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5410U - 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5410U
CN219395410U CN202320580626.9U CN202320580626U CN219395410U CN 219395410 U CN219395410 U CN 219395410U CN 202320580626 U CN202320580626 U CN 202320580626U CN 219395410 U CN219395410 U CN 219395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on loop
expansion tank
converter valve
air
cooling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806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宏伟
张兴生
路顺
郭子成
杨荣华
李明锋
罗俊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Offshore Wind Powe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Offshore Wind Powe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Offshore Wind Powe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ree Gorges New Energy Offshore Wind Powe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806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5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5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5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涉及水冷技术领域。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却循环回路、第二冷却循环回路和稳压补水单元,第一冷却循环回路经过换流阀,第二冷却循环回路和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可换热地相接;稳压补水单元包括与第一冷却循环回路连接的第一补水管路以及与第二冷却循环回路连接的第二补水管路;第一补水管路上连接有第一膨胀罐,第二补水管路上连接有第二膨胀罐,第一膨胀罐的进气口和第二膨胀罐的进气口均连接气源,第一膨胀罐的进气口和第二膨胀罐的进气口可控地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流阀冷却系统压力不稳,维护周期短,维护频繁的问题,具有稳定系统压力,维护周期短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换流站是指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为了完成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或者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转换,并达到电力系统对于安全稳定及电能质量的要求而建立的站点。
柔性直流和常规直流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1、可控性更强,可关断器件更便于控制,无需交流侧提供换相电流;2、交流侧无需大量无功支撑,占地面积较小;3、无换相失败,可向孤岛供电;4、频次较高,仅需少容量高次滤波器。因此,柔性直流换流站被应用于海上风电技术领域。
由于换流站内的阀组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热量,需要及时散热,以保证设备及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换流站采用水冷系统为站内设备冷却循环提供冷源,并通过氮气进行稳压。但因风力发电系统负荷波动较大,换流阀冷却系统压力波动频繁,消耗氮气瓶气体较快,当某一系统稳压备用氮气瓶消耗殆尽时需人为更换,违背海上换流站无人值守设计初衷,且大规模海上柔直输电往往离岸较远,不及时补充氮气瓶影响系统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换流阀冷却系统压力不稳,维护周期短,维护频繁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却循环回路、第二冷却循环回路和稳压补水单元,第一冷却循环回路经过换流阀,第二冷却循环回路和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可换热地相接;稳压补水单元包括与第一冷却循环回路连接的第一补水管路以及与第二冷却循环回路连接的第二补水管路;第一补水管路上连接有第一膨胀罐,第二补水管路上连接有第二膨胀罐,第一膨胀罐的进气口和第二膨胀罐的进气口均连接气源,第一膨胀罐的进气口和第二膨胀罐的进气口可控地连通。
可选的,第一膨胀罐的进气口通过第一进气管路连接气源,第一进气管路上设有第一稳压阀,第二膨胀罐通过第二进气管路连接气源,第二进气管路上设有第二稳压阀,第一稳压阀和第二稳压阀均开启时,第一进气管路和第二进气管路连通。
可选的,气源包括补气总管以及多个储气瓶,储气瓶的出气口分别通过补气支管和补气总管连接,补气总管、第一进气管路和第二进气管路连通。
可选的,储气瓶设有第一压力表,各补气支管上均设有补气阀。
可选的,第一膨胀罐设有第一减压阀,第二膨胀罐设有第二减压阀。
可选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之间设有第一换热装置,第一换热装置包括适于进行热交换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一冷却循环回路连接,第二通道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连接。
可选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包括第一旁路,第一旁路的第一端和换流阀的换热出口连接,第一旁路的第二端和第一通道的进口连接;第一旁路中设有脱气罐。
可选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包括第二旁路,第二旁路的第一端连接于脱气罐下游的第一旁路中,第二旁路的第二端和换流阀的换热出口连接,在第二旁路的第一端和换流阀的换热进口之间连接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有加热开关。
可选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包括第三旁路,第三旁路的第一端和换流阀的换热进口连接,第三旁路的第二端和换流阀的换热出口连接,第三旁路中设有去离子罐。
