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3726U - 一种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3726U
CN219393726U CN202320956723.3U CN202320956723U CN219393726U CN 219393726 U CN219393726 U CN 219393726U CN 202320956723 U CN202320956723 U CN 202320956723U CN 219393726 U CN219393726 U CN 219393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aluminum
plate body
matrix
body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567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廉洋子
何运运
姜洁
兰占军
董晓文
刘杰
兰武克
张为军
严广平
吕世权
王连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FISEND BI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FISEND BI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FISEND BI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FISEND BIME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567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3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3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3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包括铝基体以及包覆在所述铝基体外侧的铜基体,铝基体和铜基体形成铜铝复合体,铜铝复合体包括一体式的管体部、连接部和板体部,连接部位于管体部和板体部之间,板体部上用于连接铜排的连接孔,管体部处的铝基体上设有用于连接铝缆的容纳孔,板体部处的铜基体的横截面积占所述铜铝复合体横截面积的15%‑35%。通过将铜基体包覆在铝基体的外侧形成铜铝复合体,解决了铜铝复合体侧边未包覆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问题,保证接线端子的性能及使用寿命,铜铝内外结合包覆结构,提高了产品成品率,在长期工作载荷条件下,解决了接线端子在焊接处腐蚀断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接线端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常用于电缆末端连接和续接,使电缆和电器连接更牢固、更安全,是建筑、电力设备、电器连接等常用的材料,起到传递机械负荷、电气负荷及某种防护作用的电力金具附件。常规的铜铝过渡连接器件包括连接管、过渡端子、端子板部等,铝材与铜材对接,然后焊接在一起。目前的铜铝过渡端子主要以摩擦焊为主、少量使用铜片贴片焊接,由于铜铝转接端子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受到热量积累、外力的作用及电化学腐蚀等情况,在对焊位置存在腐蚀开裂的风险,使用安全隐患高。尤其是120mm2以上型号的产品,由于现有摩擦焊设备功率限制及工艺控制难度较大,造成成品率较低,产品质量可靠性较低,并且在端子板部处的铜铝复合板的侧边未包覆,在侧边处铜铝复合板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影响接线端子的性能及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包括铝基体以及包覆在所述铝基体外侧的铜基体,所述铝基体和所述铜基体形成铜铝复合体,铜铝复合体包括一体式的管体部、连接部和板体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管体部和所述板体部之间,所述板体部上设有用于连接铜排的连接孔,所述管体部处的铝基体上设有用于连接铝缆的容纳孔,所述板体部处的铜基体的横截面积占所述铜铝复合体横截面积的15%-3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使用的方便以及装备的稳定性,还可以对上述的技术方案作出如下的改进:
进一步,所述连接孔包括同心设置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二,所述连接孔一设置在所述铜基体上,所述连接孔二设置在所述铝基体上。
进一步,所述容纳孔为盲孔,所述容纳孔的开口处设有倒角。
进一步,所述板体部的宽度W为16mm-52mm。
进一步,所述板体部的长度L为20mm-65mm。
进一步,所述板体部的厚度S为3.8mm-12.5mm。
进一步,所述铜基体的材质为纯铜,所述铝基体的材质为纯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铜基体包覆在铝基体的外侧形成铜铝复合体,解决了铜铝复合体侧边未包覆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问题,保证接线端子的性能及使用寿命,通过将铜铝的左右焊接结构变更为铜铝内外结合包覆结构,提高了产品成品率,在长期工作载荷条件下,解决了接线端子在焊接处腐蚀断裂的问题,保证产品使用时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铝基体;2、铜基体;3、管体部;4、连接部;5、板体部;6、容纳孔;7、连接孔一;8、连接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包括铝基体1及包覆在所述铝基体1外侧的铜基体2,铜基体2对铝基体1的侧边进行包覆,减少铝基体1的裸露面积,解决接线端子侧边未包覆而发生电化学腐蚀的问题,提高接线端子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所述铝基体1和所述铜基体2形成铜铝复合体,铜铝复合体包括一体式的管体部3、连接部4和板体部5,增加结构强度,解决焊接连接时在焊缝处发生断裂的问题,通过将铜铝复合体的端部压扁形成板体部5,保证板体部5与铜排的接触面积,保证电流正常传导,所述连接部4位于所述管体部3和所述板体部5之间,所述板体部5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用于连接铜排,板体部5整体呈U形,减少尖角,降低发生磕碰损伤的情况,并避免发生尖端放电的情况,所述管体部3处的铝基体1上设有用于连接铝缆的容纳孔6,实现了铜排与铝缆的过渡转接,所述板体部5处的铜基体2的横截面积占所述铜铝复合体横截面积的15%-35%,该比值范围处于铜铝复合体应用的性价比较高的区间,当小于15%时,铜基体2的厚度太薄,有漏铝的风险,影响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当大于35%时,导电性能有所提升,但是浪费铜资源,增加制作成本。
