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37207U - 水体净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体净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37207U CN209537207U CN201821707478.8U CN201821707478U CN209537207U CN 209537207 U CN209537207 U CN 209537207U CN 201821707478 U CN201821707478 U CN 201821707478U CN 209537207 U CN209537207 U CN 2095372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floating body
- layer
- treatment device
- purification trea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具有朝上开口的收容腔的U型浮体;挂膜填料层,设于所述收容腔内且负载有微生物菌剂,所述U型浮体的侧壁上与所述挂膜填料层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多个穿孔;水生植物层,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内且位于所述挂膜填料层上侧的壤土层以及种植于所述壤土层的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的至少部分根系位于所述挂膜填料层;碳纤维填料层,连接于所述U型浮体的下侧;增氧系统,安装于所述浮体上,且所述增氧系统包括用以向待处理的水体内增加空气的增氧组件以及给所述增氧组件提供电能的供电组件,对水体的净化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体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等的排放,导致我国大部分河流、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环境保护。河流湖泊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物和有机物污染两方面,目前,国内外已在使用的或已试验的水体治理技术主要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类方法。
与传统的物理修复法以及化学修复法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污染在原位被降解解除、修复时间短、操作简便、对周围环境干扰小、费用低、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现在广泛研究与应用的生物修复技术有生态浮床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等。生态浮床技术以及人工湿地技术均是依靠植物吸收N、P等污染物来治理污水,但是,植物本身的吸附能力有限,且在溶氧量极低的富营养化甚至是黑臭水体中易生长不良,影响景观效果且增加养护成本;同时,在冬季时,由于植物的枯萎、死亡等导致治理效果下降,甚至会因为植物的死亡、根部的腐烂等原因而释放N、P,造成污水中的N、P浓度上升。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净化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包括:
浮体,包括具有朝上开口的收容腔的U型浮体;
挂膜填料层,设于所述收容腔内且负载有微生物菌剂,所述U型浮体的侧壁上与所述挂膜填料层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多个穿孔;
水生植物层,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内且位于所述挂膜填料层上侧的壤土层以及种植于所述壤土层的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的至少部分根系位于所述挂膜填料层;
碳纤维填料层,连接于所述U型浮体的下侧;
增氧系统,安装于所述浮体上,且所述增氧系统包括用以向待处理的水体内增加空气的增氧组件以及给所述增氧组件提供电能的供电组件;所述增氧组件包括曝气机、与所述曝气机相连接的至少一根曝气管以及与所述曝气管连接的曝气头;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光伏面板、与所述光伏面板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蓄电池、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曝气机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多个所述穿孔均匀分布于所述U型浮体的侧壁上与所述挂膜填料层相对应的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挂膜填料层的材质为聚酯凝胶颗粒,所述聚酯凝胶颗粒的孔径小于0.1微米,且比表面积大于10000m2/kg。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聚酯凝胶颗粒的粒径自上向下逐渐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中的多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碳纤维填料层为悬挂于所述U型浮体下侧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根碳纤维条,且所述碳纤维条的悬挂密度为12-16根/m2。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U型浮体的下侧设有若干个挂钩,所述碳纤维条悬挂于所述挂钩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碳纤维填料层中的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大于1000m2/g。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浮体的材质为PVC发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浮体还包括与所述U型浮体连接的板状浮体,所述增氧组件、供电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板状浮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形成了以水生植物根系吸收以及填料拦截的立体结构,利用碳纤维填料层中的碳纤维较大的比表面积可有效拦截水体中的悬浮物,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减少硝化菌的流失,更有利于后续的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同时在所述挂膜填料层以及碳纤维填料层表面形成生物膜,促进有机物的降解以及脱氮除磷,最终实现水体的原位修复,且,该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在冬季也能对水体进行很好的净化。