可选的,还包括第三冷却循环回路,第三冷却循环回路和中间水循环之间通过第二换热装置可换热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稳压补水单元,其中的第一补水管路和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可向第一冷却循环回路补水;第二补水管路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连接,可向第二冷却循环回路补水,且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共用一个稳压补水单元,当其中第一膨胀罐或第二膨胀罐出现压力超出设定下限值的情况时,可将第一膨胀罐的进气口和第二膨胀罐的进气口连通,利用高压侧向低压侧进行压力补偿,实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的均压,相比于直接消耗气源的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可以在两个膨胀罐均压后再确定是否消耗气源,可以延长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的维护周期。同时,由于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共用一个稳压补水单元,便于集中调控稳压和补水,第一冷却循环回路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的水压均压后有利于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整体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膨胀罐;12、第二膨胀罐;21、第一进气管路;22、第二进气管路;31、第一稳压阀;32、第二稳压阀;41、第一减压阀;42、第二减压阀;51、第一补水管路;52、第二补水管路;6、储气瓶;61、补气阀;62、第二压力表;7、第一压力表;8、补气总管;9、水罐;10、第一流体输送装置;20、第二流体输送装置;30、移动水箱;40、第一换热装置;50、换流阀;60、第二换热装置;100、第一冷却循环回路;200、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1、第一旁路阀;2002、第二旁路阀;2003;第三旁路阀;2004、脱气罐;2005、加热装置;2006、去离子罐;2007、第三流体输送装置;2008、过滤器;2009、离子导电监测装置;20010、主路阀;300、稳压补水单元;400、第三冷却循环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为了便于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但实施例不应看作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参照图1,包括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和稳压补水单元300,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经过换流阀50,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和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可换热地相接;稳压补水单元300包括与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连接的第一补水管路51以及与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连接的第二补水管路52;第一补水管路51上连接有第一膨胀罐11,第二补水管路52上连接有第二膨胀罐12,第一膨胀罐11的进气口和第二膨胀罐12的进气口均连接气源,第一膨胀罐11的进气口和第二膨胀罐12的进气口可控地连通。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稳压补水单元300,其中的第一补水管路51和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可向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补水;第二补水管路52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连接,可向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补水,且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共用一个稳压补水单元300,当其中第一膨胀罐11或第二膨胀罐12出现压力超出设定下限值的情况时,可将第一膨胀罐11的进气口和第二膨胀罐12的进气口连通,利用高压侧向低压侧进行压力补偿,实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的均压,相比于直接消耗气源的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可以在两个膨胀罐均压后再确定是否消耗气源,可以延长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的维护周期。同时,由于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共用一个稳压补水单元300,便于集中调控稳压和补水,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的水压均压后有利于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整体的稳定运行。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膨胀罐11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管路和水源连接,第一膨胀罐11的出水口和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连接,第一进水管路上设有第一进水阀;第二膨胀罐12的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路和水源连接,第二膨胀罐12的出水口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连接,第二进水管路上设有第二进水阀。
可选的,第一膨胀罐11和第二膨胀罐12均设有第一压力表7,用于检测第一膨胀罐11和第二膨胀罐12内的压力。
具体的,通过控制第一进水阀的开关,可控制是否向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补水;通过控制第二进水阀的开关,可控制是否向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补水。
