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9445U -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9445U
CN219409445U CN202320336761.9U CN202320336761U CN219409445U CN 219409445 U CN219409445 U CN 219409445U CN 202320336761 U CN202320336761 U CN 202320336761U CN 219409445 U CN219409445 U CN 2194094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water body
reagent
odorous water
floa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367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Cccc Second Navigation Burea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Cccc Second Navigation Burea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Cccc Second Navigation Burea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Cccc Second Navigation Burea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367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94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94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94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黑臭水体漂浮装置包括浮块、曝气管和吸附室;浮块内设有依次相间分布的若干个水生植物槽和试剂槽,水生植物槽内种植有水生植物层;若干个试剂槽分别内盛装有絮凝剂层/植物型除臭剂层;曝气管呈横向地穿设过浮块的水生植物槽和试剂槽,曝气管的下端开设有曝气孔,气体输送泵设于浮块的试剂槽上;浮块下端对应于试剂槽的位置均设有透水吸附室,透水吸附室的内上壁设有透水筒体和生物降解杆;透水筒体内设填充有固体吸附材料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可同时实现对黑臭水体进行生态治理、植物除臭、化学絮凝、曝气、固体物理吸附、微生物调节等操作,多种操作下黑臭水体治理的效果很好。

Description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黑臭水体是一种严重的水污染现象。黑臭水体是由于水环境遭受超过其自净能力的有机污染,有机物的好氧分解使水体中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造成水体缺氧,致使有机物降解不完全、速度减缓,厌氧生物降解过程生成硫化氢、氨、硫醇等发臭物质,同时形成黑色物质,使水体发生黑臭的现象。
目前对于黑臭水体治理,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截污控源;化学处理技术,包括强化絮凝、药剂杀藻、活性炭等;生态治理技术,生态治理技术就是通过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法、水生植物修复法、水生动物修复法等。
目前对于黑臭水体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将自然环境中的黑臭水体抽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此方法治理效果较好,但是污水抽取成本高,耗费能源大,具有比较高的运营成本;或者在自然环境中的黑臭水体内通气空气曝气,增大溶氧量,同时向自然环境中的黑臭水体抛洒相应化学药剂进行黑臭水体治理,并且在自然环境中的黑臭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此方法若要达到真正的治理效果,需要的用量大、面积广、且曝气抛洒化学药剂以及生态治理必须同时进行,现实中,往往曝气操作、抛洒相应的化学药剂、进行生态治理操作不是同步的,是分开进行的,这样就造成现有此方法的治理效果有限,治理时间长,且治理效果反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包括黑臭水体漂浮装置;所述黑臭水体漂浮装置包括浮块、曝气管和吸附室;所述浮块内设有依次相间分布的若干个水生植物槽和试剂槽,所述水生植物槽内种植有水生植物层;若干个所述试剂槽分别内盛装有絮凝剂层/植物型除臭剂层,若干个所述试剂槽的底壁均开设有试剂通孔;所述曝气管呈横向地穿设过浮块的水生植物槽和试剂槽并且曝气管的两侧向下延伸设置,所述曝气管的下端开设有曝气孔,所述曝气管的上端设有气体输送泵,所述气体输送泵设于浮块的试剂槽上;所述浮块下端对应于试剂槽的位置均设有透水吸附室,每一透水吸附室的内上壁设有若干个透水筒体和若干个生物降解杆;所述透水筒体内设填充有固体吸附材料层。
优选的,所述水生植物槽的底壁贯通开设有若干个调节通孔,所述水生植物槽内平铺设有土壤层,所述土壤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层。
优选的,所述试剂槽位于浮块的上端;所述试剂槽的顶壁开设有试剂添加口,所述试剂槽底壁与浮块底壁之间形成管容纳空间。
优选的,所述曝气管是由输气管、连接管和两根U形曝气管依次一体连接而成;两根U形曝气管呈横向地穿设于浮块的土壤层和管容纳空间内并且两根U形曝气管的两侧向下延伸设置;两根U形曝气管的两侧开设有若干个曝气孔。
优选的,所述透水筒体的底端螺纹连接有筒体盖;所述筒体盖底端与所述透水吸附室的底端相隔一定距离;所述透水筒体内填充设有固体吸附材料层。
优选的,所述固体吸附材料层为活性炭层或陶粒滤料层。
优选的,所述透水吸附室的侧部为开口端,所述透水吸附室的侧部开口端滑动连接有透水侧板。