另外,设置增氧组件,一方面改善水体溶氧环境,以改善水体的黑臭状态,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强水体的净化效果;另一方面,在所述挂膜填料层与所述碳纤维填料层的表面形成缺氧-好氧环境,促进水中的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水体中的氮元素,能达到较好的水体净化效果。
同时,利用光伏面板给所述增氧组件供电,不需要另外供电,降低了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请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用以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修复以净化水体。
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包括浮体1、设于所述浮体1内的挂膜填料层2、位于所述挂膜填料层2上的水生植物层3、连接于所述浮体1下侧的碳纤维填料层4、以及增加水体内的溶氧量的增氧系统5。
所述浮体1的材质为PVC发泡板,以给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提供浮力,使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能够漂浮于水体表面上,净化水体。
具体的,所述浮体1包括具有收容腔111的U型浮体11,所述挂膜填料层2以及至少部分所述水生植物层3均位于所述收容腔111内,且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连接于所述U型浮体11的下侧。
所述U型浮体11的大小可根据待处理的水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浮体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U型浮体11上的板状浮体12,以进一步增强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在水体内的浮力,使放置于待处理的水体内的水体净化装置100能够漂浮于水体表面上。
当然,若所述U型浮体11以及所述板状浮体12的浮力不足以支撑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也可以在所述板状浮体12的周缘增设浮筒等以增加浮力。
所述挂膜填料层2位于所述收容腔111的底部,且所述挂膜填料层2上负载有微生物菌剂,一方面,增加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中微生物的数量,高效地降解水体中的N、P等有机污染物,提高水体的净化效果;另一方面,在将所述U型浮体11放置于待处理的水体中后,所述微生物菌剂与水体混合,有利于完成微生物的挂膜,从而提高后续的水体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挂膜填料层2的材质为聚酯凝胶颗粒,所述聚酯凝胶颗粒的孔径小于0.1微米,且比表面积大于10000m2/kg,有利于截留、吸附、富集微生物,以降解有机物,且,所述聚酯凝胶颗粒的密度较小,使所述挂膜填料层2在水体中的重量基本可以忽略,减轻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的重量,使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更易于漂浮于水体上。
具体的,所述聚酯凝胶颗粒呈圆形状,增强所述挂膜填料层2的外观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聚酯凝胶颗粒的粒径自上向下逐渐增大,便于所述水生植物层3中的水生植物的根系向下生长,使所述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遍布所述挂膜填料层2,形成以水生植物的根系吸收以及填料拦截的立体结构,利用所述挂膜填料层2以及水生植物的根系吸附水体中的N、P等污染物,以净化水体。
具体的,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中的多种。
所述U型浮体11的侧壁上与所述挂膜填料层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多个穿孔(未图示),在将所述U型浮体11放入待处理的水体中后,水体自部分所述多个穿孔流入所述收容腔111内净化,净化后的水体自其它所述多个穿孔流出所述收容腔111,即,水体通过所述多个穿孔流经所述收容腔111内进行净化。
多个所述穿孔均匀分布于所述U型浮体11的侧壁上与所述挂膜填料层相对应的位置处,使水体能够均匀流经所述挂膜填料层2进行净化。
可以理解的,所述聚酯凝胶颗粒的粒径大于所述穿孔的孔径,以防所述聚酯凝胶颗粒自所述穿孔脱出所述收容腔111。
所述水生植物层3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111内且覆盖于所述挂膜填料层2上侧的壤土层31以及种植于所述壤土层31上的水生植物32。
所述壤土层31能够防止所述挂膜填料层2的上浮,同时,所述壤土层31的厚度不超过10厘米,便于所述水生植物32的种植。
具体的,所述壤土层31包括覆盖于所述挂膜填料层2上侧的石块层311以及位于所述石块层311上侧的沙土层312,便于所述水生植物32的种植,以及所述水生植物32的根系向下生长。
所述水生植物32包括香蒲、千屈菜、美人蕉中的至少一种,这些水生植物32均为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使所述水生植物32的根系能够遍布所述挂膜填料层2,从而所述水生植物32的根系能够与水体充分接触,利用所述水生植物32的根系吸收氮、磷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净化效果;同时,所述水生植物32的根系可以分泌抑藻因子,阻止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有效抑制水体中的藻类数量。
