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6803U - 密封舱盖组件及航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密封舱盖组件及航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06803U CN219406803U CN202320490812.3U CN202320490812U CN219406803U CN 219406803 U CN219406803 U CN 219406803U CN 202320490812 U CN202320490812 U CN 202320490812U CN 219406803 U CN219406803 U CN 2194068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tch
- frame
- unit
- water
- sea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舱盖组件及航行设备,其中密封舱盖组件包括:舱盖框架,用于设置于船舱的开孔上,舱盖框架设有连通开孔的舱口以及可拆卸安装于舱盖框架上并且将舱口分隔为多个密封区域的支撑件;舱盖,包括多个与密封区域一一对应的舱盖单元,每一舱盖单元与舱盖框架和支撑件可拆卸连接,每一舱盖单元能够搭接于舱盖框架以及支撑件上以密封对应的密封区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架设于舱口上的支撑件能够将大尺寸的舱口分隔为多个小尺寸的密封区域,再分别对每一密封区域进行密封,这样能够减小单一密封区域所需要的舱盖单元的尺寸,进而减少舱盖单元的重量,提高打开舱盖单元时的便利性,降低打开舱盖单元时回落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行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密封舱盖组件及航行设备。
背景技术
为实现船载装置在航行设备的船舱进出、维修以及密封,通常在船舱上设有密封舱盖组件,而为了满足大尺寸的船载装置会引起各种矛盾,例如:对于小尺寸的无人艇,其船载装置多,主机、发电机等大尺寸装置需要进出舱,则要求甲板有较大尺度的开孔方便操作吊装,并利于后期保养检修,而较大尺寸的开孔则需要大尺寸的重型舱盖。在水上作业时,重型舱盖太重不方便操作人员开启,并且船舶摇晃时还会产生安全隐患。另外,舱盖尺寸太大,打开后占用空间大,不方便船上人员行走。而且大尺度舱盖容易产生锁紧力分布不均,造成局部密封垫受不到压紧力,形成密封失效。
现有市场上主要采用的是铝合金整体舱盖和复合材料对开舱盖,这两种舱盖有明显使用缺陷。铝合金整体舱盖密封性较好,但是单扇尺寸大,重量重,打开时不方便,打开后重心高,随着船摇晃摆臂长,容易产生较大的角速度,造成舱盖回落,对舱口附近船员造成伤害。复合材料对开舱盖能够解决开启问题,但是舱盖密封性差,其采用简单的堆叠遮盖,只能防止落雨进入舱内,对于甲板上喷溅水、渗水等基本不起作用,容易形成舱室密封失效,对舱内电气设备造成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舱盖组件及航行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密封舱盖组件无法兼顾重量轻以及密封性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密封舱盖组件,包括:
舱盖框架,用于设置于船舱的开孔上,所述舱盖框架设有连通所述开孔的舱口以及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舱盖框架上并且将所述舱口分隔为多个密封区域的支撑件;
舱盖,包括多个与所述密封区域一一对应的舱盖单元,每一所述舱盖单元与所述舱盖框架和所述支撑件可拆卸连接,每一所述舱盖单元能够搭接于所述舱盖框架以及所述支撑件上以密封对应的所述密封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架设于舱口上的支撑件能够将大尺寸的舱口分隔为多个小尺寸的密封区域,再分别对每一密封区域进行密封,这样能够减小单一密封区域所需要的舱盖单元的尺寸,进而减少舱盖单元的重量,提高打开舱盖单元时的便利性,降低打开舱盖单元时回落的风险,提高安全性;同时将舱口分隔为多个小尺寸的密封区域能够保证每一舱盖单元对密封区域的密封性;另外,支撑件与舱盖框架可拆卸连接,即能够从舱口上拆下使得支撑件不再架设在舱口上,使得舱口尺寸最大化,便于船载装置的进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支撑挡水条,所述支撑挡水条与所述支撑件形成有支撑挡水槽,所述支撑挡水槽的槽口与所述舱口的朝向相同;当所述舱盖单元与所述支撑件对接时,所述舱盖单元对应所述支撑件的边缘伸入所述支撑挡水槽中并且与所述支撑挡水槽的槽底密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件上设置有支撑挡水条以形成提升防水性能的支撑挡水槽,进一步提升了舱盖单元盖设于密封区域时的密封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舱盖框架沿其自身的周长方向设有框架挡水条,框架挡水条与舱盖框架形成框架挡水槽;当舱盖单元与舱盖框架对接时,舱盖单元对应舱盖框架的边缘伸入框架挡水槽中;框架挡水条与支撑挡水条相接,使框架挡水槽与支撑挡水