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3886U - Dw浮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Dw浮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3886U
CN219393886U CN202320749037.9U CN202320749037U CN219393886U CN 219393886 U CN219393886 U CN 219393886U CN 202320749037 U CN202320749037 U CN 202320749037U CN 219393886 U CN219393886 U CN 219393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hell
floating
notch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90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国坚
周有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k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k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k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k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90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3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3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3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DW浮动连接器,属于连接器领域,包括:连接器公端,以及与所述连接器公端相匹配的母端浮动连接器,其中,所述母端浮动连接器包括固定外壳以及与固定外壳浮动连接的前外壳、后外壳,所述固定外壳,具体包括:中间壳体,所述中间壳体的侧面开设有供前外壳、后外壳插入的槽口,且前外壳与后外壳卡合连接在槽口内形成一个整体,该整体与槽口内壁存在间隙并可在槽口内进行上下左右浮动、顺时针浮动以及逆时针浮动,所述槽口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浮动式结构,连接器母端存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产生浮动效果,可让连接器对配时自动调整对正,从而避免配对时内部端子损坏、配对不方便等。

Description

DW浮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具体是DW浮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连接器领域中,现有的电池箱、逆变器、配电箱连接器大部分是采用完全固定式的安装方式。即把插头插座完全固定在电池箱两端时,这就使电池箱配对时候连接器对不正,造成了连接器配对时内部端子损坏、配对不方便等产生一系列接触不良问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DW浮动连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DW浮动连接器,通过设置的浮动式结构,连接器母端存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产生浮动效果,可让连接器对配时自动调整对正,从而避免配对时内部端子损坏、配对不方便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DW浮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公端,以及与所述连接器公端相匹配的母端浮动连接器,其中,所述母端浮动连接器包括固定外壳以及与固定外壳浮动连接的前外壳、后外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外壳,具体包括:中间壳体,所述中间壳体的侧面开设有供前外壳、后外壳插入的槽口,且前外壳与后外壳卡合连接在槽口内形成一个整体,该整体与槽口内壁存在间隙并可在槽口内进行上下左右浮动、顺时针浮动以及逆时针浮动,所述槽口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外壳,具体包括:第一连接头以及与第一连接头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延展板,且第二连接头顶端与第一延展板之间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连接头底端与第一延展板之间开设有第二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外壳,具体包括:第三连接头以及与第三连接头相匹配的第四连接头,所述第四连接头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板,且第四连接头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板,所述第四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在槽口内卡合连接在一起,且第四连接头与第三连接头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延展板,所述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外侧面顶端两个边角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销,所述第四连接头的内壁底端开设有供限位板卡入的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器公端,具体包括:公端壳体,所述公端壳体的内部嵌设有与第三连接头相匹配的公端连接头,且公端壳体朝向第三连接头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定位销相匹配的定位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柱的端部设有倒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连接头内壁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浮动式结构,连接器母端存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产生浮动效果,可让连接器对配时自动调整对正,解决了由于公差等外在因素造成的连接器内部端子损坏,造成的连接器接触不良。此外,该浮动连接器的外形美观、连接可靠,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DW浮动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DW浮动连接器中母端浮动连接器的爆炸结构图;
图3为DW浮动连接器中前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DW浮动连接器中后外壳的一侧视图;
图5为DW浮动连接器中母端浮动连接器的内部视图;
图6为DW浮动连接器中连接器公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外壳;101、第一连接头;102、第二连接头;103、第一延展板;104、第一卡槽;105、第二卡槽;2、前外壳;201、第三连接头;202、第四连接头;203、第二延展板;204、定位销;205、第二卡板;206、限位槽;207、第一卡板;3、固定外壳;301、中间壳体;302、槽口;303、限位板;4、公端壳体;5、公端连接头;6、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DW浮动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公端,以及与连接器公端相匹配的母端浮动连接器,其中,母端浮动连接器包括固定外壳3以及与固定外壳3浮动连接的前外壳2、后外壳1。由于现有电子箱与安装板等都有公差,每个孔位不能完全一样,现有技术采用固定式连接器,由于公差等各种原因使得连接器对配时不能完全对正造成连接器内部端子损坏,使用时接触不良。为此,本发明采用浮动式结构,母端浮动连接器存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产生浮动效果,可让连接器配对时自动调整对正,解决了由于公差等外在因素造成的连接器内部端子损坏,造成的连接器接触不良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外壳3,具体包括:中间壳体301,中间壳体301的侧面开设有供前外壳2、后外壳1插入的槽口302,且前外壳2与后外壳1卡合连接在槽口302内形成一个整体,该整体与槽口302内壁存在间隙并可在槽口302内进行上下左右浮动、顺时针浮动以及逆时针浮动,槽口302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03。固定外壳3在固定母端浮动连接器的同时起到限制浮动范围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后外壳1,具体包括:第一连接头101以及与第一连接头101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头102,第一连接头101与第二连接头10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延展板103,且第二连接头102顶端与第一延展板103之间开设有第一卡槽104,第二连接头102底端与第一延展板103之间开设有第二卡槽105。