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6000U - 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6000U
CN219396000U CN202320640270.3U CN202320640270U CN219396000U CN 219396000 U CN219396000 U CN 219396000U CN 202320640270 U CN202320640270 U CN 202320640270U CN 219396000 U CN219396000 U CN 219396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ching
cylinder
insect
capturing
p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402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新菊
郑念
王辉
陈长山
杨新生
李建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of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3206402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6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6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6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小害虫捕捉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包括捕捉筒,捕捉筒内套设有与捕捉筒间隙配合的捕捉内筒,捕捉内筒通过设置在捕捉筒内顶面中心上的伸缩轴与捕捉筒相连接,伸缩轴上套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捕捉筒内顶面和捕捉内筒顶面相连接;捕捉筒上设有与捕捉内筒相配合的诱虫口。实用新型通过在捕捉筒内设计高度位置可调的捕捉内筒,使得捕捉内筒的下部能够伸出捕捉筒,从而方便将集虫间从捕捉筒内取出,方便对集虫间内诱捕到的微小害虫进行高效收集及清理,进而对虫体进行识别,从而有效实现对蔬菜害虫尤其是微小害虫的虫情监测。

Description

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小害虫捕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
背景技术
害虫(pest)是对人类有害的昆虫的通称。害虫对农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倘若不对其进行防治,容易对农业、林业等造成重大损失。
目前,化学农药防治仍是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但随着社会及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尤为关注,因此,蔬菜的害虫防治重点逐渐从广谱防治转变为定向防治,而蔬菜害虫的定向防治特别是微小害虫的定向防治严重依赖虫情监测,虫情监测可利用害虫捕捉器对害虫诱捕后实现对其种类的识别,但现有的害虫捕捉器对微小害虫诱捕效果有限,主要原因是诱捕到的微小害虫数量极多,诱捕到的微小害虫虫体大多聚集在诱饵上或诱饵附近,容易导致诱饵失效,无法继续引诱害虫进入捕捉器内。
对此,授权公告号为CN2176949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害虫捕捉器,包括:容置体,所述容置体的上面和侧面均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有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大头的一端与通孔连接,小头的一端伸入容置体内;诱饵,设置在漏斗结构上;灯珠,设置在所述容置体内部,所述灯珠通过控制开关与供电组件电连接;悬挂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置体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害虫捕捉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环保且有效的消灭害虫,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当需要清洗时,将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卸下,用水冲洗筒体即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农业害虫捕捉器,有如下优点:捕捉效果强,造价成本低,便于广泛应用。
该捕捉器虽然能够通过水冲的方式对筒体进行清理,但该捕捉器捕捉到的害虫集中在漏斗结构小头端附近,水冲难以将诱杀后的害虫清理干净,多次使用后会影响捕捉效果,水冲后该捕捉器的诱饵需要进行更换,而漏斗结构的设计导致诱饵难以快速清理和放置,不仅影响害虫捕捉效率,还会影响害虫捕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对诱捕到的微小害虫进行高效收集及清理的微小害虫捕捉器。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包括捕捉筒,捕捉筒内套设有与捕捉筒间隙配合的捕捉内筒,捕捉内筒通过设置在捕捉筒内顶面中心上的伸缩轴与捕捉筒相连接,伸缩轴上套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捕捉筒内顶面和捕捉内筒顶面相连接;捕捉筒上设有与捕捉内筒相配合的诱虫口。