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舱盖框架上设置有框架挡水条以形成提升防水性能的框架挡水槽,进一步提升了舱盖单元盖设于密封区域时的密封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舱盖框架与所述支撑件的连接部分设置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形成有支撑槽,所述支撑件的端部对应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支撑槽中,所述支撑槽与所述支撑挡水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架设在舱口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保证密封区域的密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舱盖单元的边缘沿其自身外周方向设有第一舱盖挡水条,所述第一舱盖挡水条用于伸入所述支撑挡水槽和所述框架挡水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舱盖单元的防水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舱盖单元的边缘沿其自身外周方向设有第二舱盖挡水条,所述第二舱盖挡水条与所述第一舱盖挡水条间隔并且形成有舱盖挡水槽;当所述舱盖单元对接所述密封区域时,所述支撑挡水条和所述框架挡水条伸入所述舱盖挡水槽中并且与所述舱盖挡水槽的槽底密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舱盖挡水槽分别与框架挡水槽和支撑挡水槽交错咬合,进一步提升防水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舱盖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舱盖单元上的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用于与所述舱盖框架锁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舱盖单元的密封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舱盖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舱盖框架和所述舱盖单元的铰接结构,所述铰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舱盖框架上的铰接座和设于所述舱盖单元上的铰接块,所述铰接座上设有腰型孔,所述铰接块上设有与所述腰型孔间隙配合的铰接轴,所述铰接轴能够在所述腰型孔的孔长方向移动以调整所述舱盖单元相对所述舱盖框架的铰接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腰型孔能够使舱盖单元上某一铰接结构受力不均衡时,通过铰接轴在腰型孔上下活动来控制支撑挡水槽和框架挡水槽内密封条的变形量,防止密封条变形大小不一致;通过上述设计能够使得舱盖单元的密封界面变形趋于一致,达到整个密封界面保持一致密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将所述舱口分隔为两个所述密封区域,其中一个所述密封区域为第一密封区域,另一个所述密封区域为第二密封区域;所述舱盖包括两个所述舱盖单元,其中一个所述舱盖单元为第一舱盖单元,另一个所述舱盖单元为第二舱盖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舱盖单元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密封区域,所述第二舱盖单元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舱盖单元的数量合适,利于操作人员进行开闭舱口的操作。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航行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上述的密封舱盖组件,所述设备本体的船舱设有所述开孔,所述舱盖框架设于所述开孔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具有上述密封舱盖组件的优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航行设备还具有占用空间少、重量轻、能够随无人艇的变形保持长久自适应密封、使用时方便开启、安全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舱盖组件的立体结构图,其中一个舱盖单元为开启状态,另一个舱盖单元为关闭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舱盖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舱盖框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舱盖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舱盖单元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舱盖框架;2、舱盖;3、锁紧结构;4、铰接结构;
