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0134U -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0134U
CN219390134U CN202320346544.8U CN202320346544U CN219390134U CN 219390134 U CN219390134 U CN 219390134U CN 202320346544 U CN202320346544 U CN 202320346544U CN 219390134 U CN219390134 U CN 219390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ssembly
electric heating
heat pump
pump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4654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超越
蔡远登
雷朋飞
宗毅
李建铭
施小辉
梁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4654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0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0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01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12Hot 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主框架、板换支架、板换组件、电加热桶组件及固定板,所述板换支架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板换组件安装于所述板换支架上,且与水平面垂直设置,所述板换组件背离所述板换支架的一侧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换支架,另一端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电加热桶组件竖直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本申请充分利用现有安装空间对电辅热进行组装,合理节省热泵机组的安装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低环温工况下的制热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需要在热泵水侧换热器出口增加电辅热。电辅热通常为电加热桶的形式,常规电加热桶体积较大,按常规方式安装后会使热泵机组箱体增大,占用更多的安装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充分利用现有安装空间对电辅热进行组装,合理节省热泵机组的安装空间。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主框架、板换支架、板换组件、电加热桶组件及固定板,所述板换支架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板换组件安装于所述板换支架上,且与水平面垂直设置,所述板换组件背离所述板换支架的一侧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换支架,另一端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连接,以使得所述电加热桶组件竖直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连接于所述板换支架的侧面,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桶组件包括桶身、电加热管和温控器,所述桶身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电加热管插设于所述桶身内,所述温控器安装于所述桶身的表面用于检测所述桶身的表面温度,且所述温控器与所述电加热管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桶身呈圆柱状,所述桶身的外表面开设有平面槽,所述温控器安装于所述平面槽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桶身的下部设置有进水口,上部设置有出水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出水管和水泵,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连接于用户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水泵,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泵,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板换组件的进水端,所述第三进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换组件的出水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管连接于所述出水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泵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排气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泄压阀,所述桶身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泄压阀配合连接的泄压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维修板,所述维修板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上,且位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的一侧,所述维修板可相对于主框架打开,进而使得所述电加热桶组件露出。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板换支架固定板换组件,使得板换组件竖直安装,竖直安装的方式使得板换组件在主框架内占据的空间最小,而板换组件的一侧是板换支架,另一侧是富余出来的安装空间,通过固定板将电加热桶组件竖直安装在安装空间内,在不增加热泵机组体积的前提下,合理充分的利用板换组件一侧的安装空间,将电加热桶组件竖直安装,进而使得电加热桶组件可以进行有效的辅助加热,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同时,有效节约生产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空气源热泵机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图1N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电加热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框架;2、板换支架;3、板换组件;4、电加热桶组件;401、桶身;402、电加热管;403、温控器;404、平面槽;405、进水口;406、出水口;407、泄压接口;5、固定板;501、第一板体;502、第二板体;6、水泵;7、第一进水管;8、第二进水管;9、第三进水管;10、出水管;11、排气阀;12、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包括:主框架1、板换支架2、板换