可选的,水源包括水罐9,水罐9的出水口连接有进水总管,第一进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均和进水总管连接。可选的,进水总管上设有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0。可选的,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0设置两个,两个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0之间并联设置。这样是对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0做冗余设计,一个正常使用,一个作为备用。
可选的,水罐9的进水口通过加水管路连接移动水箱30,加水管路上连接有第二流体输送装置20。通过第二流体输送装置20,定期向水罐9内补水,保证水罐9内的水量充足。
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0和第二流体输送装置20包括水泵。
可选的,第一膨胀罐11的进气口通过第一进气管路21连接气源,第一进气管路21上设有第一稳压阀31;第二膨胀罐12通过第二进气管路22连接气源,第二进气管路22上设有第二稳压阀32,第一稳压阀31和第二稳压阀32均开启时,第一进气管路21和第二进气管路22连通。通过打开第一稳压阀31,关闭第二稳压阀32,可单独向第一膨胀罐11进气;通过关闭第一稳压阀31,打开第二稳压阀32,可单独向第二膨胀罐12进气。当第一膨胀罐11的压力小于设定的下限值时,先打开第二稳压阀32,使第一进气管路21和第二进气管路22连通,使第二膨胀罐12内的气体进入第一膨胀罐11中,对第一膨胀罐11进行压力补偿,待第一膨胀罐11和第二膨胀罐12均压后,再检测第一膨胀罐11和第二膨胀罐12中的气压。当第一膨胀罐11和第二膨胀罐12中的气压均低于设定的下限值时,将第一稳压阀31和第二稳压阀32均打开,通过气源向第一膨胀罐11和第二膨胀罐12内补气,以增大第一膨胀罐11和第二膨胀罐12内的气压,直至气压达到设定范围内,可关闭第一稳压阀31和第二稳压阀32。
具体的,第一膨胀罐11的出气口上设置第一减压阀41,第二膨胀罐12的出气口上设置第二减压阀42。当第一膨胀罐11内气压大于设定的上限值时,打开第一减压阀41减压;当第二膨胀罐12内气压大于设定的上限值时,打开第二减压阀42减压。
可选的,气源包括补气总管8以及多个储气瓶6,储气瓶6的出气口分别通过补气支管和补气总管8连接,补气总管8、第一进气管路21和第二进气管路22连通。具体的,通过多个储气瓶6向第一膨胀罐11或第二膨胀罐12补气。补气时,单个储气瓶6中的气体通过补气支路、补气总管8到达第一进气管路21,向第一膨胀罐11进气,或到达第二进气管路22,向第二膨胀罐12进气。
可选的,各补气支管上均设有补气阀61。当需要开启某个储气瓶6为系统补气时,则开启对应该储气瓶6的补气阀61。
可选的,储气瓶6设有第二压力表62。通过设置第二压力表62,能够实时监测储气瓶6内的气压,以确定储气瓶6内的气体是否充足,在储气瓶6内的气体不足时,关闭上述的补气阀61。进一步的,可通过控制系统发出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更换储气瓶6。当所有储气瓶6中的气体接近耗尽时进行更换,可延长更换储气瓶6的周期,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之间设有第一换热装置40。通过第一换热装置40,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完成热交换,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提供冷源,将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中的冷却介质降温,以使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用于冷却换流阀50。
可选的,第一换热装置40包括适于进行热交换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连接,第二通道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连接。具体的,经过第一换热装置40换热后,第一通道内的冷却介质降温,即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中的冷却介质降温,第二通道内的冷却介质升温,即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中的冷却介质升温。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中的冷却介质均为水。
为了防止第一换热装置40处因冷热交替以及压力变化导致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中产生气泡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可选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包括第一旁路,第一旁路的第一端和换流阀50的换热出口连接,第一旁路的第二端和第一通道的进口连接;第一旁路中设有脱气罐2004。具体的,第一旁路上设有第一旁路阀2001。通过控制第一旁路阀2001的开闭,可控制冷却介质的流向。
相应的,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中也设有脱气罐2004。
为了防止冷却介质温度过低产生凝露影响换流阀50中的电力电子器件运行,在第一换热装置40的下游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中的水温。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包括第二旁路,第二旁路的第一端连接于脱气罐2004下游的第一旁路中,第二旁路的第二端和换流阀50的换热出口连接,在第二旁路的第一端和换流阀50的换热进口之间连接有加热装置2005,加热装置2005设有加热开关。第二旁路上设有第二旁路阀2002,当第二旁路阀2002开启时,由换流阀50的换热出口出来的水,或是经第一补水管路51进入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中的水可通过第二旁路进入换流阀50的换热进口。在第一通道的进口的上游设置主路阀20010,关闭主路阀20010,可控制冷却介质不经过第一换热装置40而直接进入换流阀50中。可选的,第二旁路阀2002和主路阀20010可用一个三通阀代替。
具体的,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水温低于第一设定值时,主路阀20010关闭,第二旁路阀2002开启。冷却介质不经过第一换热装置40的冷却而直接进入换流阀50中。
具体的,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水温低于第二设定值时,第二设定值小于第一设定值,保持主路阀20010关闭,第二旁路阀2002开启,开启加热开关,对冷却介质加热升温。根据换流阀50的冷却需求,合理选择小功率的加热装置2005,对冷却介质加热升温,以至于冷却介质的水温不低于第二设定值,同时又能用于对换流阀50进行降温。
