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5024U - 一种多声源面发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声源面发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5024U
CN219395024U CN202320753669.2U CN202320753669U CN219395024U CN 219395024 U CN219395024 U CN 219395024U CN 202320753669 U CN202320753669 U CN 202320753669U CN 219395024 U CN219395024 U CN 219395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face
dielectric
vibrators
dielectric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536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大森
韩方鑫
王乔宇
杨力宁
武俊良
刘知鑫
周楚然
赵浩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7536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5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5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5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声源面发声系统,属于音频播放设备技术领域。面发声系统包括多个振动器和多个介质板,振动器配置为根据音频源产生振动,每个介质板与至少一个振动器固定连接,以在对应的振动器运行时,产生受迫振动,并发出声音。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多个介质板发声,可提高面发声系统的声音声场,以提高声音的传播覆盖范围,达到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或者,由于多个介质板可位于不同位置,面发声系统可直接在较大范围内发声,并且在空间内发出的声场均匀可控,达到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多声源面发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播放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声源面发声系统。
背景技术
面发声音响通过振动介质面,与介质面产生受迫振动而发声。相比于非面发声音响,当介质面的尺寸较大时,面发声音响可以达到较宽的音域范围,并且产生较好的低音效果。现有技术中,面发声音响的声道较为单一,不具有非面发声音响的多声道功能。另一方面,面发声音响发声方向较为分散,导致其不容易提高声音响度,进而导致声音传播范围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多声源面发声系统,能解决现有面发生音响声音传播范围小的问题,达到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声源面发声系统,包括多个振动器和多个介质板,所述振动器配置为根据音频源产生振动,每个所述介质板与至少一个所述振动器固定连接,以在对应的所述振动器运行时,产生受迫振动,并发出声音。
可选地,多个所述介质板相邻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介质板间隔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介质板水平设置,所述振动器固定连接于所述介质板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面发声系统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介质板下表面,且处于所述介质板的周侧,所述支撑部配置为支撑所述介质板。
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龙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龙骨与所述介质板之间,所述连接部为吸音材质。
可选地,所述介质板为室内装饰板材。
可选地,所述介质板的材质为细木工板或石膏板。
可选地,所述面发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将所述音频源转化为一种音频信号或者,将所述音频源转化为一种振动信号;
多个所述振动器通过同一线缆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使多个所述振动器根据所述音频信号或所述振动信号同时产生相同的振动。
可选地,所述面发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将所述音频源转化为多种音频信号或者,将所述音频源转化为多种振动信号;
多个所述振动器各自通过独立线缆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使多个所述振动器根据对应所述音频信号或对应所述振动信号各自产生振动。
可选地,所述振动器为25个,所述介质板为25个,所述介质板呈5×5阵列设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面发声系统,设置多个根据音频源产生振动的振动器和多个与对应振动器固定连接的介质板,介质板在振动器运行时产生受迫振动,并发出声音。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多个介质板发声,可提高面发声系统的声场,以提高声音的传播范围,达到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或者,由于多个介质板可位于不同位置,面发声系统可直接在较大范围内发声,并且在空间内发出的声场均匀可控,达到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面发声系统,介质板为室内装饰板材,也就是说,面发声系统可直接利用房间的室内装饰板材作为介质板,不需要额外设置扬声器,便于在房间内布置面发声系统,且使得房间外观简单美观。另一方面,对现有房间的音响进行改造时,只需要更换室内装饰板材或直接利用原有室内装饰板材对其改造,就可布置面发声系统。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面发声系统,多个振动器通过同一线缆与控制器电连接,使得多个振动器根据音频信号或振动信号同时产生相同的振动,可减少控制器的数量,简化面发声系统的布置,降低面发声系统的成本。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面发声系统,多个振动器各自通过独立线缆与控制器电连接,使得多个振动器根据对应音频信号或对应振动信号各自产生振动。也就是说,可在同时产生相同或不同的声音,或不同时产生相同或不同的声音,形成多声道的音效,进一步扩展了面发声系统的应用场景,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面发声系统的5×5阵列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图1中沿M-M面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面发声系统的5×5阵列的示意性仰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面发声系统的包括控制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面发声系统的包括控制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声源面发声系统及面发声系统。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面发声系统的5×5阵列的示意性俯视图,并结合图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声源面发声系统,包括多个振动器1和多个介质板2,振动器1配置为根据音频源产生振动,每个介质板2与至少一个振动器1固定连接,以在对应的振动器1运行时,产生受迫振动,并发出声音。