组件3、电加热桶组件4及固定板5,所述板换支架2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上,所述板换组件3安装于所述板换支架2上,且与水平面垂直设置,所述板换组件3背离所述板换支架2的一侧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固定板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换支架2,另一端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连接,以使得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竖直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基于上述方案,主框架1作为整体的框架结构,其内部为各零部件的安装位置,板换支架2安装在主框架1的一侧,板换组件3安装在板换支架2上,板换组件3安装后与水平面是呈垂直关系的,因此板换组件3只占据竖直方向的安装面积,这对于常规的长方体主框架1而言更为合适,板换组件3固定后其一侧就空出来形成了安装空间,电加热桶组件4通过固定板5安装于安装空间内,由于电加热桶组件4整体是呈桶状结构的,因此电加热桶组件4在安装空间内也呈竖直设置,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热泵机组内的空间,也不增加热泵机组的体积。另外,电加热桶组件4与板换组件3之间的位置是相对比较靠近的,因此板换组件3和电加热桶组件4之间连接的管路可以短,水的行程也得到缩短,加热效果会更加好,还可以节约管路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5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体501和第二板体502,所述第一板体501连接于所述板换支架2的侧面,所述第二板体502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连接。具体到固定板5的结构,其包括的第一板体501和第二板体502都是平面板,第一板体501的正面与板换支架2的侧面连接,第二板体502的正面与电加热桶组件4连接,保证连接的面积足够大继而保证连接的稳定性。为了确保固定板5的结构强度,第一板体501和第二板体502优选为一体成型件。或者,固定板5就是一块板体,具体方式为固定板5与板换支架2的侧面垂直连接,并同时与电加热桶组件4的外表面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更加简单方便,且可以保证固定板5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包括桶身401、电加热管402和温控器403,所述桶身401与所述固定板5连接,所述电加热管402插设于所述桶身401内,所述温控器403安装于所述桶身401的表面用于检测所述桶身401的表面温度,且所述温控器403与所述电加热管402电连接。电加热管402从桶身401的顶部装入桶身401内部,位于桶身401的外表面的温控器403时刻监测桶身401的温度,当检测到的温度值大于设定的温度阈值时断开电加热管402的电源,保护热泵机组安全运行。桶身401和固定板5之间可以为一体式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安装步骤,也可以保证连接的稳固度;桶身401和固定板5之间也可以是拆卸式的连接,例如采用卡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栓等结构连接,方便组装也方便拆卸。
为了增大温控器403的感温面积,针对呈圆柱状的桶身401方案,在所述桶身401的外表面开设一个大小与温控器403相适配的平面槽404,所述温控器403安装于所述平面槽404上。温控器403是贴合安装于平面槽404上的,因此可以最大化地获取感温信息,提升感温精度。
可选地,所述桶身401的下部设置有进水口405,上部设置有出水口406。进水口405设置在出水口406的下方,由板换组件3出来的水经下方进水口405进入,保证与电加热管402充分换热后再从出水口406处排除。该方案中出水口406和进水口405的位置设置需要根据板换组件3的水路进行调整,包括但不限于进水口405设置在出水口406下方的方案,不同的组装结构需要匹配不同的水路结构。
针对具体的水路系统进行阐述,还包括第一进水管7、第二进水管8、第三进水管9、出水管10和水泵6,所述第一进水管7的一端连接于用户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水泵6,所述第二进水管8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泵6,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板换组件3的进水端,所述第三进水管9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换组件3的出水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水口405,所述出水管10连接于所述出水口406。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水泵6的动力驱动下,循环水由用户端经第一进水管7进入水泵6,再由水泵6流出经第二进水管8流入板换组件3,循环水在板换组件3内换热后,由板换组件3的出水端排出经第三进水管9进入电加热桶组件4内,循环水与电加热管402充分换热后最后由出水口406排出至出水管10,出水管10可以连接至任意需要热水的设备中。
上述水路系统中的各管路的具体位置布设如下,板换组件3的进水端设置于板换组件3的下端,出水端设置在板换组件3的上端,这样循环水进入板换组件3后可以充分进行换热,循环水经板换组件3换热后出来由上端的出水端流到桶身401下部的进水口405,这个过程中循环水的流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动力。上述过程中,循环水在板换组件3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完成第一次加热,进入桶身401后由电加热管402进行第二次加热。
值得一提的是,出于对节省管路长度的考虑,桶身401的进水口405和出水口406的位置可以互换,这样循环水从板换组件3的出水端出来后可以快速流入桶身401内。
为了合理利用热泵机组的内部空间,所述水泵6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的下方。如上所述,板换组件3的一侧是空余出来的安装空间,将电加热桶组件4和水泵6上下布设于该安装空间内,不仅可以使得循环水可以快速循环流动,还不会占据热泵机组过多的内部空间,节约组装成本。
为保证换热效率,所述出水管10上设置有排气阀11。出水管10设置在桶身401的上部,排气阀11设置在出水管10上且朝上排气,即排气阀11位于整个热泵机组水路系统的最高点,通过排气阀11可将水路系统内残留的空气排出,保证热泵机组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泄压阀12,所述桶身401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泄压阀12配合连接的泄压接口407。当水路系统压力过高时打开泄压阀12,将水排出水路系统外,达到降低压力,保护热泵机组水路系统的目的。
优选地,还包括维修板,所述维修板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上,且位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的一侧,所述维修板可相对于主框架1打开,进而使得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露出。维修板相当于一个可开启和关闭的门,打开维修板后,热泵机组内部的部件得以暴露,这里露出的部件主要包括泄压阀12和温控器403,也可以理解为该维修板主要是为了方便检修泄压阀12和温控器403而设置的。