为了防止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中的水离子电导率过高而影响阀厅的子模块相互件的绝缘。可选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包括第三旁路,第三旁路的第一端和换流阀50的换热进口连接,第三旁路的第二端和换流阀50的换热出口连接,第三旁路中设有去离子罐2006。具体的,去离子罐2006能够去除水中的导电离子。
具体的,第三旁路上设有第三旁路阀2003。当开启第三旁路阀2003时,由换流阀50的换热出口流出的水,或是经第一补水管路51进入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中的水可进入去离子罐2006中,被去离子后再流入换流阀50的换热进口,对换流阀50设备进行降温。可选的,第三旁路阀2003和第一旁路阀2001可用一个三通阀代替。
为了进一步准确地控制进入换流阀50中的水的离子电导率,在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中,位于去离子罐2006和换流阀50的换热进口之间连接离子导电监测装置2009。离子导电监测装置2009能够监测进入换流阀50之前的水中的离子浓度,当离子浓度超过设置的上限值时,开启第一旁路阀2001,使冷却介质进入去离子罐2006,经过去离子处理,使冷却介质中的离子浓度控制在设定值以下,再流入换流阀50的换热进口。
可选的,沿冷却介质的循环方向,第一补水管路51的一端接入换流阀50的下游。这样设置,使得通过第一补水管路51进入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中的水均能经过脱气和去离子处理后再进入换流阀50中。
可选的,为了防止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中可能脱落的刚性颗粒或其他小体积杂质长时间积累影响系统运行,在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中均设置过滤器2008。具体的,在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中,沿冷却介质的循环方向,过滤器2008设于换流阀50的上游。
可选的,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中设有第三流体输送装置2007,用于为冷却介质提供循环动力。可选的,第三流体输送装置2007设置两个,做冗余设计,一个正常使用,另一个备用。可选的,第三流体输送装置2007包括水泵。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中可设置相同的设备。
可选的,参照图2,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三冷却循环回路400,第三冷却循环回路400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之间通过第二换热装置60可换热地连接。第三冷却循环回路400中的冷却介质为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中的冷却介质提供冷源,经过第二换热装置60换热后,第三冷却循环回路400中的冷却介质升温,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中的冷却介质降温,用于将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中的冷却介质降温。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用于海上,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延长储气瓶6的更换周期,因此,有利于实现海上较长时间的无人值守。且大规模海上柔性直流输电往往离岸较远,不及时补充储气瓶6会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可选的,储气瓶6包括氮气瓶。以下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的稳压控制方法。
当前使用储气瓶6的编号设定为N。已使用的储气瓶6的数量S=N。
设定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压力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参照图3,通过第一压力表7获取第一膨胀罐11和第二膨胀罐12的压力值,判断压力值和设定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做比较。
当第一膨胀罐11的压力值大于上限值时,开启第一减压阀41;第一压力表7实时检测第一膨胀罐11的压力,记入压力及阀门数据库并重新判断,直至压力稳定在设定范围内,关闭第一减压阀41。
当第二膨胀罐12的压力值大于上限值时,开启第二减压阀42;第一压力表7实时检测第二膨胀罐12的压力,直至压力值不超过上限值时,关闭第二减压阀42。
当第一膨胀罐11或第二膨胀罐12的压力值低于下限值时,开启第一稳压阀31和第二稳压阀32,将第一膨胀罐11和第二膨胀罐12连通进行均压,当压力稳定后,通过第一压力表7获取第一膨胀罐11或第二膨胀罐12的压力值。当此时的压力值仍低于下限值时,根据储气瓶6的第二压力表62获取当前正在使用的第N个储气瓶6的气压,判断当前正在使用的第N个气瓶的气压是否充足:当气压充足时,确定为单只储气瓶6不足以稳压,打开第N+1个储气瓶6进行补气,记入压力及阀门数据库并重新判断,直至压力稳定在设定范围内,关闭第N+1个储气瓶6的补气阀61;
当气压不足时,关闭第N个储气瓶6的补气阀61,打开第N+1个储气瓶6的补气阀61,计数加一,即S=N+1,同时判断消耗的储气瓶6量是否满足设备运行设定数量,若不足,提醒运维人员更换。比如,系统共设置八个储气瓶6,设定满足设备运行所需的储气瓶6的数量为2,则设置告警数为6,当S=7时,提醒运维人员更换储气瓶6。
打开第N+1个储气瓶6的补气阀61当第一膨胀罐11或第二膨胀罐12的压力在设定的压力范围内,且压力是下限值的K倍时,压力正常,关闭第N+1个储气瓶6的补气阀61;此时若第一减压阀41或第二减压阀42处于打开状态,则关闭。其中,K的数值根据系统的实际运行压力需求而定。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经过换流阀(50);
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与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可换热地相接;
