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6125U - 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及敞篷车 - Google Patents
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及敞篷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06125U CN219406125U CN202320923980.7U CN202320923980U CN219406125U CN 219406125 U CN219406125 U CN 219406125U CN 202320923980 U CN202320923980 U CN 202320923980U CN 219406125 U CN219406125 U CN 2194061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speed reducer
- worm
- state
- unl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及敞篷车,本实用新型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包括锁止部和锁止配合部,顶蓬驱动装置中具有减速器和蜗杆总成,蜗杆总成和锁止部均与减速器铰接相连,且锁止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锁止配合部与锁止部锁止配合,能够使蜗杆总成锁止减速器;第二状态下,锁止配合部与锁止部脱离配合,以解除蜗杆总成对减速器的锁止。本实用新型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通过在顶蓬驱动装置上设置锁止部和锁止配合部,可利于在顶蓬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且难以自行打开的状态下,通过手动驱使锁止部相对于减速器转动,使得锁止配合部带动蜗杆总成相对于减速器转动,进而实现解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敞篷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有该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的敞篷车。
背景技术
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在每个人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敞篷汽车以其炫酷的造型广受人们的喜爱。
敞篷驱动系统作为驱动敞篷开合的重要部件,主要由电机、减速器构成,当驱动系统突然出现断电故障时,由于减速器内的含蜗轮蜗杆锁止机构,所以不会造成敞篷非人为控制的开合故障。而这也导致人工不能手动驱动敞篷开合,如果在寒冷的天气,敞篷尚未闭合时出现断电故障,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以实现敞篷驱动装置的手动解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包括设于顶蓬驱动装置上的锁止部和锁止配合部;
所述顶蓬驱动装置中具有减速器和蜗杆总成,所述蜗杆总成和所述锁止部均与所述减速器铰接相连,且所述锁止部具有被驱使靠近所述减速器的第一状态,以及被驱使远离所述减速器的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锁止配合部与所述锁止部锁止配合,能够使所述蜗杆总成锁止所述减速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锁止配合部与所述锁止部脱离配合,且所述锁止配合部能够带动所述蜗杆总成相对于所述减速器转动,以解除所述蜗杆总成对所述减速器的锁止。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部包括锁止主体,所述锁止主体上设有锁止槽,所述锁止配合部包括锁止滑销;
所述锁止主体的一端与所述减速器铰接相连,所述锁止槽位于所述锁止主体的另一端;
所述锁止滑销能够插入所述锁止槽内,并沿所述锁止槽滑动,以使所述锁止主体具有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主体上螺接有解锁部,所述减速器上设有解锁配合部;
所述解锁部的一端抵接在所述解锁配合部上,且所述解锁部相对于解锁配合部转动时,所述锁止主体被驱使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部包括解锁螺钉,所述解锁配合部包括设于所述减速器上的解锁配合面;
由所述第一状态转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解锁螺钉抵接在所述解锁配合面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解锁配合面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主体和所述减速器之间设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驱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锁止部进入所述第一状态;
和/或,所述锁止槽设置为弧形槽,且所述锁止槽的一端形成开口,所述锁止滑销能够沿所述锁止槽滑动,并由所述开口脱出所述锁止槽,以使所述蜗杆总成解除对所述减速器的锁止。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主体上设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锁止滑销插入所述锁止槽。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部包括设于所述锁止主体上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所述锁止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器具有减速器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减速器壳体内的蜗轮;