10、舱口;11、支撑件;12、支撑挡水条;13、支撑挡水槽;14、框架挡水条;15、框架挡水槽;16、支撑凸起;17、支撑槽;21、舱盖单元;22、第一舱盖挡水条;23、第二舱盖挡水条;24、舱盖挡水槽;41、铰接座;42、铰接块;43、腰型孔;31、锁紧转轴;32、锁紧把手;33、锁紧卡爪;44、铰接轴;
101、密封区域;102、第一密封区域;103、第二密封区域;211、第一舱盖单元;212、第二舱盖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舱盖组件,用于安装于航行设备的船舱开孔中,并且起到密封船舱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密封舱盖组件包括多个舱盖单元21,这样能够减少单个舱盖2的重量,同时通过设置支撑件11来保证多个舱盖单元21的支撑性和密封性;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密封舱盖组件包括:舱盖框架1和舱盖2;
其中,舱盖框架1用于设置于船舱的开孔上,这里,船舱的内部用于收容各种大尺寸船载装置,而船舱的开孔的尺寸大于船载装置,便于船载装置的进出;舱盖框架1设有舱口10和支撑件11,其中,舱口10与开孔连通,两者的尺寸大致相同,这样便于从舱口10进出船载装置;支撑件11可拆卸安装于舱盖框架1上,并且能够将舱口10分隔为多个密封区域101;这里,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支撑件11架设于舱盖框架1上,即横跨舱口10并且将舱口10分隔为多个密封区域101;通过将大尺寸舱口10分隔为多个小尺寸的密封区域101,再分别对每一密封区域101进行密封,这样能够减小单一密封区域101所需要的舱盖单元21的尺寸,进而减少舱盖单元21的重量,同时保证密封性;
舱盖2包括多个舱盖单元21,舱盖单元21与密封区域101一一对应,即,每一舱盖单元21用于密封对应的密封区域101;每一舱盖单元21与舱盖框架1和支撑件11可拆卸连接,由于密封区域101由部分舱盖框架1和部分支撑件11围合形成,这样,每一舱盖单元21与部分舱盖框架1可拆卸连接,同时每一舱盖单元21与支撑件11也可拆卸连接,使得舱盖单元21能够被拆下以打开密封区域101,相应地,每一舱盖单元21能够搭接于舱盖框架1以及支撑件11上以密封对应的密封区域101。
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舱盖组件的工作原理如下:
需要密封关闭船舱开孔时,将舱盖单元21搭接在舱盖框架1和支撑件11对应的部分上以密封对应的密封区域101,这样将舱盖单元21一一对应覆盖在密封区域101上,从而实现每一密封区域101的密封关闭,最终将船舱开孔密封关闭;
需要开启船舱开孔时,将舱盖单元21一一从密封区域101拆卸,再将支撑件11从舱盖框架1上拆卸,这样支撑件11不再跨设在舱口10上,使得舱口10最大化,便于大尺寸的船载装置进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架设于舱口10上的支撑件11能够将大尺寸的舱口10分隔为多个小尺寸的密封区域101,再分别对每一密封区域101进行密封,这样能够减小单一密封区域101所需要的舱盖单元21的尺寸,进而减少舱盖单元21的重量,提高打开舱盖单元21时的便利性,降低打开舱盖单元21时回落的风险,提高安全性;同时将舱口10分隔为多个小尺寸的密封区域101能够保证每一舱盖单元21对密封区域101的密封性;另外,支撑件11与舱盖框架1可拆卸连接,即能够从舱口10上拆下使得支撑件11不再架设在舱口10上,使得舱口10尺寸最大化,便于船载装置的进出。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11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支撑挡水条12,支撑挡水条12与支撑件11形成有支撑挡水槽13,支撑挡水槽13的槽口与舱口10的朝向相同;当舱盖单元21与支撑件11对接时,舱盖单元21对应支撑件11的边缘伸入支撑挡水槽13中并且与支撑挡水槽13的槽底密封抵接。
这里,当舱盖单元21覆盖密封区域101时,舱盖单元21对应支撑件11的边缘搭接在支撑件11上,为了提升密封区域101的防水性,在支撑件11上设置有支撑挡水条12,并且支撑挡水条12与支撑件11之间形成有支撑挡水槽13,而舱盖单元21的边缘用于与支撑挡水槽13的槽底抵接,这样落于舱盖单元21的水被引导进入支撑挡水槽13中,从而被汇聚排出,减少船舱进水的可能。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支撑挡水槽13的槽底优选设置有密封条,密封条包括但不限于硅胶条,舱盖单元21的边缘抵于密封条上,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件11上设置有支撑挡水条12以形成提升防水性能的支撑挡水槽13,进一步提升了舱盖单元21盖设于密封区域101时的密封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舱盖框架1沿其自身的周长方向设有框架挡水条14,框架挡水条14与舱盖框架1形成框架挡水槽15;当舱盖单元21与舱盖框架1对接时,舱盖单元21对应舱盖框架1的边缘伸入框架挡水槽15中;框架挡水条14与支撑挡水条12相接,使框架挡水槽15与支撑挡水槽13连通。
