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22183U -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22183U CN219422183U CN202320588824.XU CN202320588824U CN219422183U CN 219422183 U CN219422183 U CN 219422183U CN 202320588824 U CN202320588824 U CN 202320588824U CN 219422183 U CN219422183 U CN 2194221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cover
- generating device
- aerosol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封盖、电热管,所述封盖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加热腔和电子元件容纳腔,所述加热腔位于所述封盖的一侧,所述电子元件容纳腔位于所述封盖的另一侧,所述电热管位于所述加热腔,所述电热管电连接有导线,所述封盖具有引线缺口,所述导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引线缺口,所述导线一端与所述电热管电连接,所述导线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电子元件容纳腔的电控元件电连接。本装置通过该种设置有效避免气溶胶进入电子元件容纳腔损害电控元件使用寿命,延长气溶胶生成装置使用寿命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用电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管一般是中空结构,气溶胶生成物质放置于加热管内部,当有加热需求时,通过对加热管通电使得加热管产生热量,加热管产生的热量用于对气溶胶生成物质进行加热产生气溶胶,传统气溶胶生成装置将加热的部分与电控的部分均设置在一个空间内,这种方式虽然方便电控和加热管的电连接,但加热管加热产生的热量和经加热后的气溶胶容易将热量传导到电控部分,影响电控部分的性能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封盖、电热管,所述封盖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加热腔和电子元件容纳腔,所述封盖分隔所述加热腔和所述电子元件容纳腔,所述加热腔位于所述封盖的一侧,所述电子元件容纳腔位于所述封盖的另一侧,所述电热管位于所述加热腔,所述电热管电连接有导线,所述封盖具有引线缺口,所述导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引线缺口,所述导线一端与所述电热管电连接,所述导线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电子元件容纳腔的电控元件电连接。
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上壳,所述封盖与所述上壳和/或下壳限位装配;
所述电热管具有抽吸物容纳腔,所述抽吸物容纳腔和所述加热腔连通。
所述上壳具有顶板,所述封盖具有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电热管限位装配在上壳的顶板与封盖的底板之间,所述上壳的顶板具有进气部,所述进气部与所述抽吸物容纳腔连通。
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限位支撑在所述电热管与所述封盖之间,所述第二支撑座限位支撑在所述电热管与所述上壳的顶板之间。
所述封盖具有凸出于所述封盖的底板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面向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上壳具有凸出于所述上壳的顶板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面向所述第二支撑座,所述上壳的顶板具有进气部,所述第一支撑座底部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外部或者内部,所述第一支撑座顶部部分套设在电热管一端的外部或者内部,所述第二支撑座底部部分套设在电热管另一端的外部或者内部,所述第二支撑座顶部部分套设在第二限位凸起的外部或者内部,所述第一支撑座设有连通电热管的抽吸物容纳腔及进气部的缺口部。
所述封盖具有环形周壁部,所述电热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环形周壁部围成的空间,所述环形周壁部具有第二卡扣,所述下壳内壁部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下壳套设在所述环形周壁部外侧、且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
所述上壳包括第一壳体部、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具有抽吸物容纳口,所述第一壳体部的外周壁和所述第二壳体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一壳体部朝向所述封盖的一端与所述封盖抵靠,所述封盖具有环形周壁部,所述电热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环形周壁部围成的空间,所述封盖的环形周壁部具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壳体部内壁部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壳体部的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
