞传力垫240的作用,减少可调支撑设备30数量使用,节约成本,另外块状结构相对稳定,不易变形,从而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更好地,参照图1和图2,斜桩220为多段单元桩221拼装而成。斜桩220由多段单元桩221拼装而成一是能降低斜桩220的运输难度,运输至现场进行拼装,另外可以一段接着一段地通过静压反力设备10利用静压力压入地层,可降低对静压反力设备10的大小和性能要求,施工更为方便灵活。
具体地,参照图3,单元桩221的一端设有公头222,单元桩221的另一端设有母头223,公头22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224,母头223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224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25,单元桩221的公头222插设在另一单元桩221的母头223中,两段单元桩221通过第一连接孔224和第二连接孔225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拼装。拼装方式方便快捷,提高拼装工作效率,且连接质量可靠,而且在斜桩220回收利用时,也能方便地进行拆卸。
本实施例中的紧固连接部214可以直接为多根紧固连接件212,通过植筋或预埋的方式施工在连续梁210上。但是,作为一种更佳的方式,参照图1和图2,紧固连接部214包括板座213和多根紧固连接件212,板座213固定设置在静压作业部211上,板座213上设有紧固孔,紧固连接件212的第一端穿过紧固孔而垂直连接在板座213上,紧固连接件212的第二端为螺纹结构,压顶盖230通过紧固连接件212的第二端安装固定在板座213上。这样,在浇筑连续梁210时可将板座213提前预埋,与连续梁210同时浇筑,从而将板座213预埋进连续梁210中,板座213的外侧平行于静压作业部211,无需一根一根预埋紧固连接件212,在浇筑时,板座213能直接充当部分浇筑模板的作用,而无需在浇筑模板上开设过多的紧固连接件212的预埋通道,有效避免浇筑漏浆,从而不影响连续梁210的浇筑质量,且不会对紧固连接件212的第二端造成污染,还能抵抗浇捣连续梁210混凝土时的震动扰动,连续梁210浇筑施工完成后,将紧固连接件212安装进紧固孔中,避免紧固连接件212的偏位,方便静压反力设备10和压顶盖230的安装。紧固连接件21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板座213上,但优选通过与紧固孔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安装在板座213上。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压顶盖230包括顶板部231、两个侧连部232和两个安装部233;两个安装部233设置在顶板部231的两侧,两个安装部233平行于静压作业部211设置,顶板部231垂直于安装部233设置,顶板部231垂直于斜桩220,两个侧连部232分别连接在顶板部231和两个安装部233之间;两个安装部233上设有安装孔,压顶盖230通过安装孔与紧固连接部214的配合安装在静压作业部211上。这样,压顶盖230通过两个安装部233安装固定在静压作业部211上,安装更稳固有力,斜桩220的顶部支撑在顶板部231,紧固连接部214承受抗剪力,顶板部231为斜桩220提供向下压力,从而实现对支护墙100的支撑作用。
下面以该实施例说明下斜桩220的拆除回收过程:
在将斜桩220压入到预定地层,并在斜桩220的顶部和压顶盖230的顶板部231之间加塞传力垫240后,施工工程桩和地下室结构,在有斜桩220穿过的地下室结构处预留开口,方便后续回收斜桩220提供条件和便利。在未施加斜桩220的位置,回填支护墙100和地下室结构之间的空间至基坑20顶部;在施加有斜桩220的位置,回填支护墙100和地下室结构之间的空间至预留开口的下方,并做好挡土防护措施,接下来在地下室结构内断开单元桩221之间的连接,拔出斜桩220,修补密室预留口。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
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包括一道斜撑结构200,斜撑结构200的连续梁210固定设置在支护墙100的顶部,构成冠梁斜撑结构200(参考实施例一图1中所示的第一道斜撑结构2001),为支护墙100的顶部提供支撑力,能适用开挖深度10m以内的基坑或边坡支护工程。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
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包括一道斜撑结构200,斜撑结构200的连续梁210固定设置在支护墙100的腰部,构成腰梁斜撑结构200(参考实施例一图1中所示第二道斜撑结构2002),为支护墙100的腰部提供支撑力,能适用开挖深度10m以内的基坑或边坡支护工程。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包括三道斜撑结构200,第一道斜撑结构2001的连续梁210固定设置在支护墙100的顶部,构成一道冠梁斜撑结构200;第二道斜撑结构2002的连续梁210设置在支护墙100的内侧,位于第一道斜撑结构2001的连续梁210的下方,构成第一道腰梁斜撑结构200;第三道斜撑结构的连续梁210设置在支护墙100的内侧,位于第二道斜撑结构2002的连续梁210的下方,构成第二道腰梁斜撑结构200。第一道斜撑结构2001为支护墙100的顶部提供支撑力,第二道斜撑结构2002和第三道斜撑结构为支护墙100的腰部提供支撑力,三重支护,为整个静压斜桩支护结构提供更大更稳定的承载力,安全性更高,适用开挖深度超过10m的基坑或边坡支护工程。
除了上述的四种实施例,可根据实际基坑或边坡支护工程的开挖深度实施更多的斜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适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基坑支护、边坡支护等岩土工程技术领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墙和斜撑结构,所述斜撑结构包括连续梁、斜桩和压顶盖,所述连续梁横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护墙上;所述连续梁的内侧设有静压作业部,所述静压作业部上设有紧固连接部,所述静压作业部用于支撑安装静压反力设备和所述压顶盖,所述紧固连接部用于安装固定静压反力设备和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压顶盖,静压反力设备用于将所述斜桩斜向压入到预定地层;所述斜桩被压入到预定地层后,所述压顶盖通过所述紧固连接部安装固定在所述静压作业部上,所述压顶盖顶紧在所述斜桩的顶部,所述斜桩与所述支护墙之间夹角呈15°-6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作业部为倾斜的斜面,所述静压作业部的倾斜角度与所述斜桩的倾斜角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包括至少两道所述斜撑结构,至少两道所述斜撑结构沿着所述支护墙至上而下排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一道所述斜撑结构的连续梁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护墙的顶部,构成一道冠梁斜撑结构;其余所述斜撑结构的