所述蜗杆总成和所述锁止部均与所述减速器壳体铰接相连,且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蜗杆总成与所述蜗轮啮合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蜗杆总成具有蜗杆壳体,以及设于蜗杆壳体内的蜗杆;
所述蜗杆壳体与所述减速器壳体铰接相连,所述锁止配合部设置在所述蜗杆壳体上,且所述锁止配合部位于所述蜗杆的一端,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相连。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通过在顶蓬驱动装置上设置锁止部和锁止配合部,可利于在顶蓬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且难以自行打开的状态下,通过手动驱使锁止部相对于减速器转动,使得锁止配合部带动蜗杆总成相对于减速器转动,进而实现解锁;同时,锁止部也能够被驱使带动锁止配合部,使蜗杆总成锁止减速器,从而可有效的避免由于车辆系统自身故障影响人员的使用体验。
此外,锁止部包括锁止主体,并在锁止主体上设有锁止槽,且锁止配合部设置为锁止滑销,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加工。在锁止主体上螺接有解锁部,减速器上设有解锁配合部,通过驱使解锁部相对于解锁配合部转动,可使得锁止部转换状态,从而便于带动锁止配合部实现解锁。
另外,解锁部包括解锁螺钉,解锁配合部包括解锁配合部,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将锁止槽设置为弧形槽,可便于避免锁止部和锁止配合部的运动轨迹产生干涉。在锁止主体上设有引导部,可利于锁止滑销插入锁止槽内。将引导部设置为引导槽,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敞篷车,所述敞篷车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敞篷车与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减速器的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减速器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蜗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锁止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减速器;101、减速器壳体;1011、解锁配合面;102、蜗轮;
2、蜗杆总成;201、蜗杆壳体;202、蜗杆;203、电机;
3、锁止部;301、锁止主体;3011、引导槽;302、锁止槽;3021、开口;303、锁止滑销;
4、解锁螺钉;5、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在整体构成上,如图1所示,其包括设于顶蓬驱动装置上的锁止部3和锁止配合部。
其中,顶蓬驱动装置中具有减速器1和蜗杆总成2,蜗杆总成2和锁止部3均与减速器1铰接相连,且锁止部3具有被驱使靠近减速器1的第一状态,以及被驱使远离减速器1的第二状态。
第一状态下,锁止配合部与锁止部3锁止配合,能够使蜗杆总成2锁止减速器1。第二状态下,锁止配合部与锁止部3脱离配合,且锁止配合部能够带动蜗杆总成2相对于减速器1转动,以解除蜗杆总成2对减速器1的锁止。
本实施例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通过在顶蓬驱动装置上设置锁止部3和锁止配合部,可利于在顶蓬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且难以自行打开的状态下,通过手动驱使锁止部3相对于减速器1转动,使得锁止配合部带动蜗杆总成2相对于减速器1转动,进而实现解锁。
同时,锁止部3也能够被驱使带动锁止配合部,使蜗杆总成2锁止减速器1,从而可有效的避免由于车辆系统自身故障影响人员的使用体验。
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的减速器1具有减速器壳体101,以及设于减速器壳体101内的蜗轮102。蜗杆总成2和锁止部3均与减速器壳体101铰接相连。以图1示状态下,蜗杆总成2与减速器壳体101的右上侧相连,且蜗杆总成2能够相对于减速器壳体101转动至水平放置于减速器壳体101的上侧。锁止部3与减速器壳体101的左侧铰接相连,且处于第一状态下的锁止部3朝向减速器1上侧延伸,使得锁止部3能够与蜗杆总成2重叠,以实现配合相连。
同时,参照图4所示,蜗杆总成2具有蜗杆壳体201,以及设于蜗杆壳体201内的蜗杆202。其中,蜗杆202设置在蜗杆壳体201内,并在蜗杆202的右端设有电机203,在正常状态下,电机203能够驱使蜗杆202转动,进而向蜗轮102内传递动力,也可保持蜗杆202静止不动,以用于锁止蜗轮102。
此外,蜗杆壳体201与减速器壳体101铰接相连,上述的锁止配合部设置在我蜗杆壳体201的左端部,在第一状态下,蜗杆202水平置于减速器壳体101顶部,且蜗杆202与蜗轮102啮合相连。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锁止部3包括锁止主体301,锁止主体301上设有锁止槽302,锁止配合部包括锁止滑销303。参照图1和图5中示出的,锁止主体301的底端与减速器壳体101的左侧铰接相连,锁止槽302位于锁止主体301的顶端。而锁止滑销303设置在蜗杆壳体201的左端部,且锁止滑销303滑动设于锁止槽302内。
当锁止主体301处于垂直于减速器壳体101的第一状态时,锁止滑销303与锁止槽302的左端抵接,此时蜗杆总成2水平设置且处于减速器壳体101的顶部,而蜗杆总成2内的蜗杆202与减速器1内的蜗轮102啮合相连,从而蜗杆202能够实现对蜗轮102的锁止,此时与蜗轮102相连的顶蓬结构处于被锁止状态。
当锁止部3被驱使向远离减速器壳体101的左侧转动而处于第二状态时,锁止滑销303被带动沿着锁止槽302滑动,随着锁止主体301的转动,锁止滑销303被带动上移,此时蜗杆202解除对蜗轮102的锁止,而与蜗轮102相连的顶蓬结构,处于可运动状态。