所述电控元件包括控制板、与控制板电连接的电池,所述控制板、电池均位于所述电子元件容纳腔内,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隔离腔,所述隔离腔和所述电子元件容纳腔位于所述封盖的同一侧,所述封盖为形成所述隔离腔的一部分壁部,所述隔离腔隔开所述电池与所述封盖。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封盖,封盖分隔所述加热腔和所述电子元件容纳腔,封盖具有引线缺口,所述导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引线缺口,且导线的一端和所述电热管电连接,导线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子元件电连接,如此,封盖分隔加热腔和电子元件容纳腔,一方面,加热腔较热能量较难对电子元件产生热影响,延长气溶胶生成装置使用寿命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用电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在封盖设置引线缺口,方便电控元件和电热管的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时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时的局部半剖结构示意图,内部有插入物;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热管与封盖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封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壳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半剖结构示意图,内部无插入物。
图中:下壳1、上壳2、进气部3、壳体4、第一壳体部5、第二壳体部6、加热腔7、第一支撑座8、导线10、引线缺口11、控制板12、电子元件容纳腔14、电池15、隔离腔16、封盖17、电热管18、第二支撑座19、第一卡扣20、第二卡扣21、第二配合部22、第一限位凸起23、插入物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7,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4、封盖17、电热管18,封盖17位于壳体4内部,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加热腔7和电子元件容纳腔14,封盖17分隔加热腔和电子元件容纳腔,加热腔7位于封盖17的一侧,电子元件容纳腔14位于封盖的另一侧,电热管18位于加热腔7,电热管18电连接有导线10,封盖17具有引线缺口11,其中引线缺口可以引线孔或者引线槽,引线槽可以是和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孔,并且引线缺口1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如果是一个,则全部的导线10均通过一个引线缺口引出,如果是两个,则导线10的零线和火线分别穿过一个引线缺口,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可以在引线缺口11与导线之间填充密封胶,导线的一部分位于引线缺口,导线10一端与电热管18电连接,导线另一端与位于电子元件容纳腔14的电控元件电连接。
在图1-图4中,为更清晰的图示本实施方式的应用,插入物30已插入到本装置中。
本装置壳体4内部腔室分隔为加热腔7、电子元件容纳腔14,且加热腔7、电子元件容纳腔14分别位于封盖17两侧,电热管18位于加热腔7,电控元件位于电子元件容纳腔14,加热腔7、电子元件容纳腔之间设置引线缺口11,通过该种设置有效减轻气溶胶进入电子元件容纳腔14损害电控元件使用寿命,延长气溶胶生成装置使用寿命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用电安全性。
参考图1、图2,壳体4包括下壳1、上壳2,封盖与上壳和/或下壳限位装配;电热管18具有抽吸物容纳腔(图2中已被插入物30插入),抽吸物容纳腔和加热腔连通,通过封盖17作为下壳1、上壳2的过渡连接件,通过该种设置方式可以简单的结构将下壳1、上壳2、封盖17限位装配在一起。
作为电热管18的一种装配方式,上壳2具有顶板,封盖17具有底板,顶板与底板相对设置,电热管18限位装配在上壳2的顶板与封盖17的底板之间,上壳2的顶板具有进气部3,进气部3与抽吸物容纳腔连通,气流可以通过进气部3进入抽吸物容纳腔,其中电热管18限位装配至少包括两种方式,方式一:电热管18可以直接限位装配在上壳2的顶板自身结构与封盖17的底板的自身结构之间,方式二:在电热管18与上壳2的顶板之间设置过渡件和/或在电热管18与封盖17的底板设置过渡件的方式进行限位装配,过渡件可以参考下文中的第一支撑座8、第二支撑座19。
作为电热管18限位装配在上壳2的顶板与封盖17的底板之间的一种实施方式: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座8、第二支撑座19,第一支撑座8限位支撑在电热管18与封盖17之间,第二支撑座19限位支撑在电热管18与上壳2的顶板之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封盖17具有凸出于封盖的底板的第一限位凸起23,第一限位凸起面向第一支撑座8,上壳2具有凸出于上壳2的顶板的第二限位凸起24,第二限位凸起面向第二支撑座19,上壳2的顶板具有进气部3,第一支撑座8底部部分套设在第一限位凸起23外部或者内部,第一支撑座8顶部部分套设在电热管18一端的外部或者内部,第二支撑座19底部部分套设在电热管18另一端的外部或者内部,第二支撑座19顶部部分套设在第二限位凸起的外部或者内部,第一支撑座8设有连通电热管18的抽吸物容纳腔及进气部3的缺口部。气流通过进气部3、然后经过第一支撑座8的缺口部进入电热管18,实现对电热管内部抽吸物的供气作用,并且通过第一支撑座8、第二支撑座19将电热管18限位装配在上壳与封盖17之间,既能避免电热管损坏壳体、又能起到对电热管的限位固定作用。
参考图5、图6,封盖17具有环形周壁部25,电热管的至少部分位于环形周壁部围成的空间,环形周壁部具有第二卡扣21,下壳1内壁部具有第二配合部22,下壳1套设在环形周壁部外侧、且第二配合部22与第二卡扣21卡接,通过第二卡扣21与第二配合部22实现封盖与下壳1的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参考图2、图3,上壳2包括第一壳体部5、第二壳体部6,第一壳体部5具有抽吸物容纳口,第一壳体部5的外周壁和第二壳体部6限位配合,第一壳体部5朝向封盖的一端与封盖抵靠,封盖17具有环形周壁部,电热管的至少部分位于环形周壁部围成的空间,封盖17的环形周壁部具有第一卡扣20,第二壳体部6内壁部具有第一配合部,第二壳体部6的第一配合部与第一卡扣20卡接,采用此种结构实现第一壳体部5、第二壳体部6、封盖17、下壳1的卡扣连接,并且同时实现对电热管的固定作用,降低了产品装配难度。