所述水生植物32的种植密度可根据水体的具体情况选择,本实施例中,所述种植密度为9棵/m2。通过合理布置水生植物32,能够美化环境,提高生态多样性,促进所述水体进化处理装置100对水体的净化效果。
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中的碳纤维为T300级碳纤维,其比表面积大于1000m2/g,一方面,在将具有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放置于待处理的水体中后,利用所述碳纤维较大的比表面积可有效拦截水体中的悬浮物,例如悬浮的藻类、悬浮污泥等,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减少硝化菌的流失,更有利于后续的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另一方面,利用所述碳纤维自身的良好的吸附性能,不仅可直接净化水体,也可在其表面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形成生物膜,促进有机物的降解以及脱氮除磷,以通过接触氧化工艺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本实施方式中,将市售的T300级碳纤维在索式提取器中经丙酮溶液处理后再连接于所述U型浮体11的下侧形成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使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中的碳纤维的表面呈亲水性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使所述碳纤维表面的含氧量大于5%,从而,所述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微生物负载效果,能够负载大量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净化水体,能够有效提高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对水体的净化效果。相较于传统的浮岛工艺,提高了水体净化的效果,尤其是能够有效提高冬季的净化效果。
当然,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市售的T300级碳纤维经甲醛或者双氧水处理,以使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中的碳纤维的表面呈亲水性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具体的,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为悬挂于所述U型浮体11下侧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根碳纤维条41,提供极大的生物附着面积,以有效拦截水体中的悬浮物,并可快速固着微生物,使微生物生长形成生物膜,用于净化水体。
同时,所述碳纤维条41的悬挂密度为12-16根/m2,可以根据待处理的水体的具体情况,调整所述碳纤维条41的悬挂密度,且所述碳纤维条41的长度也可根据待处理的水体的深度调节。
具体的,所述U型浮体11的下面设有若干挂钩(未图示),所述碳纤维条41通过悬挂于所述挂钩上以连接至所述U型浮体11的下侧。
所述增氧系统5包括用以向待处理的水体内增加空气的增氧组件51以及给所述增氧组件51提供电能的供电组件52,通过所述增氧组件51改善水体中的溶氧环境,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降低黑臭,且有利于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一步消耗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同时,在所述挂膜填料层2与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的表面形成缺氧-好氧环境,促进水中的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水体中的氮元素,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所述增氧系统5安装于所述板状浮体12上。
所述供电组件52包括光伏面板521、与所述光伏面板521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未图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蓄电池(未图示)以及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的逆变器(未图示)。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增氧组件51电性连接。所述供电组件52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所述逆变器将蓄电池的电压转化为220v电压,可以为增氧组件51提供电能。从而,采用节能环保的光伏面板521为所述增氧组件51提供电能,不需要另外供电,降低了运行成本。
具体的,所述光伏面板521与所述控制器之间通过电线522电性连接。
白天,所述光伏面板521不断为蓄电池充电,同时,控制所述增氧组件51启动,增加所述水体内的含氧量,夜晚,蓄电池可以不断地为曝气机提供电能,使所述曝气机维持启动状态,给所述水体中提供氧气,使挂膜填料层2与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上的生物膜不断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达到24小时不间断地修复水体。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增氧组件51包括与所述供电组件52电性连接的曝气机(未图示)、与所述曝气机相连接的至少一根曝气管511以及与所述曝气管511连接的曝气头512。
