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5102U - 一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5102U
CN219405102U CN202320321569.2U CN202320321569U CN219405102U CN 219405102 U CN219405102 U CN 219405102U CN 202320321569 U CN202320321569 U CN 202320321569U CN 219405102 U CN219405102 U CN 219405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llecting box
silicone oil
calende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215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士杰
范园园
司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rui Guantong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Youwei Photoelectr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Youwei Photoelectric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Youwei Photoelectr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215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5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5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5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包括:回油管组件、集油盒,回油管组件连接于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收集盒下端,回油管组件下端具有插接管段,插接管段通过软管段与收集盒连接,集油盒具有容纳硅油的集油槽,集油盒上端设置有与集油槽连通的插接孔,插接孔中插接有插接管段,集油盒放置于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底板上。通过回油管组件将压延机除粘连装置中收集盒内的硅油汇集进入集油盒中,由于回油管组件中设置了软管段,使得插接管段可以通过手动方式直接插入集油盒中或者从集油盒中拔出,形成了快插、快拆式结构,便于人工快速将集油盒取走或者将集油盒安装入压延机除粘连装置中,大大提高了人工回收硅油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数据库公开了一件名为一种塑料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申请号为202020465423.1,申请日为2020 .04 .02,该篇塑料压延机除粘连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收卷机构,底板的上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喷涂机构,底板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每个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位于收卷机构与喷涂机构之间,顶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连接有海绵板,顶板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每个固定块上均开设有导流槽,每个固定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每个连接板上均固定连接有收集盒。本实用新型通,多余的硅油从两侧的导流槽的流出,经过导流槽进入收集盒,收集的硅油可重复使用,避免硅油的浪费,无需暂停喷涂机构,操作简单。但是该种塑料压延机除粘连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两侧收集盒体积较小,硅油收集量有限;
(2)如果需要将收集盒中的硅油回收使用,则需要将收集盒进行拆卸后才能其中的硅油倾倒回收,或者需要采用抽油装置对收集盒中的硅油进行抽取回收,从而导致硅油的回收过程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用于解决原结构会导致硅油回收过程繁琐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包括:
回油管组件,连接于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收集盒下端,所述回油管组件下端具有插接管段,所述插接管段通过软管段与所述收集盒连接;
集油盒,具有容纳硅油的集油槽,上端设置有与所述集油槽连通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中插接有所述插接管段,所述集油盒放置于所述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底板上。
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回油管组件将压延机除粘连装置中收集盒内的硅油汇集进入集油盒中,由于回油管组件中设置了软管段,使得插接管段可以通过手动方式直接插入集油盒中或者从集油盒中拔出,形成了快插、快拆式结构,便于人工快速将集油盒取走或者将集油盒安装入压延机除粘连装置中,大大提高了人工回收硅油的效率,解决了原结构导致的硅油回收过程繁琐的问题,并且集油盒由于直接放置于底板上,不需要与其他物体进行装配,故而可以将集油盒做大,能够收集更多的硅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盒下端为锥尖向下的锥形部A,所述回油管组件与所述锥形部A的底部连接。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收集盒下端设改造成锥形结构,使得收集盒中的硅油更加容易汇集于收集盒的底部,便于收集盒中的硅油进入回油管组件中,从而可以提高收集盒的排油效率。
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管组件还包括:支路管段,一端与所述收集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软管段连通。
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管组件还包括:连接块A,连接于所述收集盒的下端;连接块B,连接于所述支路管段的上端,并与所述连接块A可拆卸式的连接;密封垫A,垫设于所述连接块A与所述连接块B之间。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连接块A与连接块B形成可拆卸式的连接结构,便于回油管组件的安装与后期维修作业的进行,并且通过密封垫A还可以提高连接块A与连接块B之间的密封性,以此降低硅油泄漏的概率。