电控元件包括控制板12、与控制板12电连接的电池15,控制板12、电池15均位于电子元件容纳腔14内,导线10的一端与控制板12电连接;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隔离腔16,隔离腔16和电子元件容纳腔14位于封盖17的同一侧,封盖17为形成隔离腔16的一部分壁部,隔离腔16隔开电池15与封盖17,在电热管与电池15之间设置隔离腔16,降低热量热射在电池15上的程度,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隔离腔16,隔离腔16和电子元件容纳腔14位于封盖17的同一侧,封盖17为形成隔离腔16的一部分壁部,隔离腔16隔开电池15与封盖17,电热管18向隔离腔16的投影位于隔离腔16内侧,电池15向隔离腔16的投影位于隔离腔16内侧;
壳体4包括下壳1、上壳2,封盖与上壳和/或下壳限位装配;电热管18具有抽吸物容纳腔,抽吸物容纳腔和加热腔连通;
上壳2包括第一壳体部5、第二壳体部6,第一壳体部5具有抽吸物容纳口,第一壳体部5的外周壁和第二壳体部6限位配合,第一壳体部5朝向封盖的一端与封盖抵靠,封盖17具有环形周壁部,电热管的至少部分位于环形周壁部围成的空间,封盖17的环形周壁部具有第一卡扣20,第二壳体部6内壁部具有第一配合部,第二壳体部6的第一配合部与第一卡扣20卡接;第一壳体部5外周面为外凸弧形面,第二壳体部6顶端具有向内收缩且与外凸弧形面表面配合的开口部,第一壳体部5的外凸弧形面限位在第二壳体部6的开口部内侧。
应当注意,本文中,术语“A与B连通”包括A与B直接连通,也包括A与B之间通过部件C实现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得到的技术方案、构思、设计,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封盖(17)、电热管(18),所述封盖(17)位于所述壳体(4)内部,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加热腔(7)和电子元件容纳腔(14),所述封盖分隔所述加热腔(7)和所述电子元件容纳腔(14),所述加热腔(7)位于所述封盖(17)的一侧,所述电子元件容纳腔(14)位于所述封盖的另一侧,所述电热管(18)位于所述加热腔(7),所述电热管(18)电连接有导线(10),所述封盖(17)具有引线缺口(11),所述导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引线缺口,所述导线(10)一端与所述电热管(18)电连接,所述导线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电子元件容纳腔(14)的电控元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包括下壳(1)、上壳(2),所述封盖与所述上壳和/或下壳限位装配;
所述电热管(18)具有抽吸物容纳腔,所述抽吸物容纳腔和所述加热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2)具有顶板,所述封盖(17)具有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电热管(18)限位装配在上壳(2)的顶板与封盖(17)的底板之间,所述上壳(2)的顶板具有进气部(3),所述进气部(3)与所述抽吸物容纳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座(8)、第二支撑座(19),所述第一支撑座(8)限位支撑在所述电热管(18)与所述封盖(17)之间,所述第二支撑座(19)限位支撑在所述电热管(18)与所述上壳(2)的顶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17)具有凸出于所述封盖的底板的第一限位凸起(23),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面向所述第一支撑座(8),所述上壳(2)具有凸出于所述上壳(2)的顶板的第二限位凸起(24),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面向所述第二支撑座(19),所述上壳(2)的顶板具有进气部(3),所述第一支撑座(8)底部部分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3)外部或者内部,所述第一支撑座(8)顶部部分套设在电热管(18)一端的外部或者内部,所述第二支撑座(19)底部部分套设在电热管(18)另一端的外部或者内部,所述第二支撑座(19)顶部部分套设在第二限位凸起的外部或者内部,所述第一支撑座(8)设有连通电热管(18)的抽吸物容纳腔及进气部(3)的缺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17)具有环形周壁部(25),所述电热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环形周壁部围成的空间,所述环形周壁部具有第二卡扣(21),所述下壳(1)内壁部具有第二配合部(22),所述下壳(1)套设在所述环形周壁部外侧、且所述第二配合部(22)与所述第二卡扣(21)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2)包括第一壳体部(5)、第二壳体部(6),所述第一壳体部(5)具有抽吸物容纳口,所述第一壳体部(5)的外周壁和所述第二壳体部(6)限位配合,所述第一壳体部(5)朝向所述封盖的一端与所述封盖抵靠,所述封盖(17)具有环形周壁部,所述电热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环形周壁部围成的空间,所述封盖(17)的环形周壁部具有第一卡扣(20),所述第二壳体部(6)内壁部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壳体部(6)的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扣(20)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元件包括控制板(12)、与控制板(12)电连接的电池(15),所述控制板(12)、电池(15)均位于所述电子元件容纳腔(14)内,所述导线(10)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板(12)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隔离腔(16),所述隔离腔(16)和所述电子元件容纳腔(14)位于所述封盖(17)的同一侧,所述封盖(17)为形成所述隔离腔(16)的一部分壁部,所述隔离腔(16)隔开所述电池(15)与所述封盖(1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隔离腔(16)、电池(15),所述隔离腔(16)和所述电子元件容纳腔(14)位于所述封盖(17)的同一侧,所述封盖(17)为形成所述隔离腔(16)的一部分壁部,所述隔离腔(16)隔开所述电池(15)与所述封盖(17),所述电热管(18)向所述隔离腔(16)的投影位于所述隔离腔(16)内侧,所述电池(15)向所述隔离腔(16)的投影位于所述隔离腔(16)内侧;