所述曝气机启动,经所述曝气管511以及所述曝气头512向水体中曝气,改善水体中的溶氧环境,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一方面,降低黑臭,且有利于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一步消耗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另一方面,在所述挂膜填料层2与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的表面形成缺氧-好氧环境,促进水中的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水体中的氮元素,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增氧系统5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板状浮体12上的转化设备箱53,所述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曝气机均收容于所述转化设备箱53内。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的制备方法,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浮体1,包括U型浮体11;
所述浮体1包括U型浮体11以及与所述U型浮体11连接的板状浮体12,以给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提供浮力,使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能够漂浮于水面上。
S2:在所述U型浮体11内填充挂膜填料层,在所述挂膜填料层表面负载微生物菌剂;
具体的,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中的多种。
且,所述挂膜填料层2的材质为聚酯凝胶颗粒,所述聚酯凝胶颗粒的孔径小于0.1微米,且比表面积大于10000m2/kg,有利于截留、吸附、富集微生物,以降解有机物。
同时,所述聚酯凝胶颗粒的粒径自上向下逐渐增大,便于所述水生植物层3中的水生植物的根系向下生长,使所述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遍布所述挂膜填料层2,形成以水生植物的根系吸收以及填料拦截的立体结构。
S3:在所述挂膜填料层上覆盖壤土层,并在所述壤土层种植水生植物;
S4:将经丙酮或者甲醛或者双氧水处理过的碳纤维连接于所述U型浮体下方形成碳纤维填料层;
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为悬挂于所述U型浮体11下侧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根碳纤维条41。
S5:将增氧系统中的增氧组件以及给所述增氧组件提供电能的供电组件均安装于浮体上;
所述浮体1还包括与所述U型浮体11相连接的板状浮体12,所述增氧组件51以及所述供电组件52均安装于所述板状浮体12上。
S6:将制备好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放置于待处理的水体中,并启动所述增氧组件。
将至少部分所述增氧组件51位于所述水体内,在所述供电组件52给所述增氧组件51供电使所述增氧组件51启动时,能够改善水体中的溶氧环境,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
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采用模块化设置,能够根据待处理的水体的面积,选择多个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进行拼装,使拼装起来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覆盖总水体的面积的15%-25%,以增强净化水体的效果以及速度。
将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放置于待处理的水体内后,在夏季温度较高时,可以让挂膜填料层2以及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采用自然挂膜的方式完成微生物的挂膜,当然,在挂膜的过程中需要启动所述增氧组件51保证水体中的容氧量,以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促进挂膜,在所述挂膜填料层2以及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挂膜成功形成生物膜后,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能够对水体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在冬季时,微生物活性较低,可另外向水体内添加液态或者固态菌剂以促进挂膜,可快速净化水体。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对比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对污水净化的有益效果,其中,实施例为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对污水进行净化,而对比例为采用传统浮床对污水进行净化。
实施例1
浮床结构:U型浮体以及与所述U型浮体连接的板状浮体
挂膜填料层:聚酯凝胶颗粒,负载有微生物菌剂
碳纤维填料层:经丙酮溶液处理后的碳纤维串
水生植物层:壤土层以及种植于壤土层上的香蒲、千屈菜、美人蕉
挂膜填料层2与水生植物层3位于U型浮体11的内部,碳纤维填料层4悬挂于U型浮体11的底部,采用所述增氧组件51促进水体循环流动,改善水体中的溶氧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动态连续进出水,水力停留时间为4天,水生植物种植密度为9棵/m2,碳纤维串的悬挂密度为12根/m2,在将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放入水中后让挂膜填料层2与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挂膜一周后开始每天测定水质。
实施例2
浮床结构:U型浮体以及与所述U型浮体连接的板状浮体
挂膜填料层:聚酯凝胶颗粒,负载有微生物菌剂
碳纤维填料层:经丙酮溶液处理后的碳纤维串
水生植物层:壤土层以及种植于壤土层上的香蒲、千屈菜、美人蕉
挂膜填料层2与水生植物层3位于U型浮体11的内部,碳纤维填料层4悬挂于U型浮体11的底部,采用所述增氧组件51促进水体循环流动,改善水体中的溶氧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动态连续进出水,水力停留时间为4天,水生植物种植密度为9棵/m2,碳纤维串的悬挂密度为16根/m2,在将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放入水中后让挂膜填料层2与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挂膜一周后开始每天测定水质。
对比例1
浮床结构:U型浮体以及与所述U型浮体连接的板状浮体
挂膜填料层:陶粒、沸石,负载有微生物菌剂