优选的,还包括集渣底块;所述集渣底块设于所述透水吸附室的底壁下端;所述集渣底块内部中空且集渣底块的顶壁贯通开设有若干个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集渣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可以整体漂浮在黑臭水体上,在黑臭水体的表面移动或停留;本黑臭水体治理装置为制成模块化结构,可以同时实现对黑臭水体进行生态治理、植物除臭、化学絮凝、曝气、固体物理吸附、微生物调节等操作,这些操作同时进行,多种操作下黑臭水体治理的效果很好,治理时间较短,由于治理效果较彻底不会造成治理效果反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A-A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B-B向剖视图;
图8为图6安装了水生植物层、气体输送泵和固体吸附材料层后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安装了水生植物层、气体输送泵和固体吸附材料层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块;2、水生植物槽;3、试剂槽;4、水生植物层;5、试剂通孔;6、试剂添加口;7、土壤层;8、调节通孔;9、输气管;10、连接管;11、U形曝气管;12、曝气孔;13、气体输送泵;14、透水吸附室;15、透水筒体;16、生物降解杆;17、筒体盖;18、固体吸附材料层;19、透水侧板;20、集渣底块;21、集渣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根”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9所示,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包括黑臭水体漂浮装置;黑臭水体漂浮装置包括浮块1、曝气管和吸附室。
浮块1内设有依次相间分布的若干个水生植物槽2和试剂槽3。水生植物槽2的底壁贯通开设有若干个调节通孔8,水生植物槽2内平铺设有土壤层7,土壤层7上种植有水生植物层4。水生植物起到生态治理的作用,旨在重建并恢复水生态系统,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形成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水生植物层4的根系可以从调节通孔8伸入到黑臭水体中,根系上可以供各种微生物生长。
试剂槽3位于浮块1的上端;试剂槽3底壁与浮块1底壁之间形成管容纳空间。若干个试剂槽3分别内盛装有絮凝剂层/植物型除臭剂层;试剂槽3的顶壁开设有试剂添加口6(试剂添加口6上可以螺纹连接添加口盖,起保护作用),若干个试剂槽3的底壁均开设有试剂通孔5。由于试剂槽3有多个,因此有些试剂槽3内盛装絮凝剂,有些试剂槽3内盛装植物型除臭剂,絮凝剂通过试剂通孔5落入到黑臭水体中,通过投加絮凝剂使黑臭水体进行絮凝反应,形成絮状物,达到化学治理的目的;植物型除臭剂通过试剂通孔5落入到黑臭水体中,植物型除臭剂是以天然植物萃取液或者天然植物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除臭剂,对人体动物为无害无毒,对土壤植物均无损害,对水体中的硫化氢、甲烷或氨气等恶臭有吸附、遮盖、良好的分解作用,以消除异味。絮凝剂层/植物型除臭剂层使用完后还可以通过试剂添加口6再添加,继续运行工作。
曝气管是由输气管9、连接管10和两根U形曝气管11依次一体连接而成;两根U形曝气管11呈横向地穿设于浮块1的土壤层7和管容纳空间内并且两根U形曝气管11的两侧向下延伸设置;两根U形曝气管11的两侧开设有若干个曝气孔12。输气管9上设有气体输送泵13,气体输送泵13设于浮块1的试剂槽3上。气体输送泵13通过蓄电池供电,蓄电池携带于黑臭水体治理装置中,外界空气在气体输送泵13的作用下通过输气管9、连接管10进入到两根U形曝气管11中,再通过曝气孔12向黑臭水体中曝气,曝气可以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解决水体供氧耗氧失衡问题,有效减轻黑臭。
浮块1下端对应于若干个试剂槽3的位置设有若干个透水吸附室14,每一透水吸附室14的内上壁设有若干个透水筒体15和若干个生物降解杆16。透水筒体15的底端螺纹连接有筒体盖17;筒体盖17底端与透水吸附室14的底端相隔一定距离;透水筒体15内填充设有固体吸附材料层18。固体吸附材料层18为活性炭层或陶粒滤料层。固体吸附材料层18进一步进行黑臭水体治理的操作,活性炭具有良好的物理吸附作用,在黑臭水体治理中使用简单、见效快,而陶粒滤料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也有利于微生物的接种挂膜和生长繁殖,保持较多的生物量。生物降解杆16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载体。
透水吸附室14的侧部为开口端,透水吸附室14的侧部开口端滑动连接有透水侧板19。由此,当本黑臭水体治理装置使用久后,可以取出,将每一透水侧板19抽出来,再将每一筒体盖17螺纹拧下,固体吸附材料层18即可以从透水筒体15内全部自然落下来,进而对固体吸附材料层18进行全新更换,在透水筒体15内更换上新的固体吸附材料层18,再滑接好透水侧板19,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即可继续使用。
集渣底块20设于透水吸附室14的底壁下端;集渣底块20内部中空且集渣底块20的顶壁贯通开设有若干个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集渣孔21。由此,添加絮凝剂产生的絮凝物、沉淀等,会沉降到集渣底块20内,进行收集,避免对黑臭水体的治理造成二次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可以整体漂浮在黑臭水体上,在黑臭水体的表面移动或停留;本黑臭水体治理装置为制成模块化结构,可以同时实现对黑臭水体进行生态治理、植物除臭、化学絮凝、曝气、固体物理吸附、微生物调节等操作,这些操作同时进行,多种操作下黑臭水体治理的效果很好,治理时间较短,由于治理效果较彻底不会造成治理效果反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包括黑臭水体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臭水体漂浮装置包括浮块(1)、曝气管和吸附室;所述浮块(1)内设有依次相间分布的若干个水生植物槽(2)和试剂槽(3),所述水生植物槽(2)内种植有水生植物层(4);若干个所述试剂槽(3)分别内盛装有絮凝剂层/植物型除臭剂层,若干个所述试剂槽(3)的底壁均开设有试剂通孔(5);所述曝气管呈横向地穿设过浮块(1)的水生植物槽(2)和试剂槽(3)并且曝气管的两侧向下延伸设置,所述曝气管的下端开设有曝气孔(12),所述曝气管的上端设有气体输送泵(13),所述气体输送泵(13)设于浮块(1)的试剂槽(3)上;所述浮块(1)下端对应于试剂槽(3)的位置均设有透水吸附室(14),每一透水吸附室(14)的内上壁设有若干个透水筒体(15)和若干个生物降解杆(16);所述透水筒体(15)内设填充有固体吸附材料层(