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4513U - 电机转子和永磁同步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转子和永磁同步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94513U CN219394513U CN202320581152.XU CN202320581152U CN219394513U CN 219394513 U CN219394513 U CN 219394513U CN 202320581152 U CN202320581152 U CN 202320581152U CN 219394513 U CN219394513 U CN 2193945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rotor
- rotor
- rotor core
- permanent magnets
- permanent mag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76 Electric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8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37 moulding (plasti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机转子和永磁同步电机。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布置在转子铁芯的圆周处的多个永磁体;固定体,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芯并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多个永磁体,以将所述转子铁芯与所述多个永磁体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固定体上具有多个浇口部。其中每个浇口部的径向位置在转子铁芯的直径范围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机转子和永磁同步电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永磁电机表贴式转子是指永磁体粘贴在转子的外表面(圆周面),多采用胶水等来实现永磁体与转子的固定连接。
目前,对于一些较大功率永磁电机,由于其更大转矩和更高转速,传统的粘接固定方式,存在永磁体粘接力不够的问题,存在电机运行过程中永磁体碎裂脱落等安全风险。
此外,希望电机转子具有减震效果,且希望电机转子易于制造,能以简单的工艺制造出高质量的电机转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和需求,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电机转子和具有所述电机转子的永磁同步电机,其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带来其他技术效果。
一方面,本公开提出一种电机转子,其包括:转子铁芯;布置在转子铁芯的圆周处的多个永磁体;固定体,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芯并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多个永磁体,以将所述转子铁芯与所述多个永磁体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固定体上具有多个浇口部。
根据优选方案,每个浇口部的径向位置在转子铁芯的直径范围内。
根据优选方案,所述转子铁芯包括轴向地贯穿转子铁芯的连接孔,所述固定体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孔中的部分。
根据优选方案,所述固定体的在所述连接孔中的部分具有中空部。
根据优选方案,相邻两连接孔之间的铁芯部分形成条状筋,所述条状筋相对于径向方向呈锐角角度。
根据优选方案,还包括轴向地贯穿转子铁芯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连接孔的径向外侧,且所述固定体填充所述导流孔。
根据优选方案,所述浇口部的径向位置位于转子铁芯的导流孔和连接孔之间。
根据优选方案,所述固定体在端部处包括多个风扇叶片,且沿电机转子的纵向轴线观察,每个风扇叶片位于两个连接孔之间。
根据优选方案,每个风扇叶片顶部处具有一个浇口部。
根据优选方案,所述多个风扇叶片为绕转子铁芯的回转中心均匀分布的、径向延伸的多个肋。
根据优选方案,所述风扇叶片的数量为奇数。
根据优选方案,在所述固定体的设置了风扇叶片的端面处,具有用于与顶料杆配合的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多个顶料部。
根据优选方案,所述多个顶料部中的至少一些位于风扇叶片上。
根据优选方案,所述多个顶料部中的至少一些位于永磁体固定工艺孔附近。