碳纤维填料层:无
水生植物层:壤土层以及种植于壤土层上的香蒲、千屈菜、美人蕉
挂膜填料层与水生植物层位于U型浮体11的内部。
在本对比例中,采用动态连续进出水,水力停留时间为4天,植物种植密度为9棵/m2,在将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放入水中后让挂膜填料层2与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挂膜一周后开始每天测定水质。
采用实施例1-2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和对比例1中的传统浮床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测试。
采用实施例1-2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和对比例1中的传统浮床对淮海工学院河道水体进行净化处理,淮海工学院河道的水质参数如表1所示,实施例1-2及对比例1对淮海工学院河道水体的净化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表1淮海工学院河道原水水质
COD | 氨氮 | TP | TN |
46.5 | 4.42 | 0.318 | 8.01 |
表2实施例1-2及对比例1水体净化处理结果
由表2的数据可知,对于水质为表1的淮海工学院河道水体,运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原位处理后的水质得到很大改善,水体整体水质由劣五类水提升至地表水五类,并且处理效果远远好于对比例1中传统浮床的处理效果。
采用实施例1-2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和对比例1中的传统浮床对昆山市凯迪城小区内部河道水体进行净化处理,昆山市凯迪城小区内部河道水体的水质参数如表3所示,实施例1-2及对比例1对昆山市凯迪城小区内部河道水体的净化处理结果如表4所示。
表3昆山市凯迪城小区内部河道水体原水水质
COD | 氨氮 | 总磷 | 总氮 |
51.3 | 3.42 | 0.34 | 6.01 |
表4实施例1-2及对比例1水体净化处理结果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对比例1 | |
COD去除率 | 57.2% | 56.3% | 37.7% |
氨氮去除率 | 63.8% | 60.8% | 44.3% |
总磷去除率 | 61.2% | 63.5% | 44.3% |
总氮去除率 | 65.2% | 69.4% | 41.1% |
由表4的数据可知,对于水质为表3的昆山市凯迪城小区内部河道水体,运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原位处理后的水质得到很大改善,并且处理效果远远好于对比例1中传统浮床的处理效果。
综合表2以及表4中的数据可知,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能够对各类污染水体均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适于推广以及应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100形成了以水生植物根系吸收以及填料拦截的立体结构,利用碳纤维填料层4中的碳纤维较大的比表面积可有效拦截水体中的悬浮物,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减少硝化菌的流失,更有利于后续的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同时在所述挂膜填料层2以及碳纤维填料层4表面形成生物膜,促进有机物的降解以及脱氮除磷,最终实现水体的原位修复,且,该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在冬季也能对水体进行很好的净化。
另外,设置增氧系统5,一方面改善水体溶氧环境,以改善水体的黑臭状态,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强水体的净化效果;另一方面,在所述挂膜填料层2与所述碳纤维填料层4的表面形成缺氧-好氧环境,促进水中的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水体中的氮元素,能达到较好的水体净化效果。
同时,利用光伏面板给所述增氧组件供电,不需要另外供电,降低了运行成本。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包括:
浮体,包括具有朝上开口的收容腔的U型浮体;
挂膜填料层,设于所述收容腔内且负载有微生物菌剂,所述U型浮体的侧壁上与所述挂膜填料层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多个穿孔;
水生植物层,包括设于所述收容腔内且位于所述挂膜填料层上侧的壤土层以及种植于所述壤土层的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的至少部分根系位于所述挂膜填料层;
碳纤维填料层,连接于所述U型浮体的下侧;
增氧系统,安装于所述浮体上,且所述增氧系统包括用以向待处理的水体内增加空气的增氧组件以及给所述增氧组件提供电能的供电组件;所述增氧组件包括曝气机、与所述曝气机相连接的至少一根曝气管以及与所述曝气管连接的曝气头;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光伏面板、与所述光伏面板电性连接的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蓄电池、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曝气机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穿孔均匀分布于所述U型浮体的侧壁上与所述挂膜填料层相对应的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膜填料层的材质为聚酯凝胶颗粒,所述聚酯凝胶颗粒的孔径小于0.1微米,且比表面积大于10000m2/kg。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凝胶颗粒的粒径自上向下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光合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中的多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填料层为悬挂于所述U型浮体下侧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根碳纤维条,且所述碳纤维条的悬挂密度为12-16根/m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浮体的下侧设有若干个挂钩,所述碳纤维条悬挂于所述挂钩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填料层中的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大于1000m2/g。