这里,当舱盖单元21覆盖密封区域101时,舱盖单元21对应舱盖框架1的边缘搭接在舱盖框架1上,为了提升密封区域101的防水性,在舱盖框架1上设置有框架挡水条14,并且框架挡水条14与舱盖框架1之间形成有框架挡水槽15,而舱盖单元21的边缘用于与框架挡水槽15的槽底抵接,这样落于舱盖单元21的水被引导进入框架挡水槽15中,从而被汇聚排出,减少船舱进水的可能。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框架挡水槽15和支撑挡水槽13连通,这样能够将落于舱盖单元21的水汇聚排出。
另外,框架挡水槽15的槽底优选设置有密封条,密封条包括但不限于硅胶条,舱盖单元21的边缘抵于密封条上,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舱盖框架1上设置有框架挡水条14以形成提升防水性能的框架挡水槽15,进一步提升了舱盖单元21盖设于密封区域101时的密封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舱盖框架1与支撑件11的连接部分设置有支撑凸起16,支撑凸起16形成有支撑槽17,支撑件11的端部对应可拆卸地嵌设于支撑槽17中,支撑槽17与支撑挡水槽13连通。
这里,支撑凸起16相对舱盖框架1的表面朝舱口10的内部凸出,这样利于支撑架设在舱口10上的支撑件11,而支撑凸起16形成有支撑槽17,使得支撑件11的端部能够可拆卸地嵌设与支撑槽17中;另外,支撑槽17与支撑挡水槽13连通,这样利于水的汇聚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11架设在舱口10的结构简单,并且能够保证密封区域101的密封性。
请一并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舱盖单元21的边缘沿其自身外周方向设有第一舱盖挡水条22,第一舱盖挡水条22用于伸入支撑挡水槽13和框架挡水槽15中。
这里,当舱盖单元21盖设在密封区域101时,舱盖单元21的边缘搭接在舱盖框架1和支撑件11上,这样,在舱盖单元21的边缘设置第一舱盖挡水条22,使其伸入支撑挡水槽13和框架挡水槽15中并且与支撑挡水槽13和框架挡水槽15的槽底密封抵接,这样,位于挡水槽和框架挡水槽15中的水也无法从舱盖单元21与舱盖框架1和支撑件11之间的缝隙进入船舱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舱盖单元21的防水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舱盖单元21的边缘沿其自身外周方向设有第二舱盖挡水条23,第二舱盖挡水条23与第一舱盖挡水条22间隔并且形成有舱盖挡水槽24;当舱盖单元21对接密封区域101时,支撑挡水条12和框架挡水条14伸入舱盖挡水槽24中并且与舱盖挡水槽24的槽底密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舱盖挡水槽24分别与框架挡水槽15和支撑挡水槽13交错咬合,进一步提升防水性能。
请再次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舱盖组件还包括设于舱盖单元21上的锁紧结构3,锁紧结构3用于与舱盖框架1锁紧连接。
可选地,锁紧结构3包括锁紧转轴31、分别设于锁紧转轴31两端的锁紧把手32和锁紧卡爪33,其中,锁紧转轴31转动设置于舱盖单元21上,锁紧把手32位于船舱外,锁紧卡爪33位于船舱内,操作人员在船舱外操作锁紧把手32可以驱使锁紧转轴31转动,进而驱使锁紧卡爪33转动以卡合或者脱离舱盖框架1,最终实现舱盖单元21相对舱盖框架1的锁紧与解锁。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将舱盖单元21盖设在密封区域101时,舱盖单元21的边缘与舱盖框架1和支撑件11抵接,通过锁紧结构3连接舱盖单元21与舱盖框架1,能够增加舱盖单元21抵接在舱盖框架1和支撑件11上的作用力,减少产生缝隙的可能,这样提高了舱盖单元21的密封性能。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每一舱盖单元21上设有多个锁紧结构3,以增加锁紧时舱盖单元21与舱盖框架1连接时的抵接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舱盖单元21的密封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舱盖组件还包括连接舱盖框架1和舱盖单元21的铰接结构4,铰接结构4包括设于舱盖框架1上的铰接座41和设于舱盖单元21上的铰接块42,铰接座41上设有腰型孔43,铰接块42上设有与腰型孔43间隙配合的铰接轴44,铰接轴44能够在腰型孔43的孔长方向移动以调整舱盖单元21相对舱盖框架1的铰接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腰型孔43能够使舱盖单元21上某一铰接结构4受力不均衡时,通过铰接轴44在腰型孔43上下活动来控制支撑挡水槽13和框架挡水槽15内密封条的变形量,防止密封条变形大小不一致;通过上述设计能够使得舱盖单元21的密封界面变形趋于一致,达到整个密封界面保持一致密封性。
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11将舱口10分隔为两个密封区域101,其中一个密封区域101为第一密封区域102,另一个密封区域101为第二密封区域103;舱盖2包括两个舱盖单元21,其中一个舱盖单元21为第一舱盖单元211,另一个舱盖单元21为第二舱盖单元212;其中,第一舱盖单元211用于密封第一密封区域102,第二舱盖单元212用于密封第二密封区域103。