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管组件还包括:球阀A,设置于所述插接管段。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球阀A可以控制回油管组件与集油盒之间油路的通断,使得集油盒在被取走时,硅油不会通过回油管组件漏出。
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油管组件还包括:插接块,套接于所述插接管段外侧,所述插接块的下端为锥尖向下的锥形部B,所述插接孔的端口处具有与所述锥形部B相匹配的锥形槽。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配置锥形部B与锥形槽,可以提高插接管段插入插接孔后定位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油盒包括:箱体,开设有所述集油槽;箱盖,连接于所述箱体上端,并将所述集油槽封闭。把手杆,连接于所述箱盖。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把手杆,便于操作人员移动集油盒。
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可以看到所述集油槽的透明结构。本步的有益效果: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到集油槽中硅油的收集量。
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油盒下端为锥尖向下的锥形部C,所述集油盒还包括:排油管,连接于所述锥形部C的底端;球阀B,设置于所述排油管。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锥形部C,可以使得硅油汇集于锥形部C中,便于硅油通过排油管排出。
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底板上,并用于支撑所述集油盒。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支撑件可以提高集油盒定位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硅油回收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油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硅油回收结构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回油管组件,101插接管段,102软管段,103支路管段,104连接块A,105连接块B,106密封垫A,107球阀A,108插接块,109锥形部B;
2集油盒,201插接孔,202箱体,203箱盖,204把手杆,205观察窗,206锥形部C,207排油管,208球阀B,209支撑件;
3收集盒,301锥形部A;
4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如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机械连接的方式可以在现有技术中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粘接、销连接、键连接、弹性变形连接、卡扣连接、过盈连接、注塑成型的方式实现结构上的相连;也可以是电连接,通过电传递能源或者信号;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包括:回油管组件1、集油盒2,回油管组件1连接于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收集盒3下端,回油管组件1下端具有插接管段101,插接管段101通过软管段102与收集盒3连接,集油盒2具有容纳硅油的集油槽,集油盒2上端设置有与集油槽连通的插接孔201,插接孔201中插接有插接管段101,集油盒2放置于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底板4上。
如图1所示,收集盒3下端为锥尖向下的锥形部A301,回油管组件1与锥形部A301的底部连接,通过将收集盒3下端设改造成锥形结构,使得其中的硅油更加容易汇集于收集盒3的底部,以此提高收集盒3的排油效率,防止硅油汇集于收集盒3中的角落处。
如图1所示,回油管组件1还包括:支路管段103,支路管段103的上端与收集盒3连接,下端与软管段102连通。
如图1所示,具体的,由于压延机除粘连装置中具有两个收集盒3,故而将支路管段103设计成Y形,支路管段103的上面两个端口分别与对应的收集盒3连接,下端与软管段102连接;支路管段103采用镀锌管,从而可以减少软管段102的用量,以此提高回油管组件1整体的刚性,使得回油管组件1与收集盒3连接处的结构更加稳定。
如图3所示,回油管组件1还包括:连接块A104、连接块B105、密封垫A106,连接块A104连接于收集盒3的下端,连接块B105连接于支路管段103的上端,并与连接块A104可拆卸式的连接,密封垫A106设置于连接块A104与连接块B105之间。
如图3所示,具体的,连接块A104与连接块B105为圆柱形结构,连接块A104焊接于收集盒3,连接块B105焊接于支路管段103的上端端口处,连接块B105与连接块A104之间通过外六角螺栓实现可拆卸式的连接结构,从而便于回油管组件1的安装与后期维修作业的进行,并且通过密封垫A106还可以提高连接块A104与连接块B105之间的密封性,降低硅油泄漏的概率。
如图1所示,回油管组件1还包括:球阀A107,球阀A107设置于插接管段101上,球阀A107用于控制插接管段101的通断,即控制整个回油管组件1与集油盒2之间油路的通断,当需要将集油盒2取走时,只需要通过球阀A107将插接管段101关闭即可,从而使得整个压延机除粘连装置可以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将集油盒2取走。
如图1所示,回油管组件1还包括:插接块108,插接块108套接于插接管段101外侧,插接块108的下端为锥尖向下的锥形部B109,插接孔201的端口处具有与锥形部B109相匹配的锥形槽。
如图1所示,具体的,插接块108上端为圆柱形结构,圆柱形结构的下端为锥形部B109,插接块108为橡胶体,插接块108设置于球阀A107的下方,插接块108通过胶粘的方式套接于插接管段101外侧,通过插接块108插设于锥形槽中,可以提高插接管段101在插接孔201中定位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集油盒2包括:箱体202、箱盖203,箱体202开设有集油槽,箱盖203连接于箱体202上端并将集油槽封闭,具体的,箱盖203通过螺栓连接于箱体202,箱盖203与箱体202之间同样垫设有密封垫B,以此提高箱体202与箱盖203连接处的密封性。
如图2所示,集油盒2还包括:把手杆204,把手杆204连接于箱盖203,具体的,把手杆204有两根且对称设置于箱盖203上端,通弄过设置把手杆204,便于操作人员移动集油盒2。
如图2所示,箱体202上设置有观察窗205,观察窗205为可以看到集油槽的透明结构,具体的,观察窗205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箱体202的前后两侧,观察窗205为玻璃或者塑料材质,通过观察窗205可以看到集油槽中硅油的收集量。
如图2、3所示,集油盒2下端为锥尖向下的锥形部C206,集油盒2还包括:排油管207、球阀B208,排油管207连接于锥形部C206的底端,排油管207用于将集油盒2中的硅油排出,球阀B208设置于排油管207,球阀B208用于控制排油管207B的通断。
如图1所示,该种硅油回收结构还包括:支撑件209,支撑件209设置于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底板4上,并用于支撑集油盒2。