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的材质为PVC发泡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还包括与所述U型浮体连接的板状浮体,所述增氧组件、供电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板状浮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07478.8U CN209537207U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水体净化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07478.8U CN209537207U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水体净化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37207U true CN209537207U (zh) | 2019-10-25 |
Family
ID=68247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07478.8U Active CN209537207U (zh) | 2018-10-22 | 2018-10-22 | 水体净化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37207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22973A (zh) * | 2020-04-07 | 2020-07-17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利用填料快速挂膜高效处理黑臭河道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456655A (zh) * | 2020-11-12 | 2021-03-09 | 温州大学 |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
CN113173677A (zh) * | 2021-04-19 | 2021-07-27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高效净化污染水体的太阳能曝气生态浮岛 |
-
2018
- 2018-10-22 CN CN201821707478.8U patent/CN2095372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22973A (zh) * | 2020-04-07 | 2020-07-17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利用填料快速挂膜高效处理黑臭河道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456655A (zh) * | 2020-11-12 | 2021-03-09 | 温州大学 |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
CN113173677A (zh) * | 2021-04-19 | 2021-07-27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高效净化污染水体的太阳能曝气生态浮岛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278978U (zh) | 植物‑自然生物膜复合生态浮床 | |
CN206843189U (zh) | 污染河流原位强化脱氮生物浮床净化装置 | |
CN206126968U (zh) | 太阳能曝气生物竹炭生态浮床水处理装置 | |
CN106745766A (zh) | 一种依靠太阳能曝气增氧的水生植物浮床系统 | |
CN209537207U (zh) | 水体净化处理装置 | |
CN206949146U (zh) | 一种具有补光、增氧功能的沉水植物种植装置 | |
CN110028159A (zh) | 构建强化脱氮人工湿地的方法、人工湿地及强化脱氮方法 | |
CN102249400B (zh) | 一种自然水体原位生态修复装置 | |
CN108558141A (zh) | 低温条件下农村污水生物—生态组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201850198U (zh) | 一种用于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的高效脱氮湿地系统 | |
CN104787975B (zh) | 一种低温季节运行的复合生态水处理系统 | |
CN105461071A (zh) | 绿色生态浮岛装置 | |
CN205442798U (zh) | 绿色生态浮岛装置 | |
CN104058545A (zh) | 将生物载体与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治理养殖污水的方法 | |
CN108516619B (zh) | 生态浮岛 | |
CN104355413A (zh) | 一种生态浮床及净化水体的方法 | |
CN106587356A (zh) | 生物膜制备方法 | |
CN210711169U (zh) | 一种用于小微水体的净水装置 | |
CN104150599B (zh) | 一种陆生植物和微生物结合的生物浮岛 | |
CN209537206U (zh) | 水体净化处理装置 | |
CN106957109B (zh) | 兼具缓释碱度和碳源功能的水平流生物膜反应装置 | |
CN104692598B (zh) | 一种再生水补给景观水的生态处理装置 | |
CN111777266A (zh) | 一种太阳能活水增氧氮磷同步去除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 |
CN206843188U (zh) | 猪场废水处理工艺末端氧化塘净化装置 | |
CN109336259A (zh) | 水体净化处理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