所述壳体(4)包括下壳(1)、上壳(2),所述封盖与所述上壳和/或下壳限位装配;所述电热管(18)具有抽吸物容纳腔,所述抽吸物容纳腔和所述加热腔连通;
所述上壳(2)包括第一壳体部(5)、第二壳体部(6),所述第一壳体部(5)具有抽吸物容纳口,所述第一壳体部(5)的外周壁和所述第二壳体部(6)限位配合,所述第一壳体部(5)朝向所述封盖的一端与所述封盖抵靠,所述封盖(17)具有环形周壁部,所述电热管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环形周壁部围成的空间,所述封盖(17)的环形周壁部具有第一卡扣(20),所述第二壳体部(6)内壁部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壳体部(6)的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扣(20)卡接;所述第一壳体部(5)外周面为外凸弧形面,所述第二壳体部(6)顶端具有向内收缩且与外凸弧形面表面配合的开口部,所述第一壳体部(5)的外凸弧形面限位在所述第二壳体部(6)的开口部内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88824.XU CN219422183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88824.XU CN219422183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22183U true CN219422183U (zh) | 2023-07-28 |
Family
ID=87331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88824.XU Active CN219422183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22183U (zh) |
-
2023
- 2023-03-14 CN CN202320588824.XU patent/CN2194221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903777U (zh) | 发热组件及烟弹 | |
CN114747807A (zh) | 一种电子雾化器 | |
RU2010103066A (ru) |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опорная плита для центробежных насосов, в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для насосов для котлов с циркуляцией | |
WO2022104593A1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供电组件和支架 | |
CN217089623U (zh) | 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9422183U (zh) |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 |
WO2022161189A1 (zh) | 雾化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 |
CN214759135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5224735U (zh) | 雾化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 |
CN217405579U (zh) | 壳体组件及电池模块 | |
CN215224737U (zh) | 供电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 |
CN217695283U (zh) | 雾化底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5013594U (zh) | 一种电加热雾化装置 | |
CN215224736U (zh) | 供电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 |
CN211559705U (zh) | 内锅组件和烹饪设备 | |
CN211902967U (zh) | 一种用于燃气具的脉冲点火器 | |
CN211832815U (zh) | 扁形雾化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扁形电子烟 | |
CN221962877U (zh) | 密封电路结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8457281U (zh) | 一种气溶胶发生器 | |
CN219251651U (zh) | 烟盒及舞台设备 | |
CN220233351U (zh) | 一种电池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21923275U (zh) | 具有导电功能的堵头组件及线条灯 | |
CN221843845U (zh) | 电子烟 | |
CN215037680U (zh) | 一种小家电线路板连接结构及理发器 | |
CN221843844U (zh) | 用于电子烟的电池支架、电子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