另一方面,本公开提出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其包括如前文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实施本公开的最优实施例进行更详尽的描述,以便能容易地理解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公开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是传统的永磁体固定方式的示意图,其中永磁体粘贴在转子的外表面;
图2是本公开提出的一种具有两级永磁体的电机转子的剖视图;
图3是本公开提出的一种电机转子的端面视图;
图4是以另一角度展示的图3的电机转子的端面视图;
图5是本公开提出的一种具有两级永磁体的电机转子的另一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用方框框出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7示出了具有一级永磁体的电机转子实施方式,其在该级永磁体的两个外端部均设置了端部固定环;
图8示出了图7的电机转子中的端部容纳槽;
图9示出了具有一级永磁体的电机转子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一种电机转子的端部视图,展示了位于端部的风扇叶片等;
图11示出了一种电机转子的另一端部视图,展示了端部处的顶料杆;
图12以横截面视图和纵向剖视图的形式示出了电机转子的各种材料通道;
图13A和13B展示了转子铁芯的结构,特别是转子铁芯与永磁体接合处的细节;
图14以横截面视图和纵向剖视图的形式展示了动平衡调节部的优选设置;
图15是以综合电机转子的外部视图,展示了护套;
图16示出了电机转子的浇口和材料流向;
图17以另一视图示出了电机转子的浇口和材料流向。
附图标记列表
100 转子铁芯
101 键槽
102 连接孔
1021 第一边缘
1012 第二边缘
1023 第三边缘
1024 第四边缘
103 导流孔
104 永磁体导流槽
105 轴向材料通道
106 径向材料通道
107 中空部
108 永磁体固定工艺孔
109 条状筋
110 凸起
200 永磁体
201 中间容纳槽
202 第一槽部分
203 第二槽部分
204 永磁体定位槽
205 槽底部
206 槽开口
207 间隙
208 端部容纳槽
209 倒角
300 固定体
301 风扇叶片
302 浇口部
303 外圈顶料部组
304 内圈顶料部组
305 中间顶料部组
306 动平衡调解部
400 中间固定环
500 端部固定环
600 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与附图所展示的实施例相比,本公开保护范围内的可行实施方案可以具有更少的部件、具有附图未展示的其他部件、不同的部件、不同地布置的部件或不同连接的部件等。此外,附图中两个或更多个部件可以在单个部件中实现,或者附图中所示的单个部件可以实现为多个分开的部件。
本公开提出的电机转子总体上可包括转子铁芯100、布置在转子铁芯100的圆周处的多个永磁体200、贯通转子铁芯100并至少部分包裹永磁体200以将转子铁芯100和永磁体200固定在一起的固定体300。
转子铁芯100可由硅钢片冲压叠合而成。其中,转子铁芯100可分为两段或多段,且每段周围均布有多个永磁体200。从而,电机转子形成有两级或多级永磁体。其中,附图中展示了具有一级永磁体(例如图7-9)和两级永磁体(例如图2、图5、图12、图14)的情况,但本公开中不排除具有两级以上永磁体的情况。永磁体200优选均匀地布置在转子铁芯100的外周边处,且周向充磁和径向充磁交替布置,其中图12中以展示在永磁体中的箭头方向代表了充磁方向,径向、周向箭头分别代表径向和周向充磁。
转子铁芯100的中心孔处可设置有用于连接转子轴的键槽101,且从中心孔沿径向向外设置有若干孔,如后文详述的连接孔102、导流孔103等。转子的制备过程中,用于形成固定体300的材料可经由这些孔贯穿转子铁芯100并至少部分地包覆永磁体200,以将转子铁芯100、永磁体固定在一起。
固定体300优选为不饱和树脂合成材料,通过注塑或模压形成。形成后,所述固定体300贯通转子铁芯100并至少部分地覆盖永磁体轴向两端,即,永磁体包括位于永磁体轴向两端的部分、位于转子铁芯100的内部通道中的部分等。
本公开提出的电机转子特别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
下文中具体介绍本公开的电机转子的各个方面。
(一)固定环
由于其更大转矩和更高转速,传统的粘接固定方式,存在永磁体粘接力不够的问题,存在电机运行过程中永磁体碎裂脱落等安全风险。
为了提高永磁体的牢固性,降低其碎裂脱落等安全风险,本公开提出了设置至少围绕其中一级永磁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固定环。固定环可包括位于相邻两级永磁体之间设置的中间固定环400,和设置在永磁体的外端部(即不与其他永磁体相邻的端部)处的端部固定环500。
参见图2,示出了具有两级永磁体的电机转子的剖面图,其中每级永磁体包括布置在转子铁芯100的圆周处的多个永磁体200。
固定体300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芯100并至少部分地覆盖两级永磁体的两个外端面。
其中,在相邻的两级永磁体之间设置有中间固定环400。所述中间固定环400总体为环形结构,其可整体由不锈钢板冲压而成,或由不锈钢圆管切割而成。
由于中间固定环400的存在,即使在大转矩和高转速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永磁体碎裂脱落等安全风险。