稳压补水单元(300),所述稳压补水单元(300)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连接的第一补水管路(51)以及与所述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连接的第二补水管路(52);所述第一补水管路(51)上连接有第一膨胀罐(11),所述第二补水管路(52)上连接有第二膨胀罐(12),所述第一膨胀罐(11)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膨胀罐(12)的进气口均连接气源,所述第一膨胀罐(11)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膨胀罐(12)的进气口可控地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胀罐(11)的进气口通过第一进气管路(21)连接气源,所述第一进气管路(21)上设有第一稳压阀(31),所述第二膨胀罐(12)通过第二进气管路(22)连接气源,所述第二进气管路(22)上设有第二稳压阀(32),所述第一稳压阀(31)和所述第二稳压阀(32)均开启时,所述第一进气管路(21)和所述第二进气管路(2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包括补气总管(8)以及多个储气瓶(6),所述储气瓶(6)的出气口分别通过补气支管和所述补气总管(8)连接,所述补气总管(8)、所述第一进气管路(21)和所述第二进气管路(2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瓶(6)设有第一压力表(7),各所述补气支管上均设有补气阀(6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胀罐(11)设有第一减压阀(41),所述第二膨胀罐(12)设有第二减压阀(42)。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和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之间设有第一换热装置(40),所述第一换热装置(40)包括适于进行热交换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连接,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包括第一旁路,所述第一旁路的第一端和所述换流阀(50)的换热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旁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通道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旁路中设有脱气罐(20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包括第二旁路,所述第二旁路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脱气罐(2004)下游的第一旁路中,所述第二旁路的第二端和所述换流阀(50)的换热出口连接,在所述第二旁路的第一端和所述换流阀(50)的换热进口之间连接有加热装置(2005),所述加热装置(2005)设有加热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回路(100)包括第三旁路,所述第三旁路的第一端和所述换流阀(50)的换热进口连接,所述第三旁路的第二端和所述换流阀(50)的换热出口连接,所述第三旁路中设有去离子罐(2006)。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冷却循环回路(400),所述第三冷却循环回路(400)和所述第二冷却循环回路(200)之间通过第二换热装置(60)可换热地连接。
CN202320580626.9U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 Active CN219395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0626.9U CN219395410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0626.9U CN219395410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5410U true CN219395410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9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80626.9U Active CN219395410U (zh) 2023-03-22 2023-03-22 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5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4505B (zh) 一种车用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86204A (zh) 一种电解槽阵列系统与电解水系统控制方法
CN111564647B (zh) 一种甲醇水氢燃料电池电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87904B (zh) 电制氢余热利用装置和方法
KR102217777B1 (ko) 연료 전지 스택으로의 초과 냉각제 유체 공급
CN113701049A (zh) 一种液氢加氢站冷量智能回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875439A (zh) 制氢系统及其热管理方法、装置
CN115029718A (zh) 制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9395410U (zh) 一种柔性直流换流阀稳压冷却系统
CN113611894A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
CN220041981U (zh) 一种电池预制舱水冷控制系统
CN218525611U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测试的水路冷启动大小循环系统
CN218951516U (zh) 一种pem电解槽并联系统中的氧侧纯水循环系统
CN116121810A (zh) 耐高温spe电解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092244A (zh) 一种燃料电池热平衡“气-气-液”三相热交换系统
CN216120380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
CN212777953U (zh) 一种智能低温流体电加热系统
CN221001227U (zh) 一种脱盐水供水系统
CN111654999A (zh) 一种内外冷隔离水冷系统
CN218779049U (zh) 一种碱液循环装置及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
CN212136602U (zh)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用反应气快速调温装置
CN216947217U (zh) 制氢装置、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
CN216528053U (zh) 一种分流降温系统及冷却水系统
CN221822340U (zh) 一种电解液制氢系统及其冷却装置
CN221001226U (zh) 一种脱盐水供水装置用定压补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