优选地,捕捉筒内侧面上设有与诱虫口相连接的诱虫管,诱虫管与设置在捕捉内筒内的诱虫通道相连接,诱虫通道内设有多层间隙配合的捕虫网结构,捕虫网结构包括设置在诱虫通道上的捕虫间隙,捕虫间隙内套设有一对间隙配合的内凹盘捕虫网,内凹盘捕虫网外周通过间隙虫网相连接。
优选地,内凹盘捕虫网的孔径沿诱虫通道开口向其尾端逐渐缩小。
优选地,捕捉内筒上设有相对捕捉内筒轴对称的限位板,限位板设置在诱虫管下方的捕捉内筒侧面上,限位板通过设置在捕捉筒内壁上的限位滑槽与设置在捕捉筒内底端限位环上的限位孔相配合。
优选地,捕捉内筒底端上套设有与限位环螺纹连接的集虫间,集虫间与捕捉内筒活动连接,集虫间顶端与限位板相接,集虫间底面上设有把手。
优选地,集虫间的顶面上设有集虫扇,集虫扇通过设置在集虫间底面上的控制开关与设置在集虫间底面上的电池腔相连接。
优选地,捕捉内筒内设有诱虫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捕捉筒内设计高度位置可调的捕捉内筒,使得捕捉内筒的下部能够伸出捕捉筒,从而方便将集虫间从捕捉筒内取出,方便对集虫间内诱捕到的微小害虫进行高效收集及清理,进而对虫体进行识别,从而有效实现对蔬菜害虫尤其是微小害虫的虫情监测,还能够实现对集虫间连接的捕捉内筒下部进行清理,从而避免诱捕的虫体残留在集虫间及捕捉内筒内,进而实现持续高效诱捕微小害虫的目的,同时方便对集虫间内的诱饵进行更换,减少捕捉器清理时间,提升微小害虫捕捉效率。
(2)捕捉内筒通过伸缩轴与捕捉筒连接,通过伸缩轴的伸缩达到捕捉内筒在捕捉筒内高度位置调节的目的,缓冲弹簧能够减缓捕捉内筒在位置调节过程中受到的震动,提升捕捉内筒的使用寿命,降低其损坏概率,捕捉筒和捕捉内筒都是透明筒,方便捕捉内筒内的诱虫灯对害虫进行有效引诱动作;害虫通过诱虫口、诱虫管进入诱虫通道,通过捕虫网结构对害虫的虫体大小进行筛分,促使虫体不同大小的害虫进入到捕捉内筒内,由于一对内凹盘捕虫网的设计,内凹盘捕虫网间中部的间隙大于内凹盘捕虫网间外周的间隙,有效防止害虫沿间隙虫网倒飞回诱虫管道内,害虫进入到捕捉内筒后,在诱虫灯灯光作用下及集虫扇风力作用下,不同体积的害虫也难以倒飞到诱虫管道内,从而有效实现对不同大小虫体的诱捕;内凹盘捕虫网的孔径逐渐缩小也防止虫体沿诱虫通道倒飞。
(3)捕捉内筒通过限位板沿限位滑槽上下移动,方便捕捉内筒进行高度位置调节,限位环上的限位孔配合限位滑槽对捕捉内筒进行限位,防止捕捉内筒在集虫间转动时随集虫间转动;通过把手带动集虫间与限位环螺纹连接,方便将集虫间在捕捉筒内取出,达到快速高效清理微小害虫虫体的目的,方便对微小害虫进行再次诱捕。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捕虫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捕捉筒,2、诱虫口,3、集虫间,4、控制开关,5、把手,6、电池腔,7、限位环,8、集虫扇,9、捕虫网结构,10、限位板,11、诱虫通道,12、诱虫管,13、捕捉内筒,14、缓冲弹簧,15、伸缩轴,16、间隙虫网,17、内凹盘捕虫网,18、内凹盘捕虫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其结构如图1-图3所示,其中图2未表现诱虫灯,包括捕捉筒1,捕捉筒1内套设有与捕捉筒1间隙配合的捕捉内筒13,捕捉内筒13通过设置在捕捉筒1内顶面中心上的伸缩轴15与捕捉筒1相连接,伸缩轴15上套设有缓冲弹簧14,缓冲弹簧14的两端分别与捕捉筒1内顶面和捕捉内筒13顶面相连接;捕捉筒1上设有与捕捉内筒13相配合的诱虫口2。捕捉筒1内侧面上设有与诱虫口2相连接的诱虫管12,诱虫管12与设置在捕捉内筒13内的诱虫通道11相连接,诱虫通道11内设有多层间隙配合的捕虫网结构9,捕虫网结构9包括设置在诱虫通道11上的捕虫间隙,捕虫间隙内套设有一对间隙配合的内凹盘捕虫网17、18,内凹盘捕虫网17、18外周通过间隙虫网16相连接。内凹盘捕虫网17、18的孔径沿诱虫通道11开口向其尾端逐渐缩小。
捕捉内筒13上设有相对捕捉内筒13轴对称的限位板10,限位板10通过设置在捕捉筒1内壁上的限位滑槽与设置在捕捉筒1内底端限位环7上的限位孔相配合。捕捉内筒13底端上套设有与限位环7螺纹连接的集虫间3,集虫间3与捕捉内筒13活动连接,集虫间3顶端与限位板10相接,集虫间3底面上设有把手5。集虫间3的顶面上设有集虫扇8,集虫扇8通过设置在集虫间3底面上的控制开关4与设置在集虫间3底面上的电池腔6相连接。捕捉内筒13内设有诱虫灯。
使用时,通过悬挂绳将捕捉筒1悬挂在合适位置上,或者采用捕捉支架将捕捉筒1固定到合适位置上,在集虫间3内放置诱饵,开启控制开关4,诱虫灯亮起,在电池腔6内可充电电池组的带动下,集虫电机带动集虫扇8转动;在诱虫灯及诱饵的作用下,害虫依次通过诱虫口2、诱虫管12进入诱虫管12道内,在捕虫网结构9的作用下,虫体进入捕虫间隙内的一对内凹盘捕虫网17、18内,在虫体过大时,害虫不能通过靠近诱虫通道11尾端的内凹盘捕虫网18,害虫此时通过间隙虫网16进入捕捉内筒13内,间隙虫网16孔径与远离诱虫通道11尾端的内凹盘捕虫网17孔径相同,通过多个捕虫网结构9的设置,依次实现对虫体较大害虫及虫体微小害虫的诱捕,害虫诱捕到捕捉内筒13内后,在诱虫灯及诱饵的作用下汇聚靠近集虫间3,在集虫扇8产生的风力作用下,害虫无法脱离集虫间3,在集虫扇8的持续作用下,虫体逐渐风干,方便取出后对害虫虫体的种类进行识别,从而对害虫进行定向防治工作。
经过一段捕捉后,关闭控制开关4,通过旋转把手5,集虫间3与限位环7上的螺纹分开,集虫间3失去对限位板10的阻挡,捕捉内筒13通过限位板10沿限位滑槽下落,在限位板10上限位孔的作用下,伸缩轴15带动缓冲弹簧14伸展,捕捉内筒13下降到一定位置,集虫间3完全与捕捉内筒13、限位环7脱离,对集虫间3内诱捕到的害虫虫体进行清理,对捕捉内筒13内部进行清理,方便再次进行微小害虫的诱捕动作。
实施例2
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捕捉筒1上设有悬挂吊绳。
实施例3