所述中间固定环400容纳在中间容纳槽201中,所述中间容纳槽201包括延伸到所述相邻的两级永磁体内的第一槽部分202和第二槽部分203。即,所述相邻的两级永磁体的彼此面对的端面中均设置有环形的槽,该两个环形的槽分别作为中间容纳槽201的第一槽部分202和第二槽部分203,且该两个环形槽对接而形成了完整的中间容纳槽201。这样,中间固定环既围绕第一级永磁体,又围绕第二级永磁体,其同时对两级永磁体具有固定作用。
由于中间容纳槽201的第一槽部分202和第二槽部分203延伸到相应永磁体中去,使得中间固定环400可以通过与第一槽部分202和第二槽部分203的环形内壁相互作用,而保持相应的永磁体,避免其在径向方向上甩离转子铁芯100。
其中,所述固定体300延伸到所述中间容纳槽201中,从而固定体300将中间固定环400也与转子铁芯100、永磁体200固定在一起。
图6的放大图更清楚地示出了中间容纳槽201。中间容纳槽201的边缘可为近似直线,分别形成在两级永磁体中的第一槽部分202和第二槽部分203可彼此相同且对称地布置。
仍参见图6,中间容纳槽201具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槽底部205和与所述槽底部205相对的槽开口206,所述槽开口206与形成在所述相邻的两级永磁体之间的径向延伸的间隙207相连通,所述间隙207用于允许形成所述固定体300的材料流过,从而该中间固定槽与转子铁芯100中的其他材料通道连通起来。为了形成所述槽开口206和间隙207,以第一槽部分202为例,其两个槽壁高度不同,靠近转子回转中心的槽壁高度小于远离转子回转中心侧的高度,以保证形成固定体300的材料通道。
中间容纳槽201可以位于永磁体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之间,例如中间位置处,即二分之一位置处。但优选地,相比于所述至少两级永磁体的径向内侧,所述中间容纳槽201更靠近至少两级永磁体的径向外侧。例如,中间容纳槽201的中心可以设置在永磁体厚度的三分之二位置处、五分之三位置处等。将中间固定环400设置在更靠外的径向位置处,可以更牢固地保持和固定相应的永磁体。
在未示出的具有不止两级永磁体的实施例中,可具有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固定环400,例如,可以在每两级相邻的永磁体之间均设置中间固定环400,也可以在一些两级相邻的永磁体之间不设置中间固定环400。例如N级永磁体中,N大于2,可以设置一个至N-1个中间固定环400。
与中间固定环400类似地,本公开还提出,可以在永磁体的外端部处设置端部固定环500,这里所谓“外端部”,是指永磁体的、不与其他永磁体端部相邻的端部,其位于转子铁芯100的端部处。对于仅具有一级永磁体的方案,该一级永磁体具有两个外端部,可以在所述两个外端部、或其中一个外端部处设置端部固定环500,其中,图8、9示出了具有一级永磁体的带有端部固定环500的电机转子实施方式,其在该级永磁体的两个外端部均设置了端部固定环500。对于具有两级或两级以上永磁体的情况,第一级永磁体具有一个外端部,最末一级永磁体具有一个外端部,可以在这两个外端部均处设置端部固定环500,也可以在仅一个外端部处设置端部固定环500。其中,图5示出了具有两级永磁体的电机转子实施方式,其在两级永磁体的两个外端部处均设置了端部固定环500。
设置端部固定环500可以进一步加强永磁体的固定,使得电机转子能够适用于更大转矩和更高转速而不出现碎裂脱落等安全风险。
所述端部固定环500可位于端部容纳槽208中。其中图4-5示出了端部容纳槽208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端部容纳槽208由相对于相应永磁体的外端部的端部面凹入的凹槽限定。优选地,端部容纳槽208形成在相应一级永磁体的外端面的中间位置。但更优选地,在比中间位置更靠外的位置处,也就是说,相比于相应永磁体的径向内侧,所述端部容纳槽208更靠近所述永磁体的径向外侧。将端部固定环500设置在更靠外的径向位置处,可以更牢固地保持和固定相应的永磁体,避免其由于离心力而被甩离转子铁芯100。
图8示出了端部容纳槽208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其端部容纳槽208至少部分地由永磁体的外端部拐角处的台阶部限定。其中,该图仅展示了具有一级永磁体的情况。对于具有更多级永磁体的情况,所述端部容纳槽208可至少部分地由第一级和最末一级永磁体中至少之一的所述外端部处的台阶部限定。
所述端部固定环500与中间固定环400可具有相同的结构和/或材料。
(二)转子铁芯100结构
转子铁芯100上布置有轴向地贯穿转子铁芯100的多个连接孔102,连接孔102绕转子铁芯100的回转中心间隔设置,优选地,绕回转中心均匀设置。
所述连接孔102为优选非圆形孔,特别是如图3、4、12所示的异型连接孔102。
优选地,异型的连接孔102设置为使得,相邻两连接孔102之间的铁芯部分形成相对于径向方向倾斜,即呈锐角角度的条状筋109,这样,转子铁芯100形成了不连续的、连接转子铁芯100内外部分的减震筋,而由于这种减震筋相对于径向方向倾斜设置,因此其起到偏振减震作用。
为了形成所述条状筋109,每个连接孔102可具有平坦的第一边缘1021和平坦的第二边缘1022,每个连接孔102的第一边缘1021与相邻连接孔102的第二边缘1022相邻,且每个连接孔102的第一边缘1021与相邻连接孔102的第二边缘1022之间形成一个所述条状筋109。其中,这里所谓“平坦的”边缘,并非指代边缘必须为标准的平直形式,而是大致平坦,从而可以形成条状的筋结构即可。