面发声音响通过振动介质部件产生受迫振动而发声,现有技术中,由于声音可在介质面的两面同时以平面波的形式传播,相对于非面发声音响,在相同的功率时,面发声音响的声音响度较低,并且传播距离较短。为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发声系统,设置多个根据音频源产生振动的振动器1和多个与对应振动器1固定连接的介质板2,介质板2在振动器1运行时产生受迫振动,并发出声音。具体地,在使用时,振动器1可直接解析音频源,或者接收音频源解析后的音频信号,或者由音频信号转换成的振动信号,产生振动。振动器1具有多种振动状态,振动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振动频率、振动幅度等。如图2和图3所示,振动器1与介质板2固定连接,振动器1产生的振动带动介质板2振动,引起介质板2受迫振动,并产生与振动状态一一对应的声音。介质板2产生的声音包括多种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声音频率、声音响度、音色等。由于振动器1为多个,介质板2也为多个,面发声系统在播放音频源时,可以产生较大的声音声场,或者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发声,使得用户可同时听到多个介质板2产生的声音。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多个介质板2发声,提高了面发声系统的声音声场,达到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
另一方面,由于多个介质板2可位于不同位置,面发声系统可直接在较大范围内发声,并且在空间内发出的声场均匀可控,达到改善用户体验的目的。
另外,由于面发声系统中,不同的材质或尺寸的介质板2,具有不同的声音音色效果,因此,设置多种介质板2,还可以丰富面发声系统的声音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面发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多个介质板2相邻设置。多个介质板2相邻设置,一方面,可使得声音源较为集中,多个介质板2可形成等效于一个面的声音源,可提高声音响度。另一方面,使得面发声系统的结构比较紧凑,便于布置,尤其是面发声系统布置在室内空间时,多个介质板2相邻设置可有效地利用有限空间,减少支撑部3件,简化安装操作。多个相邻设置的介质板2还可以模拟多声道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面发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多个介质板2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多个介质板2间隔设置,也就是说,介质板2之间的距离可布置得较远,如此,在面发声系统播放声音时,可在较大的范围内发声,提高声音的可及距离和范围。另一方面,多个介质板2间隔设置,可在需要的位置设置介质板2,模拟多声道的效果。例如,在用户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各设置一个介质板2,面发声系统播放声音时,会形成4声道的立体音,使得用户具有较丰富的听觉体验。例如,多个介质板2设置为呈5×5的振子阵列,会形成多达25声道的立体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面发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多个介质板2水平设置,振动器1固定连接于介质板2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介质板2水平设置,振动器1固定连接于介质板2的上表面,相对于其它方向的布置形式,水平设置的形式不需要太多的支撑结构,便于面发声系统的布置。另一方面,对于一个房间来说,房间的水平面积通常大于竖直方向面积,面发声系统布置在房间里的话,可具有较大的发声面积,产生较好的音响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面发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介质板2竖直设置,振动器1固定连接于介质板2的一侧表面。本实施例中,多个介质板2可以布置于同一面,也可布置于不同面。例如,在室内环境下,多个介质板2可以分别布置于前侧墙壁面、后侧墙壁面、左侧墙壁面和右侧墙壁面。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在室内环境下,多个介质板2还可以分别布置于前侧墙壁面、后侧墙壁面、左侧墙壁面、右侧墙壁面、屋顶和地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面发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介质板2还可以相邻或间隔布置于用户的前左侧、前侧、前右侧、左侧、后左侧、后侧、后右侧、右侧、上侧、下侧等多个空间方位中的一个或多个方位上,其中,每个介质板2相对于用户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角度朝向,并且多个介质板2距离用户具有相同或不同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面发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面发声系统还包括支撑部3。支撑部3设置于介质板2下表面,且处于介质板2的周侧,支撑部3配置为支撑介质板2。支撑部3可为水平设置的介质板2提供支撑,并且处于介质板2的周侧,使得介质板2的尽可能多表面与空气接触,通过空气传导声音,减少支撑部3对声波的干扰或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面发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支撑部3包括龙骨31和连接部32。连接部32设置于龙骨31与介质板2之间,连接部32为吸音材质。本实施例中,龙骨31主要提供支撑结构,与介质板2不直接接触。连接部32直接与介质板2接触,连接部32为吸音材质,可消除或减少介质板2的振动对龙骨31的影响,避免龙骨31产生共振,进而影响音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面发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介质板2为室内装饰板材。如此,面发声系统可直接利用房间的室内装饰板材作为介质板2,不需要额外设置扬声器,便于在房间内布置面发声系统,且使得房间外观简单美观。另一方面,对现有房间的音响进行改造时,只需要更换室内装饰板材或直接利用原有室内装饰板材对其改造,就可布置面发声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面发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介质板2的材质为细木工板或石膏板。细木工板和石膏板具有较好的发声音效,并且为普通房间材料,易于获得,成本低廉。
在本实用新型的面发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面发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4,控制器4配置为将音频源转化为一种音频信号或者,将音频源转化为一种振动信号。多个振动器1通过同一线缆5与控制器4电连接,以使多个振动器1根据音频信号或振动信号同时产生相同的振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4可将音频源解析为音频信号,将音频信号由线缆5传输给振动器1,由振动器1转换为振动信号并产生振动。控制器4也可直接将音频源解析为振动信号,将振动信号由线缆5传输给振动器1,由振动器1产生振动。多个振动器1通过同一线缆5与控制器4电连接,使得面发声系统仅采用一个控制器4,就可控制多个振动器1的振动,可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保证多个振动器1同时产生相同的振动,同一时间只产生一种声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面发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面发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4,控制器4配置为将音频源转化为多种音频信号或者,将音频源转化为多种振动信号。多个振动器1各自通过独立线缆5与控制器4电连接,以使多个振动器1根据对应音频信号或对应振动信号各自产生振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4可将音频源解析为音频信号,将音频信号由线缆5传输给振动器1,由振动器1转换为振动信号并产生振动。控制器4也可直接将音频源解析为振动信号,将振动信号由线缆5传输给振动器1,由振动器1产生振动。多个振动器1通过独立线缆5与控制器4电连接,使得面发声系统仅采用一个控制器4,就可控制多个振动器1的振动,可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控制器4可将具有多声道的音频源解析为多种音频信号或振动信号,分别输送到对应介质板2上,产生多声道的效果。