并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5中示出的,锁止槽302的一端形成开口3021,前述的锁止滑销303能够沿锁止槽302滑动,并由开口3021脱出锁止槽302,如此可使得蜗杆总成2相对于减速器壳体101具有更大的转动角度,以确保蜗杆总成2内的蜗杆202能够解除对蜗轮102的锁止。
其中,由于锁止主体301的底端与减速器壳体101铰接相连,因此,锁止主体301上锁止槽302的运动轨迹为弧形轨迹,为避免锁止主体301和蜗杆总成2之间的运动具有干涉,本实施例中,锁止槽302设置为弧形槽,以保证锁止主体301和蜗杆总成2能够顺利的完成运动过程。
此外,本实施例中,锁止主体301上设有引导部,该引导部用于引导锁止滑销303插入锁止槽302内,以便于蜗杆202能够顺利锁止蜗轮102。具体参照图5中示出的,引导部包括设于锁止主体301上的引导槽3011。
其中,锁止主体301的顶端沿锁止滑销303的延伸方向外扩设置,并在该端部成型有能够供锁止滑销303穿过的引导槽3011,引导槽3011与锁止槽302连通,当蜗杆壳体201左端设置的锁止滑销303穿过引导槽3011后,能够直接进入锁止槽302内,并与锁止槽302配合,以引导锁止部3和蜗杆总成2的运动,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加工。
另外,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手动驱使锁止主体301转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锁止主体301上设有解锁部,减速器1上设有解锁配合部。其中,解锁部的一端抵接在解锁配合部上,且解锁部相对于解锁配合部转动时,锁止主体301被驱使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
具体的可参照图1中示出的,解锁部包括解锁螺钉4,解锁配合部包括设于减速器壳体101上的解锁配合面1011。当锁止主体301处于第一状态时,解锁螺钉4螺接在锁止主体301上,解锁螺钉4与解锁配合面1011保持垂直,但是解锁螺钉4的顶部与解锁配合面1011并不接触。
当锁止主体301被外力驱使处于第二状态时,解锁螺钉4被驱使转动,此时解锁螺钉4能够与解锁配合面1011接触,并抵接在解锁配合面1011上,从而使得锁止主体301保持在第二状态,此时,锁止滑销303被驱使滑动至锁止槽302的开口3021处,或者锁止滑销303脱离锁止槽302,进而使得蜗杆202脱离蜗轮102,解除对蜗轮102的解锁。
此外,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锁止主体301和减速器1之间设有复位件,该复位件用于驱使第二状态的锁止主体301进入第一状态,同时蜗杆202与蜗轮102啮合,完成对蜗轮102的锁止。
其中,复位件优选为卡簧5,卡簧5向锁止主体301施加保持处于第一状态的作用力,当解锁螺钉4解除对解锁配合面1011的抵接时,锁止主体301能够在卡簧5的作用下回到第一状态。本实施例中,将复位件设置为卡簧5,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布置,当然,也可设置为其它的具有弹性性能的结构,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通过在减速器1和蜗杆总成2上分别设置锁止部3和锁止配合部,可便于在蜗杆总成2出现故障时,通过手动向锁止部3施加作用力,并通过锁止配合部的配合,解除蜗杆总成2对减速器1的锁止,如此设置,可便于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性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敞篷车,该敞篷车上设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
本实施例的敞篷车通过设置实施例一中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可便于在车辆顶蓬动力系统出现故障而无法自行解锁时,实现手部解锁,从而利于提高车辆自身的使用性能,同时利于提升驾乘人员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于顶蓬驱动装置上的锁止部(3)和锁止配合部;
所述顶蓬驱动装置中具有减速器(1)和蜗杆总成(2),所述蜗杆总成(2)和所述锁止部(3)均与所述减速器(1)铰接相连,且所述锁止部(3)具有被驱使靠近所述减速器(1)的第一状态,以及被驱使远离所述减速器(1)的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锁止配合部与所述锁止部(3)锁止配合,能够使所述蜗杆总成(2)锁止所述减速器(1);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锁止配合部与所述锁止部(3)脱离配合,且所述锁止配合部能够带动所述蜗杆总成(2)相对于所述减速器(1)转动,以解除所述蜗杆总成(2)对所述减速器(1)的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部(3)包括锁止主体(301),所述锁止主体(301)上设有锁止槽(302),所述锁止配合部包括锁止滑销(303);
所述锁止主体(301)的一端与所述减速器(1)铰接相连,所述锁止槽(302)位于所述锁止主体(301)的另一端;
所述锁止滑销(303)能够插入所述锁止槽(302)内,并沿所述锁止槽(302)滑动,以使所述锁止主体(301)具有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主体(301)上螺接有解锁部,所述减速器(1)上设有解锁配合部;
所述解锁部的一端抵接在所述解锁配合部上,且所述解锁部相对于解锁配合部转动时,所述锁止主体(301)被驱使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锁部包括解锁螺钉(4),所述解锁配合部包括设于所述减速器(1)上的解锁配合面(1011);