其中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10个连接孔102,并相应地具有10个条状筋109。但本公开也可设置其他数量的连接孔102。
每个连接孔102可由四条边缘围成,即,除了前述的第一和第二边缘1022外,还具有在径向方向上间隔开的第三边缘1023和第四边缘1024。第三和第四边缘1024优选为大致平坦的边缘、圆弧形边缘,但其也可以具有其他形式。
优选地,连接孔102设置为使得,经转子铁芯100的回转中心任意画一条直线,该直线经过所述多个连接孔102的至少一个。换言之,任何一条经过回转中心的直线不会完全经过转子铁芯100的实体。
在转子制造过程中,所述连接孔102还作为固定体300材料的流道的一部分,且最终形成的固定体300包括在该连接孔102中的部分。
优选地,固定体300不完全填充所述连接孔102,而是,在连接孔102的固定体300中形成有中空部107。中空部107可以实现通风、散热效果。中空部107可以是圆孔或其他规则形状,也可以是与转子铁芯100的连接孔102对应的异形孔。与圆孔相比,与连接孔102形状对应的中空部107使得固定体300具有均匀壁厚且要求更简单的模具设计。
除了连接孔102可作为用于形成固定体300的轴向材料通道105的一部分之外,转子铁芯100还包括轴向地贯穿转子铁芯100的导流孔103,所述导流孔103位于所述连接孔102的径向外侧。所述导流孔103也是形成固定体300的轴向材料通道105的一部分。形成后的固定体300填充所述导流孔103。导流孔103优选绕转子铁芯100的回转中心均匀地间隔设置。
除了连接孔102和导流孔103之外,轴向材料通道105还可包括邻接永磁体的通道。电机转子包括位于在转子铁芯100外周边上且与至少部分永磁体邻接的永磁体导流槽104,其横截面可以为半圆形。如图12所示,永磁体导流槽104可以与周向充磁的永磁体一一对应地设置。
仍参见图12,电机转子还可包括位于永磁体的外边缘处的永磁体定位槽204,其在周向充磁的永磁体外侧且位于两个相邻的径向充磁的永磁体之间。
在固定体300形成过程中,固定体300材料流入永磁体导流槽104和永磁体定位槽204,并最终固化形成固定体300,从而,形成后的固定体300包括位于所述永磁体导流槽104和永磁体定位槽204中的部分。由于永磁体导流槽104和永磁体定位槽204的存在,永磁体可以被更好地固定。
除了连接孔102、导流孔103等这些轴向材料通道105之外,用于形成固定体300的材料通道还可包括径向材料通道106。对于具有中间容纳槽201的两级或更多级永磁体的实施例,优选使得径向材料通道106位于相邻两级永磁体的交界面处,且优选使得径向材料通道106与中间容纳槽201相连通。如图2所示,中间容纳槽201的槽开口206与形成在所述相邻的两级永磁体之间的径向延伸的间隙207相连通,所述间隙207还与所述径向材料通道106连接。
(三)浇口和顶料杆设置
本公开中,可将固定体300设置为在端部处包括风扇叶片301,以用于电机的散热、导风作用。该风扇叶片301与固定体300的其他部分一体形成。所述风扇叶片301可以为绕转子铁芯100的回转中心均匀分布的、径向延伸的多个肋。
优选地,沿电机转子的纵向轴线观察,即在如图10所示的视图中,每个风扇叶片301设置在转子铁芯100的相应的两个连接孔102之间。
其中,可将在注塑过程中用于形成固定体300的浇口位置设置在电机转子的其中一个端面处,优选在转子轴从其伸出的上端面处。优选地,使得浇口设置在风扇叶片301上(从而形成后的风扇叶片301具有与浇口对应的结构部,称为浇口部302),以有利于注塑过程中用于形成固定体300的材料的流动。特别地,在每个风扇叶片301顶部处具有一个浇口部302。其中,在风扇叶片301设置在转子铁芯100的相应的两个连接孔102之间的情况下,在风扇叶片301处设置浇口,允许注塑过程中,用于形成固定体300的材料从中间通过连接孔102更顺。与浇口设置在永磁体外侧上方的情况相比,本公开的方案允许注塑时材料不经历特别的折弯即可顺利通过导流孔103和连接孔102,如图17所示,有利于转子两端处固定体300塑封成型。
优选地,使得浇口部302的径向位置在转子铁芯100的直径范围内,即不在转子铁芯的外圆周之外,塑封时材料会从内部往两边挤,如图16,向外的力会将永磁体往外推,减少永磁体外侧有飞边等问题,也减少永磁体受力。更优选地,浇口部302的径向位置位于转子铁芯100的导流孔103和连接孔102之间。这样的设置使固定体300材料在注塑过程中的流道变短,且能降低材料流动过程的温差,减少气孔、收缩不均、熔接痕等注塑缺陷。
优选地,电机转子的风扇叶片301数量为奇数,更优选地,风扇叶片301的数量为5,该数量特别适用于20极的同步电机。尽管如此,本公开中风扇叶片301的数量不限于此,还可以为3、5、7、9片等,同时,也不排除4、6、8、10等数量的情况。
在固定体300的设置了风扇叶片301的端面处,优选具有用于与顶料杆配合的部位,称为顶料部。优选地,在该端面处设置有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多个顶料部,使注塑后的转子在脱模过程中受力均匀。
优选地,可参见图11,可设置以下几组顶料部。
外圈顶料部组303,靠近转子铁芯100的外边缘,例如在永磁体固定工艺孔108附近,所述外圈顶料部组可具有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多个顶料部,其数量可以与永磁体数量相同。外圈顶料部组可设置在固定体300的两个端面上的永磁体固定工艺孔108附近。其中,图10示出了永磁体固定工艺孔108,其位于永磁体径向外侧,沿电机转子回转中心对称布置,并可与永磁体一一对应。