具体地,第一舱盖单元211的一侧与舱盖框架1的一侧铰接,第一舱盖单元211的另一侧用于与支撑件11搭接,第二舱盖单元212的一侧与舱盖框架1的另一侧铰接,第一舱盖单元211的另一侧用于与支撑件11搭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舱盖单元212的数量合适,利于操作人员进行开闭舱口10的操作。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航行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上述的密封舱盖组件,设备本体的船舱设有开孔,舱盖框架1设于开孔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具有上述密封舱盖组件的优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航行设备还具有以下优点:
1密封舱盖组件具有占用空间少、重量轻、能够随无人艇的变形保持长久自适应密封、使用时方便开启、安全性好等优点;
2利用本实施例的密封舱盖组件作为机舱等舱室设备进出、日常检修用舱盖2,可以节省无人艇上宝贵的空间资源,利于搭载更多的甲板装置,实现更多、更复杂的功能;
3密封舱盖组件由舱盖单元21组成,单扇舱盖单元21重量轻,对操作人员身体素质要求低,方便启闭;开启后舱盖单元21重心低,无人艇摇晃时摆臂小,角加速度小,更容易固定,对附近操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安全性;
4采用密封界面自适应性设计,能够解决无人艇在高低温、日间夜间等不同环境条件下因受热不同引起的艇体变形造成密封界面失效的问题。通过均布的锁紧力和自动适应的可调的铰接结构4,实现密封界面随密封界面适应性变化,保持密封性长久有效;
5通过无人艇采用密封舱盖组件,可以轻易实现舱盖单元21上方人员通道通畅;舱盖单元21上方较低高度能够布置甲板装置,实现自扶正、甲板拖曳设备存储等功能;舱盖单元21密封性能保持长久有效,有效保护了舱内电气设备,避免由于舱盖2密封不严而造成的电气设备故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密封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盖框架(1),用于设置于船舱的开孔上,所述舱盖框架(1)设有连通所述开孔的舱口(10)以及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舱盖框架(1)上并且将所述舱口(10)分隔为多个密封区域(101)的支撑件(11);
舱盖(2),包括多个与所述密封区域(101)一一对应的舱盖单元(21),每一所述舱盖单元(21)与所述舱盖框架(1)和所述支撑件(11)可拆卸连接,每一所述舱盖单元(21)能够搭接于所述舱盖框架(1)以及所述支撑件(11)上以密封对应的所述密封区域(1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1)沿其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支撑挡水条(12),所述支撑挡水条(12)与所述支撑件(11)形成有支撑挡水槽(13),所述支撑挡水槽(13)的槽口与所述舱口(10)的朝向相同;当所述舱盖单元(21)与所述支撑件(11)对接时,所述舱盖单元(21)对应所述支撑件(11)的边缘伸入所述支撑挡水槽(13)中并且与所述支撑挡水槽(13)的槽底密封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框架(1)沿其自身的周长方向设有框架挡水条(14),所述框架挡水条(14)与所述舱盖框架(1)形成框架挡水槽(15);当所述舱盖单元(21)与所述舱盖框架(1)对接时,所述舱盖单元(21)对应舱盖框架(1)的边缘伸入所述框架挡水槽(15)中;所述框架挡水条(14)与所述支撑挡水条(12)相接,使所述框架挡水槽(15)与所述支撑挡水槽(13)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框架(1)与所述支撑件(11)的连接部分设置有支撑凸起(16),所述支撑凸起(16)形成有支撑槽(17),所述支撑件(11)的端部对应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支撑槽(17)中,所述支撑槽(17)与所述支撑挡水槽(13)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单元(21)的边缘沿其自身外周方向设有第一舱盖挡水条(22),所述第一舱盖挡水条(22)用于伸入所述支撑挡水槽(13)和所述框架挡水槽(15)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单元(21)的边缘沿其自身外周方向设有第二舱盖挡水条(23),所述第二舱盖挡水条(23)与所述第一舱盖挡水条(22)间隔并且形成有舱盖挡水槽(24);当所述舱盖单元(21)对接所述密封区域(101)时,所述支撑挡水条(12)和所述框架挡水条(14)伸入所述舱盖挡水槽(24)中并且与所述舱盖挡水槽(24)的槽底密封抵接。