具体地,维修板活动的方式可以是滑动打开,也可以是翻转打开,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可以搭配不同的打开方式。如滑动打开,可在主框架1上设置一滑轨,维修板与滑轨配合滑动实现滑动开启或闭合;由如翻转打开,可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维修板和主框架1。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述的热泵机组在不增加机组体积的前提下,利用板换组件3一侧的安装空间,将水路系统和电加热桶组件4竖直安装,同时将泄压阀12和排气阀11集成内置在机组中,减少了工程安装步骤,进一步提升安装效率及系统运行稳定性。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1)、板换支架(2)、板换组件(3)、电加热桶组件(4)及固定板(5),所述板换支架(2)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上,所述板换组件(3)安装于所述板换支架(2)上,且与水平面垂直设置,所述板换组件(3)背离所述板换支架(2)的一侧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固定板(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换支架(2),另一端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连接,以使得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竖直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体(501)和第二板体(502),所述第一板体(501)连接于所述板换支架(2)的侧面,所述第二板体(502)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包括桶身(401)、电加热管(402)和温控器(403),所述桶身(401)与所述固定板(5)连接,所述电加热管(402)插设于所述桶身(401)内,所述温控器(403)安装于所述桶身(401)的表面用于检测所述桶身(401)的表面温度,且所述温控器(403)与所述电加热管(402)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401)呈圆柱状,所述桶身(401)的外表面开设有平面槽(404),所述温控器(403)安装于所述平面槽(404)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401)的下部设置有进水口(405),上部设置有出水口(4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进水管(7)、第二进水管(8)、第三进水管(9)、出水管(10)和水泵(6),所述第一进水管(7)的一端连接于用户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水泵(6),所述第二进水管(8)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水泵(6),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板换组件(3)的进水端,所述第三进水管(9)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板换组件(3)的出水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水口(405),所述出水管(10)连接于所述出水口(4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6)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位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0)上设置有排气阀(1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泄压阀(12),所述桶身(401)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泄压阀(12)配合连接的泄压接口(40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维修板,所述维修板安装于所述主框架(1)上,且位于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的一侧,所述维修板可相对于主框架(1)打开,进而使得所述电加热桶组件(4)露出。
CN202320346544.8U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 Active CN219390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6544.8U CN219390134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6544.8U CN219390134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0134U true CN219390134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96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46544.8U Active CN219390134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01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6765B (zh) 一种变频一体机自控水冷散热装置
CN202799538U (zh) 一种用于机柜散热的换热器模块及机柜
CN214887725U (zh) 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罗茨风机
CN219390134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08478961U (zh) 一种低压配电节能计量控制设备
CN219390228U (zh) 一种电辅热安装结构及热泵机组
CN212726195U (zh) 余热锅炉控制柜
CN214164681U (zh) 一种进风量可调式汽车空调散热装置
CN205156207U (zh) 一种新型低谷电节能空调
CN208157955U (zh) 一种交流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CN220732156U (zh) 一种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设备
CN209166150U (zh) 一种冷却系统循环水节能装置
CN203249383U (zh) 双热源热水器
CN206398946U (zh) 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多功能水箱
CN202032662U (zh) 水能循环加热器
CN102168868B (zh) 水能循环加热器
CN212204705U (zh) 水力模块和地暖闭环系统
CN216591920U (zh) 一种电磁加热模块炉
CN216844858U (zh) 一种电壁挂炉
CN216144207U (zh) 一种宽频的热交换机组
CN214370496U (zh) 一种智能供热阻尼器
CN210600617U (zh) 一种不锈钢无缝焊接分水器
CN210428270U (zh) 主机箱
CN215260589U (zh) 热水机外机
CN216215070U (zh) 一种阻燃防潮型配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