内圈顶料部组304,设置在风扇叶片301上,例如在风扇叶片301的中间位置,或相比于中间位置更靠近电机转子回转中心的位置,内圈顶料部组可具有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多个顶料部,其数量可以与风扇叶片301数量相同。
中间顶料部组305,其径向位置在外圈顶料部组与内圈顶料部组之间,其也可具有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多个顶料部。
优选地,使得中间顶料部组的各个顶料部的直径大于外圈顶料部组与内圈顶料部组中的各个顶料部的直径,即,在中间顶料部组处承受更大的力。
(四)其他
参见附图13A和13B,展示了转子铁芯100的结构,特别是转子铁芯100与永磁体接合处的细节。
参见附图,在转子铁芯100的外周边处、在径向和周向充磁的永磁体之间,设置有优选近似三角形的凸起110,附图13A中用H表示该凸起110的高度。径向充磁的永磁体和周向充磁的永磁体的靠近所述凸起110的角部均设置有倒角209。
优选地,使得径向充磁的永磁体的倒角209高度L1≥H。优选地,使得周向充磁的永磁体的倒角209高度L2≥H。其中,这里所述的倒角209高度可以为指倒角209的小短边在径向方向的投影长度。
通过转子铁芯100的凸起110和永磁体的相应倒角209设置,在保持永磁体与铁芯紧密贴合的同时,提高永磁体与铁芯间的圆周方向抗扭力,并提高转子铁芯100与永磁体的固定强度。
优选地,在固定体300的端部处优选设置一些材料去除部,作为动平衡调节部306,动衡调节部306可以是任何形状,其中图14展示了动平衡调节部的优选设置,其是多个绕回转中心均匀布置的柱状材料去除部。
优选地,如图15所示,转子外侧设置护套600,以对转子起到保护作用。护套优选采用不锈钢材料。
本文中,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公开所提出的方案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公开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5)
1.一种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铁芯;
布置在转子铁芯的圆周处的多个永磁体;
固定体,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芯并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多个永磁体,以将所述转子铁芯与所述多个永磁体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固定体上具有多个浇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浇口部的径向位置在转子铁芯的直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包括轴向地贯穿转子铁芯的连接孔,所述固定体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孔中的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的在所述连接孔中的部分具有中空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连接孔之间的铁芯部分形成条状筋,所述条状筋相对于径向方向呈锐角角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向地贯穿转子铁芯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连接孔的径向外侧,且所述固定体填充所述导流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部的径向位置位于转子铁芯的导流孔和连接孔之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在端部处包括多个风扇叶片,且沿电机转子的纵向轴线观察,每个风扇叶片位于两个连接孔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风扇叶片顶部处具有一个浇口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风扇叶片为绕转子铁芯的回转中心均匀分布的、径向延伸的多个肋。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叶片的数量为奇数。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体的设置了风扇叶片的端面处,具有用于与顶料杆配合的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多个顶料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顶料部中的至少一些位于风扇叶片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顶料部中的至少一些位于永磁体固定工艺孔附近。