连续梁沿着所述支护墙的内侧至上而下排列设置,构成至少一道腰梁斜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梁斜撑结构中的连续梁通过在所述支护墙的内侧植筋浇筑施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顶盖与所述斜桩的顶部之间设有传力垫,所述传力垫对所述斜桩施加预应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桩为多段单元桩拼装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桩的一端设有公头,所述单元桩的另一端设有母头,所述公头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母头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单元桩的公头插设在另一所述单元桩的母头中,两段所述单元桩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拼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连接部包括板座和多根紧固连接件,所述板座固定设置在所述静压作业部上,所述板座上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连接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紧固孔而垂直连接在所述板座上,所述紧固连接件的第二端为螺纹结构,所述压顶盖通过所述紧固连接件的第二端安装固定在所述板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顶盖包括顶板部、两个侧连部和两个安装部;两个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顶板部的两侧,两个所述安装部平行于所述静压作业部设置,所述顶板部垂直于所述安装部设置,两个所述侧连部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板部和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两个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压顶盖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紧固连接部的配合安装在所述静压作业部上。
CN202320081557.7U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 Active CN219430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1557.7U CN219430777U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1557.7U CN219430777U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0777U true CN219430777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5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1557.7U Active CN219430777U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0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6343B (zh) 悬挑式单侧墙体混合加固及置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US6536181B1 (en) Composite retaining wall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underground structure
CN210194636U (zh) 用于水利综合闸口基坑支护结构
CN111705795B (zh) 一种边坡加固的预制锚墩及后浇格构梁装配整体施工方法
CN108612110B (zh) 一种地铁车站深基坑复合式支护施工方法
CN102286980A (zh) 钢桁架式基坑支护结构
CN106759448A (zh) 一种下沉式农业大棚光伏支架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1793037B1 (ko) Phc 파일과 강관 파일을 혼용한 흙막이 겸 영구벽체의 시공 방법
CN219430777U (zh) 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
CN108035360A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方法
CN219430778U (zh) 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
CN115652952A (zh) 一种抗拔桩与支护桩组合的斜直桩无内撑基坑支护方法
CN216339582U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组合斜向支撑
CN213836666U (zh) 基坑工程带格构柱预制混凝土非首道支撑体系
CN212052780U (zh) 一种斜支式深基坑支护结构
CN116201134A (zh) 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9430776U (zh) 一种静压斜桩支护结构
CN108457200B (zh) 一种曲线桥段桩基托换临时支撑结构与施工方法
CN111472363A (zh) 一种位于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空间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KR0138260Y1 (ko) 송전철탑용 록 앙카 구조물
CN219081601U (zh) 一种与洞口支护桩有机结合的初期支护结构
CN115506375B (zh) 临近桥梁桩基u型槽基坑开挖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8622309U (zh) 一种板桩-锚杆装配式挡土墙
CN113027102B (zh) 一种软土地基施工支护内支撑施工操作平台及搭建方法
CN216947928U (zh) 一种既有刚构桥墩高调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0

Address after: Shop 103, No. 25-12 Xihu West Street,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Wanzhou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Room 523, Building 4, No. 38, Gaopu Road, Fenghuang Street,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eotechnical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