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槽(2)的底壁贯通开设有若干个调节通孔(8),所述水生植物槽(2)内平铺设有土壤层(7),所述土壤层(7)上种植有水生植物层(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槽(3)位于浮块(1)的上端;所述试剂槽(3)的顶壁开设有试剂添加口(6),所述试剂槽(3)底壁与浮块(1)底壁之间形成管容纳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是由输气管(9)、连接管(10)和两根U形曝气管(11)依次一体连接而成;两根U形曝气管(11)呈横向地穿设于浮块(1)的土壤层(7)和管容纳空间内并且两根U形曝气管(11)的两侧向下延伸设置;两根U形曝气管(11)的两侧开设有若干个曝气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筒体(15)的底端螺纹连接有筒体盖(17);所述筒体盖(17)底端与所述透水吸附室(14)的底端相隔一定距离;所述透水筒体(15)内填充设有固体吸附材料层(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吸附材料层(18)为活性炭层或陶粒滤料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吸附室(14)的侧部为开口端,所述透水吸附室(14)的侧部开口端滑动连接有透水侧板(19)。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黑臭水体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渣底块(20);所述集渣底块(20)设于所述透水吸附室(14)的底壁下端;所述集渣底块(20)内部中空且集渣底块(20)的顶壁贯通开设有若干个与其内部相连通的集渣孔(21)。
CN202320336761.9U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 Active CN2194094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6761.9U CN219409445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6761.9U CN219409445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9445U true CN219409445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10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6761.9U Active CN219409445U (zh) 2023-02-28 2023-02-28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94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418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ollutants in basin water used for irrigating farmland in extremely water-scarce areas
US11174182B2 (en) System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heavy metals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heavy metals using the same
NL2024124B1 (en) A combined installation of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 - microbial fuel cell -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containing farm chemicals
CN105384302A (zh) 养殖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9205928B (zh) 一种深度处理渗滤液的方法及系统
CN103951064A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CN105174622A (zh) 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系统及其方法
CN213416429U (zh) 用于修复生态城市、农村水体污染的多元化浮床
CN105174621A (zh) 运用活性污泥处理废水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12174329A (zh) 微电解强化型生态浮床耦合光催化的地表水生态修复装置
CN203256023U (zh) 用于尾水深度处理的曝气型竹丝填料基质的生态浮岛
CN104150599B (zh) 一种陆生植物和微生物结合的生物浮岛
CN211871749U (zh) 一种太阳能生态浮岛
CN109879536B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105152341A (zh) 一种可以用于水体净化的自浮式生态浮床
CN219409445U (zh) 一种黑臭水体治理装置
CN103663695B (zh) 一种去除废水中氮磷的方法
CN104211180B (zh) 一种用于河道油污污染原位修复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浮盆
CN209537207U (zh) 水体净化处理装置
CN109231458A (zh) 一种碳纤维生态基高效泛氧化塘及其构建方法
CN210286903U (zh) 一种生物炭基序批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211078811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
CN207845442U (zh) 多级升流式地表水体氮素和有机质同步去除的装置
CN201694927U (zh) 一体化生物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214088154U (zh) 废水养殖联合反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