后外壳1可与前外壳2连接成整体并在槽口302内进行浮动,以此来与连接器公端更好的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前外壳2,具体包括:第三连接头201以及与第三连接头201相匹配的第四连接头202,第四连接头202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槽104相匹配的第一卡板207,且第四连接头202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卡槽105相匹配的第二卡板205,第四连接头202与第二连接头102在槽口302内卡合连接在一起,且第四连接头202与第三连接头20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延展板203,第一卡板207与第二卡板205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槽104与第二卡槽105中,第三连接头201的外侧面顶端两个边角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销204,第四连接头202的内壁底端开设有供限位板303卡入的限位槽206,限位板303在限位槽206中能够限制浮动范围不会过大。前外壳2的第二延展板203与后外壳1的第一延展板103均无法穿过槽口302,从而起到限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公端,具体包括:公端壳体4,公端壳体4的内部嵌设有与第三连接头201相匹配的公端连接头5,且公端壳体4朝向第三连接头20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定位销204相匹配的定位柱6。定位柱6可插入定位销204中,从而快速对位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6的端部设有倒角。该设置方便定位柱6插入定位销204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头201内壁倒角。该设置方便公端连接头5插入第三连接头201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首先对母端浮动连接器进行组装,具体为,将前外壳2的第四连接头202与后外壳1的第三连接头201分别插入固定外壳3的槽口302中进行卡合连接,过程中,第一卡板207与第二卡板205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槽104与第二卡槽105中,最后,前外壳2与后外壳1卡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能够在槽口302中进行浮动。然后,将后外壳1的第一连接头101与母端设备连接,再将连接器公端的公端连接头5插向第三连接头201内,过程中,第三连接头201作为上述可浮动的整体的一部分也可进行浮动,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公端连接头5的插入,实现自动调整对正,再配合着定位柱6与定位销204的定位导向效果,从而让连接器配对时进一步提高自动调整对正的能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DW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公端,以及与所述连接器公端相匹配的母端浮动连接器,
其中,所述母端浮动连接器包括固定外壳以及与固定外壳浮动连接的前外壳、后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W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外壳,具体包括:中间壳体,所述中间壳体的侧面开设有供前外壳、后外壳插入的槽口,且前外壳与后外壳卡合连接在槽口内形成一个整体,该整体与槽口内壁存在间隙并可在槽口内进行上下左右浮动、顺时针浮动以及逆时针浮动,所述槽口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W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外壳,具体包括:第一连接头以及与第一连接头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延展板,且第二连接头顶端与第一延展板之间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连接头底端与第一延展板之间开设有第二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W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外壳,具体包括:第三连接头以及与第三连接头相匹配的第四连接头,所述第四连接头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板,且第四连接头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板,所述第四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在槽口内卡合连接在一起,且第四连接头与第三连接头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延展板,所述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分别卡接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三连接头的外侧面顶端两个边角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销,所述第四连接头的内壁底端开设有供限位板卡入的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W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公端,具体包括:公端壳体,所述公端壳体的内部嵌设有与第三连接头相匹配的公端连接头,且公端壳体朝向第三连接头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定位销相匹配的定位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DW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端部设有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DW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头内壁倒角。
CN202320749037.9U 2023-04-07 2023-04-07 Dw浮动连接器 Active CN219393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9037.9U CN219393886U (zh) 2023-04-07 2023-04-07 Dw浮动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9037.9U CN219393886U (zh) 2023-04-07 2023-04-07 Dw浮动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3886U true CN219393886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89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9037.9U Active CN219393886U (zh) 2023-04-07 2023-04-07 Dw浮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38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30067A (zh) 電連接器
CN204333399U (zh) 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
US9960514B1 (en) Double-sided pluggable power plug, power socket and combination structure thereof
CN204966754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5184605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
TWM613621U (zh) 電連接器
CN206834389U (zh) Type C型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9393886U (zh) Dw浮动连接器
CN201038551Y (zh) 电池连接器
CN212114063U (zh) 一种连接器结构
CN206379533U (zh) 一种插头连接器
CN203800332U (zh) 微型usb插座
CN202695785U (zh) Sim卡连接器
CN204834946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3503860U (zh) 卡槽连接器
CN217239870U (zh) 一种异形连接器
CN214313630U (zh) 一种提高端子保持力的连接器结构
CN216389911U (zh) 稳固型电动车电源连接器
CN220857084U (zh) 稳定连接的电连接器
CN220272893U (zh) 16位防呆连接器
CN213278462U (zh) 一种卡座连接器
CN215816623U (zh) 斜插式多触点浮动连接器
CN218958091U (zh) 一种插头端子及应用其的一种连接器
CN216903554U (zh) 一种智能测试夹
CN216563848U (zh) 一种插板连接器止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