如图1所示,具体的,底板4上对应排油管207开设有槽体,以此防止排油管207与底板4干涉,支撑件209有四个且分别设置于集油盒2的四个角落处,通过四个支撑件209对集油盒2的四个角落进行支撑,将集油盒2抬离底板4一定高度,可以降低槽体开设的深度,支撑件209的上端对应箱体202还开设有凹槽,凹槽与箱体202角落处结构相匹配,箱体202插设定位于支撑件209中,从而可以提高集油盒2定位的稳定性。
该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在使用时,通过回油管组件1将压延机除粘连装置中收集盒3内的硅油汇集进入集油盒2中,由于回油管组件1中设置了软管段102,使得插接管段101可以通过手动方式直接插入集油盒2中或者从集油盒2中拔出,形成了快插、快拆式结构,便于人工快速将集油盒2取走或者将集油盒2安装入压延机除粘连装置中,大大提高了人工回收硅油的效率,解决了原结构导致的硅油回收过程繁琐的问题,并且集油盒2由于直接放置于底板4上,不需要与其他物体进行装配,故而可以将集油盒2做大,能够收集更多的硅油。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10)

1.一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回油管组件,连接于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收集盒下端,所述回油管组件下端具有插接管段,所述插接管段通过软管段与所述收集盒连接;
集油盒,具有容纳硅油的集油槽,上端设置有与所述集油槽连通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中插接有所述插接管段,所述集油盒放置于所述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下端为锥尖向下的锥形部A,所述回油管组件与所述锥形部A的底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组件还包括:
支路管段,一端与所述收集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软管段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组件还包括:
连接块A,连接于所述收集盒的下端;
连接块B,连接于所述支路管段的上端,并与所述连接块A可拆卸式的连接;
密封垫A,垫设于所述连接块A与所述连接块B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组件还包括:
球阀A,设置于所述插接管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组件还包括:
插接块,套接于所述插接管段外侧,所述插接块的下端为锥尖向下的锥形部B,所述插接孔的端口处具有与所述锥形部B相匹配的锥形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盒包括:
箱体,开设有所述集油槽;
箱盖,连接于所述箱体上端,并将所述集油槽封闭;
把手杆,连接于所述箱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硅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可以看到所述集油槽的透明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盒下端为锥尖向下的锥形部C,所述集油盒还包括:
排油管,连接于所述锥形部C的底端;
球阀B,设置于所述排油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用于支撑所述集油盒。
CN202320321569.2U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 Active CN219405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1569.2U CN219405102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1569.2U CN219405102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5102U true CN219405102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6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21569.2U Active CN219405102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5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405102U (zh) 一种压延机除粘连装置的硅油回收结构
CN107409815A (zh) 一种水循环人工智能花盆
CN105126401A (zh) 压滤机用弹性伸缩滤液收集管及压滤机
CN204996198U (zh) 压滤机用弹性伸缩滤液收集管及压滤机
CN213270496U (zh) 一种液压站集油盒
CN113893589B (zh) 一种冷却液过滤系统
CN215105938U (zh) 一种雨水泵站的淤泥自动排泥装置
CN210013201U (zh) 一种水面垃圾收集清理装置
CN107932784B (zh) 汽车轮胎回收处理系统
CN201581464U (zh) 全自动家用废水再利用装置
CN220176122U (zh) 一种废蚀刻液萃取设备
CN213935578U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城市规划展示装置
CN219646857U (zh) 一种地埋式雨水处理设备
CN211251464U (zh) 一种垃圾压缩机自动排污装置
CN217393171U (zh) 一种电厂空冷岛用空化泡清洗装置
CN217064907U (zh) 一种用于伴矿景天水培的装置
CN219788940U (zh) 一种废旧地膜清洗造粒回收装置
CN214791050U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真空系统疏水回收装置
CN216271130U (zh) 一种低压储罐残液收集装置
CN220942249U (zh) 一种自动排渣机构和清洗设备
CN220194090U (zh) 一种脱泥机水冲洗装置
CN211504772U (zh) 一种废水采集器用清洁装置
CN216429906U (zh)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防水排水装置
CN219723963U (zh) 一种用于隔膜式多功能控制阀的疏通动作装置
CN216674149U (zh) 一种智慧城市用绿植养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8

Address after: 215000 Shaxi Tow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rui Guantong Technology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68 Kangzhuang Branch Road, Zhoushi Town,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YOUWEI PHOTOELECTRIC MATE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