15.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81152.XU CN219394513U (zh) | 2023-03-22 | 2023-03-22 | 电机转子和永磁同步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81152.XU CN219394513U (zh) | 2023-03-22 | 2023-03-22 | 电机转子和永磁同步电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94513U true CN219394513U (zh) | 2023-07-21 |
Family
ID=87190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81152.XU Active CN219394513U (zh) | 2023-03-22 | 2023-03-22 | 电机转子和永磁同步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94513U (zh) |
-
2023
- 2023-03-22 CN CN202320581152.XU patent/CN2193945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30334910A1 (en) | Ro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5739615A (en) | Rotor for reluctance machine | |
US20070096584A1 (en) |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rotor assembly without the hub | |
US11355979B2 (en) | Motor | |
EP2892128A2 (en) | Rotor and motor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13346643A (zh) | 一种永磁电机 | |
CN113364183A (zh) | 一种永磁电机 | |
US11233430B2 (en) | Rotor of synchronous motor with reinforcement member for pressing magnet | |
CN110875655A (zh) | 电机转子、电机以及电动汽车 | |
KR102571281B1 (ko) | 토크-최적화 회전자 및 이러한 유형의 회전자를 가진 소형 전기 모터 | |
CN219394513U (zh) | 电机转子和永磁同步电机 | |
CN107210634B (zh) | 马达的转子 | |
CN219420396U (zh) | 电机转子和永磁同步电机 | |
CN219611452U (zh) | 电机转子和永磁同步电机 | |
CN219394514U (zh) | 电机转子和永磁同步电机 | |
US20200161933A1 (en) | Electric drive motor | |
CN116345750A (zh) | 电机转子和永磁同步电机 | |
JP5811350B2 (ja) | ローターの製造方法 | |
KR20200108636A (ko) | 본드 자석을 이용한 회전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모터 | |
CN105990920A (zh) | 转子铁芯及具有其的电机 | |
US20220337106A1 (en) | Laminated rotor core for a ro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laminated rotor core | |
JP7079746B2 (ja) |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8575805B2 (en) | Electric motor rotor selectively formed of one of two different magnetic units | |
CN221487446U (zh) | 用于轴流式马达的转子、用于风扇的轴流式马达和高压风扇 | |
CN209881507U (zh) | 无刷电机及其转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1 Address after: 314000 Room 201, Floor 2, Building 1, No. 5, Dadi Road, Chang'an Town, Haining, Jiaxing,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hiyua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1, Floor 3, No. 432, Hongxing Road,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4000 Patentee before: Jiaxing Zhengbang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