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舱盖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舱盖单元(21)上的锁紧结构(3),所述锁紧结构(3)用于与所述舱盖框架(1)锁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舱盖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舱盖框架(1)和所述舱盖单元(21)的铰接结构(4),所述铰接结构(4)包括设于所述舱盖框架(1)上的铰接座(41)和设于所述舱盖单元(21)上的铰接块(42),所述铰接座(41)上设有腰型孔(43),所述铰接块(42)上设有与所述腰型孔(43)间隙配合的铰接轴(44),所述铰接轴(44)能够在所述腰型孔(43)的孔长方向移动以调整所述舱盖单元(21)相对所述舱盖框架(1)的铰接高度。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舱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1)将所述舱口(10)分隔为两个所述密封区域(101),其中一个所述密封区域(101)为第一密封区域(102),另一个所述密封区域(101)为第二密封区域(103);所述舱盖(2)包括两个所述舱盖单元(21),其中一个所述舱盖单元(21)为第一舱盖单元(211),另一个所述舱盖单元(21)为第二舱盖单元(212);其中,所述第一舱盖单元(211)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密封区域(102),所述第二舱盖单元(212)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区域(103)。
10.一种航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舱盖组件,所述设备本体的船舱设有所述开孔,所述舱盖框架(1)设于所述开孔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90812.3U CN219406803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密封舱盖组件及航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490812.3U CN219406803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密封舱盖组件及航行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06803U true CN219406803U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7204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490812.3U Active CN219406803U (zh) | 2023-03-14 | 2023-03-14 | 密封舱盖组件及航行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06803U (zh) |
-
2023
- 2023-03-14 CN CN202320490812.3U patent/CN2194068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50534B2 (en) | Working machine | |
US9169622B2 (en) | Hydraulic excavator | |
CN111391972B (zh) | 一种登乘门装置及船 | |
KR102099989B1 (ko) | 흡기 구조를 갖는 건설 기계 | |
JP2019182593A (ja) | カウンタバランス型のバッテリー式フォークリフト | |
CN219406803U (zh) | 密封舱盖组件及航行设备 | |
CN110165570A (zh) | 一种成套开关柜 | |
CN216217915U (zh) | 一种机柜及机柜系统 | |
US6715715B1 (en) | Waterproof counterweighted pit lid | |
CN217936267U (zh) | 一种耐气候性船用防护箱 | |
CN216401677U (zh) | 地板窗及船舶 | |
CN114030630A (zh) | 一种机巢舱门及无人机机巢 | |
CN214029203U (zh) | 一种无人机故障诊断用保护装置 | |
TW201722768A (zh) | 設有內部電能儲存模組的巴士型電動公共運輸陸上車輛 | |
CN203319067U (zh) | 开顶集装箱 | |
CN216523424U (zh) | 一种顶部舱门密封防水的装置 | |
CN216672895U (zh) | 一种变频调速一体机控制柜 | |
CN215334424U (zh) | 一种导缆孔密封装置 | |
CN217623356U (zh) | 全地形车 | |
CN218783996U (zh) | 一种消防舱门和户外柜 | |
CN220492290U (zh) | 防水装置及船舶电池箱 | |
CN209627895U (zh) | 一种门板自动复位的防水电气柜 | |
CN216650373U (zh) | 一种防水防尘密封性能好的装船机无人化系统装备用电控箱 | |
CN219727847U (zh) | 汽车底板以及汽车 | |
CN218198869U (zh) | 无人机机巢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