进一步,所述板体部5的厚度S为3.8mm-12.5mm,所述板体部5的宽度W为16mm-52mm,所述板体部5的长度L为20mm-65mm。其中,厚度S为同规格国标DTL端子厚度的1.3倍,长度及宽度与国标DTL端子尺寸一致,实现性能、价格、资源消耗的平衡点,使铜基体2与铜铝复合体的截面积比达到15%-35%的最优区间。
所述连接孔包括同心设置连接孔一7和连接孔二8,所述连接孔一7设置在所述铜基体2上,所述连接孔二8设置在所述铝基体1上,连接孔一7设有两个,两个连接孔一7分别设置在连接孔二8的上下两侧,保证导电性能,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所述容纳孔6为盲孔,所述容纳孔6的开口处设有倒角。铝缆插装在容纳孔6内,然后进行压扁,使铝基体1与铝缆充分接触,保证导电性能和连接的牢固性,倒角结构提高了铝缆安装的便利性,降低安装难度。
所述铜基体2的材质为纯铜,所述铝基体1的材质为纯铝。保证接线端子的导电性能,方便对接线端子进行压扁,降低制作的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满足DTBL-16mm2~400mm2的尺寸要求,本实施例以DTBL-240mm2端子产品为例,所述板体部5的宽度W为40mm,所述板体部5的长度L为50mm,所述板体部5的厚度S为7.5mm,实现铜排与铝缆的过度转接,保证该铜铝接线端子与铜排的接触面积,提高接线端子的导电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基体(1)及包覆在所述铝基体(1)外侧的铜基体(2),所述铝基体(1)和所述铜基体(2)形成铜铝复合体,铜铝复合体包括一体式的管体部(3)、连接部(4)和板体部(5),所述连接部(4)位于所述管体部(3)和所述板体部(5)之间,所述板体部(5)上设有用于连接铜排的连接孔,所述管体部(3)处的铝基体(1)上设有用于连接铝缆的容纳孔(6),所述板体部(5)处的铜基体(2)的横截面积占所述铜铝复合体横截面积的15%-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包括同心设置连接孔一(7)和连接孔二(8),所述连接孔一(7)设置在所述铜基体(2)上,所述连接孔二(8)设置在所述铝基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孔(6)为盲孔,所述容纳孔(6)的开口处设有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部(5)的宽度W为16mm-5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部(5)的长度L为20mm-6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部(5)的厚度S为3.8mm-1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基体(2)的材质为纯铜,所述铝基体(1)的材质为纯铝。
CN202320956723.3U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 Active CN219393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6723.3U CN219393726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56723.3U CN219393726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3726U true CN219393726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3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56723.3U Active CN219393726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37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03740B2 (ja) アルミ端子及び銅アルミトランジションコネクタ
US11450975B2 (en) Copper-aluminium connector
US20230231328A1 (en) Electric energy transmission joi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201146256Y (zh) 铜铝过渡接线端子
CN219393726U (zh) 一种全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
CN207426196U (zh) 连接件、电连接组件及用于电池包内电连接和管理的装置
CN209418777U (zh) 一种铜铝导线连接结构
CN217215128U (zh) 一种铜铝分线连接结构
CN219393727U (zh) 一种半包覆型铜铝接线端子
JP7465967B2 (ja) アルミニウムケーブルと端子との接続構造及びそれを有する車両
CN212392394U (zh) 一种局部镀超声波焊接端子
CN210866566U (zh) 一种铜铝过渡接线端子
CN209389221U (zh) 一种管母连接装置
CN210111076U (zh) 一种防电化腐蚀的铜铝线耳
CN211743542U (zh) 一种抗摇摆和拉力的din型连接器
CN201126879Y (zh) 一种电连接端子
CN215119262U (zh) 连接器
CN111478065A (zh) 一种铜铝过渡接线组件及铜铝过渡连接方法
CN211655083U (zh) 一种铜铝过渡线夹
CN212033262U (zh) 一种铜铝过渡接线组件
CN212908112U (zh) 一种线缆焊接结构
CN216648622U (zh) 一种线路过渡连接装置及集电线
CN217281275U (zh) 一种应用于对插式铜铝连接器的铜铝端子
CN218039886U (zh) 电缆连接器
CN220911253U (zh) 一种易于组装的led灯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