由所述第一状态转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解锁螺钉(4)抵接在所述解锁配合面(1011)上,以使所述锁止主体(301)保持在所述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主体(301)和所述减速器之间设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驱使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锁止部(3)进入所述第一状态;
和/或,所述锁止槽(302)设置为弧形槽,且所述锁止槽(302)的一端形成开口(3021),所述锁止滑销(303)能够沿所述锁止槽(302)滑动,并由所述开口(3021)脱出所述锁止槽(302),以使所述蜗杆总成(2)解除对所述减速器(1)的锁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主体(301)上设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锁止滑销(303)插入所述锁止槽(3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包括设于所述锁止主体(301)上的引导槽(3011),所述引导槽(3011)与所述锁止槽(30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器(1)具有减速器壳体(101),以及设于所述减速器壳体(101)内的蜗轮(102);
所述蜗杆总成(2)和所述锁止部(3)均与所述减速器壳体(101)铰接相连,且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蜗杆总成(2)与所述蜗轮(102)啮合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杆总成(2)具有蜗杆壳体(201),以及设于蜗杆壳体(201)内的蜗杆(202);
所述蜗杆壳体(201)与所述减速器壳体(101)铰接相连,所述锁止配合部设置在所述蜗杆壳体(201)上,且所述锁止配合部位于所述蜗杆(202)的一端,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蜗杆(202)与所述蜗轮(102)啮合相连。
10.一种敞篷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敞篷车上设有所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23980.7U CN219406125U (zh) | 2023-04-23 | 2023-04-23 | 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及敞篷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23980.7U CN219406125U (zh) | 2023-04-23 | 2023-04-23 | 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及敞篷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06125U true CN219406125U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7242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23980.7U Active CN219406125U (zh) | 2023-04-23 | 2023-04-23 | 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及敞篷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06125U (zh) |
-
2023
- 2023-04-23 CN CN202320923980.7U patent/CN2194061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19062B (zh) | 一种多功能自吸尾门锁总成 | |
US4984137A (en) | Sun visor for automotive vehicle | |
ATE95764T1 (de) | Schwenkschiebetuer fuer fahrzeuge. | |
CN210134729U (zh) | 一种多功能自吸尾门锁总成 | |
CN219406125U (zh) | 敞篷车顶蓬锁止机构及敞篷车 | |
CN204960634U (zh) | 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塞拉门系统的异步传动装置 | |
JPH01127430A (ja) | 自動車のリアアンダービューミラー | |
CN211473702U (zh) | 基于槽轮传动的智能门锁 | |
CN219795906U (zh) | 一种离合驱动装置及具有其的充电小门 | |
CN108222698B (zh) | 保险柜门锁 | |
CN218716069U (zh) | 一种车内门锁功能验证装置 | |
KR102663411B1 (ko) | 자동차용 파워 아웃렛 | |
CN208251871U (zh) | 汽车门锁自锁系统 | |
JPS62106Y2 (zh) | ||
CN214246972U (zh) | 一种电池包锁结构 | |
CN218324405U (zh) | 车门内把手的锁止结构、车门内把手总成及汽车 | |
CN221590729U (zh) | 一种自吸尾门锁 | |
CN218234727U (zh) | 车门内把手总成、汽车车门及汽车 | |
CN221119587U (zh) | 一种汽车自动门执行器 | |
CN112796578A (zh) | 一种基于槽轮传动的智能门锁 | |
CN115419337B (zh) | 高适应性车内门锁功能验证装置 | |
CN221698667U (zh) | 一种汽车安全带卡扣结构及汽车 | |
CN211500260U (zh) | 客车电控乘客门系统 | |
CN212453972U (zh) | 龙头锁 | |
CN115288548B (zh) | 车内门锁功能验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