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捕捉筒1下设有捕捉支架,捕捉支架上设有与捕捉筒1间隙配合的捕捉间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不仅限于上述实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捉筒,捕捉筒内套设有与捕捉筒间隙配合的捕捉内筒,捕捉内筒通过设置在捕捉筒内顶面中心上的伸缩轴与捕捉筒相连接,伸缩轴上套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捕捉筒内顶面和捕捉内筒顶面相连接;所述捕捉筒上设有与捕捉内筒相配合的诱虫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害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筒内侧面上设有与诱虫口相连接的诱虫管,诱虫管与设置在捕捉内筒内的诱虫通道相连接,诱虫通道内设有多层间隙配合的捕虫网结构,捕虫网结构包括设置在诱虫通道上的捕虫间隙,捕虫间隙内套设有一对间隙配合的内凹盘捕虫网,内凹盘捕虫网外周通过间隙虫网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害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盘捕虫网的孔径沿诱虫通道开口向其尾端逐渐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小害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内筒上设有相对捕捉内筒轴对称的限位板,限位板通过设置在捕捉筒内壁上的限位滑槽与设置在捕捉筒内底端限位环上的限位孔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小害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内筒底端上套设有与限位环螺纹连接的集虫间,集虫间与捕捉内筒活动连接,集虫间顶端与限位板相接,集虫间底面上设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小害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间的顶面上设有集虫扇,集虫扇通过设置在集虫间底面上的控制开关与设置在集虫间底面上的电池腔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小害虫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内筒内设有诱虫灯。
CN202320640270.3U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 Active CN219396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0270.3U CN219396000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40270.3U CN219396000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6000U true CN219396000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29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40270.3U Active CN219396000U (zh) 2023-03-28 2023-03-28 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60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A200600338A1 (ru) Ловушка для улавливания лесных, садовых и 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ых вредных насекомых и способ удерживания и хранения таких вредителей
KR101003178B1 (ko) 흡입식 포충기
KR200396720Y1 (ko) 조수퇴치 및 해충 포집장치
CN110495434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害虫自动识别计数系统及方法
CN217089249U (zh) 一种便携式电动捕蝇器
CN215302515U (zh) 一种办公室病虫害防治用害虫捕捉装置
CN214546687U (zh) 一种多用型的害虫诱捕装置
CN202635391U (zh) 一种光气飞虫诱捕器
CN219396000U (zh) 一种微小害虫捕捉器
CN206275023U (zh) 一种蚊虫诱捕器
CN217089237U (zh) 一种引蝇捕捉器
CN202680298U (zh) 一种飞虫诱捕器
CN216452799U (zh) 一种用于气味扩散的虫子捕捉装置
KR101523059B1 (ko) 곤충트랩
CN202127736U (zh) 一种柜式蝇虫诱捕器
CN210137744U (zh) 一种信息素光源诱捕器
CN102726357A (zh) 一种飞虫诱捕器
CN211510317U (zh) 一种实蝇的液体诱捕装置
CN110402907A (zh) 一种可防止昆虫逃跑的户外采集装置
CN220756251U (zh) 一种农用害虫诱杀识别计数的装置
CN220897673U (zh) 一种温室蔬菜种植害虫诱捕器
CN216983256U (zh) 一种风吸式杀虫灯
LU503504B1 (en) Attracting and catching device for agricultural insect
CN212911344U (zh) 一种新型实蝇诱捕装置
CN219939434U (zh) 一种无害除虫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