当然,控制器4也可以输送相同的信号到不同的介质板2上,使得多个介质板2中,部分介质板2产生相同的声音,部分介质板2产生不同的声音。多个振动器1通过独立线缆5与控制器4电连接,可丰富面发声系统的应用场景,提升声音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可在不同位置设置多个介质板2,介质板2还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材质、尺寸等,使得控制器4可通过独立线缆5控制多个介质板2从多个位置或多个时间产生具有多种音色的声音,进一步丰富面发声系统的应用场景,提升声音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面发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振动器1为25个,介质板2为25个,介质板2呈5×5阵列设置。单个介质板2的面积在0.3-1平方米时,音效较好。25个介质板2呈5×5阵列设置,比较适用于一个房间的面积,可提供多达25个声道的立体音效果,在房间空间内提供较好的音响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面发声系统的其它实施例中,介质板2的面积在可以小于0.3平方米或大于1平方米,多个介质板2还可以以其它的阵列方式布置,以实现需要的音响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多声源面发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振动器,所述振动器配置为根据音频源产生振动;
多个介质板,每个所述介质板与至少一个所述振动器固定连接,以在对应的所述振动器运行时,产生受迫振动,并发出声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发声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介质板相邻设置;或者
多个所述介质板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发声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介质板水平设置,所述振动器固定连接于所述介质板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发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发声系统还包括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介质板下表面,且处于所述介质板的周侧,所述支撑部配置为支撑所述介质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发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龙骨和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龙骨与所述介质板之间,所述连接部为吸音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发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板为室内装饰板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发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板的材质为细木工板或石膏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发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发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将所述音频源转化为一种音频信号或者,将所述音频源转化为一种振动信号;
多个所述振动器通过同一线缆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使多个所述振动器根据所述音频信号或所述振动信号同时产生相同的振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发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发声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将所述音频源转化为多种音频信号或者,将所述音频源转化为多种振动信号;
多个所述振动器各自通过独立线缆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使多个所述振动器根据对应所述音频信号或对应所述振动信号各自产生振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发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器为25个,所述介质板为25个,所述介质板呈5×5阵列设置。
CN202320753669.2U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多声源面发声系统 Active CN219395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3669.2U CN219395024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多声源面发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3669.2U CN219395024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多声源面发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5024U true CN219395024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86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53669.2U Active CN219395024U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多声源面发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50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2917B (zh) 电磁激励能量转换器和激光投影光学音响屏幕及其同步显示方法
KR910009794B1 (ko) 확장된 이미징 분할 모드 스피커 시스템
CN1933675B (zh) 座位电声转换
US2006002389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ound
US4179585A (en) Variable ratio full range direct-reflected pyramid inclined loudspeaker
US4347405A (en) Sound reproducing systems utilizing acoustic processing unit
CN101878660A (zh) 包括窄指向性和宽指向性扬声器的音频重现系统
CN102595282B (zh) 一种多媒体视听装置集成方法及系统
CN107750033A (zh) 声音漫射发生器
KR101052938B1 (ko) 사운드 생성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219395024U (zh) 一种多声源面发声系统
GB2239763A (en) "Television receiver with stereo sound reproduction"
JP2018077275A (ja) 音響装置
CN212850997U (zh) 发声单元及电子设备
US3834485A (en) Acoustic speaker system
US10281135B1 (en) Cloud speaker lamp device for producing light and sound
CN2393285Y (zh) 天花板式音箱
JPS61500644A (ja) 音響再生システム
CN202025524U (zh) 立式钢琴数码发声装置
CN207369287U (zh)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和音乐房
CN217216826U (zh) 一种自发声板材系统及产品
CN220858381U (zh) 一种减少振动干涉的音箱
CN215871812U (zh) 阵列音箱
CN215187182U (zh) 壁画音箱
CN214125470U (zh) 壁画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